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_______________确定的值与其对应,x 是___________量,y 是x 的函数。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式子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1

1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4.函数1

2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5.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6.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B. 1x <

C. x ≤1

D. x ≥1

7. 下图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

8.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m )与时间t (min )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是某一天北京与上海的气温T (单位:C ?)随时间t (单位:时)变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2时北京与上海的气温相同

B .从8时到11时,北京比上海的气温高

C .从4时到14时,北京、上海两地的气温

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上海气温达到4C ?的时间大约在上午10时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是有规律的.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通过测试,他得到了一些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如图.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小梅观察曲线,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记忆保持量是时间的函数

②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减慢 ③学习后1小时,记忆保持量大约为40%

④遗忘曲线揭示出的规律提示我们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其中错误的结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12.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动点P 在正方形的

边和对角线上匀速运动. 如果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点P 与点A 的距离为y ,且表示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那么点P 的运动路线可能为

图1 图2

O

B C

D

A

A.A→B→C→A B.A→B→C→D

C.A→D→O→A D.A→O→B→C

13.点P(x,y)在第一象限内,且x+y=6,点A的坐标为(4,0).设△OP A的面积为S,

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是

A B C D

14.自驾游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五一放假期间小明一家人自驾去灵山游玩,下

图描述了小明爸爸驾驶的汽车在一段时间内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0~1小时的速度是60千米/时;

B.汽车在2~3小时的速度比0~0.5小时的速度快;

C.汽车从0.5小时到1.5小时的速度是80千米/时;

D.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15. 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绿化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工作

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8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小时

t

s(千米)

(小时)

3

2

150

110

30

0.5 2.5

1.5

1

D

C

B

A

O

16. 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由正方形ABCD的边组成,如图1所示.为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

线,在AB的中点M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x,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y,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

A.A→B B.B→C C.C→D D.D→A

17.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

1

1

y

x

=+的图象与性质.

小明根据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对函数

1

1

y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函数

1

1

y

x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求出m的值;(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了以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4)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10题图1 10题图2

18. 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11y x =-+的图象与性质.

小东根据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对函数11y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在函数11y x =-+中,自变量x 可以是任意实数;

下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

① 求m 的值;

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

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

19.某班“数学兴趣小组”对函数1x

y x =

-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

补充完整:

(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2)下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数值:

①写出m 的值为 ;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以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 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当

1

x

x x >-时,直接写出x

20.有一个最多能称16kg 的弹簧称,称重时发现,弹簧的长度y(cm)与物体的重量x(kg)之间有

一定的关系.根据下表请你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x … -3

-2

-1

12-

0 14 12

34

54

2 3 4 … y

34 23 12 13

13

- -1

-3

m

2

32 43

21.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x

x y 2

+=

的图象与性质.小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x

x y 2

+=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函数x

x y 2

+=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下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m 的值为 ;

(3)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4)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

O

y

x

-1-2-4-3-5

-1

-2

-4

-5-31

243512435

22.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 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间”12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两个 右图表示同一时刻的韩国首尔时间和北京时间, 两地时差为整数.

(1)下表是同一时刻的北京和首尔的时间,请填写完整.

(2)设北京时间为x (时),首尔时间为y (时),0≤x ≤12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本节课的内容来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题目是《函数概念和图象》。以下,我将从六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中,变化无处不在,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时间、温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都在悄悄地变化,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函数正是用来刻画这些变化规律的模型。这就是函数研究的价值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就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托马斯所说的:“函数概念是近代数学思想之花”。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来组织我们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本届学生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该教材分别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中两次涉及函数内容,采用了螺旋递进的组织方式。教材中采用“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来描述函数,因此据我了解初中学生很难理解“y=1”这类常函数,而在高中,我们用集合的观点来刻画函数,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制定。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来展开阐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更要理解函数的本质属性;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能力,也即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体会静与动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惧怕。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第二:函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一个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本节课我将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函数这个概念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和人为的加工,所以要让学生用45分钟去自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在这

二次函数新定义问题(一)(讲义及答案)

新定义问题(一)(讲义) 知识点睛 新定义问题是在已学知识基础上,以未接触过的新定义为载体,现学现用,侧重考查理解、分析、应用等能力的问题。 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①结合图形,理解新定义关键词; ②借助题目正反举例,理解新定义实质,尝试“化生为熟”; ③结合背景信息,借助新定义求解.

精讲精练 1.如图,边长为8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C为 顶点的抛物线经过点A,P是抛物线上点A,C间的一个动点(含端点),过点P作PF⊥BC于点F.点D,E的坐标分别为(0,6),(-4,0),连接PD,PE,DE.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小明探究点P的位置发现:当点P与点A或点C重合时,PD与PF的差为定值.进而猜想:对于任意一点P,PD与PF的差为定值.请你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小明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若将使△PDE的面积为整数的点P记作“好点”,则存在多个“好点”,且使△PDE的周长最小的点P也是一个“好点”.请直接写出所有“好点”的个数,并求出△PDE的周长最小时“好点”的坐标.

2.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若a ,b ,c 满足b =a +c ,则称抛 物线2y ax bx c =++为“恒定”抛物线. (1)求证:“恒定”抛物线2y ax bx c =++必过x 轴上的一个定点A ; (2)已知“恒定”抛物线233y x =-的顶点为P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是否存在以Q 为顶点,与x 轴另一个交点为C 的“恒定”抛物线,使得以PA ,CQ 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抛物线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讲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图像(学生版)

第1讲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图像 知识精要 一、一次函数的概念 1、概念:一般地,解析式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且0k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定义域:一切实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3、常值函数 一般的,我们把函数() y c c =为常数叫做常值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 1、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2、直线的截矩:一条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 3、一次函数y kx b =+(0b ≠)的图像可由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平移得到: 当0b >时,向上平移b 个单位;当0b <时,向下平移b 单位。 4、已知两直线111y k x b =+和222y k x b =+ 1)12k k ≠?两直线相交 2)1212k k b b =≠?且两直线平行 3)1212k k b b ==?且重合

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由一次函数y kx b =+的函数值y 大于0(或小于0),就得到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0kx b +>(或0kx b +<) 。在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上且位于x 轴上方(或下方)的所有点,它们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0kx b +>(或0kx b +<)的解集。 精解名题 例1、直线2y x =-与y 轴交于点A ,直线y kx b =+与y 轴交于点B ,且与2y x =-交于点C ,已知点C 点纵坐标为1,且S △ABC =9,求k 与b 的值。 例2、一次函数y kx b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 ≤x ≤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5≤y≤-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高一数学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 班级 姓名 一 知识要点 1.设A 、B 是两个 ,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的 在集合B 中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从A 到B 的一个 ,通常记为 2.其中所有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 ,与输入值对应的输出值y 组成的集合叫函数的 。 3.函数的三要素是 、 、 二 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R x x x x ∈≠→,0,2 (2)R y N x x y y x ∈∈=→,,,,2这里 例2 已知函数f(x)=x 2 +1,求 (1) f(0),f(1),f(a) (2) f(2a),f(2x),f(x+1) (3)求f[f(x)],并比较与[f(x)]2是否相等。 (4)设g(x)=x+1,求f[g(x)]及g[f(x)],并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三 巩固练习 1.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 ) A.在函数的定义域中的每一个数,在定义域中都有至少一个数与之对应。 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D.若函数的定义域只含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一个元素。

2.下列对应是集合M 上的函数的有 ( ) (1)M=R,N=N *,对应法则f :“对集合M 中的整数元素取绝对值与N 中的元素对应”; (3)M={三角形},N={x|x>0},对应法则f :“对M 中的三角形求面积与N 中的元素对应”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3.对于函数y=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①y 是x 的函数;②对于不同的x,y 的值也不同;③f(a)表示当x=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设f(x)=5,则f(x 2)= ( ) A.25 B.5 C.5 D.不能确定 5.若f(x)=x 2-ax+b,且f(1)=-1,f(b)=a,则f(-5)= 6.已知f(2x)=2x+3,则 )21(f ,f(x)=

初三数学中考一轮复习新定义问题教案(含练习)

Presented by Csuzzy,All Rights Reserved. 15新定义

§15-1 新定义计算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k ,对于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之差为1的任意两点()1,a b ,()21,a b +,21b b k -≥都成立,则称这个函数是限减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k 中,其最大值称为这个函数的限减系数.例如,函数2y x =-+,当x 取值a 和1a +时,函数值分别为12b a =-+,21b a =-+,故211b b k -=-≥,因此函数2y x =-+是限减函数,它的限减系数为1-. (1)写出函数21y x =-的限减系数; (2)0m >,已知()11,0y x m x x = -≤≤≠是限减函数,且限减系数4k =,求m 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2y x =-的图象上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l 垂直于y 轴,将函数2y x =-的图象在点P 右侧的部分关于直线l 翻折,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如果这个新函数是限减函数,且限减系数1k ≥-,直接写出P 点横坐标n 的取值范围.1

Presented by Csuzzy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如下定义:已知两个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的自变量x ,这两个函数对应的函数值记为1y ,2y ,都有点()1,x y 和()2,x y 关于点(),x x 中心对称(包括三个点重合时),由于对称中心都在直线y x =上,所以称这两个函数为关于直线y x =的特别对称函数.例如:12y x =和32 y x =为关于直线y x =的特别对称函数.(1)若32y x =+和()0y kx t k =+≠为关于直线y x =的特别对称函数,点()1,M m 是32y x =+上一点. ①点()1,M m 关于点()1,1中心对称的点坐标为. ②求k ,t 的值. (2)若3y x n =+和它的特别对称函数的图象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求n 的值. (3)若二次函数2y ax bx c =++和2y x d =+为关于直线y x =的特别对称函数. ①直接写出a ,b 的值. ②已知点()3,1P -,点()2,1Q ,连接PQ ,直接写出2y ax bx c =++和2y x d =+两条抛物线与线段PQ 恰好有两个交点时d 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定义及图象

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_______________确定的值与其对应,x 是___________量,y 是x 的函数。 函数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式子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1 1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4.函数1 2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5.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6.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B. 1x < C. x ≤1 D. x ≥1 7. 下图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 8.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沿着公路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 (m )与时间t (min )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是某一天北京与上海的气温T (单位:C ?)随时间t (单位:时)变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2时北京与上海的气温相同 B .从8时到11时,北京比上海的气温高 C .从4时到14时,北京、上海两地的气温 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上海气温达到4C ?的时间大约在上午10时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是有规律的.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通过测试,他得到了一些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如图.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小梅观察曲线,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记忆保持量是时间的函数 ②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减慢 ③学习后1小时,记忆保持量大约为40% ④遗忘曲线揭示出的规律提示我们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其中错误的结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12.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动点P 在正方形的 边和对角线上匀速运动. 如果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点P 与点A 的距离为y ,且表示 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那么点P 的运动路线可能为 图1 图2 O B C D A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认识一次函数定义、图像,并能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像 2. 理解一次函数的截距概念,会根据直线的表达式指出它在y 轴上的截距 3. 理解、掌握一次函数性质,熟悉图像所经过的象限及y 随x 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 能运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解析式 2. 掌握一次函数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3. 能结合一次函数知识点灵活求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内容】 ★ 知识梳理 一、概念 定义:解析式形如)0( ≠+=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二、图像 一次函数的图象满足:(1)形状是一条直线;(2)始终经过(0 , b )和(k b - , 0)两点 三、截距 定义:直线)0( ≠+=k b kx y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0 (b ,截距是b 四、性质 1. 一次函数)0( ≠+=k b kx y ,当0>k 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增大而增大;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2)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4)当0

一、概念 例1. 下列关于x 的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1)1(32+-=x y (B )x x y 1+ = (C )x y 3-= (D )x y 5-= 例2. 下列各式中,y 与x 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成一次函数关系的是 (1)x y 43= (2)x y 2 2-= (3)x y 29-= (4)x y 4= (5)52=+xy (6)765=+y x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B )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 (C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D )不是正比例函数不一定不是一次函数 例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32--=x y 中,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B )在x y 21-=中,y 与x 成正比例 (C )在1=xy 中,y 与x 1成正比例 (D )在圆的面积公式2r S π=中,S 与2r 成正比例 例5. 已知b kx y +=,当3-=x 时,0=y ;当1=x 时,4=y ,求k 、b 的值

函数中的新定义问题

函数中的新定义问题 一、填空题 1、定义区间[x1,x2](x1?x2)的长度为x2?x1,已知函数 f(x)?|log1x|的定义域为[a,b],值域为[0,2],则区间[a,b]的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为 . 2、(2015余杭区模拟)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存在常数m>0,对任意x∈R,有|f(x)|≤m|x|,则称函数f(x)为F﹣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f(x)=x;②f(x)= x2;③f(x)=2;④f(x)=sin2x.其中是F﹣函数的序号为. 3、(2009厦门十中)定义:若存在常数k,使得对定义域D内的任意两个x1,x2?x1?x2?,均有f?x1??f?x2?kx1?x2成立,则称函数f?x?在定义域D上满足利普希茨条件。若函数f?x?? 4、(2012格致三模)已知全集为U,P??U,定义集合P的特征函数为x?x?1?满足利普希茨条件,则常数k的最小值为_____。 ??1,x?P,fP?x???,对于A??U, B??U,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0,x?eP.?U? ①对任意x?U,有feUA?x??fA?x??1; ②对任意x?U,若A??B,则fA?x??fB?x?; ③对任意x?U,有fAIB?x??fA?x??fB?x?; ④对任意x?U,有fA?B?x??fA?x??fB?x?。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5、定义运算:a*b=,对于函数f(x)和g(x),函数|f(x)﹣g(x)|在闭区间[a,b]上的最大值称为f(x)与g(x)在闭区间[a,b]上的“绝对差”,记为(f(x),g(x)),则(sinx*cosx,1)= .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4单调性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5 单调性 [知识要点] 1.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1)直接法 (2)图象法 2.会用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3.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练习] 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 ⑴ ⑵ 2.(1)判断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判断在( —∞,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3.证明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 4.下列函数中,在(0,2)上为增函数的是( ) A.y= B. y=2x-1 C. y=1-x D.y= 5.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6.函数y= -1的单调 递 区间为 。 7.已知f(x)在区间[a,c]上单调递减,在区间[c,d]上单调递增,则f(x)在[a,d] 上最小值为 。 22+-=x y )0(1 ≠=x x y 1)(2-=x x f x x x f 2)(2+-=x x f -=)(x 12)12(-x 3x y =x 1

8.填表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F ,函数g(x)的定义域是G ,且对于任意的,,试根据下表中所给的条件,用“增函数”、“减函数”、“不能确定”填空。 [巩固提高] 1.已知f (x )=(2kx+1x+1在(-,+)上是减函数,则( ) A.k > B.k < C.k >- D. k <- 2.在区间(0,+∞)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 ) A.y=2x+1 B.y=3 +1 C.y= D. y=3+x +1 3.若函数f (x )=+2(a-1)x+2在区间(-,4)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 取值范围是 ( ) A.a -3 B.a -3 C.a 3 D.a 3 4.如果函数f (x )是实数集R 上的增函数,a 是实数,则 ( ) A.f ()>f (a+1) B.f (a )< f (3a ) C.f (+a )>f () D.f (-1)<f () 5. 若f(x)是R 上的增函数,对于实数a,b,若a+b >0,则有 ( ) A. f(a)+ f(b) >f(-a)+ f(-b) B.f(a)+ f(b) <f(-a)+ f(-b) C. f(a)- f(b) >f(-a)- f(-b) D.f(a)- f(b) <f(-a)-f(-b) 6.函数y=的单调减区间为 。 7.函数y=+的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 G x ∈F x g ∈)(∞∞21212121 2x x 2 2x 2x ∞≤≥≤≥2a 2a 2a 2a 2a 11 +x 1+x x -2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练习题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函数 2y x =________________. 2、设()x f 为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x f 在[)+∞,0上为增函数,则()2-f ,()π-f ,()3f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127()2()1()(22+-+-+-=m m x m x m x f 为偶函数,则m 的值 4 56789的取值范围为 。11、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1 )(2+++= nx x m x x f ,则常数=m ____,=n _____。 12、已知函数)(x f y =在R 是奇函数,且当0≥x 时,x x x f 2)(2-=,则0

14、若()x f 是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又0)2(=f ,则0)(-+--a f a a f ,求实数a 的范围.

17、求二次函数f(x)=x2-2ax+2在[2,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9、在经济学中,函数)(x f 的边际函数为)(x Mf ,定义为)()1()(x f x f x Mf -+=,某公司每月最多生产 100台报警系统装置。生产x 台的收入函数为2203000)(x x x R -=(单位元),其成本函数为 4000500)(+=x x C (单位元),利润的等于收入与成本之差.①求出利润函数)(x p 及其边际利润函数)(x Mp ;②求出的利润函数)(x p 及其边际利润函数)(x Mp 是否具有相同的最大值;③你认为本题中边际利润函数)(x Mp 最大值的实际意义. 20、若非零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b a ,均有()()()f a b f a f b +=?,且当0

与函数有关的新定义题型

与函数有关的新定义题型 1.(2016长沙25题10分)若抛物线L :y =ax 2+bx +c(a ,b ,c 是常数,abc ≠0)与直线l 都经过y 轴上的一点P ,且抛物线L 的顶点Q 在直线l 上,则称此直线l 与该抛物线L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直线l 叫做抛物线L 的“带线”,抛物线L 叫做直线l 的“路线”. (1)若直线y =mx +1与抛物线y =x 2-2x +n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求m ,n 的值; (2)若某“路线”L 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6 x 的图象上,它的“带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4, 求此“路线”L 的解析式; (3)当常数k 满足1 2≤k ≤2时,求抛物线L :y =ax 2+(3k 2-2k +1)x +k 的“带线”l 与x 轴, 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2.(2015长沙25题1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将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之为“中国结”. (1)求函数y =3x +2的图象上所有“中国结”的坐标; (2)若函数y =k x (k ≠0,k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两个“中国结”,试求出常数k 的值与 相应“中国结”的坐标; (3)若二次函数y =(k 2-3k +2)x 2+(2k 2-4k +1)x +k 2-k (k 为常数)的图象与x 轴相交得到两个不同的“中国结”,试问该函数的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中(含边界),一共包含有多少个“中国结”?

3.(2014长沙25题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称为“梦之点”.例如点(-1,-1),(0,0),(2,2),…都是“梦之点”,显然,这样的“梦之点”有无数个. (1)若点P (2,m )是反比例函数y =n x (n 为常数,n ≠0)的图象上的“梦之点”,求这个反比 例函数的解析式; (2)函数y =3kx +s -1(k ,s 是常数)的图象上存在“梦之点”吗?若存在,请求出“梦之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二次函数y =ax 2+bx +1(a ,b 是常数,a >0)的图象上存在两个不同的“梦之点”A (x 1,x 1),B (x 2,x 2),且满足-2

函数概念与图像教案设计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考纲要求】1、理解函数定义域的概念,并会求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2、会根据函数概念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3、综合运用解不等式知识和集合运算来解题。 【预习导引】 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x)=3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2) f(x)=3|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3) f(x)=3x 2+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 (4) f(x)=(3x-2)0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的定义域为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7) f(x)=132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8) f(x)=2232 x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2.函数y =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数y = __________________. 4.函数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练讲】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x -||1 (2)y=4422-+-x x (3)f(x)=1 ||142-+ -x x (4)())f x a R =∈

例2、设函数() f x =的定义域为A,函数() g x =的定义域为B,若A ∩B=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R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4、(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的[-1,4],求函数f(x 2)的定义域; (3)已知-b

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人教A版第二章第2.2.2节 学校:广西师大学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作者: 学号: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体现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理念。首先,基于“人人有份”的数学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自然的知识发生过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地位,结合学情,让学生参与数学基本活动,探究和挖掘数学知识本质,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遵循这样的理念,我对此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在课堂活动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第三、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习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学习的经验起点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函数知识,具备一定学习函数的基本能力,如通过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由于高一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不是很严密,所以对于不同底数a的对数函数的性质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通

二次函数新定义问题

专题训练(四)与二次函数相关的新定义问题 ?类型之一应用型:阅读——理解——建模——应用 图4-ZT-1 1.2017·巴中如图4-ZT-1,我们把一个半圆与抛物线的一部分合成的封闭图形称为“蛋圆”,点A,B,C,D分别是“蛋圆”与坐标轴的交点,AB为半圆的直径,且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3,则半圆圆心M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时,我们称该函数为“偶函数”.如果二次函数y=x2+bx-4是“偶函数”,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和点B,顶点为P,那么△ABP 的面积是________. 3.2017·余杭区一模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我们就称这两个二次函数互为“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如图4-ZT-2所示,二次函数y1=x2+2x+2与y2=x2-2x+2是“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 (1)直接写出两条图中“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图象所具有的特点. (2)二次函数y=2(x+2)2+1的“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二次函数y=a(x-h)2+k的“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A,它们的两个顶点分别为B,C,且BC=6,顺次连结点A,B,O,C得到一个面积为24的菱形,求“关于y轴对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图4-ZT-2

?类型之二探究型:阅读——理解——尝试——探究 4.若抛物线y=ax2+bx+c过定点M(1,1),则称此抛物线为定点抛物线. (1)张老师在投影屏幕上出示了一个题目:请你写出一条定点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小敏写出了一个答案:y=2x2+3x-4,请你写出一个不同于小敏的答案; (2)张老师又在投影屏幕上出示了一个思考题:已知定点抛物线y=-x2+2bx+c+1,求该抛物线顶点纵坐标的值最小时的函数表达式.请你解答. 5.2017·衢州定义:如图4-ZT-3①,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 两点,点P在该抛物线上(点P与A,B两点不重合),若△ABP的三边满足AP2+BP2=AB2,则称点P为抛物线y=ax2+bx+c(a≠0)的勾股点. (1)直接写出抛物线y=-x2+1的勾股点的坐标; (2)如图②,已知抛物线C:y=ax2+bx(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P(1,3)是抛物线C的勾股点,求抛物线C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点Q在抛物线C上,求满足条件S△ABQ=S△ABP的点Q(异于点P)的坐标.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参考答案

第21课 对数(2) 1.D 2. 3 3.52 4.1222 m n -+ 5.(1) 1a - (2) 1(1)2 a b ++ 6. 313pq pq + 7. 32- 8. (1) 2 (2) 原式 266[log 2log 2=+?6(log 31)]+6(2log 2)÷ 266[log 2log 2=+?6(2log 2)]-6(2log 2)÷ 1= 9 .3- 第22课 对数(3) 1.A 2.C 3.1 4.a 5 .m = 6.原式=(log 25+log 255)5log 22log 33?=2log 525log 2 152? =2log 5log 215252?=2log 5log 4552?=4 5. 7.原式7744log 8log 64log 6log 3616 4947=+=+3664100=+= 8.32a b a +- 9.lg543lg3lg 2=+,lg 632lg3lg 7,=+ lg842lg 2lg3lg7=++ ∴lg 23lg 32lg 3lg 72lg 2lg 3lg 7a b c +=??+=??++=? ∴33lg 27a b c -+= 10.证明:∵346x y z t ===, ∴ 6 lg lg 4lg lg 3lg lg t z t y t x ===,,,

∴y t t t t x z 21lg 24lg lg 2lg lg 3lg lg 6lg 11===-=- 第23课 对数函数(1) 1.D 2.C 3.B 4.A 5.C 6.]2,1( 7.(,2.5),(,5)-∞-∞ 8.4 (0,)(1,)5+∞ 9.定义域(0,1),值域: 当1a >时,为(,2log 2)a -∞-,当01a <<时,为(2log 2,)a -+∞ 10.(2,2)- 第24课 对数函数(2) 1.A 2.B 3.155 或 4.(1,-+∞) 5.(1,2] 6.(1)定义域(-1,3);值域[2,)-+∞ ( 2 [3,1]-- 7.略 8.1 24log 3 9.(1)x x x f a -+=33log )(,-3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x ∣332 x ≤<或01x <≤}. 第25课 对数函数(3) 1.A 2.B 3.155 或 4.(1,-+∞) 5.(1,2] 6.(1)定义域(-1,3);值域[2,)-+∞ ( 2 [3,1]-- 7.略

必修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苏教版)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 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会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问题一: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它是怎样表述的? (几位学生试着表述,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梳理,再表述或者启示学生将表述补充完整再条理表述). 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并且具体研究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二:y =1(x ∈R )是函数吗? 问题三:y =x 与y =x 2 x 是同一个函数吗? (学生思考,很难回答) 显然,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因此,需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函数概念(板书课题). 二、学生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列问题: ⑴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变化情况吗? ⑵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 =4.9x 2 .若一物体下落2s ,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 ⑶ ①上午6时的气温约是多少?全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

②在什么时刻,气温为0℃? ③在什么时刻内,气温在0℃以上? 问题四: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三、建构数学 问题五: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阐述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按照某种对应关系,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数和它对应. 问题六: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结论: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 反思:⑴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例子的共同特征? ⑵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 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问题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 y =f(x),x ∈A 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强调: ⑴集合A 与集合B 都是非空数集; ⑵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A 到B ; ⑶强调“非空”、“每一个”、“惟一”这三个关键词. 说明: ⑴“单值对应”是函数对应法则的根本特征; ⑵“箭头图”给出了“单值对应”从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方向性; 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学生练习P29习题2.1⑴T10 反思:回答问题二、问题三 函数概念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叙述后,我们就很容易回答前面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y=1(x ∈R )是函数,因为对于实数集R 中的任何一个数x ,按照对应关系“函数值是1”,在R 中y 都有惟一确定的值1与它对应,所以说y 是x 的函数. Y =x 与y =x 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尽管它们的对应关系一样,但y =x 的定义域是R , 而y =x 2 x 的定义域是{x|x ≠0}. 所以y =x 与y =x 2 x 不是同一个函数. 问题九:理解函数的定义,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注意:①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 ②符号“f:A →B ”表示A 到B 的一个函数,它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定义域→优先,对应法则→核心) ③集合A 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 中数的惟一性. ④f 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 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⑤f(x)是一个符号,绝对不能理解为f 与x 的乘积.

中考数学专题突破十:新定义问题(含答案)

专题突破(十) 新定义问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 上存在一点P ′,满足CP +CP ′=2r ,则称P ′为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如图Z10-1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反称点P ′的示意图. (1)当⊙O 的半径为1时. ①分别判断点M (2,1),N (3 2,0),T (1,3)关于⊙O 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 坐标; ②点P 在直线y =-x +2上,若点P 关于⊙O 的反称点P ′存在,且点P ′不在x 轴上,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当⊙C 的圆心在x 轴上,且半径为1,直线y =- 3 3 x +2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若线段AB 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关于⊙C 的反称点P ′在⊙C 的内部,求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图Z10-1 2. 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 >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 ,都满足-M ≤y ≤M ,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图Z10-2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 (1)分别判断函数y =1 x (x >0)和y =x +1(-4a )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 的取值范围; (3)将函数y =x 2(-1≤x ≤m ,m ≥0)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t ,当m 在什么范围时,满足3 4 ≤t ≤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区间)等基本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发展开的,又是学习函数的性质的理论基础,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这节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题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高一第一节“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才能得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四、教法与学法选择 1.问题式教学法:本堂课的特点是概念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设置几个具体问题情景,发现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这刚好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2.探究式学法: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堂课的特点,我倡导的是探究式学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五、教学流程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特殊的函数,在最近这几天也完成了第一章集合的学习,知道了集合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概念。 步骤一:回顾旧知 问题一:在初中同学们就学习过一些特殊的函数,比如说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同学们能举出这些函数的具体解析式的例子吗? A1:可能会出现2;y x C =+2 y x bx c =++;1 y x =之类的答案. 问题二: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A2: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初中的函数及函数的定义,为之后类比出集合描述函数的定义。 问题三:我们以21y x =+为例,你能举出几组满足函数的点吗? 步骤二:创设情境,抽象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