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P8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11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

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内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

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

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目标的分类

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

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

(1)含义: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把握:【性质、内容、行为指向、作用P33—34】

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

第二,内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

■合作学习内容:

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

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

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

第一,结构不同。

第二,从性质看

第三,从目标看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

第五,从作用方式看

第六,从本质特点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

(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3

(1

转变。

(2)表现:P42-43

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内容:

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

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

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8

【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8

【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

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1)不实行“一标多本”

(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

(3)教材内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

(4)各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P52-55

(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

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

(1)总的原则:

(2)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示例分析

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

解读政治必修一

课标必修“注”

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

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

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

综合探究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三、补充资源

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

七、检测与参考答案

综合探究

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资源链接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

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

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概述

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

(1)—(8)P62

(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课程资源的特点

德智共生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

3、课程资源的类型

(1)—(6)P65

(2)教学实践常用的分类P65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

3)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P68

1、目的性原则:围绕课标服务课标

2、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能

3、时代性原则:最富有时代感的课程

4、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落实“双引导”

5、优先性原则:优先目标、成本、特色

6、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P70

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意识薄弱、开发能力缺乏】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源结构单一、资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忽视发现探究、缺乏创新改造、挖掘利用不充分】

4、利用空间方面的存在问题

【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

四、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基本策略P73-74

(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

(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拓展点

2、主要途径P77-78

(1)建立课程资源库

(2)形成资源开发的网络

(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

(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5)构建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2、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政治课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

3、概述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

【P79本章小结1、2、5、7】

第四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1)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实现过程。

(3)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培养和发展过程。

(4)是教师和学生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的活动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P86

…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认识、实践和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陶冶情操。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

1、区分概念: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P87、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P86

1)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和多变性

2)教学任务的德育性

3)所要解决的矛盾的复杂性

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P87

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2)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3)教育途径的固定性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要素结构

(1)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

(2)教学主体性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P89.

不同观点:教师主题说、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

(3)教材、教学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P90

教师和学生是根据教材、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形成主导与主题关系的:1)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中介

2)教师和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教材和教学条件

2、逻辑结构

(1)含义:指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程序,它是教学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

特点:逻辑结构是时间结构,是动态的

(2)基本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P91

(3)特别注意: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新教材教学步骤设计

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八要素说)

1、中学生:学习的主体

2、政治教师:教学的主导

3、政治课课程(内容):教什么、学什么

4、教学目的: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5、教学方法:如何教、如何学

6、教学媒体:更好地教、更好地学

7、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

8、教学反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

新课程如何对待“教学主体性问题”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指路人

(2)转变教师行为: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教育从尊重开始。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理解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意义。

四、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

1、区分课程理念P22

教学理念P91是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观念和信念。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1)提包自觉性2)坚持科学性3)强化针对性4)注重典型性

5)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

1)正确认识知识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向学生传授正确系统的科学知识

3)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4)开放性教学的理念

1)教学内容开放2)教学时间开放3)教学空间开放4)教学形式开放

(5)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1)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2)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4)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五、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99

1、含义: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争取在现有条件下,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果。

2、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效果标准;时间标准

3、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1)实现教学要素的最优化。

(2)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4、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最优化?

第五章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

一、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概述

1、设计的动机:P104教学实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2、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设计的含义:P105【要素、环节、关系…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答: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者方案的过程。

4、设计的主要内容:P106

第一,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或说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

第二,如何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或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学策略、媒体

第三,如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或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

4、设计的主要类型:P110

5、设计的主要依据:P106-107

第一,现代教学理论第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五,学生的实际第六,教师的教学经验

6、设计的准备工作:P107-109

【熟悉政策;解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

1、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说案→说课设计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P115-116

答: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媒体、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内容,如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环境创设、知识结构、课堂练习、导入与结束、课外作业等。3、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1)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求。

第二,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内在统一。

第三,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

第四,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第五,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

①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确定重点依据如下:

第一,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

第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

②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确定难点依据如下:

第一,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

第二,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问题

第三,容易混淆的知识

3)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教学内容选择第三,教学内容组织第四,教学内容的呈现

4)教学方法的设计

■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

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第三,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力戒千篇一律。

第四,端正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第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广泛了解、优化选择、合理组合。

5)教学媒体的设计

■包括语言、文字、粉笔、黑板、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灯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教学对象。

第三,依据媒体技术特性。

第四,依据教师的实际。

第五,依据经济条件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以及各部分的衔接问题。

第一,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第二,安排教学时间

第三,调整教学节奏

4、教学设计的类型【P116第2自然段】

(1)内容详略——详案与简案(略案)

(2)表现形式——文字式、图表式(表格式)

5、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P121-122】

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

因人而异;要有弹性(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①课题:【《框题》课时教学设计P112案例分析】

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P117案例展示】

③教学重点和难点:

【P118: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④教法和学法:

【P120: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学法-第九章】

⑤教学媒体(教具):

【P120-121: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⑥教学过程:

【P121;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问题】

⑦板书设计:⑧练习作业:⑨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反思)应记有价值的内容

①课前整体构思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动和不一之处进行记录,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②教师的精彩讲解、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记录。

③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或教学不足进行记录并重点分析原因。

④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体验和教师用心观察到的学生知识理解、方法运用和情感反应等进行记录和评价。

1、“说课”的概述P127

(1)意义:

【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教书匠→学者型】(2)含义:

【口头语言、同行-述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研活动形式】(3)类型

【课前说课——课后说课P127随堂讨论】

(4)说课与备课的关系:【联系区别】

(5)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P128

【灵活处理说教材、说学情】

(6)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P128-129

2、说课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区别教学设计】

①题目(课题)

②教学目标分析【说教学目标】

③重点难点分析【说重点难点】

④教法学法分析【说教法学法】

⑤教学媒体分析【说教学媒体】

⑥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

⑦相关说明(板书设计、练习作业等等)

(1)不要混淆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

(2)对板书的要求不同

【说课:说案结构板书-课堂主板书。课堂教学:主板书-副板书。】(3)适应时间(目的)要求,调整说课的内容

(4)其他问题:

【选择说课媒体、确定内容详略、说课的语言、说课的教态】

(5)说课训练: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

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注意说话(口语表达)的语气

【既自信又谦虚;既坚定又可以商榷;

不武断不傲慢,不随意凑合没有主见。】

掌握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

【演讲式、专业式、教学式、沟通式、交流性。】

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

①演讲式语言

【以逻辑的力量吸引人。】

②专业式语言(行话、术语)

【学科通用语言,一语中的。】

③教学式语言(课堂中对学生):

【作为一种典型引用和示范,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情境。】

④沟通式语言

【即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语言。】

⑤交流性语言、体态性语言

【互动过程,与听众心理相呼应相悦纳。】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教学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

2、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说课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

3、比较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撰写的异同。

4、选择思想政治(品德)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并在完成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基础上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合作学习-交流-实践-观摩-改进】教学论期中考查方式【五选一】

1、课程资源库文件夹

2、政治课课堂教学(说课)视频及你对该视频的点评(不少于500字)

3、你自己的政治课教学视频(不超过15分钟)

【发送】【大头照班别姓名】

4、你的教学论课堂笔记

5、政治课教学设计或说课设计

【纸质版,照片,班别姓名】

注意:

1、第九周四课堂完成,周五学委收齐上交。

2、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小组(不超过6人)完成。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黄智光 单位: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考试科目: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12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 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考试试题名词解释参考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8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 第二章(33页)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从性质来看,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要求。从内容来看,课程标准规定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从行为指向看,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从作用来看,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第三章(63页)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拼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第四章87页 四、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一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构成要素,又包括一系列组成教学过程逻辑历程的基本成分。 第五章(105页) 五、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设计或规定,为教学活动指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第六章(155页)

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心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第七章(163页) 七、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第八章(197页) 八、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九章(215页) 九、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获得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并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 第十章(248页) 十、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doc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 1 -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2 - - 3 - - 4 - - 5 -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第11课: 1、从哪些方面看出自己长大了? 从身高、体重、容貌、脸上长青春痘、性心理等。 2、青春期生理变化: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3、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②应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 ③青少年应追求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4、列举青春期的烦恼 ①其它同学都长得很高,自己却“原地踏步”。②家庭作业太多,考试成绩不理想。 ③父母老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什么事也不放心自己去做。 5、青春期的三大心理矛盾 ⑴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⑵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⑶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6、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⑴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⑵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7、解决青春期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如何弹奏好青春协奏曲?) 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②当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③不断完善丰富自我。 8、当出现心理冲动时怎么办? 当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第12课:

1、你怎样看待男女生的交往?(为什么说男女同学交往是不可缺少的?) ①男女同学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必然要进行交往。 ②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 2、男女同学交往的好处。(男女同学交往的作用) ①男女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②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③男女同学正常交往,能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纯洁健康的友谊。 3、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怎样荡起友谊的双桨?) 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交往 ①要自然、适度。②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真诚。③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范围应相对广泛,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第六单元:第13课: 1、常见地情绪有哪些?喜、怒、哀、惧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②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3、情绪对人的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长期保持积极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②情绪消极时,情况则相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列举生活中自己产生过的消极情绪,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对待的。 (1)期中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被老师批评,心中很苦恼。我积极的暗示自己,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考好”。(2)昨天和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很生气。我合理宣泄情绪,采用向好朋友倾诉的方式宣泄了情绪。 5、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采用:①理智控制法②注意力转移法③幽默化解法④积极的心理暗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化为学 生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课程: 狭义: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内容 广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显课程: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学校的正规教学内容和 教育教学目标 隐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 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知 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双边活 动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 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身心发展的过 程 说课的含义:是在备课后或评课前,由授课老师运用口头语言 向其他老师或教研人员述说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的一种教研活动 形式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 方式、途径和手段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特

定的情感氛围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 教学艺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态势语言: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课程结构: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p107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7、创新性原则;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内容不同。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p105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锻炼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重要方针。 2、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 冷战结束之后,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同社会主义国家较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三、设计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1-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3-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学目标的涵义。 答:教学目标是指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答:(1)认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 3.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践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论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答: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1)模仿教学阶段; (2)熟练教学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 (4)风格形成阶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1)要对事业充满爱; (2)要提高理论修养;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2.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答:(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领导。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原则上就要确立学生民主参与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在教学评估上,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深入教学改革。 三、情景题(共20分) 1、教师要具有组织教学的艺术,也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教学的艺术。教师要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不少学生对某问题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教师的某些说法,假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时,那么,在课堂上你会如何应付这个尴尬的局面? 答:(1)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能混过关,更不能胡乱吹回答欺骗学生;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 (3)要尽快圆满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当堂不能解答的,可课上说明,再课后查阅资料,尽快回答学生。 四、实际应用题(共20分) 1、如果让你做一个关于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你将从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答:(1)教材简析。教材是教学的根据和基础,设计教学必须要对教材情况作出简单介绍和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 (3)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2、探究性学习 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确立讨论的主题和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与交往中的问题,在合作和探究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道德修养。 3、合作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以及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而不至于成为“学习的文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彼此的知识、情感、能力与觉悟,激发更深的体验与思考。 4、试卷效度 就是用试卷进行测量(考试)所测出的结果与想要测量的东西的一致性程度,简言之,即考试结果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这里包含了两层相互关联的意思:第一,考试是否测出了本来想要测量的东西;第二,本来想测的东西是否反映了考试目标的要求。只有当这两个意思都符合要求,才能算考试的效度高;否则,效度就低,甚至是无效的。 5、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6、试卷区分度 ――是指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程度。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低。 7、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8、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9、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灌输”则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四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一节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备课中主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预设与生成: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生成”理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性,强调生长与过程,强调师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生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3.理论与生活:生活体证理论,理论提升生活。 第二节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通常所说的备课,主要就是指针对具体课时、在相应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具体讲,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即微观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两个“相结合”:掌握教材与掌握学生相结合,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研读、探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要观点、实质内容及其逻辑理路,明确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师生探究、对话的主题,从而把握领会教材实质的活动和过程。我们要有新课程的教材观来加以指导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懂”,就是弄懂,包括弄懂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体系。 “透”,即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扫除“地雷”、清除“死角”,但这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吃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 “清”,即梳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思想情感点。 “升”,即由理生情的升华,在知识的传授中蕴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 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发现和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的,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操作。关于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评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下面我将针对本学科的特点,从评价思想、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及试卷分析等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思想 在国家教育部2002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新课程的评价思想: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目的上,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由只关注知识的评价,转向更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将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原则 1、全面性。 ①、评价主体要全面:既包括教师、又要包括学生及家

长。我们要重视这些主体在评价中的不同作用,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不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而且评价主体之间也形成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对教学也形成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②.评价角度要全面性。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课外知识尤其是社会时政要闻的了解掌握程度做出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另外,思想政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样不可忽略。对学生而言,以上这几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不可有失偏颇。 ③评价方法要全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不同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再大的评价方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及时调整评价的方法使之呈现多元化。 2、客观性 我们不管是对评价的主体,还是对评价的方式,都应摒弃个人的主观意念,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对待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以帮助他找到今后发展方向。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17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 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1(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 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2()1(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 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 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我院为招收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思想政治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专业考试涵盖德育、课程、教学、评价等学科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 课程(课程改革、课标、教材)约30分 教学(教学原则、规律、方法、艺术、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约80分 测量与评价(教学评价、听评课、考试与命题)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考查目标] 理解和掌握掌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变革方向。分析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一)课程的一般理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三)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四)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