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与气候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专题三大气运动与气侯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的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降水量的分布。)(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中国气候(气温分布和雨带移动、特殊天气)

(6)世界气候(各洲气候特点和特殊情况)

主干知识分析

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3、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

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四、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弄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地转偏向力

其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

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4)高空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离地面1500米以上的高度)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5)风向的画法:

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d.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6).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

2.气温的判断:

对于天气系统中温度高低的判断,主要是考虑该地云量的多少,联系天气系统中晴阴状况的知识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出结论。例如高压为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这一内容在大气热力状况部分已作了分析,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3.降水的判断:

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

1)、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气旋、锋面、受地形的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

2)、当较低纬度暖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

五、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

一)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大陆,8月是北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大陆,2月是南

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

2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属热带;最冷月均温0°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

A.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 B.夏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D.少雨型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

(二)依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热带

1

2

3

4

亚热带

5

6

温带

7

8

范例分析

[例题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大气中有逆温的一层,叫“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

答案:(1)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人为原因是:

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是: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例题2]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

冷却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 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1)④⑤

(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例题3]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 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

(2)、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原因是该地受到_______ 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

(3)图示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请在图上画出G的风向。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天气系统的综合试题。从图上看,大陆上共有3个气压系统,A处为高压系统,其余是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多晴朗天气;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因降温而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此外,图中的锋面皆出现于低压系统向外凸出部分,即低压槽部,与气旋组合成锋面气旋系统。与一般的锋面系统相比,锋面气旋因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导致气流上升强

烈,产生的天气过程更加剧烈。由图上看,存在着4个锋面气旋系统,、E处于冷锋前缘,D、F处于暖锋之后,四处都在暖气团一侧,但E、F位置偏南,因此比、D两处气团更加暖湿。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冷锋将经过、E两处,将形成较强烈的下雨、刮风、降温等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答案:(1)高压系统天气晴朗低压系统出现阴雨

(2)、E 冷锋阴天、下雨、刮风、降温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3)强烈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使气流上升强烈

(4)北图略

[例题4](1999年高考题)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读图,图中横坐标是气温大小,纵坐标代表降水多少,标点是时间,每个标点分别代表气温

和降水出现的月份。以标点所在的位置垂直向下对应着横坐标上的气温数据,水平向左对应着降水量的数据。从图中可见第一年的12月—第二年的1-3月气温较低,但降水量较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半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但降水量却达到最低值。说明夏季炎热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再联系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其它问题了。

答案:(1)地中海气候 (2)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控制 (3)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或旧金山)

专题训练

1.等高线与等温线的相互关系是 ( )

A.等高线越密集,等温线越稀疏

B.等高线与等温线一定完全重合

.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大,等温线值越小

D.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小,等温线值也越小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一般说,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3.有关气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赤道地区,由于气流上升,高空气压比地面高

B.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高气压的气流是由四周流向中心的

D.低气压地区因高空气压高而气流下沉向四周分散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太阳辐射的影响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5.读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 吹向______________ 。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

7.读“浙江省某山地等高线图”,此时为夏季,回答下列问题。

(1)A、B、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处于 _____________,气流下沉,气温升高,空气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状态。

(2)若此时地气温是20℃时,A地气温为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种气候,属于热带的有_____,亚热带有_____,温带有___,寒带有______。

(2)图中气候图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图中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其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_。

(4)图中气候类型南半球没有的是_______,南半球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

(5)图中气候类型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季节移动形成的有____。

参考答案

1. 2.D 3.B 4.D 5.D

6.(1)海洋陆地(2)夏(3)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7.(1)B地背风坡(2)14℃

8.(1) A B和D E;

(2)E 7(或8)月为最冷月 1月为最热月;

(3) 降水集中在6—9月份;

(4)B和 E;(5)A和

2019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练习

专题突破练6 大气的运动 (2018·甘肃天水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 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第2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据此完成第3~5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4.室内大厅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 C.美化居室环境 D.冷却大气温度 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上升气流 答案:3.D 4.D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项正确。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相对较低,则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大气温度,D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温度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2018·河南郸城测试)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特征,判定卡卡杜国家公园降水集中在(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7.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为( ) A.灌丛自燃 B.强光烤晒 C.高温熔化 D.日温差大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此地为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带来丰沛的降水,12月至次年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2012高考试题猜想(原创)(一) 1.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⑴—⑶题。 材料鄱阳湖位于长江的南部,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在湖口处与长江自然相连,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鄱阳湖水位受注入的五条河流和长江干流来水双重影响。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倒灌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汇流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 图一:“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 图二:(2011年1~11月)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图。 ⑴读材料和图一,根据锋面雨带移动的规律,判断A作用和B作用作用形式,并阐述理由。(6分)

⑵读图二,描述2011年1月至11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2011年5月鄱阳湖“瘦身”的原因。(12分) ⑶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8分) 2.北风转为南风即回南。“回南天”为广东特殊天气现象,“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现象。 ⑴广东的回南天出现在什么季节?试分析回南天“冒水”和雾的形成原因?(10分) ⑵“回南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利影响?(6分)

1.(1)A为长江作用,B为鄱阳作用。(2分)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2分) ⑵特点:1-5月水体面积小,并持续缩小;6月水体面积突然增加,6月过后水体面积持续回落。(4分) 5月“瘦身”原因: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或答雨带移动慢),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8分,每个要点2分) ⑶赞同(2分)。理由: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拦阻长江倒灌,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6分)反对(2分)。理由: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建坝拦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这将导致湖区大量湿地消失,不仅众多的鸟类无法在此越冬,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严重破坏;鄱阳湖大坝建成,阻碍徊游鱼类的生存。(6分) 2.⑴春季(初春季节)。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初春季节冷空气回撤后,来自海洋的温暖潮湿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雾则是(风力较小的)暖湿气流在近地面附近遇冷凝结而成。 ⑵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影响交通;潮湿旨引起电器短路,影响用电安全。

【师说】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综合检测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圭寸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 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1?2题。 A. 气旋 B.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D ?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近地面和高空由气温差异形成的大气运动,即热力环流。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C.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近地面冰块处气温低,高空点燃的香处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则空气 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压较高,则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2014年12月14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70°9胪】[胪 3. 此时丙地吹()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走向和气压值,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 压指向低压),北半球近地面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此时丙地吹西北风。 4. 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 反气旋气旋B .气旋反气旋 C.气旋气旋D .反气旋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甲地外围等压线闭合,且该闭合等压线的数值与附近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则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值更小,故甲地为低压,即气旋;而乙地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为高压,即反气旋。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旋行团将原计划2014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110°, 昼长约1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15年1月22日。下图示意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读图完成5?6题。

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0XX届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专题三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2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3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 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近地面和对应高空的气压分布形势相反,故判断Q的近地面为低压,P处近地面为高压,则Q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P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为西北风。第3题,结合材料反映,R地在20小时内应始终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故风向基本不变,但根据等压线分布密度的变化,越接近Q气压中心,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逐渐变小。答案:1.B 2.C 3.D 4.(2013·山西诊断测试,18~19)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 主要原因是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若某地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示①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解析:第4题,由于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会逐渐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风速呈增加趋势,因此A图正确。第5题,北半球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8K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电热管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很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 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 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 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 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

第6讲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天气系统

第六讲 大气的水平运动及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2.读“锋面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图中A 为暖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高、水汽较多,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B 为冷气团,其性质为温度较低,水汽较少,在其影响下天气特征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冷暖气团交汇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根据冷暖气团的势力对比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

①冷锋:冷气团势力大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冷气团运动方向一致。 ②暖锋:冷气团势力小于(大于、小于)暖气团势力,锋面移动方向与暖气团运动方向大致一致。 ③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主要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3.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 (2)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反气旋,B表示气旋。 (3)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高压,B表示低压。 (4)从气流运动方向分析,A形成于北半球,B形成于北半球。 (5)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当B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6)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东部吹偏北风,B的南部吹偏西风。 考向一锋面系统 (2017·江苏学测7)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17年2月19日~24日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影响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 A.低压中心B.暖锋 C.准静止锋D.冷锋 答案 D

解析从19日到24日,该地经历了一次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可判断为冷锋过境。2.(2016·江苏学测41)下图为“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锋面类型为________锋,在其形成过程中,________气团占主导地位。 (2)该锋面过境时,雨区主要位于________(锋前或锋后)。该锋面过境后,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 (3)冬春季节,若该锋面快速南下,可能给我国南方带来最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此时,锋前多为________风。 答案(1)冷冷(2)锋后下降升高(3)寒潮偏南 解析第(1)题,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上升,为冷锋过境。第(2)题,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根据冷锋锋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位于锋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3)题,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和沙尘暴都与冷锋过境有关。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锋前吹偏南风。 3.(2013·江苏学测42)下图为“我国冬季某日某天气系统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M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此时,甲、乙两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_地。 (2)当M天气系统经过丙地时,丙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春季节,M类型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常给我国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大气运动与气候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江西南昌一模]读我国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1~3题。 1.关于该年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约为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D.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 解析: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4℃;图中只反映出该年12月上旬气温与常年平均气温的关系,所以不能判断出气温最低处是否位于内蒙古东部,也不能判断出南北最大温差;由图可知,南方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 答案:D 2.由图可知()

A.全国1月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 C.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 D.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解析:全国1月0℃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由于此时是12月上旬,我国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答案:C 3.此季节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洛杉矶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冰冻封港 C.墨累—达令混合农业区正值剪羊毛期 D.南半球中纬度海域风浪最小 解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低;受暖流影响,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为终年不冻港;墨累—达令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收割期;南半球中纬度海域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风浪最小。 答案:D [2013·石家庄质检二]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图中虚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4~6题。

大气运动与天气汇总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 一、【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命题趋势: 1、从考查内容来看,①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近地面大气特点。②侧重于考查对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纬度分布及移动特点对气候特点及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③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等主干知识。 2、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三、【主干知识和易错知识梳理】 1、主干知识梳理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上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高空上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 ②季风的形成原因: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包括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3)常见天气系统

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1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选择题 (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考查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最低时,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气温最高时,

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在日出后的升温阶段,陆地升温快,因此在某一时刻陆上气温会达到与海上气温相等的情况,该时刻过后,陆上气温高于海上气温。图中海陆间等温线平直,说明此刻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6时大致是气温最低的时刻,14时气温最高,12时为正午,气温接近最高,因此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出现的时刻最可能是9时。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某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是太阳直射丙地所在纬线20°N。比较甲乙日落时刻的早晚,可参考下图:甲丁同纬,乙丁同经。此时越往北昼越长,因此丁日落晚于乙。同纬度的甲处,日落晚于丁,因此日落时刻甲晚于乙。因此A错误,B正确。甲位于21°N,乙位于19°N,甲乙分居直射纬线20°N两侧对称位置,因此甲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D错误。 (2013·北京)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3题。 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缘故是 ①B图地区受台风阻碍②A图地区深处内陆③B图受到湿润的夏季风阻碍④A图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C图所示地区 ①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讲明湿润气流从河流上游吹来②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③降水分布受地形阻碍小④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关于ABCD图变化规律的讲法正确的是 ①从B图到A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②从C图到D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分异③从B图到D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④C图和B 图的自然景观相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当日最高气和气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 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 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 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 5.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刻段是 A.20时至改日5时 B.8时至10时 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6.引起空气质量较差的缘故是 ①该地地势高峻、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②有一股冷空气流入本地 ③该地有锋面活动,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之上④空气流淌较差,阻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聚的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要紧缘故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操纵 B.受信风阻碍炎热干燥 C.受寒流阻碍降水少 D.受暖流的阻碍降水多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都市)。回答8~9题。 8.“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 图中

上海地区 高中地理 大气运动 、天气、气候教案(等级考)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学科地理年级高二课题名称大气、天气与气候(选择+综合题)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掌握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掌握天气系统类型和影响 结合实例判断并分析气候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难点:结合实例判断并分析气候【本篇知识框架】 考点: 1、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2、描述某地气候类型特征; 3、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 4、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5、气候与地带性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 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 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8-9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 空气温度下降 0.65℃)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 【考点】 1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主要考查对流层和平流层 【练习】(容易1-3)(4-6) 1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2 2010年冰岛多次发生火山喷发,严重影响欧洲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热层 D.热层和对流层 3 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上海地区一年中对流层厚度较薄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 2016年10月9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成功,对接高度为393公里。航天员陈冬实现了一直藏在他心中的一个梦想-----“我就想飞得高点,再高点”。对接成功时,陈冬所在高度位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热层 D.散逸层 5 大气中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A.对流层B.中间层C.电离层D.平流层 6 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 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 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选择)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doc 7页

大气运动与气候试题(doc 7页)

大气运动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读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3题。 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①B图地区受台风影响②A图地区深处内陆③B图受到湿润的夏季风影响④A图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C图所示地区 ①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河流上游吹来②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③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④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关于ABCD图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B图到A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②从C 图到D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分异③从B图到D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④C图和B图的自然景观相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 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 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 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 5.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是 A.20时至明天5时 B.8时至10时 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6.引起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是 ①该地地势高峻、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②有一股冷空气流入本地③该地有锋面活动,暖空气爬到冷空气之上④空气流动较差,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的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 C.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D.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技巧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技巧 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王 龙 276300 大气运动的规律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本部分要熟练掌握以下重要知识及技巧。 一、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如下图所示: 【考查的主要角度】(1)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2)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3)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重要提醒】读热力环流等压面时,应注意: (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气压状况。 (2)强调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4)空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是错误的。要注意是水平运动的风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例1】: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某时高空气压值为4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Pa 、Pb 、Pc 分别表示A 、B 、C 三地在海拔5700米水平面的对应点上的气压值。读图判断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a>Pb>Pc B .P aPb>Pa D .Pa=Pb

A .晴朗 阴雨 东南风 B .阴雨 晴朗 西北风 C .晴朗 阴雨 西北风 D .阴雨 晴朗 东南风 思路点拨:该题对学生图图转换的能力要求很高。只要掌握好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特点,恰当的图图转换,该题迎刃而解。转换如下图。 第1题:同一地点由地面向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等压线上各点气压相等。利用这两条原理可得:p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