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从1908年沈阳城内出现的“马拉铁道”到有轨电车,再到无轨电车,以及1999年无轨电车全部退役,至2004年的119条公交线路4357辆公交车。伴随着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前进的脚步,沈阳交通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

⑴马拉铁道时期

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在沈阳实实在在地运行了18年。马车铁道是以马匹为动力,牵引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是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马拉铁道是19世纪的1825年美国博览会期间开始使用的,1886年输入东京,1907年日本财团大仓祖把它引至沈阳。

1907年10月,当时的奉天商务总会与日本大仓祖等8个财团合资创办了“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合资企业的出现,标志着沈阳近代意义上公共交通事业的开始。1908年1月通车。

1908年1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马车铁道经过一年的筹建、施工,由火车站(今老道口南侧)至小西边门的第一区首先建成通车。不久,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的第二区相继建成通车。全程营业线路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月3日,南满铁路奉天新站(今沈阳站)建成,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1.2公里到新站。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同年由两匹马拉一辆车改为由四匹马拉一辆车),每日往返160次;日平均运客量七千多人次。马车铁道投入运营之后,经营效益较好,据1908年至1916年九年资料统计,支出总额利润率为32.1%。这条充满殖民色彩的马拉铁道让日本商人捞足了油水,它可算做沈阳电车的前身。

1922年(民国11年)10月14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营15年期满按约解散。马车铁道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界限(今西塔附近)为界,以东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以西由日商大仓祖继续

经营。

1924年,奉天市政公所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的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马车铁道停运拆除。由小西边门至西塔段,于1925年8月末,因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停运拆除。至此,奉天市经营了近十八年的马车铁道,由有轨电车所代替。

1924年9月,大仓祖经营的由西塔至奉天站的马车铁道拆除改建有轨电车线路。

⑵有轨电车时期

我市最早的有轨电车隶属于1923年8月成立的奉天市政公所,公所成立的第二年便开始着手修筑有轨电车。尽管那8辆有轨电车是花费144万美金从德国购进的,但整个工程的筹划、施工和管理都是由沈阳人自己完成的,沈阳有了真正的“电气铁道”。1925年10月正式

通车。有轨电车第一期工程由大西门

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通车之日举行

了盛大而隆重的通车仪式,市民们坐

上叮咚作响的有轨电车,充满了兴奋

和自豪。

1925年,奉天市政公所创办公共

汽车运营。当时有汽车10辆,线路4

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有轨电车营业路线三条,总长度7公里,其中电车厂经营部分为2条,计3.1公里,中日联运部分为1条,计3.9公里。共有有轨电车14辆,日客运量1.65万人次,电车职工总数219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其统治的需要,相继修建、延长了6条电车线路。电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财富、奴役我人民的工具。国民党接管沈阳时,交通混乱,物价暴涨。电车职工生活非常凄惨。

解放初期,沈阳市的客运十分落后,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

建国初期使用的车票,分别为300元、500元、800元等面值,当时使用的是我国的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当时的300元相当于现在的3分。这些车票各具特点,建国初期使用的车票大都带有沈阳有轨电车线路图。建国初期,有轨电车发行有乘车回数票,车票上标有只限电车使用的字样,面值为1万元(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这种车票可以说是现在使用的月票的前身。

沈阳解放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到1957年,电车线路达到7条,总长度57.6公里,营运车辆183台,其中有轨电车143辆,无轨电车40辆;公共

汽车线路发展到14条,总里程104.9公里,拥有汽车100台,辐射型公交线网初步形成。

至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居全国前列。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有轨电车日益显得步履蹒跚,从1956年起,沈阳开始逐年淘汰年久失修、钢轨枕木磨损腐烂的有轨电车,更换为无轨电车。1974年8月,沈阳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被拆除。从此,运行了半个世纪的有轨电车在沈城消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无轨电车开始在沈阳公交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⑶无轨电车时期

从有轨电车到无轨电车,是沈阳公交事业史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样既保留了电车耗费能源低、污染小等长处,同时还具有不破坏路面、噪音小等优点。

1951年,沈阳开始创办无轨电车运输,架设无轨营业线路8.5公里,由天津购入单机无轨电车20辆,开辟了无轨电车一线(由沈阳站经中山广场、小西门、钟楼至大南门共6公里),二线(由和平广场至新华社,共2.5公里)两条线路,分别于10月1日和12月15日通车。无轨电车的建成通车,为沈阳公共交通谱写了新的篇章。

从此,沈阳无轨电车事业发展较

快,到1975年,无轨电车达到264辆;

到1985年,全市无轨电车线路已经发

展到15条,营业线路长度147.7公里,

营运车辆458辆,无轨电车客运总数占

市区电、汽车总数的53.6%,无轨电车

已成为沈阳公共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⑷发展中的沈阳公交

1983年,电汽车客运量达到63334万人次,比1949年增长16.7倍。

1984年,全市公共交通共有线路48条,电汽车1042辆。

1980年-1985年,五年内新辟公共交通线路37条,公共电、汽车1036台,比1980年增加164台。

198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关全民、集体、个人办公交的政策,市内小公共汽车开始发展起来。

到1989年底,沈阳市小公共汽车已发展了27条线路922台车。

1990年10月,沈阳市公共交通联营公司成立,在国营公交空白区陆续开辟公交联营线路12条,参营车辆达到320台,线路总长达160余公里,线网覆盖7

个区,既缓解了市民乘车难问题,又有效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995年,我市拥有公交汽车771台,公交联营汽车263台,中巴客运778台,电车558台,沈阳公交事业初具规模。

自1995年第一条无人售票线路221路开通以来,相继开通了2环、11路、203路、207路、214路、216路、217路、220路、604路等10条无人售票线路,新型中高档无人售票车和双层客车的大量投入使用,改善了公交车辆结构,为乘客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公交线网日趋完善,市民出行较便利。

90年代末期,全市拥有公交线路111条(含小公汽),客运车辆2464台;中巴线路36条,中巴车辆467台。

⑸“电改汽”——沈阳公交事业发展出现历史性变化

无轨电车陪伴沈阳人走过48个春秋后,当局者称无轨电车有受线路严格局限,织网密布会影响城市面貌,以及高投入、低运行等缺点,决定取消无轨电车。我市投资 1.7亿元,将无轨电车由“福莱西宝、黄海、沈飞、华龙”四种车型545台汽车所取代。

于1999年7月,无轨电车全部退役,代之以所谓的“环保汽车”。“电改汽”使沈阳公交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时至今日,我们不好说当年取消电车究竟是否正确,但是当我们把满城的电车线网拆除后,天空中是否就豁然开朗了呢?我们的环境污染是否减少了呢?我们是否看到了有些城市在保留和发展电车?

⑹飞速发展的公共交通

2000年至今,面对日趋恶化的交通环境,沈阳市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新增公交车2250台。使全市大公交车辆达到4357台,大公交线路达到119条,使每万人拥有公交车由12.84台增加到15台,线网密度由2.7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3公里/平方公里,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2004年,沈阳实行公交IC卡乘车,并新开通16条公交线路。公交公司达到六家,分别是沈阳客运集团、沈阳丰城巴士有限公司、沈阳丰城公交有限公司、沈鑫巴士有限公司、沈阳康福德高安运有限公司、沈阳康龙城市巴士有限公司。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摘要:目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机动车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需要变思维方式,不能一味想着怎样让车子动起来,而是应当考虑如何让人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要让有限的道路能够为更多的出行服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关键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重要性措施 1.城市公交的含义 城市公共交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轨道、轮渡等交通方式在内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通常称为“公共交通”;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城市及所辖区范围内供公众出行采用的、经济方便的公共汽车(电车)客运交通方式,通常称为“公交”。在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公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出行环境,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由大量增加的机动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1公交优先: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银行曾有项研究表明: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两倍以上。可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

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出租汽车客运量,轮渡客运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沈阳公共交通客运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沈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沈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指标分析 (7) 一、沈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沈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沈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沈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发展战略)公交发展战略研究

4公交发展战略研究 4.1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 纵观国内国外发展情况,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虽然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策来寻求发展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提高运输效率,但城市交通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在现代城市交通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所走的路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相似的演变过程。借鉴当今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宝贵经验、吸取教训,对发展我国城市交通,进行政策及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4.1.1世界各国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经验 五十年来,世界各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归纳成二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模式,以美国洛杉矶市为代表,是采用高成本、高能源的政策;一种是以日本、法国、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大量发展公共交通的模式,以日本的东京和法国的巴黎为代表,解决上下班交通主要依靠公共交通,私人交通作为旅游、探亲、访友用得多,是采用低成本、低能源的政策。 美国 美国是随美洲新大陆开发而兴起的国家,对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较快,在交通发展上亦然。早期发展的城市,道路网密度大,有轨电车曾在20世纪初占统治地位。有轨电车以运量大、票价低、出门方便等优势成为市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工业的崛起,公共汽车投入运营,由于它快速、方便、灵活、开办费用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最终代替了有轨电车,成为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到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小汽车飞速发展,人均拥有量逐年增长,公共交通乘客减少,收入下降,到70年代中期,面临着濒临倒闭的危险,靠国家补贴维持。 车辆猛增带来道路容量不够、停车无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阻塞、交通噪声、水污染、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历届政府都对复苏公共交通作过努力,早在六十年代,政府颁布了“公共交通法”,引导大城市交通向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转化。80年代,又有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要求相应发展公共交通代替小汽车出行,但代价极其巨大,需要每年投入60亿美元以上用于公共交通建设,也只能解决1.5~2.0%的小汽车乘客量,收效甚微,短时期难以改变。 美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对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大城市无限制使用小汽车所产生的后果。针对汕头市现状,在交通发展方面的启示为:在私人小汽车交通还未形成规模前,应抓住机遇,切实贯彻执行抑止摩托车增长,适度发展私人小汽车,大力发展和扶持公共交通的总战略,引导客运交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西欧诸国 西欧诸国历史悠久,城堡、教堂和民居造型丰富,建筑坚实,代表了古老的历史文明,深为后人所珍惜。早年有轨电车和自行车使用较普及,小汽车问世后,市区交通骤增,是拆沿街建筑,拉宽道路还是加强交通管理,发展公共交通,他们选择了后者,并且重视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型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系统—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困境。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从1908年沈阳城内出现的“马拉铁道”到有轨电车,再到无轨电车,以及1999年无轨电车全部退役,至2004年的119条公交线路4357辆公交车。伴随着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前进的脚步,沈阳交通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 ⑴马拉铁道时期 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在沈阳实实在在地运行了18年。马车铁道是以马匹为动力,牵引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是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马拉铁道是19世纪的1825年美国博览会期间开始使用的,1886年输入东京,1907年日本财团大仓祖把它引至沈阳。 1907年10月,当时的奉天商务总会与日本大仓祖等8个财团合资创办了“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合资企业的出现,标志着沈阳近代意义上公共交通事业的开始。1908年1月通车。 1908年1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马车铁道经过一年的筹建、施工,由火车站(今老道口南侧)至小西边门的第一区首先建成通车。不久,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的第二区相继建成通车。全程营业线路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月3日,南满铁路奉天新站(今沈阳站)建成,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1.2公里到新站。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同年由两匹马拉一辆车改为由四匹马拉一辆车),每日往返160次;日平均运客量七千多人次。马车铁道投入运营之后,经营效益较好,据1908年至1916年九年资料统计,支出总额利润率为32.1%。这条充满殖民色彩的马拉铁道让日本商人捞足了油水,它可算做沈阳电车的前身。 1922年(民国11年)10月14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营15年期满按约解散。马车铁道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界限(今西塔附近)为界,以东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以西由日商大仓祖继续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汇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 公交线路 站点、枢纽和场站 公交线网 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 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 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 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 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 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 车辆、线路、站点设施 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 (1)车辆 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 传统的有轨电车 (2)场站 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

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 (3)线路与网络 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 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 (4)其他设施 电车的配电站; 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 通讯与监控系统 3.1.2公共汽车的性能 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 1)车辆类型 (1)小巴士Minibus (2)中巴 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 (3)标准单层巴士 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 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 (4)双层巴士 (5)铰接巴士 (6)电车 2)能源结构和能耗

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 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 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3)噪声水平与排放 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 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 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 控制CO,NOX等指标 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 液化石油气LPG 液化天然气LNG 压缩天然气CNG 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4)结构强度 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 5)乘客安全性 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 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 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 6)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 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 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分类号—壤步走淳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导师姓名职称申请学位级别郭娟何公定副教授硕士学科专业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论文提交日期御年月倚日论文答辩日期埘年月臼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答辩委员会主席醯到趋学位论文评阅人盛型垫塑兰旦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益突出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但是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公交优先”已经是经过很多国家和很长时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方。但是怎样使我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在吸收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优先的内涵及相关的概念通过分析“公交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际是人民大众优先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效率以若干个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践入手对我国“公交优先发展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我国“公交优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及香港特区发展公共交通的经验借鉴总结出对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的启示继而系统地从“公交优先”的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包括公交线网优化、加强轨道建设、开辟公交专用道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最后提出“公交优先战略顺利实施的宏观保

障措施。关键词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战略、措施’”””””’¨”’”’’”¨’缈’’”’—””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公 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钎逝砂冒年月肜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 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长安大学。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暂娲朋甚年岁月居 导师签名和。喀枷式年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一章绪论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人口密集、活动频繁、设施集中、用地紧张的特点。反映在交通上则表现为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求大于“供的基本矛盾而由此导致的交通问题也困扰着世界各地城市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交通的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都曾以各种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包括新建、扩建道路交通设施但都没有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与建议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与建议 本文根据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提出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改进措施,为沈阳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标签:城市公共交通沈阳 0 引言 目前,沈阳城市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有轨电车,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1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①沈阳市常规公共汽车运营车辆5839台,运营线路391条,运营里程3750公里,市区公交无人售票,多数统一票价1元,郊区公交为分段计费方式。②沈阳市全市运营出租车车辆2.4万台,白天起步价8元/3公里,之后1.82元/公里,超15公里后2.7元/公里。晚上22:00以后起步价9元/3公里,之后2元/公里,超15公里后2.94元/公里。③沈阳市目前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有两条,沈阳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地铁1号线:十三号街站-黎明广场站,线路长度为27.9km,全线22座车站;地铁2号线:航空航天大学站-全运路站,线路长度为27.16km,全线22座车站,1、2号线共用一個换乘站青年大街站。地铁票价为8站以内2元(不含起始站,下同),9-12站3元,13站以上4元。④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2013年10月11日开始正式对外载客运营。目前开通线路3条,1号线:奥体中心站-会展中心站,线路长度为12.2km,全线24个站点;2号线:奥体中心站-桃仙机场站,线路长度为14.8km,全线16个站点;5号线:奥体中心站-沈抚新城站,线路长度21.4km,全线22个站点。有轨电车单程线路票价2元,如换乘其他线路,需重新购票。 2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存在问题 ①常规公共交通线网疏密度失衡,有些地段线网过度集中,有些地段则过疏,甚至没有,造成线网密布地段有多条线路交杂、站点繁多、人车流混杂,线网疏少地段居民步行至公交站点距离长、等待时间多[1];高峰时期舒适性差、车内环境差、准时性难以保证;目前的公交线路只沿交通干道,站点也主要设在干道上,缺乏支路公交的联系,使居民出行不便;个别地区难以到达、经常需要换乘(有时不仅一次换乘)。 ②出租车在高峰时段在市区打车困难、故意拼车、不打表、拒载。 ③地铁修建周期长、线路少、未形成线网、高峰时期舒适性差、很多地区难以到达、经常需要换乘。

论文: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人民交通出行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列举出了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规划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本文也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模式,并在以公交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提议。两相结合,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化发展与城镇布局模式第三章城镇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第四章城镇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是农民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城市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自行车、摩托车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中小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市民使用公交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令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公交运力的增加到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受到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城市人多地少,资金有限,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求矛盾越发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变好,私人小汽车大量进入各个家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对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入研究,剖析了沈阳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完善快速路系统、修建立体交通设施、拓宽瓶颈路段的若干建议;并对着力解决行车难、停车难、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和设施建设、建立公交快速通道提出了新举措。 关键词:交通拥堵;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1 沈阳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机动车高速度增长,城市的道路交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行不畅”和“停车难”两个方面的问题。 1.1“行不畅”问题逐步显现 由于沈阳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造成中心城区的部分路段和路口逐步显现出交通流量日趋饱和而诱发的交通拥堵,且日益严重,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向面进行扩散的趋势。目前交通拥堵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交通拥堵地点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如市政府广场、中山广场、文化路立交桥、北二路公铁立交桥等处。二是交通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较为突出,如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一线和黄河大街—南京街一线等。三是跨区域交通关键点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如南八马路/胜利大街路口、南五马路/胜利大街路口、黄河大街/泰山路路口、青年大街南段、老道口公铁桥等;四是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原有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如沈阳站地区、五爱市场地区等。 1.2“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随之带来了“停车难”等静态交通方面的问题,停车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繁华地区停车难。在沈阳市的太原街、中街、五爱街、三好街等地区,普遍存在公共停车泊位不足,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巨大的问题。在上述地区的周边支路、小巷,甚至次干路都存在车辆占道停放问题,许多道路实际上已成为全天的停车场,不但严重影响

辽宁沈阳各公交公司简介及所属线路情况

沈阳各公交公司简介及所属线路情况(含投诉咨询电话) 时间:2007-2-23 10:37:08 作者:小林评论 一、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28日,沈阳客运集团公司与康福德高(中国)私人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资产转让合同》,由康福德高企业投资3.5亿元人民币购买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0条公交线路,1218辆公交车及其他营运资产的经营权。同时,新成立“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康福德高在沈阳经营的第二家公交公司。 2006年5月下旬,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接手客运集团的50条公交线路进入实质阶段,康福德高率先接收了客运集团兴华公司的15条公交线路,随后南塔公司和黄河公司共35条公交线路也陆续交接。同时,客运集团兴华公司更名为“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西区)”,客运集团南塔公司更名为“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南区)”。 2006年8月起,康福德高巴士公司逐步对206、207、213、214等线路更换新车,并对204、278、282等老旧线路车辆进行更新。 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下属线路: 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3、214、215、216、217、220、223、225、226、227、233、236、238、259、260、268、269、270、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1、292、293、299 、124、127、130 二、沈阳康福德高安运巴士有限公司 2004年9月,新加坡康福德高(ComfortDelgro)集团子公司康福德高(中国)公司与沈阳安运集团签署一项4400万元的合约,合作经营巴士业务。 康福德高在沈阳康福德高安运巴士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权,而合资公司初期投入现金1300万美元。沈阳安运集团持有沈阳交通局批准的12条公交线路的经营权。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文献综述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苗莹 (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 【文章摘要】 战国时,冯曾对孟尝君抱怨“出无车”。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出有车”,而是更加快捷方便的出行质量。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 交通运输部门将承担起城市客运的管理职责, 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 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公交优先的理念最早由法国提出。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公交化均在70%左右,东京更高达87%,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却大多在20%。 【关键词】 公交优先;发展;交通 一、公交优先的含义 1、王训锋在《泸州市常规公交规划研究》中谈到,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公交优先应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2、陈懿在《公交优先战略研究》中提到,狭义的“公交优先”是指在交通工程范围内, 采用适当的交通管理和道路工程措施, 使城市内部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包括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为主, 其他个体交通工具为辅。而广义的“公交优先”不但是指公交在“路权”使用上的优先, 更是指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所有政策和措施, 包括公交在规划和财税、经济政策上的优先。公交优先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既是一个技术问题, 又是一个管理问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https://www.doczj.com/doc/298962624.html,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完整版)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 设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指经国家批准,在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地铁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指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路规划、用地规划和建设规划。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称轨道交通)的规划、投资、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但城际轻轨交通除外。 第五条轨道交通是服务于社会的重大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分期组织实施。 第六条轨道交通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资、分期建设、优先发展的原则。 第七条轨道交通建设由市政府组织实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铁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的监督与管理;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以下称轨道交通建设部门)具体负责轨道交通建设的实施工作。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支持、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管理 第八条轨道交通规划,由市规划部门和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组织编制,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其用地规划,由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线网规划、线路规划和建设规划,由市轨道交通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轨道交通建设设置安全保护区,由市规划部门负责控制,控制范围如下: (一)已建工程地下车站 和隧道结构边线两侧各30米内,未建工 程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边线两侧各50米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 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各30米内; (三)运营控制中心、车辆段、地面站房和变电站等建(构)筑物用地界线内; (四)独立设置的出入 口、通风亭外边线外侧各10米范围内。 第十条在安全保护区内,建设非轨道交通工程应当经市规划部门批 准,批准前应当征得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同意。 在安全保护区内,实施经批准的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应当参与监督。 第三章工程管理 第^一条轨道交通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度、招标投标制度、监理制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

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发展战略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和市公安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方案。为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我局通过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请拨打热线电话23940196、23894455-8516提出建议。 三、交通发展战略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远期至2020年,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2013年,以全运会为时间节点。规划研究范围为沈阳市域,重点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 (二)交通需求预测 编制单位分别对沈阳市2013年和2020年的交通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沈阳市现状路网允许的机动车保有量为140万台,201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将达到160万台,若不采取建管并举的办法提高路网容量,届时路网将达到饱和。2020年规划路网容量基本能够满足机动车增长的要求,但新增路网容量主要在城市外围,中心区增长有限。根据其它城市经验,沈阳必须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引导市民采用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三)交通发展模式 大力建设轨道交通,全面发展地面公交,有序发展小汽车,合理引导自行车,强化交通枢纽建设,形成多方式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模式。 (四)沈阳交通发展战略 沈阳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枢纽城市、公交都市、便捷城市”。 1、依托空港、陆港、借力海港,构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枢纽城市”主要指标:实现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为实现1小时交通圈,打造枢纽城市,规划主要从5个方面来保证。 (1)在民航方面,近期新增国际航线,建设T3航站楼,新增第2条跑道,将桃仙机场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的国内骨干机场;远期预留4条跑道建设条件,建成辐射东北亚的枢纽航空港。 沈阳桃仙机场规划效果图 (2)在铁路方面,以“内客外货”为原则,形成“两编、四客、七货”的铁路站场总体格局和“十六线、两联络”的铁路线路总体格局。

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 --以西安公共交通现状及未来展望为例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研究概述 (2)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论 (9) 研究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 ------以西安公共交通现状及未来展望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安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现状、常规公交的运营情况以及公交服务水平现状,并找出原因以及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给出合理的意见,从而为西安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服务提出几点建议,让西安市公共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西安市市民及游客。 关键词:公共交通;可达性;智能调度;常规公交;地铁;乘车费用;公交线网一、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被称为是城市肌体的“动脉”。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就越显得重要,而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因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的首要选择。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系统和公交车运营系统。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属性:轨道交通系统舒适、方便、快捷、准点率高,但是线路相对较少,分布局限于主要干线,无法抵达所有地域;公交车系统灵活性高、费用低、线网覆盖率高,在各大城市已经按需求几乎配置到了城市的所有分区。另一方面,在我国,关于公共交通服务相关的理论、法规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政府在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和监督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依据。所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势在必行。对于西安,由于地铁刚刚起步建设,轨道线网还没有建立起来,无法覆盖西安市所有交通小区,而公交车系统已经十分成熟了。从地面公交过渡到多种共公共交通共同作用的形式,这期间,关于公共交通服务方面一定要做到瞻前顾后,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便利性,使未来西安市的公共交通更好的为西安市做出贡献。 二、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中心。全市东西长204km,南北最宽116km,平均海拔450m。西安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K ㎡,人口725万人(2006年)。2006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50.02亿元,

国外公交优先发展研究(转换率)

国外“公交优先”发展研究 吕东旭丛喜静徐可心 摘要: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国内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路径。研究国外“公交优先”体系、分析国外公交优先实施状况,对解决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建设两型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英国以人为本、技术先导的公共交通体系,德国时间就是生命的完善公共交通的理念,新加坡科学高效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匈牙利布达--佩斯主次有别的运营网络,归纳总结出各发达国家在发展公共交通中的共性—注重对人的关注,公共交通的关键点在于提高稳定性和保障正点率。最后结合国内雨后春笋般建设地铁的现状,提出单纯依靠地铁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是一个完整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关键在于路面交通的畅通,其本质在于对人的关心。 关键词:公交优先 公共交通 正点率 英国 德国 新加坡 匈牙利 1.“公交优先”的内涵 城市的交通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从广义上来讲,公共交通由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及城市高速铁路等)、传统的路线公共交通(巴士交通)和准公共交通(包括单位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及合乘小客车等)三部分组成。 “公交优先”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巴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因二战带来的经济困境及迫于汽车工业企业的压力,法国政府采取鼓励私人交通的政策,致使巴黎小汽车急剧增加,至70年代,巴黎交通几近瘫痪。巴黎政府不得不转变增长方式,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采取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公交优先现已被证明是一项很有成效的城市交通基本政策。 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体系为主,以其他交通方式为辅。公交优先是一项避免个体交通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的交通发展策略,关系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公交优先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公共交通的扶持;二是对个体交通的限制(主要是私家小汽车),其本质是体现“效率优先”。 2.国外“公交优先”发展综述 聚集效应是城市优于乡村的最主要表现,聚集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规模效益、创新因素和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自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以来,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