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内容摘要】: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深入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周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同中国加强经济对话、改善政治关系,从而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诤的事实,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从经济规模看,我国已经完全迈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在亚洲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性大国,对亚洲的经济政治事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博鳌亚洲论坛、亚信会议、金砖国家等在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均有中国的合作与参与,这表明中国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美国却用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的发展,恐惧中国的强大,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形成了挑战,损害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于是大肆渲染中国崛起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维持在亚洲的实力均衡,美国出台了重返亚太战略,试图通过增强在亚洲军事存在、联合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邻国来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的崛起。针对美国的恐惧、不信任甚至遏制所带来的外交困境,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有力地回击了美国等国家的“中国威胁论”,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与此同时,如何应对美国亚

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所带来的冲击与负面效应、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增进同美国的共同利益、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亚太再做出的平衡和平崛起遏制分歧管控

选题意义

自2009年执政至今,奥巴马政府在全球战略布局上最突出的一项动作便是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基于对美国的现实状况、国际地位以及全球战略所做出的新的思考与调整。中国的强大使得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美国在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了强劲挑战。尽管美国对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差距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但中国实力增势之迅猛依然令美国不安。中国政府有着明确的发展战略,并且详细列出了时间表与路线图,整个中国处于蓬勃上升的时期。再加上中国从近代以来所经受的波折中总结了经验,国家的纠错、纠偏、适应能力明显增强。美国副总统拜登在2013年底来华访问时就表示,中国一定能在建设强国过程中迈上新高度。中国在短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所有发达国家贡献之和的两倍,世界经济正在从“欧美引领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中国带动的模式”。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和震动效应越来越大,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在东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亚洲事务的运作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惯用冷战思维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霸主地位,虽然美国也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颇多,但是美国人却不愿意看到一个可以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力量的出现,尤其是这个国家与美国在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理念方面格格不入。尽管“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有其在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中东干预和反恐战争之后重新部署全球战略力量的考量,但是综合美国政府实施这一战略的时间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此举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

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解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影响,美国进一步强化在亚洲的存在,包括军事力量和推行贸易自由化的TPP 经济战略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此种影响会促使中国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来反制美国的“险恶用心”,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美国的信任,使其打消对于中国崛起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疑虑,最终获得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实现不仅能够打破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国强必霸”这一战争逻辑的认识,而且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崛起模式,这无疑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

一、美国出台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0年10月28号,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了题为“美国要积极干预亚太地区”的演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随后奥巴马政府立即公布了这一地区战略,经过了“转向亚太”、“重返亚太”的概念表述之后,最终定位于“亚太再平衡”。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及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美国不仅在西欧、东亚和中东三个战略支点地区部署了永久性的军事力量以防止新型大国的出现,而且还要负责维护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政府2011年正式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战略判断,即认为亚洲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亚洲权力平衡的变迁将会引发紧张局势,美国必须在该地区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一)亚太再平衡出台的背景

一、美国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场开始于金融领域的金融危机很快就波及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经历了1933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倒退。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虽然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由于中国政府实施了稳点的财政货币政策,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仍保持了7%以上的增速,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然成为美国人的梦魇。当中国在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领域里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时,美国实体经济正在经历困难的时刻。制造业萎缩,实体经济空心化,正在侵蚀美国的经济根基,搅乱了美国的经济秩序,使美国政府和人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2011年4月18日,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即降为“负面”;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纽约曼哈顿广场,试图占领华尔街,抗议美国的权钱交易和社会不公;2013年9月20到30日之间,美国政府的关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又一次引发了美国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进而影响到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美国经济的衰退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从中东事务抽身的姿态,而此时正是东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试图分享东亚经济发展红利、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稳定国内政治秩序的因素促使美国出台重返亚洲的政策,以此来转移国内矛盾,更重要的是平衡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二、中东战略收缩。肇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持续了6年之久,美国联邦政府当年希望推翻萨达姆政权,扶植一个亲美的伊拉克政府,以实现其所谓的“大中东计划”和战略布局。然而伊战却使美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深渊,美国发动并主导的这场战争,不仅耗费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美国国际地位和声誉。美国为这场战争花费了上万亿美元,付出将近4500名士兵的性命,却没有将伊拉克改造成为它所期望的状态,不得不说这场战争给美国带去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至今美国人还在为伊拉克的重建提供资金和帮助,这对于军事开支本就缩减的美国政府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如果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是一个有所收获的反恐行动,那么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干预他国内政的霸权战争。美国企图打造一个亲美的伊拉克,保证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安全,但是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2009年,美国政府无奈地结束了在伊拉克的行动。相对于中东,东亚地区则更有值得美国重返的利益存在,首先,东亚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动荡不断的中东,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中国、印度均实现了经济腾飞,相对于在中东地区的疯狂烧钱,美国在亚洲可以搭乘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经济低迷的状态;其次,亚洲有美国最

为信赖的军事盟友,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加强与盟国的联系不仅可以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最后,中国的崛起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最重要因素,虽然美国声称它欢迎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的出现,但是由于对中国的不信任,美国还是希望中国的崛起能够在美国的体制下,遵从美国的全球利益。

三、中国强势崛起。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2012年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迈入上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哦那个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影响等层面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2011年,我国GDP达到了7301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IMF的统计,2012年,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生产总值站世界GDP的总量比重分别为21.2%、10.2%、8.2%、5.0%。应当说,从经济规模看我国已经完全迈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虽然美国明确地知道中美之间仍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中国如此迅速的崛起还是让美国感到不安。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在全球无处不在,但是中国的崛起打破了美国独霸全球事务的这样一种模式,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对国际事务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并且在某些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美国却对中国的崛起疑虑重重,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会极大地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尤其是会打破东亚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这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思维,正如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的:“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美国明确地了解中国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遏制中国崛起的同时也寻求加强同中国的合作。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于2014年6月25日在华盛顿发表了《中美关系的未来》的讲话时说道:“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对于本地区的繁荣是有利的,而且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可持续战略的实行也是有帮助的。”美国如此缓和地声称自己在亚太的存在,显然是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忧虑,而暂时又无法实施有效遏制的无奈之举。

(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内容和实质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经过了“重返亚太”的概念表述之后,最终定位于“亚太再平衡”。奥巴马政府对亚太战略概念表述的变化,固然有避免给人留下围堵中国的印象,但“再平衡”一次较之前的表述,更能体现亚太国际关系的格局和美国的亚太战略意图。尽管美国官方和智库学者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做了各种诠释,但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政要都承认,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要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地位。

在奥巴马的第一任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一是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为明显的就是到2020年,将美国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二是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国的军事合作,包括向这一地区盟友提供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增加军事演习的频率。显然美国的这样一种平衡战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建成了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政治摩擦不断,尤其是在南海和东海海洋权益问题方面,美国支持菲律宾、越南和日本对中国进行对抗,企图给中国制造麻烦,干扰中国的发展。但是在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面前,美国及

其盟友并没有占到多少的便宜,反而使美国陷入到忙碌而无任何结果的尴尬状态,所以单纯的军事遏制加上有限的零敲碎打最终没有取得遏制中国的理想效果,而且还使一些国家丧失了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机会,所以到了奥巴马在政府的第二任期内,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被提上日程。

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表声明称:“作为一个极为重视太平洋伙伴关系的太平洋国家,美国将会在该地区继续构建积极而持久的存在。”由于认识到了美国未来的繁荣和安全将会与亚太地区息息相关,奥巴马对亚太做出了一个战略承诺,将会再平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和安全努力,美国将继续在亚太扮演一个强有力的、可信赖的、积极合作的伙伴,随着针对亚太地区全面性交往的展开,美国将会逐步扩大对这一地区的外交、公共外交、军事交流,并且在经济发展、能源合作、人文交流、青年问题和教育问题方面加强同亚太的联系。这说明奥巴马政府对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奥巴马曾经在发表演讲时说道,军事威胁只会让亚太地区的关系更为紧张,只有对话与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按照奥巴马第二任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的说法,美国的再平衡战略有三大支柱:一是加强和深化美国与地区盟友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的同盟关系;二是加强地区机制建设,深入参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地区安全论坛、东亚峰会等地区机制;三是与地区新型大国,尤其是中国构建更好和更牢固的关系。其中,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和第三支柱之间难以平衡,彼此很容易形成对冲。美国之所以把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作为一个支柱,是因为中国的日益强大使美国感受到了威胁,通过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中国的行为符合美国的利益,巩固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降低亚太地缘关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已经成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社会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成为本世纪各国人民热衷于讨论的热点话题。胡锦涛强调,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有大的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指出:“历史一再表明,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而且,要向全世界明确承诺,中国的崛起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不会以损害他国的利益为前提,而将与邻为善,以邻为友,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一)、“和平崛起论”提出的背景

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所有大国的崛起都与战争有关。16、17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民主义国家都曾对外实行殖民掠夺和炮舰政策。20世纪初德国的兴起打破了旧的实力格局,从而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美苏两大霸权的兴起更直接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而两者之间又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因此,在西方,许多人对中国的崛起怀着同意的担心和忧虑,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归结起来,就是认为崛起的中国可能成为潜在的霸权竞争者。但是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首先,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是在科研、教育、创新方面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中国仍然是一个发

展中国家;其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的发展路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所以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仅不会破坏和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会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这不仅是发展中国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需要;最后,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21世纪前半期,亚洲的崛起将是不可阻止的,而作为亚洲的一部分,中国的崛起势必会依赖于亚洲地缘政治的稳定,而和平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二)、哈佛宣言:和平崛起

2003年12月10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这篇演讲重点提出并阐释了“和平崛起”这一思想。这不仅是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更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承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少非和平崛起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拿破仑到希特勒,但是他们的短暂繁荣都是建立在奴役别国的基础之上,都是不长久的,追求霸权无一获得成功。只有尊重别国的主权,发展互利共赢的友好关系,才是持久繁荣的正道。“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包涵着丰富的内容。第一,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不损害他人从而和平崛起的前提。第二,中国的对外方针是友好与合作,对他国不敌视、不敌对。第三,中国的崛起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去威胁他国,分散发展的精力,而且即使以后中国强大了,仍然会扮演守护和平的角色。最后,从历史来讲,中国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修筑的长城是防御性质的;丝绸之路是文明经商之路;郑和下西洋是为传播文明,中华民族骨子里爱好和平的基因决定了中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奉行和平发展的道路。

三、亚太再平衡下的“中国困境”【国际观察】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干预力度,美国声称将会运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政策调整,以此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美国虽然表面上声称不会谋求遏制中国,但是从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和经济政策来看,遏制中国显然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首要目标。中国的日益强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由于不信任中国的战略意图,特别是中国军事开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美国对自身利益安全的担忧使得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

经济方面,奥巴马认识到,要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必须打破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经济体系,重夺美国的经济主导权。这不仅是奥巴马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动力所在,也有利于把其在政治、外交、军事优势扩大到经济优势。因此,作为经济议程的TPP在奥巴马的战略再平衡中,逐渐成为核心目标和战略实施的具体体现。通过吸收亚洲一些国家加入TPP之中,美国在自己的经济优势之内推进亚太地区的FTA,这样有利于削弱中国在全球和东亚经济中的领先地位,把中国引向强大西方的经济核心,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崛起也不会挑战美国的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政治方面,美国增加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承诺,扩大军事存在,强化军事同盟和伙伴关系。在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奥巴马公开出面支持日本,鼓励日本发展军事力量,同中国进行直接对抗。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新军事协定,同意向越南提供5艘高速巡逻船,频繁地在中国周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试图激化局势。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军机在东海上空挑衅中俄军演;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和配合;越南蓄意挑起了西沙冲突。美国在地缘政治上根深蒂固的现实主义观点主观上加深了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从而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军事方面,美国在亚太特别是东亚部署最新型战机、无人机、大型运输机、反潜侦察机、和大型航母等武器装备,对中国构成严重军事威胁;美国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军事部署,扩大了针对中国的战略纵深,为向亚洲大陆投放海空力量准备了新的战略基地;美国推出“空海一体战”战略,矛头指向亚洲“反介入、区域拒止”力量,调动海空资源,夺去亚洲近海控制权,压制中国维护主权的能力。美国宣布在2020年之前,讲把60%的舰艇转移到亚太,这些举动明显地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此外,美国还向该地区出售武器、进行军事援助,加剧了亚太军备竞赛的可能性,威胁亚太海洋安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重返亚太的最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最主要的手段是军事手段,其次则是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所谓亚太再平衡,是一个不甚明确的概念。因为亚洲地区本身就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美国及其盟国日本在亚洲占据绝对优势。随着中国和东盟的崛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逐渐遭到抵消,影响力大不如前,美国人眼中的平衡其实是一种偏向自身利益的“不平衡”,即希望美国能够在亚太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维持霸权,防止有能够挑战自己优势地位的地区强国出现。毫无疑问,“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亚洲的翻版。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应该怎样应对是一个事关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战略性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寻找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所在,加强合作,求同存异、减少双方分歧;同时中美双方要努力做好分歧管控、危机管理,避免出现激烈的冲突。

四、如何破解中美“修昔底德陷阱”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的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个说法源自于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美国对外交往历来奉行现实主义原则,在其自身弱小的时候推行孤立主义,置身于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以外,保护自身安全;在其强大的时候则奉行咄咄逼人的干预政策,尤其是自二战以来,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以“世界警察”自居,强奸世界民意,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是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极化深入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异军突起,加深了美国对自身霸权的忧虑。美国人对安全的极端追求,加上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衰落的现实,势必会让美国产生深深的落差感。如果让美国正视并接受中国正在日益崛起这一现实,让其相信中国的崛起是安全的和平的、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基础的,这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所在。一个繁荣的欧洲可以和美国和谐共存,为什么一个崛起的中国不可以呢?关键问题就在于意识形态和安全担忧,所以中美要谋求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利益关系,增加政治互信,双方共同用不断涌现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交流来填补政治上的不信任。中美在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中美抛开意识形态分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维护共同的安全。同样,当代世界对美国造成最大现实威胁的不是中国,而是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

的发达国家,中美双方和则两利、斗则两败,所以破解中美之间“修昔底德”陷阱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寻找巩固共同利益、妥善处理立意分歧以及双方在紧张的局势下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一、共同利益和利益维护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对于中国外部环境建设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美国不仅在经济、科技等物质层面提供了中国所必需的合作,而且还提供了可供中国学习的管理经验、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同样,美国也需要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还持有美国最多的国债,中美双方如此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发展合作关系的“压舱石”。

(一)、科技合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美国在科技合作上一直对中国有诸多限制,但是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技术封锁的效果呈递减趋势,再加上企业的逐利本性,中国总是能够在同美国的交往、合作中学到一些东西。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同国外先进技术交流。美国作为世界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国际,同美国开展科技合作自然是发展双方共同利益的大好时机。

(二)、经济合作。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21世纪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2006年开始,中美双方定期开展“战略经济对话”,对话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经济、教育、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2014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在强化经济政策合作、促进开放的贸易投资、提升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支持金融稳定和改革这四个方面达成共识。

(三)、反恐合作。恐怖主义是威胁全球安全的新兴因素,中美两国就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合作,建立了定期反恐磋商机制,保持反恐信息的及时沟通。双方在海关、金融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四)能源环保合作。中美两国组我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两国关系,培育新的合作点,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也有着重要意义。中美两国充分认识到在气候变化、能源环保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创建了该领域定期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

(五)核安全合作。中美两国同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在维护全球核安全、防止核扩散、销毁核武器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

中美双方在关系两国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有着共同的诉求,发展两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增加互相信任,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使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利益分歧和分歧管控

在最大程度地促进两国合作、发展共同利益的同时,中美双方更要处理好双方存在的利益分歧,学会求同存异,努力做好分歧管控,尤其作为崛起过程中的中国,更要稳妥地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造成的利益分歧,用最小的代价谋求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最终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蓄力准备。

(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