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亚太地区:地区关系因美国加快“重返亚洲”而复杂化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俱孟军:2010年,在亚洲国际舞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身影颇为突出。在美国总统的出访日程表上,到访亚洲的时间最长;浩浩荡荡的美国舰群,不断在亚洲海域炫耀武力。这一年,亚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因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强势向纵深推进而日趋复杂化。

“重返亚洲”战略,由美国政府去年7月公开提出,旨在重新确立和提升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重返亚洲”,美国是言行并举,外交军事协同推进。在加速“重返亚洲”的进程中,美国直接插手亚洲国家间的争端。无论是“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还是“南海争端”、“湄公河资源利用”等问题,美国都积极介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在亚洲的所作所为,自然有着深刻目的。《纽约时报》评论说,美国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在亚洲其他地区加强势力。美国不仅要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坐镇的东北亚军事板块,还试图通过介入南海争端加强与相关国家关系,试图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领地。

纵观亚洲今年的形势与美国的行为,与其说美国加快“重返亚洲”,不如说美国正在把亚洲更多国家拉入

自己的势力范围。

欧盟:在阵痛中进入过渡期

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刘江:2010年,欧洲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以主权债务危机为重要标志,欧盟在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阵痛”中,进入了由“后冷战”向“后危机”时代过渡的重大转

折期。

今年年初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不同程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乃至社会骚乱。“债务海啸”的深层次原因,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失衡的结果。这种失衡体现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福利主义发展模式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的失衡。

尽管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今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仍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全年总体表现好于

预期。相较之下,欧盟政治一体化今年进展不大,一体化外交也遇到各种困难。不过,欧盟“外交署”的正式运行,有助于巩固和拓展欧盟的重大利益以及国际影响力。

在新的一年里,欧盟将面临各种新困难、新问题,欧盟也会进一步深化经济、内政、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尽早走出经济衰退,并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中东地区:局势起伏跌宕前景难测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社长李红旗:2010年,中东局势起伏跌宕,热点问题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平添变数。巴以和谈受挫、伊拉克民族和解和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伊朗核问题久拖不决、苏丹南部公投前景不明。国际社会对中东的关注一刻没有放松。

今年9月初,在美国的推动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启动了间隔20个月之久的直接谈判,但两轮艰难交锋下来,僵局难解。中东和平进程裹足不前的症结主要在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继续采取迁就政策。

在伊拉克问题上,虽然新政府于12月21日正式成立,但伊拉克的局势恢复稳定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外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将使伊拉克的前景堪忧。至于伊朗核问题,美国于6月份带头在联合国推出第四个制裁伊朗决议,但伊朗仍没有就范。虽然日前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朗与6国的谈判传出积极信息,但人们普遍对会谈能否取得突破持谨慎态度。

苏丹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明年1月,苏丹南部公投即将举行。公投结果将对苏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地区政治版图带来巨大变化。此外,中东大国埃及议会选举后的政局动向也引人注目,“包裹炸弹”事件更是凸显也门反恐形势的严峻。

展望2011年,中东热点问题仍可能持续“高温”,各方博弈仍将继续,但为实现中东和平发展的努力也不会停止。

非洲地区:政局更趋稳定经济复苏稳健

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王朝文:2010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多数国家局势更趋稳定,政治更加成熟;经济复苏稳健,整体形势向好;经济一体化步伐坚定,里程碑进展举世瞩目。与此同时,个别国家局势依然十分脆弱,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困难。

2010年被非洲联盟(非盟)确定为“非洲和平安全年”。非盟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区域性组织针对困难重重的津巴布韦联合政府、久拖未决的马达加斯加政治危机和反复推迟的几内亚和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虽然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但这些国家的政局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今年非洲经济表现不俗,成为全球新亮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报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今年整体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5%,有望成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该组织认为,非洲经济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危机前各国经济基础的稳步提升,包括相对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外汇储备增加以及债务的逐渐减少等。

非洲国家经济一体化今年也取得重大进展。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共同市场。这是继2008年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立自由贸易区后,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上又一重要的历史性事件。

拉美地区:几家欢乐几家愁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社长潘国俊: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拉丁美洲整体经济形势比预期好,多数拉美人因前两年经济危机而紧锁的愁眉现在已经舒展。但也在这一年,拉美天灾人祸奇多,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遭遇灾难冲击。

受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拉美国家经历了两年的经济衰退。但在2010年,拉美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据多个国际机构评估,拉美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5.2%以上,贫困人口亦有所下降。总体而言,美洲南部地区国家经济形势一枝独秀。而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古巴等国经济增长不尽如人意。

在政治方面,巴西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当选总统对拉美政治格局意义重大,她的胜利稳住了左翼和中左翼政党在拉美占领大半壁江山的局面。

拉美地区今年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比往年更多更重。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几乎把首都太子港夷为平地,20多万人死亡。上百万难民迄今依然住在简易帐篷里。2月27日智利中南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造成500多人死亡、数千人失踪,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美国:民众怨声载道超级大国今非昔比

新华社北美总分社社长曾虎:2010年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这种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进而影响外交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集中通过11月初美国的中期选举表现了出来。

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用总统奥巴马的话说,是民主党“遭受了惨败”。不过,这一结果绝非意外。由于金融海啸之后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执政已近两年的民主党难逃其责,选民自然要通过手中的选票向其宣泄不满。

表面看来,失业率长期徘徊在9.5%左右的高位,是美国政府和国民最头痛的问题。然而,美国经济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高失业率问题。美国经济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是美国政府的超巨额债务。与债务问题同样尖锐的是不断扩大的“财富鸿沟”,即社会财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美国虽然仍旧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但其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尤其是难以挣脱的经济困境,使得这一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亚欧地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新华社亚欧总分社社长张铁钢:2010年,亚欧地区局势可以说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特点是西“晴”东“雨”。

纵观全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处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一直受到双方不同程度的或“拉”或“打”。今年,前者扭转了“亲西方”的外交路线,后者改变了“向俄罗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目前,两国政局基本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多方向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俄罗斯在梅普双重体制领导下,政局和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上,尽管今夏遭受旱灾和森林火灾,但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并以“现代化”为目标呈复苏走势。内政方面,尽管首都莫斯科今春发生地铁连环爆炸,北高加索地区迭发恐怖袭击事件,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外交上,俄罗斯虽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互存戒心,但仍然努力推进“经济外交”战略,积极探索安全合作新途径。同时,俄在独联体这个“特殊利益区”的影响力有所恢复。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5个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贫富悬殊持续扩大。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导致政权更迭的流血骚乱,政局迄今尚未完全稳定。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外高加索3国,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则继续在大国之间折冲樽俎,经济呈稳步发展之势。

展望2011年,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多方向务实外交,仍将是亚欧各国不约而同的主旋律。虽然外高加索和中亚一些国家甚至俄罗斯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或恐怖主义威胁,但是亚欧各国人民向往和平

稳定繁荣的努力必将奏出动人的乐章。

浅谈美国“重返东亚”战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 战略 学号 201001045 姓名 白玛玉珍 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 国际金融 时间 2012 年 11 月 28 日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内容提要:当下奥巴马政府亚洲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返东亚”。当2009年奥巴马在日本首次全面阐述其亚太政策并称自己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 总统”时,相信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这一说法。然而,这几年间,美 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 法。 关键词:天安号、亚洲战略、均衡战略、钓鱼岛、2012年美国大选 正文:从2009年开始,美国提出重回东亚战略。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讲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国务卿希拉里更是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中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具体表现是当年在新加坡开的ARF会议,希拉里在上面表示“美国回来了”。原来这个论坛,美国并不积极参与,中国很受宠。当希拉里讲“美国回来”后,东盟很多外长很激动,都围着美国转。2010年美国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南海问题。去年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有直接对抗的意味了。 美国回归亚太原因比较复杂。具体原因有五个。 第一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个原因是地缘经济。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原来的四小龙包括现在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小虎”,干劲也都很足,再加上印度,这么十几个国家共同努力,地区经济很活跃。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第三个原因是内政原因。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小布什的错误就是奥巴马的机会。从第三方来看这种说法是很奇怪的。因为在整个亚太,美国在战后一直是主导性的力量之一,回溯到鸦片战争时,美国力量一直都在。现在这么宣称挺奇怪的,但从美国政党政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钟摆回摆,故意要提出“美国回来了”。就像奥巴马政府现在拼命强调的外交叫“巧实力外交”,布什政府的人听到都很火大,言外之意是他们当年的外交是“愚蠢外交”。 第四个是个人原因。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2月6日见记者的时候就宣布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因为美国历届总统都是欧洲背景,而他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尼生活了7年,对亚太有个人的情感和兴趣点。其次是希拉里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国务卿,想建功立业。她与赖斯不同,后者是一个俄国专家,个人兴趣点在对付俄罗斯。希拉里没有这个战略包袱,可以跳出来看,跳出来看就是亚太地区与美国未来的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希拉里对外交涉猎不深,她可以比较客观地看美国未来前途,这样就有利于她支持奥巴马的外交战略转移。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具体操盘手,即是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坎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 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 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承诺“不遏制中国”,但美舆论仍认为,其亚洲之行暗藏深意。《国防》月刊称,帕内塔将“大谈美国扩大在该区军事存在计划,以及他加强该地区联系的决心。”基于这种判断,美国观察家认为,帕内塔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金融时报》亚洲版编辑季米特里·斯瓦斯托普洛提出了一个尖锐而又不失针对性的问题:美国是否有一种倾向——只有对中国日益强硬,才能挽回成为衰落大国的颜面?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不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明显的对抗一面,这不能不引起亚太国家有关对抗成本与代价的忧虑和担心。这一充满矛盾的战略无疑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一面,甚至有可能造成分裂。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法

美国转战东南亚中国应对当从容 从中国南下,从缅甸到印度洋,从老挝-柬埔寨到西南海,从泰国可以到两边,还可以到马来半岛。从这里堵截中国,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个就是现在美国政府的新战略,Pivot to Asia,所谓转战亚洲。这个战略转变,就要求美国必须把全球战略的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东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就是亚洲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影响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前些年,美国宣布要“重返亚洲”。从经济角度说,这有其必然性。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并且这种局面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同时,随着其在亚洲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扩大,美国也越来越像一个亚洲国家。美国要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就要更多地关注亚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美国所宣布的“重返亚洲”显然并不是这样简单。 从战略上说,这次“重返亚洲”很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当然,这也不是冷战之后美国要“重返亚洲”的第一次。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外交在新保守主义的主导下,也曾经赤裸裸地把中国作为“敌人”,试图通过亚洲“小北约”来围堵中国的崛起。不过,那次“重返亚洲”的努力以九一一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而终结了。中国不仅没有成为美国的“敌人”,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成为了美国“反恐”的伙伴。近年来美国高调的“重返亚洲”是第二次了。不过,从长远来说,“重返亚洲”会成为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大失误。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美国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自身的衰落。很多美国人不相信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会衰落,国际社会上很多人也不相信;甚至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也不希望美国衰落,因为无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国际警察,美国的衰落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作为政治制度,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是各国政治自由派所向往、学习的对象;作为国际警察,美国一直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公共服务。 苏联集团解体后,就不再存在任何可以挑战美国的同盟。那时美国应当改变其战略同盟政策,至少改变针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同盟。任何战略同盟都是针对“敌人”的,因此首先需要外在“敌人”,没有这样的“敌人”和来自“敌人”的直接威胁,同盟就整合和团结不起来。冷战后美国和西方不仅没有改变同盟政策,反而扩大和强化同盟。在欧洲,美国和西方收编了苏联解体后所出现的新兴国家,把属于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领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亚洲,美国积极寻找新“敌人”,迅速崛起的中国自然成为最佳候选人。中国是亚洲大国,美国“重返亚洲”非常容易理解。美国强化和其亚洲盟友的关系,针对的是中国。对美国来说,“我的盟友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这解释了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其盟友的关系。 美国把全球各地都视为其利益,但中国的核心利益非常有限,都是和领土、领海有关,且仅限于和中国周边国家相关的事情。美国人到处都是核心利益,对中国的这些核心利益不是不知道。如果美国愿意在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之间扮演积极的协调角色,美国是有能力这么做的。但美国没想扮演这个角色,而是简单地选择“重返亚洲”,站在其盟友国家(刚好也往往是和中国有主权利益冲突的国家)这一边。 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会出现错误的战略判断,因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的

浅谈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策略

浅谈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策略 班级:小教本131 学号:2013110441 姓名:袁作森(隔一空格) 摘要:中国综合国力三十多年来的强势发展,开始撼动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抓紧调整应对策略,高调重返亚太,美国把中国与海洋邻国间海域划界问题作为围堵中国的突破口,千方百计使南海和东海问题复杂化,以致中国三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良好国际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关键词:美国;中国;亚太;经济;政治;军事; (空一行) 所谓美国重返亚太,实质上美国从没离开过。事实上,从冷战结束,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我们常说的第一岛链就是这个时期酝酿而成的。美国高调重返亚太这是全球战略调整的一个动作,也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一些调整,战略中心东移,相比于原来有一些新的举动。说白了那就是针对中国,因为中国现在发展的最好,势头最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上双方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一、战略东移,围堵中国 (一)中东战场“惨败”,转移国际注意力 1.中东教训,问题重重 (1)回想12年前,美国企图“一箭数雕”,通过伊拉克战争彻底消除萨达姆政权威胁,控制伊拉克石油,扶持亲美傀儡政府,打造民主样板,进一步“平衡”中东力量,控制中东。同时也向全球昭示,美国有能力迅速、轻松地摧毁任何“拒绝按美国规则行事”的国家。但是伊战不仅使美国民众蒙受了巨大痛苦,付出了沉重代价,而且带来了各种“后遗症”。美国发现了错误,而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离开伊拉克。美国人意识到,伊拉克早已从鸡肋变成啃不动的硬骨头。 (2)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处事不公,让美国成为穆斯林世界的公敌。重以轻巴、支以压巴是美一贯的既定政策。由于布什作为美右翼保守势力的代表,同以色列总理和以右翼集团领导人沙龙在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上同气相投,他上台后改变了克林顿对巴采取相对灵活、温和态度和注意在以巴之间保持适度平衡的做法,变本加厉地推行支以压巴政策,必然要对阿拉法特采取强硬态度。

战略结盟

以战略结盟应对美日围堵 1- 以战略结盟应对美日围堵 收复领土联盟 2011年,美国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伐,公然染指南海,推动南海的国际化、多边化、 复杂化,并在澳大利亚北部驻军,原本隐形的“美日澳印”同盟昭然若揭,一个典型的亚洲版 “小北约”已然成型。美日在太平洋,印度、澳大利亚在印度洋,一东一西,纵横几万里的铁 幕已经张开,形成了对中国的铁臂合围之势,中国的战略通道和海上生命线时刻处于危险之 中,中国的安全环境恶化了! 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想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台湾问题依然 没能解决,南海问题又空前激化,中国的经济发展遍布全球,亟需军力提供保护。美国的“空 海一体化战略”直指中国,并逼近大陆边缘,安全威胁迫在眉睫。我国如何应对是一个急迫 而现实的大问题!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中美实力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但差距仍然巨大,除非中美一方实质性削弱,否则中美矛盾斗争只能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难 以调和。第一和第二的关系历来是微妙的。往最好处说,第一和第二的关系像体育竞赛,是 冠亚军的关系,都会获奖,皆大欢喜;往最坏处说,第一和第二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对 决!获胜者获得一切,失败者面临死亡。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规模,实力明摆在那里,我们宣 传战略意图的和平与美好无人理会。对于美国的挑战,中国避无可避。未来二三十年,中美 矛盾可能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矛盾。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就是奔着中国而来的,其对我国 的遏制、封堵的战略态势不会改变,某些人妄图以对美让步和妥协来换取经济发展和复兴崛 起无异于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收复领土联盟认为,中国当代和未来的领导人必须以极大的战略勇气和决心,以战略结盟 换取战略空间和战略通道,延续战略机遇期,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台湾和南海问 题,实现复兴崛起。如果墨守成规、埋头发展极可能事与愿违,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发展问 题解决不好,到头来错失良机,犯战略性错误。 一、战略结盟的对象 美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世界帝国,控制和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影响的报告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影响的报告 我们提示客户,一连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行动,或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 原有发展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变化,其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的影响要给予高度重视。各国在全球战略布局的新调整、新变化,决定了中国现行的战略方针及政策或出现一系列“被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趋势作出新的评估。我们认为,美国以南海问题作为切入点并重返亚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东移计划的一部分,其核心战略目标在于“制衡”中国,压缩中国对外扩张的发展空间,进而等待中国内部出现乱局。应该说,美国此间快速切入这一战略目标是其既定政策。不同的是,选择的时机与推进的程度,对中国来讲,美国这一变化已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与安全,尽管这给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来审慎评估,如何对症下药并及时调整美国“制衡”行动的“突袭”,准确读懂白宫的战略意图,是中国高层作出决策的关键所在。 无论中美关系在此前是怎样的状况,随着美国战略东移的深化(东海+南海),中美作为伙伴关系中的对抗因素将上升,虽短中期的状况,中美间发生实质性交火的可能性不大,但制衡与反制衡、包围与反包围的相互对峙局面将较此前日益趋紧。 我们不排除,这一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中国随之而来会发生如下的变化与调整:不管中美对抗趋势如何加紧,重要的不在美国,而是中国如何调整内外政策。对中国决策者来讲,要不要坚持既定的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坚守对内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容忍经济增速下降?还是放松持续了一年的收紧政策? 鉴于明年中国面临领导人换届以及避免中国因素成为美国大选话题,同时,此间更需要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来释放善意信息,我们的判断是,中国在当前不会作出过激的反映,同时,中国很可能还需要数月来考虑政策调整。我们认为,中国很可能将在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对内政策将倾向有序放松,以维护经济增长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知道美国重返亚洲,其实是虚晃了一枪,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从亚洲离开过,只不过有时亚洲在其的对外政策中侧重不同而已。在很多的方面,美国虽然讲是重返亚洲,其实是调整其亚洲政策,并且将其兵力作有弛有张的调整,虽然因应中国的因素较大,但同时考虑到了整个的亚洲态势。美国为了继续主导全球事务的能力,就必然要有驾驭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能力,当所谓亚洲时代的论调风头正劲时,其实美国的重返亚洲,就是要主导亚洲。 而美国想要主导一个怎样的亚洲呢?暂且不作分析,看看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一年多来,亚洲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现实变化?首先南中国海的领土冲突公开化了,美国的核潜艇公然在敏感时刻访问冲突中的一方,选边站的意图一目了然!其次公开支持日本钓鱼岛立场,把争议岛屿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这是在明显不过的公然鼓励对抗,与其宣称的要维持亚洲和平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不得不使人产生美国在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阴险感觉。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是在帮助亚洲弱小国家抵御新兴超级大国—中国,其实这只是事情的表面,美国重返亚洲,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整个正在崛起的亚洲,美国希望的不是一个团结的亚洲,因为那它将无机可乘。亚洲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多种文化历史的独特性,与美国同是一脉的欧洲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真正亚洲时代到来时,美国的影响力将日渐萎缩,所以这一切是美国根本不愿看到的。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的几场战争,让它在二战中积攒起来的正义资本和形象消耗殆尽,所以它现在重返亚洲的真实意图,在其国家战略的最深层面就是拆分亚洲,分裂亚洲,祸害亚洲!以图最终达到阻止亚洲时代的到来的目的! 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是想在亚洲塑造新的敌人,破坏亚洲和平。中国虽然是美国这种战略下不二的选择,但是美国不会真正愚蠢到想与中国大动干戈的地步,所以他就以重返亚洲之名,在亚洲行欺骗之实。妄图把所有亚洲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招兵买马在其旗下,把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充当美国战略利益的马前卒。这就是所谓代理人战争的最好诠释。 二、美国高调回归亚太原因:美国回归亚太原因比较复杂。具体原因有五个。1、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2、地缘经济,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3、中国周边的邻国现在都对中国感到担心,要求美国回来以平衡中国,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是很难得的。 4、内政原因,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小布什的错误就是奥巴马的机会。 5、因为个人原因,奥巴马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美国历届总统都是欧洲背景,而他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尼生活了7年,对亚太有个人的情感和兴趣点。其次是希拉里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国务卿,想建功立业。她可以比较客观地看美国未来前途,这样就有利于她支持奥巴马的外交战略转移。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外交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摘要: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太好的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抓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对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他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 ;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 关键词:亚太外交影响重返 一、中国周边形势 当前中国海洋问题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与严峻,整体而言,发生海洋战争的风险大于陆地。据报道说:中国在周边海域不仅有岛礁主权争端、海洋油主权争端、海洋油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以及海域划界争议,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突激化的危险。中国海军指挥学院的专家也认为,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海洋方向的形势比陆地方向严峻,不仅存在台湾、南海、钓鱼台和东海大陆棚等攸关中国主权和

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影响区域形势全局的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战争风险,远高于陆地方向。同时,目前中国的安全防卫能力与海洋方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相称,与主要安全对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较大。,面对当前的海洋安全形势,中国正致力于加强海上防御力量,打造一支满足中国海防需要的海军。这包括建造新型潜艇、购买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研发类似用于攻击舰艇等等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武器,加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稳步推荐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丰富东盟与日韩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的内容和完善的合作体系。但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被推到六方会谈前台,国际压力加大。美将力促“大中亚”计划落实,诱导中亚国家向南发展,企图将其从上合组织剥离出去;日推动“日本+中亚对话活动计划”,加强对中亚渗透,试图弱化中俄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东盟借美平衡对华关系倾向加强,“10+3”也在向美敞开胸怀;另外,东盟各国竞争加剧,他信倒台后泰国在东盟的招牌地位迅速降低,越南代表后加入东盟的四国正在加重分量,印尼作为东盟发起者极力恢复影响力。东盟内部意见不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二、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一)雁型安全模式 中国的南海地区与东海地区,其实面临着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打了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摘要:美国基于国家安全战略,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将调整其在世界军事力量的部署,美国将重返亚太。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也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我们应听其言,观其行。中国应做好各种准备。 关键字: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应对策略 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美国重返亚太,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按照希拉里的说法,主要有六大目标:一是“加强双边安全联盟”;二是“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三是“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四是“扩大贸易和投资”;五是“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六是“促进民主和人权”。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先就是中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这一区域,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出现的新情况,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在美国看来,在这区域,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另外,在美国看来,这个区域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有一些热点问题。就是固有的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现在谈论很多的南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热点问题,美国人觉得有可能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因而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部署在这一区域。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遏制本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亚太地区:地区关系因美国加快“重返亚洲”而复杂化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俱孟军:2010年,在亚洲国际舞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身影颇为突出。在美国总统的出访日程表上,到访亚洲的时间最长;浩浩荡荡的美国舰群,不断在亚洲海域炫耀武力。这一年,亚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因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强势向纵深推进而日趋复杂化。 “重返亚洲”战略,由美国政府去年7月公开提出,旨在重新确立和提升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重返亚洲”,美国是言行并举,外交军事协同推进。在加速“重返亚洲”的进程中,美国直接插手亚洲国家间的争端。无论是“天安号事件”、“钓鱼岛事件”,还是“南海争端”、“湄公河资源利用”等问题,美国都积极介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在亚洲的所作所为,自然有着深刻目的。《纽约时报》评论说,美国正与日本和韩国恢复冷战时期的联盟关系,并在亚洲其他地区加强势力。美国不仅要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坐镇的东北亚军事板块,还试图通过介入南海争端加强与相关国家关系,试图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领地。 纵观亚洲今年的形势与美国的行为,与其说美国加快“重返亚洲”,不如说美国正在把亚洲更多国家拉入 自己的势力范围。 欧盟:在阵痛中进入过渡期 新华社欧洲总分社社长刘江:2010年,欧洲的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以主权债务危机为重要标志,欧盟在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阵痛”中,进入了由“后冷战”向“后危机”时代过渡的重大转 折期。 今年年初以来,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不同程度陷入主权债务困境,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乃至社会骚乱。“债务海啸”的深层次原因,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失衡的结果。这种失衡体现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失衡、欧洲福利主义发展模式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的失衡。 尽管遭遇主权债务危机,今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仍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全年总体表现好于 预期。相较之下,欧盟政治一体化今年进展不大,一体化外交也遇到各种困难。不过,欧盟“外交署”的正式运行,有助于巩固和拓展欧盟的重大利益以及国际影响力。 在新的一年里,欧盟将面临各种新困难、新问题,欧盟也会进一步深化经济、内政、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尽早走出经济衰退,并加快政治一体化步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中东地区:局势起伏跌宕前景难测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社长李红旗:2010年,中东局势起伏跌宕,热点问题非但没有降温反而平添变数。巴以和谈受挫、伊拉克民族和解和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伊朗核问题久拖不决、苏丹南部公投前景不明。国际社会对中东的关注一刻没有放松。 今年9月初,在美国的推动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启动了间隔20个月之久的直接谈判,但两轮艰难交锋下来,僵局难解。中东和平进程裹足不前的症结主要在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继续采取迁就政策。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之东南亚篇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之东南亚篇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电/东北新闻网刊载作者李寒秋的文章指出,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和平崛起的关键性阶段。当今的世界,美国的单极霸权也似乎开始出现衰势,但由于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这一过程将是缓慢而相对的。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直言,美国绝不做老二。根据盎格鲁帝国的历史记录和行为模式,美国将继续对世界各国分而治之,使其不能合而谋之。中国周边地区的东南亚、东北亚、南亚次大陆和中亚这4个战略性地带,也就成为美国对华牵制与围堵的重点关注地区。为此,细致入微地分析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格局、利害关系以及权力结构,不仅有助于谋划具有预见性的国际战略,也有助于知己知彼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地缘格局 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在东南亚的长期统治和“以夷制夷”的人为设计,很多东南亚国家与邻国有着复杂的边界和领土争端。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现有疆域是由荷兰殖民者确定的,在帝汶岛、加里曼丹岛和新几内亚岛上都与邻国分割而治,与马来西亚还有很多岛屿存在归属争端;马来西亚不但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继承了复杂的联邦制度,还有与印尼关于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分割纠纷,以及与泰国在克拉地峡一带的边界矛盾。泰国的边界则被英法两强刻意设计成与邻国犬牙交错的复杂格局,使得泰国与柬埔寨和老挝、泰国与缅甸,以及缅甸与印度之间均有着一定程度的领土纠葛。至于越南,则长期背负着法国殖民者拼凑的印度支那联邦的设计。而文莱与新加坡,这两个人为设计的袖珍国家,一个富有石油矿藏,一个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部位,均是大英帝国统治者以小制大的战略性棋子。游离在东盟组织以外的小国东帝汶,长期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居民讲葡萄牙语。东帝汶于1975年刚刚独立,就立即陷入了印尼的军事占领,迟至2002年才再获独立。东南亚地区内部复杂的地缘政治纠纷,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刻意制造矛盾、分而治之的深远战略布局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今东盟各国的互信合作。 冷战时期地区外大国在东南亚的直接控制与间接渗透,以及冷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南亚各国的一体化进程缓慢。直到2008年《东盟宪章》正式生效,东盟组织才确立了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明确政策目标。 大国博弈 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虽有着开放性的区位交通优势,但由于其内部不具备文化与政治统一的有利因素,使得单个国家与殖民列强相比都过分弱小,因此近代以来,无法有效抵御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20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退出东南亚以后,东南亚继续因其开放的区位交通地位而成为外部大国博弈的焦点。 东盟组织就诞生于东西方冷战的特殊形势下。冷战结束后,为保持东南亚中立、开放与平衡的外交态势,东盟组织正式确定了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其中,欧盟各国作为单独的国家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已经式微,作为一个整体仍保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欧盟的远程军事力量投送一直是个软肋,而且东南亚也不是欧盟重点关注地区,这使得欧盟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远远大于政治和外交上的影响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全面衰退,对东南亚各国影响力也在衰减。印度在古代曾对越南和菲律宾以外的东南亚各国的文化有过重大影响,但18世纪后印度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又受制于南亚乱局而无暇东顾。不过,印度羡慕中国影响力在东南亚的进展,意图仿效跟进,而东南亚各国为了搞好平衡,也倾向于把印度与中国平等对待。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苦心经营,其以产业梯次转移为核心政策的“雁行战略”成效斐然,直接促使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经济腾飞。不过好景不长,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风暴把日本妄图凭借其超强经济实力整合东南亚各国的美梦一扫而光。这个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从2009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 首先,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包括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今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 其次,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强调在朝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弃核措施、或者就“天安”号事件公开

道歉以前,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第三,利用今年3月24日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而美日在去年10月宣布了要在12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在10月24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 第四,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美国的媒体和美国军方人士,更是高调宣传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以及中国军事实力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很清楚,中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中国军力完全处于“被强大”的境地。基于其东亚战略利益考虑的东亚外交与基于国内经济振兴考虑的政党政治形成了不同需求,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就出现了明显“分离”的状况。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东亚战略,我们不仅要战略深思,要加上连同必需、可行、慎重而又坚决的战略和政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适当改变战略关注和政策努力过多地集中于对美关系的倾向。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外交到现在已经有了30年了,就是全方位

近年来中国外交的雄辩之路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题 学号:20142810320071 姓名:赵佩文 年级专业:20142810320071 任课教师:陈方欣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30号

2015年中国与世界的风雨之年 ——是风调雨顺,还是雷电交加 摘要:在风云变幻的国际交流中,各国对外展现的外交风采直接显现了一个国家的大国形象。而中国外交便展现除了大国担当,还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发力,积极推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在看似稳定和谐的状态下,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世界格局的变动。关键词: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危机;经济发展;大国担当 一、引言 这一系列外交活动展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观点、理念、主张,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赢得全世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习近平主席8次出访,积极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步入多边外交舞台的中心,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峰会、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中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政策对接和互利合作。[1]在这一系列的外交事件和世界动荡下,我们时刻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发生的一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和运用中,对唯物辩证法的使用和思辨,有助于我们在看待这些国内和国际大事件时,以一种辩证客观的思维去解析它,而不是盲目和从众。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知道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的消极影响

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的消极影响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标签: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外交;消极影响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平台高调宣布:“我们回来了!”并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正式“重返亚洲”。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美国“重返亚洲”不仅是战略谋划,更是实际行动,而且以加速度实施。自2009年伊始,美国已经开始由“重返亚洲”转向“经营亚洲”。基于现实主义的视角,美国“重返亚洲”必然导致后冷战时期所形成的亚洲秩序的重新调整和建构,从而与中国正在不断提升的亚洲影响力产生碰撞,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将进一步加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一、构建“品”字形封锁链,挤压中国外部战略空间 从地缘战略角度分析,美国“重返亚洲”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将传统“第一岛链”的南端由东南亚延伸至南亚,形成了南亚(印度)、东南亚(东盟)和东北亚(日本、韩国)三大“板块”,彼此之间成“品”字形分布,其“铰合点”分别是台湾和新加坡。随着“品”字形封锁链的逐渐形成,中国外部战略空间被急剧压缩。 一方面,阻挠中国“深海战略”,威胁中国海上安全。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安全以及承担“负责任大国”义务使中国对海洋依赖性增强,海洋战略在我国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1]。通过构筑三大“板块”封锁链从海上遏制中国由“黄海”迈向“蓝海”,致使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复杂化、常态化,而海上威胁的增加必然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迫使中国战略西向,为中国设置“安全陷阱”。基于逻辑假设,由于东向和南向的深海战略受阻,处于发展的需要,中国可能被迫向西沿着欧亚大陆连接地带——中亚和西亚地区寻找新突破口。此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中国进入中东和西亚提供了“良机”,而对能源的需求也驱使中国渴望强化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一个可能的事实是,由于美国撤出而带来的中东权力真空也会引起其他势力——欧盟、俄罗斯、伊朗,甚至非盟和阿盟等的“窥觊”。中国的“西向能源”战略必然与其他势力产生矛盾和冲突,而不同势力在中东角力的最大受益者则是“渔翁得利”的美国。 二、扼守海上战略要道,威胁中国经济命脉 从国内需求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导致能源消费迅速上升。据有关预测,中国石油净进口需求在未来10年,将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甚至称,到2030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从石油供应来看,我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北非和拉美。其中,中东是中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地,约占我国石油进口量的一半。世界能源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错位现象决定了能源运输的必要性[2]。我国依靠中东、非洲的油气贸易格局决定了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水道”。美国重返亚洲展开一系列针对中国海上运输安全的行动:

我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10数控谢绮华 2010994310 我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中东向亚太地区的不断加大。亚太地区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那么美国的目的是什么?又会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美国重返亚太地区战略基本形成了。那么重返亚太地区的背后与美国的政治生态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有一句话很有代表性,亚洲对于美国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区中国就在亚洲而且一直都在。这就是“主场之利”。美国作为一个外来者,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而它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两条腿走路,但这两条腿并不一样粗,美国的军事战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这回答不了这样的一个根本追问,“他到底是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他真的可以提供无条件的保障吗”。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已故的菲律宾总统阿基拉三世的母亲最清楚,当然,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租期正是在她任内结束的。这个问题也是以色列的追问,以色列一家报纸也曾刊出评论发文“奥巴马是靠得住的盟友吗”。如果以色列作为美国的铁杆小兄弟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其他准备跟随美国的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呢。 其次经济这条腿可能要成为美国的更大的软肋。美国真正的能给亚太地区追随他的国家带来多少经济实惠呢。实际上,真正给亚太伙伴国现在带来,带来就业的,带来增长的是中国。环球时报社论指出“虽然中国综合力量远小于美国,但是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主场国作为区内最大的经济发动机,那么中国反对美国主导亚太所能调动的资源实际上多于美国为了推行他的亚太战略所使用的资源。”而实际上,中国保持着亚洲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中国是与朝鲜、日本、韩国、越南、印度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用经济援助保持与东南亚国家的良好关系,通过经济联系避免冲突。这也是中国经济上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力的武器。 但是却不是真正最有力的应对策略。因为,经济上我们用经贸关系来抵消美国的军事联系的战略,是一种“花钱买平安”行为。在国际关系中这往往是靠不住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中国只有提出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用经济和军事两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有力量把和平发展的涟漪向邻国荡漾、扩展。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于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似乎还没有完整的军事战略,中国还在探路。 美国试图采取一些短期的和局部性质的措施,试图通过力量和资源的配置,在局部形成一种不利于中国的局面,使中国进一步发展的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对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意图,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冷静、客观的判断。首先是今天的中美关系与二战结束后的美苏关系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经济的依存度,已经达到所谓"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重开冷战,对于两国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和违背根本利益的事情。其次,是美国在反恐战争开战十年后,意识到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为标志的军事政策,耗费了美国冷战结束后获得的战略优势,美国必须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威胁,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调整。 于是,美国在外交上,高调重返亚太。第一要造成一种态势,即在亚太地区,美国不能走,亚太地区需要美国的保护伞和领导。第二个目的,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离心倾向,造成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第三,中国和东盟贸易区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美国担心被边缘化,所以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事实上,美国战略东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蒙古、日本和韩国。美国在军事上,以攻为守。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推出TPP。美国希望将一般军事和战略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上的主动权及主导权,从而奠定其在亚太未来霸权地位的新根基,因此打出了外交、军事和经济系列组合拳。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战略部署,中国及一些亚太地区明显感受到压力。那么,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的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这个全球霸主带来的威胁呢?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后的含义。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尤其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国际经济文化东移。当前美国国内失业率高、经济疲软,欧盟的经济在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中东地区的许多国家也一直不待见美国,而非洲大陆的经济要等待开发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就落在了亚太地区。另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正在受到挑战,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个人主义精神,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让很多人迷失,不知当如何是好。而东方文化,一直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即便在东方,出现了很多与这些文化相背离的现象,但是他们一直保留着这种思想,依然对这个社会充满着希望和期待,生活有着幸福感。 二、正确认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的影响。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经济上,美国试图加强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往来,一方面为了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就削弱了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实力。在政治上,美国试图孤立中国,它的目的在于试图维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地位。正如希拉里所言,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更应该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要实现这一点,美国必须维持其领导地位,因此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在安全方面,美国一直是一个安全感缺乏的国家,当它拥有了经济实力之后,就不断地打击各个潜在的威胁,以人权为名,以掠夺经济、打击异己为实,多次发动针对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战争。最近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就是最大的实例,也正是这两场战争,让美国经济大大的消耗在了当地,致使美国抽身乏力。面对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崛起,美国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进行打压,以求稳固它的霸权地位。 三·看清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态度。新加坡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专家巴斯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