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主讲人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于永恒》,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迷者的悟》、《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世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内容简介: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能不能避免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确是个难题。性别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巧妙的发明,但是,婚姻是人类的一个最笨拙的发明,自从发明了婚姻这部机器以后,它老是出毛病,我们为调试它,修理它,伤透了脑筋,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于发明一部更高明的机器,能够足以应付得了大自然那个最巧妙的发明。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我们结婚的时候太不了解了,一了解就分离了。什么时候结婚合适呢?有人就说年纪轻的时

候还不到时候,年纪大了就过了时候。没有一个时候是合适的。英国的剧作家小说家箫伯纳,有人问他对婚姻有什么看法?他说,太太没有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话。看来要说的就是不能说老实话,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老实话。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话,他说过有一些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数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没有人肯拐走。总之,嘲笑婚姻的话很多,婚姻也确实是老是出毛病,那么到底婚姻难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老出问题呢?

两性关系由三个因素组成,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婚姻。性追求的是快乐,爱情追求的是理想,婚姻又讲的是现实,所以这三个东西实际上老是发生冲突。婚姻的困难就在于要把这三个不同的东西把它统一起来,确实是挺难的事情。婚姻本来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主要的功能,从历史上来看一个是经济,早期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单位,后来现在起码还作为消费的单位,另外还是一个生产和教育后一代的单位,主要是这么两个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在这些功能之外,还要加上性的功能,性的快乐主要在婚姻内部解决,还要加上爱情的功能,要很理想。有的人就说了,说这个是不是对婚姻要求太高了,对家庭的要求太高了,它的负荷太重了。

为什么我们越是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它就越不稳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婚姻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周国平研究员将为我们聊聊他心中的婚姻。

(全文)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能不能避免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婚姻确实是个难题,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性别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巧妙的发明,但是,婚姻是人类的一个最笨拙的发明,自从发明了婚姻这部机器以后,它老是出毛病,我们为调试它,修理它,伤透了脑筋,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于发明一部更高明的机器,能够足以应付得了大自然那个最巧妙的发明。

婚姻确实是一个问题,很多聪明人都对婚姻发过很多聪明的议论,俏皮话,说得很多,好像一个结了婚的男人,如果说不调侃一下婚姻的愚蠢,就不能显示自己的聪明,如果说他要赞美婚姻的话,那就更是显示自己的愚蠢了,我看过很多哲人或者是文学家,他们都谈过很多调侃婚姻的话,譬如说蒙田,当然那个话不是他自己的,他的书里面引了一句话,他说,美好的婚姻是由视而不见的妻子,而充耳不闻的丈夫组成的。视而不见的妻子,妻子装作没看见,没看见什么,没

有看见丈夫的外遇;丈夫对妻子充耳不闻什么,不闻她的唠叨话,当做没听见一样。美好的婚姻是这样的。

那么如果说睁开了眼睛,张开了耳朵,结果会怎么样呢?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我们结婚的时候太不了解了,一了解就分离了。什么时候结婚合适呢?有人就说年纪轻的时候还不到时候,年纪大了就过了时候。没有一个时候是合适的。英国的剧作家小说家箫伯纳,有人问他对婚姻有什么看法,他说,太太没有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话。看来要说的就是不能说老实话,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老实话,我是研究尼采的,尼采还说过一句话,他说过有一些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数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没有人肯拐走。总之,嘲笑婚姻的话很多,婚姻也确实是老是出毛病,那么到底婚姻难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老出问题呢?

我就说过因为婚姻,两性关系三个因素,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婚姻。性追求的是快乐,爱情追求的是理想,婚姻又讲的是现实,所以这三个东西实际上老是发生冲突。婚姻的困难就在于要把这三个不同的东西把它统一起来,确实是挺难的事情。婚姻本来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主要的功能,从历史上来看

一个是经济,早期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单位,后来现在起码还作为消费的单位吧,一家子过日子嘛,一起作为一个消费的单位,我们多少钱怎么用,生活水平高低,不同的家庭不一样,它是个

消费的单位。另外还是一个生产和教育后一代的单位,主要是这么两个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在这些功能之外,还要加上性的功能,性的快乐主要在婚姻内部解决,还要加上爱情的功能,要很理想,有的人就说了,说这个是不是对婚姻要求太高了,对家庭的要求太高了,它的负荷太重了。其实我想实际上婚姻的很多问题,最大的冲突就是因为有爱情,如果你不讲爱情的话,婚姻是无所谓的,它会很牢固的。如果婚姻仅仅是譬如说以传统的伦理道德,那根本就不准离婚的,两个人一旦结合就是一辈子的事,离婚是不对的,如果按照那种道德的话,三从四德之类的婚姻会很稳固。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实际利益,完全是因为经济利益结合的,或者政治利益结合的,像封建社会为了政治利益结合的,或者是为了经济利益,我们两个人一起有了一个很大的公司,这个东西就很难分开了,婚姻就会比较稳固,但是一讲爱情,这个矛盾就来了,如果说我们要求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那么很明显,这个道理就是这样的,如果说爱情没有了,你婚姻就应该解体,

而爱情本身又是一个容易变化的东西,它不像利益,不像伦理道德那么稳定,它是一个容易变化的东西。所以爱情一变,如果你还要强调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话,那你没有爱情了,或者爱情转移了,或者爱情消失了,那个时候婚姻自然而然就要解体,按照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话,越是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它就越不稳固,实际上是不可能保险的。那么婚姻对爱情有什么弊端呢,我觉得有两条。

第一条爱情是浪漫的,婚姻很现实,婚姻就是在一起过日子,很现实,而且日常生活是很琐碎的,就浪漫不下去了。第二点,就是结了婚以后,我觉得婚姻有一个把两个人捆绑在一起的趋势,两个人就离不开,就不分开了,老在一起生活,朝夕相处,天长日久,时间一长了,距离这么近,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个我们不能否认,所谓的审美疲劳了。因为太近了,也容易不珍惜,觉得好像就这么回事了,不像求爱的时候,要争取她,要讨得她的欢心,现在好像不需要了,容易不珍惜。所以从这两点来说,我可以说一点就是说实际上从爱情到婚姻,从恋爱到婚姻,实际上是从天上到了地上,爱情是在天上,谈恋爱你还在天上飘呢,浪漫得很,还有很多幻想,但是结了婚你就到了地上,就要很现实了,这个时候

就必须适应地上的情形。婚姻中的爱情和恋爱阶段的爱情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婚姻中的爱情,应该和能够是什么样的,和恋爱时期的爱情,浪漫的爱情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清楚了,原来结了婚,爱情就是这样的,这也是爱情,不可能老是那种浪漫的形态,这样你就会对你的婚姻状况,爱情状况你就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第二个问题,从恋爱到结婚,实际上是从城外到城内,钱钟书先生说的那个围城。结婚是个围城,那个时候你进了围城了,从城外到了城内了,从城外到城内,那个时候你也要注意城内确实有很多弊病,你要克服城内的弊病,如果不克服城内的弊病,围城真会成为坟墓,所以你要怎么样使婚姻不成为爱情的坟墓,给爱情继续生长的空间。

第一个问题,婚姻中的爱情应该和能够是什么样的?首先肯定一点,那种浪漫的爱情是不可能持久的。所谓浪漫的爱情表现的形式,就是一见钟情,销魂断肠,如痴如醉,难解难分,像那样一种状态,可能持久吗?我觉得不可能,不结婚也一样,也持久不了,所以你这个不能怪结婚,怪婚姻。因为这样一种感情它是依赖于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陌生感,新鲜感,有陌生感有新鲜感才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激情,一种好奇心,一种新鲜感,依赖于某种奇遇,两个人相遇,在某种特

殊情况下的相遇,都非常有情趣,非常有气氛,甚至于依赖于某种犯禁的快乐,红杏出墙,某种犯禁的秘密,是件秘密的事情,这种东西很有刺激性,有一种犯禁的自由感,一种快乐。浪漫的爱情通常存在在婚姻之前和婚姻之外。一般譬如说初恋未婚的男女很年轻的时候,那种恋爱,或者是婚外恋,这种激情,会有这样的激情。从结婚来说,我想这种浪漫的恋情,最多还存在在结婚的初期,婚姻的初期,随着婚龄的增长,必然会递减了,这个热情必然下降了,你可能长久,这个责任不在婚姻,因为这种感情本身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持久的,奇遇必然会归于平凡,陌生必然会变成熟悉,必然会没有新鲜感的。所以,这样来考虑,这种浪漫式的爱情就不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础,如果婚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那就是等于是建立在沙滩上,建立在激流上面,婚姻怎么可能牢固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换一个思路,为婚姻寻找另外一种爱情形态,作为它的基础,一种牢固的爱情,比较牢固的,比较稳定的爱情,这样的话,我觉得就应该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就应该放宽,不能仅仅局限在那种浪漫恋,浪漫式的爱情,只承认那一种形态,应该承认还有别的形态。我记得英国的作家斯威夫特,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天堂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没有什么,我们知道得很清楚,就

是没有婚姻。天堂里面是不可能有婚姻的,因为这个东西太不浪漫了,太没有理想色彩了。针对他这句话,我也说过一句话,我说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不要想到婚姻中去寻找天堂,不过人呢,终究是要生活在人间的,人间也自有人间的乐趣,为天堂所不具有的。那么,我考虑这种能够作为婚姻的基础的这种爱情,叫什么样的爱情呢?我把它和浪漫式的爱情相区分,称它为亲情式的爱情。亲情,就一家人,亲情式的爱情。一般来说,如果说一个浪漫恋,一种浪漫爱情它的质量是高的,它必然会转入两个人一种持久的结合,你结婚也罢,不结婚也罢,反正你是要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向。这种浪漫式的爱情如果它是持久的,它要持久下去的话,我觉得它必然会转化成这种亲情式的爱情,就是里面的那种浪漫因素,必然会降低,会退居为次要地位,也许还有浪漫的时候,但是它已经不重要了,不是主要的东西了,那么那时候如果两个人感情还是非常好的话,那么这种感情里面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的是互相的一种理解,一种信任感,两个人行为方式上的默契。两个人真是有一种默契,你想做什么我想做什么都非常了解了,非常默契,一旦分离的话,有一种深切的惦念,有一种命运与共的踏实感,今生今世我们就是命运与共,完

全是自愿的,非常愿意在一起,像这样一种东西,这样一种东西实际上很像是一种亲情了,一家人的感情了,但是,它不是由血缘关系来的,它确实由*爱发展来的,所以我把它称为是亲情式的爱情。

以这样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不但是牢靠的,而且是高质量的。当然我不否认就是由两个人之间有了这样的深厚的感情了,这种亲情式的爱情以后,那么有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因为世界上充满了诱惑,我们都是红尘里面的人,难免会面对诱惑,但是我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慎重,我想应该考虑一点,第一点就是说,你能保证你这一次新的浪漫爱情,它一定比你现在得到的爱情要更加质量高吗,是一个更好的爱情,这一点我觉得很难保证,有可能还更糟糕一点,可是只要你去试,这个婚姻很可能就解体了,这样的教训太多了。第二点你要考虑就是说你质量更高,你确实是次很好的浪漫恋,最后你跟她结合了以后,那个浪漫恋情,浪漫式的爱情,同样还是要转化成亲清式的爱情了,它不可能永远浪漫下去的,一样的,这个规定你是逃不脱的。关于这个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说喜新厌旧,是人的常情,但是人情还有更深邃的一面,就是恋故怀旧,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总有一天会发现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始终不渝的伴侣

之情,在持久和谐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相连在一起了,共同拥有的无数细小珍贵的回忆,犹如一份无价之宝,一份仅仅属于他们两人无法转让他人也无法传之子孙的奇特财产,说到底你和谁共有了这一份财产,也就是你和谁共有了今生今世的命运,和这种相依为命的伴侣之情相比,最浪漫的风流韵事,也只成了过眼烟云。这确实是我的一种体会,我还说过,大千世界里,许多浪漫之情产生了又消灭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运地活了下来,成熟了,变成了无比踏实的亲情,好的婚姻使爱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婚姻是更有分量的,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恋人时,是我们的激情在呼唤。当我们把一个异性唤做亲人时,却是我们全部人生经历在呼唤。那个分量确实是更重的。

怎么样避免使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我想提出三点,第一点,我说的就是用我的话说是亲密有间,我们常常说亲密无间,两个人亲密到没有距离了,两个人感情很好,应该亲密,但是要有距离,要有必要的距离,婚姻中应该有互相之间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有这样一个觉悟,就是要留出一个距离来。我说的必要的距离,实际上,根本上,就指结了婚以后两个人都还是要对方看成是一个独立的

个人,你要尊重他,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人,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个人的自由,这样使得家庭不但是个亲密生活的一个共同体,而且仍然是一个个性自由发展的一个场所。那么,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也就为爱情的继续生长,提供了空间,你有了个性自由的空间,爱情继续生长才有空间。有了一个距离,互相尊重,有个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气氛,这样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爱情才不会被扭曲,如果说互相都没有距离,互相都不给自由,什么都要一致,其实表面上看起来两人好得很,实际上稍微有点不同,或者对稍微有一点自由行动,你就会猜疑他,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最不信任的氛围。孔子说过一句话“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什么意思呢?他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最难对付了,你离她近了,她就不礼貌了,你离她远了她就恨你,这个话当然是对女人不公平,我就说所有的人不管男人和女人,近之则不孙,你跟他距离太近会无理,这是个规律。两个人过分地近了,都会不太礼貌的,谁都会被惯成或者被逼成小人。

所以我就说在婚姻中间,结了婚以后,一个人的教养,一种分寸感同样是需要的,不是说结了婚就不需要了,互相可以肆无忌惮了,就没有什么

顾忌了,还得有审美距离。

我记得尼采就说过一句话,结了婚以后两个人太近以后,就好像你老用手摸一张金子的铜版画,摸到最后,就剩下一张破纸。一张脏纸,一张很脏的纸,什么都没有了,互相摸来摸去就没有个性了,没有它的价值了,很容易把价值毁掉,有的人就说说过一句笑话,什么叫夫妻,夫妻就是两个人可以互相当着面抠脚丫的人就叫夫妻,就说无所谓了,都不用维护自己的形象了,这里面,如果说距离太近,没有自尊的话,这种东西最毁关系的,要的么是一种平庸的关系,维持一种平庸的关系,要么就是有一方不甘平庸起来反抗,就破裂,无非这两种结果。有了距离以后我觉得不但是产生美感,而且实际上爱情更有活力了,你说什么是爱情,爱情实际上我觉得是两个人互相之间的一种吸引,互相的那种欣赏,追求,所以结婚以后,它不是一种浪漫的爱情了,它是一种亲情式的爱情了,但是它仍然需要互相之间有一种心情,互相要吸引,追求,欣赏,还是应该有欣赏,要互相能够玩味。如果在一起觉得没有意思,没有什么可玩味的,都熟悉透了,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是过日子罢了,那个就不是亲情式的爱情了。

所以我说爱情是永远不会大功告成的,它永远是有危险的,应该是把对方看

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是永远需要你追求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劳永逸地得到另一个人,占有另有一个人,永远是保险的,不可能的。只要他优秀,他就有可能变化,因为他会面临很多诱惑,所以你也必须优秀,所以这里面两个人还要共同生长,而且你还要去追求他,实际上你并没有大功告成,一劳永逸地得到他,他仍然是一个需要你不断追求的对象,有一天你不去追求他了,以为无所谓了,也许他就飞了,婚姻也不会给你保险,所以我说好的婚姻应该是保持一种未完成的事态,你心里面要明白,爱情没有完成,它还在继续生长,把对方看成独立的个人,是永远要重新追求的独立对象,这样才实际上更牢固。

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持距离呢?我觉得比较保守的做法,两个人之间我想应该我套用西方政治学那个术语,就说两个人应该有一个共同认定的一个私人领域,就是说互相不干涉的领域,这个不干涉的领域呢,一个就是两个人的精神生活,就是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独处,我自己想待一会儿你别干扰我,我想想一些事情,你别干扰我,不要一说他要独处了,你就觉得他有问题,好像他跟你不好了,不是这回事,这是他精神中的需要,要有独处的权利,要有写私人日记的权利,我写的日记我可以不给你看,我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像这点其实很重要的,托尔

斯泰,其实他跟索菲娅他们的爱情是很美好的,最后结了婚以后,索菲娅,他的太太就是老要看他的日记,看他日记以后,因为托尔斯泰是一个大师,他没有忌讳的,他什么想法他都写的,而且他想的是大问题,可是索菲娅老是往自己身上联系,说某些话是针对自己的,某些话是针对自己的,然后跟他吵架,弄得托尔斯泰烦急了,最后没有办法,他觉得自己,原来不是我原来的我了,我的精神上完全变得平庸了,我写东西想着另一双眼睛看着我写的东西,最后他没有办法他怎么办呢?他写了两份日记,一份可以给他太太看的,一份不能看的,没地方藏,藏在靴子里面,结果还是给他太太翻出来的,又大吵一架,最后老年托尔斯泰出走,死在一个小车站上,就是这样造成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交往方面的,社会交往,我可以交其他的,我们两人可能有些共同朋友,但是我们也可能个人交自己的朋友,也许我的有些朋友你不太喜欢,但是你也不要干预,因为毕竟我和你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一样,对朋友的选择上也是会有差别的,那么交朋友里面我想也应该包括交异性朋友,只要我交异性朋友在规则范围内你就不要干预,我很喜欢另外一个朋友,你也不要干预,我想应该有这样一种自由。

当然我说应该有规则的,还是应该有规则的,譬如说,不能养小秘,不能包二奶,因为你这样做你是违背了婚姻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婚姻还是要讲规则的,在规则下的自由。我觉得世界上不存在确保婚姻绝对万无一失的办法,绝对的保险办法不可能,所有的办法里面捆绑是最糟糕的办法,结果无非是两种可能,或者是维持一个缺乏生机的平庸的婚姻,或者是一方或者双方不甘平庸而破裂,无非就是两种可能。宽松呢,有距离,总体上能够使婚姻更加稳固,所以,这里面我还想谈一个问题,就是夫妻之间应该不应该有隐私,或者说你保持距离的话,那么互相之间应该不应该有隐私,我们现在文明社会,讲尊重人的隐私权,那么在婚姻里面,在一个家庭里面,两个人要不要互相尊重隐私权?我的看法是婚姻内应该有隐私,就是说,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也不应该有隐私,就是说事实上的隐私不应该有太多。实际上我觉得隐私它有个特点,它愿意向尊重他的人公开的,人其实不愿意把好多东西压在心里边,你尊重他,他反而愿意公开了,你越是尊重对方的隐私权,有一种信任的氛围,事实上的隐私就越少,我想必然是这样的,相反你不允许有隐私,你不尊重隐私权,要求绝对地诚实,这样最容易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对方欺骗,逼出谎言来,我有一个

朋友原来就是这样,他的太太太不放心他了,所以,无论他上哪里,都要盘问,然后往那个地方打电话,如果说他是到朋友家,譬如说到我家,然后那个朋友回家以后,他太太必然会打电话来问,他来了没有,什么时候走的,这个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觉得家里面太不自由了,反而更加逆反了,就老是说谎言,更加不守规则。所以我想一个家庭里面应该有基本的诚实和透明度,但是在这个前提下,还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如果说两个人真能好的话,你们要生活一辈子的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你怎么可能又怎么应该没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呢!这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的,所以我想互相尊重隐私权,一方面基于爱和信任,另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理解和宽容,我觉得一个人羞于去追问自己所爱的人,他那个难以启齿的那些小秘密,这是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他不愿意说你就不要去追问他,包括他跟你认识以前的,跟你谈恋爱时候的,和婚后的,尤其跟你谈恋爱以前的,那些事情人家不愿意说,你去问他干嘛,他和你没关系实际上,当然他愿意说是另一回事。这是我认为的第一点,很重要的一点,要亲密有间,有距离。

第二点,在有距离前提下,又要珍惜,光有距离不珍惜,结果就会很糟糕,要珍惜,互相都给对方自由,但是都不要滥用这个自由,所以,也就是说要能够

自律,。我觉得一个好的伴侣关系,应该是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又因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这样的一种关系是最好的关系,反正我就说大千世界,总是有诱惑的,那个爱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给距离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不给距离了,就不给自由了,不因为有诱惑,有变化的可能我们就严加防范,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是没有用的,你防范也是没有用的,也许越防范越出问题,也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为爱情的变化去创造条件,反正有诱惑,我们就迎着诱惑上,我觉得这个就不应该了,还是要珍惜。

我就说过,我说红尘中人,诱惑难免,但是你一个人对自己所面临的到底是不可抵御的更强烈的爱情,还是一般的风流韵事,心里面应该是清楚的。如果是一般的风流韵事,而你又很看重你现在的婚姻和爱情,那么我就请你三思而不要行了,就不要做了,就止步了,这个也许是一种损失,毕竟你少了一种体验,一次体验的机会,也是一种损失,但是你因此避免了更加惨重的损失,因为你这么好的一婚姻,很可能你为了一件风流韵事就崩溃,这是犯不着的,这是不值得的,但是如果说是一次更强烈的爱情,我就没有必要说什么了,说了也没用,那个东西是不可抵御的。

所以关于珍惜的问题,我就念一段我写过的话,我觉得还是比较恰当地表达了我的意思,我说爱情是人生的珍宝,当我们用婚姻这只船运载爱情的珍宝时,我们的使命是尽量绕开暗礁,躲开风浪,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谁要是故意迎着风浪上,固然可以获得冒险的乐趣,但也说明了他对船中的珍宝并不爱惜。好姻缘是要靠珍惜保护的,珍惜便是缘,缘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则缘尽。我就说在两性之间发生肉体关系是容易的,发生爱情就很难,最难的是要使一个好婚姻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我觉得真的能够保持一个好的婚姻,一个真正爱情基础好的婚姻,又能长久保持下去,这是人生的伟大成就,是值得庆贺的。

第三点我觉得还要有一点,光是保持距离,给自由,而且以珍惜不滥用自由还不够。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第三点,宽容,要宽容,你就是做到了前面两条,而且也很珍惜了,但是人毕竟是人,有时候会有弱点的,会有软弱的时候,脆弱的时候,有可能会出问题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宽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珍惜的表现,你珍惜你这个好的婚姻,并不因为出了一点问题,你就不要这个婚姻了,你还是要保护它,有一种看法认为,好像这是不能容忍的,不能允许的。真正的好的爱情,是不应该有那个缺点的,不应该有这样犯规的行为的,必须是

绝对地忠诚,不准犯规,否则就是亵渎了爱情。我觉得这种看法太幼稚了,只要你有了一点阅历你就知道它多幼稚,绝对符合定义的完美的爱情,仅仅存在于童话中,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它恰恰是活生生的男人和活生生的女人之间的活生生的爱情,它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的。所以我就说如果发生了犯规的现象,犯规的事情,当然了不要去故意犯规,你原谅我,反正会原谅的,我就去犯规,很可能他不原谅你呢,你没有犯规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他是原谅不原谅的,但是我就说万一真的发生了犯规,我希望一方应该沉痛地检讨自己,另一方应该予以原谅。如果说你们的爱情和婚姻确实是不错的,你就应该原谅,应该宽容他,犯规和惩罚是一切游戏的要素,包括爱情游戏,也是有犯规和惩罚,不准犯规,或者犯规不接受惩罚,任何游戏都进行不下去,当然惩罚还是要有限惩罚,别太过分了,跪跪搓板就可以了,你不要报复,你说你犯规了我也去犯规一下,这样的话,冤怨相报没有了结,最后必然破裂,只要想报复,你看了,这个婚姻肯定就保持不下去了,这种例子太多了。

但是,出现了这种犯规现象以后,你说婚姻的质量怎么样,我觉得它仍然可能是很好的,如果它原来是好的,我觉得现在也仍然是好的。这个尼采也说过一

辩证法与人生智慧哲学

辩证法与人生智慧哲学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而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智慧并不等于小聪明、机灵,也不仅仅是有知识。既然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而“爱”是动词,那么哲学就是“热爱并追求智慧”的态度及行动,而不是什么既定的知识、理论或学说。 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有这样的论述:“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在我们的政治书中,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据说,古希腊人热爱运动,崇尚健壮的体魄,欣赏高超的竞技能力。一次,菲罗斯僭主勒翁邀请毕达哥拉斯观看竞技比赛。盛大的竞技场里人山人海,场面恢宏。毕达哥拉斯与勒翁谈天说地,气氛和谐。勒翁很钦佩毕达哥拉斯的知识与学问,当他看到竞技场里各种身份的人士和竞技台上身怀绝技的勇士时,便转身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样的人。毕达哥拉斯说:我是哲学家(希腊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哲学”这个词。勒翁问:“为什么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毕达哥拉斯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爱智慧。就像今天来竞技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来做买卖挣钱的,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有的是无所事事闲逛的,而最好的人则是那些沉思的观众。就如同生活中,芸芸众生多在追求名利,只有哲学家寻求真理。 那么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简单的说,哲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同时也是人们面对问题时所选择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但这种眼光和方法不是单一的、个性化的,不是你、我、他任何一人随随便便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许许多多哲学理论家分析、归纳、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理论,一种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就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人生与哲学论文]哲学与人生论文3000字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与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人生与哲学论文篇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遇到的问题也有四个: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为什么”,第三个“怎么办”,第四个“好不好”。我所有的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讲是什么、为什么,不敢跟人家讲怎么办。因为这四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是自然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是科学。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为什么?因为地球围着太阳旋转。而“怎么办”和”好不好”,是上帝留给人来解决的问题。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上帝给了你很大的创新的空间。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三个问题困苦了无数的智者,没人能得出完美的答案。千年来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物理上人们拿到了答案,但在这里上人们还在追求。就像刚刚建国时国民党的被俘将领,在不断尝试建造永动机从来没有人成功。我对“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我是谁?”换句话数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如何解释人生? 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解释或者说是期待。农民说:“我的要求不高,每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卖个好价钱就行.”话语中,透着纯朴,善良.这就是我们的农民.一年中风风雨雨期盼着收获的季节,脸朝黄土背朝天,早晚围着土地转.还好,如今农业税免了,农民的收成也有起色了,脸上也笑开了花.工人说:“还是你们自由,想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干,没人管;不像我们,早出晚归做好了没奖金,做错了还挨批.保不准哪天饭碗就没有了.正式工还好说,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当然了个别也没有.农民工就惨了,要不上钱来的有的是,为了城里人过上好日子卖掉了青春,到头来,连个养命钱都要不到.你说,钱就那么重要么,钱比良心重要”小学生说:“我是祖国的花朵,希望的明天”未来属于我们,我们需要多加营养,汉堡包,肯德基,统统上来!当然网络游戏也不能少,要全面发展,这才是硬道理.一个小皇帝六个围着转,是谁的不幸? 父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自己不拿着娇,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宠着”只是不知道他们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这么好的命.只是希望将来他们也能享受到晚年的快乐.祝福他们,当然了,作为晚辈孝敬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警察说:“要是社会上没有了坏人该多好啊!人人心安理德,不用担心钱被人偷,也不用还怕有人抢劫,社会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息,美!很美,即使失业了也行啊!”警察的天职就是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的安宁.我们期待着他们失业.犯人说;“谁一生下来,就愿被人骂,那不是逼得吗?头脑发热,考虑不周,都是钱惹的祸.”钱是好东西,但钱也是送命的导火索.人活着为什么非要追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自寻烦恼.也许他们最清醒的就是他们手铐加身的时候,人一定要看清前面的路,否则是自寻死路.年轻人说:“活在这个社会真累,十年苦读寒窗,一朝大学毕业;茫茫沧海世界,遍寻安身之所.感受更多的是压力!压力!压的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工作还没有着落,又面临着爱情婚姻,甜蜜的爱情似乎总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有房子还好,没房子那就是如同少林寺十八铜人阵,还不知道要奋斗多少年.”青春没有了,不年轻多好,什么也不用发愁,是啊!好像目前还没有什么可行办法.老年人说:“人老了,筋骨不行了,头脑也不灵活了,腰酸背疼,一身病.年轻人烦”老人的悲哀 就是晚年了突然发现自己没用了,反而成了儿女的负担了.说句良心话,老人还能活几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来,安安静静地走呢? 人生得意对于每一个人都不同只在于你如何选择如何去面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又无数次选择。曾经有人说过:人的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后悔。这就是人生,现在的社会不断出现问题人生的意义也在不断的接受考验每个人只看到了人生不好的一面或贪预想了而不思进取。在社会一个人羡慕另一个人;一个阶级羡慕另一个阶级;一种生活状态羡慕另一个生活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奉献只有为他

西方哲学与趣味人生

西方哲学与趣味人生 问题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世界观的学科。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主要研究两大问题?1是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根据意识和物质何者优先可以把哲学家 分为两大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先于意识并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刚好将这两者关系颠倒。2是思维和存在问题,关于这点大多数哲学家(不管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他们的答案却大相径庭,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却认为物质世界是思维和精神的产物,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问题二:西方哲学的历史从何处起? 西方哲学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主要研究宇宙本源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的研究对象由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现实存在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真实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不完善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主张,他提出理念是一种形式,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存在,而理念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中世纪时,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为信仰提供理性的解释。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产生的,宗教对人类的禁锢开始解冻,人类从神学转向尘世,开始追求知识和自由。 问题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观是什么? 苏格拉底时期中学已经开始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但是当时的智者还只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苏格拉底直接认为哲学应该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从而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世界常变所以知识是不确定的。要想获得一种永恒的真理,就不能诉诸于外在自然而必须诉诸于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就开始完全分开了。人不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成为脱离自然之外的一种独特的实体。苏格拉底对于灵魂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是哲学家们对于灵魂的概念还是很模糊,有些哲学家仍然把灵魂看作最精细的物质,因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东西,事物的存在与消亡,不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从而奠定了唯心主义的基础。苏格拉底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他认为意见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着人和其他条件而变化,但是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 问题四:著名的哲学言论是怎样的? 柏拉图曾说,惊奇是哲学的开端。哲学由惊奇而产生。在其注目之下,世间的所有事物都除去了尘世的遮蔽。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到求知是一个人的本性,进而开始哲学思维。一开始是对身旁的事物产生惊奇,进而对重大的事情开始探索。比如日月星辰的运转,月相的变化等。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周国平谈婚姻-周国平-人生与哲学 主讲人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于永恒》,散文集《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迷者的悟》、《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世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内容简介: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能不能避免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确是个难题。性别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巧妙的发明,但是,婚姻是人类的一个最笨拙的发明,自从发明了婚姻这部机器以后,它老是出毛病,我们为调试它,修理它,伤透了脑筋,但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于发明一部更高明的机器,能够足以应付得了大自然那个最巧妙的发明。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我们结婚的时候太不了解了,一了解就分离了。什么时候结婚合适呢?有人就说年纪轻的时

候还不到时候,年纪大了就过了时候。没有一个时候是合适的。英国的剧作家小说家箫伯纳,有人问他对婚姻有什么看法?他说,太太没有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话。看来要说的就是不能说老实话,对这个问题不能说老实话。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话,他说过有一些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被人拐走了,大多数男人悲叹自己的妻子没有人肯拐走。总之,嘲笑婚姻的话很多,婚姻也确实是老是出毛病,那么到底婚姻难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老出问题呢? 两性关系由三个因素组成,一个是性,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婚姻。性追求的是快乐,爱情追求的是理想,婚姻又讲的是现实,所以这三个东西实际上老是发生冲突。婚姻的困难就在于要把这三个不同的东西把它统一起来,确实是挺难的事情。婚姻本来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主要的功能,从历史上来看一个是经济,早期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单位,后来现在起码还作为消费的单位,另外还是一个生产和教育后一代的单位,主要是这么两个功能,但是现在我们在这些功能之外,还要加上性的功能,性的快乐主要在婚姻内部解决,还要加上爱情的功能,要很理想。有的人就说了,说这个是不是对婚姻要求太高了,对家庭的要求太高了,它的负荷太重了。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视角看人生

哲学视角看人生 俞吾金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从天际划过。怎样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获得意义?换言之,怎样使自己不虚度此生?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可悲的。我们应该学会反省自己的人生,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选择怎样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短暂的,正因此,它才值得每个人珍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做出准确的选择,而准确的选择需要眼光,这种眼光则来自哲学。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能说出几个父系祖先的姓名?”一般大家只知道自己父亲、祖父的姓名,对曾祖父的姓名

已经茫然无知了。我把这种状态称作“有姓名的匿名状态”。意思是说,尽管先辈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既然已被自己的后辈所遗忘,所以他们实际上处于“无名”的状态之中。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如下两句话: 在这里,伟大导师将流芳百世, 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样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在时间的长河悄悄展开,也在时间的长河悄悄消逝。尤其是在网络和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在为生计而奔忙,但我以为,有必要匀出半天时间,把手机、电话、电脑都关了,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度过未来的岁月?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从那种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生活方式中超拔出来,对生命和人生采取自觉反思的态度。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珍贵的,正是这一点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遐想。其实,生命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是短暂的。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已与死亡相伴随了。在自然界里,一块石头之所以能无限地存在下去,正因为它是没有生命的。凡有生命的存在物必定会死亡。在这个意义上,有生命的个体去追求长生不老,就好比堂吉诃德要向风车挑战一样,因为除非他是无机物,比如一块石头,否则,他就会死亡。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是任何个体都必定会遭遇到的结局。 其实,只要深入地加以思考,就会发现,长生不老正是无聊、单调、荒谬的同义词。不然,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仙女宁可从天宫里逃出来,到凡间去过普通人的短促的生活?法国哲学家萨特的情妇波伏娃曾经出版过一部小说《人都是

关于人生的哲学

关于人生的哲学 一、人生有三个要想到: 阴沟能翻船;鸡毛能上天;骨肉能相残。 二、人生买不到的三种药: 后悔药(有钱难买后悔药); 长生药(长生不老是虚说); 心病药(心病还需心药治,有钱何处买心药)三、人生三个“一”: 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长一能;交一友结一缘。 四、人生不做三无人: 无知,孤陋寡闻无知识; 无惧,糊涂胆大无畏惧; 无耻,寡廉鲜耻无羞耻。

五、人生处事的三个正确选择: 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先易后难。 六、人生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三种现象: 求之不得;熟视无睹;欲速不达。七、人生发展的三个条件: 道德,立身之本;才智,处事之能;机遇,拓展之机。 八、人生三能: 勤能补拙;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俭能养廉;俭养廉,奢养贪,粗茶淡饭传家远。 静能生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九、人生处理好三种关系: 公与私:公私分明,不能因私废公;

情与理:感情服从理性,理性服从法纪; 内与外:内外有别,对己严,对人宽,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 十、人生三不: 山不争高入云来;水不拒细汇大海;人不自大成俊才。 十一、人生三奋: 振奋于心,怀激动之心,保蓬勃之气; 勤奋于能,勤能补拙,增长才干; 发奋于志,奋发图强,胸怀大志。 十二、人生三惜: 体恤老人;爱惜弱小;珍惜生命。 十三、人生三个认识上的误区:

对自己追求完美;对别人责备求全;对事物苛求圆满。 十四、人生三为: 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十五、人生犯错误的三步曲: 放纵:放纵自己的行为; 迁就:迁就自己的过错; 失度:失去做人的尺度。 十六、人生可能出现的三个变故: 乐极生悲;无事生非;绝处逢生。 十七、人生三立: 立德:以高尚的品德为世人树立榜样; 立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赋予我们人生的智慧 在论述哲学和人生的关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人生。在辨明其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两者内在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架构。 1.哲学和人生 那么,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简单的说,哲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同时也是人们面对问题时所选择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但这种眼光和方法不是单一的、个性化的,不是你、我、他任何一人随随便便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许许多多哲学理论家分析、归纳、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理论,一种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那么人生呢?英汉词典中给出了我们这样的解释:“[human life;life] [activity of a life]人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一生中所有的活动。”这是一个基于物质第一性的客观描述,但根据马克思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忽略在所有过程中和活动背后的那些思想、知识、情感和认识。所以总的说来,人生包括物质条件约束下的客观人生和意识无限延伸的主观人生。 从这两个定义出发,我们或许能摸索到一些哲学和人生关系的简单脉络:哲学以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态度指引着人们的主观人生,丰富我们的思想,强化我们的知识,分析我们的情感,深化我们的认识,并且在这些意识层面的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反作用于我们的客观人生,使我们的行为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哲学来源于人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人生这个大的课堂,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屡次地证明着哲学的智慧。 2.智慧的哲学健康的人生 从对哲学和人生概念和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智慧。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有这样的论述:“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在我们的政治书中,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就是说,哲学不能具体能告诉我们1+1是否等于2,纳放入水中是不是能燃烧,恐龙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哲学可以教会我们用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研究1+1是不是只能等于二,去试一试纳在水里究竟会怎样,去收集有关恐龙存在的种种证据,这就是哲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我们都是幸运的现代人,因为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对这个世界的。不仅有前人留下的丰富物质遗产,同时还有系统科学,趋于完善的哲学思想来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迷茫。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在学习中,我们面对事物,学会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了那些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幼稚错误;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顺应规律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明白量变质变的原理,懂得如果不防微杜渐,一点点小错误的积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明白矛盾的重点论,知道了面对纷繁复杂问题的时候,抓住其主要方面,其他都能迎刃而解;我们明白…… 哲学以它巨大的智慧力量丰富着我们的内心,壮大着我们的力量。在哲学的引领下,我们明白了人生的目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学会智慧的面对这个世界,以我们一点微薄的力量,奉献给我们的家人、朋友、社会,甚至整个人类。因为马克思哲学同时告诉我们,人具有社会性,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因此奉献社会,其实就是贡献我们自身。这才是人们一生

哲学与人生教案完整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 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 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 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 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 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 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 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 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 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 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 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 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 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用哲学的态度对待人生

西方哲学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种严肃而严谨的西方智慧,它不同于我们东方智慧的博大而含蓄,东方哲学是中华古文化的主题核心,是对绝对终极真理的学习领悟与实践,也可以说是指导人类如何获得绝对终极真理的一门大学问。更是当今中国人民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根本! 它不同于美洲原住民智慧的崇尚自然,它是一种西方人对西方智慧的高度概括,是西方社会人文变迁的根本演绎。然而,哲学并不等同于智慧,它是一种方式,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自然本能——追求智慧。哲学不是一种方法论,也不是智慧的唯一定义,它是人类本能的直诉,它是人类追求智慧的高度概括。 这本书导读中的一段话使我记忆深刻。“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朋友曾经到德尔菲神庙请示神喻,询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希腊最聪明的人,神喻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知道后感到十分诧异,因为他一向谦虚地以无知自居。于是他到处寻找聪明人与他们对话,以求证明他们都比自己聪明因而神喻错了。然而到头来他却发现,那些据说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虚有其表。由此,苏格拉底终于悟出了神喻的含义:他之所以被神说成是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有智慧,而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智慧,而一个明知自己无知的人则一定会尽力去追求智慧。由此可见,所谓哲学的智慧指的是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种智慧”。 西方哲学作为西方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仅开阔了人们开的视野,锻炼了理论思维,而且深化了思想的维度,提高了人生的境界。西方社会千百年来对于永恒的智慧之谜所作的探索、热爱和追求,反映并且塑造着西方文明的精神。换言之,哲学或西方哲学并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不过这追求和热爱乃是一种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最高体现。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我们不一定就能找到生活的方向,但是不经过理性的省察就一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海德格尔晚年编辑自己的著作全集时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著作是“道路,而不是著作”这里的“道路”用的是复数。言外之意,哲学问题的终极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所以,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永远“在途中”。 在哲学家眼中的世界与日常生活中的世界相反,那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然而在哲学家的眼中,这些东西都不过是“现象”,真正实在的乃是隐藏在“现象”背后或者蕴含于“现象”之中的“本质”。当然这种传统思想到了现代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 哲学作为文明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与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仅与其他所有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实际上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总而言之,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哲学的问题就深深地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使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罢了。哲学所涉及的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哲学的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思考。 最后,我想对该书的译者表达我的敬意。虽然我对该书的理解还处于表面,但对于作者的一些创新的哲学论调让我感到敬佩。首先是他给我们一个直观而真切的西方哲学世界,其后给我们开拓了一条直通其思想核心的道路。为了不在这个道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

已经进入到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 ④ 11、2007年9月13日,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相关部门认真行使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13、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的是( C ): 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判断标准 ②以事物力量的强弱为标准 ③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 途④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去判断 A.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B )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婷和甜甜的完美配合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由衷喝彩,这喝彩也是其最终夺得金牌的因素之一。这说明:( C )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李斌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 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 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 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 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

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 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 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人生与哲学期末考250份

2分,共40分)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终于在废墟上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并重建家园,这种精神被称为汶川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 A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 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了( ) A .世界是多变的 B .世界上的事物是矛盾的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所讲的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4、春天来了,鸟语花香。蝴蝶忙着游玩,撞到蛛网上去了,蜻蜓忙着捉小虫,也撞到蛛网上去了。它们拼命地挣扎了许久,被蛛网越捆越紧,筋疲力尽,再也动弹不得。于是,蝴蝶叹气道:“都怪讨厌的风,让我没法掌握方向!”蜻蜓也叹气道:“都怪那眩眼的阳光,让我没看清蛛网!”蜘蛛接着它们的话茬道:“明白告诉你们吧,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就怪你们自己的麻痹!”这篇寓言说明( ) A 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分法,反对两点论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5、发展是:( ) A 、向下的变化 B 、平行的变化 C 、向上的变化 6、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典故表明( )

A 人们可以改造自然、改造规律 B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C 人们可以发明、总结规律 7、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违背客观规律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C应当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8、宋朝时期,在河南有一个著名小镇,小镇车水马龙,十分繁华。一日,小镇大集,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买枣啦,买枣啦,大枣小核,小枣没核。”这吆喝还真灵,一会儿他的枣就买完了。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此情景,也学着老翁大声吆喝起来:“买核桃了,买核桃了,大核桃小仁儿,小核桃没仁儿。”该事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A 凡事不能一味的模仿,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B 心动不如行动,人生就应当积极行动 C 人生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这一俗语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B.事物的部分离开不开整体 C.意识依赖物质而存在 11、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改变客观规律 12、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 B、特殊矛盾 C、普遍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13、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 A客观世界 B 经验 C 学习理论 D 实践 14、自觉能动性是( )的能力 A 人类特有的 B 所有动物都具有 C 所有生物都具有 15、“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16、.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A、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 17. “名师出高徒”,可名师手下的徒弟并不都是高徒。这说明() A 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外因 B 有的事物变化内因起决定作用,有的事物变化则是外因起决定作用 C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18.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违背客观规律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C应当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19. 以下没有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是()

(人生感悟)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人生感悟 《》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许会问,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在电视上曝光的那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生硬闯 红灯,不听劝阻并阻挠民-警执法,还故意推桑民-警,最终被治安拘留的事件。 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按照学历排列的,博士生的学历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显然,那位硕士生肯定没有学到实处,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别人的,中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后果真的很可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