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摘要靶向制剂可以高效提高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此文简要介绍靶向制剂的分类,剂型及其应用。

关键词靶向制剂;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应用

靶向制剂的概念起始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于20世纪初提出[1]。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特定疾病的相关靶点,设计和构建靶向制剂,靶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热门之一。

靶向制剂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增强药物疗效,同时减小全身的不良反应,为第四代给药系统(DDs)。由于癌症为世界上较为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而放射性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细胞损伤太大,毒副作用强。所以目前,靶向制剂被认为是抗癌药的最适宜的剂型。

1.概述

靶向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特定结构和靶点,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杀伤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而且便于控制给药的速度和方式,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2]。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3]主要有:①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型;②降低药物对于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③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1靶向制剂的分类

靶向制剂的特点是定位浓度、高效、低毒、控制释药、血浓恒定、顺应性提高。靶向制剂通过作用机制上分类,可分为:①被动靶向制剂,药物以微粒(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肺等器官;②主动靶向制剂,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或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是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应用温度、pH或磁场等外力将微粒导向特定部位。靶向制剂目前常用的药物载体有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球、磁性导向微粒,也有

利用生物技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为载体与药物结合,或将药物与能够识别受体的配体分子相连接等。

无论是被动靶向、主动靶向,还是物理化学条件响应的机制,都不应该是孤立的绝对的,响应型作用和主动或被动靶向作用可以协同起效,进一步提高药物在靶点部位的释放浓度,提高药效。

2.典型的靶向制剂

2.1脂质体(liposome)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在水溶液中定向排列成的封闭式多双分子层小球状新型药物载体,也称类脂小球或人工细胞。其制备简单,具有控释、无免疫原性及提高疗效等特点。皮肤靶向和肺部靶向等都是脂质体的多种靶向部位代表性制剂。在20世纪70年代,Bangham和Ryman首次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目前,紫杉醇靶向制剂为癌症化疗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吕宝军等[4]研究发现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抑制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的作用。为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近年来随着免疫磁珠等技术的发展,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已成为另一个研究的热点,例如组织器官受体的配体多为糖残基化合物,将特定细胞具有选择性亲和力的糖残基配体结合在其表面如免疫球蛋白等,从而使药物具有靶向性。也可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特异性,将某种抗体修饰脂质体表面制备成免疫脂质体,提高其对靶细胞的识别能力,从而使脂质体具有高度专一靶向性。Suzuki等[5]用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与脂质体偶联制备成能靶向富含TER细胞的免疫脂质体,发现这种脂质体包裹DOX能促进DOX 进入K562/ADM 细胞内,并使DOX的细胞毒性得到增强。另外,脂质体用作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已取得瞩目的成就,用亚硝酸控制解聚法制得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雾凝胶,经研究表明可明显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大于含有等量药物的普通软膏剂和水凝胶剂[6]。

2.2微球(microphere)

微球是指药物分子分散或被吸附于聚合物微球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可以在体内特异性分布,提高药物局部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全身的局部作用。主要用于注射给药、动脉栓塞和口服等。目前微粒的研究用药多为抗癌药,也有抗

生素、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平喘药、疫苗等[7]。

微球制剂具有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胃肠刺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作用,尤其具有靶向作用,对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微球对药物的适应性要比脂质体强,药物可以分子或微粉状态分散在微球材料中,无论是在制备工艺方面,还是在材料选择方面,微球都比脂质体要简便得多。特别是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以微球为载体时,可制成长效注射剂、鼻腔给药或口服给药的微球制剂,从而解决了这类药物在体内易酶解或水解失活、半衰期短等问题[8]。杨帆等[9]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为载体,制备了聚乳酸红霉索微球,其形态圆整,流动性好,各项质量指标良好,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满足肺靶向给药的要求。为了提高微球的靶向性,近些年又研制出了免疫微球和磁微球。免疫微球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微球,它的应用很广,不仅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给药,还可用来标记和分离细胞[10]。

2.3纳米粒(nanopartiles)

纳米粒实际属于固态胶体微粒,药物能溶解或者包裹于纳米粒中,其粒径在1~1000nm,最小的毛细血管内径达4nm,纳米粒很容易通过,于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经静注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吸收,主要分布于肝、脾、肺等器官[11 ],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疗效高等特点[12]。

纳米粒具备促进肿瘤细胞吸收和靶向定位的功能,可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13]。在胶体载体表面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的形式连接能靶向血脑屏障的配体可以提高其对脑部肿瘤的选择性,开发靶向性转运增强的纳米粒对抗肿瘤药物穿越BBB治疗脑部肿瘤具有重要意义[14]。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SLN)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一种采用卵磷脂等固态的脂质为载体的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它可以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和泄漏,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3.靶向制剂的应用

3.1靶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肝靶向给药系统(HTDDS) 是将肝脏作为目标脏器,采用多种制剂手段,达到使药物靶向于肝,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药物肝靶向一般有三种

形式,即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15]。

1. 被动靶向给药系统

被动靶向(passive targeting) 可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其次,微粒表面性质对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

⑴pH 敏感脂质体

pH 敏感脂质体是基于肿瘤间质处的pH 值比正常组织低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具有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作用的脂质体。Salvage 等[16]将磷脂酰胆碱的衍生物与对pH 敏感的共聚单体连接起来得到可以形成纳米级胶束的药物载体,该载体载药量高,基本上无细胞毒性,在生理pH 值下是稳定的胶束,而当该载药胶束分布到pH 值比正常组织低的肿瘤部位时,胶束解离,内部药物释放出来发挥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

⑵毫微粒

毫微粒是一种固态胶体药物释放体系,是将药物溶解、包裹或吸附于聚合材料载体上制成的胶体固态颗粒。由于被动靶向终究缺乏特异性,靶向精度差,只能处于一级靶向水平上,主动靶向成为近年来靶向给药的研究热点。

2.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主动靶向是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肝细胞中浓集而发挥药效。主动靶向的机制为:载药微粒经表面修饰后,不被巨噬细胞识别;连接有特定的配体町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连接单克隆抗体成为免疫微粒;将药物修饰成前体药物,使其变为能在活性部位被激活的药理惰性物,在特定靶Ⅸ被激活发挥作用,从而避免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在肝内浓集,改变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到达特定的靶部位发挥作用。

⑴半乳糖糖蛋白受体介导

肝细胞膜上存有半乳糖糖蛋白受体。姜华等[17]采用半乳糖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GNL),比较其与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CNL) 的肝靶向作用差异,结果发现GNL 肝脏靶向效率是CNL 的118 倍,是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的219 倍。证明了以半乳糖残基修饰的药物具有显著的肝靶向性。

⑵胆酸( 盐) 由于胆酸可被肝脏特异性吸收,因此以此为靶向修饰是靶向

制剂研究的一条通路。文献[18-21] 报道,在细胞及动物实验中,众多抗病毒、抗肿瘤、降脂药物与胆酸偶联后,不同程度增加了药物的肝吸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3. 物理化学靶向给药系统

物理化学靶向(physical and chemical targeting) 是指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⑴磁性靶向给药

利用体外局部磁场,引导进入体内的磁性载药微粒到达靶部位。当外加磁场聚焦于肝脏时便有肝靶向的作用。Sun 等[22]用磁气圈BMs作为载体包裹阿霉素(DBMs),研究了DBMs 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DBMs 在体内外具有与阿霉素相同的抗肝癌细胞活性,却具有比阿霉素明显低的心脏毒性。

⑵温度敏感脂质体

温度敏感脂质体是指当温度达到脂质材料的相变温度时,脂质体双分子膜在由“凝胶”态转变到“液晶”态结构时,其磷脂的脂酰链紊乱度及活动度增加,膜的流动性增大,所包封药物的释放速率增大。

3.2靶向制剂对治疗脑癌的应用-

由于中枢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复杂性,中枢神经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主要是由于脑屏障可以选择性的允许某些物质通过,阻止某些物质通过,所以脑屏障的存在,使一些治疗药物难以到达患病脑组织。

1.脑靶向载体

一些具有表面修饰和特殊性质的脂质体,可作为药物载体,穿透血脑屏障,将药物运输到脑内,使其发挥治疗作用,和载药纳米粒一同被称为脑靶向载体。

⑴脂质体

脂质体是磷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类球状、包封一部分水相的的封闭囊泡。脂质体通常含有一层或多层磷脂膜,其粒径大小可由20纳米到几十微米,可作为疏水、亲水以及两亲性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很高的亲脂性,可通过如被动转运、与脑血管内皮细胞膜发生膜融合或通过内吞途径转运至脑实质[23]。

肽类修饰脂质体:TAT肽是一种穿膜肽,来源于人免疫缺陷病毒的转录活化因子,可以携带包括亲水性蛋白、多肽、DNA甚至颗粒物质等进行细胞间或细

胞内传输,也可穿透血脑屏障。0in等[24]用聚乙二醇化磷脂衍生物共价结合TAT 肽制备了TAT脂质体,并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其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脑部药物传递系统。随后Qin[25]等将阿霉素(doxombicin,Dox)包裹在脂质体内水相中,通过体内分布试验证实它明显提高了阿霉素在脑部的分布量,降低了阿霉素在心脏的分布量,从而有望降低阿霉素带来的心脏毒性;通过体内药效学试验发现其大大提高了脑部肿瘤模型大鼠的生存期。多项试验证明了DOX—TAT—LIP高透血脑屏障率与脂质体表面修饰了TAT有关。TAT修饰的脂质体通过吸附介导的胞吞穿透血脑屏障,从而提高脑胶质瘤大鼠的治疗效果。

⑵纳米粒

载药纳米粒是一类用于运载药物的NP,其活性部分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纳米粒:一是可以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二是通过吸附、附着作用位于粒子表面。桂卉等[26]通过实验证明药物的纳米化能够增强药物的血脑屏障透过率。首先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α-细辛脑纳米粒,并用它与α-细辛脑胶囊进行比较,用二者分别对小鼠进行灌胃,并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胶囊组小鼠脑组织中的α-细辛脑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纳米粒组。

4.结语

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已成为现代药剂学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但仍还有许多实质性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提高药物在靶点位置的释放浓度和药物稳定性;减少可能产生的脱靶效应;改善微粒的粒径大小及载药量。相信随着靶向制剂研究的深入,靶向给药系统将在抗癌临床治疗中占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余岚,朱晓燕.脂质体及靶向给药制剂[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23(6):258—260.

[2]陈亮,陈学敏.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03.9(1):10—12.

[3]李学涛,田景振,张玉娟.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

8(2):13一17.

[4]吕宝军,张红雨, 紫杉醇脂质体抑制直肠癌Colo320, 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3-14

[5]Suzuki S,Inoue K,Hongoh A,et al.Modulation of doxorubicin resistance in a doxorubicin-resistant human leukaemia cell by an immunoliposome targeting transferring receptor[J].B J Cancer,1997,76(1):83-89

[6]瞿光喜,邹立家,张天民,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雾凝胶的研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6):261-264

[7]李学涛,田景振,张玉娟,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8(02A);13-17

[8]唐海,刘宏飞,聂淑芳.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状况[J].药品评价,2004,1(4):302-305.

[9]扬帆,陈一岳,林茵,等.聚乳酸的降解性能及其微球剂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2,13(5):263.

[10]孙燕援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4):258-259

[11]王新春,何军,阳长明,等.中西药被动靶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4):238—240.

[12]孙丹丹,闰雪生,李百开,纳米粒与靶向制剂在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J]齐鲁药事,2011,30(6):355-357

[13]梁尔光,王玉丽,高春生,纳米粒疗法: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36 (1):71-75

[14]孙丹丹,闰雪生, 纳米微粒靶向治疗脑癌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甫,2011,9(21):241-243

[15] 陈丽坤. 浅谈儿科中药剂型在临床的应用[J].中医中药,2007,26(3) :225-226.

[16] Salvage J P,Rose S F,Phillips G J,et al.Nover biocompatible phosphorylcholine-based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5,10(4) :259-270.

[17] 姜华,杨景明. 半乳糖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3) :277-279.

[18] Hazra B,Pore V,Dey S,et al.Bile acid amides derived from chiral amino Alcohols novel antimicrobials and antifungals[J].Bioorg Med Chem Lett,2004,14(3) :773-777.

[19] Tu N,Link J T,Sorensen B K,et al.Bile acid conjugates of a nonsteroidal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modulalor[J].Bioorg Med Chem Lett,2004,14(16) :4179-4183.

[20] Briz O,Silva A,Vallesjo M,et https://www.doczj.com/doc/275677649.html,efulness of liposomes loaded with cytostatic bile acid derivatives to circumvent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enterohepatic tumors[J].Mol Pharmacol,2003,63(3) :742-750.

[21] Saul J M,Annapragada A V,Bellamkonda R V.A dual-ligand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argeting selectivity of therapeutic nanocarriers[J].J Control Release,2006,114(3) :277-287.

[22] Sun J B,Duan J H,Dai S L,et al.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of doxorubicin loaded with bacterial magnetosomes (DBMs) on H22 cells:The magnetic bio-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J].Cancer Letters,2007,258(1) :109-117.

[23]TorchilinVP,Recnt advances with liposomes as phaaceutical carriers[J].Drug Discov,2005,4(2):145一160.

[24]Qin Y,Chen H,Yuan w,et a1.Liposomesfomulated with TAT—modifiedcholesteT01 foTenhancing the brain delivery[J].Im J Pharm,201l,419(1—2):85—95.

[25]Qin Y,chen H,zhang Q,et a1.Liposomes formulated with TAT—modified cholesterol for improving brain delivery andtherapeutic emcacy on brain g1iomain animals[J].Int JPharIn,2011,420(2):304—312.

药剂学综述缓控释微丸制剂

缓控释微丸制剂 摘要:目前市面上涌现出多种缓控释制剂,其中微丸凭借其载药范围宽、流动性好、体积小等优点受到青睐。本文通过对缓控释制剂中微丸的定义、特点、在缓控释制剂类型中应用的原类型、释药机理及其制备工艺和辅料应用的介绍,让初次接触药剂学中缓控释微丸制剂的人对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微丸制剂铺垫坚实的药剂学基础。 引言:近几年药物剂型不断出新,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制剂、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制剂,其中缓控释制剂最为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缓控释微丸是缓控释制剂中最受青睐的剂型之一。药物的作用与其在作用部位的浓度有关,通过使药物定速释放来控制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从而使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长,从而减少药物给药剂量和次数。因此微丸释药基于药物释放模式,包括以零级或慢一级释药、有一快速释放剂量再以零级或慢一级释药,注意确定释药模式前应先确定药物有效浓度范围,治疗指数小或半衰期短者均制为缓控释制剂。[1]微丸作为多单元型给药系统的代表,具有传统单剂量型缓释制剂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如吸收个体差异小、剂量突释效应低以及释药速率稳定等,现已逐渐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2] 历史 我国古代就有中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喉炎丸”、“王

氏保赤丸

”、“牛黄消炎丸等。最早的是手工泛丸(中药水泛丸),将微丸装入胶囊内给药最早出现在50年代初。1949年Smith Kline和French等认识了微丸在缓释制剂方面的潜力,把微丸装入胶囊开发成适合于临床的缓释型胶囊制剂,使得微丸制剂得到了较大发展。1999年度全球此类产品销售额接近100亿美元,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13]目前,许多缓释、控释胶囊剂如“Theo-24”(茶碱)、“扑尔敏胶囊”“苯巴比妥”等都有微丸制剂,一些普通制剂也在逐步采用微丸制剂技术,如“伤风感冒胶囊”等。随着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的发展,微丸有了很大发展,生产由手工制造发展到半机械化和全自动化制备。 现状 1、定义:微丸剂是指直径小于215mm的丸状口服制剂。是一种剂量分散型制剂, 通常一个剂量由几十乃至一百多个小丸组成。[4]其应用方式包括将均一的小丸或不同粒径、不同包衣厚度的小丸混合装入空胶囊制成胶囊剂, 或者压制成片剂。按处方组成、结构及释药机制的不同, 微丸剂可分为膜控小丸、骨架型小丸及混合型小丸几种类型。[2]微丸通过改变辅料结合药物溶解、扩散的性质来控制释药速度,其辅料主要有聚丙烯酸树脂及纤维素衍生物类等。 2、优点: 2.1 改变微丸组合来改变释药速度 2.2 复方制剂配伍克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 2.3 在体内多个小丸广泛均匀地分布可防止局部药物浓度太大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一、药物制剂专业发展方向: 1、药物化学对药剂学的挑战构效关系、组合化学、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化学药物设计更合理、目的性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过去存在的、大量的需要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如吸收、溶解度、靶向等在药物形成阶段即已完成。 2、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程序化、标准化随着辅料的标准化和制药设备的计算机化,制剂处方及工艺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大部分剂型和制剂实现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员即可完成原来需由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 3、药物传输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靶向给药系统的靶点寻找和定位、无损伤性的其它途径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方法学研究。 4、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挑战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品种迅速增加,对非注射给药剂型的要求增加,尤其是安全的、无损伤性的口服给药途径和经皮给药途径剂型的研究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基因治疗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灭活病毒、脂质体和其它微粒是常用载体系统,该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实现基因有效转移并顺利发达的重要一环。 6、生物芯片成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件生物芯片(biologicalchip)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生物芯片的规范化、精确化和实用化已成现实并将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生物芯片的出现将加速基因疗法的发展,大大提高人类基因的破译速度。生物芯片、电脑芯片和微传输系统的完美结合,将实现生物传感、信息控制和反馈、药物传输的一体化。 7、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问题中药剂型现代化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二: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药物制剂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生病的时候都离不开它.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药剂学》练习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第十四章靶向制剂 (未排序)A型题 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注入法 B.薄膜分散法 C.复凝聚法 D.逆相蒸发法 E.冷冻干燥法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2】 【正确答案】 C 2.下列哪项不是脂质体的特点 A.淋巴定向性 B.缓释性 C.细胞非亲和性 D.降低药物毒性 E.提高药物稳定性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3】 【正确答案】 C 3.关于脂质体相变温度的叙述错误的为 A.与磷脂的种类有关 B.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 C.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厚度减小 D.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减小 E.不同磷脂组成的脂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存在不同的相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4】 【正确答案】 D 4.脂质体与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吸附 B.脂交换 C.融合 D.降解 E.内吞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5】 【正确答案】 D 5.属于主动靶向制剂的是 A.糖基修饰脂质体 B.聚乳酸微球

C.静脉注射用乳剂 D.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囊 E.pH敏感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6】 【正确答案】 A 6.属于主动靶向制剂的为 A.固体分散体制剂 B.微型胶囊制剂 C.前体靶向药物 D.动脉栓塞制剂 E.环糊精包合物制剂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7】 【正确答案】 C 7.通过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 A.被动靶向制剂 B.主动靶向制剂 C.物理靶向制剂 D.化学靶向制剂 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本题1分】 【答疑编号25128】 【正确答案】 A (未排序)B型题 1. A.聚合法 B.注入法 C.复凝聚法 D.重结晶法 E.研磨法 【本题1分】 (1).纳米粒 【答疑编号25130】 【正确答案】 A (2).脂质体 【答疑编号25131】 【正确答案】 B (3).微型胶囊 【答疑编号25132】 【正确答案】 C

药剂学综述栓剂的研究进展[1]

栓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栓剂是古老剂型之一,栓剂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应用筒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对近年来栓刺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新型栓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制药技术和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栓剂的研究及使用也显著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型栓剂,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泡腾栓剂等,中药栓剂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关键词】栓剂;研究概况;综述;新剂型; 引言:栓剂是古老的外用固体制剂。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已有对栓剂的记载。栓剂系将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随着栓剂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和栓剂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栓剂现已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如中空栓、泡腾栓、微囊栓、海绵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尤其中药栓剂不断涌现,栓剂的研发热潮仍在进行中。 1 .栓剂概述[1]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人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栓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尿道栓呈笔形,一端稍尖。 2.栓剂分类 2.1按作用

分局部作用栓剂和全身作用栓剂。 2.2按应用部位 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脐栓、耳栓等,其中直肠栓和阴 道栓最为常见.Kyong-Hoon Eun等【2】曾用家兔做过栓剂直肠实验。2.3按形状大小 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和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前者多为肛门栓,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人直肠内。后者多为阴道栓,亦称阴道弹剂,因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的表面积较大,因此以鸭嘴形较好。 2.4按基质 1.脂肪性基质,包括可可豆油、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类、乌桕油和氢化油等。 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吐温一6l等。 2.5按剂型 分双层栓剂、泡腾栓剂、微囊栓剂、中空栓剂、海绵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等。【3】 3.栓剂作用特点【4】 栓剂给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栓剂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其二为栓剂中的药物经由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主要为润滑抗菌、消炎、收敛、止痒、止痛局麻等作用,例如甘油栓,紫珠草栓及苯佐卡因栓等。这类局部作用是栓剂的特色和长处之所在,因其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所。所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全

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剂型的基础理论、制剂的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是其核心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数理、生命、材料、电子和信息等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造,极大地推动了药剂学的发展,使药剂学从经验探索阶段步入了科学研究阶段。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在现代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技术开展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研究,在完善和提高现有普通剂型及制剂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的同时,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出现是药剂学领域中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大量新型药物剂型及制剂的问世是药剂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药剂学总体发展方向: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靶向理论) ?新剂型、新制剂、新辅料(高分子胶束等) ?新技术、新机械和设备(粉末直接压片等) ?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剂型重要性(作用特点): 1)剂量准确、给药方便 2)改变药理作用 3)降低毒副作用(“三小”:毒、副作用、剂量小) 4)增加稳定性 5)调节给药速度(“三效”:高、速、长效) 6)提高疗效(“三定”:定量、定时、定位) 药物制剂或剂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使用方便综合现代药剂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概括为:快速起效、缓控释和靶向性新技术、新制剂与新剂型。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现代药剂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新进展。 1.快速起效新技术、新制剂与新剂型 根据某些需及时治疗的疾病(如心绞痛等),尽管临床首选方案是采用注射给药,但该用药方案必须在医疗机构中实施,对处理远离医疗机构的突发性病例无能为力,虽然散剂、颗粒剂、泡腾制剂的冲服固然有快速起效作用,但携带和使用极为不便,因此,研制具有快速起效、携带方便的药物制剂及剂型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口腔、鼻腔和肺部给药系统为研究热点1.1 速释型口腔给药系统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具有快速起效,生物利用度高(避

药剂学第五章固体制剂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胶囊剂: 2.滴丸剂: 3.膜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 1.胶囊剂可使液态药物的剂型固体化。( ) 2.胶囊剂填充的药物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3.胶囊剂中若填充易风化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脆裂。( ) 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0 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45%~55%。( ) 5.软胶囊囊壁由明胶、甘油、水三者所组成。( ) 6.软胶囊中的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 ) 7.滴丸剂常用基质分为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和乳剂性基质三大类。( ) 8.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 ) 9.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 10.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熔法和复合制膜法。( ) 11.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 12.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 13.由于胶囊壳主要含水性明胶,因此,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1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 000级,温度l0~25%,相对湿度35%~45%。( ) 15.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甘油和水组成。( ) 16.胶囊剂不能延缓药物的释放,也不具备定位释药作用。( ) 17.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制成胶囊剂有利于掩盖其臭味,并减少刺激性。( ) 18.易风干、易潮解的药物制成胶囊剂,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 ) 19.软胶囊囊壁的组成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 ) 20.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和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 ) 21.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塑法和复合制膜法。( ) 三、填空题 1.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组成。 2.胶囊剂中充填的药物不能是或,也不能充填易或易的药物。 3.硬胶囊剂的制备分为的制备,制备与,等过程。 4.软胶囊常采用法和法制备。 5.A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 ,B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 。 6.制备空胶囊时常加入、、、等增塑剂。 7.硬质胶囊壳主要由、、组成外,制备时一般还需加入、等,根据需要还可加入与。

药剂学综述--新型栓剂的研究进展

新型栓剂的研究进展 药学2班万国运 2010071202【摘要】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状制剂,具有适宜的硬度和韧性,无刺激性,引入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熔融、软化或溶解,且易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药物。栓剂既可起局部作用,也可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起全身作用。栓剂用于局部治疗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并逐渐释放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作用时间长、作用强。用于全身治疗时,由于药物在直肠吸收,药物避免了首过效应和胃中酶的破坏,不但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起效快,并可免去打针吃药之痛苦。由于栓剂疗效确切,且不易受其他条件影响疗效的发挥,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想把更多的药物制成栓剂。但传统的普通栓剂又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各国相继开发了一些新型栓剂,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就几种常用的新型栓剂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新型栓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缓释栓剂;微囊栓剂;泡腾栓剂;凝胶栓剂 栓剂亦称塞药或坐药,是一种传统剂型,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用栓剂治疗疾病最早可上溯至《史记》,后汉《伤寒论》中有载有蜜煎导方,就是用于通便的肛门栓,晋代《肘后备急方》载有鼻用栓剂和耳用栓剂。国外公元前1550年埃及的《伊伯氏纸草本》中也有栓剂的记载[1]。栓剂的发展很迅速,近年来,随着制药新技术、新基质的出现,栓剂的研究及使用显著增加,出现了中空栓、双层栓、缓释栓、微囊栓、泡腾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 1. 中空栓剂

中空栓剂以空白或含药基质为外壳,中空部分填充液体或固体药物的一种栓剂。是1984年渡道善照等研制的新型栓剂,与普通栓相比,中空栓剂的栓壁薄,在2分钟内软化释放,起效远快,表明中空栓剂有释药速度快的优点;中空栓剂药量可以调整,在临床上预先制备中空栓剂外壳,据临床需要临时填充药物;对于治疗窗窄的药物,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调整住院患者的用药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便于个体化用药;中空栓剂还可增加制剂稳定性[2]。 Shegokar等[3]在研究扑热息痛中空栓中加入辅料对药物在体内释放的影响时得出当加入硫代琥珀酸二辛钠和微分硅胶可以延长扑热息痛释放时间,甘油酯和Capryol PGMC可作为佐剂来加快扑热息痛的释放,增加疗效。李维等[4]制备环丙沙星中空栓时,先配置PVP不同浓度溶液待用,将半合成脂肪酸脂 (基质 ) 适量, 置合适容器中, 于 60 ℃水浴中融化后搅匀。采用内加辅料法将融化好的基质迅速注入涂有液体石蜡的栓模中, (栓模中心部分有一空心管) , 于室温 20 ℃静置两分钟, 形成空腔, 于空腔内定量注入 0.3 ml PVP液和环丙沙星原料药, 尾部封基质并刮平, 启模即得。外加辅料法: 融化好的基质按定量加入0.3 ml/粒 PVP液, 搅匀, 迅速注入中心有一空心管栓模中, 室温静置两分钟, 空腔内加环丙沙星,尾部封基质并刮平, 启模即得。研究结果显示该中空栓的制备对提高在胃内易受消化液影响的药物及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吴德敏等[5]取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适量于60℃水浴中融化,加入4%的吐温80,再加入过100 目筛的氨基葡萄糖细粉,搅拌均匀,注入事先消毒灭菌并涂抹甘油的栓模中,冷凝后

药剂学名词解释

药剂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 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剂型:是把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3. 制剂:根据药典和颁布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于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 4. 首过效应:某些药物口服后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减少、药效降低效应。 5.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并 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6. 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医师 处方和秘方之分。 7.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的药物=品。 8.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 用的药品。 9.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0.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11. 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 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叫临界相对湿度。12.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不同的物质在同一对溶剂中的 分配系数不同,可利用该原理对物质分离纯化。 13.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 X100% 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 14. 新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途 径(3)改变剂型。 15. 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 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

靶向制剂习题

; 靶向制剂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靶向制剂: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2.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厚度约4nm)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 3.微球:是一种以适宜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附药物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微粒。 4.纳米粒:包括纳米囊和纳米球,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固态载药胶体微粒,一般粒径多在10~1000nm范围内。 … 5.前体药物:是活性药物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的作用后,前体药物中的活性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靶向制剂的是D A.药物-抗体结合物 B.纳米囊 C.微球 D.环糊精包合物 E.脂质体 2.以下属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C A.磁性微球 B.乳剂 C. 药物-单克隆抗体结合物 D.药物毫微粒 E. pH敏感脂质体3.以下不能用于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是A A.复凝聚法 B.逆相蒸发法 C.冷冻干燥法 D.注入法 E.薄膜分散法 ) 4.以下关于判断微粒是否为脂质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具有微型囊泡 B.球状小体 C.具有类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的微型囊泡 D.具有磷脂双分子结构的微型囊泡 E.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 5.以下不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机制的是B A.融合 B.降解 C.内吞 D.吸附 E.脂交换 6.已知某脂质体药物的投料量W总,被包封于脂质体的药量W包和未包入脂质体的药量W游,试计算此药的重量包封率Q w C A. Q w%=W包/W游*100% B. Q w%=W游/W包*100% C. Q w%=W包/W总*100% D. Q w%=(W总-W包)/W游*100% E. Q w%=(W总-W包)/W包*100% 。 7.以下关于脂质体相变温度的叙述错误的为A A.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减小 B. 在一定条件下,由不同磷脂组成的脂质体有可能存在不同的相 C.与磷脂的种类有关 D.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双分子层中疏水链可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 E.在相变温度以上,升高温度脂质体膜的厚度减小 8.以下不用于制备纳米粒的有E A.乳化聚合法 B.天然高分子凝聚法 C.液中干燥法 D.自动乳化法 E.干膜超声法 #

药剂学-半固体制剂复习指南.

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 学习要点 一、软膏剂 (一)概述 1. 定义: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乳膏剂(crea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糊剂(pasters)系指大量的固体粉末(>25%)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 临床应用: (1) 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局部治疗作用; (2) 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3. 软膏的质量要求:均匀细腻,无糙感;稠度适当,易涂布;性质稳定,无变质;安全有效,不刺激;卫生合格,无过敏;损伤皮肤,先灭菌。 4. 组成:药物、基质(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乳膏基质)、附加剂。 (二)软膏剂基质 1. 油脂性基质 (1) 特点:润滑无刺激,油膜促水合,配伍稳定好,细菌不易生,油腻不易洗,释药性能差。 (2) 品种: 1) 凡士林:黄白两种,仅能吸水5%,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但加入适量羊毛脂、胆固醇可增加其吸水性。 2) 石蜡与液状石蜡:常用于调节基质稠度或乳剂型基质的油相。 3) 羊毛脂:可吸收两倍量的水,因粘性太大较少单用,常与凡士林合用。 4) 蜂蜡与鲸蜡: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在O/W型乳化剂基质中起稳定作用,常用于调节稠度或增加其稳定性 5) 二甲基硅油:又称硅酮,润滑作用好易于涂布,常与其他基质合用,做

为乳膏剂的润滑剂。但对眼睛刺激性大,不能用作眼膏基质。 2. 水溶性基质: (1) 特点:无油腻易洗除、释药快、能与渗出液混合、可用于糜烂性创面。 (2) 品种: 聚乙二醇:固体PEG与液体PEG适当比例混合可得半固体的软膏基质,可调节稠度。但对皮肤润滑性差,久用引起皮肤干燥,对季胺盐类及羟苯酯类等有配伍变化。 3. 乳膏基质: (1) 特点:稠度适宜易涂布、油水混合易清洗、渗透皮肤能力强;水不稳定药物不适用,分泌物多的皮肤病不可用。 (2) 组成: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提示:油相基质大多是固体或半固体,注意和乳剂的区别) 油相基质:硬脂酸、石蜡、液体石蜡、凡士林、蜂蜡、高级脂肪醇、植物油等。 乳化剂: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聚山梨酯(吐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等。 其他: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防腐剂(羟苯酯类、氯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三)软膏剂的处方设计 1. 药物性质: lg P≥1,分子量<500,容易透过角质层;lg P≥3,皮肤驻留性好。 2. 基质选择: 表13-1 基质类型的选择原则 皮肤生理病理状况适宜基质只起皮肤表面保护与润滑作用油脂性基质 皮脂溢出性皮炎、痤疮等水溶性基质或O/W型乳膏基质急性而多量渗出液的皮肤疾患水溶性基质 皮肤炎症、真菌感染等皮肤病乳膏基质

药剂学综述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靶向制剂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摘要靶向制剂可以高效提高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此文简要介绍靶向制剂的分类,剂型及其应用。 关键词靶向制剂;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应用 靶向制剂的概念起始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于20世纪初提出[1]。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特定疾病的相关靶点,设计和构建靶向制剂,靶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热门之一。 靶向制剂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增强药物疗效,同时减小全身的不良反应,为第四代给药系统(DDs)。由于癌症为世界上较为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而放射性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正常细胞损伤太大,毒副作用强。所以目前,靶向制剂被认为是抗癌药的最适宜的剂型。 1.概述 靶向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特定结构和靶点,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杀伤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而且便于控制给药的速度和方式,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2]。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3]主要有:①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型;②降低药物对于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③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1靶向制剂的分类 靶向制剂的特点是定位浓度、高效、低毒、控制释药、血浓恒定、顺应性提高。靶向制剂通过作用机制上分类,可分为:①被动靶向制剂,药物以微粒(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等)为载体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肺等器官;②主动靶向制剂,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不被单核吞噬系统识别,或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是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应用温度、pH或磁场等外力将微粒导向特定部位。靶向制剂目前常用的药物载体有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球、磁性导向微粒,也有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图文稿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与发展方向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一、药物制剂专业发展方向: 1、药物化学对药剂学的挑战构效关系、组合化学、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化学药物设计更合理、目的性更明确、成功率更高。过去存在的、大量的需要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如吸收、溶解度、靶向等在药物形成阶段即已完成。 2、制剂处方及工艺设计程序化、标准化随着辅料的标准化和制药设备的计算机化,制剂处方及工艺实现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大部分剂型和制剂实现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员即可完成原来需由药剂学家解决的问题。 3、药物传输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靶向给药系统的靶点寻找和定位、无损伤性的其它途径给药系统的设计及方法学研究。 4、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挑战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品种迅速增加,对非注射给药剂型的要求增加,尤其是安全的、无损伤性的口服给药途径和经皮给药途径剂型的研究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基因治疗载体系统基因治疗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灭活病毒、脂

质体和其它微粒是常用载体系统,该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实现基因有效转移并顺利发达的重要一环。 6、生物芯片成为药物制剂的重要组件生物芯片(biologicalchip)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生物芯片的规范化、精确化和实用化已成现实并将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生物芯片的出现将加速基因疗法的发展,大大提高人类基因的破译速度。生物芯片、电脑芯片和微传输系统的完美结合,将实现生物传感、信息控制和反馈、药物传输的一体化。 7、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问题中药剂型现代化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二: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药物制剂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生病的时候都离不开它.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 原则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一、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给药途径及剂型确定后,针对药物的基本性质及制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宜辅料和工艺将其制备成质量可靠和病人应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直接用于病人,无论经哪个途径用药,都应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稍有不慎,轻则迨误疾病治疗,重则给病人将带来生命危害,同时也将给生产厂家带来不可估量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药品的质量构成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此外,对于制剂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制剂的生产成本和药品的价格也应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1、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来源于药物本身,也与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有关。任何药物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在口服给药时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注射给药时可能产生剌激性或毒副作用。例如布洛芬、诺氟沙星的口服制剂安全有效,但在设计成肌肉注射液时却出现了严重剌激性。一些药物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的毒副作用不明显,但在超剂量用药或制剂设计不合理使药物吸收过快时产生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对于象茶碱、洋地黄、地高辛、苯妥英钠等治疗指数较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都很强的药物更需要引起注意,临床上要求对这类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对于药物制剂的设计者来说,必须充分了解用药目的、药物的药理、药效、毒理和药动学性质以确定给药途径、剂型及剂量。应该注意,在某些药物的新剂型及新制剂设计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剂型、采用新辅料或新工艺而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时,需要对制剂的剂量以及适应症予以重新审查或修正,对于毒性很大的药物或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一般不制备成缓释制剂、也不采用微粉化工艺加速其溶解。 2、有效性

药剂学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

第十三章半固体制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软膏剂 2.乳膏剂 3.栓剂 4.置换价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软膏剂就是一种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 ) 2.软膏剂就是一种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半固体制剂,可外用或内服。( ) 3.乳膏剂就是指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 ) 4.软膏与栓剂都就是半固体制剂。( ) 5.软膏剂就是一种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 6.软膏剂的类型按照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与乳剂型三类。( ) 7.软膏剂也属于灭菌制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 8.常用的软膏剂基质主要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及亲水性基质。( ) 9.凡士林又称软石蜡,分黄、白两种,后者经漂白处理。( ) 10.凡士林基质软膏适用于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 11.石蜡与液状石蜡为饱与烃混合物,常用于调节凡士林基质的稠度。( ) 12.油脂性软膏基质中加入适量的羊毛脂可改善基质的吸水性。( ) 13.无水羊毛脂与含水羊毛脂的区别主要在于含水量不同。( ) 14.乳剂性软膏基质与乳剂一样均由植物油、水与乳化剂组成。( )’ 15.乳剂型基质含水量较高,因此无需加保湿剂。( ) 16.用一价皂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剂型基质。( ) 17.新生皂反应的碱性物质对乳剂型基质的性质影响很大,新生钠皂形成的基质较硬,钾皂能形成较软的基质。( ) 18.新生多价皂形成的W/O型乳剂型基质通常较一价皂形成的O/W型基质稳定。( ) 19.十二烷基硫酸钠就是阴离子乳化剂,忌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 ) 20.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均属于非离子型乳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合用以调节HLB值。( ) 21.平平加O就是以十八(烯)醇聚乙二醇-800醚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属于W/O型乳化剂。( ) 22.乳化剂OP就是以聚氧乙烯(20)月桂醚为主的烷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为非离子 O/W型乳化剂。( ) 23.水溶性基质就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 ) 24.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主要采用研磨法与熔融法制备。( ) 25.半固体状油脂性基质必须先加温熔化后,再与药物混合。( ) 26.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药物的含量、软膏剂性状、刺激性、稳定性等。( ) 27.眼膏剂就是指供眼用的灭菌软膏。( ) 28.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应灭菌或无菌操作,且不添加抑菌剂。( ) 29.凝胶剂有单相凝胶与双相凝胶之分,前者如甘油明胶,后者如氢氧化铝凝胶。( ) 30.水性凝胶由于黏滞度小有利于水溶性药物的释放。( ) 31.卡波姆系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商品名为卡波普。( ) 32.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可在热水中溶解形成凝胶剂。( )

药剂学综述浅谈阿莫西林类药物的研究发展

浅谈阿莫西林类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首先讲述的是阿莫西林类药物的不同剂型及不同剂型的作用机理、优势。阿莫西林的制剂有阿莫西林胶囊、颗粒、分散剂、片剂、注射剂等,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可见剂型对一个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影响是重要,充分证明的药剂学的重要性,阿莫西林类药物虽为光谱抗生药,但它们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各种剂型的常见不良反应,阿莫西林类药物性质相对稳定,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以发挥不同的疗效,也能在原有功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近几年的阿莫西林类药物在市场上应用广泛,各界人士也在积极开发研究它们的新工效及不良反应,本文结合近期的期刊等文献做出了小结,简单介绍阿莫西林类药物发展近况, 【关键词】阿莫西林类;不同剂型;临床应用;联合用药 引言阿莫西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以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阿莫西林可以说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长大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区分自身和家人是否患有伤寒、其他沙门菌等引起的疾病,有些患者只要感冒咳嗽就会自己去药店自行购买阿莫西林,甚至有时周围的诊所也会随便开给患者阿莫西林。在这个抗生素乱用滥用的时代,虽然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呼吁医生和患者慎重使用这类药品,但我想公民自身真正了解这类药物的正确使用情况才能真正减少阿莫西林这类药物的乱用。

阿莫西林,也称之为羟氨苄青霉素,由于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推广应用的一种抗菌类药物,这个药物具有广泛性和耐酸性,并且疗效显著[1],阿西莫林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侧链,与氨苄西林相比,在其侧链苯环上多一个羟基,所以二者性质较为相似。阿莫西林性状为类白色或白色粉末、呈结晶状、味微苦、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阿莫西林适用于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并用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单纯性淋病,等等。在阿莫西林被用为治疗支气管和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的抗生素后,在之后几年已有人开始呼吁这类药的使用应该被控制,由于嗜血杆菌属和肺炎双球菌的耐受性、阿莫西林联用价格较贵、其他广谱抗生素较高的耐受菌株,对于轻微到中等疾病的治疗在使用阿莫西林类抗生素时要仔细考虑[2]。 一、不同剂型不同作用 1、阿莫西林胶囊 口服后迅速吸收,约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使其在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芐青霉素(约为氨苄西林的2 倍)。在临床上,口服本品0.5g 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 小时达到,为10.0 g/ml,约为口服同

最新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总结

固体制剂常用辅料 一固体制剂分类 1.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 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 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 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这种古老的传统固体剂型,在化学药品中应用不多,但在中药制剂中仍有一定的应用。这是因为散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医源资料库》:散剂,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粗 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散剂治疗疾病的记载。由于散剂表面积较大,具有易分散、便于吸收、奏效较快的特点,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治疗剂型。散剂制法简单,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 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和外用散两种。内服散又可分为煮散(是中药特有的剂型之一,粉末较一般散剂为粗,不直接吞服而采用酒浸或煎汤的方式煎制,服时有连渣吞服者,有去渣服汤者,视处方具体规定而异。如银翘散、五积散等)、一般散(如平 胃散)两种,外用散剂,又可分为撒布散(如桃花散)、吹入散(如锡类散)、眼用散(如 八宝眼散)及牙用散(如牙疼散)等。 2.颗粒剂(Granul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 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俗为颗粒)、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 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3.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 释片与肠溶片等。

药剂学论文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研究现状及展望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生命科学学院 生131-1 吴定柳 201370501142 2015/12/28

综述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目的介绍多肤及蛋白质类药物在可注射性及非注射性系统药物释放系统中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多肤及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释放系统中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性、半衰期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资料分析归纳造成此类药物不稳定性、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及个体差异严重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采取的处方及工艺学措施。结论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二级、三级以及空间结果受外界的温度、压力和pH影响较大。同时进入人体内也容易被各种酶类降解掉,使其药性减小或丧失,不能在体内长时间停留,它们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自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药物剂型能够对药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改善药物剂型的加工处方和工艺的方法来保护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药性。 关键词:蛋白质;多肽;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剂型 根据生物技术药物的含义,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大特点是分子量大。分子量较小的是多肽类药物,但其分子量也是接近或超过1000个道尔顿,而分子量较大的多数是蛋白类药物,如抗体其分子量可达到150kD。分子量巨大的直接后果是大多数生物技术药物都不能自由通过生物体内的各类生物屏障系统,因而生物技术本身通过口服、透皮或黏膜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底,药效不明显,通常采用的给药的方式是注射给药,这大大限制了药物的应用和病人的顺应性。很多研究者多年来一直想突破这一难题,但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除了少数几个多肽、寡肽药物有口服、鼻喷剂上市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我国在过去的二十里的生物技术药物一直以仿制为主,多数也只是多肽或细胞因子及胰岛素等分子量较小的产品。其中仅有的创新品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夜”,其上市剂型不够完善,需要在“-20℃冷藏保存,用前拿出,防止反复冻融”,它的使用方式极不方便。 即使是生物技术药物通过了生物的各种屏障系统,但在体内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温度、pH、离子强度及酶等条件极为敏感,很容易被降解或失活。所就会大大影响了它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从而使生物技术药物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不得不通过多次给药和增加给药量才有可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使生物技术药物在制备、包装、贮存、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