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第五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第五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第五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第五讲大气运动与气候【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要点突破】

(10年广东卷文综第8题)

8.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答案】D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2010·全国卷2文综第1-3题)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

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图3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3,回答7题。

7.乙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答案】

7.C

【解析】

7.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乙地的纬度可以知道为温带海洋气候,此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所以C

正确。

【高考真题探究】

(2010·浙江文综第3-4题)

图2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解析:本小题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读及冬季降水成因的判读来考查气候形成因素。读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以得出,这是一个冬雨明显的区域,冬雨是被西风带控制时,盛行西风把海洋中水汽送到陆地,且距海洋越近降水越多。

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势

C.洋流D.人类活动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比较耶路撒冷与喀布尔冬温差异,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影响气温因素不外乎在地势高低与距海远近了。

(10年广东卷文综第2题)

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10年四川卷文综第3-4题)

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合肥小于南宁

B. 株洲大于石家庄

C.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4.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 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答案:3.C 4.B

解析: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维度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专题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2010·安徽模拟)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27~28题。

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读某地降水、风速日变化示意图,回答27—28题。

3.根据降水的日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最有可能是凹地形

B.该地最有可能是凸地形

C.该地最有可能为平原

D.该地夜雨多为锋面雨

4.根据风速的日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天之中风速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

B.白天大气层结比夜晚稳定

C.14时前后风速最大,因为此时空气对流最旺盛

D.风速的日变化主要是地形引起的

(2010·安庆模拟)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23~24题。

5.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6.图甲所示季节里()

A.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2010·天津和平一摸)

7.N所对应的地面上的N’,与M所对应的地面上的M’相比

A气压低B.气温低C.降水少D.光照少

8.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的隆起,削弱了东亚的季风气候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C.M’地的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所形成

D.N'地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读图2,回答5、6题。

9.地球表面的根本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热辐射C.地面再辐射热D.大气逆辐射

10.全球变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A.使用氟氯烃等作为制冷剂B.将湿地开发为农田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二 非选择题

11.(30分)读某区域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占年总量%)

(1)分析图中A、B地区干旱形成的多发季节及原因。(12分)

(2)我国①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去年冬季和今天春季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简要分析造成①地百年不遇干旱的主要原因。(12分)

(3)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造成干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一、选择题

1-5 AAACA6-10 CDCAD

二、非选择题

11.(1)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④处.其次是③处,再次是②处,最小的是①处。(3分)原因是①②③三地均处于海洋,①处纬度位置最低,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年变化小,全年高温,年变化小。③处纬度位置较高,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年变化较大,气温年变化也较大。②处介于两者之间。(4分)

④处与③处纬度位置相近,但④处位于陆地,热容量较小,气温年较差大于③地。(3分)

(2)A洋流为秘鲁寒流,B洋流为西风漂流。(2分)两洋流性质均为寒流。(2分)A洋流由南向北流,沿途不断吸收热量,促使水体和热量在南北纬之间输送和交换。B洋流自西向东流,使水体和热量主要在同纬度带内进行输送和交换。(6分)

(3)特征:四季如春,气候凉爽湿润,干湿季较明显。(4分)

成因:基多位于赤道以南,临近赤道,主要受赤道低压影响,但因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上升气流受到抑制.降水量并不大;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干湿季较明显的

气候特征。(6分)(干湿季分明的特征及原因可不要求作答)

12.(30分

(1)A地;春旱,(2分)

原因:春季降水少,(2分)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2分),春耕时节农作物需水量大(1分)(满分不超过6分)B地:伏旱(7、8月),(2分)

原因: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2分)气温高,蒸发旺盛。(2分)

(2)①地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去冬今春西南暖湿气流弱,输送至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降水少;(3分)西南地区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气流为主,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3分)北方冷空气路线偏东,造成西南地区降水减少;(3分)①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3分)

(3)分布特点:在空间上,分布广,但分布不均;(1分)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1分)在时间上干旱频繁出现,有时持续时间较长(1分)。

原因:我国气候季风季风性显著;(1分)夏季风不稳定;(1分)造成各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1分)

【备课资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选D。露的形成与地表降温有关,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易形成露。

左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示意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4题。

2.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

4.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

【解析】2选B,3选D,4选C。由右图气压差变化可知,近地面甲处为高压中心,乙处为低压中心,进而可确定等压面①处高于②处,③处气压和等压面高于④处。因不确定该地所在半球,因此无法确定a、c 处风向,但能确定b处气流下沉,d处气流上升。若在白天,则海洋气压高于陆地,确定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6.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5选C,6选B。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等值线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而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第6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以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7.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解析】选A。热带风暴是气旋强烈发展而成的,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故选A。

图4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4,完成8~10题。

8.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9.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B.N地

C.P地D.Q地

10.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8选A,9选C,10选D。第8题,结合题干中的“N地气压高于P地”可在N点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又因此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可知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9题,四地中,其他三地气压较高,P地气压低,气流以上升为主,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第10题,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时,结合M地所处位置分析,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最强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表a和图b、图c,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从风向、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比分析1月与7月表a中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5分)

(2)图b中的库克海峡与图c中的巴斯海峡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库克海峡的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这是为什么?(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和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变化,从风向、地形、洋流方面逐一分析。第(2)题,巴斯海峡距大陆近,受大陆气压场控制,风向与海峡走向不一致,可减弱风浪;而库克海峡位于广阔的洋面上,受西风控制且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故风浪较大。

答案:(1)1月(夏季):悉尼降水多于珀斯,悉尼受来自太平洋(海洋)的东南季风(偏南风)的影响,又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和(大分水岭)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而珀斯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沿岸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少。

7月(冬季):珀斯的降水多于悉尼,珀斯受来自印度洋(海洋)的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悉尼受来自(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巴斯海峡冬季(7月)吹偏北风,夏季(1月)吹偏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对盛行风有阻碍作用,故风浪小;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西北风)带影响显著,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缺少风力屏障,故风浪大。

12.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图中A处气压值可能为_______,B处风向为________。(4分)

(2)图中C处表示______锋线,可能形成锋面,预测未来几天D处天气变化特点。(4分)

(3)若两图表示不同季节,最可能表示为冬季的是_______图,试说出判断的依据。(5分)

(4)若两图表示连续一周的气压变化,说出图中E处天气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3分)

【解析】第(1)题,等压距为4百帕,中心是一个低压中心,判定风向时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考虑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刮东北风。第(2)题,根据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考虑到气旋运动规律,应为冷锋,D处将有一次冷锋过境。第(3)题,乙图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一个高压中心,应为冬季。第(4)题,两个图分别表示一周前和一周后的气压分布状况。

答案:(1)1 004 东北风

(2)冷锋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雨等天气。

(3)乙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强高压。

(4)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2012高考试题猜想(原创)(一) 1.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⑴—⑶题。 材料鄱阳湖位于长江的南部,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在湖口处与长江自然相连,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鄱阳湖水位受注入的五条河流和长江干流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倒灌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汇流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 图一:“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 图二:(2011年1~11月)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图。 ⑴读材料和图一,根据锋面雨带移动的规律,判断A作用和B作用作用形式,并阐述理由。(6分)

⑵读图二,描述2011年1月至11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2011年5月鄱阳湖“瘦身”的原因。(12分) ⑶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8分) 2.北风转为南风即回南。“回南天”为广东特殊天气现象,“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现象。 ⑴广东的回南天出现在什么季节?试分析回南天“冒水”和雾的形成原因?(10分) ⑵“回南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利影响?(6分)

1.(1)A为长江作用,B为鄱阳作用。(2分)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2分) ⑵特点:1-5月水体面积小,并持续缩小;6月水体面积突然增加,6月过后水体面积持续回落。(4分) 5月“瘦身”原因: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或答雨带移动慢),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8分,每个要点2分) ⑶赞同(2分)。理由: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拦阻长江倒灌,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6分)反对(2分)。理由: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建坝拦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这将导致湖区大量湿地消失,不仅众多的鸟类无法在此越冬,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严重破坏;鄱阳湖大坝建成,阻碍徊游鱼类的生存。(6分) 2.⑴春季(初春季节)。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初春季节冷空气回撤后,来自海洋的温暖潮湿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雾则是(风力较小的)暖湿气流在近地面附近遇冷凝结而成。 ⑵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影响交通;潮湿旨引起电器短路,影响用电安全。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8K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电热管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很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 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 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 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 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

第6讲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天气系统

第六讲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2.读“锋面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图中A 为暖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高、水汽较多,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B 为冷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低,水汽较少,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冷暖气团交汇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根据冷暖气团的势力对比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

①冷锋:冷气团势力大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冷气团运动方向一致。 ②暖锋:冷气团势力小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暖气团运动方向大致一致。 ③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主要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3.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 (2)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反气旋,B表示气旋。 (3)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高压,B表示低压。 (4)从气流运动方向分析,A形成于北半球,B形成于北半球。 (5)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当B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6)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东部吹偏北风,B的南部吹偏西风。 考向一锋面系统 (2017·江苏学测7)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A.低压中心B.暖锋 C.准静止锋D.冷锋 答案 D

解析从19日到24日,该地经历了一次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可判断为冷锋过境。2.(2016·江苏学测41)下图为“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锋面类型为________锋,在其形成过程中,________气团占主导地位。 (2)该锋面过境时,雨区主要位于________(锋前或锋后)。该锋面过境后,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 (3)冬春季节,若该锋面快速南下,可能给我国南方带来最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此时,锋前多为________风。 答案(1)冷冷(2)锋后下降升高(3)寒潮偏南 解析第(1)题,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上升,为冷锋过境。第(2)题,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根据冷锋锋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位于锋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3)题,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和沙尘暴都与冷锋过境有关。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锋前吹偏南风。 3.(2013·江苏学测42)下图为“我国冬季某日某天气系统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M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此时,甲、乙两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_地。 (2)当M天气系统经过丙地时,丙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春季节,M类型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常给我国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大气运动与气候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江西南昌一模]读我国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1~3题。 1.关于该年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约为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D.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 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图中只反映出该年12月上旬气温与常年平均气温的关系,所以不能判断出气温最低处是否位于内蒙古东部,也不能判断出南北最大温差;由图可知,南方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 答案:D 2.由图可知()

A.全国1月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 C.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 D.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解析:全国1月0℃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由于此时是12月上旬,我国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答案:C 3.此季节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洛杉矶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冰冻封港 C.墨累—达令混合农业区正值剪羊毛期 D.南半球中纬度海域风浪最小 解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低;受暖流影响,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为终年不冻港;墨累—达令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收割期;南半球中纬度海域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风浪最小。 答案:D [2013·石家庄质检二]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4~6题。

大气运动与天气汇总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 一、【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命题趋势: 1、从考查内容来看,①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近地面大气特点。②侧重于考查对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纬度分布及移动特点对气候特点及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③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等主干知识。 2、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三、【主干知识和易错知识梳理】 1、主干知识梳理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上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高空上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 ②季风的形成原因: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包括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3)常见天气系统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1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选择题 (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考查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最低时,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气温最高时,

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在日出后的升温阶段,陆地升温快,因此在某一时刻陆上气温会达到与海上气温相等的情况,该时刻过后,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图中海陆间等温线平直,说明此刻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6时大致是气温最低的时刻,14时气温最高,12时为正午,气温接近最高,因此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出现的时刻最可能是9时。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某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是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20°N。比较甲乙日落时刻的早晚,可参考下图:甲丁同纬,乙丁同经。此时越往北昼越长,因此丁日落晚于乙。同纬度的甲处,日落晚于丁,因此日落时刻甲晚于乙。因此A错误,B正确。甲位于21°N,乙位于19°N,甲乙分居直射纬线20°N两侧对称位置,因此甲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D错误。 (2013·北京)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3题。 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缘故是 ①B图地区受台风阻碍②A图地区深处内陆③B图受到湿润的夏季风阻碍④A图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C图所示地区 ①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讲明湿润气流从河流上游吹来②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③降水分布受地形阻碍小④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关于ABCD图变化规律的讲法正确的是 ①从B图到A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②从C图到D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分异③从B图到D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④C图和B 图的自然景观相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当日最高气和气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 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 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 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 5.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刻段是 A.20时至改日5时 B.8时至10时 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6.引起空气质量较差的缘故是 ①该地地势高峻、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②有一股冷空气流入本地 ③该地有锋面活动,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之上④空气流淌较差,阻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聚的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要紧缘故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操纵 B.受信风阻碍炎热干燥 C.受寒流阻碍降水少 D.受暖流的阻碍降水多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都市)。回答8~9题。 8.“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 图中

上海地区 高中地理 大气运动 、天气、气候教案(等级考)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学科地理年级高二课题名称大气、天气与气候(选择+综合题)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掌握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掌握天气系统类型和影响 结合实例判断并分析气候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难点:结合实例判断并分析气候【本篇知识框架】 考点: 1、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2、描述某地气候类型特征; 3、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 4、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5、气候与地带性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 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 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8-9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 空气温度下降 0.65℃)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 【考点】 1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主要考查对流层和平流层 【练习】(容易1-3)(4-6) 1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2 2010年冰岛多次发生火山喷发,严重影响欧洲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热层 D.热层和对流层 3 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上海地区一年中对流层厚度较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 2016年10月9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成功,对接高度为393公里。航天员陈冬实现了一直藏在他心中的一个梦想-----“我就想飞得高点,再高点”。对接成功时,陈冬所在高度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热层 D.散逸层 5 大气中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A.对流层B.中间层C.电离层D.平流层 6 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 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选择)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doc 7页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doc 7页)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3题。 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①B图地区受台风影响②A图地区深处内陆③B图受到湿润的夏季风影响④A图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C图所示地区 ①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河流上游吹来②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③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④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关于ABCD图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B图到A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②从C 图到D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分异③从B图到D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④C图和B图的自然景观相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 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 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 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 5.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是 A.20时至明天5时 B.8时至10时 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6.引起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是 ①该地地势高峻、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②有一股冷空气流入本地③该地有锋面活动,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之上④空气流动较差,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的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 C.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D.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技巧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技巧 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王 龙 276300 大气运动的规律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本部分要熟练掌握以下重要知识及技巧。 一、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如下图所示: 【考查的主要角度】(1)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2)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3)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重要提醒】读热力环流等压面时,应注意: (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气压状况。 (2)强调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4)空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是错误的。要注意是水平运动的风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例1】: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某时高空气压值为4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Pa 、Pb 、Pc 分别表示A 、B 、C 三地在海拔5700米水平面的对应点上的气压值。读图判断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a>Pb>Pc B .P aPb>Pa D .Pa=Pb

A .晴朗 阴雨 东南风 B .阴雨 晴朗 西北风 C .晴朗 阴雨 西北风 D .阴雨 晴朗 东南风 思路点拨:该题对学生图图转换的能力要求很高。只要掌握好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特点,恰当的图图转换,该题迎刃而解。转换如下图。 第1题:同一地点由地面向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等压线上各点气压相等。利用这两条原理可得:pa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运动与气侯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的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降水量的分布。)(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中国气候(气温分布和雨带移动、特殊天气) (6)世界气候(各洲气候特点和特殊情况) 主干知识分析

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3、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专题二--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练习题

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 (2010年高考地理上海试卷(文科使用))(十)右图反映单位体积空 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23.根据右图,气温在10℃时。1m 3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 量为10g ,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 ,气温应达到 A .15℃B .25℃ C .30℃ D .35℃ 24.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 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 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 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 .35℃ B .25℃ C .15℃ D .5℃ 25.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0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时间/h 距离/km 北 市中心 南6 42 2 02 22 8 6 4 20 1416 18 8 1012 41210 18 161421℃ 17℃ 9℃ 13℃ 17℃ 图2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12 C. 16℃ D. 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 .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A 卷)文科综合) 3.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09年山东文综第3题)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上升速度快 B 形成锋面雨 C 凝结核多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年份 年平均气温(℃) 图6

2-1大气运动与气候

专题2 第1讲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选择题 雾和霜都是由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凝结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气象台发布消息称,某地今天可能会出现霜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日为阴天 ②该日为晴天 ③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白天 ④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晚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干燥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答案】 1.D 2.D 【解析】第1题,晴朗的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幅度大,最容易产生霜冻。选D。第2题,水汽的凝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温的下降,二是凝结核。选D。 辐射差额是指物体辐射能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差额为正时,物体有热量盈余,温度将升高;反之,则温度降低;若收支相等,则称为辐射平衡。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辐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全球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沿海到内陆递减B.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C.随海拔的递增而递减D.全球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

4.沙漠地区年辐射差额往往呈负值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其他地区B.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 C.地面辐射强且地面反射率高D.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 5.江汉平原辐射差额为负值,而青藏高原为正值,其主要原因是() A.江汉平原海拔低于青藏高原B.江汉平原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烈 C.江汉平原地面辐射强D.江汉平原气温低于青藏高原 【答案】 3.D 4.C 5.C 【解析】第3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维持了全球的热量平衡。选D。第4题,沙漠地区多裸地,因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而沙漠地区云量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反射更多的辐射到宇宙中,因而沙漠地区的辐射收入少且支出高,因而多呈负值。选C。第5题,青藏高原地势高,地温低,因而其地面辐射弱;而江汉平原地温高,地面辐射强。选C。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示近地面() A.①为海洋,④为陆地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④为城区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7.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时,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6.C7.A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的海拔低,④的海拔高,则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在近地面④的气温高,①的气温低。选C。第7题,由于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根据四个地点3℃的海拔可以判断,同样的温差,①处的高差最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的垂直气温变化最剧烈,其空气上升也最强烈。选A。 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8~9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