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海跟万科

中海跟万科

中海跟万科
中海跟万科

中海与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业中表现最稳定、最专业化的两家,虽然两家同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但是他们由于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以及接受的市场熏陶不同,导致两家企业的行为、性格与气质迥然不同。

在中国1998年商品房市场放开之后,以及2005起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与全行业爆发式成长与整合阶段,中海与万科的发展模式对全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万科在A股上市,我们称其为A股性格。中海在香港上市,我们称其为H股气质。

■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万科模式

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泛滥,万科以规模为诉求的模式开始被广泛借鉴。万科也因此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公司形式越来越象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

以规模为标准的万科模式,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修与采购、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上,只要能外包的都外包,自己收缩到融资、拿地领域。这一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更多拥有雄厚资本、但是并无房地产开发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企业蜂拥进入,并备受追捧。

但是,当万科这种模式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一旦项目繁多,管理半径增大以后,对于工业化与标准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地产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以深度挖潜为导向的中海模式

与万科的极度开放不同的是,中海地产则相对保守。比如中海并不习惯全面的业务外包,而是在各个开发环节、业务单元能力提升上,注重自身能力的延展与积累,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万科比喻为流行歌星、超女,那么中海则更像是美声唱将,自我而内敛。即使在2005~2007年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海也将保持财务稳健、追求适度扩张,作为发展的约束,更是将其利润来源均衡分布于包括港澳在内的19个城市。

2007-8-28,住宅工程界的最高权威奖项、中国房地产界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詹天佑大奖正式揭晓,20个“2007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中,中海独占7席,占总量的三成多。中海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中国品牌”,2007年1月,中海获选标准普尔公司新推出的全球40大上市房地产公司指数成分股。这些实实在在的好评,在大陆还没有第二家。

■净利润一骑绝尘:稳健的中海,土地储备超过了万科

论规模,中海只能进入全国前5,但是如果就盈利能力来看,从2006年以来到2007年,中海则一骑绝尘绝对领先。2001~2006中海实现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1.5%。2004~2006,中海净利润分别约为10.7亿港元、15.3亿港元、23.7亿港元,3年里净利润均领先于包括万科在内的大陆所有房企。

而与此同时,中海的财务却非常稳健,这是急进扩张的其它房企所无法比拟的。2004~2006年,中海资产负债率仅为44%、43%、58%。而众多房企随着大陆房价暴涨,都高负债扩张,导致资

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70%以上的房企也比比皆是,这种高负债扩张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中海财务稳健并非不要发展,或放弃大陆机遇,而是一种更为长远的战略决策,2004年以来,中海土地储备分别为:934万平方米、1075万平方米、1500万平方、2527万平方米,足够4至5年每年不低于20%增长的开发规模需要,已经超过万科的1909万平方米,可见中海在稳健情况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没有文件的快速是危险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海的土地含金量都很高,主要分布于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长春、苏州、宁波、珠海、青岛等国内主流城市的主流地段。

■享受香港与大陆两大金融体系的好处

以上分析就可以发现,与万科对比,中海将规模与资金利用效率之间的平衡放在了重要考虑位置,过多的土地存货会降低资金效率与股东回报,在各大地王拍卖中,中海只在启动前期站在了潮头,高潮时期则隐退了。

这实际上体现了A股万科与H股中海的内在不同,对于成熟的香港金融体系来说,首先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超高的市盈率,这是成熟市场才会捍卫的资本游戏规则,更是经历了市场震荡、规律摔打以后形成的市场嗅觉,实事求是地说,香港资本市场的要求已经成为中海行走大陆的传家宝了。

2004年之后,全国推进土地招拍挂制度,资金因此取代土地成为房企发展的瓶颈。2005年开始的第二轮地产调控,压缩房地产信贷,使众多大陆房企开始热衷于引入国外投资基金、在A股上市与增发或者定向增发,然后极速扩张。

中海1992年就在香港上市,融资途径与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2004年1月,中海在港配股,一

天收获15亿港元。到了2005-7-14,中海3亿美元7年期债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获1.5倍超额认购。

中海在香港上市,主要开发项目位于国内,所以除开尽享香港便利之外,还享受国内市场融资的便利。从1992年8月上市至2007年6月底,中海获得大陆银行授信额度合计800亿,这是万科也望尘莫及的数字。

但即使如此,中海也没有失去理智,其极审慎的财务原则与众多惯用资金杠杆的房企截然不同。■中海的H股气质

在国内房企中,中海是惟一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并重新站上了更高点的企业。惟有经历过,才知道在把握机遇时需要稳健、适度,这几乎是当前国内其它房地产企业所没有过的经验。

中海在相对稳定的框架之下,因此各单元的深挖潜力就成为可能。中海也因此能够从容专注地打造房地产开发全全程价值链,而这一价值链又为中海的盈利、融资、跨区域扩张提供了保证,这一良性循环构成了中海开发模式的核心。

当在房地产热潮之中,大量企业寻求快速“贴现”追求短期利润之机,中海能够对产品各个环节打磨雕琢。从买地投资、设计营销、建筑施工,到营销策划、售后服务与物业管理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的价值链体系,皆一一考虑推演。在此基础上进入到跨区域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状态,在这一方面,在国内房地产企业中,无出其二。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恒大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恒大 万科谁更牛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0条回复415次阅读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增加%,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具体利润数据。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率为%。 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中海成为内地首家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饶有趣味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然而,万科2010年的净利润只有亿元。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利润却超出万科5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亿港元(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为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净利润率为%。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亿元,净利润为亿元,净利润率为%。中海地产销售额不到万科的6成,但后者的净利润只有中海地产的77%,净利润率还不及中海地产的二分之一。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在物业管理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脱颖而出。其中万科以观念超前、服务精品见长,中海以管理优势和市场规模领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为自己的企业赢得品牌。本文通过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规律性东西,用以指导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前言 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 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 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 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再拓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 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管理意识深入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和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的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物业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的接受和认同。 1996年以来,万科、中海、中航、国贸、金地、莲花等物业管理公司,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下,使物业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管理纳入了国际轨道,对物业管理操作经营中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到目前为止,100多家物业管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一、万科 优势 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 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 劣势 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会 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胁 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 优势

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 劣势 1.公司在2009年购入约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 2.经营风格偏激进。 机会 1.保利地产基本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 2.二、三线城市化进程提速。 威胁 保利集团将等地的地产业务注入保利(119,HK),与保利地产产生竞争关系,对其资源获得和市场均造成威胁。 三、中海地产 优势 1.公司是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明显。 2.公司凭借母公司中国建筑的强大背景跨区域发展房地产,资产规模庞大。

(万科企业管理)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前言 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在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管理意识深入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和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的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物业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的接受和认同。 1996年以来,万科、中海、中航、国贸、金地、莲花等物业管理公司,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下,使物业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管理纳入了国际轨道,对物业管理操作经营中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到目前为止,1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其数量和比例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获得ISO9002、ISO14001及SA8000三个标准国际认证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深圳市相当数量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本文将就万科、中海两家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高水平物业管理的发展特色,以摸索出有利于中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东西。 一、万科物业管理的特点 1、万科物业管理公司的概况 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初,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机构。公司现有总资产3000万元,各类专业服务人员3000余人,管理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公司现已发展为国内最具规模及极负盛誉的物业管理机构之一,专业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工程完善配套服务、房屋租售及绿化工程服务。通过十多年的物业管理研究与实践,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物业管理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地位,成为国家建设部首批认定的物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甲级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 谁更牛!

0条回复415次阅读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加23.1%,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41.7%,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34.7%。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具体利润数据。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1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66.6%,净利润率为27.9%。 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中海成为内地首家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饶有趣味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1081.6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然而,万科2010年的净利润只有72.83亿元。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利润却超出万科5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870.9亿港元(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增长29.8%;净利润为15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净利润率为31.1%。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1215.4亿元,净利润为96.2亿元,净利润率为13.4%。中海地产销售额不到万科的6成,但后者的净利润只有中海地产的77%,净利润率还不及中海地产的二分之一。

中海跟万科

中海与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业中表现最稳定、最专业化的两家,虽然两家同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但是他们由于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以及接受的市场熏陶不同,导致两家企业的行为、性格与气质迥然不同。 在中国1998年商品房市场放开之后,以及2005起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与全行业爆发式成长与整合阶段,中海与万科的发展模式对全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万科在A股上市,我们称其为A股性格。中海在香港上市,我们称其为H股气质。 ■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万科模式 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泛滥,万科以规模为诉求的模式开始被广泛借鉴。万科也因此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公司形式越来越象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 以规模为标准的万科模式,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修与采购、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上,只要能外包的都外包,自己收缩到融资、拿地领域。这一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更多拥有雄厚资本、但是并无房地产开发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企业蜂拥进入,并备受追捧。 但是,当万科这种模式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一旦项目繁多,管理半径增大以后,对于工业化与标准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地产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以深度挖潜为导向的中海模式 与万科的极度开放不同的是,中海地产则相对保守。比如中海并不习惯全面的业务外包,而是在各个开发环节、业务单元能力提升上,注重自身能力的延展与积累,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万科比喻为流行歌星、超女,那么中海则更像是美声唱将,自我而内敛。即使在2005~2007年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海也将保持财务稳健、追求适度扩张,作为发展的约束,更是将其利润来源均衡分布于包括港澳在内的19个城市。 2007-8-28,住宅工程界的最高权威奖项、中国房地产界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詹天佑大奖正式揭晓,20个“2007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中,中海独占7席,占总量的三成多。中海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中国品牌”,2007年1月,中海获选标准普尔公司新推出的全球40大上市房地产公司指数成分股。这些实实在在的好评,在大陆还没有第二家。 ■净利润一骑绝尘:稳健的中海,土地储备超过了万科 论规模,中海只能进入全国前5,但是如果就盈利能力来看,从2006年以来到2007年,中海则一骑绝尘绝对领先。2001~2006中海实现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1.5%。2004~2006,中海净利润分别约为10.7亿港元、15.3亿港元、23.7亿港元,3年里净利润均领先于包括万科在内的大陆所有房企。 而与此同时,中海的财务却非常稳健,这是急进扩张的其它房企所无法比拟的。2004~2006年,中海资产负债率仅为44%、43%、58%。而众多房企随着大陆房价暴涨,都高负债扩张,导致资

中海与万科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中海与万科物业管理的模式比较 前言 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在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

场效益。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管理意识深入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和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的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物业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的接受和认同。 1996年以来,万科、中海、中航、国贸、金地、莲花等物业管理公司,在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下,使物业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管理纳入了国际轨道,对物业管理操作经营中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到目前为止,100多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其数量和比例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获得ISO9002、ISO14001及SA8000三个标准国际认证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深圳市相当数量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管理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本文将就万科、中海两家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高水平物业管理的发展特色,以摸索出有利于中国物业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东西。 一、万科物业管理的特点

【2019年整理】中海与万科物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的分析比较 轻纺韦连艳1043095026 一、1、万科物业管理公司概况 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二年初,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机构。公司 现有总资产3000万元,各类专业服务人员3000余人,管理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公司现已 发展为国内最具规模及极负盛誉的物业管理机构之一,专业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工程完善配套服务、房屋租售及绿化工程服务。通过十多年的物业管理研究与实践,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物业管理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地位,成为国家建设部首批认定的物 业管理一级资质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甲级资质企业,在社会上树立了健康、完善的企业形象。 公司高瞻远瞩,为顾客长远之需求,持续进行物业管理专业研究与探索,藉此不断提高服务质素,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物业管理市场化、规范化作出积极贡献。致力于 物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首创"业主管理委员会",开创了业主自治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 共管式模式;推行"酒店式管理模式"、"无人化管理"模式、季度"管理报告"制度、"个性化管理服务"与"邻里守望"的管理模式,“氛围管理”模式,“体验式管理”模式,力求在社区范围内 营造一种融洽、和谐、温馨的亲情化管理氛围,将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2、万科物业管理的特点: (1)尊重客户,让客户满意 (2)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 (3)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4)创新是生命之源 3、万科物业管理的目标 (1)帮助委托方建立起完善的物业管理体系,包括: ○1建立有效的物业管理团队 ○2完善的管理体系 ○3人事行政管理体系 ○4企业培训体系 ○5品质监控体系 ○6客户服务体系 ○7建立完整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指导书 (2)帮助委托方业务管理公司拟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愿景规划 (3)帮助委托物业管理公司拟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愿景规划 4、万科物业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客户是最稀缺的资源,是万科存在的全部理由。尊重客户, 理解客户,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这是 万科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公司 最宝贵的资源。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

万科与中海地产对比研究

万科与中海地产的对比研究 2010年,万科26岁,中海31岁。 这一年的8月,万科市值900亿元,中海市值1100多亿元;这一年上半年,万科销售 367亿元,中海244亿元;万科半年净利28亿元,中海44.6亿元。两个标杆,谁是第一 难解难分。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专业、开发能力最强、表现最稳健的两个标杆,由于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两家企业行为和气质各异。在中国的地产江湖中,万科和中海的差异天然地把 中国房地产行业划分为两派,一个是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它的追随者包括保利、恒大、碧桂园等;另一个是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它的门徒包括绿城、龙湖和华润置地等。 万科是一家管理层强势、进取并持续取得成功的公众企业,而中海则是较早于香港上市的央企红筹,低调而沉稳,追求效益与股东价值最大化。 因为发展模式的差异,很难说清万科和中海到底谁是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公司,但二者的差异在财报中表露无遗: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首屈一指,但在净利润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经营效率指标上,中海技高一筹。 在如今宏观调控的大势之下,两个标杆仍旧风格迥异,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正谋求在三、四线城市做规模,而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在继续蹲守一、二线城市求利润。 作为彼此认可的对手,二者又在互相模仿。2008年之后,万科已不再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而中海则在扩大联合经营和并购的模式下在规模上发力。 因为深交所第二只股票,因为明星企业家王石,万科是最被市场与大众认知的地产企业,这一方面源自万科的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则源自万科的品牌溢价能力,万科进入的城市和区域,房价通常会涨,而中海过于薄弱的品牌知名度通常会让人误认为是一家中海油的下属公司。 规模万科 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规模无人能及。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仍旧是国内表现最优异的公司。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 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0条回复 415次阅读搜索相似帖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加23.1%,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41.7%,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34.7%。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具体利润数据。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1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66.6%,净利润率为27.9%。 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中海成为内地首家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饶有趣味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1081.6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然而,万科2010年的净利润只有72.83亿元。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利润却超出万科5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870.9亿港元(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增长29.8%;净利润为15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净利润率为31.1%。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1215.4亿元,净利润为96.2亿元,净利润率为13.4%。中海地产销售额不到万科的6成,但后者的净利润只有中海地产的77%,净利润率还不及中海地产的二分之一。 2012年度中海地产销售额1043.2亿港元(合人民币835.5亿元),净利润为151.6亿元,净利润率达到29%;万科同年销售额为1412.3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25.5亿元,净利润率只有12%,远不及中海的一半。 当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普遍只有12%-15%时,中海却长期保持在20%以上甚至超过30%,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的一段话,代表了很多房企老板的心声。 2011年3月22日,保利地产在佛山举行2010年度股东大会,宋广菊在回答股民有关中海地产的利润率为什么这么高时说:“中海的毛利率我没有搞清楚,我就是主观臆断,它

万科眼中的“中海项目管理”

万科眼中的“中海项目管理” 内容提要【汇报人为万科通过海盗计划从中海挖过来的高管】中海和万科都是国内一流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几年全国综合排名一直在第一、第二之间轮换。在长春,中海的综合排名更是连续四年居于长春地产行业的首位。两家公司都具备成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完善的管理平台,也都是致力于住宅产品的开发,但是由于各自企业的背景不同,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发展历史不同、企业宗旨不同、造成了管理手段上的一些差异,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产品。本人服务长春中海五年时间,体会到项目管理上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理念,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中海地产项目工程愿景中海地产的使命与愿景:致力于长远发展而且有专业抱负的房地产开发商。公司的目标有三个维度:即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以及客户满意度。对我们而言,已经形成了为核心城市中高端客户提供精品住宅的战略定位。中海地产工程业务线的愿景:致力于工程管理的行业领先。可以说这是中海地产愿景在专业业务线上的延续。作为中海一份子,我们必须与公司愿景与价值观,个体的体现与公司的荣誉息息相关。项目管理理念以营销为主导,设计、成本优先,项目牵头进行工程管理·中海地产始终以营销为龙头老大,设计、合约、工程建设、发展管理均围绕营

销活动展开;营销组织的开盘公司全员参加;产品发布会、促销活动大部分员工要参加;设计、合约、工程上所有业务营销都要介入,在示范区开放、样板间开放、工程进度营销有绝对决定权;设计、工程人员定期对营销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交流,确保营销人员对产品的全面了解;营销拥有直接与高层直接沟通的权利。项目对大规模多项目快节奏开发对质量的影响的认识大规模、多项目、快节奏的开发,以确保公司的经营指标,是我们现阶段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视成本、不顾工期以换取优异的质量效果,对我们而言是不切实际的、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无视工期及成本”,一味的追求品质,随着规模的扩大,快速开发以提升资金周转的问题将会成为所有规模开发商面临的巨大挑战。项目管理理念、侧重点按时入伙,备案结利成本管控,品质监管样板先行,质量把控杜绝事故,维护形象服从营销,主导拆迁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加强项目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构建精品保障体系加强安全文明管理,提升项目整体形象中海集团质量目标实现楼楼精品,使精品工程成为中海标识。中海集团质量管理建议优化管理流程。改变开工节奏。争取更多施工周期,消除抢工对质量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质量管理无小事。在质量管理上小处着手,周期滚动。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公司内检查。地区公司每月、或至多间隔2个月,必须组织一次工程质量检查区域检查。区域公司全年安排2—3次质量检查,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服务模式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服务模式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服务模式比较 综观物业服务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服务的覆盖面,物业服务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服务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服务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作为全国物业服务发源地的深圳,物业服务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服务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在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服务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服务意识深入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和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的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最能体现物业服务人文精神和关怀的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物业服务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的接受和认同。 1996年以来,万科、中海、中航、国贸、金地、莲花等物业服务公司,在全国物业服务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认下,使物业服务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规范管理纳入了国际轨道,对物业服务操作经营中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到目前为止,1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其数量和比例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业服务公司是全世界首家获得ISO9002、ISO14001及SA8000三个标准国际认证的物业服务公司。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深圳市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所管理的物业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准。 本文将就万科、中海两家物业服务公司的物业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高水平物业服务的发展特色,以摸索出有利于中国物业服务进一步发展的东西。 一、万科物业服务的特点 1、万科物业服务公司的概况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0条回复??415次阅读????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同比增加%,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具体利润数据。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率为%。 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中海成为内地首家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饶有趣味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然而,万科2010年的净利润只有亿元。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利润却超出万科5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亿港元(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为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净利润率为%。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亿元,净利润为亿元,净利润率为%。中海地产销售额不到万科的6成,但后者的净利润只有中海地产的77%,净利润率还不及中海地产的二分之一。 2012年度中海地产销售额亿港元(合人民币亿元),净利润为亿元,净利润率达到29%;万科同年销售额为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亿元,净利润率只有12%,远不及中海的一半。 当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普遍只有12%-15%时,中海却长期保持在20%以上甚至超过30%,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的一段话,代表了很多房企老板的心声。 2011年3月22日,保利地产在佛山举行2010年度股东大会,宋广菊在回答股民有关中海地产的利润率为什么这么高时说:“中海的毛利率我没有搞清楚,我就是主观臆断,它一定是一种估值法的计算,这是我唯一的判断。因为,他的毛利率和他的利润水平已经超出了中国内地房地产一般的规律”。 无须讳言,按香港会计规则处理的物业价值重估,确实为中海地产带来了利润的增长。以2013年为例,中海当年亿元净利润中,投资物业带来的公允值增加亿港元。剔除这部分利润,才与万科的亿元净利润相近。但别忘了,万科全年的销售额高出中海50%以上。 全优生的三大秘笈 不管你服不服,万科这么多年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它一定有凌驾万千企业的卓越之处。而中海地产“利润王”的称号,依靠的又是什么 中海一位高管是这样描述中海地产的特点:“中海比较全面,没有明显短板,执行力强,卓越来自平凡。融资方面,财务稳健,负债率低,风险溢价小,而且较早打通国内外两个融资市场,融资成本低;利润方面,成本控制好,规划设计价值最大化,定价较集中且体现品牌溢价。” 中海高利润率的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中海的成本控制,包括工程成本、营销成本和资金成本。 工程成本控制,源于香港的残酷历练。中海地产是中建总公司1979年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是靠建筑施工起家的。在香港这种完全市场化的环境里,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成本预算,都要凭真本事。将这种市场历练几十年的功夫拿到内地,绝对是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器。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0条回复415次阅读搜索相似帖复制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加23.1%,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41.7%,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34.7%。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具体利润数据。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1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长66.6%,净利润率为27.9%。 当时很多媒体报道,中海成为地首家年净利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饶有趣味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1081.6亿元成为国首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然而,万科2010年的净利润只有72.83亿元。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利润却超出万科5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870.9亿港元(人民币708亿元),同比增长29.8%;净利润为15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净利润率为31.1%。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1215.4亿元,净利润为96.2亿元,净利润率为13.4%。中海地产销售额不到万科的6成,但后者的净利润只有中海地产的77%,净利润率还不及中海地产的二分之一。

2020年(万科企业管理)中海与万科

(万科企业管理)中海与万 科

中海和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业中表现最稳定、最专业化的俩家,虽然俩家同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杆,可是他们由于起源和发展的路径、以及接受的市场熏陶不同,导致俩家企业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迥然不同。 在中国1998年商品房市场放开之后,以及2005起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和全行业爆发式成长和整合阶段,中海和万科的发展模式对全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万科在A股上市,我们称其为A股性格。中海在香港上市,我们称其为H股气质。 ■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万科模式 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泛滥,万科以规模为诉求的模式开始被广泛借鉴。万科也因此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X公司形式越来越象投资X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 以规模为标准的万科模式,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修和采购、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上,只要能外包的都外包,自己收缩到融资、拿地领域。这壹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更多拥有雄厚资本、可是且无房地产开发经验和历史经验的企业蜂拥进入,且备受追捧。 可是,当万科这种模式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时候,壹旦项目繁多,管理半径增大以后,对于工业化和标准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地产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以深度挖潜为导向的中海模式

和万科的极度开放不同的是,中海地产则相对保守。比如中海且不习惯全面的业务外包,而是在各个开发环节、业务单元能力提升上,注重自身能力的延展和积累,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万科比喻为流行歌星、超女,那么中海则更像是美声唱将,自我而内敛。即使在2005~2007年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海也将保持财务稳健、追求适度扩张,作为发展的约束,更是将其利润来源均衡分布于包括港澳在内的19个城市。 2007-8-28,住宅工程界的最高权威奖项、中国房地产界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詹天佑大奖正式揭晓,20个“2007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中,中海独占7席,占总量的三成多。中海仍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中国品牌”,2007年1月,中海获选标准普尔X 公司新推出的全球40大上市房地产X公司指数成分股。这些实实在在的好评,在大陆仍没有第二家。 ■净利润壹骑绝尘:稳健的中海,土地储备超过了万科 论规模,中海只能进入全国前5,可是如果就盈利能力来见,从2006年以来到2007年,中海则壹骑绝尘绝对领先。2001~2006中海实现净利润复合增长达41.5%。2004~2006,中海净利润分别约为10.7亿港元、15.3亿港元、23.7亿港元,3年里净利润均领先于包括万科在内的大陆所有房企。 而和此同时,中海的财务却非常稳健,这是急进扩张的其它房企所无法比拟的。2004~2006年,中海资产负债率仅为44%、43%、58%。而众多房企随着大陆房价暴涨,都高负债扩张,导致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 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0条回复415次阅读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加23.1%,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海亦是如此。根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长41.7%,而过去5年纯利复合增长 34.7%。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0条回复415次阅读复制链接

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涌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究竟牛在哪里? 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何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得转载授权。 连续12年利润率行业第一 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但核心是成本控制或者是利润率。 中海利润率之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罕有其匹。 3月13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公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全年实现净利润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加23.1%,毛利率超过35%。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得分析比较 在物业管理行业激烈得市场竞争中,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脱颖而出。其中万科以观念超前、服务精品见长,中海以管理优势与市场规模领先,形成了自身得特色与优势,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得推动作用。两者都有各自得管理模式,为自己得企业赢得品牌。本文通过万科与中海物业管理模式得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国物业管理发展得规律性东西,用以指导物业管理得进一步发展。 前言 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得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得转折点: 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得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得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 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 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得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 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得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得成绩,与深圳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得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得关系。尤为重要得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得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得发展直接起着重要得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得发展,业主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与内容由简单基本得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再拓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 一些有品牌得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得物业硬件与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得、独特得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与显示管理实力得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得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得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得"酒店式管理"到近期得"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与"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得"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得"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得"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得市场效益。 这里不能不提及贯穿全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历程,使物业管理意识深入民心得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区文化。莲花物业在莲花二村率先倡导社区文化活动与万厦物业在莲花北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得开展建立起"全国城市文明第一村"得社会效益,在市场上均得到了良好得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多样化、多层次得社区文化活动就是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人文精神与关怀得有效手段,因为它较好地调整了业主与企业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得关系,同时将物业管理工作通过社区活动去宣传,更容易得到业主得接受与认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