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科年级八年级课题敬畏自然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

学习

目标1、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等成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

3、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程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3.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二、、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三、本文介绍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不同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四、疑难解析: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提示:找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五、达标测试: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陷阱( ) 咫尺( ) 佳肴( ) 幼稚(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咫尺:狼藉: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征服自然,不自量力

(2-4)人类的智慧

(2-7) (5)自然的智慧

第二部分(2-10 ) ( 6-7)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关系

(8-10)宇宙的生命

第三部分(11)总结敬畏自然

赵晓

11敬畏自然教案

新乐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学科总第课

点拨: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 2、合作研讨,揣摩语言: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⑴、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米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⑵、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⑶、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⑷、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着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女口: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11敬畏自然导学案

2.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问题: (1)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交流点拨】。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 (4)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交流点拨】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交流点拨】 (6)“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交流点拨】 四、板书设计敬畏自然 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人应当敬畏自然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五、拓展延伸 是人类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从来是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深认同了“敬畏自然”这个观点,作者让人们警醒不仅仅是观点本身的正确,更是通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语言,就让我们一同来体会吧!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语言赏析 (一)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 1. 先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并品品其中包含的深意。 2. 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或段落。 3. 小组交流品读的语句;对疑难语句、语段讨论质疑。 【交流点拨】 (二)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作用。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 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四、板书设计 语言-----哲理、思辨之美 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反问 五、拓展延伸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请为“敬畏自然”这一 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交流点拨】 课后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word版导学案

1 社戏 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 漂渺()旺相()惮()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 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开充分的讨论,使学生能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②、理解人“敬畏自然”的原因。 ③、课文蕴涵比较丰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④、本文题材特点,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自主学习法、快乐学习法、对比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开充分的讨论。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把握课文蕴涵丰富、深刻的意义。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组织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想: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我用多媒体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导入,在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采用了“实话实说”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体验和反思中,用口号和标语的形式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后,在布置作业中,学生能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3分钟)

精品文档 (180)11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敬畏自然》一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整体把握课文时应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实施】 一、创设槽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一)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二)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三)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台作探究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如: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2,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 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2)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敬畏自然》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敬畏自然》教 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1

《敬畏自然》学案(含答案).doc

11、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研究本文屮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学习难点】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 (-)读准字咅。 狼藉()咫()尺 ■呐()喊相形见细( ? ? ) 美味佳肴()沾沾()自喜 ?蓬蒿()鲍鹏( ? ? ) 深邃()混淆()硕大() ■ (-)根据意义写成语。 1、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2、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3^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4、美味的饭菜。() 5、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 【整体感知】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 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1、本文是一篇 ________ 的散文,文中谈论______ 与______ 的关系,作者否定7 “_________"的口号,提出了“__________ ”的观点。 2、题目的“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合作交流】 1、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品味语言】 1、品味哲理性句子(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1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牛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

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学案(全册).docx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244911500.html, 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 Unit1 课前自学(通读课本,完成系列各题)。 一默写下列单词、短语。 机器人纸张更少的污染建筑物太空 飞行月亮落下单独地大概有能力做某事 穿衣甚至面试预测声音公司 策略不愉快的科学家将来大量已经 工厂简易的这样的到处人类厌烦的 庞大的形状蛇可能的似乎不可能的 家务随意地 二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背诵。 1人们将不再使用钱,一切都是免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将不去上学,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一名记者,有一天我甚至可能去澳大利亚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年后,我将养许多不同种类的宠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未来是困难的,有许多著名的预言都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机器人可以帮助做家务,科学家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认为机器人在 25 到 50 年之后能够与人交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梳理,层层迭进。 1I might even keep a pet parrot . 我甚至可能养一个宠物鹦鹉。 keep 用法小结:(1) keep +宾语 + 形容词〈宾补〉 we must keep our schoolyard tidy every day . 我们必须每天保持我们的校园清洁卫生。 〈 2〉keep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Why did the boy keep crying all the time ? 为什么那个男孩一直在哭? 〈 3〉keep +形容词〈表语〉We should keep heathy every day . 我们应保持身体健康。 〈 4〉 keep sb doing sth让某事一直做某事Sorry , I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 .对不

【语文8年级下】教案:11 敬畏自然 教案2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学案(无答案)

课题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 1.2 课时 相关标准陈述1.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认识自然的伟大。 2.学习文体知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能力概括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敬 畏自然”的含义,树立环保意识。 2 .学习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课 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评价活动 方案 1.纸质评价 2.板演 3.口述复述 教学活动方案 【创设情境】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在演变成一场巨大利益链条下的疯狂资源掠夺。这样掠夺式开采资源,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种常态。最近媒体的一些报道可以作证:沿海地区违规批海、占海行为不断增多、非法填海圈地现象的严重性不断凸显;一些地方借保护之名,将国有文物交给商家经营,盘活文物资源频频触碰“红线”;还有一些地方,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地区和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各自为政,出现了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等现象……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为了持续生存,人类应该可持续地开发和消耗自然给我们留下的仅有的“库存”。 【确立目标】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自主学习】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学活动方案

局部突破 (1)文章开篇就树靶子,指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因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类的智慧和自然智慧相比就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有没有接着论证自然智慧?下文从哪些角度论证? 【合作交流】 (1)那么作者认为自然为什么要创造人类?人类和宇宙是什么关系? (2)我们如果只是认为作者在运用拟人的修辞,那么就不肯定宇宙有没有生命,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 教学活动方案

敬畏自然学生导学案(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题:《敬畏自然》课型:新授时间:2013-5-6 组别: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6、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画线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含义? (二)、重点研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二、品味语言 (一)、本文许多语言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并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

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的陈述句,比较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举例:反问句: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陈述句:宇宙是有生命的。 作用: 2.举例: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作用: 归纳:1.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 2. 用否定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3.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应用迁移 1.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1) (2) 2.按要求仿写句子 A.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B.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呢?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呢? .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1 敬畏自然》研讨课教案_15

《敬畏自然》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二、教学设想:自读、讲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及体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1)教法:名言导入法,重点采用品析法,点拨法,探究法等。 (2)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和资料汇编法等。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展示以下四句“名言”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进而引出严春友的一个新观点——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鷃(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不过尔尔(ěr) 狼藉(jí) 斑斑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不自量力(li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二) 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 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11 敬畏自然 一、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人与自然关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二、写作背景 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三、知识卡片 议论性散文: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既有观点的阐述,又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自主学习] 一、基础识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蓬蒿咫尺深邃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2.“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课堂探究] (一)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为什么人类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文中有哪些理由, (二) 精要阅读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人类智慧的“相形见绌”, 1 用心爱心专心 ???4.学完本文,你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新看法, [提升训练] (12分)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敬畏自然》导学案

《 敬畏自然 》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 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 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 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 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 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 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 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 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 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2、检查字词预习。 狼藉.(j í ) 咫.(zh ǐ )尺 呐.(n à )喊 相形见绌. (ch ù ) 美味佳肴.(y áo ) 沾沾. ( zh ān )自喜 蓬 蒿 p éng h āo 深邃 su ì 混淆xi á o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 )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 )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1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案及答案1 10、《组歌》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 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 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 散文 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 是 。你对此如何理解?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一、重点段落研读: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1、这一段有两个比喻句,先找出来,再说出它们的含义: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天真幼稚的孩童 像一株小草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对比―――人类的智慧是水滴 含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极其渺小的。 小结:这里作家给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2、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人们干了哪些“征服自然”的蠢事? 1、围湖造田 2、毁林开荒 3、开山造田 4、移山添海 5、过量捕鱼及其他野生动物 6、超采水资源 7、不合理开采矿产 ……一切破坏自然生态和向自然过量索取的行为 二、思考

思考1:人类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2、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3、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思考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文学鉴赏 1、文体―――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①、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 ②、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写法探究

《敬畏自然》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科年级八年级课题敬畏自然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 学习 目标1、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等成语。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 3、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学 习 流 程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

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3.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二、、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三、本文介绍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不同于抒情散文、叙事散文,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四、疑难解析: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提示:找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句)。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五、达标测试: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陷阱( ) 咫尺( ) 佳肴( ) 幼稚(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咫尺:狼藉: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征服自然,不自量力 (2-4)人类的智慧 (2-7) (5)自然的智慧

敬畏自然导学案

土桥中学导学案 一.自学内容 初读课文后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预设问题、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例1: 例2: 例3:

2.找出文章中心段 三、合作探究、梳理知识 1. 展开辩论:我们是敬畏自然还是征服自然 正方理由: 反方理由: (★自然与人类: 论历史{ 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 论关系{宇宙: 人类: 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 论智慧{宇宙:智慧的大海 人类: 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 1.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2.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3.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 然智慧的深邃、高超 4.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5.宇宙是有生命的. ◆结论是人类应该: ) 2.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么说的,怎么理解他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课堂尝试,展示提升 走进课文,欣赏文章语言。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呢?)1、从词语入手 示例1:“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说说此句中“窃笑”能换成嘲笑或冷笑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