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既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觉性和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

?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

?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

?实验证明,要察觉到重量上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的重量需要达到原来重量的1/52。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I/I=K。研究者发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的韦伯分数下降。?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的差别很大。

?费希纳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这是对光的适应过程;在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这是对暗适应的过程。视紫红质分解得快,合成得慢,所以,对光适应非常快,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对暗适应则需要很长时间,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

?要保护对暗适应,就要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办法就是戴上红色的眼睛,因为在波长620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所以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分别叫做视觉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所以叫明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细节和颜色,这是明视觉。

?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所以叫暗视觉器官。

?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即枕极的部位,产生视觉。

?在较强的光线下,人眼靠锥体细胞的作用能分辨颜色。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但人们常常说的颜色指的只是彩色。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调取决于波长,从长波的红到短波的蓝紫色,中间有黄、绿、蓝等色彩。

?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看起来越明亮。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通过三棱镜从太阳光中分出来的彩虹,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是最纯的颜色,饱和度为百分之百。

灰是非彩色,没有色调,其饱和度为0。灰只有明度这一特性,其明度由黑到白,中间有各种不同的明度等级。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不同光同时作用于眼睛)颜料混合:相减混合(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

来辩认颜色的,明度相同色调不同的颜色他就分辨不出来。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色盲中男性色盲的人数大大高于女性色盲的人数。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1000Hz ~ 4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多种声波混合出来的,参与混合的声波的性质决定了最终的波形。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是味蕾。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皮肤痛和内脏痛之间的区别: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皮肤感觉中的痛的性质很清楚,定位也很准确。痛觉最难于适应,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整体反映。

?恒常性又叫知觉的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第四节记忆

?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记忆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和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直观形象性,表象的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可操作性,表象的概括性。

?表象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于发展起来。

?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前摄抑制,后学的学习材料对先学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两头比中间记忆效果好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

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种方式的交际所能交流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在人们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它将被社会淘汰。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内部言语:不出声,支持思维的言语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了本质上的差别。想象属于思维范畴,表象属于记忆范畴。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叫醒,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大约持续40分钟;?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时,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此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是7加减2个单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的话,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和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

?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叫生长需要。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次要的。

?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这种人只能是少数。?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引起人的动机,激发人的行为去满足需要,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行为也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情绪人和动物共有,情感人特有。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反映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的是情绪这一概念。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

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和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动机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第九节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如何看待气质类型?第一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第二说到了它没有好坏,第三讲它不决定人成就的高低,但是能影响工作的效率。第四是能影响性格特征的难易,第五是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静态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地方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弗洛伊德、荣格、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的人格理论;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制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的:B=f (P, E)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情境 f——函数关系?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的讨论。

?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在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里边代表人物是麦独孤,麦独孤指出先天或者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一共是三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的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的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成就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社会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以及角色失败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

?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詹姆斯(机能或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的观点):自我具有两重性,即自我是由主观的我(I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行动者。)和客观的我(me是自我认识的对象,是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他是通过接受别人(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度系统形成的。是社会的我,通过角色获得。客我制约着主我的活动。)两方面构成。

?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周围的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你是谁不重要,你怎么看自己才重要。

?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自我结构的时候说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到心理的自我。

?自尊:个体对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种角色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詹姆士提出的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成功行动的反馈;选择参与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所谓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一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二影响记忆,三影响自我知觉,四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是个体就是认知主体头脑当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最初倾向性的印象如同光环,笼罩了其他品质。晕轮效应。名人效应即典型的光环效应。

?刻板印象:以自己的经验对一类人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个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归因的定义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Array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行为原因的分类有内因和外因,有稳定性原因和易变性原因,

有可控性原因有不可控性原因。关于控制点理论,就是这个单

元的第三个大问题,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归

因倾向理论,这里就有内控者,外控者等等这些概念。

?协变原则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的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

起源于依恋。

?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外界压力、痛苦的情境);情绪因素(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出生序列。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按照麦克利兰的说法,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而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这种需要就具有动力性质,这就是权力欲或者权力动机。

?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依据社会规范和准则)。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情绪唤醒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

就会明显增加。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

5)大众传媒的影响

?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依据社会规范和准则)。

?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与侵犯行为正相关。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责任分散与社会冷漠);时间压力;利他的对象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登三轮捐款例,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利他者的心理特点:心境;内疚;人格。?利他的技能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嫉妒:?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劣势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嫉妒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模式):(1)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ON)(2)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3)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ON)一般来说这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调的时候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的地位。

?海德的平衡理论:是一种人际关系和态度变化的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事件、他人、文化观念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海德提出P—O—X模型。(P:认知个体?O:他人?X:另一个人或事)海德认为,如果P—O—X关系相适应,则该体系呈现均衡状态,P的态度无须变化;反之,如果不相适应,P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P-O-X模型中,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逆反心理有三种: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禁果逆反。(p156专栏2-11)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行为反应的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

?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

?沟通的功能: 1.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2.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3.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4.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5.沟通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现实沟通是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

?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极端情况下,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不堪,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姿态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

?人际距离是人沟通的时候,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包括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18英寸。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心理上的联系。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1、兴趣、爱好?2、态度、价值观

?3、个人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家庭?4、隐私、阴暗的想法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平等原则。

?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感情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程度不同分为:亲和(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形式)、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喜欢的因素:熟悉性和邻近性;相似性;互补;外貌吸引力;才能;人格品质。

第七节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变化的现象。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因素(临界值3-4人);2、个体人格因素;3、情境因素;4、其他因素

?从众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社会促进的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性别助长(性别促进)。

?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模仿的意义:?模仿是学习和创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暗示的定义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 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影响。

?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则暗示效果明显;被暗示者年龄、性别与暗示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容易受暗示。

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和喜欢主要区别:1、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利他(王菲:“我什么都愿意,为你”)3、亲密(想你到无法呼吸)。

?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印度学者普塔研究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的膑情感会不断减少。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

?婚姻动机: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后代第二、经济因素第三。

?家庭的结构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其他家庭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国际发展心理学领域在侧重基本理论问题的同时,日益突出强调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方面。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又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心理发展包含三方面内容: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这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性质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心理发展的两个快速期:第一个发展快速期是婴幼儿期、第二个发展快速期是青春发育期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个是个体发展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另一个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和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交叉设计。

?心理发展的动因问题是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良性发展和劣势行进的影响因素、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核心要素等根本性问题。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他还运用家谱调查等研究来验证该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质、年龄特征和内部状态的作用。

?二因素论主张:

(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三)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社会学习理论(班都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该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因素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4个基本因素。

1、成熟;

2、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可以通过心理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和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关系两方面来说明。

(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p204

?艾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的认识。儿童早期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是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约从六个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等)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第四个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依恋。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在游戏活动进行的;

(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游戏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机能游戏:重复简单的动作和活动,其内容是基本生活的反映。这主要是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

(二)象征性的游戏: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情境的创造性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

(三)规则性游戏:其突出特点是游戏规则外显,游戏的角色内隐。游戏的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童年期及以后,主要是规则性游戏。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第一、以主题游戏为主;第二,运用符号表征现实物;第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第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第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游戏中的社会性也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社会参与水平的不同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非社会性游戏:这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阶段二,平行游戏:这是指儿童具有参与其他儿童游戏的意向,凑近他人游戏的场所,并进行

雷同的游戏活动,但没有相互交流,也不试图影响他人的行为。平行游戏可视为非社会性游戏向社会性游戏的过渡形式。

阶段三,社会性游戏:社会性游戏是指游戏活动具有社会交往性质。这可分为两种:

其一,协同游戏:特点是儿童各自游戏;游戏过程中有言语沟通、情节交流等互动关系;没有共同目的,也没有角色分工。

其二,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组群游戏活动;其突出特征在于,具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和彼此协调合作。

?幼儿记忆的发展

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忆发展较迅速

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较为薄弱;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都随年龄而增长;有意识记发展的速度快于无意识记。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词语记忆薄弱;两种记忆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幼儿容易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意义记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两种记忆均随年龄而增长;两种记忆相互联系。

?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即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言语的发展几乎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

(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三)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言语能力是幼儿期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工具。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阶段,又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是词汇增长和丰富的快速期,是促进其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数量的增加、词义的丰富、词类范围的扩大和积极词汇不断增加。?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自尊、羞愧)发展。

?自尊体验可区分为高自卑、中等自尊和低自尊三个等级。高自尊与以后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关,而低自尊则与以后的情绪不良(如压抑、焦虑),与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以及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

关系的不适应有联系。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1、父母的教养方式2、同伴关系因素

?心理学家把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

幼儿主要是对父母产生认同,对教师具有强的认同感,对自己喜欢的叔叔和阿姨,以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产生认同感。

?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其年龄主要是3-4岁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

?童年期的学习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的最基本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二)组织策略(三)系统化策略:(四)巧妙加工策略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有三种,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

?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

(1)认知和策略(2)榜样的作用(3)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二)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

?思维的发展

(一)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具体内容的束傅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情绪的变化:1、烦恼增多2、孤独、压抑感增强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

?第二逆反期: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

1、独立自主意识受阻

2、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

3、观念上的碰撞: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有些学者认为青年期之后思维仍继续发展,提出青年思维向“后形式运算思维”或辩证逻辑思维阶段发展。

?(帕瑞)认为,进入青年期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并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元论阶段(二)相对性阶段(三)约定性阶段

?自我概念的发展

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

(1)同一性确立(2)同一性延续(3)同一性封闭(4)同一性混乱(扩散)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中年期的思维发展到更加成熟的水平。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与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中年期的思维活动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更进一步发展上。

?液态智力是指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它是随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而发展变化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两种智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青年期,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呈开始下降,出现衰退的趋势,而晶态智力的发展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中老年期仍呈一定的上升趋向。

?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

1、尊奉者水平

2、公平水平

3、自主水平

4、整合水平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1、内省日趋明显

2、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4、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老化的原因(p286)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有遗传学说,行为老化学说和损耗学说等。

?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一)、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二)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1、老年人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机械记忆衰退为慢。

2、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较好。

?3、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三)、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1、老年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2、老年人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4、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四)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

1、加工速度减慢

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五)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p290

(1)不安全感(2)老年孤独感(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5)回忆往事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P294)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概述(P294)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依据。精神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也可以改善或完全矫正。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P294)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而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着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P295)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P298)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一、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个功能:(P257)(P298)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与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

(一)、医学标准

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二)、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三)、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其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P299)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的三条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P301)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P301)

一、感知障碍

人力资源三级知识点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1. 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内容、作用: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岗位工作分析的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的基本原则得以实现。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的预 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2.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3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分类和内容( P9) 概念: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 、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分类:(1)岗位工作说明书 ( 2)部门工作说明书 ( 3)公司工作说明书 4工作说明书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5.岗位设计以及再设计的内容: 1、岗位工作扩大代与丰富化,①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纵向扩大化)②工作多样化(多样化、任务的整体性、明确任务的意义、自主权、反馈) 2、工作满负荷 3、工作环境的优化6.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 1明确任务目标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原则3责权利相应原则7.人力资源规划从内容上分可分为:1战略发展规划 2 组织人事规划 3 制度规划 4 人员规划

2019年三级健康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年三级健康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1、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 从事个体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功能 健康监测 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 健康指导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指导、培训与研究 具1-4项为三级健康管理师具备的职业功能 具除“研究”外的所有5项为二级健康管理师具胡的职业功能 具上述所有5项功能为一级健康管理师 3、健康管理师的任务: 从事健康管理的人员要经过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全方位的培训,并运用医学、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环境、运动以及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开展相关工作,从这点来看,对健康管理师的要求实际上是非常高的。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人员大多由临床医生转型,知识有待复合化和系统化。通过专业培训产生的新型健康管理师必然大有作为。 4、健康管理师职业基本要求和职业工作要求 职业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的行为规范首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3大基本原则: 1、尊重 2、不伤害/有利 3、公正 职业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4部分。 能力要求: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 5、健康管理的定义 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6、健康的定义 健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7、目前健康管理在美国主要应用在哪个几领城? 主要是在以下4个领域: 1、政府主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制定的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人民”。 2、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帮助个人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和减少医疗费用的负担。 3、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 4、新药的研究和研发。 8、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3个) 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收集服务对像的个人健康信息) 第二步是健康和疾病的风险评估 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 9、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5个部分): 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10、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6个)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伤病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11、何谓健康的生活方式?(5项) 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 12、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3个)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心理诊断技能三级知识点.docx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如何进行初诊接待工作? 8个方面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3.保持正常社交距离和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遵守保密原则的要点 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2、保密例外 保密例外情况: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遵守保密原则: 1)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 2)体现了心理咨询师的诚信; 3)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 4)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 5)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进行危机处理? 在咨询过程中如何避免危机? (一)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和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摄入性会谈时怎么记录会谈信息? (一)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 (二)会谈时头脑中事先要有框架和条理 (三)所有摄入信息都要在会谈后追忆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 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

信息安全三级知识点

信息安全三级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基础1:信息安全大致发展经历3 个主要阶段:通信保密阶段,计算机安全阶段和信息安全保障阶段2:现代信息安全主要包含两层含义(1)运行系统的安全(2)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产生的根源(1)内因: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包括组成网络通信和信息系统的自身缺陷,互联网的开放性(2)外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原因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1)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2)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3)保障要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5: P2DR 安全模型 Pt Dt+Rt Pt表示系统为了保护安全气目标设置各种保护后的防护时间,或者理解为在这样的保护方式下,黑客攻击安全目标所花费的时间; Dt代表从入侵者开始发动入侵开始,到系统能够检测到入侵行为所花费的时间 Rt代表从发现入侵行为开始,到系统能够做出足够的响应,讲系统调整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Et=Dt+Rt ( Pt =0) Dt 和 Rt的和安全目标系统的暴露时间Et, Et越小系统越安全6:信息安全技术框架( IATF):核心思想是纵深防御战略,即采用多层次的,纵深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用户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核心因素是人员,技术,操作。 7: IATF4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本地计算环境,区域边界,网络及基础设施,支撑性基础设施。 8: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包括:确保安全需求,设计和实施安全方案,进行信息安全评测和实施信息安全监控与维护。 第二章:信息安全基础技术与原理1:数据加密标准 DES;高级加密标准AES;数字签名标准 DSS;2:对称密钥的优点:加密解密处理速度快,保密度高,缺点:密钥管理和分发复杂,代价高,数字签名困难3:对称密钥体制: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常见的分组密码算法: DES,IDEA,AES 公开的序列算法主要有 RC4, SEAL4:攻击密码体制方法(1)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7.OS功能(管理):进程和处理器,设备,存储,文件, 8.进程: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 9.状态:运行,就绪,阻塞 10.调度:剥夺式,非剥夺式 11.存储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区,页式和段式 12.文件名,最多,256字符 13.文件存储单位,簇 14.文件分配:连续,链式,索引 15.EXCEL,最多,255工作表,256列,每单元格65535字符,65536行 16.单元格全选,Ctrl+A;系统日期,Ctrl+;当前时间,Ctrl+Shift+;换行,Alt+Enter 17.SUM(B1:B2) , A VERAGE(B1:B2) , MAX/MIN(B1:B2)

综合应用能力D类重要知识点(背诵)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4.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目标: ①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②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③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要求: ①面向全体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9.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核心任务: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1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转变。(核心)

三级秘书证考试-知识点归纳大全

三级秘书证考试-知识点归纳大全

会议筹备方案的拟订 内容:1确定会议的主题和议题2名称3议程4时间和地点5所需的设备和工具6会议文件的范围以及文印或复制工作7与会代表的组成8经费预算9住宿和餐饮安排10会议的筹备机构与人员分工。作用:确保会议的周密组织、服务质量和沟通协调到位、确保领导的意图得以贯彻执行。电话会议(适用于规模不大办公地点相对集中的企业)交流信息的特点 1方便灵活准备时间短回复迅速是电子通信会议中花费最少的,更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容易修正自己的特点2缺少身体语言,难以进行互动交流缺少文本难以传递大量细节信息3为了提高电话会议的效率可搭配使用其他通信方式4适用于分公司不远规模不大的企业 电话会议信息工作要求 1准确发出开会信息,说明是否设分会场强调准时到会2认真发放会议书面信息材料3合理安排会场信息传输设备4按时接通电话5互相通报出席情况6做好会议记录 视频会议特点1实现了声音图像同时传送打破了空间的限制2节省时间费用3交流效果好4局限初始准备时间较长投入成本高没用面对面的互动效果交流不够深入广泛要求1发出开会信息2分发文件信息资料3布置会场4设置于检查会场信息传输设备5做好会议信息准备6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7汇总情况信息 ※组织视频会议的方法1视频会议的会场2 做好会场布置工作配备和检查设备3设备维护4为减少租用通信线路的时间 5 节约费用 远程会议筹备方案特点 1远程会议具有节省时间和金钱,能与电话服务机构商定使用录音带做永久记录,且交流更加直接,简短的优点。 2远程会议筹备方案拟定时,应预 先了解提供电信会议服务公司的 服务业务,并提前一周与电信会 议服务公司预约,明确提出自己 的要求,并提前将下列内容告诉 电信服务公司:(会议日期、会 议起止时间、会议参加人数、与 会者的电话号码、主持人姓名等。 3会议程序、议程及其他材料必须 提前寄给与会者,以便他们有时 间准备会议讨论)4远程会议筹备 方案中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远程会 议设备是否齐全和正常摆放是否 符合要求 会务机构分工的要求:会务机构 分工主要指定会议组织部门和人 员落实.会务机构的各部门需明确 各息的任务和要求.具体要求:1要 根据会议的规模和类型组织人员 队伍2会务机构要分工明确、责 任到人3加强协调,定期沟通 会议筹备方案的制定程序1组建 会议筹备委员会 2分成筹备小组 3形成筹备方案 4领导审核方案 检查会务筹备情况检查内容:会 议准备是否充分、会议期间能否 排除各种干扰、环境条件与用品 准备、文件材料的准备情况、会 场布置情况的检查、会议保卫工 作检查以及其他。 方法 1听取会议筹备人员的汇报 (听取汇报的领导加强前期调 查;对汇报材料的准备要侧重困 难和问题;汇报时间正当;对薄 弱环节及时调整加强)2会前现场 检查:确保所有事项条理清晰;注 意气味;树立入场登记台;佩戴 徽章名牌;准备接待休息室. 检 查结果的形式:书面.口头.协调 会 检查会议筹备情况的工作程序: 开会检查的程序1会议筹备机构 对会议准备情况进行自我检查 2 会议领导小组确定汇报会的时间 和地点并发出协调会通知 3召开 协调会并在会上现场解决问题 4 汇报会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 以催办和落实.现场检查的程序1 指定现场检查的路线和确定现场 检查的重点并通知有关筹备部门 2制作检查单,以便记录和汇总3 按照既定的检查重点逐一现场核 对并明确记录4对未达要求的整 理出整改和修订意见并予以纠正 ※新闻发布会的注意事项1确定 新闻主题,选择发布良机2挑选 媒介单位、落实宴请范围3确定 会议主持人,精选发人4处理好 应回避的问题制定各种应变措施 ※庆典活动组织工作重点 1.前期 调查研究 2.精心策划准备 3.选择 最佳时机4.邀请嘉宾光临5编排 活动程序6 安排其他活动7善后 工作处理 对检查所发现问题的纠正 1首先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确定其对 会议的质量的影响程度 2找出产 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3在人财物方面为纠正偏差做 好相应准备4责任到人抓紧落实 将纠正结果通报 会议文件审核内容与工作程序: 内容:1审核会议文件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2具体内容(审核会议文 件与会议主题的关系,审核会议 文件是否存在与国家和组织的方 针、政策、法规相冲突的内容, 审核会议内容是否经过调查研 究、是否与实际相符,提交会议 讨论的文件是否进行了会商,审 核会议文件是否做到了中心突 出、观点明确、条理分明、事实 准确) 工作程序1起草该文件的秘书就 内容进行自审 2主观秘书进行 初审 3如内容涉及部门较多,要 进行会审 4审核修改后主要领导 或主管领导进行终审 与领导沟通有关会议事宜1原则: 时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全面 性原则。2方法:定期向领导提交 书面报告;有会议负责人定期向 领导口头汇报;领导亲自参加会 议,其他途径3程序:明确会议 目标:明确会议领导与各小组的 任务;明确会议涉及范围;会议 工作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会议要 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目标时 留出意外情况时间;明确沟通会 议有关事宜的方法和途径:确定 沟通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检查 沟通所用各类文件资料;向领导 汇报会议筹备情况和进展;听取 领导指示;将记录送给领导。 注意事项 1对领导的指示和双方 讨论的结果尽快落实部署2坚持 与会议主管领导保持定期沟通并 将落实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3在 会前会中会后不同时期沟通中要 突出各自的重点 会议应急方案的内容 1.会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人员 问题场地设备资料健康与安 全与会者情绪与会者返程行为 2.明确问题出现时负责解决的会 议工作人员 3.处理会议突发事 件的方法:同上 会议应急方案的工作程序:1预测 情况 2准备应对备选方案3讨论 会议紧急情况 4确定会议应急方 案注意事项:住宿安排要妥 善、餐饮服务要周到、医疗卫生 工作要有备无患、交通保障应落 实到位、会议通讯服务力求标准 稳定可靠迅速、娱乐生活要丰富 多彩、会议值班要制度健全,人 员要坚守岗位 提示会议按计划进行:原则:认 真倾听,最少限度打断谈话;树 立自信心,确信自己能对任何冲 突产生积极影响;消除交流障碍; 强调问题;使用精湛的人际交流 技巧。工作程序1了解议题和议 程2准时宣布开会3有效引导议 题(会议开始前明确开始和结束 的时间保证及时开会散会;议题 开始前,规定讨论范围并保证平 制作BY:littleRole

心理咨询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3140篇

2019年国家心理咨询《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积极关注指的是( )。 A、关注求助者言行的积极面 B、关注求助者的负性情绪 C、关注求助者的身体状况 D、关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应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他设想,每一个内容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操作而产生不同的产品,因此可得到( )种单独的智力因素。 A、100 B、90 C、60 D、12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3.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从( )入手。 A、深入地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B、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C、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D、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4.求助者在咨询中经常出现不按时问前来咨询,或借故迟到早退等现象,这表明( )。 A、求助者存在讲话方式的阻抗 B、求助者存在咨询关系的阻抗 C、求助者存在讲话内容的阻抗 D、求助者存在讲话程度的阻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5.谈话时,咨询师提问过多的原因可能是( )。 A、求助者不善于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B、求助者对与咨询师谈话的内容缺乏理解 C、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障碍缺乏理解 D、求助者对咨询师、对心理咨询各流派缺乏理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6.下列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中,正确的是( )。 A、能够改变求助者的个性和态度 B、尽可能地挖掘求助者的所有情况 C、符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D、可对思维障碍的症状加以讨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7.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是( )。 A、求助者主动的模式 B、咨询师主动的模式 C、求助者被迫的模式 、咨询师主导的模式D.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8.沉默现象的几种主要类型中并不包括( )。 A、理智型 B、怀疑型 C、茫然型 D、反抗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9.使用LES时,通常根据调查者的要求,将最近( )内的事件记录下来。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十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183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 练习 一、单选题 1.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 )支付。 A、社会保险费 B、医疗保险费 C、工伤保险费 D、工伤保险基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5节>工伤保险待遇 【答案】:D 【解析】: 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即被考评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员工的姓名、职位、所在部门等。 A、发约人信息 B、受约人信息 C、合同期限 D、考评意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绩效合同的设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绩效合同的设计中的受约人信息。 受约人信息,即被考评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员工的姓名、职位、所在部门等。 3.延长工作时间是指超过( )长度的工作时间。 A、定额工时 B、实际工时 C、实耗工时 D、标准工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答案】:D 【解析】: 延长工作时间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的称为加班,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称为加点。为了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促进就业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国家对延长工作时间是严格限制的。 4.( )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A、选择排列法 B、排序法 C、改进排列法 D、队列排序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 【答案】:A 【解析】: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5.泰勒模式在教育评估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 )评估。 A、学生 B、工人 C、教师 D、工程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技术 【答案】:A 【解析】: 泰勒模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泰勒评估模式与现代学生评估的关系最为密切。6.沟通阶段是整个绩效计划阶段的( )。 A、核心 B、中心 C、重点 D、条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绩效计划的实施流程 【答案】:A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语法复习要点总结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语法复习要点 一、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1. 动词的时态 1.1一般现在时(am/is/are+v-原) 1.1.1在下列从句中,主句如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1)由when, until, the moment, as soon as, after, the next time和if, unless, in case, whether, as long as, once, however,provided that, supposing 等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和条件状语从句中。 e.g. If she doesn’t tell him the truth now, he?ll simply keep on asking her until she does. Keep on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 He will call you up the moment he finishes the work. You won?t pass the exam unless you study harder. 2)在定语从句中,如,Be quick, or the train will have left by the time we get to the station 3)名词性的wh-, that- 从句中,如:They will be thankful for whatever help you offer him. 4)让步状语从句(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e.g.Whether the weather is good or bad,… No matter whether you agree or not… However carefully you drive… 1.1.2 表示客观事实和真理的句子任何时候都用一般现在时。 e.g.In the past many people didn?t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1.1.3 在某些常用的句中表示在一个具体的现在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e.g.Here he comes. There goes the bell. 1.2 一般过去时(was/were+v-原) 1) 当提及过去存在的人或物时,即使句中没有表明过去的时间状语,该句的谓语动词也应该用一般过去时。 e.g.Dickens was a great English writer. When did you write the story? 2) 在表示时间或条件的状语从句中代替过去将来时。 e.g.They said they would let us know if they heard any news about him. I decided to go to the library as soon as I finished what I was doing. 1.3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打算进行或期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表示将来 的谓语结构有: shall/will do

三级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地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既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觉性和差别感受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级技能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心理测验技能 WAIS-RC施测的基本步骤为一般按先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测验通过都是一次做完、如遇言语障碍或情绪紧张的被试者,不妨先做一两个操作测验。 在进行W AIS-RC的算术测验时,施测的具体要求是如果3、4题均得0分,便进行1、2题;如果1、2题也失败,便停止此测验。 在进行W AIS-RC的数字广度测验时,施测的具体要求是顺背数和倒背数两测验分别进行;念出数目的速度均按每一秒钟一个数字;任何一项1试背得正确,便继续进行下一项。;如果1试有错误,便进行同项的2试。 在实施W AIS-RC的图画填充分测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一、二图均告之缺少部分;每围限时20秒。 在进行W AIS-RC木块图的第一项测试时,第一张片不给被试者看;主试者先演示,再让被试者摆图;如果正确,记4分,并给图2;如果失败,主试者做第二次演示,被试者再摆图。 在W AIS-RC的实施中,算术、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测验是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依据的。 在W AIS-RC的实施中,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的分测验包括知识、领悟、相似性、词汇。 在W AIS-RC中11个分测验使用的量表分是标准二十、平均数10标准差3 三个智商用离差智商表示平均数100标准差15 按照W AIS-RC的因素分析结果,主要测量知觉组织能力的分测验包括图画填充、图片排列、图形拼凑。 按照W AIS-RC的因素分析结果,主要测量记忆与注意能力的分测验包括数字符号、数字广度。 和比内量表相比,韦氏智力量表的主要优点包括:可同时提供三个智商分数和多个分测验分数、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在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韦氏智力量表的缺点主要包括三个独立本的衔接欠佳,测验的起点偏难,测验程序复杂、费时,分测验项目数量不均衡。 W AIS-RC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提问技术、鼓励回答技巧和书写回答格式、记分方法、对结果的解释、计算智商的方法。 关于联合型瑞文测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每组12张图片、前三单元为彩色图案,后三单元为黑白图案。 CRT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结施测,其中个别施测的适宜人群为幼儿、智力低下者、不能自行书写的老年人。 关于瑞文测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既可团体施测,又可个别施测,正常三年级以上至的65岁以下的被试者可团体施测、当被试者完成第一、第二项任务时应告之正确选。 在施测CRT时,对测验指导语的正确描述第20和30分钟报时一次,40分钟内交卷,能做多少即做多少,前五分钟进行巡视,对不理解题目的重复指导语,团体测验不超过五十人 关于CRT个别施测时的停止标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B三单元不管做对多少都必须做完;C、D、E三单元如连续3题不通过,则该单元不再往下测。 幼儿及弱智者在进行C、D、E三单元时,如果连续三题不通过,则应停止该单元,继续下一单元。 在CRT的记分系统中,IQ分数、百分等级的结果表示法是正确的。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各章节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包括技能操作) 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