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1、适应症急性EV破裂出血史,外科手术后EV再发者,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2、禁忌症肝性脑病2期,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重度黄疸,出血抢救时可视情况灵活掌握。

3、术前准备

常规胃镜检查前准备;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输血、输液等抗体克治疗;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

4、器械准备胃镜、硬化注射针、常用硬化剂;1%乙氧硬化醇;亦可使用无水酒精。

5、操作方法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内镜未端附加气囊注射硬化剂;硬化剂可于曲张静脉内注射或静脉旁+静脉内注射。

6、注射方法

(1)静脉内注射:在出血的附近静脉内注射,对未找到活动出血处,可在齿状线上方2cm开始左右的曲张静脉内注射。每点注射硬化剂3ml~10ml为宜,亦可根据静脉曲张程度酌情增减,总量不超过40ml。每次1点~4点,注射完后内镜观察,确保无活动出血时退镜。

(2)静脉旁注射;在曲张静脉周围粘膜下每点注射剂量0.5~1ml,使静脉周围粘膜形成降起,压迫静脉达到辅助止血目的。

7、疗程第1次硬化治疗后,间隔时间1周至10天左右再行下一次硬化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以后每3个月复查第2、3次胃镜,再间隔6个月后复查第4次胃镜。

8、术后处理

(1)饮食术后禁食8小时,以后进流质,术后2周内严格饮食监督,进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禁食粗糙食物。

(2)预防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

(3)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奥曲肤或生长抑素类。

(4)使用抑酸药物及食管粘膜保护剂。

(5)严密观察有否异位栓塞、出血、穿孔、发热、败血症等并发症。

9、并发症

(1)发热、注射相关的感染;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2)胸骨后疼痛:多见并可耐受,不能耐爱者可肌注盐酸哌替定或强痛定。

(3)术中出血:多由操作不当或硬化剂未能充分闭塞血管所致。(4)食管狭窄及食管溃疡:后者可导致迟发出血

(5)食管穿孔、ARDS及食管一气管瘘:少见。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系常见的病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合理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的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普及曲张静脉的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和本人对曲张静脉的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的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的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的每个因素的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的时机及合适的方法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 (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 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的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g;g为胃英文(gastric)的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的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 Lr;:为直肠英文(rectum)的首字母,Lr表示曲张静脉位于直肠 如果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相延伸则用Leg统一表示;如果食管胃底血管是完全分开的则用Le,Lg分别表示。 (2)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最大的直径,为内镜下治疗提供治疗参考依照曲张静脉的直径(以代号D后面加上曲张静脉的直径大小表示)分为以下几个梯度:DO:表示无曲张静脉; DO.3:表示曲张静脉<0.3cm; 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0.3一1 cm之间; D2: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1一2 cm之间; D3: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2一3 cm之间; D4: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3 -4 cm之间; D5: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4一5 cm之间; 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 cm,可按照以上按D+直径数字方法以此类推; (3)危险因素(Risk factor, Rf):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①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 , RC+包括血泡症、条痕症、樱桃红症等;②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HVPG是评价门脉高压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当HVPG>12mmHg时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可在有条件下进行);③糜烂,提示曲张静脉表层勃膜受损,是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④血栓,无论是红色血栓或是白色血栓都是即将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⑤活动性出血,内镜下可以看到曲张静脉正在喷血或是渗血;6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二依照是否有近期出血征象以及是否有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指征分为3个梯度: Rf0:无以上5个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 Rfl:RC+或HVPG>12 mmHg,有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择期进行内镜下治疗; 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或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操作规范 1、适应症急性EV破裂出血史,外科手术后EV再发者,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2、禁忌症肝性脑病2期,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重度黄疸,出血抢救时可视情况灵活掌握。 3、术前准备 常规胃镜检查前准备;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输血、输液等抗体克治疗;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 4、器械准备胃镜、硬化注射针、常用硬化剂;1%乙氧硬化醇;亦可使用无水酒精。 5、操作方法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内镜未端附加气囊注射硬化剂;硬化剂可于曲张静脉内注射或静脉旁+静脉内注射。 6、注射方法 (1)静脉内注射:在出血的附近静脉内注射,对未找到活动出血处,可在齿状线上方2cm开始左右的曲张静脉内注射。每点注射硬化剂3ml~10ml为宜,亦可根据静脉曲张程度酌情增减,总量不超过40ml。每次1点~4点,注射完后内镜观察,确保无活动出血时退镜。 (2)静脉旁注射;在曲张静脉周围粘膜下每点注射剂量0.5~1ml,使静脉周围粘膜形成降起,压迫静脉达到辅助止血目的。 7、疗程第1次硬化治疗后,间隔时间1周至10天左右再行下一次硬化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以后每3个月复查第2、3次胃镜,再间隔6个月后复查第4次胃镜。 8、术后处理 (1)饮食术后禁食8小时,以后进流质,术后2周内严格饮食监督,进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禁食粗糙食物。 (2)预防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

(3)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奥曲肤或生长抑素类。 (4)使用抑酸药物及食管粘膜保护剂。 (5)严密观察有否异位栓塞、出血、穿孔、发热、败血症等并发症。 9、并发症 (1)发热、注射相关的感染;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2)胸骨后疼痛:多见并可耐受,不能耐爱者可肌注盐酸哌替定或强痛定。 (3)术中出血:多由操作不当或硬化剂未能充分闭塞血管所致。(4)食管狭窄及食管溃疡:后者可导致迟发出血 (5)食管穿孔、ARDS及食管一气管瘘:少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 2015 最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要点 2015 年10 月24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 EVB 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 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 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 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 两个级别(表1、2)。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表2.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 基本概念 推荐意见: EVB 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首次EVB(一级预防);控制急性EVB;预防再次EVB(二级预防);改善肝脏功能储备(A,1)。 1. EVB 的诊断:出血12-24 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是诊断EVB 的可靠方法,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在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发现有血栓头。 2. GOV 的分型与分级 本指南推荐我国的分型方法-LDRf 分型,即L- 位置,D- 直径,Rf- 危险因素,统一表示方法为:LXx D 0.3-5,Rf 0,1,2,第一个X 为脏器的英文首字母,第二个x 为该器官的哪一段,D 0.3-5 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而危险因素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 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轻度(G1)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中度(G2)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重度(G3)为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无论有无红色征)。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或套扎术的护理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或套扎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25T16:51:00.1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胡巧丹乔红艳[导读] 护理流程标准化,工作配合做到位,可以大大避免再出血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及天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东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322100 摘要:目的:总结8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护理经验和教训。方法:术前进行饮食辅导和心理疏导,术中充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活动性出血情况,在圈套器可能脱落的时间段内,进行饮食辅导和日常生活训练,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结果:经治疗护理后近期出血者5例,2例因发生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无远期出血患者。结论:硬化或套扎术是减轻或消除曲张的食管静脉,防止出血的中药内镜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套扎术后风险仍然很大,圈套器脱落时如果护理不当可诱发大出血而死亡。【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由于较少受肝功能和胸腹水的限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食管静脉消失快,并发症相对较少,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中药临床治疗手段[1]。因此,如何对这些患者提供正确的医疗护理,提供标准化的护理流程,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是值得总结分析和关注讨论的问题。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们采用EVL治疗肝硬化合并EVB患者89例,现将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总结如下: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行无痛胃镜下硬化或套扎术的护理流程图 病人入院医生开手术医嘱术前准备护送胃镜室术后返回病情观察术后宣教医嘱处理记录保存1.2病人入院 1.2.1病人入院,医生诊治后,应判断是否可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或套扎术。 1.3 医生开手术医嘱 1.3.1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事项,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病人情况同意书项目 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胃镜检查同意书 手术手术同意书 1.4术前准备 1.4.1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先行输血输液等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进行。 1.4.2 训练床上大小便。 1.4.3 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操作流程,避免情绪紧张。 1.4.4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8小时。 1.4.5 术前用药:常规右上肢静脉留置针置入,接0.9%NS250ml, 备药:硬化剂聚桂醇。 1.4.6通知麻醉师和胃镜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2]。 1.5 护送胃镜室 1.5.1 填写术前核对表。 1.5.2护理人员及工友运送过程应注意安全,保护病人及他人避免碰撞。 1.5.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按危重病人转送流程转送。 1.6术后返回 1.6.1 护理人员按手术流程进行病人评估,评估內容包括: 1.6.1.1 病人神志、意识。 1.6.1.2 病人生命体征心跳、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1.6.1.3 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1.6.1.4病人手术过程中有无恶心呕血等异常情况。 1.6.1.5 患者的心理状态。 1.6.1.6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局部有无红肿外渗。 1.6.1.7填写术后核对表。 1.7 医嘱处理 1.7.1 病人返回病房,立即通知医生,医生开出医嘱。 1.7.2护理人员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副作用等。 1.7.3适量用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加速注射受损部位黏膜的愈合。 1.7.4用降门脉压药物治疗1-2天,以减轻因病人治疗后不适而引起的门脉压增高。 1.7.5病情观察及记录,注意观察病人大便及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发现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8术后宣教 1.8.1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1.8.2 术后当天禁食,次日起少量、多餐、无渣流汁两周。 1.8.3术后保持情绪稳定,绝对卧床休息10天,床上大小便,避免因体位改变、活动引起静脉内压升高,也要避免其他因素如精神刺激、失眠、发热等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的因素等[3],家属24小时陪护。 1.8.4如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9记录保存

食道胃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

食道胃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 (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一.甚麼是胃食道靜脈曲張? 食道靜脈曲張,又稱為食道靜脈瘤。發生在肝硬化的病患身上。人體的胃腸道血流,經由肝門靜脈流入肝臟後,再經由下腔靜脈進入心臟。肝硬化的病患,因為肝臟變得相當粗糙,所以血流回流阻力的變大,因此血流會繞道走另一條路回到心臟。經由食道或胃旁的靜脈因而變得鼓漲起來。 二. 胃食道靜脈曲張有甚麼可怕? 肝臟越粗糙,這種情形就越糟。當壓力過大的時候,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很常見的死因。根據文獻統計,出血後一周內,有一半的病患會因為出血本身或是引起的併發症而死亡。另外一半在六周內有40%會再度出血。是一種相當可怕的併發症。 三. 靜脈破裂時內視鏡的治療法 包括將硬化劑打在靜脈曲張處或周圍部位的硬化治療(如下圖),及用橡皮套環套住曲張底部的內視鏡結紮術;相關研究顯示,結紮術的副作用較小且預防效果佳,其存活率和使用藥物預防效果相當,可作初級預防的替代療法。另在急性止血療效方面,兩者皆高達95%,但僅將出血點止住,無法改善門脈高壓,所以再出血的機率達50%,但結紮術的再止血率及副作用都較硬化治療低,因此急性出血時較為建議採用。於再出血方面,則建議採用結紮術每1-2星期作1次,直到所有曲張消失為止,並於消失後1-3個月進行內視鏡檢查,之後每6-12個月再做追蹤檢查。

四. 硬化劑施打有什麼副作用呢? 包施打過程中極少數會導致肺栓塞。早期併發症:胸部灼熱或疼痛(60%,大多於一天內消失)、食道潰瘍(50%)、頭痛(50%)、發燒(10%);其他少見的有:大量出血休克(3%,大多於第一次注射時)、菌血症等。晚期併發症(5~14天後):吞嚥困難(30%)及少見的食道狹窄(1.5%)、穿孔、形成簍管等。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在5%以下;其中有些需要手術治療。 五.檢查後之注意事項: 1. 您仍需維持禁食至少6-12小時,其後再由醫師決定是否進食,若可進食,應 由低溫流質飲食開始,再依您耐受性漸進性恢復飲食。 2. 為減少食道結紮處潰瘍出血,醫師會給予您潰瘍黏膜癒合保護劑。 3. 治療後可能會有吞嚥痛吞嚥困難,故依適應狀況一週內會給予您口服藥物磨 粉使用。 4. 請注意若有胸痛、腹痛、吞嚥困難、發燒、嘔吐、解黑(血)便等症狀,請立 即告訴醫護人員,以協助您儘快改善不適。 5. 醫護人員會評估觀察您是否有治療後併發症。 6. 活動方面:可平路散步,但治療二週內勿用力咳嗽、勿提重物或做劇烈運動 (例如爬山、打球、游泳、騎腳踏車及打拳等)或旅行遠遊等。 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系製作 2017.1.20

食管静脉曲张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内镜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肪高压症的常见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并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以内镜下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注射和皮圈结扎曲张静脉等治疗为主。 [适应证] 1.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药物止血无效者; 2.食管静脉曲张反复出血,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治疗者; 3.择期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 4.食管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 [禁忌证] 心、肺、脑、肾严重功能不全,严重出血,出血性休克未纠正,或全身情况极差,不能配合和耐受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准备内镜,内镜注射针,气囊,外套管,硬化剂(包括1%乙氧硬化醇、5% 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乙醇胺油酸盐),组织粘合剂(包括TH胶、Histoacryl),皮圈结扎器(包括单发或多发)。 2.患者准备 (1)插入了三腔双囊管和胃管者最好反复冲洗胃腔,直至洗出液转清。 (2)了解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纠正失血性休克或肝昏迷后才能施行。 (3)术前和术中静滴降门脉压药物(如八肽或十四肽生长抑素)。 (4)择期施行者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相同。 (5)第一次做硬化剂注射或皮圈结扎者可静脉滴注降门脉压药物,以后可酌情应用。 (6)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及解痉剂如丁溴东莨菪碱10mg及地西泮(安定)10mg肌肉注射。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硬化剂注射 (1)一般法: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处选择穿刺点,尽可能先远端后近端,不在同一平面上注射,以防止术后狭窄。然后伸出针尖穿刺 静脉,也可静脉内外结合注入硬化剂。剂量:静脉外每点1ml,静脉内每点3~6ml, 总剂量不超过20~30 ml。组织粘合剂仅用1~2 ml,更适合用于胃底静脉。每次 穿刺点视静脉曲张程度而定,一般4~5个点。注射结束后拔出针头再观察数分 钟,有穿刺点出血者立即喷洒肾上腺素或凝血酶。 (2)气囊压迫法:内镜前端安装一气囊,硬化剂注射与一般法相同,注射结束后若有穿刺点出血,立即向前推入内镜数厘米,充气囊压迫数分钟,待血止后再进 行或结束。 (3)外套管法:胃镜常规检查后沿胃镜插入外套管,再在前端小窗内暴露静脉,注入硬化剂,每次2~4 ml,结束后即旋转套管,一方面压迫止血,另一方面选择 其他点注射。 (4)局部注射法:紧急出血者内镜下见到破裂出血静脉,在出血点上下注射硬化剂,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就是消化系常见得病症,直接危及患者得生命,合理及时得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得就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得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得普及曲张静脉得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得治疗经验与本人对曲张静脉得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得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得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得每个因素得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得时机及合适得方法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 (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得位置 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得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得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g;g为胃英文(gastric)得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得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得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 Lr;:为直肠英文(rectum)得首字母,Lr表示曲张静脉位于直肠 如果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相延伸则用Leg统一表示;如果食管胃底血管就是完全分开得则用Le,Lg分别表示。 (2)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最大得直径,为内镜下治疗提供治疗参考依照曲张静脉得直径(以代号D后面加上曲张静脉得直径大小表示)分为以下几个梯度:DO:表示无曲张静脉; DO、3:表示曲张静脉<0、3cm; 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0、3一1 cm之间; D2: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1一2 cm之间; D3: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2一3 cm之间; D4: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3 -4 cm之间; D5: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4一5 cm之间; 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 cm,可按照以上按D+直径数字方法以此类推; (3)危险因素(Risk factor, Rf):表示观察到得曲张静脉出血得风险指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得相关危险因素有:①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 , RC+包括血泡症、条痕症、樱桃红症等;②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HVPG就是评价门脉高压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得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当HVPG>12mmHg时曲张静脉出血得风险明显增加(可在有条件下进行);③糜烂,提示曲张静脉表层勃膜受损,就是近期出血得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④血栓,无论就是红色血栓或就是白色血栓都就是即将出血得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⑤活动性出血,内镜下可以瞧到曲张静脉正在喷血或就是渗血;6以上因素均无,但就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二依照就是否有近期出血征象以及就是否有急诊内镜下治疗得指征分为3个梯度: Rf0:无以上5个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 Rfl:RC+或HVPG>12 mmHg,有近期出血得征象,需要择期进行内镜下治疗; 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或以上因素均无,但就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护理等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护理等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的护理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它起病急、出血量大,急诊手术和药物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传统的应急内科治疗一般采用三腔二囊胃管压迫止血,但病死率仍较高,自从采用胃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硬化剂注射治疗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入曲张静脉血管内,使其形成血栓,静脉血管硬化,达到血管曲张静脉消失的目的。自2000~2008年以来,我科共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60余人,止血效果达95%以上。但由于该项技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配合操作在术前、中、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1、硬化剂注射治疗前的准备 1.1患者准备 1.1.1检查记录生命体征做全面常规及大便隐血实验,除急诊大出血外应做肝功能测定,如患者血压较低、贫血严重、腹水较多,应给予适当处理,以备在胃镜中和治疗后的监测对比。 1.1.2着重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及家属讲解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好处,根据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估计病人应采用胃镜下硬化剂注射方法,介绍操作的具体步骤,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动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1.1.3治疗前晚上10pm后禁食、禁水,术前取下假牙,根据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咽喉部用2%地卡因喷雾局部麻醉,病人取左侧卧位,准备做胃镜下治疗。 2、胃镜下硬化剂注射操作时的配合 当决定做硬化剂注射治疗时,从活检孔处插入注射针,见曲张静脉给予注射5%的鱼肝油酸钠每条静脉1~3ml或1%乙氧硬化醇每条5~8ml,为预防拔针后针孔出血,可在胃镜末端套入气囊,并用丝线扎紧。在注射完后向气囊注气20ml,使针孔被压3~5min出血即止。有时食管腔内适当加用凝血酶400~2000u。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一)(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一)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分别进行血管加压素止血和明胶海绵、弹簧钢圈、无水乙醇栓塞。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3例在1个月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无再出血,17例胃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4例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经肝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肯定,急诊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性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肝功能恶化加剧,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外科手术危险性较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能挽救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机会。本文回顾分析经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1年4月至2007年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3岁~74岁。所有病例直接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其中4例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8例属急诊,止血后择期外科手术7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DSA电视透视下操作完成。在局麻下采用22G千叶针,取右膈下2 cm腋中线处进针,斜向内上穿刺5 cm~7 cm,退针回抽注射器,见血后注入造影剂,确认是否进入门静脉分支,若针位于其内,则经穿刺针插入 0.018in导丝至门静脉主干,经导丝置入4F导管鞘,而后经导管鞘置入Cobra 导管,导管头分别置于脾门处、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注入总量15 ml~20 ml造影剂,观察血流方向。导管尾端连接测压器对门脉主干、脾静脉测压。对管径大、流速快的静脉分支采用钢圈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然后缓慢分次注入无水乙醇,直至曲张血管团不再显示。其中4例因脾功能亢进,同时采用Seldinger技术,对部分脾动脉进行栓塞。介入治疗后均给予护肝、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2.1 介入治疗

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治疗后护理

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治疗的护理简要病史: 患者,王康林,男性,72岁,台州籍。因“反复呕血、黑便2年”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呕血,为红色鲜血,伴血凝块,量较多,具体不祥,伴解黑便 多次,为黑色糊状便,量中等(具体不祥),无明显腹痛腹胀。当时无咳嗽咳痰无喀血无鼻衄、龈血等, 无头昏乏力,无黑蒙、意识不清,无大汗、胸闷、心悸,无皮肤瘀斑、瘀点,无皮肤眼白发黄。在我科住 院治疗,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经行胃镜B超及实验室等检查,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好转后出院,后又多次出现呕血黑便,均在我科住院治疗,期间曾多次出 现肝性脑病症状,均经积极降氨对症治疗后好转,并曾2次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最 近一次为5个月前患者因呕血急来我院,当时患者无便血,无腹痛,无大汗淋漓,无意识不清,入院后给 予施他宁洛赛克等止血补液支持治疗,并予再次行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一直 服用耐信、达喜及心得安等药物,患者未再出现呕血黑便,无明显不适,今日再次入院,要求再次行胃镜 下硬化剂治疗术,遂拟“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收住。 患者8年前因突发“脑溢血”,遗留偏瘫后遗症,多年来一直行康复治疗。 查体:体温37℃,血压117/76mmHg,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 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 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一般,睡眠安,大便如前所述,小便清长,体重无明显变化。于09年5月15日行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术后施他宁针、洛赛克、左克等药物应用。09年5月16日凌晨呕鲜红色血性液一次,量约30ML,静止血补液等治疗后患者情况稳定。现患者已好转出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制: 在我国,食管静脉曲张90%以上来源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肠、胰、胆的静脉血,经过粗大 的门静脉后,不是直接回到心脏而是进入肝脏的毛细血管,然后形成肝静脉再流入心脏;食管下段静脉与 胃底、贲门的静脉血由胃左、胃短静脉流入门静脉,而食管中段静脉血经半奇和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当 肝脏出现硬变或门静脉形成血栓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致使许多侧支循环被迫开放,以缓解门 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由胃左、胃短静脉发生逆流产生的。由于食管静脉比较表浅, 曲张的静脉凸入食管腔内,可因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损伤、胃酸反流侵蚀、剧烈恶心及呕吐等原因,引 起静脉破裂,产生大量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度: 伴随内镜的发展,高清晰度的电子胃镜检查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部位,颜色,合并症等进行观察。从曲张程度上主要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曲张静脉占据食管下段,呈直线或迂曲,直径<3mm。中度:曲张静脉占据食管中下段,呈蛇行迂曲隆起,静脉直径在3--6mm之间。重度:即曲张静脉可占据全部食管,呈瘤状或结节状,直径>6mm。另外,镜下有时可见曲张静脉表面出现红色条纹或血泡状改变,称为"红色征"。这是血管壁变薄,表明近期有可能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 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 (一)记录方法 1.形态(Form,F) F。: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 F。: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 F。: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 (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 (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 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 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 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 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 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 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 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 EV呈(F1) 有 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 EV呈(F1) 有 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 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一、EV硬化治疗 EV、GV硬化治疗方案 1.适应证:(1)急性EV破裂出血。(2)既往有EV破裂出血史。(3)外科手术后EV再发者。(4)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2.术前准备:(1)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2)根据病人情况,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3)其他同胃镜检查。 3.器械准备:胃镜、硬化注射针、硬化剂(可选用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 4.操作方法:(1)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2)内镜末端附加气囊硬化剂注射。(3)硬化剂 注射主要是静脉内注射,亦可静脉旁+静脉内注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肝外型门脉高压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腹部外伤、腹内肿瘤、胰腺炎、脾囊肿、先天异常、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2.肝内性门脉高压。包括: (1)肝内窦前型门脉高压,如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等。 (2)肝内混合型门脉高压,主要见于肝硬化。 (3)肝内窦后型门脉高压,如Budd-Chiari 综合征等。 3.特发性门脉高压。 4.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体格检查】

有无肝掌、痴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腹水、脾肿大、痔疮等。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可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有无扩大、梗阻及血栓形成等,但不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2.食道钡餐检查:能用于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可了解其程度和范围,但现已较少应用。如不具备内镜检查条件,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诊断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准确性高。可了解其范围和程度。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做此检查,以确定诊断。 4.CT扫描、门脉造影、门脉测压等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

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如果病人存在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病因,尤其是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即应考虑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可能性。 2.辅助检查提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 3.内镜检查不仅可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 4.存在门脉高压的病因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亦非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存在门脉高压症病因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钡餐照片或内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精选版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系常见的病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合理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的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普及曲张静脉的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和本人对曲张静脉的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的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的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的每个因素的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的时机及合适的方法 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 (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 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的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g;g为胃英文(gastric)的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的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

-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治疗后护理

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治疗的护理 简要病史: 患者,王康林,男性,72岁,台州籍。因“反复呕血、黑便2年”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呕血,为红色鲜血,伴血凝块,量较多,具体不祥,伴解黑便多次,为黑色糊状便,量中等(具体不祥),无明显腹痛腹胀。当时无咳嗽咳痰无喀血无鼻衄、龈血等,无头昏乏力,无黑蒙、意识不清,无大汗、胸闷、心悸,无皮肤瘀斑、瘀点,无皮肤眼白发黄。在我科住院治疗,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经行胃镜B超及实验室等检查,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好转后出院,后又多次出现呕血黑便,均在我科住院治疗,期间曾多次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均经积极降氨对症治疗后好转,并曾2次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最近一次为5个月前患者因呕血急来我院,当时患者无便血,无腹痛,无大汗淋漓,无意识不清,入院后给予施他宁洛赛克等止血补液支持治疗,并予再次行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一直服用耐信、达喜及心得安等药物,患者未再出现呕血黑便,无明显不适,今日再次入院,要求再次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术,遂拟“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收住。 患者8年前因突发“脑溢血”,遗留偏瘫后遗症,多年来一直行康复治疗。 查体:体温37℃,血压117/76mmHg,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胃纳一般,睡眠安,大便如前所述,小便清长,体重无明显变化。于09年5月15日行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术,术后施他宁针、洛赛克、左克等药物应用。09年5月16日凌晨呕鲜红色血性液一次,量约30ML,静止血补液等治疗后患者情况稳定。现患者已好转出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制: 在我国,食管静脉曲张90%以上来源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肠、胰、胆的静脉血,经过粗大的门静脉后,不是直接回到心脏而是进入肝脏的毛细血管,然后形成肝静脉再流入心脏;食管下段静脉与胃底、贲门的静脉血由胃左、胃短静脉流入门静脉,而食管中段静脉血经半奇和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当肝脏出现硬变或门静脉形成血栓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致使许多侧支循环被迫开放,以缓解门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由胃左、胃短静脉发生逆流产生的。由于食管静脉比较表浅,曲张的静脉凸入食管腔内,可因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损伤、胃酸反流侵蚀、剧烈恶心及呕吐等原因,引起静脉破裂,产生大量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度: 伴随内镜的发展,高清晰度的电子胃镜检查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部位,颜色,合并症等进行观察。从曲张程度上主要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曲张静脉占据食管下段,呈直线或迂曲,直径<3mm。中度:曲张静脉占据食管中下段,呈蛇行迂曲隆起,静脉直径在3--6mm之间。重度:即曲张静脉可占据全部食管,呈瘤状或结节状,直径>6mm。另外,镜下有时可见曲张静脉表面出现红色条纹或血泡状改变,称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引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2015 最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要点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月年24 10 2015 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EVB 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 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 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 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 两个级别(表1、2)。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表2. 基本概念(一级预防);控EVB 推荐意见: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首次EVB,;预防再次EVBA(二级预防);改善肝脏功能储备(EVB 制急性 )。1EVB 12-24 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是诊断1. EVB 的诊断:出血的可靠方法,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在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发现有血栓 头。 2. GOV 的分型与分级直位置,D- 本指南推荐我国的分型方法-LDRf 分型,即L- ,第一Rf 0,1,2危险因素,统一表示方法为:径,Rf- LXx D 0.3-5,D 0.3-5 个X 为脏器的英文首字母,第二个x 为该器官的哪一段,而危险因素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脉出血的风险指数。)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G1:轻度()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G2略有迂曲,无红色征;中度(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重度(G3)为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无论有无红色征)。. 的金标准,在胃镜和GOV 胃镜检查是诊断推荐意见:EVB ,应指出静脉曲张轻中重度检查时,应对食管胃静脉曲张进行分级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完整版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系常见的病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合理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的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普及曲张静脉的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和本人对曲张静脉的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的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的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的每个因素的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的时机及合适的方法 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 (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 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的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g;g为胃英文(gastric)的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的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 Lr;:为直肠英文(rectum)的首字母,Lr表示曲张静脉位于直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中置管硬化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中置管硬化术 文章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1月第5卷第1期文章作者:王刚于洋李敏惠发表时间:2004-07-31 16:00:00 关键字:食管胃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1-0004-02 目前对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应用内镜行硬化疗法、套扎疗法已成为首选。但是随着上述方法的普及,复发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对于粗大、血流丰富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例,以往常单独应用手术疗法或手术及内镜并用方法,均效果不佳。我科于2001年开始研究应用手术及术后经术中留置导管行硬化疗法相结合治疗上述病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2例,原发性门脉高压症3例,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 1.2 手术方法因门脉高压症多伴有巨脾,为安全摘除脾脏,采用肋弓下弧状切口,同时左膈下及胃小弯也易于暴露。在手术操作前,应测定门静脉压力并行门静脉造影,以便把握每个病例的血流情况及解剖结构。于肠系膜上静脉的末梢支应用6fr导管向门脉主干方向插入,测定门脉压力,用16g穿刺针行脾脏穿刺,注入肝素有血液返流后,经置于脾及肠系膜上静脉的导管注入造影剂,行门脉造影。同hassb手术一样处理胃大弯及后壁。门脉高压时,常见胃短及胃后静脉扩张迂曲,脾周围及后腹膜之间常有丰富的侧支循环,摘脾及处理相应血管时应谨慎。向下牵拉胃,充分展开暴露小网膜,为了不损伤食道下段及胃上部的胃左静脉末梢支,于小网膜的右半部分用电刀切开,显露出胰胃之间的疏松组织,其内可见扩张迂曲的胃左静脉。于其起始部剥离3cm门脉端双扎。于胃左静脉的后部解剖出胃左动脉并于根部结扎切断。于胃左静脉处行小切口向静脉曲张方向插入gfr导管数厘米,应用丝线双扎固定后,向导管内注满肝素液。为了使硬化剂有选择地进入扩张迂曲的静脉,防止向门静脉返流,在胃小弯角处将胃左、右动静脉的交通支切断。经过留于胃左静脉的导管行静脉曲张处造影,明确导管的位置及造影的范围。膈下及奇静脉发达的病例,有硬化剂经体循环直接流失的可能,对于此种病例追加流出道的廓清是必要的。温盐水腹腔冲洗、查无活动出血后,于左膈下置引流。此种术式因与hassab术不同,不必行胃上部小弯侧血管的处理及下段食道的血管离断,故保留了迷走神经,不必行幽门成形术。温盐水冲洗腹腔,确切止血后,于左隔下置引流,手术完成。术后第4~5天起每隔3~5天在透视下经导管注入硬化剂(5%eoi)。通过造影来确定栓塞的范围,以确定是否继续应用硬化疗法。当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胃贲门周围静脉丛不显影时,则治疗可完全结束。此时拔除导管。因为通过硬化疗法,胃左静脉的血行已阻断,腹腔内不会出血。 1.3 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所有病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消失。术后经导管注入硬化剂的次数平均3.14次。5%eoi应用总量平均为28ml,术后2周均可完成治疗。术后观察平均20.5个月(6~30个月),复发2例,经内视镜硬化疗法2次后消失。其后经过良好,无其他并发症。 2 讨论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首选内视镜疗法。但棍棒样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单独应用内视镜疗法,很难达到治愈。现逐渐应用hassb手术,并于术后应用内视镜下硬化疗法。但术后应用此法,需要2~3周的恢复期,而且由于手术而有所减少的静脉曲张,硬化剂往往不能确实地注入其中。如要达到完全治愈,需较长时间。我们所应用的方法于术后早期(3~5天)即可通过术中留置的导管进行硬化剂的注入治疗。本术式特点是于胃小弯侧行胃左动、静脉根部结扎后,经胃左静脉向静脉曲张方向插入导管并固定,术后经导管注入硬化剂。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