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中国民航局或民航局,英文缩写CA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归交通运输部管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其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担中国民航的运营职能。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欢迎大家阅读。

(一)提出民航行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与综合运输体系相关的专项规划建议,按规定拟订民航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规章草案、政策和标准,推进民航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二)承担民航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用航空器运营人、航空人员训练机构、民用航空产品及维修单位的审定

和监督检查,负责危险品航空运输监管、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和运行评审工作,负责机场飞行程序和运行最低标准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民航航空人员资格和民用航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编制民航空域规划,负责民航航路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航行情报、航空气象的监督管理。

(四)承担民航空防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航安全保卫的监督管理,承担处置劫机、炸机及其他非法干扰民航事件相关工作,负责民航安全检查、机场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监督管理。

(五)拟订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组织协调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重大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任务,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六)负责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负责民用机场的场址、总体规划、工程设计审批和使用许可管理工作,承担民用机场的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净空保护有关管理工作,负责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七)承担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监管责任。监督检查民航运输服务标准及质量,维护航空消费者权益,负责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活动有关许可管理工作。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重点 第一章 1、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人、环境、设备。 2、适航的定义: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3、航空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方能称其是适航的:(1)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设计要求;(2)航空器必须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试航管理就是适航性控制。 5、我国政府明确规定: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6、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分为: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适航部门依据各类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按照适航部门的规定进行的。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设计、制造的控制。 持续适航管理,是在航空器满足初始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或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持续适航管理是对使用、维修的控制。 7、适航管理的特点:(1)权威性或法规性(2)国际性(3)完整性和统一性。适航管理的完整性包含着整体完整性和过程完整性两个方面。适航管理的完整性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4)动态发展性(5)独立性 8、适航管理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立法、定标(2)颁发适航证件(3)监督检查 9、适航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各类适航标准和审定监督规则。建立健全严格的法规体系是适航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2)民用航空器设计型号合格审定。民用航空器的固有安全水平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3)民用航空器制造的生产许可审定(4)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检查(5)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管理(6)对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的管理 10、适航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适航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适航标准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11、各国适航标准,大体上有如下共同点: 第一,适航标准的规范性。 中国的适航标准和适航管理规则两方面的内容,均纳入《中国民用航空规章》。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的各项规定。 第二,适航标准的务实性。 适航标准的制定是以民用航空的实践,尤其是空难事故调查结束为背景的。 第三,适航标准的稳健性。 第四,适航标准的平衡性。 12、适航标准又称为最低安全标准。“最低”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该标准是基本的、起码的;二是表明该标准是经济负担最轻的。 第二章 1、民航局三级机构是指民航局机关、民航地区管理局和地方安全监督管理局。

空管(民航)缩略语大全

空中交通管制缩略语大全(ICAO English) A Amber 琥珀色(南北向主航路) A/A Air-to-air 空对空 AAL Above Aerodrome Level 高出机场平面 ABM Abeam 正切 ABN Aerodrome beacon 机场灯标 ABT About 关于 ABV Above …以上 AC Altocumulus 高积云 ACAC Airborn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机载防撞系统 ACC Area control center 区域管制中心 ACCID Notification of an aircraft accident 航空器失事通知 ACFT Aircraft 航空器 ACK Acknowledge 承认,收悉 CAN Aircraft classification number 航空器等级序号 AD Aerodrome 机场 ADA Advisory area 咨询区 ADF Automatic direction-finding equipment 自动定向设备 ADIZ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防空识别区 ADR Advisory route 咨询航路 ADS Address 收电地址 ADVS Advisory service 咨询服务 ADZ Advise 通知 AEIS Aeronautical en-route information service 航空的航路情报服务 AER Approach end runway 跑道的进近端 AERADIO Air radio 航空无线电 AES Aerodrome emergency services 机场紧急服务 AFB Air force base 空军基地 AFCS Automatic flight control system 飞行自动控制系统 AFIS Aerodrome flight information service 机场飞行情报服务 AFL Above field level 高于场面 AFM Affirmative 是的,对的 AFS Aeronautical fixed service 航空固定服务 AFTN Aeronautical fix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航空固定电信网

民用航空 适航管理

1.适航,即适航性的简称。源于航海 2.早期适航性的定义(品质):航空器适宜于空中飞行的性质。 3.(简答)上述列举的适航性定义和解释不尽相同,但其共性的几个要点 ①均局限于民用航空器 ②均以在实际飞行中所应具有的安全性为归宿。 ③逐步强调了综合因素 ④强调了适航性是以预期运行环境的航空器使用限制为界定条件的。 ⑤逐步扩展到持续运行的动态因素—维修和使用等。 4.(简答、名词)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定义: 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件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5.(选择、判断、填空)适航性这个词并不是出于理论或学术研究需要,也不是出于设计、制造航空器的需要,而是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空立法的需要。 6.适航性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它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适航性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适航标准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7.各国适行标准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的FAR英国的BCAR、欧洲联合航空局的JAR和原苏联的H C。我国主要参考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美国适行标准,结合国情而制定,并作为《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的组成部分。 8.通观各国适航标准,大体有如下共同特点: ①适航标准的法规性。适航标准原本就是为政府管理部门或授权管理部门对航空器安全性进行控制而制定的。 ②适航标准的务实性。 ③适航标准的稳健性。 ④适航标准的平衡性。 9.通过对适航性法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航空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方能称其是适航的。①是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设计要求 ②是航空器必须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10.航空器的使用单位(航空公司)和维修单位(包括所属的各类航空人员——飞行人员、维修人员、检验人员等),要对其使用和维修的航空器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即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负主要责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CCAR-300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 (CCAR-30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航班正常率,有效处置航班延误,提升民航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航空运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的承运人(以下简称国内承运人)、机场管理机构、地面服务代理人、航空销售代理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空管部门)、机场公安机关,以及航空油料企业、航空器材企业、航空信息企业等其他服务保障单位在航班正常保障、延误处置及旅客投诉管理方面的活动。 港澳台地区承运人、外国承运人航班始发点或者经停点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机场时航班正常保障、延误处置及旅客投诉管理方面的活动也适用本规定。 货邮航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承运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旅客、行李或者货物运输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包括国内承运人、港澳台地区承运人和外国承运人。

(二)“航班延误”是指航班实际到港挡轮挡时间晚于计划到港时间超过15分钟的情况。 (三)“航班出港延误”是指航班实际出港撤轮挡时间晚于计划出港时间超过15分钟的情况。 (四)“航班取消”是指因预计航班延误而停止飞行计划或者因延误而导致停止飞行计划的情况。 (五)“机上延误”是指航班飞机关舱门后至起飞前或者降落后至开舱门前,旅客在航空器内等待超过机场规定的地面滑行时间的情况。 (六)“民航行政机关”是指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 (七)“大面积航班延误”是指机场在某一时段内一定数量的进、出港航班延误或者取消,导致大量旅客滞留的情况。某一机场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由机场管理机构根据航班量、机场保障能力等因素确定。 第四条民航局负责对全国航班正常保障、延误处置、旅客投诉等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对所辖地区的航班正常保障、延误处置、旅客投诉等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航班正常保障 第五条承运人、机场管理机构、空管部门、地面服务代理人及其他服务保障单位应当分别建立航班正常运行保障制度,保证航班正点运营。

中国民航各级官员名单

政府官员 民航局领导 李家祥民航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军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李健、夏兴华、周来振副局长、党组成员 梁潮平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金宜斌总飞行师 张红鹰总工程师 吕尔学安全总监 民航局综合司 储呈平司长 顾晓红、朱云祥、刘鲁颂副司长 钟宁新闻信息处处长 航空安全办公室 吕尔学安全监察专员兼主任 政策法规司 马正司长 颜明池、郭仁刚副司长 发展计划司 刁永海司长 何锦日、张海东副司长 财务司 周来振司长 潘亿新副司长 人事科教司 梁启通司长 杨胜军、高英战、曹胜利副司长 国际司 韩钧司长 武洲宏、副司长

浦照洲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运输司 史博利司长 刘万明、刘锋副司长 孟平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 飞行标准司 万向东司长 周凯旋、胡振江、杨洪海副司长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张红鹰司长 徐超群、殷时军副司长 机场司 覃章高司长 佟岱山副司长 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苏兰根主任 何鸣寒、李其国副主任 公安局 宋胜利局长 林彦群、张晓军副局长 张国良空警总队总队长 郑海洋副局长兼处劫办副主任 直属机关党委 李素芳副书记(副主任) 徐立副书记(副主任) 党组纪检组(驻民航局监察局) 张欣欣党组纪检组副组长 韩学杰副局长 全国民航工会 黄丽辉常务副主席

解连卯、毕务芳副主席 离退休干部局 严庆田局长 王本前副局长 民航局空管局 王利亚局长、党委副书记 王战斌党委书记、副局长 高毅、张建强、朱士新副局长 范芸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地区管理局 华北地区管理局 刘雪松局长 李江民党委书记、副局长 辛天河、张志芳副局长 王赤民副局长、总工程师 孙志炜副局长、总飞行师 马振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东北地区管理局 陈锡兵局长 柴多山副局长、党委书记 刘军副局长、总飞行师 刘春晨、陈友平副局长 颜庆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阎建民巡视员 华东地区管理局 沈泽江局长、党委副书记 车进军党委书记、副局长 周正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唐伟斌、西绍波副局长 朱州龙总飞行师、副局长 吴坚总工程师、副局长 顾奇鸣、金卫、李锦高、张向新副巡视员中南地区管理局 蒋怀宇局长、党委副书记 梁启通党委书记、副局长 秦喜生副局长 冯建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梁世杰副局长、总飞行师

64-民航总局文件

民航总局文件 民航发[2006]53号 关于参加2006年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通知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航空公司、服务保障企业,首都、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局机关各部门: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06年开展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民航继续以行业系统统一报名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民航实际,做好今年的竞赛工作,现将今年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06年民航系统各企业(含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继续以行业系统报名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今年竞赛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以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今年的竞赛主题是"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各参赛单位要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认真抓紧布置,切实规划好,组织好,实施好竞赛活动的各阶段工作。 二、参赛范围和单位。原则上以航空公司的飞行、机务,地区空管局,地区油料公司及机场与飞行直接有关的安全保障等部门为主。 三、组织报名。凡报名参赛的单位,以地区管理局、航空集团公司、油料集团公司、机场集团公司为单位统一组织报名,并于4月30日前将参赛单位报名明细表和参赛单位报名汇总表电子版发至民航总局"安康杯"竞赛办公室(民航工会办公室)网络邮箱:linuo@https://www.doczj.com/doc/249859782.html, 四、2006年总的考核指标 1、杜绝运输飞行重大事故; 2、杜绝劫机、炸机事件发生; 3、防止通用航空重大飞行事故; 4、杜绝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 5、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7; 6、通用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2.5(年飞行4000小时以下的通用航空公司,飞行事故征候不超过1次); 7、空管原因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0.15; 8、机场原因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0.1,机场区域发生的鸟击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0.3; 9、油料原因飞行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过0.01; 10、不发生职工重伤和死亡事故。 (一)航空公司(行业分30分) 1、杜绝运输飞行重大事故; 2、杜绝劫机、炸机事件发生; 3、防止通用航空重大飞行事故; 4、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7; 5、杜绝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

中国民航管理机构设置

中国民航管理机构设置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部级,下辖各大地区管理局为正厅级。七大地区局下共有4个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分别是:新疆局下的南疆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华东局下的青岛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中南局下的三亚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和桂林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均为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2008年实行大部制后,民航局改为国家局,副部级建制。根据二〇一〇年三月九日CAAC《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及其派出的安全监督管理局内设机构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方案》,各大地区管理局保留正厅级不变,地区管理局下的监督管理局大部分保留副厅级或正处级不变,新增的均为正处级。我列出各大地区管理局,以及下辖监管局和运行监督办,各地区管理局虚线隔开: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正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重庆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贵州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云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四川安全监督管理局---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正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河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湖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湖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广西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海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广东安全监督管理局---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深圳安全监督管理局---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三亚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桂林安全运行监督办公室---正处级,内设机构副处级 --------------------------------------------------------------------------------------------- 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正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天津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河北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司局级,内设机构正处级

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知识点

中国民航适航管理知识点 CAAC:中国民航(=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飞机类别(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 (a)正常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用于非特技飞行的飞机。非特技飞行包括: (1)正常飞行中遇到的任何机动; (2)失速(不包括尾冲失速); (3)坡度不大于60°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b)实用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用于有限特技飞行的飞机。按实用类审定合格的飞机,可作本条(a)中的任何飞行动作和有限特技飞行动作。有限特技飞行包括: (1)尾旋(如果对特定型号的飞机已批准作尾旋); (2)坡度大于60°但不大于90°的缓8字飞行、急上升转弯和急转弯。 (c)特技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5700公斤(12500磅)或以下,除了由于所要求的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是必要的限制以外,在使用中不加限制的飞机。 (d)通勤类飞机,是指座位设置(不包括驾驶员)为19座或以下,最大审定起飞重量为8618公斤(19000磅)或以下,用于本条(a)所述非特技飞行的螺旋桨驱动的多发动机飞机。通勤类飞机的运行,是指正常飞行所能遇到的任何机动,失速(不包括尾冲失速)和坡度不大于60°的急转弯。 飞机类别飞行限制座位设置最大审定起飞重量发动机 正常类非特技9座及以下5,700Kg或以下单发或多发实用类有限特技 特技类不加限制

民航档案工作规定——民航发〔2013〕57号

民航档案工作规定 民航发〔2013〕57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航档案工作,确保民航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充分发挥民航档案在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民航事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民航系统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及个人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民航档案工作是民航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记录和维护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 民航档案是各单位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是民航系统的核心信息资源,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化,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使档案工作与本单位整体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第五条民航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单位形成的档案由本单位档案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对在档案 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机构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档案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处理。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民航局设立档案工作机构,归民航局综合司管理,负责民航局机关档案工作,并对局属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安全监督管理局、局属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门档案工作机构或指定负责档案工作的综合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督、指导、检查辖区内各安全监督管理局的档案工作。 第八条民航局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起草民航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监督、指导、检查局属单位档案工作,按规定接收、保管局属单位的重要永久档案;指导民航行业相关档案工作,接收与征集民航行业重要档案资料;负责民航局机关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负责民航史志编修工作;负责民航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发布,并提供档案服务。 第九条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局属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实施细则;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指导、监督、检查所属单位档案工作,按规定接收、保管本单位撤销机构档案和重要科技档案;参加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科技项目档案验收工作;负责本单位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采用新技术,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参与编史修志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制检索工具,提供档案服务;按规定移交档案。 第十条各单位要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形成科技档案的单位,应指定一位技术负责人兼管此项工作)。 第十一条各单位档案机构的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档案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 实施路线图 中国民用航空局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背景 (1) (一)国际动态 (1) (二)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工作情况 (2) 二、目标和任务 (3) (一)总体目标 (3) (二)关键任务 (3) 三、实施路线图 (5) (一)现阶段(2015-2016) (5) (二)近期(2017-2020) (6) (三)远期(2021-2025) (7) 四、路线图的修订 (8) 附录1定义 (9) 附录2相关技术介绍 (10) 附录3 ICAO相关概念介绍 (13) 附录4缩略语表 (18)

一、背景 2014 年3 月马航MH370 失联在全球引发极大震动,ICAO各成员国及全球业界正系统推进航空器追踪监控工作。习总书记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加强航空安全保障体系、航空安全监控能力、技术装备支撑能力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建设。 (一)国际动态 MH370事件促使全球民航界重点关注航空器追踪监控。ICAO通过了“全球航班遇险与安全系统(GADSS)”运行概念,包括高层次要求的概念要求、主要特性、系统规范及当前运行环境需改善的方面等。2015年11月,ICAO理事会通过了《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第I部分的第39次修订,制定了例行航空器追踪规范,并强制要求航空承运人在2018年11月8日前实现对其海洋区域运行至少每15分钟通过自动报告对航空器位置进行追踪(4D/15追踪)。2016 年3月,ICAO理事会通过了对附件6的第40次修订,提出关于正常运行中对飞行记录器记录进行保护的建议,包括自动脱离式飞行记录器(ADFR)、恢复飞行记录器数据、延长驾驶舱话音记录器记录时间(25小时)和确定遇险航空器位置等要求。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MH370事件发生后,于2014年4月成立航空器追踪任务组(ATTF),旨在研究使用现有技术在短期内应对解决航空器追踪问题,并对各种方

民用航空 适航管理(2)

1.早期适航性的定义:航空器适宜于空中飞行的性质。 2.(简答)上述列举的适航性定义和解释不尽相同,但其共性的几个要点 ①均局限于民用航空器 ②均以在实际飞行中所应具有的安全性为归宿。 ④适航性是以预期运行环境的航空器使用限制为界定条件的 ③强调了综合因素 ⑤持续运行的动态因素—维修和使用等。 3.(简答、名词)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定义/品质: 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件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选择、判断、填空)适航性是出于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空立法的需要。 5.适航性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它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 6.通观各国适航标准,大体有如下共同特点 ①适航标准的法规性。 ②适航标准的务实性。 ③适航标准的稳健性。 ④适航标准的平衡性。 7.通过对适航性法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航空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方能称其是适航的。 ①是航空器必须始终满足符合其型号设计要求 ②是航空器必须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8.一架航空器的基本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初始设计和制造。 9.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统一的审查、鉴定、监督和管理。 10.(考)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宗旨: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11.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可相对分为两大类:①初始适航管理②持续适航管理 12.民用航空器是适航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终目标。 13.(考)适航管理的特点:(具有一些国际间普遍承认的特点) ①权威性和法规性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民航资源中国网点击数:2014 更新时间:2007-1-26 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 的DC—2、DC—3型运输机。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3.4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4. 曲折前进时期(1966—1976年) 4.1 在这一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71年9月后,中国民航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到1976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已发展到8条,通航里程达到41000 公里,占通 航里程总数的41%;国内航线增加到123条。 4.2 1971年,中国民航从苏联购买了5架伊尔—62飞机,1973年又从美国购买了10架波音—707型飞机,此外,还从英国购买了三叉戟客机和从苏联购买了安—24型客机。这样,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达到117架,能够较 好地贯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经营方针。 4.3 中国民航企业从1975年开始扭亏为盈,1976年和1976年共获利近3500万元,从而扭转了长期亏损和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

民航适航管理认识

对民航适航管理的认识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子系统整体性能在预期的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 适航管理分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初始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进行控制,即按一定的适航标准和民航法规对航空器进行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 持续适航管理是对航空器的运行、维修的控制,目的是为了使航空器持续保持在设计和制造时所达到的基本安全标准和适航水平。 适航管理工作包含三个方面:立法、颁证和监督检查。 中国的适航部门修订的适航标准是以美国联邦航空局制定的适航标准(联邦航空条例FAR)作为蓝本。 设计环节: 在初始适航管理中,核心的法规是CCAR-21部《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该法规明确规定了合格审定的申请、审定、颁证的程序及管理要求,颁证后管理及持证人的权利和适航性责任等,对进出口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适航管理也做了规定。 型号合格审定(type certification):适航部门对民用航空产品进行设计批准的过程. CCAR-21部规定了型号合格审定流程,以及相关的适航标准(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3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和通勤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7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29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33\34\35\36\37\53\55等规定)。 型号合格证书包括型号合格证(TC)和型号设计批准书(TDA)。 凡是按CCAR23/25/27/29/33/35进行审定的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 对初级类航空器(审定最大重量小于1225公斤的小型航空器)和限用类航空器(进行专门作业的航空器,比如农药喷洒,航测,巡查,广告)颁发型号设计批准书。 民用航空器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就意味这产品的设计符合适航规定。 民用航空器完成型号合格审定后,进入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 仅依据型号合格证生产:指某种产品已获得型号合格证,但未获得生产许可证(PC)时,型号合格证件(或转让协议书)持有人进行该产品的生产活动。 生产许可审定:局方对已获得民用航空产品型号设计批准并欲重复生产该产品的制造人所进行的资格性审定,以保证该产品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 民用航空器完成生产后需要进行适航认证,取得适航证。 航空发动机、螺旋桨取得适航批准书。 适航证分标准适航证、特殊适航证。(分类标准是该航空器的型号审定证书) 标准适航证:取得型号合格证或者型号认可证的航空器颁发标准适航证。 特殊适航证:它取得型号设计批准书的航空器及民航总局同意的其他情况,颁发特殊适航证。特殊适航证分为初级类和限用类两类。 特许飞行证:对于没有取得有效适航证的航空器欲从事飞行活动,需要向局方申请特许飞行证。(分两类)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 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中国民航局或民航局,英文缩写CA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归交通运输部管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其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担中国民航的运营职能。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民航局的岗位职责,欢迎大家阅读。 (一)提出民航行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与综合运输体系相关的专项规划建议,按规定拟订民航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规章草案、政策和标准,推进民航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二)承担民航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用航空器运营人、航空人员训练机构、民用航空产品及维修单位的审定

和监督检查,负责危险品航空运输监管、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和运行评审工作,负责机场飞行程序和运行最低标准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民航航空人员资格和民用航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编制民航空域规划,负责民航航路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航行情报、航空气象的监督管理。 (四)承担民航空防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航安全保卫的监督管理,承担处置劫机、炸机及其他非法干扰民航事件相关工作,负责民航安全检查、机场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监督管理。 (五)拟订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组织协调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重大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任务,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六)负责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负责民用机场的场址、总体规划、工程设计审批和使用许可管理工作,承担民用机场的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净空保护有关管理工作,负责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七)承担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监管责任。监督检查民航运输服务标准及质量,维护航空消费者权益,负责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活动有关许可管理工作。

中国民航总局 乘坐民航航班禁止携带或托运物品的有关规定

中国民航总局乘坐民航航班禁止携带或托运物品的有关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规定: 一、关于禁止随身携带及禁止托运的物品的有关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在中国境内乘坐民航班机禁止随身携带或托运以下物品: 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含主要零部件)及其仿制品; 爆炸物品,如弹药、烟火制品、爆破器材等及其仿制品; 管制刀具; 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火机(气)、酒精、油漆、汽油、煤油、苯、松香油、 烟饼等; 腐蚀性物品,如盐酸、硫酸、硝酸、有液蓄电池等; 毒害品,如氰化物、剧毒农药等; 放射性物品,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物品,如有强烈刺激气味的物品、可能干扰机上仪表正常工作的 强磁化物等。 二、关于禁止随身携带但可托运的物品的有关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在中国境内乘坐民航班机禁止随身携带以下物品,但可放在托 运行李中托运。禁止乘机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包括: 菜刀、水果刀、大剪刀、剃刀等生活用刀; 手术刀、屠宰刀、雕刻刀等专业刀具; 文艺单位表演用的刀、矛、剑; 带有加重或有尖钉的手杖、铁头登山杖,棒球棍等体育用品; 以及斧、凿、锤、锥、扳手等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危害航空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锐器、钝器; 超出可以随身携带的种类或总量限制的液态物品。 三、关于液态物品携带的有关规定 (一)乘坐国际及地区航班

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 乘坐从中国境内机场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的旅客,其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不得 超过100毫升(ml)。容器容积超过100毫升,即使该容器未装满液体,亦不允许随身携带,需办理交运。盛放液态物品的容器,应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 (L)的、可重新封口 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仅允许携带一个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应交运。 盛装液态物品的透明塑料袋应单独接受安全检查。 在候机楼免税店或机上所购物品应盛放在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且不得自行拆封。旅 客应保留购物凭证以备查验。 婴儿随行的旅客携带液态乳制品,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患者携带必需的液态药品,经安 全检查确认无疑后,可适量携带。 旅客因违反上述规定造成误机等后果的,责任自负。 (二)乘坐国内航班 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 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但可办理交运,其包装应符合民航 运输有关规定。 旅客携带少量旅行自用的化妆品,每种化妆品限带一件,其容器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并应置于独立袋内,接受开瓶检查。 来自境外需在中国境内机场过站或中转的旅客,其携带入境的免税液态物品应置于袋 体完好无损且封口的透明塑料袋内,并需出示购物凭证,经安全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携带。 有婴儿随行的旅客,购票时可向航空公司申请,由航空公司在机上免费提供液态乳制品;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患者携带必需的液态物品,经安全检查确认无疑后,交由机组保管。 旅客因违反上述规定造成误机等后果的,责任自负。 什么是液态物品: 液态物品指的是液体、凝胶及喷雾类(气溶胶)类物品,主要包括: 常见饮品,例如矿泉水、饮料、汤及糖浆等; 带有酱汁的食物或酱汁,例如水果罐头等; 常用化妆品,例如乳霜、护肤液、护肤油、香水及其他类似化妆品; 喷雾及压缩容器内充物,例如剃须泡沫、香体喷雾、摩丝等;

民用航空器运行适航管理规定【最新版】

民用航空器运行适航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器运行的适航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简称CCAR-111部)。 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器运行的适航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并对其实施有奖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简称CCAR-121AA部)。”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籍登记的民用航空器(以下简称“航空器”),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运行,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内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运行”是指以航行(包括驾驶、操纵航空器)为目的,使用或获准使用航空器,而不论作为所有人、使用人或其他人对航空器是否拥有合法的控制权。 (二)“营运人”是指使用航空器运行的航空器所有人或使用人。 (三)“型号合格审定基础”是指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确定的、对某一产品进行型号合格审定所依据的标准。型号合格审定基础包括适用的适航标准及其修正案、专用条件和豁免条款等。 (四)“专用条件”是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针对某一产品的某些新颖或独特的设计而补充颁发的适航要求。专用

条件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运行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应当具有不低于现行适航标准的安全水平。 (五)“维修”是指对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维修、翻修、修理、检查、更换、改装或排故等。 (六)“重要修理”是指若不恰当地进行,可能明显影响航空器的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装置工作、飞行特性或影响适航性的其他特性的修理。重要修理包括按照常规方法或用基本操作无法进行的修理。 (七)“重要改装”是指改变航空器、发动机或螺旋桨型号设计的改装。这种改装可能会明显影响航空器的重量、平衡、结构强度、性能、动力装置工作、飞行特性。重要改装包括按照常规方法或用基本操作无法进行的改装。 (八)“航空器部件”是指除航空器机体以外的任何一个附件(包括整个动力装置和/或任何正常、应急设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营运人应当按照民航总局的规定获得批准或许可,并遵守获准的条件从事航空器运行。 第五条营运人从事航空器运行时,必须遵守本规定和民航总局其他有关各类人员、飞行、机场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六条航空器运行时,必须携带现行有效的国籍登记证、适航证和无线电电台执照原件。 第七条航空器运行期间,应当按照《民用航空器国籍和登记的

民航空管体制改革

民航空管体制改革今年9月之前完成 5月18日民航空管体制改革专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民航空管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力争在今年9月之前完成。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副局长高宏峰主持了会议,副局长王昌顺做动员报告,总局纪委书记严智泽出席会议并讲话。 空管系统是民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空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伴随着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的改革,空管部门改革组建了地区航务管理中心,后又成立了地区空管局。在上一轮民航体制改革之初,民航进行了机场与空管部门分立的改革,组建了37个空管中心(站),初步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民航空管业务运行管理体系。近几年来,为了理顺民航空管系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民航总局组织了多次调研,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去年4月总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确定按照”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改革理顺民航空管管理体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今年4月9日,总局党委通过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于4月27日正式下发。 这次空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从民航空管实际出发,按照“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的原则,打破政事不分,克服运行管理分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保障能力,建立与民航发展相适应的民航空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民航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 这次空管改革的基本目标有三个:一是建立健全政府空管监管体制,实现政府管理职能与系统运行职能公开,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法规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监管;二是遵循空管发展客观要求,建立垂直管理的空管系统,统一运行指挥,集中配置资源,规范运行程序,加强协作配合,实现运行一体化;三是适应航空流量快速增长和空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通过理顺空管系统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内部建设,优化空域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民航空管系统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

中国民航仪表着陆II类进近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57号) 【颁布日期】1996-10-16 【实施日期】1996-10-16 【失效日期】 【颁布单位】民航总局 【文 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安全和有秩序地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实施的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以下简称Ⅱ类运行)。 第三条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均应依据本规定制订Ⅱ类运行实施细则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精密进近:使用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或精密进近雷达(PAR)提供方位和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二)非精密进近:使用全向信标台(VOR)、导航台(NDB)或航向台(LLZ,或ILS下滑台不工作)等地面导航设施,只提供方位引导,不具备下滑引导的仪表进近。 (三)机场运行最低标准:机场适用于起飞或着陆的限制,对于起飞,用能见度(VIS)或跑道视程(RVR)表示,如果需要应包括云高;对于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或/和跑道视程(RVR)和决断高(DH)表示;对于非精密进近着陆,用能见度(VIS)、最低下降高(MDH)和云高表示。 (四)超障高(OCH):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测算高的基准,按照适当的超障准则确定的最低高。(五)决断高(DH):在精密进近中,以跑道入口的标高平面为基准规定的高,航空器下降至这个高,如果不能取得继续进近所需的目视参考,必须开始复飞。 (六)能见度(VIS):白天能看到和辨别出明显的不发光物体或晚上能看到明显的发光物体的距离。(七)跑道视程(RVR):航空器在跑道中线上,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道面标志或跑道边灯或中线灯的最大距离。 (八)精密进近和着陆运行类别 Ⅰ类(CATI)运行:决断高不低于60米(200英尺),能见度不小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Ⅱ类(CATⅡ)运行:决断高低于60米(200英尺),但不低于30米(100英尺),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A类(CATⅢA)运行:决断高低于30米(100英尺),或无决断高,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B类(CATⅢB)运行:决断高低于30米(100英尺),或无决断高,跑道视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ⅢC类(CATⅢC)运行:无决断高和无跑道视程的精密进近和着陆。 (九)ILS临界区:在航向信标和下滑信标附近一个规定的区域,在ILS运行过程中车辆、航空器不得进入该区域,以防止其对ILS空间信号造成不能接受的干扰。 (十)ILS敏感区:是临界区延伸的一个区域,在ILS运行过程中车辆、航空器的停放和活动都必须受到管制,以防止可能对ILS空间信号的干扰。 (十一)无障碍区(OFZ):由内进近面、内过渡面、中止着陆面和部分升降带所包围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除少量规定的项目外,没有任何固定的障碍物穿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