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论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首尾一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我们明白,财务治理实务差不多有专门悠久的历史,但财务治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依照现有的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治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与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治理理论。中国的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然而,由于种种缘故,关于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问题,始终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指导实践和预测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务治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能使今后的财务治理得到更好的进展和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一)财务治理理论

为弄清什么是财务治理理论,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理论。世界闻名的《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对“理论”一词的解释是: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有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辞海》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但不论如何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特不紧密同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关心,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财务治理理论是依照财务治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治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治理实践。

(二)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

“结构”作为哲学上的范畴,通常是指物质及其运动的分布状态,是事物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稳定的排列顺序、组合方式和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靠的关系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结构”的解释是:“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一般而言,讲到结构,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差不多要素或元素;二是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即使系统的构成要素或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然而,由于其联结方式不同,也会引起系统或物质发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人们一讲到结构,一定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借用结构的差不多定义,笔者认为,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是指财务治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本文所建立的是以财务治理环境为起点,财务治理假设为前提,财务治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治理的差不多理论、财务治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其中差不多理论又包括财务治理的内容、财务治理的原则、财务治理的方法等问题;应用理论又包括财务治理的通用业务理论和财务治理的专门业务理论两个方面。

(三)研究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意义

1.建立科学的财务治理理论结构,能够弥补财务治理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纵观中外财务治理的理论研究,有关财务治理的文章尽管专门多,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文章却差不多上没有。一些研究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文章,尽管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但都没能进入理论结构的实质领域。在研究财务治理理论时,既要研究财务治理理论的构成要素,也要研究财务治理理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按这种内在联系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以便用于指导财务治理的实践和财务治理的理论研究。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科学的财务治理理论结构,是正确进行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需要有一种概念框架作为统一推理,财务治理也不例外。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确实是通过构建财务治理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财务治理的理论研

究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财务治理实践进展较快,但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与没有建立科学的理论结构有专门大关系。因为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才能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抽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客观事物。因此,从我国财务治理实践动身,同时借鉴西方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进行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研究,就能依照不断变化的财务治理实践更新观念,创建新的理论。也只有如此,财务治理理论才能取得进步。

3.建立科学的财务治理理论结构,是有效指导财务治理实践的需要。

从财务治理的感性认识进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和任务尚未完成,还必须回到财务治理实践中去,实现第二次飞跃。这是因为,一方面,正确的财务治理理论必须反映财务治理的规律性,因此,财务治理理论是否正确,必须同意财务治理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实现了对财务治理实践的解释、评价和指导,财务治理理论才有真正的归宿。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治理工作的完善和进展,都必须有正确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作指导。

二、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研究财务治理理论结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确实是从何处入手,以什么作为逻辑推理的动身点。

(一)对现有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起点观点的评价

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起点,长期以来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紧观点有以下几种:

1.财务本质起点论。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治理的理论研究差不多上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从这一起点动身,逐渐阐述财务的概念、财务治理的对象、财务治理的原则、财务治理的任务、财务治理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我国闻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认为,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对财务的存废问题存在专门大的争议,一些财务治理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从财务的本质研究动身,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郭复初等,1997)。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证,指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性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

1991)。笔者认为,从建立和完善财务治理学科体系来看,对财务的本质进行科学的定义是专门有必要的。但以财务的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只能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治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什么缘故要进行财务治理等这一类与财务治理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地指导财务治理实践。因此,以财务的本质作为财务治理理论的起点,必会阻碍财务治理应用理论的进展,也不利于财务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2.假设起点论。

这种观点是近年来人们在借鉴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进展,差不多上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陆建桥,1995)。并进一步指出:“假设对任何学科差不多上特不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动身点或奠定了基础”(陆建桥,1995)。笔者认为,财务治理假设是财务治理理论结构中一个特不重要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但以财务治理假设作为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起点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①财务治理假设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依照财务治理环境和财务治理的内在规律概括出来的。显

然,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②即使是过去一直以假设为理论起点的会计学,进入20世纪70年代,也逐渐放弃了这种观点,改用其他范畴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谢德仁,1995)。可见,并不是任何学科、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3.本金起点论。

这是郭复初教授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观点。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淌性与增值性等特点”(郭复初,1993)。并进一步指出:“经济组织的本金,按其构成能够分为实收资本、内部积存和负债等几大组成部分”。同时强调,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差不多标准,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财务理论概念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以本金作为差不多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成完整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郭复初等,1997)。笔者认为,本金是财务治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依照郭教授的概念以及由此得出的本金是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起点的观点,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依照传统看法,本金即投入的本钞票,仅指自有资本。而

郭教授却认为,本金既包括自有资本,也包括借入资本。依照郭教授关于本金的定义,笔者认为,在企业那个层次上,本金与资金、资本并无差异。其次,以本金作为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动身点,实际上依旧探讨财务的本质问题,与本质起点论并无实质性差异。

4.目标起点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以财务治理目标为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看法,笔者也是这一观点的积极倡导者。这种观点认为:任何治理差不多上有目的的行为,财务治理也不例外。只有确立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治理。适应市场经济进展要求的财务治理理论结构,应该以财务治理目标为动身点…(王化成,1994)。同时认为,财务治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酬劳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王化成,1994)。这种观点突出了财务治理目标在财务治理理论结构中的作用,有利于财务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实践的指导。郭复初教授也认为,这种观点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郭复初等,1997)。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①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理论

的研究起点都应当是其原本点(即原始动身点),显然财务治理目标并不具备这一特点。因为财务治理目标受财务治理环境的阻碍,不同的理财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财务治理目标。②从财务治理理论体系本身来看,假如以财务治理目标为起点,则专门难安排财务治理假设在财务治理理论结构中的地位,因为假设是依照环境概括出来的,而不是依照目标概括的。

(二)以财务治理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治理环境是对财务治理有阻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要紧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要紧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笔者认为,从20世纪财务治理的进展过程能够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治理目标、财务治理方法、财务治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20世纪是财务治理大进展的一个世纪,在这100年的时刻里,财务治理经历了五次飞跃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财务治理的五次进展浪潮(王化成,1997)。

1.第一次浪潮——筹资治理理财时期。

这一时期又可称为“传统财务治理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财务治理的要紧职能是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

资金。在20世纪初,由于一些西方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股份公司的迅速进展,各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集扩大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那时,市场竞争不是十分激烈,各国经济得到了迅速进展,只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然而,当时的资金市场还不甚成熟,金融机构也不十分发达,因而,如何筹集资金便成为财务治理的最要紧问题。在这一时期,筹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迅速的进展,为现代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次浪潮——资产治理理财时期。

这一时期又可称为“内部操纵财务治理时期”。筹资时期的财务治理往往只着重研究资本筹集,却忽视了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和企业内部操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西方财务治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进展,财务治理的要紧问题不

仅在于筹集资金,更在于有效的内部操纵,管好用好资金。在现在期,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引起财务治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这一时期,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被认为是财务治理的最要紧问题,而与资金筹集有关的事项已退居第二位。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项目,财务分析、财务打算、财务操纵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第三次浪潮——投资治理理财时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变化和进展,资金运用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投资风险不断加大,投资治理受到空前重视。要紧表现在:①确定了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②建立了科学的投资决策指标;③建立了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④创立了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对投资财务治理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迪安(Joel Dean)、马考维兹(H.Markowitz)和夏普(William F.Sharpe)。迪安在其所著的《资本预算》一书中,要紧研究应用贴现现金流量来确定最优投资决策问题。马考维兹致力于投资组合的研究,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夏普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风险与酬劳的关系。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 (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原则一:风险收益的权衡——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 原则二: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 原则三:价值的衡量要考虑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原则四:增量现金流——只有增量是相关的。 原则五:在竞争市场上没有利润特别高的项目。 原则六:有效的资本市场——市场是灵敏的,价格是合理的 原则七:代理问题——管理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则八: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原则九: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些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有些则否。 原则十:道德行为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在金融业中处处存在着道德困惑。 原则十一:权责利综合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行使多大权力,就担负多大责任,同时分享多大利益。 原则十二:动态平衡原则——是指企业每年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货币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 1.不是所有的货币都有时间价值,只有把货币作为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产生时间价值。 2.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时间价值率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时间价值的意义: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财务天地 一、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几种认识 (一)财务本质起点论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的本质应该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的本质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既合乎历史,也合乎逻辑。但以财务的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只能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二)财务假设起点论 假设起点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因为它为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基础。财务管理假设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前提,自然也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要素。但是以财务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财务管理假设是依据财务管理环境做出的,因此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取决于财务运行所处的外部环境;其次,财务管理假设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最后,财务管理假设只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 (三)本金起点论 该观点是郭复初教授提出,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但是,以本金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质上还是探讨财务的本质问题,同本质起点论类似,仍然没有完全跳出理论范畴,没有最优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接口问题,不能有效地指导财务治理实践,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的完善。 (四)目标起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脱离实践的缺陷,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但是,“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构成要素的内容,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 二、应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应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起点。 20世纪是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在这100年的时间里,财务管理经历了五次飞跃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筹资管理理财阶段,又称“传统财务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预测公司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公司所需要的资金。20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各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集扩大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第二次浪潮是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又称“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西方财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残酷的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筹集资金,更在于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好用好资金。第三次浪潮是投资管理理财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确定了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了科学的投资决策指标和决策方法;创立了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第四次浪潮是通货膨胀理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的主要问题。第五次浪潮是国际经营理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很快,国际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 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管理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因此,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5). [2]俞永华.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研究刍议[J].大众商务, 2009,(6). [3]曾三科.论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结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沈国军.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浅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杨芬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框架,首先就要确定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但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财务本质起点论”、“财务假设起点论”、“本金起点论”和“目标起点论“等一些主流观点。本文浅析了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理论结构 129 现代营销

(财务知识)高级财务管理复习资料

1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a成本管理与财务核算、监督为主的阶段 b分配管理与财务控制、考核为主的阶段 c筹资管理与财务预测、决策为主的阶段 2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 4财务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手段,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精华和灵魂,财务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财务管理方法来实现。P9 5财务管理业务理论的内容: a筹资管理理论b投资管理论c利润分配理论 6财务管理的环境内容:a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管理环境 b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和企业外部管理环境c静态财务管理环境和动态财务管理环境 7 财务管理假设——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研究财务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前提。 财务管理假设分类: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派生假设和财务管理具体假设。 8财务管理假设的构成:a理财主体假设b持续经营假设c有效市场假设 d理性理财假设e资金增值假设。 9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财务管理目标有: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多重目标论。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优缺点: 优点:a考虑了报酬的时间价值b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c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d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e比较容易量化。 缺点:a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管理当局可控范围之内,理财人员的行为不能有效地影响股东财富;b只强调股东的利益,对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c迫使股东制定一系列监管制度和奖励制度,其运行成本较高d只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10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有:企业所有者、企业债权人、企业职工、政府。 1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正确或最优的财务管理目标。 12资本结构理论流派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流派:净利理论、经营利润理论和传统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流派:MM理论、权衡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13最佳资本结构——就是在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权益资本的边际成本那一点,在此点,资本成本最小,企业价值最大。 14代理成本——是指为处理股东和经理之间、债券持有人与经理之间关系而发生的成本。 15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经理人员与公众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通常前者总能比后者掌握更多的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 16股利理论流派: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和追随者理论。 17股利剩余论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者对股利和资本利得是无偏好的。如果公司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高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则投资者喜欢保留盈余;如果相等,则投资者对是否保留盈余不在乎;如果小于,则投资者比较喜欢股利。 18完整市场论假设:a资本市场是完美的b没有筹资费用c企业报酬是确定的d没有所得税的影响。19股利相关论的含义和类型 股利相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并不是无关的,二是有较大的相关性。 分类:“一鸟在手”论、传播信息论和假设排除论。

供应链管理SCM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

供应链管理SCM期 末复习资料名词解 释简答题 名词解析: 1、Bullwhip effect(牛鞭效应):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扭曲了供应链内的需求信息,增加了既定产品供给水平下的供给成本,降低了供应链赢利水平,导致供应链失调。 2、Components of a demand forecast (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 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有系统需求和随机需求两部分。系统需求部分衡量需求的预测值,随机需求部分衡量需求偏离预期值的波动。系统需求部分由需求水平、需求趋势和季节性需求组成。需求水平衡量的是剔除季节性影响后的需求,需求趋势衡量的是需求当前增长减少的百分点。季节性需求表示能够预测的需求的季节性变动。 3、Time Series Forecasting Methods (预测的时间序列法): 预测的时间序列法经过编制和分析时间序列,根据时间序列所反映出来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进行类推或延伸,借以预测下一段时间或以后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预测的时间序列法可分为静态法或适应法两种。在静态预测法中,参数和需求形式的预测并不随新需求数据的变动而变动。静态预测法包括回归法。在适应性预测法中,上述预测要随新需求数据的变动而变动。 4、Aggregate Planning(总体计划): 总体计划是一个有关全局性的决策。总体计划的制定是这样一个过程:公司经过它决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生产安排、转包生产、库存水平、出清库存以及定价等问题。总体计划的目的是满足需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供应链名词解释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扩展企业:是一个概念性的组织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单元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它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子网:有些厂家规模非常大,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与其他家相联系的只是其中一个部门,且内部存在着产品供应关系,将表示厂家的节点分解成很多相互联系的小节点,这些小节点构成一个网,称之为子网。 虚拟企业:供应链网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通力合作、并实现各自利益的这样一些厂家形象地看成是一个厂家,这就是虚拟企业。 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物流外包的含义: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惠互利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第三方物流含义: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 第四方物流含义:是一种解决物流规划能力外包问题的物流方案,是独立于现有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与原物流系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四方”提供,将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同来自补充服务提供者(第四方)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成起来,并对之进行管理,从而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管理,是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段的总称。它既是一种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商务策略和企业运作实践,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有效提高企业受益、客户满意度、雇员生产力的管理软件。 :供应商关系管理,它是一种用来改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即如何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实现业务往来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运作,如何既经济又准确地获得最好的策略资源,如何与其结成长期、固定的战略伙伴,使供应商及其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自己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甚至是投放市场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产品开发、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周期。 :高级计划与排产,它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管理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排产工具,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优化及模拟技术,其功能优势在于实时基于约束的重计划与报警功能 模式:,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是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哲理,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 :快速响应(服装等需求变化快的市场),试一项连接供应商和零售商运作的战略,目的是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它是通过各种技术的使用来加强和完善整个流通管理效率的动态优化系统 :供应商库存管理,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一种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涵盖所有行业,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于这些流程的性能指标基准,供应链“最佳实施”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第1讲_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财务管理中一些基本问题,它是学习财务管理各章的理论基础。本章考试题型为客观题。 客观题 考点一:企业组织形式 一般了解公司制企业的优缺点 【例题?多选题】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A.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B.权益资金的转让比较困难 C.存在着对公司收益重复纳税的缺点 D.更容易筹集资金 【答案】ACD 【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缺点: 优点:无限存续 容易转让所有权 有限债务责任 缺点:双重课税 组建成本高 存在代理问题 【例题?单选题】某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在任职期间不断提高在职消费,损害股东利益。这一现象所揭的公司制企业的缺点主要是()。 A.产权问题 B.激励问题 C.代理问题 D.责权分配问题 【答案】C 【解析】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以后,所有者成为委托人,经营者成为代理人,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委托人利益,属于存在代理问题,选项C正确。 考点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提示】长期投资 注意特征: 1.投资的主体是企业 【是直接投资,个人或中介机构的投资不属于】 2.投资的对象是长期经营性资产 【不包括流动资产以及金融资产投资】 3.长期投资的目的是获取经营活动所需的实物资源 【包括企业自己使用资产的投资和控股权的投资】 【例题?多选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公司下列活动中属于长期投资表述正确的有()。 A.公司对子公司和非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属于经营投资 B.公司投资是直接投资,个人或专业机构的投资是间接投资 C.公司进行经营性资产投资决策时应采用投资组合原则 D.长期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长期资产再出售的收益 【答案】AB 【解析】长期股权投资属于经营投资,目的是控制其经营,而不是期待再出售收益,A 正确;企业投资是直接投资,即现金直接投资于生产性资产,然后用其开展经营活动并获取现金,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是把现金投资于企业,然后企业用这些现金再投资于经营性资产,属于间接投资,B正确;经营性资产投资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净现值原理,金融资产投资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投资组合原则,所以C错误;长期投资,是为了开展经营活动,选项D错误。 考点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概念: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a.起点、前提和导向:环境、假设、目标; b.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原则、方法; c.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 管理、企业分配管理; d.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并购、国际企业、集团、 小企业、通货膨胀、破产; e.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发展理论、比较理论、教 育理论;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境 1.概述:概念、分类、意义; 2.宏观环境:经济、法律、社会文化; 3.微观环境: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第三节财务管理假设 1.理财主体假设 - 自主理财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 理财分期假设; 3.有效市场假设 - 市场公平假设; 4.资金增值假设 - 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5.理想理财假设 - 资金再投资假设; 第四节财务管理目标(右边四种)1.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 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 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 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 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 b.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 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c.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 2.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 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完整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20201018144329)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 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 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 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 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 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 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 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 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 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b. 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 的起点; c. 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 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a. 筹资管理理财阶段:如何筹集资金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b. 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 定资产等)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c. 投资管理理财阶段:最优投资决策问题; d. 通货膨胀理财阶段; e. 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供应链管理重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1、纵向一体化: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的需要,传统 上经常采用的策略是自身投资建厂,或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一个产品上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在自己企业内由各个工厂加工出来的,直接控制着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纵向一体化”,或者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 2、(横向一体化):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自己核心竞争 力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伙伴企业。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 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4、(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 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5、(主体企业):主体企业又称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占主动地位,对供应链 的业务起主导作用,参与或退出都会使供应链产生明显改变,在本行业中也具有较强实力和行业地位,或者拥有决定性资源的节点企业。 6、客体企业:又称节点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起到协作者的作用,处于被动影响角色 的企业。 7、核心企业:在主体企业中,对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运作起关键主导推动作用的,既能 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附加值,又能帮助链上其他合作企业参与到新市场中的主体企业就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也称之为供应链的领袖企业。 8、(需求变异放大):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 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 9、供应契约:供应契约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 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10、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是一种在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双方 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论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首尾一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我们明白,财务治理实务差不多有专门悠久的历史,但财务治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依照现有的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治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与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治理理论。中国的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然而,由于种种缘故,关于财务治理的理论结构问题,始终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指导实践和预测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务治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能使今后的财务治理得到更好的进展和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财务治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一)财务治理理论 为弄清什么是财务治理理论,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理论。世界闻名的《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对“理论”一词的解释是: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有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辞海》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但不论如何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特不紧密同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关心,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财务治理理论是依照财务治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治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治理实践。

供应链管理名词解释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甚至包括顾客本身。其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 供应链流程观点: 1、循环观点:供应链运作流程可以分为一系列的循环,每一个循环在供应链两个相邻的环节进行。 2、推拉观点:根据是响应顾客订货还是预订顾客订货,供应链的流程分成两种类型。拉动流程是由顾客订单驱动的;推动流程是由预计的顾客订单驱动的。 企业中供应链的宏观流程:客户关系管理(CRM)、内部供应链管理(ISCM)、供应商关系管理(SRM) 如何引得战略匹配:理解顾客和供应链不确定性、理解供应链能力、赢得战略匹配 敏捷公司间范围:公司在与随时间变化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合作时,获得战略匹配的能力 供应链绩效的几个驱动因素: 1、设施:供应链网络的实际地理位置,即产品储存、组装或加工的场所 2、库存:供应链上所有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 3、运输:库存在供应链上点到点的移动 4、信息:整个供应链上设备、库存、运输、成本、价格、客户的数据和分析材料 5、采购:选择由谁来从事特定的供应链活动,如生产、储存、运输或信息管理。 6、定价:决定着在供应链上公司如何为商品和服务收费 周转库存:用于满足供应商两次送货之间所发生的需求的平均库存 安全库存:为了处理需求超出预期的情况而持有的存货,它是为了对付不确定性、 季节性库存:为了处理预测需求的波动而建立的 产品的可获性水平:库存的产品中能够准时满足需求那部分的比例 库存的衡量指标 1、平均库存:持有库存的平均数量 2、超过指定天数库存的产品 3、平均补货批量:平均每次补充订货的数量 4、平均安全库存:补充订货到达时所持有的平均库存量 5、季节性库存:仅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而采购的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的数量

财务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学》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财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可能不会影响流动比率的业务是( )。 A.用现金购买短期债券 B.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 C.用存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 D.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 2.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 A.净资产收益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总资产净利率 D.营业净利率 3.在流动比率为1.5时,赊购原材料l0 000元,将会()。 A.增大流动比率 B.降低流动比率 C.不影响流动比率 D.增大或降低流动比率4.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的经济业务是( )。 A.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账面价值作价) B.用现金购买债券 C.接受所有者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 D.收回应收账款 5.已获利息倍数指标中的利息费用主要是指( )。 A.只包括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 B.只包括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C.只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不包括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D.既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又包括计入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利息 6.某公司流动比率下降,速动比率上升,这种变化可能基于()。 A.倾向于现金销售,赊销减少 B.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加快 C.存货有所下降 D.存货有所增加 7.在公司流动比率小于1时,赊购商品一批,将会( )。 A.流动比率下降 B.降低营运资金 C.流动比率上升 D.增大营运资金8.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使流动比率提高的经济业务是( )。 A.购买股票作为短期投资 B.现销产成品 C.从银行提取现金 D.用存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 9.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的关系为( )。 A. 1 1 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 B.产权比率=1+权益乘数 C. 1 权益乘数=1- 产权比率 D.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 1.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 A.比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趋势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2.影响速动比率的因素有( )。 A.应收账款 B.存货 C.应收票据 D.短期借款 3.下列各项中,可能直接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措施有()。 A.提高流动比率 B.提高资产负债率 C.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D.提高营业净利率4.能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是( )。 A.组保责任 B.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C.或有负债 D.近期变现的长期资产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首尾一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实务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根据现有的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与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问题,始终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又指导实践和预测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变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能使今后的财务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一)财务管理理论 为弄清什么是财务管理理论,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理论。世界着名的《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对“理论”一词的解释是:理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设、概念和实用原则所构成的系统。我国《辞海》的解释是: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但不论怎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二)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结构”作为哲学上的范畴,通常是指物质及其运动的分布状态,是事物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稳定的排列顺序、组合方式和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关系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对“结构”的解释是:“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一般而言,讲到结构,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二是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即使系统的构成要素或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联结方式不同,也会引起系统或物质发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人们一讲到结构,一定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借用结构的基本定义,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本文所建立的是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其中基本理论又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的方法等问题;应用理论又包括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和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两个方面。 (三)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意义 1.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能够弥补财务管理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纵观中外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有关财务管理的文章虽然很多,但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文章却基本上没有。一些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文章,虽然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但都没能进入理论结构的实质领域。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时,既要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的构成要素,也要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按这种内在联系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以便用于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和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正确进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需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需要有一种概念框架作为统一推理,财务管理也不例外。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就是通过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财务管理实践发展较快,但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与没有建立科学的理论结构有很大关系。因为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才能对复杂的客观事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学有三个分支: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这三个分支相互联系,具有相通的理论基础,但侧重领域不同。金融学侧重货币、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投资学侧重投资机构的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学则侧重组织的投资和筹资。 任何经济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是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区别。本文讨论的是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即企业财务管理,也称企业财管、企业理财。 企业还需要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企业的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各有其职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彼此关联,相互独立。按照总体规划安排,财务会计单编为《会计》;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合编为《财务成本管理》,分设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三编。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1)创立容易。例如,不需要与他人协商并取得一致,只需要很少的注册资本等。(2)维持个人独资企业的固定成本较低。例如,政府对其监管较少,对其规模也没有什么限制,企业内部协调比较容易。(3)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的缺点:(1)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时企业的损失会超过业主最初对企业的投资,需要用个人其他财产偿债;(2)企业的存续年限受制于业主的寿命。(3)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 多数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经济衰退和承担经营失误损失的能力不强,其平均存续年限较短。有一部分个人独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规模扩大后会发现其固有缺点日益被放大,于是转变为合伙企业或公司制企业。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

供应链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第二章 物流网络:是由固定的物流设施组成的具有物流能力的物理结构。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供应物流:指物质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即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进货物流:是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辅料、外加工件的采购与接收过程。 出货物流:指经包装送入成品仓库储存,产成品搬运出库,将产成品转移到流通环节。 第三章 供应链营销:就是供应链建 立、维持、强化整个供应链 活动中的客户关系并使之 商品化,识别不同的服务市 场,设计营销方案,以顾客 的满意为中心来优化供应 链的活动和管理。 市场领导者:指该企业在相 同的产品市场上,拥有最大 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它在产 业界具有影响其他竞争者 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影响力 量可能表现在价格的制定 上、产品标准或规格的判定 上、配销渠道结构上等。 效率:指评估企业资源投入 与产出的关系。 渗透性定价:是最初以低价 进入新市场而获得更大的 占有率的定价策略。 第四章 精益生产:即企业把客户、 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 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 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 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 的供应链。 企业资源计划(ERP):在 MRPⅡ和JIT的基础上,通 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物 流及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 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 供应商的制造资源结合在 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 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 想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第五章 供应链需求管理:就是以供 应链的末端客户和生产需 求为核心,有计划的利用各 种资源,协调和控制需求, 以实现供应链上供需平衡 的业务活动。 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的信 息流从末端向源端传递时, 信息扭曲会逐级放大,导致 需求信息的波动越来越大。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 在图形显示上如同一条甩 动的牛鞭,因此被形象的称 为牛鞭效应。 供给计划:用于决定何时、 何地、为何种需求提供的供 给,以实现供与需的平衡, 满足客户的订单与需求。 第六章 供应链伙伴关系:是指为了 实现特定目标而在供应链 内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 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 协调关系。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的实 际需求方和物流的实际供 给方之外的第三方,它部分 或全部利用第二方的资源, 通过合约向第一方提供物 流服务,它是业务外包在物 流业务中的具体表现。 OEM生产模式:主要是指拥 有自主产权的企业利用自 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 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市场营 销等专业业务,而把具体的 生产加工业务委托给其他 EMS企业承担。 业务外包:就是将企业的资 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以 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而将 那些不属于核心的或企业 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利 用他人的资源,包括利用他 人的技术、时间和资金三个 方面的资源。 第七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 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理念,目的在于改善企业 与客户之间关系,在企业的 市场、销售、服务与技术支 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广 泛实施,通过为不同类型的 客户定制不同的服务,吸引 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新 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目 的在于改善企业与供应商 之间的关系,实施于围绕企 业采购业务的相关的领域,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 紧密的业务关系,整合双方 资源和竞争优势来共同开 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 额,降低产品前期居高不下 的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 理模式。 呼叫中心:是集电话、传真 机、计算机等通信、办公设 备于一体的交互式增值业 务系统。 第八章 安全库存:它是指当不确定 因素已导致更高预期需求 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 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 足提前其需求。 中转存货:也叫渠道存货, 它代表着正在转移或等待 转移的储备在运输工具中 的存货。 现有存货:是指实际储存在 特定配送设施中的存货数 量。 再订货点:是指用来明确启 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 单位数。 独立库存需求:是指需求变 化独立于人的主观控制能 力之外,其数量和出现的概 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相关库存需求:是指需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