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程薇薇泽州县犁川镇初级中学

摘要:

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举国仁人志士致力于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是一种值得深刻研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落实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重大举措,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区域推广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是在教育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层面,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更是成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关键。于是,很多地区把着眼点放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认为只要能使各学校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均衡配置,就能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一是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核心要素就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而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得到高效传播与共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教育信息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均衡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很多,对一些具体问题也需要具体分析。本文仅结合河北邯郸市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作用,谈谈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最好路径和抓手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一般认为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也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信息传播者。他可以包括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级信息传播者,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当然就是教师。

而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则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

从以上对各教育要素的含义解读不难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让教育内容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影响,优质教育和非优质教育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教育影响不同——一个教育影响效果好,是积极的教育影响,一个影响不好甚至没有影响。因此,一项完整的教育活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跟上述诸要素密不可分。

从这几个教育要素的相互关系上可以看出,相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达成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三个层面: 区域内均衡、城乡间均衡和全国均衡。只有实现了区域间均衡、城乡间均衡,才谈得上全国的均衡。当前的状况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极为不公,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最远离教育。用切合实际的现代化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输送良好的师资,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间、城乡间在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上的差异。许多地方的教育均衡实践表明,教育技术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最好路径和抓手。

教育构成要素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涉及到教育构成要素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描述有很多: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可以看出,《纲要》中,是把教育构成要素里的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等作为保障性要素表述的,比如,对教育者的要求——均衡配置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对教育环境的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的支援力度等;对教育方法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等。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有较大和积极影响力的教育活动需要优秀的教育者、良好的教育环境、适合的教育方法来保障。而这样一个教育生态的形成,教育技术是最重要的支撑。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把这些教育构成要素分为教育硬件和教育软件,硬件是指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软件则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等。由此可见,只有区域、学校间的所有教育构成要素达到和谐的均衡,才具备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从软硬件的角度看,教育均衡就可以分为教育硬件均衡和教育软件均衡,软硬件都达到均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强力推进教育技术硬件均衡。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使经济落后地区也能

够拥有和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这对实现教育公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扩大教学规模,克服传统教育的诸多局限,为更多的人尤其是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同群体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不同的方式得到学习的机会。

为保障区域间、城乡间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河北省邯郸市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经费优先落实、专业教师优先保障的“三优先”政策,先后把教育城域网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和班班多媒体纳入每年的民生实事,作为对县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十一五”以来,邯郸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6.5亿多元,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邯郸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建设。目前,邯郸市中小学计算机总量达到了9.96万台;有8个县(市、区)相继建成了县域网,7个县(区)建成信息网络中心;建成校园网550所,多媒体教室3610个,基本覆盖了主城区和县镇中小学;全市1750所中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490所中小学接入省远教网,数字化资源库总量达到4.17万GB。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河北远教网、邯郸市远教网三网为中心平台,县级信息网为基站、学校校园网和农远教工程为主体,宽带互联、天网地网合一的市、县、校三级数字化教育网络。

为与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建设相适应,邯郸市还同步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体系,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办学校硬件建设设立统一标准,确保不同城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都基本相同,没有很大差异。

当经费、校舍、装备等教育硬件均衡基本在各校实现后,学校间的软件均衡一定不能被忽视,理所当然地应该被提上日程。

2、创建电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邯郸市近几年开展的“校本革命”和“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积极研究、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实践活动,行之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新课堂创建活动,对提高邯郸市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邯郸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

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电化教育教学模式,帮助薄弱学校找到了适合本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了当地教学质量的提高。

邯郸市的创建新课堂活动,不是要求所有的学校遵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个模式群,即让各个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地域、师资和生源差异,吸收全国各地先进课堂教学模式之长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充分利用新的课堂操作技术手段,实现激情课堂、快乐课堂、兴趣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如今,邯郸市的新课堂建设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极大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目前,邯郸市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创立了适合本校实际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邯郸四中的“网络环境下的悦动课堂”教学模式,二十三中的“媒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永和学校的“三环节、六我”教学模式等都已在各自学校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3、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和装备的效能。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阶段开始,邯郸市在制度设计层面就比较周密地考虑到了这些装备的使用效益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邯郸市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制作了《使用登记卡》,除不定期对各学校的管理与使用进行抽查外,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估,把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目标实现。同时根据邯郸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对各区县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表彰和奖励先进。确保设备的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优化拓展市远程教育网中心平台功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邯郸市教育局与邯郸网通、邯郸移动合作,构建邯郸市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整合全国优秀教育资源,初步具备网上虚拟学习环境,特别是“同步课堂”,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受到了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普遍欢迎。与邯郸移动公司合作开通的“校讯通”,目前已覆盖全市20余万中小学生。在此基础上,邯郸市还与周边的山西长治、河南安阳、山东聊城等地联合开设了电教协作网,广泛开展信息沟通交流、协作听评课、协作教研等活动,促进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4、提升团组建设实效性。团组建设是邯郸市提高教师电化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载体,就是形成结盟校团组、年级团组、学科团组、班级团组建设,加强以团组为基本单位的研修培训,以团组均衡促进师资均衡。

5、实施教师全员培训。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不敢用、不会用信息化设备的实际,邯郸市教育局制定了培训方案,坚持市、县、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和授课培训相结合,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全员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课堂电化技术操作能力,邯郸市坚持对教师实施实战式、体验式培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举办全国电化课堂教学模式博览会,最大限度地组织全市教师参加培训;进行新课堂实验学校教师专项培训,培养一批促进全市电化课堂改革的“种子”教师;实施学科名师工程,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设立名师工作室,加快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组织骨干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培训,培养一批课堂电化技术教学骨干;实施教师专业化培训计划,加强梯队建设,形成由”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合格教师”构成的合理梯队。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教师,通过开展城乡教师置换培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组团支教、选派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挂职锻炼,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和学科教研员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带动农村中小学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邯郸教师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为各学科教学搭建了新的平台。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了“校长懂、骨干精、全体会”的目标,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学校60%的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开发研制课件,90%的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所教课程。

6、拓展素质教育渠道。邯郸市将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于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施网络德育。电教馆定期对各学校校园网络进行检查,通过技术手段为校园网树立了一道绿色技术屏障。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优势,结合国庆节、清明节、环保日、助残日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倡议、网上签名、网络征文等活动,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将工艺制作、科技制作、电子班报展览等作为每年中小学生科技节的重要内容,挖掘邯郸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

源,组织开展了两届全市中小学成语典故动漫制作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建设区域教育资源库

通过对教育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以及邯郸市通过教育信息化在促进这些教育要素之间形成积极影响的教育行动方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一个正向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对于教育者产生的教育作用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影响力。

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告诉我们,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不是由教师传授或灌输的,而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过程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不过,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教学资源分布在各学校、教育部门或者部分教师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形成了资源孤岛。

我们还看到,虽然许多学校的校园网络平台已经建成,但是很少能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关键原因就是中小学教学资源缺乏,因此需要把教学资源建设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素材资源库的开发更是迫在眉睫。

建设教育资源库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实现多种形式的教与学。教学资源库不仅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而且还可以提供给教师、学生相关学习资料的超链接,避免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无目的地搜索,为开展个别化、探究式、协作式、创新式等教学创造良好的网上教学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校园网络和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课程整合模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未来五年,邯郸市将以创建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库为载体,以实现网络环境下快捷、高效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堂教学、师资培训为目标,强力推进邯郸市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教育城域网功能更加完善,优质资源更加丰富,实现实时交互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络互动交流。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构成要素之间还有诸多深层次关系,单就它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而言,本文也只做了最基本的陈述,还有很多未尽之处没有展开。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目的在于透过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看到教育最

基本的内容和规律,探寻教育信息化在理论上能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条件,从而指导工作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决策,减少工作中的误判和非理性。

参考文献:

1.杜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调查》;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

02期。

2.谢忠新,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的探索》;中国电化

教育,2003年02期。

3.芦丹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 案例-(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与实验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龙江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与实验教学现状 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使用、实验教学开展现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县教育局安排,我们进修学校电教部在4月中旬对县内部分学校进行了调研,主要是以听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操作)、与教师座谈(交流信息化建设、使用和实验教学等)、问卷形式、仪器设备数据表格统计等形式开展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内容 ◆实验教学功能部室建设情况 ◆信息化装备现状 ◆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①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②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情况 ③队伍专业化发展情况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相关职能部门在业务指导、技术服务上的需求情况 二、调研情况 1、听课 1)能够简单地利用多媒体上课,很传统的PPT(文字、图片),一节课满堂灌的投影讲解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对于白板的一些功能不会使

用,白板当做小黑板使用的现象普遍,各学科教学素材没有,现用现做,这样的课件,经常使用学生会厌烦的,不会达到好的效果的。应该加一些有意义的视频、动画等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2)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有些困难,缺少仪器设备,主要缺少实验耗材。实验室缺少规章制度,不利于更好地管理。 2、座谈 1)与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沟通并查看了这些学校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2)普遍反应的问题就是缺少教学素材,应及时建立各学科素材库。 3)组织培训工作,对交互式白板、课件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及其他一些教学媒体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培训。 3、数据统计及问卷 1)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专任教师配备等数据进行统计。发现部分学校仪器设备陈旧,在使用上有很大问题,现代教育装备数量少、质量差、超期服役现象严重需要更新。 2)各学校应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 3)应该有自己的素材库。 4)每周需要开展教研活动。 5)走出去学习更多更好的知识。 6)教师用机困难,应及时解决,这样有助于教师备课更利于白板

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附件 4 (复兴小学) 毕节 市(州)大方县(区)学校(公章)2017 年3 月25 日 案例负责人信息 姓名胡天星工作单位复兴小学任教学科数学 年龄37 学历本科任教学段小学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 学教育 职称一级教师民族汉族 毕业时间1999.07 参加工作时间1999.09 职务校长 案例成员情况姓名职称性别年龄学历职务杨超一级教师男32 本科教导主任 严光利一级教师男28 本科教师 案例 复兴小学努力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 名称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 、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 、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 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案例 3 、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应用现代资讯科技的环境,提高学生获取、筛选和类型 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 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4 、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与互 联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5 、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的内容,重视教研组和教师个 人的网页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全校师 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1 、逐步实现教师自动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 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科研活动。 2 、以学校为基地,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实践中、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 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大面积 地提高教师的能力,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3 、科研先导,开展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 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 联动的试点研究。 4 、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突破口。开展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的实验, 在已积累的相当数量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规划、校本建设、统一管理、资 源共享”的思路,通过“自创课件、网上下载与市场购买相结合”等措施,系列性地、 专题性地集中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5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 代教育理论的氛围,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 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问题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情境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第1章 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1章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简要介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强调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并且说明区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2010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教育信息化在规划、投资、管理与应用推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以县级区域为单位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变以学校为单位孤立地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传统局面,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战略重点。(左明章,2016) 1.1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1.1.1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阐述区域教育信息化内涵,说明“区域”的界定(省、市、区、县、集团校/学区……),与行政区域划分是否有关(本书中的“区域”倾向于行政区域化)。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祝智庭,2001) (2)区域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各地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本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发达国家政府推动全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内在要求。(陈琴英,2005) “区域推进”的概念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和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该计划是为了针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何去何从?”,如何解决“软件投人和实际应用与硬件投人严重失衡”状况,以及克服“高投人、低效益”等现实问题所实施的一项具体行动。“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就提出,“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要认真总结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城市和地区的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最终达到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应国良,2006)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XXX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 ___调研方案,X月XX-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洪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xx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

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xx 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xx年以来,XX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

教育信息化培训方案(1.27)

禄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2016至2017年)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云南省信息化工作和楚雄州教育信息化州级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资源管理的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有效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工作,成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刘春麟 副组长:李永生胡秀芳陈忠云谢宝林 组员:李建伟李琼王卫荣吴华昌易坤富 陈则荣 培训的常规管理工作由陈忠云负责,县级的培训工作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二、培训对象 所有在编在岗公办教师(含教研室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2016年和2017年两年。县级培训每年进1-3次,由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学校的校本培训由各学校组织实施完成。

四、培训的内容 见附件1:《禄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暨应用能力标准》 五、培训的标准 培训采用分层提高、分级达标进行。培训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次(见附件1:《禄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暨应用能力标准》。培训对象根据年龄、工作性质分类培训分类达标。 1.初级:男55周岁(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女50周岁(1965年12月31日前出生)以上。 2.中级: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 3.高级:各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电教设备维护管理人员(不限年龄)。 六、达标测评 高级班的在集中培训结束时组织考试测评,中级班的考试测评每年进行1—2次,由参训教师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申报考试,考试合格后进行网上公示。高级班和中级班的考试测评由教育局组织实施。初级班的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核测评。 七、培训结果应用 1.培训结果要纳入教师的履职考核、绩效分配,并作为评先进的依据之一。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宁波市镇海区XX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宁波市镇海区XX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1. 基本情况 ㈣进一步合理调整小水电上网电价。目前执行的小水电上网电价,已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小水电的建设发展,特别影响到国家提倡的开发径流式电站的制约。因此,建议进一步合理调整小水电上网电价。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XX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元。计算机总数10295台,计算机生机比:1;XX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XX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XX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XX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XX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XX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XX 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XX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XX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XX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

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XX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XX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XX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发布,%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XX年瑶海区招聘教师学科一览表(小学)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特教拟招聘人数 51 32 14 5 16 5 7 2

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

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依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培训考核方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新时代教师队伍,特制订此校本培训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研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二、培训与考核对象 1968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均须参加培训和考核,超龄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须参加Flash培训考核工作。 三、培训内容 1.白板的使用:教师能够会使用白板并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⑴Powerpoint幻灯片的设计与版式;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采集、加工、编辑、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⑵学科动画工具(Flash)开发及设计方法。 四、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及相关技能。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仁怀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仁怀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 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方照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代表在服务发展中的作用,落实党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为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召开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掌握仁怀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校的应用需求,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12月19日,教科局组织教科系统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对仁怀市部分中学和、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研范围 中学:大坝中学,仁怀三中,小湾中学; 小学:火石岗小学,三合一小,茅坝一小,龙井小学; 幼儿园:九仓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通过听取乡镇府和学校主管领导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三、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仁怀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我市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走在了部分县市的前面。 1、计算机数量:仁怀市直中小学、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办公电脑基本上保证人手一台,计算机教室一至二间,基本上可以满足办公和教学之需,但生机比还远远不够。目前,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室由于配置时间较早,配置低,不能适应教育发展之需。 2、教室多媒体设备:自2010年以来,我市投入资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机几百台,教师用机近千台,多媒体设备1000多套,班班通700多套,标准化的录播教室11间。为提高应用管理能力,教科

局还对中心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购买了防火墙,服务器和网上阅卷系统等设备。 3、网络建设:我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达标率100%。市教育信息网今年正在建设拥有较完善的学科素材、课件和教育教学视频等内容的区域综合性资源库,可为本市各校提供图文、语言、视频和课件等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和上传,为各校的教学提供支撑和共享,将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我市部分中小学建有校园网站,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每校有6项应用以上,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校注重校本教育资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卷库)的建设,质量良好,并已初具规模。多年来也积累了一大批教育资源。一般是通过自购或统一采购,内容多样。主要是大量电教教材,如幻灯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材。近年来,通过全市中小学现代教学媒体技能大赛活动,各校研制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教学软件,弥补了教学软件的不足,在资源建设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4、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全市中小学开课率为100%,开课的情况基本上能按照省厅的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初中教材使用的是清华大学2005年出版发行的“大、中、小学一条龙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系列实验教材;高中教材使用的是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编写的信息技术系列教材;教材与软件的发展不相适应,不适应我市学生认知水平。另外,存在信息技术课被占用严重,课时不足,计算机教室使用率较低的情况。 5、师资队伍建设: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100多人,但专业教师不到授课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职称普遍较低。目前,全市信息技术学科高级教师仅有一人,属我市紧缺学科和薄弱学科。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培训活动,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建设步伐。但由于专职计算机教师是计算

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

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计划: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项、分类的专业培训,达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后的诊断,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3、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4、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巩固和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 5、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流程与运作方式。

教育信息化培训实施方案 1、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课堂摄录、基本编辑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2、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校本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贡献。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调整和修改学校网站的结构项目,体现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4、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同时加强市、区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以ftp形式或网页形式存储。本学年,学校将购

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典型案例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就是盐都自贡得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得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得“培德中学"与自贡市政府创办得“市立师范与市立中学”, 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得不断发展与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得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得“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得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得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得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得精力投入到现实得、探索得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得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得方式给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得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得教学模式.信息化就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得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得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得发展,专门成 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与各 学科得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 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得思路。为落实工 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 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与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

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为。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

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

巴州特教学校 2016年度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方案 为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教 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 要求的新时代教师队伍,特制订此校本培训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研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 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二、培训与考核对象 全体在职在岗教师 三、培训内容 1.办公计算机的使用:教师能够会使用计算机并对计算机 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 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 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投影机、展台等 多媒体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 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 的日常维护知识。 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⑴Powerpoint幻灯片的设计与版式;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采集、加工、编辑、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⑵学科动画工具(Flash)开发及设计方法。 四、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 培训的内容及相关技能。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 讲授、操作练习、分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 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及培训地点: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令狐采学 程薇薇泽州县犁川镇初级中学 摘要: 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举国仁人志士致力于解决的老年夜难问题,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是一种值得深刻研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成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成长的必定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落实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重年夜举措,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成长之路,才干增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成长。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区域推广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必定,是在教育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进教育变革和成长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功效,尤其是在发财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功效比较显著,可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主要表示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概略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成长极不服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获得共享,并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立异,善于发明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范,充分阐扬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成长。

教育公平,是以后教育领域不克不及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层面,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更是成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关键。于是,很多地区把着眼点放在增进义务教育均衡成长上,认为只要能使各学校均衡成长、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均衡配置,就能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立异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静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处所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最年夜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成长,要解决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一是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核心要素就是高水平的教师步队。二是要充分阐扬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而优质教育资源必须获得高效传播与共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教育信息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均衡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区域教育均衡成长,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很多,对一些具体问题也需要具体阐发。本文仅结合河北邯郸市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作用,谈谈教育信息化如何增进区域教育的均衡成长。 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最好路径和抓手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一般认为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办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也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信息传播者。他可以包含介入教育活动的各级信息传播者,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固然就是教师。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完整版_2

编号:TQC/K481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

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案说明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培训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转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培训方案,切实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信息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全面、深入、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硬件建设上,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均不达标,且设备老化,不能很好满足全体教师的用机需求,不能很好地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导致了师生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学校还没有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方面面所需要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或软件环境。二是在目前有限的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条件下,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尚处于以知识为中心的网上查找信息,简单制作课件,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低效应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三、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及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学校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

1、加强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意识,使之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并产生一定程度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计算机,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逐步达标;购置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班班通工程;购置、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 4、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推进教学资源库,互动教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5、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和各环节中的常态应用;探索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度,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6、通过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程度,提升管理的效能。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形成系统。 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总务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工作。 1、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①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