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在我国如何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1.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发生作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所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成为了可能。

2.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

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生产要素是一种资源,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生产要素在我国不同于其他要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产权的垄断性。产权清晰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中一级市场的垄断,使得市场的直接调控成为不可能,相反,通过间接的宏观调控来配置土地资源具备了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控宏观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是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以降低经济波动幅度,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调节投资规模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土地配置来调节投资规模,可以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科技园、产业园、大型广场等相关的招商引资圈地项目此消彼长,土地供给过量,造成投资过度、宏观经济过热的局面。相反,拧紧土地供给阀门会起到冷却宏观经济的作用。

4.通过土地管理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作为经济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土地配置总量和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国家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大量耗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实施了限制和禁止用地,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比

重开始降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应向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开始明显出现。

5.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整宏观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按照资源禀赋、区位比较优势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和供应政策,调控区域供给,可以有效地整和资源,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发展的变化,土地供应呈现出中西部比重提高、东部比重有所下降的变化特征。

6土地供应调控

土地在我国是一种稀缺的国有垄断资源和生产要素,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无疑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内容。首先,土地供应调控有土地供应总量调控,即以建设用地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其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结构调控。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予以用地扶持;对于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国家也正是通过对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对住房供应结构进行调整的。再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方式调控。如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通知》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等问题,又做出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

的最低价标准。”此外,土地供应调控也包括土地供需价格调控。由于土地在我国为国家和集体所有性质,因此,地价反映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微观市场供求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国家的投资导向等宏观经济关系。因此,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地价杠杆来实现让利与取利,从而有效地调节资本在不同土地以及部门和产业间合理流动,直接或间接制约甚至决定投资的方回.从而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

7.土地收益分配和土地权益保障调控

我国现行土地收益主要表现为土地资产性收益和各种税费。土地资产性收益不仅体现了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而且反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多征多出让土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这也加大了中央政府在地方调控经济的难度。未来强化中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利,通过调整土地收益的初次分配来强化中央政府的收益和调控能力也将是土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将土地权利赋予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土地权利配置,通过权利主体的变动和调整,实现权利配置最优化,最终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由此可见,土地收益分配和土地权益保障的宏观调控也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下税收调控职能作用的体现与拓展

经济全球化下税收调控职能作用的体现与拓展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如何应对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谋求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税收调控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挑战论文网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约着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和税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税收宏观调控提出新的挑战。毕业论文 (一)税收调控要更多地服务于多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论文代写 传统上,我国税收调控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保证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国家在运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时,基本上是一种自主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技术等流动性要素禀赋占有不同,导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更为明显;科技教育正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保护本国资源和生态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愈益成为各国政府共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经济环境的改变,必然影响到税收调控目标上来。任何一个处于开放经济中的国家,在运用税收这一调控工具时都必须考虑全球经济与税收环境的变化,并更加注重使税收同时服务于多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等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税收调

控服务于多重性目标将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税收调控要更多地着眼于在经济全球化中谋取最大效益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世界市场经济的确立,拓宽了不同国家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范围,关税壁垒作为国内经济的屏障因关税减让而弱化了保护作用,国内税制的作用开始凸现。全球资本、商品、技术、知识、人才等经济要素对各国税收制度调整的反应将更为敏感。国内税制同样会对全球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如消费者会在不同国家商品之间作选择,厂商会在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之间作选择,居民会在储蓄和消费之间作选择等等。同时,由于生产要素流动频繁,市场准入程度提高,国际流动性税源税基的出现,使税源的涉外性明显增强,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税源争夺和转移将更加激烈。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主权国家必须加强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更加倚重运用税收工具减弱经济全球化对本国内部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谋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论文代写 (三)税收调控要更多地在国际税收竞争与协调中有所作为毕业论文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关税作为限制商品流动,保护本国产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功能将大大削弱,各国政府必然将视线转向国内税制和税收征管,在降低税率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展开国际竞争,以吸引资本、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入。不同国家的税收竞争也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套取税收利益的机会,从而形成政府和纳税人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土地政策参与 摘要:中国土地集体制度和半市场化决定了与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调控的必要性,近年,土地整治达到了显著效果却也存在问题,我们应坚持科学的取向和原则,正确运用政策工具。 关键词:双重约束效果取向原则政策工具 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城市化起飞阶段的国家,其城市化的推进是在土地集体制度和尚未完成市场化的双重约束下进行的。在土地集体制度下,农民无法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获得土地的处置权,并依赖转让土地获得城市的社会保障。市场机制有时会存在失灵与不公平现象,而在市场化尚未完成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大城乡差距,危害社会稳定。 国情的特殊限制决定我国的城市化不能单单在市场的调节下进行,参照我国经济制度和以往经验,让土地政策参与到城乡统筹发展调控的过程中,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途径。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调控,就是运用农用地专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征用等政策工具,控制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化的速度和规模,干预和调整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结构,①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入农村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经过五年的时间,土地调控从主要着眼于土地市场的调控转变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第一,土地供应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第二,土地政策约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第三,供地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第四,土地调控促进了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强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六,优化房地产开发用地结构,保障民生用地的需求。、 成效是该肯定的,但是各个实施点都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土地整治为例,③出现了土地整治的实施目标和验收标准不能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群众参与度不高;优势产业利用效果不突出;居民点整理不多;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农民收益增加不多等问题。 综观我国近年来土地政策参与公宏观调控的问题,相关学者认为:城乡统筹下的土地政策应关注以下取向:④调控对象由主要调控政府向调控政府与调控企业并重转变;调控内容由关注总量向关注总量与注重结构和布局并重转变;调控手段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转变。⑤同时坚持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用地相结合;发挥地 ①靳相木.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②甘藏春.21世纪经济报道:构中国特色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R].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7.12.29 ③市政协委员解慧琪.关于城乡统筹中土地整治的问题和建议[R].成都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2011.10.23 ④甘藏春.21世纪经济报道:构中国特色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R].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7.12.29 ⑤赵越.统筹城乡发展情势下重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研究[N].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2期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 今年以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存在放缓迹象,尤其是美国经济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金融危机将成为影响我国2008全年对外贸易运行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直接影响中国消费品出口,我县出口创汇型企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另外,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突出;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信贷政策影响。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关注的焦点。为此,2007年以来,央行主要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1)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十三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和频率。(4)以特别国债开展正回购操作。(5)启动了定向央行票据和特种存款等创新型工具。(6)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国家逐步收紧了信贷闸门,对我县的直接影响是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造成企业大幅下调生产规模。同时,银根紧缩导致很少有客商到我县来主动洽谈投资。虽然前段时间央行六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但下调幅度小,对我县企业贷款和融资帮助不大。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缩小贸易顺差,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 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减少,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风险逐步加大。我县出口创汇型企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据统计此次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我县10多家外 贸企业、20多种产品。其中对我县有机荞头加工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服装出口企业的部分产品影响较大,加大了企业出口成本。 (三)土地政策影响。国务院自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后,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在我国如何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1.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发生作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所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成为了可能。 2.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 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生产要素是一种资源,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生产要素在我国不同于其他要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产权的垄断性。产权清晰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中一级市场的垄断,使得市场的直接调控成为不可能,相反,通过间接的宏观调控来配置土地资源具备了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控宏观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是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以降低经济波动幅度,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调节投资规模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土地配置来调节投资规模,可以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科技园、产业园、大型广场等相关的招商引资圈地项目此消彼长,土地供给过量,造成投资过度、宏观经济过热的局面。相反,拧紧土地供给阀门会起到冷却宏观经济的作用。 4.通过土地管理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作为经济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土地配置总量和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国家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大量耗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实施了限制和禁止用地,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比

重开始降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应向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开始明显出现。 5.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整宏观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按照资源禀赋、区位比较优势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和供应政策,调控区域供给,可以有效地整和资源,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发展的变化,土地供应呈现出中西部比重提高、东部比重有所下降的变化特征。 6土地供应调控 土地在我国是一种稀缺的国有垄断资源和生产要素,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无疑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内容。首先,土地供应调控有土地供应总量调控,即以建设用地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其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结构调控。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予以用地扶持;对于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国家也正是通过对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对住房供应结构进行调整的。再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方式调控。如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通知》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等问题,又做出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

从宏观经济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变化

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展望未来税收政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经济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来预测未来财政政策的变动方向。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节的一种手段受目前经济状况的影响颇大,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目前的财税政策是结构性减税,即对不同税种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政策。未来税收的变化包括“营改增”、资源税改革等,主要体现了国家对目前经济衰退,产业转型等政策的体现,并且预计未来税收改革还会继续沿着结构性减税的方向继续进行下去。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经济政策财税政策 一、经济与税收政策的相互作用 (一)经济增长对税收的影响 税收作为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地区的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经济增长越快,相应的税收增加就会越快。经济结构也对税收的结构产生影响,三种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同,决定着税收调节力度和灵活度的不同,财政政策可在第一产业调整的力度要小于第二产业,所以在第一产业产值过大,第二产业产值过小的情况下,国家很难通过增加税收来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经济形势同样决定了税收政策,例如,在收入差距巨大的国家,税收会更加注重公平性,从而会减少流转税,增加直接税,调高个人所得税的其增点。而在不同的经济形势需要不同财税政策来进行配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需要减缓经济过度增长,则增加税赋,经济衰退时期需要减少税赋。所得税就是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之一。 (二)税收政策对税收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税收的影响显著,拉弗曲线就刻画了同一税收会有两个不同的税率,而两个不同税率对应的应纳税额是不同的,或者说同一税收会有两个不同的税赋。税收政策体现了政府的经济结构调节的导向作用,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更加公平的时期,所以需要适当的税收政策来达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三)目前的经济状况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政策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我国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对环境、自然生态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需要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改革;并且我国长期依赖于以地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拉动钢铁业,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但是地产业的上游企业已经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度投资现象。并且,以地产为地方经济的主要动力造成了严重的地方腐败;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地产相关产业严重挤压了其他产业的生产空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增速减缓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发表时间:2019-05-06T15:33:59.7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2期作者:李建国魏建国[导读] 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菏泽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274000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 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新的政策工具。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是中国土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等法律制度。这就使政府对土地供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运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选择土地管理的方向,确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即:既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与货币政策一起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既满足产业用地需求,又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发挥区位优势,又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同时,积极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第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第三,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T-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四个阶段

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严控房地产信贷、严格土地供给阶段(2003.2~2005.2) 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继续增长了30.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为3.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为3.2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率达到82%,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严控信贷,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顿清理土地市场,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交易实行招、挂、拍,杜绝协议出让土地。其目标在于调控住房供给总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使投资和供应的增长速度适度下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总的来说,此次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的目标,但明显存在时滞效应。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段时间,住宅供给总量增速开始回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二)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阶段(2005.3~2006.4) 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加强土地供给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新问题。2005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这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打击供给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炒作行为展开,政府主要从提高房贷门槛、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和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需求总量。具体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限制期房转让、提高住房交易税等。调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将房地产市场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提出打击土地炒作;利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本阶段政策推出初期,中国房地产价格继续快速上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下半年,控制需求总量的政策效应开始显露,上海等标志性城市的房价出现增长趋缓甚至下降,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阶段(2006.5~2008.8) 2006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报复性上涨”,被暂时压抑的房地产需求开始反弹。2006年5月1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由此拉开序幕。本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重点是围绕部分地区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展开,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与以前的调控政策相比,本次宏观调控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进,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房地产供求结构。具体包括:通过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来抑制房价上涨,同时引导住房需求结构调整;通过调节住房供给结构,增加小户型供给比例,来降低当套住房的价格,以缓解住房价格的上涨导致的中等收入阶层住房问题;通过住房分类供应机制,兴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五)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 的通知》解读(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因技术革新、设计优化等导致建筑物变得落伍陈旧而引起的减价,属于。A:自然折旧 B:物质折旧 C:功能折旧 D:经济折旧 E:时间因素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__。 A.畜牧业发展 B.农业发展 C.社会分工 D.商业发展 3、各类旅游用地评估,应注意评价标准。 A:地方旅游区 B:国家旅游区 C:省级旅游区 D:以上都是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4、在土地登记时,若采用法定代理方式,代理人__。 A.由法人代表自己选定 B.由政府指定 C.应是被代理人的监护人 D.由土地管理部门指定 5、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 C:垄断地租 D:建筑地段地租 E:时间因素 6、一般情况下,对普通的工业建筑物进行评估时,经常以__来代替其重置价格。A.重建成本 B.重置成本 C.建筑成本 D.生产成本 7、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__总量不减少。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8、预期收益原则可以在中得以运用.(2000年真题) A:成本逼近法 B:市场比较法 C:成本法和剩余法 D:剩余法和收益还原法 E:合法性 9、结构的建筑物可以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 A:框架 B:砖混 C:剪力墙 D:筒式 E:土地 10、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A:全局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D:局部性 E:35%~50% 11、一般情况下,优先股股东不拥有。 A:分配股息的优先权 B: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优先权 C:公司的经营参与权 D:要求赎回权 E:土地 12、在城市规划中,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应确定在__范围内。 A.小于300m B.300~500m C.500~1000m D.1000m以上 13、地籍图的要素不包括。 A:行政境界 B:图廓线 C:比例尺 D:建筑层数 E:土地 14、资产清查是资产评估的前期准备,一般由()完成。 A.评估机构 B.审计事务所 C.委托单位 D.资产管理部门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客观内容不同,可以分为.【2002年考试真题】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段冠宇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段冠宇 发表时间:2019-06-21T16:10:16.15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作者:段冠宇[导读] 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74500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 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新的政策工具。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是中国土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等法律制度。这就使政府对土地供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运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选择土地管理的方向,确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即:既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与货币政策一起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既满足产业用地需求,又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发挥区位优势,又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同时,积极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第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第三,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T-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年至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汇总

2010年至2011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汇总2010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 2010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 2010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2010年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检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 2010年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

2010年3月23日,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方案。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201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2010年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邢建河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邢建河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 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 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 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 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 中新的政策工具。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 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 地矛盾日趋尖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 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 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 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 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是中国土 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 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 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 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 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 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 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 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 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 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 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 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 中国土地调控新政四大看点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张晓松)新华社5日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中国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这次出台的土地调控新政着重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和调控中存在 的突出问题,与以往政策相比,改革的力度比较大,内容更加具体、务实,相关措施更有针对性。 地方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了 国土资源部去年对16个城市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数的近60%,面积占近50%,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从今年初步摸底情况看,这一势头还在上升。尽管经过长达3年的治理整顿,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土地“闸门”并没能真正把住。 责任不落实,是大量违法违规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甚至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在土地管理和调控上有意无意地当起了“甩手掌柜”。为此,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曾用“严峻”来形容当前土地执法的形势。

今年以来,为加大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国土资源部对一些大案要案进行了直接查处,并会同监察部等部门对一些案件进行了曝光。但有关专家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强化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责任才是当务之急。 这次出台的土地调控政策,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方面的责任。 权责一致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的基本原则。国家重新调整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今后国务院不再分批次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而是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这些措施,在加大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责任。今后再出问题,将直接追究有关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目前他们正在与监察部一同抓紧完善土地违法违规领导责任追究办法。 重点关照“以租代征”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开展,土地管理和调控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有些地方利用“以租代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有些地方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甚至实行“零

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创新

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创新 陈伯庚 提要:土地市场是宏观调控的对象,而土地政策又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其要点是:(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控制房地产经济规模和速度,有利于调整供求结构和稳定房价,促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其独特优势是,政府可以国有土地所有权代表和行政机构双重身份,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实现较好调控效应。(二)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土地供求失衡,违法违规用地严重。其成因在于土地市场调控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影响调控效果。(三)强化土地政策调控作用的建议是,坚持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指导思想,完善土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土地政策体系,健全土地法制建设,加强对政府行使土地职能的监督管理。本文的新意是从调控手段创新的角度论证土地政策。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大创新。由于房地产与土地密不可分,土地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在探索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揭示当前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强化土地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意义和独特优势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经济调控手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开创了一种新颖的调控方式,对于调节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结构的协调、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整个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其一,有利于控制房地产经济的规模和速度,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房地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05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