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霸笔记】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

【学霸笔记】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

【学霸笔记】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
【学霸笔记】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地理学霸笔记记忆

地理学霸笔记记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1)、形状: 2、地球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 (1)地球仪概念: (2)地轴: (3)两级: (4)怎样确定北极: 3、纬线和维度 (1)赤道 (2)纬线 (3)纬线的特点:1纬线指示()方向,纬线长度(),()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 极逐渐变(),所有的纬线自成()(除南北两极外),()平分地球,所有的纬线相互()。特殊的维度 (1)赤道的维度是()度,是维度的()线,从赤道向南北各分()度,称()维()维,南北两极各()度。 (2)23.5度纬线:是()是()的分界线,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最()界限。 (3)66.5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有无()现象的分界线。(4)90度纬线:是()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指示()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形状为()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且每条均能()地球。 经度本初子午线,即()经线,亦称格林威治子午线或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和(),于()度相遇。

()度向东到180度是()经;()度向西到180度是()经。 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是()线,是东西经的()线,是东西经的()线。此线以东为()经,此线以西为()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线,是东西经的()线,从此以西为(),此线以东为()。 5、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 (2)经纬网定位: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外置都可以用()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来表示。 (3)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4)20°W和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线。20°W向西至160°E的范围是()半球;20°W向东至160°E的范围是()半球; 妞妞(20°W )六姨(160°E)分东西。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预习复习必备】 1.地球和地图 2.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3.地球的形状:球体。 4.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1.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 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到极点缩为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1.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 (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纬度 经度 起止度数 0O (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半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精选)

八年级下册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800mm以下800mm以上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 干湿区域半湿润湿润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植被类型(主导因素:气 温) 河流流量(主导因素:降 流量小流量大 水)

河流冬季结冰情况有无 农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收成次数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一年二至三次 民居特点坡度小,墙体后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运输陆运水运 二四大地理区域 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性 气候亚热带季风 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 高原山地气 候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高 原盆地 高原盆地高原山地

【粤教版】2019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学霸笔记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1.中国的位置: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热带,没有寒带。纬度位置优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优势(海陆兼备)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2.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⑴陆、海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⑵疆界: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⑶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4.邻国 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二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部分特殊的省区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1.人口分布 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 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民族的分布 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最多,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 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 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3.民族节日: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彝族——火把节维吾尔族——手鼓舞、开 斋节 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藏族——晒佛节壮族——三月三、对山歌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 1.我国的三级阶梯 三级阶梯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海拔(米)4000米以上1000米——2000米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 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 丘陵 2.多种多样的地形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纬度最高的省(区)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区)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海南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华侨最多的省(区)福建、广东 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面积最小的省(区)澳门 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陕西 有两个简称的省(区)四川、贵州、陕西、甘肃、云南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粤教版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粤教版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1.中国的位置: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纬度位置优势 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优势 (海陆兼备)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2.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⑴陆、海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⑵疆界: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⑶临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第二大岛);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3.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4.邻国 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二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部分特殊的省区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纬度最高的省(区) 黑龙江 纬度最低的省(区) 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区) 海南 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 云南 华侨最多的省(区) 福建、广东 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 面积最小的省(区) 澳门 邻国最多的省(区) 新疆 邻省区最多的省(区) 内蒙古、陕西 有两个简称的省(区) 四川、贵州、陕西、甘肃、云南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有图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4)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6)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8)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9)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层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层太阳风 (太阳结构P6)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