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真理

认识真理

认识真理
认识真理

信息(4.4)

学生手册

怎样凭信心爱人

目的说明:本课的目的是要传达我们当如何开始去爱他人正如神爱我们一样。

学习目标:本课能帮助你:

1. 列出圣经中有关爱的五个原则。

2. 明白三个“爱”的字眼,它们分别描写不同阶层的爱。

3. 解释凭信心爱人所根据的三个圣经原则。

参考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 罗马书5:8; 以弗所书5:18; 加拉太书5:22~23

一、引言

1. 一个凭信心爱人的例子。

2. 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爱与被爱。

3. 圣经说:「没有爱,我们就成为响的钹一般,算不得什么。」

哥林多前书13:1~3:「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呜的锣,响

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4. 希腊文有关『爱』的三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指肉体情欲的爱。这在新约中没有提到。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友爱和亲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超然无条件的爱。

二、神的爱的五个原则

1. 神无条件地爱我们。

a. 神的爱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罗马书5:8)

神的爱是无条件的,因为它不是建立在对方的性格上。当我们来到基督的面前,虽然我们是个罪人,但神仍然爱我们。

b. 神的爱透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路加福音15:11--24; 彼得后书3:9)

这比喻表明神对他儿女的恒久忍耐与永不改变的爱。甚至当我们犯罪,他仍然爱我们。

c. 神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耶利米书31:3; 哥林多前书13:8)

耶利米书31:3:「我以永远的爱爱你。」

d. 他的爱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希伯来书12:10~11)

当我们不顺服,神借着管教显出他的爱。管教的目的是为我们好,能帮助我们在灵里成长和成熟。

e. 神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罗马书8:38~39:「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2. 神命令我们,也给我们力量去爱人。

神命令我们去爱人,因为他知道当我们去爱其他人时,我们就会得到最大的喜乐和满足。

a. 我们要爱__________________。(马太福音22:36~38; 约翰壹书4:19)

我们爱的源头是来自神。

约翰壹书4:19:「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b. 我们要爱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太福音22:39; 帖撒罗尼迦前书4:9)

我们特别被命令去爱其他的基督徒。(约翰福音13:34~35)

约翰福音13:34-3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神的命令是要我们爱邻舍。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9 中神应许成为我们的教师。

c. 我们要爱____________________。(马太福音22:39)

要爱邻舍,你必须要先爱自己。

d. 我们要爱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太福音 5:43~47)

3. 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爱人。(罗马书8:6~8)

罗马书8:6~8:「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我们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爱不可爱的人,因为在我们的本性里没有耐心,良善或者也不免妒忌,所以要表达出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说的爱,实在非常困难。

4. 我们必须靠神的爱去爱别人。

罗马书5:5:「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5. 我们凭信心爱人。

a. 基督徒的生活完全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

歌罗西书2:6:「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

b. 信心是同意并信靠神话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c. 我们必须被圣灵充满才能凭信心爱人。(以弗所书5:18; 加拉太书5:22~23)。

d. 凭信心爱人是根据神话语的三个原则

1) 神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爱人。

约翰福音15:12:「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2) 神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如果照他的旨意求,他要垂听。

约翰壹书5:14~15:「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

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

3) 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去支取神的爱,并相信他会垂听。(马太福音

21:22)

马太福音21:22:「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我们必须做一个意志的决定去爱别人,并信靠神会给我们能力去做到。

三、摘要

1. 凭信心爱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帖撒罗尼迦前书3:12)

帖撒罗尼迦前书3:12:「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

我们要对自己有耐心,让神一天一天的在我们身上动工。

2. 凭信心爱人,使我们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人。

神的爱在我们心中,使大使命成为我们个人的责任与特权。

3. 例子:

在韩战时,共产游击队逼迫基督徒。金俊坤博士,妻子与儿女逃难到一个岛上,希望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难。那晚,游击队来到并带走金博士、他太太和他父亲。金博士亲眼看到他妻子和父亲被杀死,他自己被打得半死,最后他得以逃跑并经历几次的昏迷与清醒后,终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起初金博士埋怨神并且憎恨那残害他家人的人。在这极度悲伤痛苦中,神的话语强烈的感动了金博士的心。神赐给他爱去爱那些杀害他家人及打他的人,并开始看到那些游击队员对基督的需要。在冒性命的危险之下,他去找那迫害他家人的游击队领袖,并带领他们得到救恩。

四、实际行动

1. 列出那些你不爱的人的名单(你自己也许是其中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每一位祷告,向神支取哥林多前书13:4~8节所形容的爱来爱他们。

当你用神的爱去爱他们时,求主给你机会去显明这种爱。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阶段性复习即将开始,同学们需要利用这段集中复习的时间牢牢掌握学科知识点。今天,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就为大家带来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供大家复习参考。 真理是在和谬误的斗争中得到发展的。真理和谬误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这样来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明显的。 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首先,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错误我们也就不知道何为正确,真理和谬误没有对方自己也就不能存在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其次,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贯通的。真理中包含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出现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也就是说真理是有变成谬误的可能,谬误也是有变成真理的可能性的。我们知道真理都是具体的,是历史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抽象的,所以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主客观符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二者是有贯通转化的可能性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二者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对立的,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但是超出了一定范围这点,真理和谬误就会相互转化,谬误成真理真理成谬误。 谬误其实是人们认识真理的环节,在认识中产生谬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谬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后,就可以克服谬误转化为真理。 为什么会有谬误产生,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看还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认识的过程中是充满复杂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主观片面的认识就都可能去产生谬误。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实践经验、社会地位等主观因素都会制约人们,使认识中带有一定的谬误。我们是有把握真理的能力,但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把真理变成谬误。在把握真理的过程中,超出了它所适应的条件和范围,那么就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比如把真理教条化使它变成落后于或者超越了事物发展阶段,就把真理变成了谬误。真理虽然是可以转为谬误,但是真理本身就是真理,只有谬误是主观的,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善于去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谬误去做斗争,并且谬误可以化为真理,所以我们要总结过程中主观错误的地方,分析出来失败的原因,去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去把失败变为成功。在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有把失败变成功,把错误不利的变成了正确的有利的,我们都要想到和真理谬误的知识点有关,从而进行作答。暑期的学习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暑期中公考研会继续就命题点重点难点再做讲解,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暑期的时间,提升学习的效率。 1

哲学图标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图表 一、第一单元: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派别 (含义见P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基本特征、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 (三大基础)(三个统一)(三大成果)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对生活:真正的哲学能够P6 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 一般功能:P25

二、唯物论: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 不可违抗。 规律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 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 射活动实现的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四个特点)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 性 (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 两重 性) 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P41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不是冤家不聚头”。 ②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 2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①真理转化为谬误

实践认识真理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一、本章目录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检验 一、真理和谬误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二、本章重点 一、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过程 三、认识的结果 改造世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而为了更自觉、更有效地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就必须深入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真理的本性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研究中,使之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与其有着本质的联系。 实践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产生了分化,使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最终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动物与自然界是浑然一体的,无所谓主体和客观之分。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渐渐能够把自我和对象区分开来,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发起者,主体具有了独立的地位。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稳定的、一般的知识,产生了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的可能性,这就是认识。 实践活动促进人脑的生理发育和认识图式的形成。从生理结构来说,由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客观世界的各种关系和属性,面对着越来越大量而复杂的信息,使得人的脑量急剧增加,生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大大优越于猿猴等高级动物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在实践活动中还形成了比生理结构更为重要的社会性认识结构。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工具实际操作对象,活动逐步协调,使人的运动器官和感觉思维器官得到训练,使外部的实际动作方式发生了向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的转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真理及其检验标准)【圣才出品】

第13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3.1 复习笔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一、真理的本质和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本质 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1)前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真理观 ①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②融贯论,认为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并不在于它是否同事实相符合,而取决于它在命题系统中是否与其他命题相一致或融贯,即无矛盾性。 ③工具论,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效用”,思想、概念、理论等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够使人们获得成功便是真理。 (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实现,也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②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真理观上都必然承认和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坚持客观真理论。 c.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的一元性,是指真理的客观内容唯一。 d.真理又具有多样性,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 2.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 (1)真理的具体性 ①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脱离条件的抽象真理并不存在。 ②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否定真理的普遍性。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只是这种普遍性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具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遍性。 (2)真理的全面性 真理的全面性是指对事物本质规定的综合,如实地反映事物的诸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全面性意味着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终极真理。作为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 3.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谬误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 谬误 众所周知,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保准的错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来看的。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如此,从政治学科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关系则更加明确和清晰。作者就为大家梳理考研政治认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

(新课标)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7课时)真理与认识过程习题(必修4)

第7课时真理与认识过程 1.(2020四川雅安期中)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020湖南浏阳一中期中)《周易·系辞上》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正确的是( ) 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是只有一个 B.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自觉选择性 C.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 D.真理和谬误是相对而言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谬误 3.(2020山东济南一中期中)下面漫画中提到“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这是因为(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人们认识真理具有反复性 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2020贵州贵阳模拟)近年来,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人们对这些灾害的预测还难以做到准确、全面。这说明( ) ①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②人对自然灾害的准确预测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③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世界的发展 ④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0陕西咸阳期中)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地球是一个整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用放大几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6.(2020湖北荆州模拟)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说明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020广西南宁质检)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几乎就是一切,不相信太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星球。到了1900年,人们又认为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至于银河系的大小,当时最大胆的估计是宽约2万光年。1920年,天文学家测算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浏阳一中杨桢 [考纲要求] 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 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 [课前调查] 2014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高考留给各界更多思考,也引发了更多有争议性的话题——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是否该继续,又该如何进行? 你赞同还是反对自主招生政策?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但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3、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性认识有多个吗? 4、为什么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5、专家代表了某方面的权威,所以专家的观点就是真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权威? 6、除了客观性,真理还有什么属性? 7、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吗?说明了什么? 8、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在后期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9、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怎么做? 10、真理与谬误是什么关系? [疑点分析] 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2、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所认可的

[核心探究]——认识的过程 中国高考改革之分分合合的文理科 1977 开始文理分科 1978 文科6门,理科6门 1988 上海3+1,政史地生化物择一 1993 3+2 1999 3+x 2003 海南3+3+基础会考 山东3+x+1 广东3+文理基础+x 淡化科目界限,引导教育走向综合化 2013 减少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 1、为什么不能制定一步到位的高考改革的政策吗? 2、13年的高考改革会是最后一次政策调整吗? 3、为什么说改革在争议中前行?高考改革的政策是推倒重来吗? [真题演练] 2013课标全国I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只有实践。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因此,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

合起来并加以对照。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 第三,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第四,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与谬误(综合)

真理与谬误 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既是对立的又 是统一的。 (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 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在对象确定的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①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谬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其一,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免谬误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启示: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修正错区,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案例与评析: 案例一: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下落,重量重的一定先着地,且速度快。而伽利略通过多次试验证明,铁球下落后同时着地,其速度与质量无关。

认识真理

信息(4.4) 学生手册 怎样凭信心爱人 目的说明:本课的目的是要传达我们当如何开始去爱他人正如神爱我们一样。 学习目标:本课能帮助你: 1. 列出圣经中有关爱的五个原则。 2. 明白三个“爱”的字眼,它们分别描写不同阶层的爱。 3. 解释凭信心爱人所根据的三个圣经原则。 参考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 罗马书5:8; 以弗所书5:18; 加拉太书5:22~23 一、引言 1. 一个凭信心爱人的例子。 2. 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爱与被爱。 3. 圣经说:「没有爱,我们就成为响的钹一般,算不得什么。」 哥林多前书13:1~3:「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呜的锣,响 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4. 希腊文有关『爱』的三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指肉体情欲的爱。这在新约中没有提到。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友爱和亲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超然无条件的爱。 二、神的爱的五个原则 1. 神无条件地爱我们。 a. 神的爱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罗马书5:8) 神的爱是无条件的,因为它不是建立在对方的性格上。当我们来到基督的面前,虽然我们是个罪人,但神仍然爱我们。 b. 神的爱透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路加福音15:11--24; 彼得后书3:9) 这比喻表明神对他儿女的恒久忍耐与永不改变的爱。甚至当我们犯罪,他仍然爱我们。 c. 神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耶利米书31:3; 哥林多前书13:8) 耶利米书31:3:「我以永远的爱爱你。」 d. 他的爱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显明出来。(希伯来书12:10~11)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求是》2016年第07期 孙正聿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话,更不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07—108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类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类争取和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统一。 离开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现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合理的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二、实践力量: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这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136页)他撰写《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同上,第2卷第

论科学的真理性

论科学的真理性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 学号: 20XX年X月16日

论科学的真理性 摘要 人们逐渐地将科学理论和认识与真理看作对等,但实际上科学理论与认识不一定是对的,更不一定是真理,由于它们摆脱不了主体的干预而难以成为真正的真理,该成为相对真理。而相对真理就是为了最终的绝对真理而服务的。 关键词:科学,真理,科学真理,相对真理 正文 一、科学技术的存在与发展 《新华字典》中将科学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辞海》中注释为,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对科学的严格定义是指在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一种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推理工具的文化现象。指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地学的一部分。 科学要求实事求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从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对“日心说”的进一步证明,到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进化论并否定了宗教的神创论,再到现如今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科学逐渐深入人心,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二、真理 科学上所说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的结论。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在将知识的研究归纳和系统化后,便成为科学中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为真理是人们认识的成果,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此不能将其与客观实在等同。另外,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是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不依赖人的主管意志,真正的真理是不会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更重要的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事件,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真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属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探索的结果,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依赖人的。而真理的相对性是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任何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基础,足够多的相对真理结合即为绝对真理。但是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认为的绝对真理也可能在某天变成了相对真理。 三、科学真理 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科学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认识问题逐渐成为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而科学的真理性也逐步成为了科学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科学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个本质和规律就是科学真理。科学真理是一种认识,它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新课标)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7课时)真理与认识过程习题(必修4)

第7课时真理与认识过程 1.(2016四川雅安期中)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2016湖南浏阳一中期中)《周易·系辞上》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正确的是( ) 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是只有一个 B.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自觉选择性 C.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 D.真理和谬误是相对而言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谬误 3.(2016山东济南一中期中)下面漫画中提到“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这是因为(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人们认识真理具有反复性 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2016贵州贵阳模拟)近年来,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人们对这些灾害的预测还难以做到准确、全面。这说明( ) ①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②人对自然灾害的准确预测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③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世界的发展 ④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5陕西咸阳期中)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到的地球是一个整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 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用放大几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6.(2015湖北荆州模拟)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说明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016广西南宁质检)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几乎就是一切,不相信太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星球。到了1900年,人们又认为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至于银河系的大小,当时最大胆的估计是宽约2万光年。1920年,天文学家测算出银河系的真实宽度是10万光年,且不是全部的宇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证明了( )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认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已有的真理 ③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5河南安阳模拟)近期,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在美国《物理评论D》杂志上发表了最新暗物质实验结果,确定性地排除了美国一个实验组几年前给出的暗物质存在区域,人类探测器迄今尚无一真正发现这种看不见的物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B.原有的真理常常在新的实践中被推翻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第 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 ②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浅谈真理的认识

对真理的认识 自古以来,各种哲学派别对真理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真理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真理观。各种真理观都要回答,什么是真理,真理有哪些属性,真理如何发展,真理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所以分为唯心主义真理观,形而上学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即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是从唯物主义基本前提出发的。真理是认识论问题,但有深刻的世界观性质。 真理观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决定于(人或是神的)意识的特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者,虽然都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但是,它们都否认真理是一个过程,而认为真理是一次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它不仅认为真理是客观的,而且认为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即是否承认客观真理,这是真理观中的首要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形成两种基本的真理观:即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必然承认认识的客观源泉,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这等于承认客观真理。而唯心主义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否认认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因而必然否认认识的客观内容 也许真理只有一个,但是真理观却会多种多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真理问题就会形成不同的真理观。以上七个真理观是一个大致的概括,它总结了哲学发展过程中对真理问题的基本探索,但并不是全面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这样七个真理观也不是一盘散沙,它们之间不仅有一个核心问题,而且在逻辑上也是紧密相连的。七个真理观所探讨的核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是“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只有把真理观问题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之上,我们才能对真理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实体论真理观是把真理限定在客观对象的把握上,侧重于对世界本源的思考。符合论真理观在真理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思想的客观性”作为研究的目标,思考思想能否与本质相符,怎样相符,从而构成了真理观的主体内容。观念论真理观侧重于人类思维的研究。从这三个真理观来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视角实际上就是从存在到思维,再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逻辑关系也是非常明晰的。而价值论真理观则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放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下来考虑,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讲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我们可以把这种真理观理解为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追寻,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里面,这也是真理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解蔽论真理观是把观念论真理观和价值论真理观进行了复合,真理不仅是先验知性、先验理性的揭示,也是人类欲望与偏见的克服。理解论真理观也是一种生存论真理观,揭示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解释过程也是真理不断显现的过程。而艺术论真理观则侧重想象的作用,在人类的想象中构建另外一种真实。 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对日常语言词汇的细致分析而著称。奥斯汀对真理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基本赞同符合论的真理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真理载体的考察,形成了一种约定的符合论。真理符合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曾为真理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即:“把是说成不是,或者把不是说成是,则为假;而把是说成是,把不是说成不是,则为真。”这种定义即是把真理看成是一种命题与实在的符合关系。然而奥斯汀的真理观却不完全等同于典型的符合论真理观,而是一种约定的、纯净化的符合论。奥斯汀在其1950年发表的《真理》一文、1954年发表的《对事实的不公正》一文,以及有关施事话语的论文中阐述了自己对真理问题的理解。他的讨论涉及真理的载体、“是真的”一词的用法,并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考察了“真”、“事实”等词在英文中

真理是客观的

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第二节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标: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在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突显学生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理清知识结构,查找搜集材料,对教学内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内容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可布置学生预习,根据阅读与思考搜集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用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科学含义 【创设情境】 【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问题】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为两大组辩论,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各抒己见,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作为主持人。 【结论】 (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一切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团体、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学生举例】定理、学说、理论……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创设情境 【PPT演示】漫画“台风来了好不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