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地质构造

2013-3-29

相背分离水平运动相向挤压

剪切垂直运动——差异升降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地壳的机械运动。

类型

积 厚 度 与 地 壳

水平运动的表现: 大陆漂移学说. 垂直运动的表现:

垂直变位:指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位移 实例: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的遗迹 垂直升降造成的地貌:

河流阶地 准平原和夷平面

垂直运动在地层中的反映:

①沉积厚度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沉积环境反映垂直升、降变化 沉积厚度反映岩石圈升降的幅度 ②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岩石圈缓慢下降

不整合接触:显著的升降和水平挤压作用 平行不整合:显著的升降

岩石的变形

地壳运动的结果:岩石变形变位,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 岩石变形——地壳中岩石变改了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

弹性变形: 不留痕迹 塑性变形: 褶皱和断裂

变形的类型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变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一、倾斜岩层 岩层——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造(褶皱)的一部分。 第二节 岩石的产状 第一节 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包括褶皱、断裂 两大类。

地理方位角的表示

360o270o

180o

130o

90o

45o

290o

/ 0o

S N

W E

SW

SWW

SSW

NNE

NEE

225o315oSE

NW

NE

N45oW

S50oW

二 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

基本状态有: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称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另外还有倒转的等。 产状三要素: 1.走向:走向线———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 注意:我们强调了两端所指的方向,因此走向的方位角有2个, 相差180o 2. 倾向: 最大倾斜线———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上的向下延伸的线。

倾向——最大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表示。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且与走向垂直。

走向 = 倾向 + 90 o

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产状的表示:

走向 / 倾向 < 倾角 125°/ NE <65° S29°E / SW <18° 倾向 < 倾角 35°< 65°

只要给定倾向、倾角两项可求知三要素. 特殊产状 :

水平岩层: 倾角=0° 倾向 — 走向 ∞ 直立岩层:倾角=90° 倾向 — 走向 α° 岩层厚度:

两层面之间垂直距离。 并非地面露头任一两点)。

概念: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其特征如下 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剥蚀切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愈老出露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有关。

三、倾斜岩层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

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tanβ= tanα.cosω(式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夹角)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二、水平岩层

(三)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V 字形法则)

1.水平岩层 露头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前面研究介绍);

2.直立岩层 露头线不受地形影响,始终呈直线延伸;

3.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有下列三种情况:

(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在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2)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V ”字形尖端在山脊处指向山下,沟谷处指向上游。

(1)

、(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 ”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 ”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 第三节 褶皱构造

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改变了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称褶皱。单一弯曲称褶曲。 一、 褶曲的几何要素(褶曲的描述) 1.核 2.翼3.轴 面 4.枢 纽5.轴 迹 ?褶曲的几何要素(褶曲的描述)?翼——褶曲岩层?核——褶曲岩层

核两翼

的两坡。的中心。褶曲的几何要素(褶曲的描述)?轴面———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近于对称

面),

?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

?轴迹———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轴面枢纽

平面或曲面。

水平或倾伏状。二、褶皱的基本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时代较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新,外侧的岩层时代较老。

在野外往往不能看到褶曲的全貌,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及对称出现的关系来判断。

岩层褶构造中,背斜、向斜通常共存如同翻起的波浪: ①相邻的背斜之间是向斜②相邻的向斜之间是背斜③相邻背斜、向斜共用一个翼 三、褶曲类型

1.按轴面产状划分: 直立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相等。 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 倾角不等 一翼为正常层序,一翼为倒转层序。 平卧褶曲———轴面近水平。两翼近水平。

上下重叠。一翼为正常层序,一翼为倒转层序。

2013-3-29褶曲的描述

轴面

两翼

枢纽 2.按枢纽产状划分:

水平褶曲——枢纽水平。

倾伏褶曲——枢纽倾伏。

3°特殊类型:

穹窿(背斜)———长/宽< 1/3。

盆地(向斜)———长/宽< 1/3 。

1.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倾角大致相等。故又称为同斜褶皱。

2.斜歪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

反,但倾角不等。又称为不对称褶皱。

3.倒转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方向

倾斜,即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4.倾伏褶皱——当褶皱的枢纽呈倾斜状态时,两翼岩层在倾伏端发生弧形合围,背斜的尖端指向倾伏方向,向斜的开口指向扬起方向。

5.穹隆构造——。

6.构造盆地。

7.复式褶皱。

四、褶曲的野外识别

1.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

2.地形倒置(并非绝对)。

原因:褶皱形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

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第四节、断裂构造

断裂———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

节理、裂隙——无位移(仅有断裂面)。

断层——有一个或一组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错动)。

——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一、节理——岩石破裂后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是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一种断裂构造。

根据形成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1.张节理——由引张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节理面参差不齐,粗糙。②节理面常绕过砾石、延伸短。③裂口呈楔形,深度不大。

2.剪节理——由剪切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常成对出现,形成两组交叉节理,故又称为“X”节理。

②节理面平直而光滑,能把砾石切断、错开。

③延伸较长,有时可见擦痕。

(一)断层要素

1.断层面(带)——岩层断裂面,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有平面也有曲面可以产状三要素来描述。

2.断层线——断裂面与地面交线。断层出露线,直线或曲线。

二断层

3.断盘——断层面两侧被切断的岩块按断层面与断盘关系(位置关系)分:上盘、下盘、东南盘、西北盘等;

按两盘相对位移(运动)方向分:上升盘、下降盘。(见图解-->)

4.交面线—— 断层面与岩层面(一般取岩层底面)的交线称为交面线。 断层面与煤层面的交线称为煤层交面线,交称断煤交线。 其中:断层而与上盘煤层面的交线称为上盘断煤交线;

与下盘煤居而的交线称为下盘断煤交线:交面线的形态决定断层面和岩层面的形态。 5.断距 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称为断距。 1)真断距

岩块上某点,在发生断裂位移后错开为两点,此两点分别位于断后面两侧的两个盘上、两点的距离。 反映了断层两盘实际相对位移的距离,称其为真断距或总断距。 2)地层断距 岩层断裂发生相对位移后对应岩层面在剖面上的距离。在垂直于被错开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包括: ①地层断距:指断层两盘上对应(煤)岩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②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煤)岩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3)落差----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切面上,可直接测得的断距有斜断距、铅直断距、水平断距。 铅直断距 也称为落差。指断层两盘对应地质界线点之间的高程差,

斜断距 :断层两盘对应地质界线点之间的距离它反映了断层两盘对应岩(煤)层面沿断层倾斜线 错开的倾斜距离。也称为倾向断距或斜距。

水平断距 也称为平错。指断层两盘对应地质界线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二)断层分类:

1、按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

正断层 ——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 ——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其中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小<25°

平移断层 —— 两盘水平错动(断面近直立)(走滑断层)斜滑断层(兼有平移和正断层的性质) 2、 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

纵断层(走向断层)—— 断层面走向与走向一致。 横断层(倾向断层)——断层面走向与走向垂直。 斜向断层 ——断层面走向与走向斜交。 3.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

1)纵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2)横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垂直。 3)斜断层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 4、 断层组合类型: 迭瓦式构造: 一组倾向一致,大致平行的逆掩断层。 阶梯状构造:

一组倾向一致,大致平行的正断层。 1.构造岩 断层角砾岩 2. 密集的节理:

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

即节理。节理方向常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 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三)断层的野外识别:

3. 擦痕和镜面: 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 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7.地形证据

负地形(低凹地带):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的三角形横切面。

8.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

泉点常呈线状分布。

上盘

下降盘下盘

上升盘

断层面

断层的描述

4.牵引褶皱(拖曳)褶皱)

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6.地层重复或缺失

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时候重复,什么时候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地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

表现: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

渐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缺失。说明: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

也未使沉积层面上升到水平面之上遭受到剥蚀。二)、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表现: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演化突变,

地层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新地层之下常有底砾岩。

底砾岩——下部时代较老的地层遭到剥蚀后形成的岩石碎块,重新胶结成岩,保留在新地层之下。

说明:老地层沉积后地壳有明显的均衡上升(水平抬升),遭受剥蚀后,地壳又均衡下降,接受新地层的沉积,

三)、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表现: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岩性及古生物变化突变,有地层缺失,新老地层之间有广泛的剥蚀面。

新地层之下常见底砾岩。

说明:老地层形成之后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褶皱、断裂,同时长期遭受风化剥蚀,而后又下降接受新地层的沉积。

正断层

平移断层

斜滑断层

逆断层

角度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

地层接触关系

四)、侵入接触:

侵入体和被侵入围岩之间的关系。

侵入接触

捕虏体

1°接触带上有接触变质的现象(围岩)。3°侵入体切割(切穿)围岩层理。

侵入接触的

识别标志:

2°接触带附近,侵入体中有围岩的捕虏体. 捕虏体-------在岩浆侵入时落入岩浆中

而末被完全融化的围岩

五)、沉积接触

表现:沉积的地层直接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广泛

的剥蚀面,剥蚀面与沉积岩层平行,沉积岩中无接触变质现象。

沉积接触

剥蚀面

沉积接触

侵入接触

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

形成时代: 早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第四章 地质构造

2013-3-29 相背分离水平运动相向挤压 剪切垂直运动——差异升降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地壳的机械运动。 类型 沉 积 厚 度 与 地 壳 水平运动的表现: 大陆漂移学说. 垂直运动的表现: 垂直变位:指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位移 实例: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的遗迹 垂直升降造成的地貌: 河流阶地 准平原和夷平面 垂直运动在地层中的反映: ①沉积厚度和沉积环境的变化 沉积环境反映垂直升、降变化 沉积厚度反映岩石圈升降的幅度 ②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岩石圈缓慢下降 不整合接触:显著的升降和水平挤压作用 平行不整合:显著的升降 岩石的变形 地壳运动的结果:岩石变形变位,导致地质构造的形成。 岩石变形——地壳中岩石变改了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 弹性变形: 不留痕迹 塑性变形: 褶皱和断裂 变形的类型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变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一、倾斜岩层 岩层——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造(褶皱)的一部分。 第二节 岩石的产状 第一节 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包括褶皱、断裂 两大类。

地理方位角的表示 360o270o 180o 130o 90o 45o 290o / 0o S N W E SW SWW SSW NNE NEE 225o315oSE NW NE N45oW S50oW 二 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 基本状态有: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称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另外还有倒转的等。 产状三要素: 1.走向:走向线———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 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 注意:我们强调了两端所指的方向,因此走向的方位角有2个, 相差180o 2. 倾向: 最大倾斜线———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上的向下延伸的线。 倾向——最大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表示。倾向只有一个方向,且与走向垂直。 走向 = 倾向 + 90 o 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产状的表示: 走向 / 倾向 < 倾角 125°/ NE <65° S29°E / SW <18° 倾向 < 倾角 35°< 65° 只要给定倾向、倾角两项可求知三要素. 特殊产状 : 水平岩层: 倾角=0° 倾向 — 走向 ∞ 直立岩层:倾角=90° 倾向 — 走向 α° 岩层厚度: 两层面之间垂直距离。 并非地面露头任一两点)。 概念: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其特征如下 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剥蚀切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愈老出露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 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有关。 三、倾斜岩层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 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tanβ= tanα.cosω(式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夹角)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二、水平岩层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地质学类 考研书目总结

地质学类考研书目总结 转载自:https://www.doczj.com/doc/265225807.html,/viewthread.php?tid=215933 地质学类考研书目总结 CuiHuan总结 地质学基础 南京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编地质出版社 中山大学 《普通地质学》第2版,夏邦栋编,地质出版社,1995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1-9、14-17章,杨树锋浙江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地质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李叔达等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汪新文 兰州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编地质出版社1987 《地球科学概论》,兰玉琦、杨树锋、竺国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等地质出版社1995 《现代地质学讲座》赵懿英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海洋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编著,地质出版社,1998 东北大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8年 吉林大学 《地质学基础》李亚美、陈国勋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第1版),1994(第2版)《普通地质学》夏邦栋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4 《地质学原理》张宝政、陈琦主编. 地质出版社,1983。 矿物学 北京大学 《结晶学导论》罗谷风地质出版社1985年1月 《矿物学导论》陈武地质出版社1985年1月

北京大学教学教材 《晶体学基础》,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矿物学基础》,秦善、王长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北京大学教学参考书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3 Introduction to Mineral Sciences (22nd版), Andrew Putnis, 2001 Manual of Mineral Science, Cornelis Klein, 2002 南京大学 《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 《结晶矿物学》上下册,潘兆橹编,地质出版社,1995 中南大学 《晶体光学》李德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地质科学院 晶体光学《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内部教材林培英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中科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潘兆橹 相关的:东北大学矿物材料化学 《现代材料化学》刘光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岩石学 北京大学 《岩石学》乐昌硕地质出版社1984年1月 南京大学 《火成岩石学》孙鼐、彭亚鸣等编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冯增昭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山大学 《岩石学简明教程》,翟淳编,地质出版社,1995 中南大学 《岩浆岩石学》邱家骧主编地质出版社 《沉积岩石学》曾永孚主编地质出版社 《变质岩石学》贺同新主编地质出版社 《岩石学简明教程》卫管一等编,地质出版社,2005 中国石油大学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赵澄林 浙江大学复试 《简明岩石教程》卫管一、张长俊,地质出版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变质岩石学》王仁民等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第一章 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 2、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3、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现象—地质构造。 4、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和组合规律,形成机制及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及动力来源。 5、构造尺度:按地质构造规模的大小划分的级别 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本教材分六级: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显微构造 6、主要研究方法:构造解析法、比较构造学方法、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地球动力学方法。 第二章 1、岩层: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定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 2、岩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顶面—上层面。底面—下层面 3、岩层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4、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 5、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6、层理的要素:纹层(细层)、层系。层系组 7、层理的基本类型: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8、层理的识别标志:成分、结构、颜色、原生层面构造 9、层内原生构造: 斜层理、递变层理、古生物化石标志 10、层面原生构造:波痕、泥裂、雨、冰雹痕及其印模、流水冲刷痕迹 11、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12、软沉积变形形成原因: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 13、岩层的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 14、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未经变动或变动较小的沉积地层 15、水平岩层主要特征: (1)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2)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V”); (3)岩层顶、底间的高差即为岩层的厚度; (4)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 16、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17、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方法、象限角表示方法、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符号表示 18、倾斜岩层露头界限形态:“V”字形法则: a.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 b.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

2017年中科院构造地质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范围内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内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内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外力、内力、应力概念 2.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岩石破裂准则 4.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水平岩层:岩层倾角小于5度左右的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岩层之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水平岩层上、下层面出露界限之间的水平距离(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岩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之差;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少,与坡度成正比;岩层厚度相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坡度越缓,岩层出露越大,与坡度成反比;坡度、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倾角,倾角与宽度成反比。 倾斜岩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水平岩层的产状可以发生改变,形

成和水平岩层面有一定交角并朝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 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成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有老到新排列;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直线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V字形法则:1.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2.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3。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第二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触特征:1岩层层面相互平行排列;2上下岩层的时代是连续的;3在海相沉积中,上下岩层的岩性往往是递变的。 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

绪论(2学时) 1. 概念:构造地质学 2. 了解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2学时) 1. 概念:层理、面向、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痕、底面印模、软 沉积变形、压模、火焰状构造、滑塌构造 2. 了解层理的主要类型; 3. 掌握层理的识别标志; 4. 掌握可用于确定岩层层面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标志有哪些,如何 确定岩层的面向(或顶底面)? 5. 掌握软沉积变形的基本特征、形态类型和研究意义,哪些可用于 确定岩层层面?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4学时) 1. 概念:地质体、地质界线、超覆、地质图 2. 掌握面状构造、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掌握产状三维空间关系。 3. 掌握水平岩层的特征; 4. 掌握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确定的间接 方法; 5. 掌握沉积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 6. 熟悉观察识别不整合接触关系的方法; ? (1)确定不整合标志: ? 古生物:上下两套地层中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断 ? 沉积侵蚀:有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底砾 岩、残积矿床(铁帽、铝土矿、磷矿、沙金)等 ? 构造变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线变化,褶 皱 样式、断层类型、变形程度差异,下部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 ? 岩浆活动:上下两套地层中岩浆岩系列的成分、产 状、规模、强度积热液矿床差异 ? 变质程度: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差 7. 掌握不整合接触时代的确定方法。 ? 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 ①不整合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地层的年代 –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中国科学院构造地质学历年真题总结

目录 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析: (6) 2)构造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6) 3)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 (6) 4)试述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6) 5)伸展拆离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6) 6)判别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7) 7)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构造意义: (7) 8)蛇绿岩及其就位: (8) 9)前陆褶皱冲断带forelandthrust-foldbelt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 (8) 10)活动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的主要构造单元: (8) 11)碰撞造山带collisionorogenicbelt的时限标志: (8) 12)碰撞造山带的极性标志: (9) 13)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 (9) 14)试述前陆盆地(forelandbasin)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9) 15)侏罗山式褶皱(Jura-typefold): (10) 16)阿尔卑斯式褶皱(Alpinotypefold):基本特点: (10) 17)试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10) 18)岩石破裂准则(重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aximumeffectivemomentcriterion)): (10) 19)弗林图解(Flinndiagram): (11) 20)判别断层(剪切带)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12) 21)剪节理 (12) 22)分别写出三个国内外著名构造地质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12) 23)双重逆冲构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13) 24)韧性剪切带 (13) 25)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区别 (13) 26)侏罗山式褶皱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13) 27)糜棱岩 (14) 28)确定地层不整合存在的主要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14) 29)剪切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 (14) 30)断层活动时间确定 (15) 31)剪切作用引起的各种破裂。 (15) 32)褶皱的识别 (15)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0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几何学:几何形态、组合形式 2. 运动学:发展、演化、变形过程 3. 动力学:形成机制、动力来源 10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比较构造学方法:通过比较、鉴别、分类,找出共性、个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探讨成因机制。 2.构造解析方法:分解研究,综合分析。 3.地球动力学方法: 在地球总体动力学背景下(包括重力、地幔对流,转动惯性力、星际引力等)研究构造变形的过程、成因机制。 4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1) 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结合; (2) 数学、力学与计算机结合:数值模拟; (3) 物理与力学结合:物理模拟; (4) 综合考虑造山带与盆地系统:盆山耦合 第二章 201底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1、整合(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反映连续沉积。 2、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沉积间断(即地层缺失)的接触关系。反映了地壳构造运动,即地壳经过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演化过程,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平行不整合或假整合(disconformity):上、下 两套地层产状一致,但有沉积间断。 (2)角度不整合(unconformity):上、下两套地层 产状不一致,并有沉积间断。 不整合研究意义 (1)认识地壳运动 (2)地层学—地层划分和对比依据之一 (3)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 (4)找矿意义—铁、锰、磷、铝土矿;热液型金属矿床; 石油、天然气藏 202有哪些原生构造标志可以确定沉积岩层的顶和底面? ⒈斜层理:向底面收敛(与底面交角变小) 2、递变层理 ?下粗上细,顶底面之间粒级突变。 ?逆递变层理:下细上粗,但顶面与上一底面之间为粒级渐变。 3、波痕(对称波痕) ?尖棱状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4、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 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 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 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 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 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 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 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

南大地质学专业介绍

地球科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一、地球科学系介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建立于1929年),目前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系之一。全系学科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1993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地质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系70余年来,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人数近万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6人,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地球科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地球科学系目前本科阶段设置四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每年招收约85名本科生,其中“地质学”专业是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我系研究生教育设有硕士生专业8个,即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目前我系有6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矿产普查与勘探,我系还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我系又成为全国首批地质学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单位。我系每年招收5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约30名博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的比例已达1:1.3。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我系还设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系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师10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3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37人,副教授32人。全系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成果累累,自95年以来已出版各类教材20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承担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9项。年科研经费已达3000多万元,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总数均在200篇之上,学术榜刊物上发表论文约50篇。 地球科学系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注意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曾成功举办国际花岗岩地质学与成矿关系讨论会(1982,教委系统第一次)、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总结--备考必看

第二章 1、什么叫岩层产状和产状要素? 产状:泛指面状或线状在三维空间的位态,是以它们与水平参考面及地理方位关系来表示的。产状要素:表示这种空间位态的数据称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也称产状三要素。 2、水平岩层和直立岩层出露形态有何特点 水平岩层(界面): 1)α≤ 5° 2)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3)无构造变动的水平岩层,地层时代下老上新。 4)岩层顶底之间垂距=厚度。 5)厚度一定,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的水平投影距离)与地形的坡度有关。 直立岩层(界面) 1)α≥ 95° 2)地表露头宽度约等于岩层的厚度。 3)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为直接切割地形等高线的直线,不受地形影响,沿走向延伸,无倾向。4)直立岩层在空间上出露规模不大,往往是组成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3、如何在地形判断地层是否水平?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V”字形法则概念? 由于地质界线通过山谷或山脊时,其平面投影均呈“∨”形,“∨”尖端的指向反映了界面产状与地形的关系,故称“∨”字形法则。 5、地质图上区分倾斜岩层的三种基本露头形态?各有何特点? 1)相反相同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同;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的倾斜方向,山脊则相反。 2)相同相反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倾角>坡角;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反;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的倾斜方向,山脊则相反。 3)相同相同(特殊情况)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倾角<坡角; 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弯曲相同; “∨”字形尖端在河谷中指向岩层倾斜的相反方向,山脊指向倾向方向。 6 、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向顶积纹层撒开并被截切,向底积纹层小角度收敛。收敛的指示底面,撒开被截切的指向岩层顶面。 递变层理(粒级层理):顶小,底大。 波痕:(波峰)尖端指顶,(波谷)弧顶指底。 雨痕,雹痕:有凹坑的面为顶面。 泥裂(干裂):张开的裂口指向顶面。 气孔、杏仁构造:半充填的杏仁与层面一致,空隙一侧指向顶面。管状气孔、气泡柱弯曲的方向和蝌蚪状气孔的大头方向指示熔岩流动方向。 熔岩层:集块岩壳在上。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信息汇总!

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只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综合性国家学术机构。以固体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研究所现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地球与行星物理、页岩气与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研究、油气资源研究和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等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深部资源探测先导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科研支撑以及安定的生活条件,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根据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推免生拟录取情况,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03矿床学方向、070904构造地质学专业、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19年不招收全国统考硕士生。 2019年面向全国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2人(以最终下达指标为准),包括将接收各高校学习成绩优异的推免生45人左右,统考硕士生37人左右。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计划24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④806普通物理(乙)或826地球物理学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01高等数学(甲):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806普通物理(乙): 全国重点大学工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826地球物理学: 1、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仲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郭俊义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3、C.M. Fowler, The Solid Earth: An 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N. H. Sleep, K. Fujita, Principles of Geophysics, Blackwell Science,1997.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近三年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 2018年: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及样题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何为地质构造? 第二章 1、岩层产状的定义及沉积岩层的产状类型。 2、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的特征。 3、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4、倾斜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5、V字形法则的内容及应用(重点)。 6、岩层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及真厚度的概念。 7、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8、潜山、披覆构造的定义。 第三章 1、外力、内力、应力及应力状态的概念 2、平面主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3、平面纯剪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4、平面一般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5、三种平面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应用(重点) 6、变形、应变及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7、线应变与剪应变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8、岩石变形的五种基本方式 9、岩石变形的三大阶段(重点) 10、岩石断裂的两种基本形式 1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重点) 12、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第四章 1、褶皱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2、褶皱的要素有哪些?其中对褶皱分类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哪几个? 3、闭合度和闭合面积的定义。 4、褶皱的产状分类及形态分类各是怎样划分的(重点)? 5、褶皱常见的组合类型有哪些? 6、试述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重点)。 7、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大因素)? 8、生长背斜、滚动背斜、底辟构造的定义。 9、生长背斜的基本特征?(重点) 10、底辟构造的概念、基本结构? 第五章 1、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节理怎样被分类?构造节理可分为哪些类型? 3、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点) 4、节理组、节理系的概念。

5、与纵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6、与横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7、节理与断层有何关系? 8、节理的发育的影响因素(以沉积岩为例)。 9、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第六章 1、什么叫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2、什么是相当点、相当层? 3、断距和滑距各有哪些类型?各指什么? 4、按形态、力学成因和组合关系,断层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5、什么叫逆掩断层、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 6、安德生提出了哪三种地壳中可能的应力分布情况? 7、断层的直接标志主要有哪些? (重点) 8、什么是擦痕、阶步、反阶步?有何意义? 9、何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10、褶曲、不整合造成的地层重复或缺失与断层有何区别? 11、构造岩通常分为哪些种类? 1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性质? 13、何为断层效应? 14、何为生长断层?有何基本特征? (重点) 15、什么是断层生长指数? 其数值如何说明什么? 第八、十章 1、什么是岩石圈? 2、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是分别是谁提出的?其各自的内容? 3、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4、什么是转换断层?即位移突然中止或者改变形式和方向的平移断层。 5、威尔逊旋回分哪几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列举实例。 7、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专升本复习资料煤矿地质第四章

煤矿地质第四章 第四章地质构造 一、名词解释 1、构造: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简称为构造。 2、岩层:由同一岩性组成的基本均一的受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3、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4、褶皱: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但仍保持着岩层的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5、背斜是指核心部位岩层较老,向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新岩层的形态一般向上弯曲的褶曲;向斜是指核心部位岩层较新,向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老岩层的形态一般向下弯曲的褶曲。 6、断裂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所受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发生脆性形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破裂和错动,使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石脆性形变的产物总称为断裂构造。 7、 二、填空 1、根据岩层的产状可将岩层划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2、岩层产状的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1) 岩层走向是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展方向。 (2) 岩层倾向表示岩层向地下倾斜延伸的方向。 (3) 岩层的倾角表示岩层的倾斜程度。 ☆真倾角和视倾角存在如下关系:

????=?=γ αβωαβsin tg cos tg tg tg (4—1) 式中 β——视倾角; α——真倾角; ω——视倾向与真倾向之间的夹角; γ——视倾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 3、矿产地质中常用的褶曲要素有以下几种: (1)核部 泛指褶曲的中心部位。背斜核部是较老的岩层,向斜核部是较新的岩层。对同一褶曲而言,核部的地层层位并不是固定的,它随剥蚀、出露程度或观察研究的范围不同而有所改变。 (2)翼部 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岩层。背斜 两翼较核部岩层新,向斜两翼较核部岩层老。相邻 的背、向斜之间的翼部为两者所共有。 (3)翼角 指两翼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翼部 岩层的倾角。 (4)转折端 指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弯曲 部分,即两翼岩层汇合部分。常见的转折端的形态 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缓状等。 (5)顶角 也称翼间角。它是指褶曲两翼同一岩层之间的夹角。若褶曲的转折端为圆滑或平缓状时,即为两翼切面的夹角。 (6)枢纽 指褶曲中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它是褶曲一翼与另一翼的分界线。同一褶曲中每一个岩层面上都有一条枢纽。枢纽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其产出状态有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或波状起伏的等。枢纽反映了褶曲在延长方向上的产状变化。 (7)轴面 指平分顶角的面,它是同一褶曲中所有枢纽组成的面。其形态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轴面在空间的产出状态有直立的、倾斜的,也有水平的。 (8)轴、轴迹 轴也称轴线。它是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它永远是一条水平线。如果轴面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则它是一条水平直线;如果轴面是一个复杂的曲面,则它是一条水平的曲线。它的延长方向称为轴向,代表褶曲的延展方向;它的长度代表褶曲的延伸长度。轴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

构造地质学集题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 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2.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 值来表示。 3.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4.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5.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6.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 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7.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8.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 倾角。 9.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 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1.“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 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2.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3.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 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4.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5.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6.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第三章 17.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18.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19.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20.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 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 21.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22.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 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 23.应变椭球体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 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24.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