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宏观调控的机制框架与对策研究

土地宏观调控的机制框架与对策研究

土地宏观调控的机制框架与对策研究
土地宏观调控的机制框架与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宁波大红鹰学院 大作业 题目: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11财管402(本) 学号1131061450 姓名朱懿 2013年6月20日

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班级:11财管402 姓名:朱懿学号:1131061450【摘要】:金融市场监管一般是指国家根据有关金融市场的政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以达到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稳定发展的目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缺乏监督和管理的金融市场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可能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要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使经济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存在问题措施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发展简要历程 (一)、我国早期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 (二)、我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发展 1897 年,中国创办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 1979年10月开始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初步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发展。1993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20xx年开始的此轮金融宏观调控,体现了调控时间的前瞻性,调控对象的区别性、调控手段的规范性、调控力度的适度性和调控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效率,降低宏观调控成本,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总体分析,我省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不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继续正确执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我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出现经济下滑局面。(一)工业品需求增速回落,上游产业增长受到抑制全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煤炭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但增幅已经明显趋缓。与20xx年GDP预期增速8%相比,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首次低于GDP 增速。据统计,截止20xx年年底,山西省煤炭产量、出口量、省际间净调出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50%和70%,煤炭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以及我省主要产业,煤炭业的发展关系全局。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我省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迹象,在监测的22项煤炭规格品中,6项价格有所下调,价格下调的规格品占监测样本总量的27.27。同时,由于存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焦炭价格呈惯性攀升走势。但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市场成本高限的约束,煤、焦价格已经走到了历史高位,面临下降的威胁。电力方面,由于新增装机容量较多,南方各省雨水充沛,水电增长较快,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今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将趋缓。从我省看,1-5月份,拉闸限电37804次,同比减少51%,消除夏季用电高峰等季节因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 从国际市场看,今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减势明显,国际煤炭贸易量迅猛增加。专家预测20xx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吨,需求在7~8亿吨左右,主要产煤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同时受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影响,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呈冲高后回落趋势。1-5月,我省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增幅下降近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以矿产品、焦炭、金属镁等原材料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所回落,对我省出口造成影响。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企业贷款积极性受到影响 1-5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1月份的35.5%下降至1-5月份的18.8%,与全国水平及20xx年水平相比呈陡峭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1-2月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1-5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46.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来看,外商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不断提升,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而我省倚重行业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1-4月,地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05.1亿元,同比增长37.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税金151.8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土地政策参与 摘要:中国土地集体制度和半市场化决定了与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调控的必要性,近年,土地整治达到了显著效果却也存在问题,我们应坚持科学的取向和原则,正确运用政策工具。 关键词:双重约束效果取向原则政策工具 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城市化起飞阶段的国家,其城市化的推进是在土地集体制度和尚未完成市场化的双重约束下进行的。在土地集体制度下,农民无法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获得土地的处置权,并依赖转让土地获得城市的社会保障。市场机制有时会存在失灵与不公平现象,而在市场化尚未完成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大城乡差距,危害社会稳定。 国情的特殊限制决定我国的城市化不能单单在市场的调节下进行,参照我国经济制度和以往经验,让土地政策参与到城乡统筹发展调控的过程中,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途径。土地政策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调控,就是运用农用地专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征用等政策工具,控制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化的速度和规模,干预和调整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结构,①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入农村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经过五年的时间,土地调控从主要着眼于土地市场的调控转变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第一,土地供应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第二,土地政策约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第三,供地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第四,土地调控促进了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第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强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六,优化房地产开发用地结构,保障民生用地的需求。、 成效是该肯定的,但是各个实施点都存在诸多问题,以成都市土地整治为例,③出现了土地整治的实施目标和验收标准不能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群众参与度不高;优势产业利用效果不突出;居民点整理不多;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农民收益增加不多等问题。 综观我国近年来土地政策参与公宏观调控的问题,相关学者认为:城乡统筹下的土地政策应关注以下取向:④调控对象由主要调控政府向调控政府与调控企业并重转变;调控内容由关注总量向关注总量与注重结构和布局并重转变;调控手段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转变。⑤同时坚持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用地相结合;发挥地 ①靳相木.地根经济:一个研究范式及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初步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②甘藏春.21世纪经济报道:构中国特色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R].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7.12.29 ③市政协委员解慧琪.关于城乡统筹中土地整治的问题和建议[R].成都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2011.10.23 ④甘藏春.21世纪经济报道:构中国特色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R].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07.12.29 ⑤赵越.统筹城乡发展情势下重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研究[N].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2期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对我县经济的影响 今年以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存在放缓迹象,尤其是美国经济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金融危机将成为影响我国2008全年对外贸易运行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直接影响中国消费品出口,我县出口创汇型企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另外,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突出;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信贷政策影响。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关注的焦点。为此,2007年以来,央行主要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1)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十三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和频率。(4)以特别国债开展正回购操作。(5)启动了定向央行票据和特种存款等创新型工具。(6)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国家逐步收紧了信贷闸门,对我县的直接影响是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造成企业大幅下调生产规模。同时,银根紧缩导致很少有客商到我县来主动洽谈投资。虽然前段时间央行六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但下调幅度小,对我县企业贷款和融资帮助不大。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缩小贸易顺差,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 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减少,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风险逐步加大。我县出口创汇型企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据统计此次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我县10多家外 贸企业、20多种产品。其中对我县有机荞头加工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服装出口企业的部分产品影响较大,加大了企业出口成本。 (三)土地政策影响。国务院自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后,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7日,经济师考试报名集中在6-8月,20XX年经济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网校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预习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祝大家梦想成真!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种市场机制过程。这种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P157图9-1所示: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 (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的,因此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换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能力,既取决于一阶变量基础货币,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传导性能、货币乘数机制等。) (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通过影响企业与居民户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7)最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四大政策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8)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总供给>总需求→价格↓ 金融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利率↓ 【例题·单选题】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中,变换中介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企业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在我国如何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1.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发生作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所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成为了可能。 2.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行性 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生产要素是一种资源,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然而,生产要素在我国不同于其他要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产权的垄断性。产权清晰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中一级市场的垄断,使得市场的直接调控成为不可能,相反,通过间接的宏观调控来配置土地资源具备了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控宏观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是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以降低经济波动幅度,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调节投资规模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土地配置来调节投资规模,可以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科技园、产业园、大型广场等相关的招商引资圈地项目此消彼长,土地供给过量,造成投资过度、宏观经济过热的局面。相反,拧紧土地供给阀门会起到冷却宏观经济的作用。 4.通过土地管理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作为经济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土地配置总量和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国家对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大量耗费资源的建设项目,实施了限制和禁止用地,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比

重开始降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供应向中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开始明显出现。 5.通过土地管理可以调整宏观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按照资源禀赋、区位比较优势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和供应政策,调控区域供给,可以有效地整和资源,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发展的变化,土地供应呈现出中西部比重提高、东部比重有所下降的变化特征。 6土地供应调控 土地在我国是一种稀缺的国有垄断资源和生产要素,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无疑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最主要内容。首先,土地供应调控有土地供应总量调控,即以建设用地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建设用地总量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建设用地总量调控主要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来实现。其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结构调控。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这就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供地政策,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予以用地扶持;对于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于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国家也正是通过对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对住房供应结构进行调整的。再次,土地供应调控还包括土地供应方式调控。如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通知》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等问题,又做出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17日作者:记者牛娟娟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走势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国家宏观调控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在1978年以前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代,1978年到1992年处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两个时期内,宏观调控实际上是政府对经济从宏观到微观的涵盖方方面面的管理和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金融宏观调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随着我国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宏观调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得以逐步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开始丰富起来。 针对1992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现象,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初期主要采取了行政操作方式,后期逐步开始更多地运用紧缩的货币供应、利率杠杆、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以达到控制总需求的目的。这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使GDP增长速度由1992年的14%左右降到了1997年的8.8%,CPI年上涨率由1994年的24.1%降到1997年的2.8%,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1997年国内出现了经济偏冷情况,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经过这一轮宏观调控,我国GDP增长速度由1998年的7.8%提升到2003年的9.1%,CPI指数由1998年的0.8%上升到2003年的1.2%,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两轮宏观调控都成功地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了治理,金融调控手段比以往单纯依靠行政处理方式有了很大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稳步增强,成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金融系统要按照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加快完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构建更具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普惠金融。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部门竞争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新开放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立足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行业,也应按照“负面清单”的准入制度和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要求,为各类投资主体准入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竞争性金融供给,解决部分基层地区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金融机构治理水平,放宽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限制,优化股权结构;推行更加市场化的管理层选拔方式,减少行政任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关系三个方面。三者内在逻辑关系是:政府经济职能是基础,它决定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也就是说,政府管什么,决定了它采取什么性质的措施(施用什么性质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最终决定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性质,即不同性质的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导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建立的关系类型不同;不向类型(性质)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程度。这样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二个动态的宏观调控模式。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转变。 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解决它将对“什么”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以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这种转变具有以下特点:(一)我国政府经济职

能“定位”的恰当性。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全抛弃市场的作用,政府垄断性的调控,而是市场和政府职责合理分工,二者职能互补。市场和政府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凡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竞争力、活力等市场都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凡是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应充分行使其职能,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既无法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又无法控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同题。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这使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灵。这样,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二;(3)经济活动产生的“消极外部性”,即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将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而无需支付代价,如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吸引企业自觉控制污染,消除消极的外部性。政府应责无旁贷承担排除经济外部性的职能,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三:(4)人所共知,虽然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四。(5)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在于法律规范的保障。因此,建立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五。这五项基本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协调互补的产物,表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二)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遵循其规律就会成功。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掌握经济规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发表时间:2019-05-06T15:33:59.7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2期作者:李建国魏建国[导读] 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菏泽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274000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 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新的政策工具。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是中国土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等法律制度。这就使政府对土地供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运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选择土地管理的方向,确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即:既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与货币政策一起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既满足产业用地需求,又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发挥区位优势,又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同时,积极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第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第三,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T-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四个阶段

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严控房地产信贷、严格土地供给阶段(2003.2~2005.2) 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继续增长了30.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为3.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为3.2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率达到82%,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严控信贷,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顿清理土地市场,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交易实行招、挂、拍,杜绝协议出让土地。其目标在于调控住房供给总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使投资和供应的增长速度适度下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总的来说,此次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的目标,但明显存在时滞效应。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段时间,住宅供给总量增速开始回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二)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阶段(2005.3~2006.4) 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加强土地供给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新问题。2005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这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打击供给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炒作行为展开,政府主要从提高房贷门槛、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和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需求总量。具体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限制期房转让、提高住房交易税等。调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将房地产市场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提出打击土地炒作;利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本阶段政策推出初期,中国房地产价格继续快速上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下半年,控制需求总量的政策效应开始显露,上海等标志性城市的房价出现增长趋缓甚至下降,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阶段(2006.5~2008.8) 2006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报复性上涨”,被暂时压抑的房地产需求开始反弹。2006年5月1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由此拉开序幕。本阶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重点是围绕部分地区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展开,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与以前的调控政策相比,本次宏观调控政策有了很大的改进,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房地产供求结构。具体包括:通过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来抑制房价上涨,同时引导住房需求结构调整;通过调节住房供给结构,增加小户型供给比例,来降低当套住房的价格,以缓解住房价格的上涨导致的中等收入阶层住房问题;通过住房分类供应机制,兴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案例分析题06任务

06任务 一、旧教材试题 要求:试根据以上材料以“资本监管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1、说明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的原因; 答: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监管是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 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的冲销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清算破产的概率,并且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银行监管是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监管的理由在本质上都是由于市场机制失效,需要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交保护存款人利益。一方面,银行提供流动性服务的功能使银行自身面临挤提的风险,因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般都低于负债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款人预期其存款价值取决于他们取款时的先后顺序,则即使没有出现关于银行资产不利的消息也可能出现对银行的挤提,这样健康的银行也会被迫倒闭。另一方面,对银行进行监测有很高的成本,而且要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银行债务持有人主要是普通存款人,而这些存款人无法掌握监测银行所需的信息。而且由于存款人只持有很少的存款,所以他们也没有动力去行使监测银行的职能。因为存在这种普遍的搭便车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对存款人代表(监管当局)的需求。因此, 政府有必要对银行资本进行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26日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延续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监管思路,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充约束,转向依靠最低资本充足比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个支柱的共同约束,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资本充足率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 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资本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对银行业准入进行监管是各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最初手段,目的是防止银行业的过度集中、限制社会资金过度流入银行业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一般而言,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监管包括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在负债方面,要考虑存款负债的异常变动,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银行筹集和调配资金的能力等;在资产方面,主要检查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的问题。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五)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 的通知》解读(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因技术革新、设计优化等导致建筑物变得落伍陈旧而引起的减价,属于。A:自然折旧 B:物质折旧 C:功能折旧 D:经济折旧 E:时间因素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__。 A.畜牧业发展 B.农业发展 C.社会分工 D.商业发展 3、各类旅游用地评估,应注意评价标准。 A:地方旅游区 B:国家旅游区 C:省级旅游区 D:以上都是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4、在土地登记时,若采用法定代理方式,代理人__。 A.由法人代表自己选定 B.由政府指定 C.应是被代理人的监护人 D.由土地管理部门指定 5、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 C:垄断地租 D:建筑地段地租 E:时间因素 6、一般情况下,对普通的工业建筑物进行评估时,经常以__来代替其重置价格。A.重建成本 B.重置成本 C.建筑成本 D.生产成本 7、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__总量不减少。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8、预期收益原则可以在中得以运用.(2000年真题) A:成本逼近法 B:市场比较法 C:成本法和剩余法 D:剩余法和收益还原法 E:合法性 9、结构的建筑物可以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 A:框架 B:砖混 C:剪力墙 D:筒式 E:土地 10、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A:全局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D:局部性 E:35%~50% 11、一般情况下,优先股股东不拥有。 A:分配股息的优先权 B: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优先权 C:公司的经营参与权 D:要求赎回权 E:土地 12、在城市规划中,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应确定在__范围内。 A.小于300m B.300~500m C.500~1000m D.1000m以上 13、地籍图的要素不包括。 A:行政境界 B:图廓线 C:比例尺 D:建筑层数 E:土地 14、资产清查是资产评估的前期准备,一般由()完成。 A.评估机构 B.审计事务所 C.委托单位 D.资产管理部门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客观内容不同,可以分为.【2002年考试真题】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段冠宇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段冠宇 发表时间:2019-06-21T16:10:16.15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作者:段冠宇[导读] 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74500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 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新的政策工具。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就是中国土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等法律制度。这就使政府对土地供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运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选择土地管理的方向,确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即:既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与货币政策一起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既满足产业用地需求,又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发挥区位优势,又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同时,积极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第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第三,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T-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