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驱动消费金融创新实践

技术驱动消费金融创新实践

技术驱动消费金融创新实践

掌众金融 | 李兆强

掌众金融——致力做一家小而美的科技金融公司

愿景 | 掌你所需、众享美好、普惠金融、信用天下

理念 | 历程 | 公司最新荣誉 让信用变成财富,普惠金融为生活带来真实而美好的改变

2015年3月,掌众金融获得千万美元A 轮融资

2016年4月,消费分期产品——闪电分期上线

2016年8月,注册用户突破500万,消费贷款超过60亿 2015年银行家最佳互联网金融品牌创新奖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理事会员

2014年3月,现金贷产品——闪电借款上线

关于我们——技术研发+金融创新型团队

支付

银行

互联网支付+银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

70后为带头人,80后为核心的年轻管理团队

敬畏风险,希望用细小而微的产品为互联网金融做一些小的贡献

广义上的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消费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买卖,

在这一买卖过程中加入金融借贷行为,是消费和金融的结合

我们理解的消费金融

向用户销售TA所需要的商品

商品=钱

为用户创造随手可触及的场景化消费借贷产品

风控核心+技术驱动+产品体验

在美国,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中国,消费贷款正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将达到30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金融与场景深度结合

社交场景金融

商业

场景

消费

场景

社交

场景

商业

场景

消费

场景

金融

变革:互联网大数据征信

中央数据库系统并集约运营,和会员制的共享数据模式

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

互联网大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是信用数据

更广泛的数据来源:网购、社交等数据,如IP、页面停留时间、填表习惯等

实时行为反应人相对稳定的性格,推断履约可能性

掌众金融的实践

掌众金融的消费金融产品

闪电借款

2014年3月上线,以“短、小、移、快”为特点,面向蓝领和城市白领等高成长性人群提供互联网消费现金贷产品

闪电分期

2016年4月上线,向蓝领和城市白领等高成长性人群提供线下消费分期产品

闪电借款的用户价值

银行没有照顾好的

蓝领和新白领人群

小额现金贷平均借款经营模式获客渠道迅速周转到账迅速只做一万以下两千多元

纯互联网现金贷社交邀请制

21天短期

56秒即可到账

定位|面向普惠金融人群的移动互联网消费微贷服务平台

借款人

?超级钱包:移动互联网的ATM ,1万元以内

小额资金随借随取

?极速放款:授信完成后借款秒56内到账

闪电借款——移动互联网的ATM 机

合规风控、稳健发展,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闪电借款 放款56s

征信

风控

闪电分期——中小商户的信用收银台

线下商户在线交易用户分期还款

扫街式商户拓展

为用户与中小商户间搭建交易平台,撮合成单在线交易申请,内外

部征信审核,自动化

审批

商品分期+账单分期

1 2 3

掌众金融-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

秒贷体验

56秒内借款

年轻人掌上“ATM”纯线上审核

“如来”风控严格把关56秒到账速度

打造用户极致体验

掌众金融以用户的资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数据与风控的严格把关,纯线上完成无需人工审核,让用户、商户在56秒内获得资金,享受实时到账的极致体验。

反欺诈系统——

通过和第三方征信,结合自己的历史沉淀数据,具备极强的欺诈识别和过滤能力预测模型和大数据评分—— 1)依托300多万用户,近10亿条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和评分

2)多重信用评估模型和风控维度,对交易进行风险定级和逾期预测

领先的交易风险识别和处理系统——

在交易过程中对用户进行定位和监控,实时拦截可疑交易自动化学习的反哺体系——

掌众金融信用体系——四重保障

机器学习反哺自动化审核规则

掌众金融大数据风控——“如来”风控

大数据

征信

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数据和大

数据风控模型评估用户信用

等级

信用历史

行为偏

好社交关

身份特质履约能

通过用户的京东、微

博、企业邮箱、信用

卡账单等网络信息判

断用户的族群关系,

风险程度

学历/职业信息

个人信贷信息

?金融机构信贷信息

?非金融机构信贷信息

互联网信息

?互联网行为信息

?消费偏好分析

手机通信记录

?通话记录

?上网行为记录

?风险分析

身份核实

?姓名

?身份证号

?视频识别、面部识别

银行卡交易流水

?银行卡信息

?交易流水信息

黑名单

?金融机构信贷不良

?非金融机构信贷不良

?法院不良信息

联络信息

?地址信息

?电话信息

?Email&IM信息

反欺诈及风控模型

消费金融-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市场环境

人口红利|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5.4万亿,同比增长18.4%,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是2010年的5倍!

以中国近14亿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消费信贷将会有一个数十万亿级的大市场。

市场规模|我国居民消费占GDP不到30%,消费金融增长空间非常大,将来10年将是消费金融开展的黄金十年。目前我国个人信贷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8%,其中房贷占比15%,实际的消费贷不足3%,将来的增长空间将会非常巨大.

政策支持

国际 |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首次成为G20峰会主题

国内|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网贷行业以小额为主促进网贷 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 融资需求。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 币20万元;掌众金融旗下闪电借款和闪电分期借贷金额在1万元一下,累计借款笔数 超300万笔。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

《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交G20峰会讨论

普惠金融在支付、存款、融资、理财、保险、信贷等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

金融科技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

有人归纳为四条策略

●通过与B端合作的模式批量获取有效C端客户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客户提供纯线上服务,简化业务流程,优化产品

界面,改善用户体验

●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金融服务个性化

●以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专注服务特定类型客户,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4-10-08 [作者简介]唐宏飞(1966-),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法、金融法研究;钟铭佑(1965-),男, 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理学研究。 第26卷 第6期 2005年6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26 No.6Jun.2005 [文章编号]1004 5856(2005)06 0085 04 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 唐宏飞,钟铭佑 (广西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文章从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法制互动性入手,比较系统地论述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同时,金融法律法规的滞后与不健全将严重地抑制金融创新,致使金融创新规避金融法制,导致金融创新在法律的真空中运行。金融法制只有不断地适应金融创新,并为金融创新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撑,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升中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金融;金融创新;金融法制 [中图分类号]F830:D912.28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法制的互动性 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与国际相呼应,金融创新促进了中国金融法的发展,有利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只有仔细研究金融创新对金融法制的影响,才能形成合理的、适应市场发展和改革需要的金融法。同时,金融创新规避法律的功能也要求中国金融法实施合理化,以进一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只有与金融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作用。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制定相应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有利于金融资产营运的稳定性、效益性和安全性。 (一)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更加灵活,打破了原有的金融业务分割的局面,实现了业务交叉,导致传统的金融法已不再具有效力,需要创新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金融法律。金融创 新是金融业对于市场变化、发展的一种反映,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将对中国金融法制带来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金融创新促使中国金融监管结构向全方位、综合性与统一性发展,同时,金融创新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极大地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纵观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结构,大多数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均由不同机构来监管,如在美国,银行和信托机构可以混业经营,但证券和期货却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金融业务的相互隔离日益变得困难,原来实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各国纷纷打破限制,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变化的方向由分散的多层次的监管结构向统一 的、综合性的监管结构过渡。[1] 中国自从 商业银行法 、 证券法 、 保险法 颁布后,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与监管体制。这种经营体制难以长久维持,迟早要被打破。(2)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制度出现重大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在监管方式上,从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差异大、抵押担保物缺乏等特点,早在2010年7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2010年下发的《指导意见》是对2008年创新试点意见的发展和深化,不仅在农村金融创新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更全面,而且指向性更明确。 创新工作的突出特点。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和当地“三农”金融需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套。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合理分散金融风险,科学防范法律风险,坚决严控道德风险,有效防控操作风险。 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满足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需求作为创新重点。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和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二是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和分散农业风险。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有效分散和管理农业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充分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配套政策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拓宽涉农信贷资金来源。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实施鼓励创新的市场准入政策。发挥财政性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效。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推进,具有各地特色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信贷支持得到扩展,集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农业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来说,它的资金使用有这样的特点:资金规模较大,资金周转周期长,资本回报率低。也就是说,农业是一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部门。目前,在中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并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弱化了农村金融对“三农”问题的支持。 标签:农业;金融业务;“三农”建设 1引言 所谓的“三农”也就是指农民、农业和农村。银行业作为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产业部门和职能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农业在一国产业中又有其特殊的地位,是一国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在近期出现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更证实了农业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了金融业在引导社会资源配置时,要利用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法使资金流向农业而不是追随着利润高的产业,忽视农业。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失分析 2.1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缺失 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来看,机构形式单一,数量不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错位。由于国家的金融机构定位安排,使得正规金融形式单一且机构的覆盖率较低,业务服务不到位。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品种匾乏,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的购销储活动范围,支农力度不足;中国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业务定位转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势单力薄,难以支撑整个“三农”的金融需求;邮政储蓄又不断从农村吸储资金但又不能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正规金融的缺位,使得内生于农村经济的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挤入农村金融市场,尽管有其非合法性,但在有的地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是正规信贷机构的四倍。 2.2制度供给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弱化 从金融制度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确实存在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有效需求的地区性差异大等特点,但仍属于制度供给缺失所致。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存在着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所说的金融抑制,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陷入“双抑制”怪圈。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体制的变革都是沿袭自上而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有何不同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有何不同? 金融科技从2016年开始在国内风靡,同时也带火了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热衷于给自己贴上金融科技标签。一时间,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概念满天飞。它们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差异呢? 金融科技是什么 金融科技是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的中文释义。对于这一新概念,虽然金融科技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基本的共识已经在业内普遍达成,即金融科技的核心是科技,其具备为金融业务提供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属性。 金融科技可以理解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科技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科技产业。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科技并未改变传统金融的核心业务逻辑即资金的融通,也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金融科技只是改变了技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的流程与重要性,将技术端从过去的支持、辅助性工具推向前台,突出信息科技和数据驱动的B端和C端业务流程。 话虽如此,但是金融科技仍旧在各种场合与一些其他概念“等同”起来,看似无伤大雅,但金融科技的价值会因此而被抹杀,同时还会成为一些业态规避风险的护身符,这样真的好吗? 互联网金融为何爱贴金融科技“标签” 金融科技在2016年迎来风口,基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一些共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向金融科技靠近。但是两者之间仍旧很难以划等号。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我们发现其中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试图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概念混淆,来确立自己的市场价值。但是这对于整个行业和投资者来说,将产生较大干扰。 从属性上看,互联网金融的落脚点在金融,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后的升级版、更新版。例如中国式P2P(纯线上的平台除外),基本就是传统小贷业务+线上获取资金的模式。但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在科技,强调以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在金融服务和产品上的应用。 而从业务模式看,金融科技公司更多地是强调金融的科技化产业化,金融科技自身则作为金融产业链上的基础设施环节。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更多地是强调互联网化以及平台的服务,业务创新点在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 一个是利用互联网工具的金融业态,一个是服务于金融行业的科技产业,等同起来完全就是错误。 更为冷门的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两个词长得很像,经常被混乱地用于各种场合。一些权威人士也将两词

消费金融调研报告

消费金融调研报告 目录 一消费金融行业概述 1定义 2行业发展背景/驱动力 1)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人群有限,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 2)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多样化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3)科技的发展带来风控手段的革新 4)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业务模式的创新 3行业发展阶段与规模 4产业形态 1)客群形态 2)资产分类 3)作业流程与合作模式 4)成本收入杠杆 5行业监管政策与影响 1)监管政策 2)影响 二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

1参与主体划分 2各参与主体业务与盈利模式 3各参与主体优劣势分析 三消费金融成功案例剖析 1爱财集团-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打造陪伴式场景金融生态圈1)发展进程 2)业务布局 3)案例启示 2京东数科-以电商生态为基石的消费金融进阶之路 1)发展进程 2)业务布局 3)京东转向背后原因分析 四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强监管持续进行,业务创新难度大 2行业共债风险加大,客户质量下降 3可渗透客群空间有限,行业增速减缓 4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风控道阻且长 5成本不断走高,盈利空间变窄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消费金融市场仍是蓝海,风控与场景是核心 2产业链协同,线上线下融合 3小额货币化,大额场景化 4行业集中度提高,寡占型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5优化客户体验,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 正文 消费金融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根据业务类型可分为消费贷与现金贷,包含传统消费金融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两种形态。 2015年,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仅27.6%,而同期美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为82%,相较于美国,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明显不足,究其原因,除了在历史很长时间里“量入为出,储蓄为主”的社会消费观念,更主要的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与业务开展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监管中,导致其业务模式固化定价单一,风险容忍度低,准入门槛高,在授信人群与产品定价方面缺乏灵活性,导致其业务覆盖人群有限,用户无法下沉,信贷渗透率不足。 2)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多样化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的丰富化与消费途径的便捷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加之电子支付便捷化弱化了人们的货币观念,超前消费,及时享乐主义盛行,在收入水平受限的情况下,分期消费与先支取后偿还的方式备受青睐。 3)科技的发展带来风控手段的革新 I用户行为的线上化与数据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日常生活、社交、支付、投资等活动均能通过手机解决,而由此产生的位置、社交、支付、浏览、通讯等数据的可实时记录、更新、存储性为线上自动风控模式的搭建与运行提供了支撑。 I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运用实现多渠道数据获取、结构化画像与自动化决策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金融创新(1)

金融创新 摘要:2006年末,中国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区和客户限制,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银行业不仅本土存在竞争,而且要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竞争。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占据优势,文章把关注点放在本土盈利能力最强的招商银行上,努力通过其经营的成功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路。关键词:招商银行金融创新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区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在华开展金融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金融“巨鳄”的竞争将渐次展开。 招商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的特殊政策辅助,作为中国首家全额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非政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的本质使得招行在面对国有银行的垄断和自身巨大生存压力时,能够自发的焕发出强大的创新基因和动力来适应市场,确保自身的存活和快速发展。这是招商银行创新的市场性基因的要义所在。 一、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历程 1989年在中国首先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外汇业务成为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招行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大力发展储蓄业务,凭借一卡通逐步形成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把握了市场先机;1999年,成为中国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的银行,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进入21世纪,招行制定和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同时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12月发行国内第一张双币信用卡,其后招行信用联合国航、携程、MSN、三星、百事、等众多大公司一起打造中国信用卡领先品牌。2005年,成功开发了“外币现金池产品”。该产品是面向集团型企业外币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目前国内最有效率、技术水平最高的现金管理方式之一。2006年,率先提出“十变”的战略导向,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加速形成;H股上市后,又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动员全行力量,编制新的中期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3月24日,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VISA国际组织联合推出了VISA 奥运信用卡,伴随着VISA奥运信用卡的诞生,以“2008和世界一家”为主题,引入了“和”的理念。 二、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的“三性”特点 (一)成长性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一家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创新,需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思维,能认清银行业的本质,能够比竞争对手早一步看到客户需求的空白地带,进入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良好成长性的领域,也能够直接面对创新过程可能的风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手段。招商银行顺应国外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在我国银行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起到了显著成效,充分显示出了招商银行金融创新成长的特点。 (二)市场性是创新的基因和动力 服务意识来源于市场性,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想要生存,只能靠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更贴近人性的产品,因此“创新的基因,从招行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埋在体内了”。市场基因还有利于银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信贷风险。近年来在银广夏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招商银行几乎都能全身而退,根源就在于全行上下的危机意识。 市场性赋予招商银行强烈的服务创新意识和强烈的产品创新意识。服务方面,坚持“因您而变”的服务宗旨,视服务为生命,在国内同行中最先实行面对面服务、站立服务等亲情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信托参与消费金融的七种模式详解

信托参与消费金融的七种模式详解 中国金融市场中,信托可能是灵活度最高、参与度最广的金融机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天生具有独特的制度设计和灵活的运作方式,成为信托渗透金融细分市场的修罗之眼。在消费金融狂潮漫卷市场时,吸引来各路金融机构分食盛宴。拥有放贷资质、高效隔离风险、便捷化abs再融资、风险资本零损耗。信托披坚执锐,在狼烟初期时,便义无反顾杀入消金战场。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过去十年,信托参与消费金融深度迭代,演化出七种业务模式。 信托渗透消费金融市场,始于2007年外贸信托启动的小微业务。截止2018年末,消费金融管理资产超100亿元的信托共有6家,分别是外贸、云信、渤海、中融、中航和中泰。其余12家明确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资产规模在几亿到几十亿。2020年,存续的68家信托中,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信托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消费金融业务,渗透面之广,或消金、或小贷、或P2P、或流量平台;形式变化之多,或资金、或资产、或通道、或SPV中介。随着行业周期的交替演进,监管政策的引导管理,资产资金方要求的动态变化,信托参与消费金融的内化程度也不停进化,大致总结为三个周期。1.0时代,信托以通道形态为主,重增信保证、轻资产

管理与规划。2.0时代,信托开始泛化to B 客户,重债权、结构化管理,轻客户管理与自身品牌。3.0时代,信托已经有意识全面介入客户管理与品牌创建,重自身风控能力与风险分担设计,逐渐完善消费贷款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为后期资产盘活做完整铺垫。由于各家优势不同,偏好迥异,出击消费金融的时机也有先后。互有博弈之间,迭代出目前的业务局面,即多形态共存,正太效应凸显,所谓七剑下天山。 模式一:股权布局 当众人还在摸索合适的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模式时,有信托已经成功撬动资本与监管的力量,从牌照端入手。 借助集团股东对金融版图的业务布局,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持牌消费金融的业务渗透。当然,目前能实现此举的必然不是平庸之辈,唯一案例是中信集团、中信信托发起设立的中信消费金融。与集团内协同战略不同,股权利益的强绑定将更加顺水推舟,促动信托与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层面的深度合作。叠加同受银保监会非银处管理,业务穿透更加清晰等利好因素,股权布局一定意义上更有先发优势。处于绝对第一梯队,中信信托向来善于业务创新,相信未来能站在高台之上创造出更多新鲜模式。 模式二:消费信托 消费信托模式指在设立集合资金计划基础上,通过设计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于5月29日在北京福朋喜来登大酒店举行颁奖典礼,共决出“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最佳金融服务创新奖”、“十佳金融产品营销奖”、“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对公业务)”以及“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零售业务)”等五大类共72个奖项。 本届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活动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银行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携手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电视;金融时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和讯网以及分众传媒等媒体机构联合发布,并得到了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友情支持以及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此外,还将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做更为专业和深度的配套宣传,以期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动跃上更高水平。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无疑是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所在,客户中心导向、实体经济服务导向、中小企业支持导向等已经成为各类银行普遍奉行的理念。为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真正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各家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均是创新迭出,方兴未艾。 中国金融创新奖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证的评价标准,兼顾业内专家评审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切实感受,构建了一套集专业性、权威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并成为包括国内金融专家、新闻媒体、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消费者广泛参与的年度盛会。本期共有600余份案例参与评选,参选案例全面涵盖金融产品、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主题,堪称我国金融创新的年度群英博览会。 其中:“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获得者分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中有包商银行、晋城银行、齐商银行。 “十佳金融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分别是:天云大数据、京东数科、兴业数金、腾讯理财通、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探索》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探索》 一、前言 粤港澳大湾区的农村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是中国农村工业化最早也最富庶的农村地区。区别于传统内地的农村,大湾区县市、村镇利用集体土地招商,形成了“三来一补”企业的加工基地,吸引了大量加工制造业涌入,成为“世界工厂”。本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研究,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及需求,从而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二、村集体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大湾区有其地理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内的农村采用工业化模式,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外来资本,以此获得土地租金收入或物业收入。具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集体土地的租金收入,或土地上修建物业的物业收入;另一部分来自于村集体自主创办的村办企业经济实体。因此,村办产业经营、物业及土地租赁成为湾区村集体经济体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部分收入属于村集体,一般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村集体成员,村民通常每年分红金额少则2万元,高的每人达10万元。除了分红收入外,当地村民还可以靠出租住房给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租金收入,加上自身经营收入来源,生活相当富裕,有些村民的生活水准甚至已远远超过城市居民。部分城中村被改组为集体所有制的商贸公司,人口就地消化,就业就地解决,土地产权性质不变,仍归集体所有。对需要占用的土地,采用土地入股或出租的方式,保证当地村民年年有收入。单在广州,类似的城中村

就不少于100个。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活期和定期储蓄已不再是农村居民管理收入的唯一选择,农村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被逐渐培养,从储蓄型单一偏好向多元产品配置转化。此外,大湾区内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形成城乡一体化地带,“城中村”是特别普遍的现象。大量富裕的“城中村”,就像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珊瑚礁”由原村民和外来移民共同创造了一个适合流动性移民临时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生态环境。针对此现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情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xx年广东省统计年鉴》,xx年至xx年,农村消费平均增速9%,比城市高出3.1%。但农村消费者平均月消费支出仅为2177.2元,消费不足是阻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居民保障日益完善促进农村消费。伴随着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投资基金等的兴起与完善,农村居民在人身安全、子女教育、未来养老等方面得到的保障日益完备,可以不必对日后不可预见的支出过度担忧,安心将部分储蓄用于当期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农村信贷引导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农村信贷可极大地减缓居民暂时性收入不足引发的谨慎消费和滞后消费。一方面,农村信贷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等问题,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科技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金融风控模型,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智能感知异常交易,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金融风险技防能力。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第二章发展目标 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消费金融营销方案

消费金融营销方案 一、常见的消费金融形式 1、驻店贷款模式:即建立在现场消费场景基础上的传统赊账消费; 2、网络购物消费贷款:是原有线下赊账消费的线上化; 3、现金贷款:主要解决客户日常生活短缺的小额资金需求。 二、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互联网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消费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产品的互联网化、风险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首先,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经济的渗透逐步增强,互联网生态本身存在大量的尚未开发的金融需求,覆盖保险、基金、证券、银行等诸多从传统金融领域,这对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要求在迅速提升;其次,互联网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支付的方式、消费的场景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传统金融必须在服务模式和渠道方面有所创新,这才能满足用户对于服务体验的需求,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将拓宽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广度和宽度,提升服务效率;最后,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线下经济的渗透,未来所有的数据都将是可数据化、可被记录的,数据是未来风险管理的宝藏,而这也将对传统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也是互联网化程度加深的重要表现。互联网企业将

对现有的消费金融体系产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包括对于用户的教育和使用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产品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等等。 2、消费企业将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综合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京东、天猫的研究案例,以及海外的消费金融企业美国运通、日本乐天和GE Money,消费流通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地位将逐步提升,并成为未来该领域的核心增长力量。而这种产业链地位的提升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自主开发消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这来自于消费金融公司与消费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将愈加紧密。消费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了解用户和掌控交易:了解-用户的日常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消费流通企业中,因此消费流通企业更容易把控用户的消费行为,包括品类的偏好、价格的偏好以及其他的一切数字化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消费流通企业可以快速发现用户的消费金融需求、了解用户的消费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还款能力。掌控交易——无论资金来自于哪里,交易环节一定是发生在消费流通企业的势能范围内的。一方面是对于产品、物流等信息的掌握,另外一方面掌控交易则进一步明确了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因此,消费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依然有明确的发展优势,并将逐步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3、数据资产将成为重要风险控制资源 互联网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的快速渗透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形式和风险管理模式。基于数据而形成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是核心的发展方向,而数据资产则成为在金融商业模式下可变现的重要资产,数据+模型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工具。客户洞察、市场洞察及运营洞察是消费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重点。(1)在客户洞察方面,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对行业客户相关的海量服务信息流数

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分析

摘要 摘要 各行各业、政府部门、法人企业、社会组织、自然人等等都需要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当下的中国银行业更需要探究创新、付诸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洋狼入侵、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只有创新才能在“硝烟弥漫、生死存亡”的战场上赢得优势。事实上,创新是一个市场的活力所在。纵观全球金融业,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从国际金融格局看,目前创新已成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科技的进步正促使各国政府及监管当局鼓励本国金融市场创新。中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标志着中国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将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很大的一个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因此金融创新是当今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银监会 Abstract All the various trades and occupations need to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is the pow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progresses of society. Nowadays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needs find out and puts to the innovation. In fact, the innovation is a market vigor is at. Look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pattern that, at present innovated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activity main stream. China comprehensively fulfills to the WTO pledge, symbolized the Chinese economical finance comprehensively will melt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carries on the same foreign capital bank on the identical starting line the steep competition. The big disparity of Chinese and the foreign banking, is the ability of innovates. Therefore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now the objective request of the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y choice for banking industry dodges the risk, effective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and promote banking industry science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Financial innovation ,Bank inspector general committe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