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好人蔡元培》阅读答案

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

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

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蔡元培的“好”不仅施与亲友,更施与学生。凡是北大的学生,在蔡元培面前都可以

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而蔡元培总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像一个宽容一切的老爷爷。

不过,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蔡元培的“好”,而是他革命家的身份。

藤元培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兵戎相见。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

校长候客室正中有一个玻璃架,架子里放的都是炸弹和手榴弹。原来,蔡元培曾经在很长

的时间里,为革命党人采购这些武器。

蔡元培的“好”遮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这种锋芒在很多时候虽然是无形的,但足够

让一切自大的人赧颜。林语堂曾亲眼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怎样被蔡元培的锋芒震慑住的:

伦敦举行伯录顿中国名画展,派代表来南京和上海监选故宫博物院名画。蔡先生当然

参与其事。外国代表中有一位是法国汉学大家伯希和。我们四五人在一室一室巡行观览之时,伯希和滔滔不绝地表示其内行。这张宋画,看绢色不错,那张徽宗的鹅,无疑是真的,墨色如何,印章如何。蔡先生却一声不响,不表示意见,只是口口客气地说“是的,是的”。后来伯希和忽然不说了,他若有所觉,有点怕了,不知在蔡先生面前出丑了没有。

伯希和当然怕得有理。蔡元培曾为清朝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对于旧学新学,皆有

很深造诣,他能慧眼识出各派人物身上的才学和本事。自身没有对学问的极高眼光,是无

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蔡元培学问精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对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尊重。蔡元培和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大相径庭,蔡元培代表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力图把小说中

的人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考证“本事”;胡适代表红学研究中的“考据派”,强调有

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适讽刺蔡元培的研究方法为“大笨伯猜笨谜”,用词可谓相当尖刻了。可蔡元培并没有因此与胡适交恶,相反,他还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对手找材料。胡适为

了证明曹雪芹的身世,急需清朝人写的《四松堂集》,但是各处寻觅均无果,最后还是蔡

元培帮他找到了。

蔡元培不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也不是在北大当校长时间最长的,但世人知道的北大较长,往往只有蔡元培一人。

蔡元培和教育的缘分不是从北大开始的,辛亥革命成功后,蔡元培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即使在袁世凯窃国以后,仍然保留了蔡元培的教育总长职位。但蔡元培看透了袁世凯的野心,很快辞职到欧洲留学。他可能是史上最有趣的留学生,以前教育总长的身份到了欧洲,而四十多岁的他因为怕校方拒收大龄学生,竞瞒报了年岁,他瞒报得还不少,年龄一栏,他填的是35岁。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邀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一一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安排,但对于蔡元培的救国理想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机会。他答应了。

蔡元培要接手的北京大学买际上是一个烂摊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官员们的子弟,而老师教的和学生学的也无非是做官经商那一套。虽然顶着大学之名,但早就没有大学之实了。

蔡元培的委任状下达之后,他没有急着到北大上任,而是三顾茅庐,到上海请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科学长。学生们还没等到纂元培,却先等到了蔡元培发表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的命令。

有意思的是,蔡元培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陈独秀,竟然还伪造了陈独秀的简历——陈独秀虽然思想超群,却并没有学历,而蔡元培大胆地称陈独秀是“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着实将一帮势利学生给唬住了。当一切就绪时,蔡元培发表了他的校长就职演说: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蔡元培的北大生涯从1916年12月到1927年8月,十多年的功夫,他把北大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大学,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辜鸿铭等一批奠定北大教育传统的人物都由他收入帐下。当然,对历史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他把一个死气沉沉的老爷学校变成了勇于担当的革命学校,其标志就是以北京大学师生为领导的五四运动。

因为有了蔡元培,北大恢复了教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功能,从此以后,无论政府的兴亡与否,中国的精神命脉再也不会断了。

节选自《名人传记》47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

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国学网

②学者黄炎培评价蔡元培:“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无所不容,吾师之教人。欲人

知求真一本自由,记从长绍兴中学,以至长北京大学,弗逾初旨。晚而主持科学研究。广

纳众流,一贯斯道,从德量浑涵中,确标趋向,嗟余小子,心传窃奉终身。” 《“学阀

与总统”的较量》凤凰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转引林语堂的记录,将蔡元培的深藏不露与伯希和的夸夸其谈两相对照,尖锐

地讽刺了伯希和不懂装懂伪汉学家嘴脸。

B.袁世觊窃国后保留了蔡元培的教育总长职位,他却挂冠欧游;黎元洪任命蔡元培当

北大校长,他欣然应聘,足见其爱憎分明。

C.评价蔡元培的学问。不能单凭他的学术著作,还要看他的出身和地位,更要看也对

学问的眼光.他慧眼识才最能说明问题。

D.蔡元培是一个富有革命精神的学者,他为革命党采购武器.提倡自由,延请陈独秀

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都是革命性的体现。

E.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蔡元培与胡适在红学研究方面进行对比,使蔡的

温和大度与胡的尖锐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

2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对教育事业做出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3这篇传记突出了蔡元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相关材料进行概括和分析。6分

4文章题为“好人蔡元培”,却又有两处写到他的“坏”:到欧游留学时瞒报年龄;为陈独秀伪造简历。对此,应该如何理解?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评价。8分

1D 、C

【解析】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E不得分。选三项以上得

零分。A项,选文是拿伯希和衬托蔡元培:蔡元培的沉默使夸夸其谈的伯希和闭嘴,体现

了蔡的“无形的锋芒”,而非“尖锐地讽刺了伯希和不懂装懂伪汉学家嘴脸”。E项同样

有一个表达重点的问题,侧重点在体现蔡元培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尊重和开阔的胸襟气度;另外,胡适一句话用词尖刻也不代表他为人尖锐激烈。B项的问题在于“爱憎分明”的表述,没有准确地表达蔡元培辞职与任职的理由,还在于他坚守原则和革命立场:袁世凯破

坏《临时约法》而黎元洪恢复了《临时约法》,所以针对的是事,不是人。

2①担任中华民国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蔡元培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 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 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 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 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 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 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 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

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 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 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 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 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 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 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 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 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 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 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 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名言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3.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4.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 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5.世界观的教育

范福潮《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

蔡元培经典名言

蔡元培经典名言 导读:名人名言蔡元培经典名言 1、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2、德育实为完整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3、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 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5、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 6、美色,人之所好也,对希腊之裸像,决不敢作龙阳之想。对拉斐尔若鲁滨司之裸体画,决不敢有周昉秘戏图之想。盖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 7、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

8、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四育。 9、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0、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 11、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2、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13、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14、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 15、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16、美育者,运用美学之实践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17、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1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19、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20、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21、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兴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但是,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以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气力会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支撑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因为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扬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当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兴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倡导的文化运动变为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戴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和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集合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集合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使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名誉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权势的进攻,竭力保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保守权势,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援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

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请求他束缚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不屑一顾,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逐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毫不扭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保守权势压迫他解雇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谢绝,表示:“北大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扬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倡导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尔后,他还屡次发表演说,宣扬白话文必定取代文言文。在倡导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撑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集团——中国科学社的流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兴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首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之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据,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另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支援科学社,每个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踊跃为科学社召募基金。 但是,在宣扬新文化进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点。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讲,他们宣扬思想革命,倡导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念头,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做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腕。而对蔡元培来讲,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当然也有政治的念头,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偏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做是人的内在请求,是人格完美和人道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偏向,又致使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做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仅能解决客观世

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说:“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星斗其人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 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

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阅读题答案 好人蔡元培《好人蔡元培》阅读答案 蔡元培这个名字似乎总是和北京大学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联系在一起,诚然,这是蔡元培的卓著功勋,但以此标签化蔡元培,却也太过简单了。 蔡元培首先是一个好人,在亲朋好友的记忆中,他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一副谦 虚和善的面容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沉,按他夫人的话就是:“蔡先生这人真是好伺候,饭 烧好了也吃,饭烧煳了也吃。” 蔡元培的“好”不仅施与亲友,更施与学生。凡是北大的学生,在蔡元培面前都可以 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而蔡元培总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像一个宽容一切的老爷爷。 不过,历史记住的却不是蔡元培的“好”,而是他革命家的身份。 藤元培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实打实的兵戎相见。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 校长候客室正中有一个玻璃架,架子里放的都是炸弹和手榴弹。原来,蔡元培曾经在很长 的时间里,为革命党人采购这些武器。 蔡元培的“好”遮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这种锋芒在很多时候虽然是无形的,但足够 让一切自大的人赧颜。林语堂曾亲眼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怎样被蔡元培的锋芒震慑住的: 伦敦举行伯录顿中国名画展,派代表来南京和上海监选故宫博物院名画。蔡先生当然 参与其事。外国代表中有一位是法国汉学大家伯希和。我们四五人在一室一室巡行观览之时,伯希和滔滔不绝地表示其内行。这张宋画,看绢色不错,那张徽宗的鹅,无疑是真的,墨色如何,印章如何。蔡先生却一声不响,不表示意见,只是口口客气地说“是的,是的”。后来伯希和忽然不说了,他若有所觉,有点怕了,不知在蔡先生面前出丑了没有。 伯希和当然怕得有理。蔡元培曾为清朝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对于旧学新学,皆有 很深造诣,他能慧眼识出各派人物身上的才学和本事。自身没有对学问的极高眼光,是无 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蔡元培学问精深,但更为人称道的是对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的尊重。蔡元培和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大相径庭,蔡元培代表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力图把小说中 的人物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考证“本事”;胡适代表红学研究中的“考据派”,强调有 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适讽刺蔡元培的研究方法为“大笨伯猜笨谜”,用词可谓相当尖刻了。可蔡元培并没有因此与胡适交恶,相反,他还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对手找材料。胡适为 了证明曹雪芹的身世,急需清朝人写的《四松堂集》,但是各处寻觅均无果,最后还是蔡 元培帮他找到了。

教育名言警句

教育名言警句 [日期:2010-06-22]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 摘录了一些教育家的名言,与诸位老师共勉之! 一关于教育地位、教育宗旨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 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 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5 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6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二关于教师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道德 8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 摘录了一些教育家的名言,与诸位老师共勉之! 一关于教育地位、教育宗旨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 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 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5 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6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二关于教师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道德 8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 9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 10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1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1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3 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1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15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16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17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9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21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2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 2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24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 25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 2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27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8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29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1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32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3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蔡元培先生》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

教育孩子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名言警句 1、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2、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 3、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4、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5、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修养越高,智力发展越好,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越深刻。 6、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7、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8、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英)罗素《教育目的》 9、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0、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11、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人际关系,勤奋求实的态度,崇高的道德情操,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 12、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 13、“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14、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1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16、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7、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 18、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9、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篇一:继续教育理论测试答案 考生考试时间: 12:14 - 12:33 得分:96分通过情况:通过 2013年宜昌市教育系统老师及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测试考试结果 1.(3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关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概述。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愈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2.(3分) 列夫·托尔斯泰对完美教师的诠释是 A. 热爱教育工作 B. 既热爱学生又热爱教育工作 C. 热爱学生 D. 以上皆不全面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3.(3分) 对“宝马教授”的“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问题,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A. 肯定个人的价值取向 B. 否认了教师的基本职责 C. 丧失了教师起码的职业操守 D. 否认了教师的价值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4.(3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鞠躬尽瘁 D. 爱岗敬业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5.(3分)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出作为教师应 A. 传道明德 B. 乐教不倦 C. 爱生亲徒 D. 为人师表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6.(3分) ()是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A. 热爱学生

B. 诲人不倦 C. 协同施教 D. 为人师表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7.(3分) 《论语·卫灵公》中”有教无类”,对于教育而言,主要是指( ) A. 教育和人都分种类,不同的人要受不同的教育 B. 尊重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公正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 C. 人分贫富贵贱,教育也分种类,择校费高的学生应当受到好的教育 D. 教育不分种类,凡是未知的都需要学习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8.(3分) 师德的重要性是由教师的()决定的。 A. 社会地位、自身修养 B. 自身修养、工作年限 C. 工作性质、自身修养 D. 社会地位、工作性质 你的答案: ABCD 得分: 3分 9.(3分) 教育的两种职能是()。 A. 科研职能和生产职能 B. 生产职能和政治职能

教育教学的名言警句大合集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的阅读答案|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大的老校长。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蔡元培先生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蔡元培先生阅读材料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

蔡元培教育名言

蔡元培教育名言 导读: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 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教育名言 1.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2.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3.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4.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5.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6.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7.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8.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9.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10.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11.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12.对于学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四、有计划的运动。 13.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14.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蔡元培》阅读答案

《蔡元培》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之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因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过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少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的《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等,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究,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们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您的字写得这样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众人顿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淡然,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政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针,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的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身,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出“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括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或许会注意到,蔡一生中辞职的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起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在于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的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

蔡元培名言名句大全

蔡元培名言名句大全 本文是关于蔡元培名言名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所谓习惯者,非必写字、读书,然后谓之教育也。扫地亦有教育,揩台亦有教育,入厨下烧饭亦有教育。总之,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蔡元培 2、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蔡元培 3、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蔡元培 4、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5、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 6、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蔡元培 7、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蔡元培 8、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蔡元培 9、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蔡元培 10、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蔡元培 11、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12、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蔡元培 13、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蔡元培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來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來口口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髙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晩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吋,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Z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