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一. 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

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

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

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

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

物研究对象

化 *)3()2()1(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

??

??

?

?????????????????????????????

????????????

?

?

?

???

?

???????

??????????+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

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

微溶可溶性碱于水

是否易溶碱三元酸

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

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

无机)()5()4(H 注:

(1)高中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有关原子结构的学习。

(2)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还有其他种,又如根据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其形成过程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将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学习中专项展开。

(4)氧化物:仅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化物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化合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也将在高中陆续接触。

(5)酸(碱)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根据H 、O 以外元素是否有氧化性分为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弱酸等。

总之,以上总结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以后高中及未来的学习还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要过于机械,应根据学习的深度和阶段及时修正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二. 知识要点:

1. 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可以说是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化学概念间存在着以下三种关系:

(1)排斥关系:即概念A 中包含的内容不属于概念B ,同时,概念B 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属于概念A 。简述为是A 则非B ,是B 则非A 。可用图示表示为

A

B

,初

中化学中属于这种关系的概念有很多组。

例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与酸、碱、盐等。

(2)包含关系:即概念A (或B )中包含的内容全部属于概念B (或A ),而概念B (或A )中包含的内容不全属于概念A (或B )。简述为是A (或B )则一定是B (或A ),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

()

(化合态又可以指化合物中的氧游离态质形态的氧此处的氧均既可以指单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

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

? 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

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然相等。以?

===+CuO H 2O H Cu 2+反应为例:

2H :还原剂,有还原性,反应中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 元素化合价升高,

得到氧化产物O H 2

CuO :氧化剂,有氧化性,反应中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u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Cu 。

1202+→O H H 共升高2)01(2=-+?价,0

2Cu CuO →+共降低2价。

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① 化合反应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

点燃

====+222O H O H 22

化合反应也可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

3222CO H O H CO =+

所以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必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相似:可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如:通电

====O H 22↑+↑222O H 也可能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如:高温

====3

CaCO

↑+2CO CaO

所以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一般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必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因此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1] 2000年3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解析:在原子中存在这种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77。∴ A 错误。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77,∴ B 错误。

元素名称一般有如下规律: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石”,固态金属元素名称中有“釒”,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气”,常温下是液态的有金属汞和非金属溴。

答案:C 、D

[例2] 计算机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芯片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中所用高纯度的单晶硅其质量分数达到99.999999999%。这种工业产品可认为是( )

A. 纯净物

B. 既不是纯净物,也不是混合物

C. 混合物

D. 既是纯净物,又是混合物

解析:混合物是指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但实际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含杂质很少具有一定纯度的都叫纯净物。高纯硅的纯度很高,在工业上,这种产品被当作纯净物。

答案:A

[例3] 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具体填写(1)~(6)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并以此为例,再写另外两组实例。

(1)金刚石、石墨:碳原子 不同。 (2)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 不同。 (3)CO 与CO 2:分子的 不同。 (4)酸溶液、碱溶液:所含的 不同。 (5)生铁和钢: 不同。

(6)浓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 (7) 。 (8) 。

解析:解答此题要熟悉概念,并了解相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答题中还要注意叙述的准确性。

答:(1)排列 (2)核电荷数 (3)构成 (4)离子 (5)含碳量 (6)溶质质量分数 (7)氯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盐酸和稀硫酸,所含酸根离子不同。(Na 2SO 4与NaHSO 4,H 2SO 4与NaOH 反应中和的程度不同等)

[例4] 由H +、Ca 2+、CO 32―、OH -

组成的化合物一共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初中化学涉及到的化合物主要是无机化合物,有四种类型:

① 氧化物 ② 酸 ③ 碱 ④ 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离

子组成的氧化物是H +、OH -形成的H 2O ;酸是H +、CO 32―形成的H 2CO 3;碱是Ca 2+

与OH -

形成的Ca(OH)2;正盐是CaCO 3;酸式盐是Ca(HCO 3)2。

答案:D

[例5]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高温

====+CO O Fe 332232CO Fe + B. ====+4

CuSO

Fe Cu FeSO

+4

C. ====+HCl CO Na 232↑++222CO O H NaCl

D. ?

====322)(CO OH Cu O H CO CuO 222+↑+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A 中,03Fe Fe →+,4

22++→CO CO ,B

中,2

+→Fe Fe ,0

2Cu Cu →+,C 、D 中均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A 、B

[例6]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 2+、Al 3+、NO 3-、SO 42-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 2+

、Al 3+、SO 42-

离子的个数比可能是( )

A. 3:1:10

B. 3:5:1

C. 3:10:1

D. 3:1:5

解析:根据题意,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而

A 、D 选项中数字所表达的含意为: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小于SO 42-

一种阴离子

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况且溶液中还含有阴离子NO 3-

),显然不合题意淘汰;B 、C 选项中,

数字所代表的含意为: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大于SO 42-

一种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若SO 42-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加上NO 3-所带的负电荷数,可达到与阳离子(Mg 2+、Al 3+

),所带的正电荷数值相等,即溶液为电中性,符合题意。

此题常规思路为:A 假设溶液中Mg 2+为3个,则Al 3+为1个,SO 42-为10个,NO 3

为y 个,则有=?+?3123?10112-=?+x x ,显然不合题意,同理D 也不符合题意。

B 假设溶液中Mg 2+为3个,则Al 3+为5个,SO 42-为1个,NO 3-

为y ,则有=?+?35231921=?+?y y ,符合题意,同理求得C 也符合题意。 答案:B 、C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 C. 冰受热熔化成水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变成白色粉末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碘酒

B. 液氧

C. 干冰

D. 清新的空气 3. 阿斯匹林化学名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其分子的化学式为367O H C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它每个分子含16个原子 B. 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C.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6:7::=O H C

D.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8

4. 化学反应222O H (过氧化氢)催化剂

====↑+222O O H 的反应事实,说明了( ) A. 过氧化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 过氧化氢分子是运动的,氢原子是静止的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5. 下列符号能代表二个分子的是( )

A. 2MgCl

B. 22O

C. 32O Fe

D. Al 2 6. 下列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X B. 通电

====O H 22↑+↑222O H C. ====+42SO H Zn ↑+24

H ZnSO

D. 点燃

====+223O Fe 43O Fe

9. 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32SO H B. 3SO C. S D. S H 2

10. 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中,可能生成氧化物的反应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1. 有1

+H 、2-O 、6+S 、1

+Na 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12.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氢 B. 酸、碱、盐都可能含氧

C. 碱与盐、酸与盐之间一定会发生反应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定会得到澄清溶液 13. 有X 、Y 、Z 三种金属,能发生以下置换反应:

① ===+42SO H X ↑+24H XSO ② →+HCl Y 不能反应

③ ===+4XSO Z 4ZSO X +

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 A. X 、Y 、Z B. X 、Z 、Y C. Y 、Z 、X D. Z 、X 、Y

14. 对于化学反应===+B A D C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C 、D 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若C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若A 、B 、C 、D 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若A 为碱溶液,B 为盐溶液,则C 和D 可能是两种沉淀

15.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 ,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

A. 3:2:1

B. 1:3:2

C. 1:2:3

D. 2:3:1 二. 填空题

16. 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氢原子 ; (2)两个氮分子 。

17. 预计到2000年底,全球拥有的化合物总数将超过2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

(1)请用上述元素按以下分类各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常用作还原剂的气态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 ,正盐 ,酸式盐 。

(2)写出(1)中正盐的电离方程式 。

18. 某些矿物燃料燃烧后,可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氮溶于水可生成HNO 3和NO 。则NO 2、HNO 3、NO 三种物质,按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写化学式) 。

19. 下表是常见食品的近似pH ,你认为表中食品呈碱性的是 。

20.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用食盐作调味剂和防腐剂,请写出食盐(主要成分)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21. 前几年曾喧闹一时的“水变油”,是一场用伪科学进行诈骗的闹剧。其实,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水中的氢、氧元素是不可能转变成汽油中的碳元素的,这依据的是 定律。

22.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工业常用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1)分解反应 。 (2)化合反应 。 (3)复分解反应 。 23. -23

CO

24. 图1是A 、(1)10(2)60(3三. 简答题

25. 有A 、B 、C 、D 、E 五种元素,A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 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

4

1;C 的阳离子+C 比B 原子多2个电子;D 和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D 的离

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 和B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 多一层,试回答:

(1)写出五种元素符号:A. B. C. D. E. (2)写出-

D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6. 请自选反应物,按以下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1)属于氧化反应的化合反应: ; (2)有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 ; (3)有盐生成的置换反应: ;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27.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 4ClO 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 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

28. 今年2月25日汉江再度发生严重的“水华”现象。“水华”主要是指向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的现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P N O H C 16110263106,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3)为了解决汉江污染问题,湖北省正式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规定: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实行“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管制沿江主要城市的污水排放……。下列措施符合此条例规定的是(填序号) 。

① 汉江沿岸新建住宅小区、宾馆、饭店、医院等要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染水入江问题;② 汉江沿岸城市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的洗衣粉;③ 禁止用汉江水进行农田灌溉和作生活用水;④ 向汉江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以提高汉江水的水质。

(4)为什么汉江的“水华”现象会发生在枯水期,而不会发生在汛期?

四. 推断题

29. 有A 、B 、C 、D 、E 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① B Cu CuO A +??→?+高温

② C O H B →+2 ③ O H B C 2+?→??

④ O H D OH Ca B 22)(+→+ ⑤ +??→?B D 高温

氧化物

⑥ E A B 2??→?+高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的名称:A. B. C. D. E.

(2)写出其中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

30. 由H 、O 、Cl 、N 、Na 、Ba 六种元素组成的A 、B 、C 、D 四种物质的无色溶液,其中两种是常见的酸、两种是碱,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

?

??????

????????→?????????→????

????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

中产生白色沉淀各取少量滴入

均使其变红、少量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中产生白色沉淀各取少量加入

均使其变蓝

、石蕊试液溶液滴入各取少量D C D C B A B A D C

B A

(1)试推断各化合物的化学式:

A. B. C. D.

(2

【试题答案】

二. 填空: 16. 2H ;2N 2

17.(1)CO ;CO 2;Na 2O ;NaOH ;Na 2CO 3;NaHCO 3

(2)-

+

+=23322CO Na

CO Na

18. NO ;NO 2;HNO 3 19. 鸡蛋

20. -++=Cl Na NaCl 21. 质量守恒定律 22.(1)高温

===3

CaCO

↑+2CO CaO

(2)22)(OH Ca O H CaO =+ 23. 24.

三.

25.26. 27.28. (3)①②

(4)因为枯水期,水量少,流速慢,江水中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有利于藻类迅速生长,在汛期,水量大,流速快,江水中所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小,不利于藻类迅速生长。因此,汉江“水华”现象会发生在枯水期。

四. 推断题

29.

(1)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一氧化碳

(2)高温

====+CuO C 2↑+22CO Cu

高温

====+2CO C CO 2

30.

(1)2)(OH Ba ;NaOH ;HCl ;3HNO (2)O H BaSO

SO H OH Ba 24

4222)(+↓=+;

3

3

HNO AgCl HCl AgNO

+↓=+

初升高衔接知识

初中升高中衔接并不难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当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昨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家长为使孩子新学期尽快进入状态,除了为孩子准备学费、打点入学前的行装外,还为孩子选报预科班、找家教,有的家长甚至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以期调整心态。 对此,市五中副校长李桂琴分析说,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重视知识的结果,而高中更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其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为关键。 为此,李校长认为,高一新生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目的和目标,要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所学知识要进行系统复习,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记、试卷、作业、小结要注意分类保存,尤其是对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要反复思考和练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推敲。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不急不躁的平稳心态,按照学习计划稳步学习。其次,要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少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习上失去优势,从而一蹶不振,因此,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不要盲目把自己定位在只能胜不能败上。同时,学生还应注意培养“临阵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只要牢牢把握以上几个方面,就能很快适应高中生活。 https://www.doczj.com/doc/283167980.html,.c

初中升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2017)全套精品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2017) 第1讲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教材分析 初中教材要求 高中教材要求 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 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 意义。 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 ,“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原子排列在钢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 2、O 3、H 2O 、CO 2、H 2SO 4等。 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氯化钠就是由Na +和Cl - 构成的。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试卷试题包括答案解析.docx

WORD 格式整理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摸底试卷2016.07 一、单项选择题(15 分) ( ) 1. In order to find___ better job, she planned to learn ___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 ) 2. You don’t know ____ I want to see you again. It’s a year since I last saw you.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much ( ) 3.—Your brother often disagrees with you, ______ he? — ___. We often have different ideas. A. does; Yes B. doesn ’t; Yes C. does; No doesn ’t; No ( ) 4.—__________ it be Xiao Wang? — No, it _________ be h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A. Must; can’t B. Can; may not C. May; mustn’t can ’t () 5. She was so angry at _______ he was doing _______ she walked out without a word.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that what () 6. _______good time we have __________in Hong Kong! A. What a; played B. How; played C. What a; playing playing () 7. Daniel plays chess ____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so well () 8. _______ of them felt tired but quite happy after ________ sports meeting. A. Everyone; a two days B. no one; the two days C. Every one; the two-day D. None; a two-day () 9. These books______ well, and they will ______ soon. A. sell; sell out B. are sold; sell out C. sell; be sold out D. are sold; sold out ( )10. — I don ’ t know when Mr. White ______here.Would you please call — Sure. D. D.Can; D.what; D.How; D. so well as me when he _____. A. arrives, arrives B. will arrive, arrives C. arrives, will arrive D. will arrive, will arrive

初升高数学衔接测试题(学生版)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若2x25x 2 0,贝卩.4x24x 1 2x 2 等于() A.4x 5 B. 3 C. 3 D.5 4x 2. 已知关于x不等式2x2+ bx—c>0的解集为x|x 1或x 3},则关 于x的不等式bx2 cx 4 0的解集为() A. x | x2或x -} B. x| x —或x 2} 22 C.{x| -x2} 1 D. x | 2 x } 22 3.化简12的结果为() 2 1 3 1 A、■ 3.2 B 、 3 、2 C 、 2 2 3 D 、 3 2、2 4.若O v a v 1,则不等式(x—a)(x—丄)v0的解为() a xl 1

C. x | x a 或 x 1 a ; D. x | x 1 或 x a a 5.方程 x 2—4 x +3=0的解是() =±1 或 x=± 3 =1 和 x=3 = —1 或 x= — 3 D. 无实数 根 6.已知(a b)2 7 ,(a b)2 3,则 a 2 b 2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4,1 B. 2, 3 C. 2 5,1 D. 10,2 2 7.已知y 2x 2的图像时抛物线,若抛物线不动,把 X 轴,Y 轴分别向 大值1; 大值. 上, 向右平移 2个单位,那么在新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 y 2(x 2)2 B. 2(x 2)2 2 C. y 2(x 2)2 D. 2(x 2 2)2 2 8.已知 2x 2 3x 0,则函数f(x) x 2 A.有最小值4 但无最大值; B. 有最小值寸,有最 C.有最小值1 ,有最大值 19 ; D. 无最小值,也无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 讲座:第5讲

一.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5讲 专题五离子反应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及其异同。 2. 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会解相关的离子共存等题型。 三. 知识要点: (一)几对概念的辨析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酸、碱、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 (2)本质区别: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几点注意: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KOH、H2SO4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CH3COOH、NH3·H-

2O (2)本质区别: 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弱电解质仅部分电离且可逆。 (3)存在微粒: 强电解质中仅存在溶质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弱电解质中存在溶质分子及部分电离出的离子(水合离子)。 (4)物质范围: 强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如:强酸(中学阶段有HCl 、HNO 3、H 2SO 4、HBr 、HI 、4HClO )强碱(KOH 、NaOH 、2)(OH Ba 、2)(OH Ca )及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的盐)。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及少数盐(有共价化合物倾向的盐)。 3. 导电性强弱:溶解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电离程度之间均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COOH CH 3晶体(冰醋酸)易溶,但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当浓度较大时,导电能力较强;4BaSO 晶体难溶,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但其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二)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1.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 ① 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等。 ② 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即有难溶物( )难电离的物质(O H 2等弱电解质、2CO 等非电解质、2H 金属及单质)生成时。 2. 离子方程式

山东烟台市(初升高化学资料合集)化学衔接教材共15讲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页

第1讲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 ,“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原子排列在钢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 2、O 3、H 2O 、CO 2、H 2SO 4等。 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氯化钠就是由Na + 和Cl - 构成的。

1.原子结构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形成中性原子,俗称“枣糕式”模型,糕体相当于原子核,分散在其中的枣子相当于电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2.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所带电荷各不相同。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含质子数,也就是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科学家发现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各不相同,而且目前发现的所有原子中,其质子数按1、2、3、4、5……依次递增,刚好和自然整数序列一致,习惯上,人们就把原子中所含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核电荷数。中学阶段一般要求了解原子序数在18以内的原子所带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在化学家们想像的模型中,每一个原子中的核外电子都绕核作高速运动,永不停止,也不劳累。在多电子原子中,则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不同区域内绕核运动,又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由里到外、由近到远地分布着不同的电子层,供不同的电子绕核运动,尤如大都市中心城区外围所修的绕城公路,供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机动车运行,从而保证交通有序运行。 人们常把原子中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用下图表示,中心圆圈表示原子核,围绕其外围的圆表示各个电子层,每个弧线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2讲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2讲 初中基础知识疏理(2) 二. 重、难点 有关简单句、复合句及并列句的知识疏理: 1. 简单句: (1)定义:只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的句子叫简单句,如:We learn English . 我们学英语。(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Both Xiao Zhang and Xiao Wang are from Beijing . 小张和小王都是北京人。(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 He once lived and worked here . 他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过。(一个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 My father and mother go to work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come back home at eight in the evening . 我父母早上七点上班,晚上八点回家。(一个并列主语和一个并列谓语) (2)分类:上次我们对简单句按照句子基本结构分出的5种类型做了阐述;另外,根据句子的功能或使用目的,简单句可分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 并列句: (1)定义:用并列连接词连接起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句叫做并列句。 (2)并列句的构成:简单句+连接词+简单句 (3)连接并列句常用的连接词:and , but , or , so , not only … but also , however , neither…nor , either…or , still等。 eg. I help her and she helps me . 我帮她,她帮我。 He is very old but he is in good health . 他年纪很大了,但他身体很好。 We must hurry or we’ll be late . 我们得赶快走,不然就晚了。 This girl did her work carefully , so she never made any mistakes . 这个姑娘工作认真,从不出差错。 Jim not only wrote to me last week but also came to see me yesterday . 吉姆上星期不但写信给我,而且昨天还来看过我。 Neither could theory do without practice, nor could practice do without theory . 理论没有实践不行,实践没有理论也不行。 Either he is to blame or I am . 不是他该受责备,就是我该受责备。 注意:连接词so除起连接并列句作用外,兼有结果意味;有时so在后一句中代替前一句中某一句中成分。例如: He can swim , so can I . 他会游泳,我也会。(so代替swim) Iron is a kind of matter , so are water and air . 铁是一种物质,水和空气也是物质。(so在后一句中起表语作用) 3. 主从复合句 (1)定义:主从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的。主句是句子的主体,从句可视作句子的一个成分。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可起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作用。从句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就叫什么从句。 (2)状语从句:状语从句在句中起状语作用,修饰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初升高衔接班考试题(答案)

初升高衔接班考试题 考生姓名___________ 考试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不等式31<+x 的解为(C) .A 2x 或2-x 或1-≤x .D 1≥x 或1-+x x 的解为(D) .A 0=x .B 0x 7.122 11++-等于(A) .A 0 .B 222+ .C 222- .D 12- 8.化简 120 1211119 1201 (3) 212 311 21++ ++ +++ ++ +的结果为(B) .A 11 .B 10 .C 12 .D 1120- 9.0>x 时2 29 ,x x + 取得最小值时x 等于(B) .A 3 .B 3 .C 1 .D 9

10.已知z y x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yz xyz z z y y x x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D) .A M ?0 .B M ∈2 .C M ?-4 .D M ∈4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0(012722≠=+-y y xy x 则 y x x +的值为(5 443或) 12.等腰ABC ?中AB BC ,8,=和A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0102=+-m x x 的两根,则m 的值为(2516或) 13.对任意实数,x 都有012>++ax a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0<≤a ) 14.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②) ①}{;0∈φ②}{;0≠ ?φ③}{}{;)1,0(1,0?④}{}{.),(),(a b b a = 15.函数2,1x x +中最大函数的最小值为(2 5 1-) 三、解答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0,0=++≠c b a abc 求)11()11()11(b a c c a b c b a +++++的值 .(3-) 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方程组.12 521???? ?=-=-++y x y x (???==315 y x )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y x ,是关于m 的方程0622=++-a am m 的两个实根,求 22)1()1(-+-y x 的最小值.(8)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4,433,2-22-+-+=x x x x M 若,2M ∈求 .x (23或-) 20.(本小题满分13分)设三个实数a 、b 、c 满足,1,4 2-=++= c b a ac b 求b 的范围.

初升高衔接班

前言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逻辑运算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为了有效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本篇讲义共28课时初高中课时比例约为1:5,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第二部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旨在为高中数学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 1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

初升高中衔接教程 化学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1 知识目标 1、巩固并掌握化合价有关知识; 2、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 学会思考、分析并总结出有关知识的联系及规律; 学习重点 能熟练地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学习过程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 (1)金属元素:(字旁,其中汞元素特殊)如钠、镁、铜、铁、铝 (2)非金属元素:(字旁、字旁,其中溴元素特殊) 如氧、氢、氮、氯、硫、磷、碳、硅 (3)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练习:书写下列元素符号 钾钡钙银铂锰氟碘铅锌 二、化合价 1.规律:(1)单质的化合价为 (2)所有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原子团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 为。 (3)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价;当氧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氧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当氢元素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氢通常显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价。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价;+2价; 三四五价;氯有价,氧有价; 铁有、价;铜有、价; 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硫酸根()价;硝酸根()价; 碳酸根()价;氢氧根()价; 铵根()价;磷酸根()价; 高锰酸根()价;锰酸根()价; 亚硫酸根()价;碳酸氢根()价; 次氯酸根()价;氯酸根()价; 3应用: (1)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例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铵;硫酸铁;硝酸钙; 氢氧化亚铁;碳酸氢镁;磷酸钡; 次氯酸钙;氧化亚铁;氯化铜; (2)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例2、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CuSO SO CaCO ZnSO HCl HClO KClO Na SO

2019暑假初高中英语衔接班测试题及答案

2019暑假初高中英语衔接测试题及答案 (总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A)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将答案写在右边横线上。 1. There are two dialogues in the _____ (twelve) lesson. 2. One of his _____ (tooth) is bad. So it’s hard for him to eat things. 3. They climbed up Mount Qomolongma _____ (success) in May, 2003 4. “Turn down the radio. It’s too _____ (noise),” said Mother. 5. We have _____(little) rain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6. The children often go _____(swim) in the river in summer. 7. Allan was very _____ (care) yesterday and broke one of his legs. 8. This time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all by _____ (her). 9. Our headmaster is showing some _____ (visit) from the U. S. around our school. 10. Tom was too excited _____ (fall) asleep. 11. The PRC _____ (found) on October l, 1949. 12. Mrs. Black was always busy _____ (wash) clothes when I saw her. 13. You cannot cross the street until the light _____ (turn) green. 14. Do you know the girl _____ (call) Alice? 15. --Why don' t you go to the cinema with us? --Because I _____ (see) the film. B)根据句子意思及汉语提示,写出所缺的单词,将答案写在右边横线上。 16. The _____ (人口) of our city is over nine million. 17. Deng Xiaoping is _____(被认为) as one of the greatest 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18. Beijing is the _____ (首都) of our country. 19. Books on science are _____ (有帮助的) to young people. 20. His grandmother has been _____ (死) for five years. C)选出一个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将序号填在方框内。 21. Have you heard from your uncle? A. received a letter from B. got news from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 第2讲 冠词

☆(二)冠词 冠词是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义。用在名词的前面,帮助指明名词的含义。英语中的冠词有三种,一种是定冠词(the Definite Article),另一种是不定冠词(the Indefinite Article),还有一种是零冠词(the Zero Article)。 初高中衔接相关知识 在初中阶段对冠词的考查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律即可;而到了高中,就要根据语境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一定要在熟练掌握冠词用法的基础之上,注意特殊情况,灵活运用。 一、不定冠词的用法 不定冠词a(an)与数词one同源,是“一个”的意思,表示泛指。a用于辅音音素前,一般读作/? /,而an 则用于元音音素前,一般读作/ ?n /。 1. 表示“一个”,意为one;指某人或某物,意为a certain。如:A Mr. Ling is waiting for you. 2. 代表一类人或物。 A knife is a tool for cutting with. 3. 词组或成语。 二、定冠词的用法 定冠词the与指示代词this, that同源,有“那(这)个”的意思,但较弱,可以和一个名词连用,来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东西。 1. 特指双方都明白的人或物:Take the medicine 2. 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He bought a house. I’ve been to the house. 3. 指世上独一无二的事物:the sun, the sky, the moon, the earth 4. 与单数可数名词连用表示一类事物,如:the dollar美元;the fox狐狸; 5. 与形容词或分词连用,表示一类人:the rich 富人;the living 生者 6. 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最高级,及形容词only, very, same等前面: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on the second floor. That’s the very thing I’ve been looking for. 7. 用在某些普通名词构成的国家名称、机关团体、阶级等专有名词前: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8. 用在表示乐器的名词之前:She plays the piano. ?如果乐器是中文拼音是定冠词the省略掉,如:play erhu 9. 用在姓氏的复数名词之前,表示一家人:the Greens 格林一家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3讲

初升高化学第十三讲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 氯元素位于周期表周期族,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全球海洋中含盐左右,主要为、。 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毒,易, 溶于水,实验室中应怎样闻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元素的性质如何?进而能否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又怎样? 为什么? (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钠反应方程式 现象: ②与铁反应方程式 现象: ③与铜反应方程式 现象: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②Cl2和红磷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结论:分析以上反应中氯元素价态的变化也可得知:氯气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常氧化剂。 思考: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燃烧的?现在通过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3)与水的反应: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很微弱,且未可逆反应。 思考:1、氯水的成分?(氯水参加反应时,能表现多种性质) 2、氯水的保存方法?

(4)氯气与碱的反应及漂白粉 ①化学方程式:(常用于除去多余氯气) ②离子方程式: ③漂白液主要成分是。 ④漂白粉的制法:。其主要成分:,有效成 分:。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⑤漂白原理: ClO-+ H+= HClO(实际漂白者), Ca(ClO)2 +_HCl(稀)= Ca(ClO)2 + CO2 + H2O = 三、次氯酸的性质 1、一元弱酸(比弱) 2、强氧化性(__、__、__) 3、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4、漂白性: 四、氯水和液氯的比较 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成分Cl2Cl2、HClO、H+、Cl-、ClO-、H2O、OH-H+、Cl-、H2O 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 颜色黄绿色浅黄绿色无色 性质氧化性酸性、氧化性、漂白性酸性 五、氯离子的检验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6讲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初升高英语衔接班第6讲 再看宾语从句及初谈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二. 重、难点 (一)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是名词性从句之一,在谓语动词、介词、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之后都可带有宾语从句。某些形容词(如:sure , happy , glad , certain , pleased等)之后也可以带有宾语从句。 1. 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引导的是一个陈述句,在宾语从句中只起连接的作用,没有含义,也不在从句中充当任何成份,因而在口语和非正式场合常可以省略,这一点请大家区分一下引导定语从句的that,这两种情况是很不相同的,不可混淆。 eg. I think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eople’s health to get rid of the pollution of noise . 我认为消除噪音污染对人们的健康是必要的。 Hearing that his son was badly wounded , he rushed to the hospital to see him . 他听说儿子受了重伤,急忙赶到医院去看望他。 The mother likes saying that she has a good daughter . 母亲喜欢说她有一个好女儿。 I am sure(that)she will like the present . 我确信她会喜欢这个礼物的。 We are glad(that)so many old friends will come to our party . 我们很高兴这么多老朋友要来参加我们的聚会。 The headmaster said that we would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 the next Sunday . 校长说下周日我们将去参观科学博物馆。 Our teacher of physics suggested that we(should)try to make some electronic toys ourselves . 我们的物理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应试着做一些电动玩具。 注意:在suggest,demand,order,insist等表示“要求;建议”等的动词之后的宾语从句中,谓语用“动词原形或should+动词原形”结构。 2. 由whether,if引导的宾语从句,它们引导的是一般疑问句,在从句中有含义(是否),不充当成份,不可以省去。一般情况下,if和whether可以互换,但有的情况下只能用whether,不可用if: (1)当后接不定式时,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 (2)用于句首时不可用if,只能用whether表示“是否”。 (3)后面有or not时,只可以用whether,不能用if。 当然if还有“如果”之意,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而whether则无此功能。 eg. I want to know whether(if)you can repair the recorder for me . 我想知道你能否帮我修录音机。 She asked whether(if)there were any chemist’s shops in this street . 她问这条街上有没有药房。 3. 由who,what,how,which,whose,where,when,why等引导的宾语从句。如: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初升高化学衔接班第1讲 一. 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 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 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 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 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 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 物研究对象 学 化 *)3()2()1( 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

???????? ?? ?? ? ????????????????????????????? ???????????? ? ? ? ??? ? ??????? ??????????+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 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 微溶可溶性碱于水 是否易溶碱三元酸 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 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 无机)()5()4(H 注: (1)高中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有关原子结构的学习。 (2)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还有其他种,又如根据物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根据其形成过程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将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学习中专项展开。 (4)氧化物:仅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化物且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化合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也将在高中陆续接触。 (5)酸(碱)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根据H 、O 以外元素是否有氧化性分为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根据酸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弱酸等。 总之,以上总结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以后高中及未来的学习还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要过于机械,应根据学习的深度和阶段及时修正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二. 知识要点: 1. 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可以说是由概念组成的,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化学概念间存在着以下三种关系: (1)排斥关系:即概念A 中包含的内容不属于概念B ,同时,概念B 中包含的内容也不属于概念A 。简述为是A 则非B ,是B 则非A 。可用图示表示为 A B ,初 中化学中属于这种关系的概念有很多组。 例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与酸、碱、盐等。 (2)包含关系:即概念A (或B )中包含的内容全部属于概念B (或A ),而概念B (或A )中包含的内容不全属于概念A (或B )。简述为是A (或B )则一定是B (或A ),

2019年秋初升高衔接班英语试卷和答案

初升高衔接班英语摸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 ) 1. In order to find ___ better job, she planned to learn ___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A. the; a B. a; a C. the; the D. a; the ( ) 2. You don’t know ____ I want to see you again. It’s a year since I last saw yo u.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much ( ) 3. —Your brother often disagrees with you, ______ he? —___. We often have different ideas. A. does; Yes B. doesn’t; Yes C. does; No D. doesn’t; No ( ) 4. —__________ it be Xiao Wang? —No, it _________ be him. He has gone to Beijing. A. Must; can’t B. Can; may not C. May; mustn’t D. Can; can’t ( ) 5. She was so angry at _______ he was doing _______ she walked out without a word. A. what; that B. that; what C. that; that D. what; what ( ) 6. _______good time we have __________in Hong Kong! A. What a; played B. How; played C. What a; playing D. How; playing ( ) 7. Daniel plays chess ____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David.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so well D. so well as ( ) 8. _______ of them felt tired but quite happy after ________ sports meeting. A. Everyone; a two days B. no one; the two days C. Every one; the two-day D. None; a two-day ( ) 9. These books______ well, and they will ______ soon. A. sell; sell out B. are sold; sell out C. sell; be sold out D. are sold; sold out ( ) 10. —I don’t know when Mr. White ______here. Would you p lease call me when he _____. —Sure. A. arrives, arrives B. will arrive, arrives C. arrives, will arrive D. will arrive, will arrive ( ) 11.—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__?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too. A. when the shopping mall opens B.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C. why the ballet dancer had lived here D. how 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 ( ) 12.—Allen, your bedroom is in a mess(混乱). —Sorry, I’ll ________ my things at on ce. A. put off B. put out C. put away D. put up ( ) 13. Half of the class______ done most of the work. The left______ rather difficult. A. have, is B. has, is C. have, are D. has, are ( ) 14. —The food your father cooks _________very delicious. —Thanks. I’m glad that you like it. A. is tasted B. tastes C. is being tasted D. to taste ( ) 15.—Excuse me, sir. Is the swimming pool open all day? —_________. Only from 6.30 p.m. to 9.30 p.m. A. Sorry, I’m afraid not B. That’s right C. Sorry, I’m not sure D. Yes, of cour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