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标签: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大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从此历经数百年战乱,政治分裂,经济败落,文化颓废,进入了所谓封建中世纪“黑暗时代”。这时被日耳曼人接受得以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却因独尊的国教地位逐渐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基督教神学成为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几乎垄断了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教会人士成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和文化知识的垄断者。欧洲各国除了僧院和教会学校几无世俗教育可言,这时的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教会神职人员,教会把古典科学文化知识贬斥为“异端”邪说,予以打压摧残,古代辉煌的文化财富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残存下来的也变成为神学的附庸,人类文化史上的灰色记忆自此开始,但中世纪在教育上却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事物——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修道院及其组织、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联盟的出现[1]、古典翻译运动与文化传播、文化复兴和知识氛围的日益浓厚等都是当时的中世纪西欧所特有的,而且构成了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

西欧中世纪大学除由教会学校转化而来以外,大多是由社会自行创办的世俗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社会需要和教育进步的自然产物,并没有预先的创建计划和精心准备。[2]它们最初是由教师和学生因学习需要依照手工业封建行会的规则组建起来的学习研究组织,师生关系即行会里的师傅学徒关系。大学建立大多需要教会审批,根据教皇训令和特许而创办,但它们却不依靠教会或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是自筹办学经费,以学生缴纳的学费来维持生存发展。这种学校甚至没有围墙,教室也是临时租用的。拉丁文“大学”词汇的最初意思即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行会团体,当时同一城市的几个团体聚集组合成某一组织是很自然普遍的事情,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的结合就是大学。学生们在外求学“最能保障安全的机会,则是与在该国的同胞联合起来”。[3]各种学生团体如“同乡会”和教师团体“教授会”组合起来以保障教育行业制度的规范和教学行为的正常运行,即保护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和其它利益而形成大学。行会性质及受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平等性、民主性、独立性成为大学的特点,它的管理者全部由选举产生。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组成,它们的联合也各不相同,所在城市也各有特点,这些不同表现在大学体制的不同上。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精品文档

关于西欧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简单述析 特权,历来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特有的重要现象。凡涉及中世纪大学的研究,都难以回避特 权的问题。英文中的privilege(特权)一词,源于拉丁文Privilegium。在中世纪广阔的天空中,一片带着特权的彩云将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欧洲,聚集在这自由和为自由争取的时代!总体上,中世纪大学所获得的特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管理上的自治权 行会是中世纪的大学产生的基础。大学最初的含义就是行会,即是为争取特许状以及学术活动自由而组织起来的中世纪学者行会组织,是一个具有行会性质的“学者社团”,“学者社团”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以探索普遍的学问为目的。同其他行会组织一样,学者行会自己制定行规,实行自我管理。 1.拥有大学的管理权 在自己独立性自制组织的基础上,中世纪大学与政府和教会保持着玄妙的距离,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断寻找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存在状态。领导大学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推选的校长,大学全体成员享有特殊的大学裁判权。由于专业不同,很多教师便跟随个人所在的专业成立了一种小型行政组织形式?D?D学院,院长由教师选举产生,学校由院长联席会议共同管理,其中的某一个领袖人物被选为校长。如巴黎大学,教师行会是它最为主要

的行政机构,巴黎大学分为几个很有区别的大类学科,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是人文学科,这个学科内部又根据成员的籍贯成立各种同乡会。每个同乡会选举1名代表,这四个代表和其他民族的代表一起选出人文学科的院长。其他三个学科也有自己的院长,但他们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人文学科拿到学士或硕士学 位的,从13世纪中期起他们都宣誓服从人文学科的院长。因此,到了13世纪末,教师行会中的人文学科的院长成为巴黎大学各学科都承认的校长。 2.司法自治权 在中世纪,欧洲的司法体制不断的对大学放宽,直到其自身的司法体制代替了普遍的大众司法诠注,这对于在世俗政权和神权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世纪大学来说,几近是最大的优势了。具体体现在:(1)当大学成员是原告时,他们有权将被告传唤到大学所在地来审判。(2)当他们被指控时,他们可以在宗教法庭和大学法庭之间作出选择。腓特烈一世授予波洛尼亚大学的《完全居住法》规定:“如果有人由于商业方面的问题要对学生起诉,学生可以享有选择的机会;可以传唤起诉者到教授面前,也可以传唤到本市的主教面前,我们已经给了教授和主教对于这类事件的审判权。”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1198年,教皇塞勒斯丁三世颁布教令,规定凡是对巴黎教士的诉讼,只要是涉及钱财问题的,都应该在宗教法庭而不是在世俗法庭审判。1200年,法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将这一特权正式授予了巴黎大学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标签: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大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从此历经数百年战乱,政治分裂,经济败落,文化颓废,进入了所谓封建中世纪“黑暗时代”。这时被日耳曼人接受得以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却因独尊的国教地位逐渐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基督教神学成为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几乎垄断了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教会人士成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和文化知识的垄断者。欧洲各国除了僧院和教会学校几无世俗教育可言,这时的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教会神职人员,教会把古典科学文化知识贬斥为“异端”邪说,予以打压摧残,古代辉煌的文化财富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残存下来的也变成为神学的附庸,人类文化史上的灰色记忆自此开始,但中世纪在教育上却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事物——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修道院及其组织、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联盟的出现[1]、古典翻译运动与文化传播、文化复兴和知识氛围的日益浓厚等都是当时的中世纪西欧所特有的,而且构成了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 西欧中世纪大学除由教会学校转化而来以外,大多是由社会自行创办的世俗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社会需要和教育进步的自然产物,并没有预先的创建计划和精心准备。[2]它们最初是由教师和学生因学习需要依照手工业封建行会的规则组建起来的学习研究组织,师生关系即行会里的师傅学徒关系。大学建立大多需要教会审批,根据教皇训令和特许而创办,但它们却不依靠教会或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是自筹办学经费,以学生缴纳的学费来维持生存发展。这种学校甚至没有围墙,教室也是临时租用的。拉丁文“大学”词汇的最初意思即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行会团体,当时同一城市的几个团体聚集组合成某一组织是很自然普遍的事情,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的结合就是大学。学生们在外求学“最能保障安全的机会,则是与在该国的同胞联合起来”。[3]各种学生团体如“同乡会”和教师团体“教授会”组合起来以保障教育行业制度的规范和教学行为的正常运行,即保护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和其它利益而形成大学。行会性质及受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平等性、民主性、独立性成为大学的特点,它的管理者全部由选举产生。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组成,它们的联合也各不相同,所在城市也各有特点,这些不同表现在大学体制的不同上。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自然科学类)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 (自然科学类) (1999年3月制定, 2009年1月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写作和装订,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标准化,特制订本规范,其各项要求适用于答辩前后的论文,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时务必认真阅读,严格执行。 1 论文组成 一般地,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扉页、目录、缩略语表、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几个部分组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置于扉页与目录之间。 2 论文外观 论文装订一律采用A4开本(297×210 mm),其中上边距30m,下边距25 mm,左边距32 mm,右边距25 mm,页眉20mm,页脚15 mm,页眉页脚居中排列,其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题目,偶数页页眉为“华中农业大学××届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定稿后,用优质A4纸双面复印(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装订整齐、美观。 论文目录按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页码,目录之后按顺序编排阿拉伯数字(1、2、3…)编排页码,装订好后,页码无漏编、重编、倒编等错误。论文正式输出前应认真仔细地校对,特别要严格检查错别字、漏字、段落错乱、标题混乱等问题。论文装订好后,文中不应出现手工涂改的痕迹,整篇论文的错别字、漏字应控制在10次以下。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通篇论文的同级标题和正文应采用统一的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和字号。一般地,论文标题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且都采用左对齐排版;标题以外的段落,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应同时标注中英文对照标题和注释,中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英文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图表内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号宋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应采用统一的编号体系,一般按“1”、“1.1”、“1.1.1”体系进行标题编号,不能将“一、”、“1、”、“1.1”、“(1)”等混编在一起。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0章脂类代谢

第10章脂类代谢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脂蛋白2.血脂3.高脂蛋白血症4.酮体5.不饱和脂肪酸6.必需脂肪酸 7.脂动员8.脂肪酸β-氧化 (二)填空题 1.动物不能合成而需要由日粮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有和。 2.脂肪消化产物在十二指肠下段或空肠上段被吸收后,与磷脂、载脂蛋白等组成经淋巴进入血循环。 3.脂肪动员指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释放人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4.游离脂肪酸不溶于水,需与结合后由血液运至全身。 5.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6.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 7. 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8.肉碱脂酰转移酶工存在于细胞。 9.脂酰CoA每一次β-氧化需经脱氢和硫解等过程。 10.酮体指、和。 11.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 12.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和作酶的辅助因子。 13.一分子脂肪酸活化后需经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线粒体内的乙酰CoA需经才能将其带出细胞参与脂肪酸合成。 14.脂肪酸的合成需原料、、和等。 1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或,NADPH来源于。 (三)选择题 1.动物合成甘油三脂最强的器官是: a.肝b.肾c.脂肪组织d.脑e.小肠 2.脂肪动员是指: a.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b.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 c.脂肪组织中脂肪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d.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及甘油的生成e.以上都对 3.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 a.肾上腺素b.胰高血糖素c.促甲状腺素d.ACTH e.以上都是 4.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酰基转移酶b.乙酰CoA羧化酶c.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Ⅰ d.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Ⅱe.β-酮脂酰还原酶 5.酮体在肝外组织氧化分解,原因是肝内缺乏: a.乙酰乙酰CoA硫解酶b.琥珀酰CoA转硫酶c.β-羟丁酸脱氢酶 d.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合成酶e.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裂解酶 6.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反应顺序是: 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e.水合,脱氢,硫解,再加水 7.可作为合成前列腺素前体的脂肪酸是: a.软脂酸b.花生四烯酸c.亚麻酸d.亚油酸e.硬脂酸 8.能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血浆脂蛋白: a.CM b.LDL c.HDL d.IDL e.VLDL 9.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 a.乙酰乙酸b.β-羟丁酸c.乙酰乙酰CoA d.丙酮e.以上都是 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 a.琥珀酸脱氢酶b.脂酰CoA脱氢酶c.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d.β-羟脂酰CoA脱氢酶e.线粒体内膜的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不能产生乙酰CoA的分子是: a.酮体b.脂肪酸c.胆固醇d.磷脂e.葡萄糖 12.参与甘油磷脂合成过程的核苷酸是: a.A TP b CTP c.TIP d.UTP e.GTP 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去路: a.合成脂肪酸b.氧化供能c.合成酮体d.合成胆固醇e.以上都是 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b.乙酰CoA羧化酶c.HMG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硫解酶e.HMGCoA裂解酶 15.下列不是载脂蛋白的功能的是:

欧洲中世纪黑暗吗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黑暗吗?  ——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欧洲中世纪黑暗吗?——从三个方面澄清中世纪王恩引言对“黑暗中世纪”的误解和扭曲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常识观 念,直至18 世纪历史主义的兴起以来,西方学界才对此重 新做出辨析。但在新教的教会历史观中黑暗”仍是主流观点, 对教会历史观的误解就会导致对中世纪上帝护理教会的误解,甚 至出现基督徒因为被世俗作家写的中世纪历史而洗脑而羞于启齿 这段历史,不会主动了解中世纪教会的模式,更不会效法中世纪 西方教会的优秀遗产。本文旨在澄清黑暗的中世纪,为中世纪教 会正名,重新认识中世纪历史和中世纪 的西方教会。 学术界对“黑暗”中世纪的几点辨析和澄清 1.1 对“黑暗”中世纪的概念的澄清 田薇教授探究了“中世纪”一词的出处,学术界公认的是意大 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次使用了该词,来指西罗马帝纪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的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比特拉克首先使用了“黑暗时代”这个曾经极为流行,并至今仍为一些人所使用的术语。比特拉克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称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 国灭亡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中世纪后,随着15-16 世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值得

大力赞扬,而“近代”则是野蛮的、黑暗的,不值得一提。此后,人文主义的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重新发现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 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 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居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僵化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使他们把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因此就十分崇尚典雅富丽的古典文风,把古人奉为权威,崇拜得五体投地。然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尚缺乏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正如罗素所说,他们只不过是“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 信。”不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抬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在后来却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伴随 着启蒙主义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对科学和民主的提倡,信仰 主义的中世纪更加被斥为“野蛮的”、“专制的”、未开化的”、愚昧的”、“黑暗时代”,而文艺复兴则被看作是将人类从一个罪恶痛苦的深渊解放出来,带进一个科学自由的光明世界的伟大时代,从此开始了现代文明。[1]20 世纪以前,这种观点一直是学者们所奉行的主导观念。特别是在瑞士的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一权威著作的影响下,这种观点更加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见。在18 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吉本在其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19世纪末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西蒙兹在自己的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史》、20 世纪美国学者弗里曼特勒在自己 的著 作《信仰的时代》都认为文艺复兴前的时代,西欧的蛮族陷于愚昧无知的黑暗深渊中、人类的理智出于昏睡状态、“宗教信仰时代”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期”等论调和言辞。在我国,由于对欧洲中世纪文明更加缺乏研究,近代以来,打开国门后直接继承了文艺复兴影响后的历史观,因此,把中世纪看作是一个“黑暗时代”,把文艺复兴看作是和中世纪决裂的“光明时代”的观点。但文艺复兴这种断裂式的历史观认为 光明时代”好像是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的。然而史学家们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1500 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中

欧洲大学的起源

☆欧洲大学的起源☆ ―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11.5,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大学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早在公元800年,查理大帝下令每个教会辖区必须建立初级学校。 但到11世纪时,教育水平依然很低。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13世纪,世俗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教会的教育垄断丧失。12世纪大学在欧洲产生了。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声望最好的大学,皮埃尔·阿贝拉尔是当时最著名的教师。作为一位经院哲学家,他在《我的苦难经历》中提到自己的遭遇;在《认识自己》中,他鼓吹通过个人自省探求人性本质;在《是与否》中,他就150个神学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他把神学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由于他常常公开与人辩论,招致失败者的怀恨。相传当时他被禁止在地上讲学,他便爬到树上去讲;后来禁止他在半空讲,他就跑到船上去讲。受阿贝拉尔的影响,许多学者纷纷来巴黎大学任教。1200年,巴黎大学专门开授神学和七艺。 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实质上是一个教育行会。继巴黎大学后,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3世纪,牛津、剑桥、那不勒斯等直至现在仍很著名的大学也相继问世。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设立神学、文学、法律、医学等系。现在的牛津、剑桥大学依然沿袭中世纪时的组织形式,它是从巴黎大学套用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形成。除了阿贝拉尔外,其他的经院哲学家有彼得·隆巴尔德。他的名作是《教父名言录》。圣托马斯·阿奎那试图把阿拉伯和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起来。他认为研究创世和自然知识就是研究神学的正道。他著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强调人的自赎和理性。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5章RNA生物合成

第15章 RNA生物合成五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或概念比较 1.转录与逆转录 2.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 3.反意义链与有意义链 4.启动子与终止子 5.内含子与外显子 6.RNA聚合酶全酶与核心酶 7.操纵子与操纵基因 8.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9.阻遏物与辅阻遏物 10.-10序列与TA TA box 11. 核酶 (二)填空题 1. 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不敏感,并可以作为底物。 2. 大肠杆菌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全酶的亚基组成为,去掉因子的部分称为核心酶,这个因 子使全酶能辩认DNA上的位点。 3. 利福平抑制细菌中转录的起始,因为。 4. 原核生物中各种RNA是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由种RNA聚合酶催 化,其中rRNA基因由转录,hnRNA基因由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NA则是的产物。 5. 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序列、序列和顺序。 6. 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编码的序列还被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是,编码的序 列在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的是。在基因中______被_____分隔,而成熟的mRNA中外显子转录的序列被拼接起来。 7.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tRNA前体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含有。 8. 在原核细胞中,由同一调控区控制的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一个基因表达调控单位,称为,其 调控区包括和。 9.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与结合,对lac表达实施负调控;和 的复合物结合于上游部分,对lac表达实施正调控。 10. 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阻遏蛋白必须先与辅阻遏物相结合,才能结合于操纵基因。在trp操纵基因与 结构基因之间有一段能被转录的,可编码含有2个残基的14肽。色氨酸充裕时,翻译迅速,转录中断,色氨酸不足时,翻译迟滞,结构基因的转录得以继续进行,称为调节。 11. 乳糖操纵子的启动,不仅需要有诱导物乳糖存在,而且培养基中不能有,因为它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降 低细胞中的水平,而使复合物不足,它是启动基因启动所不可缺少的调节因子。 12.中心法则是于年提出的其内容可概括为。 (三)选择题 1. hnRNA是: A.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tRNA前体 B.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mRNA前体 C.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rRNA前体 D.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snRNA前体 2. 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Ⅲ的产物是: A. mRNA B.hnRNA C. rRNA D. tRNA和snRNA 3. 合成后无需进行转录后加工修饰就具有生物活性的RNA是: A. tRNA B. rRNA C. 原核细胞mRNA D. 真核细胞mRNA 4. 下列抑制剂哪一种既抑制DNA的复制又抑制转录作用: A. 利福平 B. 丝裂霉素G C. 高剂量放线菌素 D. α-鹅膏蕈碱 5. 下列核酸合成抑制剂中对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高度敏感的抑制剂是: A. 利福平 B. 氨甲喋呤 C. α-鹅膏蕈碱D氮芥 6. 以下哪种物质常造成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从而发生移码突变? A. 嘧淀衍生物 B. 5-氟尿嘧啶 C. 羟胺 D. 亚硝基胍 7. 下列关于基因增强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删除增强子通常导致RNA合成的速度降低 B. 增强子与D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 C. 增强子增加mRNA翻译成为蛋白质的速度 D. 在病毒的基因组中有时能够发现增强子 8. 下列有关操纵子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A. 操纵子是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与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位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公元1年的欧洲地图 经过长期的无数的战争,古老的地中海世界诸国,接连被新兴的罗马灭亡,整个地中海,空前绝后地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内湖 ========================================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恶劣,农业耕种的错误,地力的过度消耗,罗马国力的衰弱,政局的混乱,帝国西部出现了普遍的衰退,公民权的贬值,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缓慢腐蚀着帝国,在戴克里先时代甚至更早,帝国的中心已经悄然向东迁移,那里依然富裕,戴克里先同时对基督徒和共和制的残余进行残酷的打压,基督徒遭到严重迫害,元老院权利进一步被架空,皇帝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皇帝的努力并未完全成功,元老院虽然一蹶不振,但基督徒仍在发展壮大,到君士坦丁时期,基督徒横跨罗马所有阶级,不断从东向西扩散,最终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君士坦丁大帝,另一有巨大影响的行动,就是在拜占庭的城址上,建立第二罗马,也就是后来的君士坦丁堡。 ============================================

分崩离析的帝国,终于于395年正式分LIE,此时西部帝国已经逐渐崩溃,不具备抵抗蛮族的能力,大土地主和基督教早已毁掉了罗马的财政,公民权的贬值,元老院地位的下降,也已经毁掉了罗马过去引以为傲的精神,教义争端毁掉了罗马的团结,长期腐化的生活,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毁掉罗马的军事力量,阿德里安防御体系最终终于崩溃,法兰克占领了北部高卢,西哥特人占领了西班牙和阿奎丹,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罗马城也惨遭劫掠,西部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风雨飘摇,不过,影响后世至今的将宗教和世界帝国结合起来的世界社会学说也已建立。 得益于东部对君主制的适应,得益于东部气候条件的优越,得益于东部的富裕,东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繁荣,尽管同样也受到萨珊波斯和蛮族的一定冲击。 =============================================== 西罗马终究灭亡了,权柄又交回东罗马皇帝的手里,意大利被东哥特人占据,东哥特在意大利维持着温和的统治,但由于宗教和民族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当地权贵的充分支持,法兰克人皈依了基督教,并接受罗马的册封,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仍旧信仰阿利乌斯教派,507年,法兰克人夙愿得偿,通过战争,击败西哥特,获得了阿奎丹地区,东罗马帝国则在抵御波斯的入侵,并为收复失地作准备。 ======================================= 罗马再次复兴,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贝里撒留率领罗马军队,在击败入侵的波斯后,远征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收复了迦太基,随后又从西哥特统治下的西班牙那里,收复了南部地区,在此之后,经过漫长的战斗,终于灭亡了意大利的

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对现代大学自治的启示

欧洲中世纪大学自治对现代大学自治的启示 我国现代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诸如自主权缺失、管理过于僵化等现象,本文通过借鉴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高校的管理自主权、捍卫高校的学术自由、建立高校教师流动制度出发,以期为现代大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自治 为了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控制下摆脱出来,取得大学所需要的独立权,中世纪大学展开了与罗马教会、世俗封建主的斗争,通过诸如罢课、迁移等的斗争,使大学从封建主和教会控制下摆脱出來,构建了自己的体制,拥有了独立自主权。 (一)內部自治和特别司法权 中世纪大学通过斗争大多拥有国王或教皇颁发的特许证,享有自治权,具体表现在:大学可以自己设置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大学享有司法权,许多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大学教授享有裁决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冲突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学生不得由世俗单位拘捕及扣押。如1231年,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九世以谕令肯定该大学具有的自决权,授予巴黎大学以“不受宗教法庭干预”的特权。 (二)学术自由权 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机构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它是中世纪大学的宝贵遗产,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英国学者科班说:“学术自由思想的提出以及永久地保护它的需要,可能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贵的特征之一。”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就赠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1158年,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该法令被看作是向学者保证其学术活动不会招致惩罚的初步萌芽。 (三)有参政权、颁发许可证和授予学位权 在大学,由不同学科的教授组成不同的团体,称之为“教授会”。一般大学有4~5个“教授会”。每个“教授会”推选一名主任,与在学生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同乡会”顾问共同推选出大学校长,可见,大学教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学行政管理。此外,某些大学享有颁发许可证的特权。如1292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颁布训令规定:巴黎城内任何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合格后,都可以获得在他们系科担任教学工作的许可证,并且在其他地方也享有教学权利而无须考试和检查。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实际的目的就是获得学位,学位的授予权也在于学院的教授。 (四)罢课权和迁徙权

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 社会基础: 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 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 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 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 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 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 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 (二)最初的大学 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4040520.html,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作者:李学丽蒋馨岚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01-03 尽管早在西周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就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而西方大学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与今有近千年之隔的中世纪。毋庸置疑,时间跨度的悬殊已经为我们带来探索的好奇。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萌生背景、办学特色和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有助于认清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而且能为当今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西融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提供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近代大学萌生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萌生之比较 “实力的衰弱让中国不能不睁开自己的眼睛。”[1]14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 益加深——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确立了“兴学强国”的目的,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三级学校制度,废除书院,设立学校,开始了“被逼无奈的文化自觉”。由此可见,建立中国近代大学的历程并非社会和文化的“自然分娩”,它是“后发移植型”(潘懋元语)的,是在古代书院被强行改制,“活活斩伐”的基础上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非常浓厚的模仿与照搬的痕迹。而且,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是与技术工具理性“联姻”的,是清政府培育人才以救亡图存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譬如,1895年由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2],就凸显了非常明显的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它早期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在其技术工具理性的操控下,中国近代大学采借西方大学模式更多地停留于貌似可以达到救亡图存的“制度层面”,而被视为“无用”的大学“理念层面”的东西却难以落地生根。所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等被奉为经典的大学理念一直都没能渗入中国大学的血脉骨髓,得到长足发展。 与中国近代大学相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在相关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环境的形成之下产生的。无论是教俗共举的加洛林文化,还是宗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在11世纪开始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 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姓 名黄进学号060801024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职称教授 中国·武汉二○一○年六月

分类号密级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学生姓名:黄进 学生学号:060801024 学生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二○一○年六月

摘要..........................................................................................................................................II Abstract...................................................................................................................................III 关键字.....................................................................................................................................III 1前言 (1) 1.1稻曲病菌 (1) 1.2戊唑醇 (3) 1.3病原菌室内抗性筛选 (5) 2材料与方法 (5) 2.1试验材料 (5) 2.2实验内容 (5)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5) 2.4讨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附录 (10)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章---糖--类

第一章糖类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单糖, 2、还原糖, 3、不对称碳原子, 4、α-及β-异头物, 5、蛋白聚糖, 6、糖脎, 7、改性淀粉, 8、复合多糖,9、糖蛋白,10.糖胺聚糖 (二)填空题 1、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2、糖苷是指糖的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3、蔗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4、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5、乳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6、纤维素是由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昔键相连。 7、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和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8、直链淀粉的构象为,纤维素的构象为。 9、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10、糖胺聚糖是一类含和的杂多糖,其代表性化合物有、和等。 11、肽聚糖的基本结构是以与组成的多糖链为骨于,并与肽连接而成的杂多糖。 1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试剂和试剂。 13、蛋白聚糖是由和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4、自然界较重要的乙酰氨基糖有、和。 1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试验。 16、脂多糖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7、糖肽的主要连接键有和。 18、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色。 (三)选择题 1、单选题(下列各题均有五个备选答案,试从其中选出一个) (1)环状结构的己醛糖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 ) (A)4 (B)3 (C)16 (D)32 (E)64 (2)右图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 ) (A)α-D-吡喃葡萄糖 (B)β-D-吡喃葡萄糖 (C)α-D-呋喃葡萄糖 (D)β-L-呋喃葡萄糖 (E)α-D-呋喃果糖 (3)、下列哪种糖不能生成糖脎?( ) (A)葡萄糖(B)果糖(C)蔗糖(D)乳糖(E)麦芽糖 (4)下图所示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胺聚糖?( ) (A)几丁质(壳多糖) (B)硫酸软骨素(C)肝素(D)透明质酸(E)硫酸角质素 (5)、下列物质中哪种不是糖胺聚糖?( ) (A)果胶(B)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D)肝素(E)硫酸黏液素 (6)糖胺聚糖中不含硫的是( ) (A)透明质酸(B)硫酸软骨素(C)硫酸皮肤素(D)硫酸角质素(E)肝素 (7)下图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 )

浅谈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及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

比较 教育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12期 总第163期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历史上称为中世纪,由于这一时期反动的农奴制、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并存,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它,就不可能孕育出近代的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而中世纪大学的作用尤为突出。中世纪大学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其独立自主性及大学自治精神上,分析其在这方面的特征,可为我们现代大学发展提供指引。 一、中世纪大学主体性的表现 主体性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使用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大学主体性的表现主要包含大学的独立性、办学的自主性和大学的自治。 1.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会和世俗封建主长期控制教育,致使教育发展缓慢,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为了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取得自由,大学需要独立。为此,大学展开了与罗马教会、世俗封建主的斗争。 (1)独立审判权。1158年弗累德利克一世发布谕旨,维护波隆那大学学生的利益。其中规定“大学生可以自由通行,不受阻碍,保证大学所在地的安全,不受侵犯。侵犯大学,使大学蒙受损坏者,须课以四倍罚款,赔偿给大学。连大学的信使也享有同样权利”。谕令又规定“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结果外人一定败诉。此后这项特权先后授予各地的大学。 (2)免除赋税及兵役权。大学师生享有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特权。公元1385年海德堡大学成立时,洛伯特一世曾许可大学师生免除各种义务或捐税。大学的师生们也逐渐享受了只有贵族和教士才能享有的待遇。大学师生不仅获得了免税的权利,也获得了免除兵役的权利,包括为了保卫城镇而参加民兵团的义务。 (3)罢课及迁徙权。欧洲中世纪大学最初的特权就是罢教、 罢课和迁徙权。如果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同大学所在地的城市当局或教会发生矛盾,或者教学、研究和学习活动受到干预时,学生和教师往往分别以罢课、罢教的形式来表示抗议和不满。如果问题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就以迁移大学校址的形式表示抗议。 2.中世纪大学的内部自治性 (1)自我管理权。中世纪大学领导体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这类大学由学生出任校长,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另一种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先生型大学”。这类大学由教师出任校长,掌管校务,制定教学工作范围、确定和管理学生、举行考试、授予学位等。这两类学校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反对外界干涉学校的生活,极力维护自己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利。 (2)参政权、颁发许可证、教师资格审查权和授予学位权。一般中世纪大学有4~5个由不同学科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每个“教授会”推选一名主任,与在学生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同乡会”顾问共同推选出大学校长。由此可见,大学教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大学行政管理,大学校长的选举是与大学教授参政密切相关的。 此外,某些大学享有颁发许可证的特权和教师资格审查权。如1292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颁布训令规定:巴黎城内任何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合格后,都可以获得在他们系科担任教学工作的许可证,并且在其他地方也享有教学权利而无须考试和检查。中世纪大学学位的授予由大学的教授团负责。学生获得学位后,可以在各大学间通行。这项特权的授予促进了大学学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3)学术自由——中世纪大学主体性的核心。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早在公元33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曾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1158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的法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 浅谈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及其对现代高等 教育的借鉴意义 丁 辉 摘要:诞生于12世纪的西欧中世纪大学,不仅谱写了中世纪教育制度最辉煌的篇章,而且也是中世纪对人类文化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其在“黑暗时代”的主体性。中世纪大学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其办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治性。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代。研究中世纪大学的独立自主性、自治精神等方面,对于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独立自主性;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作者简介:丁辉(1984-),女,山东日照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4)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12.0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