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1、管理心理学的三个特点

1)既集中研究各种能力、个性、态度、管理行为与组织环境因素,也关心如知觉、记忆、决策判断等内部心理状态;

2)三个水平的研究,即个体、群体和组织;3)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到影响组织管理效能的关键“行为”特征。

2、心理测定

1)人的能力测定;

2)人的智力测定;

3)人的性格测定。

3、树立以人为本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注重研究人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2)注重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3)注重研究如何有效地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的方法。

“以人为本”的出处:《三国志·先主传》。刘备辗转半生,虽然常败,但是精英人才越聚越多。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定量法。

1)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并对此进行研究的活动。例如:霍桑试验。

3)调查法:调查法包括谈话、问卷、测验、活动、产品分析等。

调查法的一般步骤

1、选择和确定调查的问题和对象;

2、制定调查计划;

3、收集和整理调查材料;

4、分析材料,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4)定量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人的心理。如用心理测量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

1、行为科学研究主要领域:

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行为科学研究之目的

1)研究人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

素,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2)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表现和发展规律,

以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以及激发、引导

和控制能力。

2、人类行为的概念

定义: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B=F(P·E),即行为(B)是个人(P)与环境(E)

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

Behavior;Personality;Environment。

3、社会行为包括:社会交往、社会角色学

习、从众行为、文化适应行为

4、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1)精神分析学派:人的精神结构有三层:

1.本我、伊的(本我 ID):与无意识相对

应的结构,充满了各种欲望、冲动、需求,

要求立刻满足。服从原发性思维,不直接

受到外部现实的影响。

2.自我(EGO):控制来自伊的冲动,并适

应现实的需要。遵循现实的原则,按现实

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现实的检验者。

3.超我:帮助自我控制伊的的冲动,由两

部分组成。理想自我:我们努力追求的自

我的期望、价值及理想;自我意识:精神

中的天使,帮助我们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

行动。超我代表来自家庭、社会、文化的

影响。

2)学习理论。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

通过联系的方式的学习----条件反射

5、认知过程:认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1)感性认识:感觉是对事务个别属性的认

识,是认识的开端;

2)理性认识: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

务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形成知觉,对事

务有个较完整的形象。

6、意志的特征

1)自觉的确定目的;

2)自觉的能动性;

3)具有对行为和心理的调节作用;

4)具有坚持的作用。

7、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决

定方向,规定轨道。包括①目的的确定;

②手段的选择;③动机的取舍;

2)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为的完成阶段,

体现的是意志的坚韧性。

8、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与认识的关系:意志离不开认识;意志

对认识有巨大影响;

2)与情感的关系:积极的情感成为意志的

动力;消极的情感成为意志的阻力。

3)三者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

9、古典管理理论代表学说

1)早期管理理论:18世纪下半期,亚当·斯

密,大卫·李嘉图

2)传统管理理论(经验管理):巴贝奇

3)科学管理理论:

1.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

理之父”,内容是:a.使工作方法、劳

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

的工作量;c.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

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

e.实行职能工长制。

2.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管

理过程之父”。5种职能: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14条一般管理原

则。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科层管理),理想

的行政体系具有以下特点:a.明确的组

织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c.

合理地任用人员;d.建立职业的管理人

员制度;e.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

影响的规则和纪律;f.建立理性的行动

准则。

第三章人的个性

1、个性的特征

1)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2)综合性:包括能力、兴趣、气质、性格

等特点方面的综合;

3)稳定性: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个性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理性因素;

1.遗传:基因表现型的多样性;

1

2.体格与体型:体格健壮者,性格外向、富有进取;体格瘦弱者,性格内向、胆小;

3.性别:男性与女性的性格各不同。(案例:男女之别)

2)环境因素。

1.家庭:家庭是培育个人性格的摇篮。

2.学校: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智力、知识与性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职业: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还会逐渐养成该种职业的性格。(案例:不同职业的不同性格)

4.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

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个体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印象;还是倾向于内部,体验分析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4、★气质的类型

1)气质的体型说;

2)气质的血型说;

3)气质的激素说;

4)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5)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学说;

6)希波克拉特的气质学说。

1)体型说

2)气质的血型说

有些学者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于不同的血型所决定的。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提出:

A型血——保守、焦虑、疑心重、富感情、冷静、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

B型血——喜活动、善交际、轻佻、灵活、寡信、积极进取;

O型血——胆大、好胜、意志坚强、自信、喜欢指挥人;

AB型血——外表B型,内部A型。

3)气质的激素说代表人物是柏曼,他认为,人的气质特点

是有内分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

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分为六种类

型: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

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不同类型的人,

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柏曼指出,甲状腺分

泌增多者表现为感知灵敏、精力饱满、意

志力强等特征;肾上腺分泌增多者表现为

雄壮有力、精神健旺,好斗、情绪容易激

动等特征。

4)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美国心理学家巴斯以人的反应活动的特性

为指标,把人分成四种气质类型:

活动性的人:爱活动,总是抢先接受新任

务,不知疲倦。有强烈的事业心。

社交性的人:渴望与别人建立亲密的联系,

爱好交际,与他人很融洽。

情绪性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都大,

难以与人相处。

冲动性的人:缺乏控制能力,行动带有冲

动性。

5)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学说

内向型: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之中,

仅对自己感兴趣,对别人则冷淡或看不起;

外向型:对客观的事物及人感兴趣,愿意

与外界交流。

6)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学说

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

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急躁、

热情;

多血质:活波爱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表情丰富、乐观、亲切、浮躁、轻率;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

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执着、淡

漠;

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自

我体验强,胆小、孤僻。

5、★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特

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

的本领。能力,既可指个体目前所具有的

知识和技能,也可指潜在的技能。

能力分类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

一般能力通常又称为智力,包括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力等;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

能力结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提

出。群因素结构理论

大多数能力可以分解为七种原始的因素:

1)计算;2)词的流畅性;3)词语意义;

4)记忆;5)推理;6)空间知觉;

7)知觉速度。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素质;2)知识和技能;3)教育;

4)社会实践;5)勤奋。

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区别: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人生

来就具有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某些心理

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

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

联系:素质是能力产生的自然前提,没有

这个前提,任何能力都无从产生和发展。

但素质本身并不是能力,它仅为能力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能力是在必要的教育和训

练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四章人的需求

1、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莱兰认为,可以把人归类为三种类型:

成就需要型;权力需求型;合群需要型。

2、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

1)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以有机体自身

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

种生物学需要。如:饥饿;渴;性;睡眠。

2)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

为基础。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第五章人的期望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

目标,是因为这些目标和工作可以帮助他

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

2)这一目标所产生的激励力量取决于这一

2

目标对他的价值和他采取行动可能导致这一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激励力量=价值×可能性。

2、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

此期望激励理论是他们在1968年的《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来的。

1)“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

2)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3)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绩效;

4)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如果他认为符合公平原则,当然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

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第六章人的挫折

1、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七种常见的防卫方式

1)合理化作用:当个体无法实现其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出个适当的理由来解释,于是自己便心安理得,尽管在第三者看来很不合理。例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2)逃避作用:个体不敢面对自己预感的挫折情境,而逃避到较安全的地方。例子:跳槽;害怕考试而考试当天发烧;

3)压抑作用: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情感、思想等抑制而不承认其存在。例子: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4)代替作用: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情感、思想等转向其他对象以取代之。

5)表同作用:为了迎合供给需要满足的保护者,如父母、师长、主管,在思想和行为上模范他们。例子:“杨肥燕瘦”。6)投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

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

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

写照。案例:美国大学生心理测试。

7)反向作用:为了防止某些不好的动机呈

现于外表行为,而采取与动机相反的行为。

例子:越王勾践。

3、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1)帮助受挫者建立正确的“失败观”;

人生难免受到挫折,只不过挫折有大有小,

有长久的,有短暂的,多一些或少一些罢

了。我们只有承受挫折,正确对待挫折。

2)对受挫者采取宽容的态度;

帮助受挫者是领导者的责任之一;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

3)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

与得“心病”的人磋商、交换意见,提高其

现有认识水平,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痛

苦。补偿作用、渲泄作用、转移作用

第七章人性管理

1、个体差异的测定

1)体格检查:拟订最低合格标准,然后就

个人的体格做详细检查,以判断是否合格。

2)智力测验:对个体一般智力高低的测定,

也即所谓智商。

3)教育测验:个人经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

与技能,即所谓文化考试。例:学历验证。

4)性格测验:内倾型:表现为沉静、谨

慎、多思、孤僻、反应缓慢、不善于交际、

感情不易外露等。外倾型:表现为性格开

朗、活泼、善于交际、感情外露、心胸开

阔、重视客观世界,对客观的事物及人都

感兴趣。

5)成绩考核。测定个人工作绩效的高低。

方法:1.定性法;2.定量法;3.关键事件法。

2、组织对个性差异的管理

1)对于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可以

采取员工培训的补救措施;

2)因个体差异而导致团体内部矛盾与冲

突,可以采用压制或输导的方法;

3)组织在分工时,需要与个体专长、个体

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在满意的环境中发

挥自己的才能。

3、学习三定律

1)练习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

增加而增强。

2)准备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个体本身

的准备状态而有所不同,越是在准备反应

的状态下,则联结越强。

3)效果律:如果个体反应后获得的满足度

越高,则联结越强。

第八章人群心理

1、青年学生诸种心理困惑

1)角色转换与角色定位的困惑;

在受教育程度上,从高学历者到一般、中

等教育水平的人;

在社会身份上,从“干部”到“自谋职业

者”;

在人群的划分上,从“社会精英”、“天之

骄子”到普通老百姓;

在民众的认知上,从主流意识和高尚道德

的代表到日渐低评价,甚至“妖魔化”。

2)社会挑战的带来心理困惑;

自身主观的认知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偏离;

快速变革的社会现实造成缺乏理性认识、

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发展目标上偏向物

质化、现实化、功利性,发展方向易发生

偏差;

就业期望过高,对新的社会形象准备不足;

社会实践的缺失造成实际解决问题的不

足,有缺陷的教育体制造成缺乏学习之外

的社会适应能力;

3)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

职业设计与选择:当代青年最大的焦虑和

压力;

人际环境及适应:引发当代青年心理问题

的突出矛盾;

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代青年最常见的生活

矛盾和选择压力;

社会适应不良、违纪与犯罪。

4)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寂寞与爱情;好感与爱情;虚荣与爱情;

友谊与爱情;单相思;感情纠葛;失恋。

2、青年学生的健康心理培育

1)准确定位“自我发展”:

1.以强调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与个人在社

会中的作为紧密相连;

2.以“和”、“和谐”定位自我与他人、与

社会、与自然、与自我的关系;

3

3.认真思索、反省社会、人生价值目标的

自我调整。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3)适应能力的养成:

掌握处理个体与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方式:对他人的“容”,即个体对他人要有包容和接纳之心,学会去理解他人,使相处具有融洽的氛围;

对社会要“适”,即个人要积极的去适应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时刻处于主动的、积极的状态;

对自然要“和”,即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时,主动合理地利用规律,做到“天人合一”;

对自我要“知”,即对自我有完全的了解和接纳,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估自我,合理地接纳自我。

4)培养感情管理能力。

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具备了爱的能力会引导一个人去真正地爱他人,也真正地爱自己,能真正体验到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爱的能力的组成:

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第九章群体心理

1、群体特征

1)共同的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共同的情感;

4)共同的价值规范。

2、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1)从众:指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到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大学生从众:学习从重、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

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群体的一致性;

3.群体凝聚力;

4.任务的模糊性和难度;

5.从众的公开性;

6.个体因素(如个性特征、性别、个体的地位)。从众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手

段。只有在群体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够

形成群体成员所必须的社会规范。

消极影响:社会不正之风也会产生压力,

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甚至改变正确的观

念和态度,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

邪气的蔓延。

2)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作用,是

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

个体的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注意,所谓

社会促进作用,仅仅是他人在场或参与便

提高了个人的行动效率,而不是由于人们

之间有意识竞争或接受他人帮助的结果。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

1.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

2.当个体的贡献能够被鉴别出来并论功行

赏时;

3.当感到任务艰巨且人人有责时等等,在

这些情况下一般都会导致个体的活动效率

增加,产生社会助长作用。

3)社会抑制作用,也叫社会惰化作用或社

会浪费作用、社会致弱作用等。是指个体

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

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

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

时高。

社会抑制作用的原因

1.如果个体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成员在

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

随之降低;

2.个体认为其他人可能会偷懒,根据公平

理论,自己也开始偷懒;

3.个体从事的复杂困难、生疏的工作,他

人在场会导致紧张、注意力分散,这些都

是导致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

第十章管理行为

1、★激励的概念

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

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

心理活动过程;工作绩效=能力×激励。

2、激励的原则

1)组织目标的设置与职工需要尽量相一

致;(案例:员工期望调查)

2)组织的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发挥员工的

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它们成为激励因素和

推动力;(案例:拿破仑的领导艺术)

3)实行参与制、民主管理、授权管理;

4)公正:虽难做到公平但一定要公正。

3、激励理论

1)X理论与Y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期望理论。

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

激励的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

正型激励理论。

一)内容性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于1943年初

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纷繁

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五个层次。1954年,马斯洛在《激

励与个性》一书中又把人的需要层次发展

为七个,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生理的需

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

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

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

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

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

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

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激励理论-保健因素理论

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的

4

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果缺乏激励因素,并不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而保健因素的缺乏,将引起很大的不满,然而具备了保健因素时并不一定会激发强烈的动机。赫茨伯格还明确指出;在缺乏保健因素的情况下,激励因素的作用也不大。

3.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即权力、交往和成就需要。

4. 奥德弗的ERG理论

“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奥德弗认为,职工的需要有三类: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需要(R),和成长发展需要(G)。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三)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等。

4、激励的种类

1)根据激励的性质: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当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采取措施来鼓励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负强化:当行为后果不利时,采取措施来减弱或消失这种行为;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强化理论。

2)根据激励的方式:恐惧激励法、诱因激励法、人性激励法;

3)根据激励的内容:金钱、表扬、休假等。

5、激励的程序

1)了解需要:了解每个人各种需要的强度;2)情况分析:对影响个人行为的环境进行分析并予以改进;

3)利益兼顾:兼顾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4)目标协调: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职工需求。

6、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领导者:群体--追随者;自发形成;威信--个人素质;指导、协调、激励;带领--在群众前面。

管理者:组织--下属;依法任命;职权--

管理岗位;计划、组织、控制、创新;鞭策--在群众后面。

领导和管理的本质区别

两者建立基础不同: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领导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等基础上的。

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应该成为领导者。

7、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应有理工、人文、管理等,这样才合理谐调。)

3)能力结构;(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

4)气质结构。(把具有不同类型气质的人协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气质互补)

5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英语期末考试----12月26日 (一)题型: 1.听力(10个短对话&2个短篇文章--10个问题) 2.阅读(3篇,其中一篇从第二册快速阅读的1--5单元中出) 3.单词(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vocabulary&word-building) 4.完型 5.翻译(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汉译英部分;以及3,4,6A课文中一段的段落进行英译汉) (二)单词&短语 1.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is agreement will be for our mutual benefit. 我坚决相信这份协议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利益。 1.People have bought these houses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ir value would just keep on rise. 人们买房子是基于它们会增值这种幻象。 2.The project has been cancel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lack of public resources. 由于缺乏公共资源,当地政府取消了这个项目。 3.The clerk must have overlooked your name, because he said you were not here. 书记员一定是漏掉了你的名字,因为他说你不在这。 4.The speaker said something about the actors and then proceeded to talk

about the film. 发言人说了一些演员的事情,然后继续介绍电影。 5.Differences of opinion are often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to resolve. 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意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6.When he looked for a job, John strongly felt that there was a widespread prejudice against men over forty.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约翰强烈的感觉到针对年过四十的男性的那种歧视。 7.Childre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reach a compromise between what they want and what others want. 应该鼓励孩子们在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所想所愿中找到折中点。 8.The discovery seems to confirm that people lived here over 100 years ago. 这个发现印证了此处一百多年前有人居住。 9.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4 and was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fifteen languages.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94年,而后被译成15种语言。 10.Mind your own business. My affair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管好你自己吧。我的事与你无关。 11.Having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two years, Mr. Smith is now taking care for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在公司工作两年后,史密斯先生如今负责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第三节性格的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概述(a、b) (一)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通常把能力定义为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智力和能力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维系着一种内隐和外显的辩证关系。日常我们在论及人们的能力时常常用智力水平去表达。 (二)能力的结构 1.能力的二因素学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自己创始的 “因素分析法”研究能力时,在1904年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学说。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 构成的。完成任何一个作业都需要由G和S两种因素来决定。例如,一个算术推理作业是由G+S决定的;而一个言语测验作业是由G+S2决定的。两套测验结果出现正相关,是由于它们之间有共同因素G造成的;两套测验结果又不完全相关,是由于它们之间分别含有特殊因素S造成的。 图4-1 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模型 2.能力的群因素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采用他自己设计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法在1938年提出了能力的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心理能力所构成的,一般有7种原始因素: ①计算, ②词的流畅, ③言语的意义, ④记忆, ⑤推理, ⑥空间知觉能力, ⑦知觉速度。

3.智力的三维结构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在1959年提出了新的能力结构的设想,即“智力的三维结构”(见图4-2)理论,这是对群因素学说的发展。该学说认为,每一种智力因素都包括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方面。将每一个方面中的一个小因素同另外两个方面中的任意两个小因素结合,一共可得“4×5×6=120”种组合(按其后来的观点将图形内容分为视觉与听觉两种,应包括“5×5×6=150”种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种智力因素。 图4-2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4.智力层次结构学说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在1960年提出了智力按层次排列的结构。这是斯皮尔曼二因素说的深化,在G与S 因素之间增加了大因素群、小因素群两个层次。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下一层次是两个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第三是小因素群,其中言语和教育下面的小因素是言语和数量等,操作和机械下面的小因素是机械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5.智力多元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智力多元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个智力成分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7种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也称语文能力)、逻辑推理与数学能力、空间智力(导航、辨方向、认识环境的能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人际互动、和睦相处的能力)、内省智力(反省、认同、接纳自我,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后来,我国学者又补充了第八种成分,即认识自然的能力。这些智力结构的划分,对人进行多种综合素质以及不同类型素质教育与培养,促进人们综合素质的有效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6.三元智力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在1985年提出了三元智能结构理论,将智力结构分为成分智力(含元认知成分,即决定智力问题的性质;执行元认知成分的决策,做出判断和反应;获得新知识的智力成分)、经验性智力(运用已有经验处理新问题;自动化地应付熟悉的事情的能力)、实用性或情境性智力(适应、塑造与选择新环境的能力)等。这些智力结构的构成与划分也有利于形成员工的创新与成功的智力,即用来解决问题并判定思想成果的质量的分析性智力、从一开始就提出好的问题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想法的创造性智力、并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实践性智力。 (三)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属一般能力的综合。它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思考题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特征 (一)内容 1+2+4维度 1=领导的事业 2=人性的估计文化心理 4=个体、群体、组织、领导 1.给出你对人或物的一个个判断,如人是自私的 2.自我思考:你的这个看法是如何得出?(重点) 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操作重点? 主要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来反映,无论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还是其他方法,研究组织行为学都以两量的考查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为重点。 2.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1)实验法 (2)观察法 a.非参与观察法 b.参与观察 (3)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法 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根据人们的回答,对其态度与情况作一定数量方面的分析的方法。 b.问卷与量表的区别 问卷是根据研究目的、基础而设计的一套题目,答案往往是质上的区别。 量表是经过标准化的问卷及其使用标准,设计出的答案选择,答案往往是量上的区别。 三、个体心理与管理 思考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个体的心理构成要素有哪些? (1)动力系统:需要、动机(成就动机)、态度、价值观、信仰 (2)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3)个性心理特征:人格、能力 2.知觉如何应用在管理中?(可能会考) (1)绩效评估:较理性客观的过程,当然有距离 (2)招聘面试:第一印象,可改变的面试结构 (3)企业形象塑造:广告宣传、印象 (4)员工行为塑造: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通常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 (希腊神话皮革马利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大学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资料

大学英语本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College English Final Examination 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5%)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10 short conversa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onserv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Both the conservation and the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each question there will be a pause. During the paus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and decided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A. The woman C. Aspirin B. Too little sleep D. The sun 2. A. 1:00 C. 1:15 B. 1:30 D. 1:45 3. A. He enjoys playing chess. C. He cannot play chess B. He hates playing chess. D. He needn’t learn to play chess well. 4. A. Bob looks good in anything. C. He wishes he had a jacket like Bob’s B. He knew someone who looked like Bob. D. Bob should get a new jacket. 5. A. Where the 7-up can be found. C. If the woman wants 7-up left over. B. How to make 7-up. D. If there is any 7-up left over. 6. A. No one has ever tried to go over that hill. C. He could go down the hill easily. B. He can ski down any hill. D. Everybody can ski down the hill. 7. A. Her present was a surprise to him. B. He had hoped the gift would surprise her. C. She wasn’t surprised by the gift at all. D. He didn’t known about the surprise party, either. 8. A. At a train station. C. At a bus station. B. In a theatre. D. In an airport. 9. A. She liked the exhibit very much. B. She thought the exhibit was very large. C. The exhibit had already gone somewhere else. D. There were no local artists at the exhibit. 10. A. She still has exams to take. B. She wants to know which exams are over. C. She wishes she had done better on her exams. D. She has finished looking through the exams. Section B (10%)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3 short passages. At the end of each passage, you will hear some questions. Both the passage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question, you must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assage I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记应变的管理理论是(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全面理论 D.决策理论 2.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3.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4.领导者有意让部署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C)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5.年终考核是何种考核(C) A.日常考核 B.定期考核 C.长期考核 D.临时考核 6.考核者评价他人时特别体谅哪些与自己一致的行为和思想。这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是(B) A.从众效应偏差 B.相似性偏差 C.趋中化的偏差 D.暗示性偏差

7.人格结构(知、情、意、行)完整、稳定、一贯、协调,以及理智活动与本能情绪反应相协调,人格个别特征与年龄相协调。这是心理健康的那种特征(C) A.能够自尊自制 B.行为反应适度 C.人格健全协调 D.情绪稳定乐观 8.“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说明个性具有(C)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9.在人际交往中,影响最最显着和重要的主观印象是(A) A.第一印象 B.性格气质 C.周围环境 D.交往动机 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领导者的(C)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1.领导者的用人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不包括(B) A.广纳贤士 B.以身作则 C.用人所长 D.任人惟贤 12.建立人际关系的思想是() A.互需 B.互酬 C.互敬 D.互爱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人际关系的为(C) A.婚姻关系 B.师徒关系 C.伦理关系 D.同学关系 14.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C)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力交往 15.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中最高层的需要是(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U.1 复习巩固 一.请默写出下列单词 老的年轻的可笑的和蔼的聪明的 严格的有礼貌的努力的愿意帮忙的害羞的二.请完成下列句子 1、A: your math teacher? B: Mr Zhao.(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2、A: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B:He's thin and short.He's very kind. 3、A: ?(她很年轻吗?) B:No, .(她很年老) .(她非常和蔼。)三.语法重点 1.跟老师一起回忆可数名词变复数的规则 2.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have-has like-likes go-goes watch-watches 2. What is/are... like? 与What do/does .. like?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这两个句式翻译下面两句话: 写一写:你的哥哥长什么样? 你的哥哥喜欢什么? U.2 复习巩固 一.请默写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周六周日周末洗我的衣服 看电视做作业读书 踢足球 二.请完成下列句子 4、 A: ?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B:It’s Wednesday. 5、A: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B:We have English,science,computer and P.E.I like Wednesdays.

6、A: ?(你星期六都做什么呀?) B:I often , and .(我通常做作业,看书和看电视。) A: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B:No, I don’t often read books in this park. 三.语法重点 1.区分:What do you do on Mondays? 与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注意:Monday 后面加了So哦!翻译是可以理解是“每个周一,每逢周一” 2.介词 in. on. at 的使用 选用这三个介词填空。你是否能总结使用规律呢? (1) January summer the morning China (2) May 1st Monday the morning of Sunday (3) 5 o’clock half past 10 U.3 复习巩固 一.请默写出下列单词和短语 三明治沙拉汉堡包冰激凌茶 新鲜的健康的美味的辣的甜的 二.请完成下列句子 7、A: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B: I’d like some water. A: ?(根据答句写出问句) A:I have onions and green beans. 8、A: ?(你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 B:Noodles. They’re .(美味的) 三.语法重点 1.跟老师一起回顾some 与any 的用法。 2.本单元中,常考试到的可数名词有:tomatoes, green beans, potatoes

管理心理学讲义重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概述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 1)泰勒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①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②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③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结合。④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经久的合作。 2)法约尔 ①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②管理的5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管理的14条一般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正合理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保持职工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或集体精神。3)韦伯 韦伯提出“层峰结构”(“官僚结构”)组织模式,认为组织应是一个权力集中、职责明确、管理严格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还提出了“超凡魅力”这一概念,即指领导者对下属的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用以描述优秀领导者的品格。 2.组织管理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前做了哪些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 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的,但是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具体研究工作的是闵斯脱博格,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 梅约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照明等)、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约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而在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梅约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 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取决于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场”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 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后来又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 4)社会测量理论 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莫里诺,创造了所谓“心理剧”的治疗方法。 社会测量理论采用填写问卷的方法,让被试根据好恶感对伙伴进行选择 5)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6)决策理论 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理论。认为人不可能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考虑所有的备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而只能在有限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从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他认为,组织中的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西蒙把人的因素——人的心理与行为因素引入决策过程,不仅对决策理论,也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章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2010《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第1章―――第4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B 。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D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A组织文化B领导心理C激励心理D个体心理 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C 。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 能力、才能和天才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 因斯科 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B梅奥C闵斯脱博格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A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 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B.优越型和自卑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D 、和内化三个阶段。A.接受 B.趋同 C.认同 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D A. 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精神自我 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2.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3. 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 4. 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个性的测量来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在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国际学术界都把个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工作绩效的核心预测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 1.“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2.在工作实践中的人职匹配调整。3.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 2.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形成与管理。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并非与生俱有。它是在社会化进程和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

期末考试英语复习资料

2) If you want to see a you should book well 3) At that time only story. she was looking for. music and English in this term? 7) hopes to be able to bring 8) My train was 20 in the evening. 9) The real their lack of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ies. are bound to many difficulties. 11) I saw a this mor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e over her face. 15) stealing, you will difficult to guess what her 17) I should like to a quiet neighborhood. 18) to accept it as true accident left behind it a 20) he is, he is equal to the task. I first met him in that company. 24) I didn’t and time 27) I will go to see can ’t get to 29) People don ’ t want 30) Never before that 31) The only for his behavior is that he is mad. 32) opportunity. You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手势) if you don’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34) work. You’d colors he used. that her daughter was safe 40) The a conclusion child’s environment enables him to enlarge his living sphere according to his own had helped was the father of his girlfriend. 45) I piano and asked the the afternoon. 46) The of trouble over 47) able to give the police a(n) description of her attacker. 49) Being a sailor ( 水手50) This detergent all 51) The _at the present speed until it reaches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at about ten o’clock tonight. hours when they spotted a sign that 54) for six years by the time he takes his examination. old lady was not the consequence to me. 58) I don’t know movie tickets will be given to 60) Mr. very depressed. Do 1 2 1.First he applied electricity to the fish bowl 首先他将电流导入玻璃鱼缸,使得鱼儿们瞬间静止,然后他马上减小电流,鱼儿们便可以继续游动 2. Many mothers who 过去可能认为自己是 隐入了家庭陷阱中的母亲们会抓住机会把精 力和潜能用在催人奋进的事业中去。 3. We children could enjoy 我们这些 儿女们可以一直坐享父母的好名声,除非 做了有损于它的事。 4. A good name 好名声,以及与之相随的 责任感,迫使我们这些孩子表现更好,要 不然我们不见得这样好的。 5. Knowing that I had not stopped 知 道自从离开航空公司票务柜台没在其他任 何地方停留过,所以我推断我一定是把包 落在那里了。 6. The agent turned to look 当代理回 头看时,公文包已被送到传输带的尽头, 消失不见了。 7. When you return to your studies 休息之后,当你重新开始学习时, 思维会更活跃,记住的东西也会更多。 8. The right to pursue happiness 我们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被赋予追求幸福的权 利,但是似乎谁也说不准幸福是什么。 9. Obviously no half-foolish person 显然,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被街道上的 这种旗帜或电视上的这种广告所打动。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大学英语期末复习资料

My husband is in the hospital with cancer and has been seriously ill for a month. He was always 1. slender , but he has lost a lot of weight. I find myself2. astonished that I hardly recognize him. Now, his yellow skin hangs 3.loosely on his skeleton, as he lies there unaware. A machine next to the bed records his slow 4. pulse . I have sat here waiting for some 5. hint of life—a finger movement, anything—but there is never any change. Time seems to stand still and I feel my own pulse 6. quicken and hear my own breathing. Doctors and nurses come in and out at 7. intervals and look at his charts. Our eyes meet and somehow, together, we become 8. aware that this is a special moment for us. I know that he would want me to be bold and show strength as he always had. He is the man who 9. volunteered at countless community associations while he himself was ill. He is a man with 10. responsibility who never needed a calendar to remember a friend or relative's birthday or our anniversary. It is my duty to show how proud I am to have been a part of this great man's life. Is teaching important? Well, of course it is. There was a time when all necessary knowledge could be taught to the young by family members. But as societies became more complex and division of labor more common, it was impossible for family members to teach th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young people needed to become usefu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As the need for specialists appeared, the job of teaching came into being in our country, and teaching as a job has been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ove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oday, we have strict rules for teachers. We hope all children can go to school. Many things tell us that teaching is indeed an "important" job.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need for teachers to be "responsible". This means that the public expects teachers to succeed in teach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the young. Teachers' salaries today, while not much, certainly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y were in the past. These increases have come about becaus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quality people, individuals who are highly able to teach, will not do it if they are not offered enough money. Today almost no one says that "anybody will do" for a teacher. The public expects "quality people" to teach the young, and progress is being made to give salaries that will make people who have abilities become teachers 1.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job of a teacher ___D_____. A. is done best by family members B. is too complex for most people C. is free of rules . D. is important for society 2. The cause for the new job of "teacher" was _____B___. A. the increased importance of labor B. the need for specialists C. the strict rules of the government D.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children in school 3.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___A_____ is on the increase nowadays. A. a need for teachers to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mselves B. a need for teachers to teach responsibility to studen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