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类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对之前区域地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其学习方法及内容,但由于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较明显。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本节教学任务完美完成的关键点。本课时继续加强引导学习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设计思路:

根据“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思路,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展示讨论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音频、视频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目标

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并展示青藏地区的一些景观图片。(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内容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被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山环抱。

2.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________,人口却只占了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地区。

4.青藏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_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___之称。

5.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与______交界,世界第一高峰____________位于此地,海拔______________。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______________。

7.青藏高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_________。

8.西藏首府拉萨有“__________”之称。

9.青藏地区有我国两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有“高原之舟”之称。

10.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_____地区,如_______谷地和_____谷地,称为______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

针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小组内针对疑点、难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课件上指图展示所完成导学案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作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

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讨论以下4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率先完成的可以一起完成另外3个问题。

1.分析思考为何7月拉萨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2.青藏地区为何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举例说明青藏地区受高寒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提 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

五、精讲释疑,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针对本组讨论结果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展示结果,查缺补漏,结合图文资料,重点讲解难点知识, 图片展示:青藏铁路、天葬(简要补充介绍相关课外知识)。

六、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

2.课堂检测

(3)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 )

A.太阳辐射强

B.日照时间长

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温

(4)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

B 太阳辐射少

C 海拔高

D 山峰多

(5)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D.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6)下列地理事物(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昼夜温差大

B.地热资源丰富

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D.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青藏

地区

(1)位置与范围 (2)地形——世界屋脊 (4)高寒牧区与河谷农业

(3)气候及河湖 (1)河流:a ___________ 湖泊:d____________ 山峰:E____________ 盆地:C____________ 高原:D____________

(2)本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

D

最新青藏地区教案

青藏地区 广元市朝天中学地理教研组罗莉 一、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2.掌握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区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通过读图,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四、课型复习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 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2.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 避害发展的思想,; 3. 借助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 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

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品质优,单产高的原因分析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14---2016 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 指导。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图

中 国 降 水 量分布图 【 归 纳 提 升】构建青 藏 地 区 地 形、气候与 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图3 藏民服饰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天路》]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猜猜看,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这首歌唱的应该是哪一个地区呀? 青藏地区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在梦里,我曾经许多次到过青藏。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去了解青藏的山、青藏的水、青藏的人吧…… ( 新授) [展示探究问题] 1、青藏地区在我国的哪个部位?在图4-21上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2、找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湟水(谷地)、青海湖、龙羊峡水电站、柴达木盆地。 3、面积占全国的多少?人口占全国的多少?主要是什么民族?主要信仰的是什么宗教? 4、青藏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主食是什么?主要的牲畜有哪些?传统的舞蹈叫什么?

[阅读] 学生自已查找地图4-21,解答第1和第2个问题。比比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快。找到了用笔画下来,找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小组合作] 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答。 [教师讲解] 青藏地区在我国的西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展示] 青藏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及地形图。 [教师讲解] 我国有许多的大河发源于青藏地区,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所以人们把青藏地区称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 [阅读] 学生阅读课文88—89页,解答第3和第4个问题。比比看,哪一个组找得最快。找到了用笔画下来,找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讲解] 本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稀少仅占全国的1%左右,主要是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展示] 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图片。 [教师讲解]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本区的气候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展示] 拉萨和成都气候资料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教师讲解] 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这种“高寒”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就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藏民的主食叫“糌粑” [展示] 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图和农作物图片 [教师讲解] 在青藏地区这种“高、寒”的特殊气候条件下,青藏地区主要饲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展示] 青藏地区三大牲畜图片 [教师讲解] 这一地区还有许多野生的动物,比如:野牦牛、雪豹、野驴、藏羚羊等。[展示] 青藏地区野生动物图片 [教师讲解] 然而,这些野生动物由于人们的乱捕滥杀,原来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现在却越来越少了,如果不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野生动物将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展示] 青藏地区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图片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 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姓名:城关一中丁尔琴 联系方式: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学习奠定基础,在本册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 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从部分学习教材世界屋脊、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要从 本节课是四大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因此第一部分教师给学生一个知识框架后,让学生开始自己学习,通过此环节提起学习兴趣,发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激起求知欲,然后带起问题去找寻答案,得到一种满足感,本节用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一些可串联起来设计的准几个主要活动,分别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并通过比较法解释青藏地区的高寒特点。教师通过几段剪辑视频山花野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影像把握住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文信息特征,教室并没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3. 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学情分析 虽然此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学生可能从很多角度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但哪些是地理知识,哪些是自然地理,哪些是人文,自然和人文是如何互相影响彼此的,这些地理要素的内部联系又是什么等还不成体系,本节是在巩固前几个地区的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学习和挖掘,并引领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决定核心---“高、寒”这个特色,从而体会到每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特色,以及对本区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 六、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3篇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青藏地区 教案

青藏地区 ——宋明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的学习,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及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高寒环境下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 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青藏高原视频 一曲天籁之音把我们带到了我们国家的哪个地区? 生: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不仅景色迷人,物产也富有。让我们先来感受下雪域高原的

魅力。放组图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青藏地区,去领略它更多的风采。(板书) 《二》、新授: (1)完成课前预习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本17-21页,完成学法”课前预习“3分钟时间 学习这节课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图中斜线部分就是青藏地区。 (2)任务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1、接下来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完成以下思考 (找同学到黑板上指出答案) 青藏高原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高(板书) 2、温度气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青藏地区那曲和江苏南京两地气温差异,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青藏地区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都偏低) 也就是冬天寒冷,夏天凉爽,冬寒夏凉,这体现出了青藏地区什么特

青藏地区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1、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分为哪四个区域?(轻声问,轻声答) 第一阶梯是哪个区域?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个区域?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哪个区域?(大声问,大声答) (由轻声到高声,调动学生积极性) 【讲授】第一部分微课呈现 下面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了解青藏地区内部差异,重点关注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先看一段视频资料,详细解读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计分抢答。 【活动】第一部分问题设计 第1题:青藏高原为什被称为世界屋脊? 答案: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 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昆仑山脉 第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横断山脉 第4题:从青藏高原上方看,最常见的景观是什么? 答案:雪山、冰川 第5题: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第6题: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至少说出3个 答案: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 第7题: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用2个字概括 答案:高、寒;(因高而寒) 第8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第9题: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地形(因高而寒) 第10题:拉萨和成都两地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为什么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答案:主要是海拔差异。拉萨是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艳使用时间:2014年9月授课类型:省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 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2.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 3.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资源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 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 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08-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图3 藏民服饰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 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初中音乐《青藏高原》教案

《青藏高原》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2、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的唱法,正确运用呼吸来表现歌曲的美。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记住主要地形区、河流和城市。 3、理解“世界屋脊”和高寒气候特点。 4、初步学会分析青藏地区和农牧业生产条件,知道本区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特点及主要农牧产品。 二、重点难点 本区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特点 导入新课: (百度搜索mp3 韩红《天路》)播放歌曲,让会唱的同学跟唱。百度音乐盒 https://www.doczj.com/doc/2710614231.html,/?__m=mboxCtrl.playSong&__a=%E5%A4%A9%E8%B7%AF%24%24 %E9%9F%A9%E7%BA%A2%24%24%E6%84%9F%E5%8A%A8%24%24%24%240#loaded 教师讲解: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韩红演唱的<天路>,他表达了藏区人民对铁路的向往和修通以后的激动心情,在青藏铁路修通之前,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修通铁路的地区。好,这一节课我们前面学习中国四大区域中最后一个区域----(青藏地区)(板书) 讲授新课:(并配合从互联网搜索的课件) (一)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横断山脉 北——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 南——喜马拉雅山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面积:1%,人口:25%, 民族:藏族 主要河湖:学生回忆前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活动:1、学生回忆前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在“青藏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湖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1、为什么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 世界最高的高原。 2、气候特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降水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 降水分配不均。 (三)高原农牧业 牧区:高寒牧区,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农业: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食:糌粑 传统舞蹈:锅庄舞百度搜索藏族舞蹈锅庄舞视频藏族锅庄舞在线观看- 酷6视频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青藏高原》教学设计 课时: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接触、了解辽阔的大草原,感受音乐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2、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3、学会并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后对歌曲演唱的力度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感想体会。 4、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CD机、钢琴、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赏析 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初步感受藏族歌曲的音乐风格,并缓慢播放青藏高原的图片。视听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唱新歌做好情感铺垫。 三、导入 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五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第3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优质教案(3)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北方地区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 【提问】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指图讲解】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阻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徐素丽 【教材分析】 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本节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和“寒”。“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阐述了高寒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当地自然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此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推理、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由于在生活中学生对于青藏地区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图片、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生利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图表资料的对比分析,知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了解高寒环境的主要表现。 3、学生理解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条件。 4、学生记住青藏地区高原农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区高寒的自然环境,以及高寒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探究学习法。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5.3.2 青藏地区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总结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通过学习青藏地区,增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考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分布、青藏铁路及修建意义 三、基础积累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和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25%, 人口仅占1%左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2、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源头,拥有很多珍稀动物(如藏羚羊),但是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此,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 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著名的农业区有 谷地和谷地,农作物主要有等,单产高的原因是 。这里也是全国重要的牧区,重要牲畜有(被称为“高原之舟” )藏绵羊、藏山羊等。 4、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这三江主要是、、。 5、青藏地区的交通在逐渐发展中,公路网和航空网以为中心;新建了从西宁 到拉萨的铁路,该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 高原铁路。 四、填图训练

①山②山③山④山 ⑤山⑥山峰⑦湖⑧河 ⑨河⑩盆地(聚宝盆) 五、能力提升 1、青藏铁路已经全线通车,它从() A.兰州到西宁B.成都到格尔木C.西宁到拉萨D.西宁到格尔木 2、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3、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海南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4、藏民的主食是() A.稻米B.糌粑C.小麦D.牛羊肉 5、下列地区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的重要农业区是() A.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B.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青藏地区教案资料

青藏地区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1、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分为哪四个区域?(轻声问,轻声答) 第一阶梯是哪个区域?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个区域?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哪个区域?(大声问,大声答) (由轻声到高声,调动学生积极性) 【讲授】第一部分微课呈现 下面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了解青藏地区内部差异,重点关注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先看一段视频资料,详细解读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计分抢答。 【活动】第一部分问题设计 第1题:青藏高原为什被称为世界屋脊? 答案: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 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昆仑山脉 第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横断山脉 第4题:从青藏高原上方看,最常见的景观是什么? 答案:雪山、冰川 第5题: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第6题: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至少说出3个 答案: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 第7题: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用2个字概括 答案:高、寒;(因高而寒) 第8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第9题: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地形(因高而寒) 第10题:拉萨和成都两地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为什么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答案:主要是海拔差异。拉萨是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

青藏地区教案

青藏地区 市朝天中学地理教研组罗莉 一、考情分析 本节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围和地形,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2.掌握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区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通过读图,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四、课型 复习课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七、教具设计 多媒体、地图册、导学案 八、复习过程 【情境导入】 《天路》这首歌,大家都会唱,“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天路描绘的就是举世瞩目的大工程:青藏铁路。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间天堂——青藏地区 【板书】青藏地区 30°N 40°N 80°E 100°E 90°E A B C 【教师引导】请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围。 补充: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等);相对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等) 【学生回答】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和省西部。 【教师启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大致30°N ——40°N ,80°E ——100°E 。 【教师点拨】还有“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相邻等,包括哪些省区呢? 【学生回答】略

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2.认识青藏地区特色的农业。3. 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特色农业。 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青藏高原的美景,并留意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直观印象。 PPT图片自动播放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美景的图片,配乐音乐《天路》。让学生领略青藏高原的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生:(自由发言)说出对青藏高原的印象。 师: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正因为它高,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湖泊星罗,沼泽连片,还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大家说说有哪些河流? 生:长江、黄河、澜沧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青藏地区》就高耸在青藏高原之上。如此神奇的雪域高原,是否令你神往呢?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次青藏高原之旅,去欣赏欣赏那里的美景。 (板书)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讲授新课】: 师:在旅行开始之前,咱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生:。。。。 师:我认为咱们得先去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 PPT展示:自主和合作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课本P85,了解以下知识要点: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的地形及显著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气候特征。 4、太阳辐射强度。 5、突出的自然特征。 学生学习完后,由学生展示,教师结合PPT做点评。 过渡:旅行即将开始,我们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出行呢? PPT展示要求 出行时间:暑期 出行方式:乘火车(青藏铁路) 携带必备品: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生:简单讨论和发言,说出携带的物品和理由。 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以下要点: 1.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防寒衣物。 2.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需要防晒品。 3.青藏地区高寒缺氧,需要携带氧气袋等。 师:此次我们的旅行是从青海的西宁出发,到西藏的拉萨,现在就让我们乘坐火车去欣赏铁路沿线的美景(PPT自动播放青藏铁路沿线的一些自然美景,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