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由于本人参加我们电气学院的电气小课堂,主讲的是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这章,所以潜心玩了一个星期,下面整理给大家分享下。

本人一个星期以来的汗水,弄清楚了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基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信息到邮箱:zenghao616@https://www.doczj.com/doc/244414286.html,

接下来开始弄潮流的优化问题,吼吼!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以MATLAB为环境

这里理论不做过多介绍,推荐一本专门讲解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的书籍---------《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邱晓燕、刘天琪编著。

这里以这本书上的例题【2-1】说明计算机算法计算的过程,分别是牛顿拉弗逊算法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算法、P-Q分解算法。主要是简单的网络的潮流计算,其实简单网络计算和大型网络计算并无本质区别,代码里面只需要修改循环迭代的N即可,这里旨在弄清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本质。代码均有详细的注释.

其中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以我们的电稳教材为例子讲,其实都差不多,只要把导纳矩阵Y给你,节点的编号和分类给你,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不必要找到原始的电气接线图。

理论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这里我们只是迭代算出各个节点的电压值,支路功率并没有计算。

S_ij=P_ij+Q_ij=V_i(V_i* - V_j*) * y_ij*

可以计算出各个线路的功率

在显示最终电压幅角的时候注意在MATLAB里面默认的是弧度的形式,需要转化成角度显示。

clear;clc;

%电稳书Page 102 例题3-5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 高斯-赛德尔算法

%其中节点1是平衡节点

%节点2、3是PV节点,其余是PQ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zeros(5,5);

y(1,2)=1/(0.0194+0.0592*1i);

y(1,5)=1/(0.054+0.223*1i);

y(2,3)=1/(0.04699+0.198*1i);

y(2,4)=1/(0.0581+0.1763*1i);

%由于电路网络的互易性,导纳矩阵为对称的矩阵

for i=1:1:5

for j=1:1:5

y(j,i)=y(i,j);

end

end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Y=zeros(5,5);

%求互导纳

for i=1:1:5

for j=1:1:5

if i~=j

Y(i,j)=-y(i,j);

end

end

end

%求自导纳

for i=1:1:5

%这句话是说将y矩阵的第i行的所有元素相加,得到自导纳的值 Y(i,i)=sum(y(i,:));

end

%上面求得的自导纳不包含该节点的对地导纳数值,需要加上

Y(2,2)=Y(2,2)+0.067*1i;

Y(3,3)=Y(3,3)+0.022*1i;

Y(4,4)=Y(4,4)+0.0187*1i;

Y(5,5)=Y(5,5)+0.0246*1i;

%导纳矩阵的实部和虚部

G = real(Y);

B = imag(Y);

Qc2=0;Qc3=0;

%原始节点功率

%这里电源功率为正,负荷功率为负

S(1)=0;

S(2)=-0.217-0.121*1i+Qc2*1i;

S(3)=-0.749-0.19*1i+Qc3*1i;

S(4)=-0.658+0.039*1i;

S(5)=-0.076-0.016*1i;

%节点功率的P Q

P = real(S);

Q = imag(S);

%下面是两个PV节点的无功初始值

Q(2) = 0;

Q(3) = 0;

U=ones(5,1); %1列5行的‘1’矩阵

%节点电压初始值

U(1)=1.06;U(2)=1.045;U(3)=1.01;

U_reg=U;

Sum_YU0=0;%中间变量

Sum_YU1=0;%中间变量

for cont=1:1:6 %这里的cont是迭代次数

for i=2:1:5

for j=1:1:i

if i~=j

Sum_YU0 = Sum_YU0 + Y(i,j)*U_reg(j);

end

end

for j=i+1:1:5

Sum_YU1 = Sum_YU1 + Y(i,j)*U(j);

end

U(i)=( (P(i)-Q(i)*1i ) / conj(U(i)) - Sum_YU0 - Sum_YU1 ) / Y(i,i); U_reg(i)=U(i);

%PV节点计算

%下面是把求出的U2、U3只保留其相位,幅值不变

if i==2

angle_U2 = angle(U(2));

U(2)=1.045*cos(angle_U2)+1.045*sin(angle_U2)*1i;

Q(2)=imag( U(2)*( conj(Sum_YU0) + conj(Sum_YU1) + conj(Y(2,2)*U(2)) ) );

end

if i==3

angle_U3 = angle(U(3));

U(3)=1.01*cos(angle_U3)+1.01*sin(angle_U3)*1i;

Q(3)=imag( U(3)*( conj(Sum_YU0) + conj(Sum_YU1) + conj(Y(3,3)*U(3)) ) );

end

% 下面做越界检查

%if Q(4)>Q_Max

% Q(4) = Q_Max;

%end

%if Q(4)

% Q(4) = Q_Min;

%end

%下面可以做PV节点收敛判断

Sum_YU0 = 0;

Sum_YU1 = 0;

end

end

%节点注入无功,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Qc2=Q(2)+0.121-1.045^2 * 0.067;

Qc3=Q(3)+0.19-1.01^2 * 0.022;

%电压幅值和相角

angle_U=angle(U)*180/pi;

U=abs(U);

S_Line=zeros(5,5);

%计算平衡节点功率

S_BalanceNode=0;

for j=1:1:5

S_BalanceNode = S_BalanceNode + U(1) * conj(Y(1,j)*U(j));

end

%下面由上面算出的电压值求线路的功率

%这里计算出来的线路功率的有功、无功

%for i=1:1:5

% for j=i:1:5

% if i~=j

% S_Line(i,j)=U(i)*( conj(U(i))-conj(U(j)) ) * conj(y(i,j));

% end

% if i==2

% %S_Line(2,j)=S_Line(2,j)+U(2)*conj(0.067*1i);

% end

% if i==3

% %S_Line(3,j)=S_Line(3,j)+U(3)*conj(0.022*1i);

% end

% end

%end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 Newton算法(直角坐标)

clear;clc;

%电稳书Page 102 例题3-5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 Newton算法(直角坐标)

%其中节点1是平衡节点

%节点2、3是PV节点,其余是PQ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zeros(5,5);

y(1,2)=1/(0.0194+0.0592*1i);

y(1,5)=1/(0.054+0.223*1i);

y(2,3)=1/(0.04699+0.198*1i);

y(2,4)=1/(0.0581+0.1763*1i);

%由于电路网络的互易性,导纳矩阵为对称的矩阵

for i=1:1:5

for j=1:1:5

y(j,i)=y(i,j);

end

end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Y=zeros(5,5);

%求互导纳

for i=1:1:5

for j=1:1:5

if i~=j

Y(i,j)=-y(i,j);

end

end

end

%求自导纳

for i=1:1:5

%这句话是说将y矩阵的第i行的所有元素相加,得到自导纳的值

Y(i,i)=sum(y(i,:));

end

%上面求得的自导纳不包含该节点的对地导纳数值,需要加上Y(2,2)=Y(2,2)+0.067*1i;

Y(3,3)=Y(3,3)+0.022*1i;

Y(4,4)=Y(4,4)+0.0187*1i;

Y(5,5)=Y(5,5)+0.0246*1i;

%导纳矩阵的实部和虚部

G = real(Y);

B = imag(Y);

%节点2、3需补偿的无功

Qc2=0;Qc3=0;

%原始节点功率

%这里电源功率为正,负荷功率为负

S(1)=0;

S(2)=-0.217-0.121*1i+Qc2*1i;

S(3)=-0.749-0.19*1i+Qc3*1i;

S(4)=-0.658+0.039*1i;

S(5)=-0.076-0.016*1i;

%节点功率的P Q

P = real(S);

Q = imag(S);

%下面是两个PV节点的无功初始值

Q(2) = 0;

Q(3) = 0;

%给点电压初始值

e=[1.06,1.045,1.01,1,1];

f=[0,0,0,0,0];

U=e+f*1i;

delta_U=zeros(1,5);

delta_P=zeros(1,5);

delta_Q=zeros(1,5);

delta_PQV=ones(8,1);

Sum_GB1=0;Sum_GB2=0;

cont=0;

while max(delta_PQV > 1e-6),

cont=cont+1;

%for cont=1:1:3

%下面开始计算delta_P/delta_Q/delta_U

for i=2:1:5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 G(i,j)*e(j) - B(i,j)*f(j) );

Sum_GB2=Sum_GB2 + ( G(i,j)*f(j) + B(i,j)*e(j) );

end

delta_P(i)=P(i)-e(i)*Sum_GB1-f(i)*Sum_GB2;

if i~=2 && i~=3 %不为节点2,3则计算无功

delta_Q(i)=Q(i)-f(i)*Sum_GB1+e(i)*Sum_GB2;

end

if i==2 || i==3 %这里计算delta_U的值,始终为零

delta_U(i)=U(i)^2-( e(i)^2 + f(i)^2 );

end

Sum_GB1=0;Sum_GB2=0;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计算雅克比矩阵

J=zeros(8,8);

for ii=2:1:5

i=ii-1;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 G(ii,j)*e(j) - B(ii,j)*f(j) );

Sum_GB2=Sum_GB2 + ( G(ii,j)*f(j) + B(ii,j)*e(j) );

end

for jj=2:1:5

j=jj-1;

if ii~=2 && ii~=3 %PQ节点

if ii==jj

J(2*i-1,2*i-1)=-Sum_GB1-G(ii,ii)*e(ii)-B(ii,ii)*f(ii);

J(2*i-1,2*i)=-Sum_GB2+B(ii,ii)*e(ii)-G(ii,ii)*f(ii);

J(2*i,2*i-1)=Sum_GB2+B(ii,ii)*e(ii)-G(ii,ii)*f(ii);

J(2*i,2*i)=-Sum_GB1+G(ii,ii)*e(ii)+B(ii,ii)*f(ii);

else

J(2*i-1,2*j-1)=-(G(ii,jj)*e(ii)+B(ii,jj)*f(ii)); J(2*i-1,2*j)=B(ii,jj)*e(ii)-G(ii,jj)*f(ii);

J(2*i,2*j-1)=B(ii,jj)*e(ii)-G(ii,jj)*f(ii);

J(2*i,2*j)=(G(ii,jj)*e(ii)+B(ii,jj)*f(ii));

end

else%PV节点

if ii==jj

J(2*i-1,2*i-1)=-Sum_GB1-G(ii,ii)*e(ii)-B(ii,ii)*f(ii);

J(2*i-1,2*i)=-Sum_GB2+B(ii,ii)*e(ii)-G(ii,ii)*f(ii);

J(2*i,2*i-1)=-2*e(ii);

J(2*i,2*i)=-2*f(ii);

else

J(2*i-1,2*j-1)=-(G(ii,jj)*e(ii)+B(ii,jj)*f(ii)); J(2*i-1,2*j)=B(ii,jj)*e(ii)-G(ii,jj)*f(ii);

J(2*i,2*j-1)=0;

J(2*i,2*j)=0;

end

end

end

Sum_GB1=0;Sum_GB2=0;

end

%在求解修正方程之前建议把delta_P和delta_Q,delta_U全部放在一个矩阵

delta_PQV=[delta_P(2);delta_U(2);delta_P(3);delta_U(3);delta_P(4) ;delta_Q(4);delta_P(5);delta_Q(5)];

%下面求解修正方程;注意矩阵运算时候的左除和右除的区别

delta_ef=-J\delta_PQV;

%下面修正各个节点的电压

for i=2:1:5

e(i)=e(i)+delta_ef(2*(i-1)-1);

f(i)=f(i)+delta_ef(2*(i-1));

end%到这里第一轮迭代完成

end

%电压幅值和相角

U=e+f*1i;

angle_U=angle(U)*180/pi;

%节点注入无功,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Sum_YU=0;

for i=2:1:3

for j=1:1:5

Sum_YU = Sum_YU + Y(i,j)*U(j);

end

Q(i)=imag( U(i)*conj( Sum_YU ) );

Sum_YU=0;

end

Qc2=Q(2)+0.121-1.045^2 * 0.067;

Qc3=Q(3)+0.19-1.01^2 * 0.022;

U=abs(U);

disp(['Iteration times : ' num2str(cont)]);

%显示最终的迭代次数

牛顿算法求解潮流 (极坐标):

clear;clc;

%牛顿算法求解潮流 (极坐标)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其中节点5是平衡节点

%节点1、2、3是PQ节点,节点4是PV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0.8381-3.7899*1i,-0.4044+1.6203*1i,0,0,-0.4337+2.2586*1i;...

-0.4044+1.6203*1i,0.7769-3.3970*1i,-0.3726+1.8557*1i,0,0;...

0,-0.3726+1.8557*1i,1.1428-7.0210*1i,-0.5224+4.1792*1i,-0.2739+1. 2670*1i;...

0,0,-0.5224+4.1792*1i,0.5499-4.3591*1i,0;...

-0.4337+2.2586*1i,0,-0.2739+1.2670*1i,0,0.7077-3.4437*1i];

%导纳矩阵的实部和虚部

G = real(Y);

B = imag(Y);

%给点电压初始值

U = [1,1,1,1,1.05];

angle_U=[0,0,0,0,0];

%for i=1:1:5

% U(i)=U_abs(i)*cos(angle_U(i))+U_abs(i)*sin(angle_U(i))*1i;

%end

%原始节点功率

%这里电源功率为正,负荷功率为负

%下面给点PQ PV节点功率值

S=[-0.22-0.14*1i,-0.18-0.09*1i,-0.27-0.13*1i,0.35,0];

%节点功率的P Q

P = real(S);

Q = imag(S);

%下面是PV节点的无功初始值

Q(4) = 0;

delta_P=zeros(1,5);

delta_Q=zeros(1,5);

%delta_angleU=zeros(1,4);

%delta_absU=zeros(1,4);

delta_PQ=ones(8,1);

Sum_GB1=0;Sum_GB2=0;

cont=0;

%最外层循环,cont代表迭代的次数,这里可以用约束条件来代替

%for cont=1:1:4

while max(delta_PQ)>1e-6,

%下面计算delta_P/delta_Q/delta_U

cont=cont+1;

for i=1:1:4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U(j)*( G(i,j)*cos(angle_U(i)-angle_U(j)) + B(i,j)*sin(angle_U(i)-angle_U(j)) );

Sum_GB2=Sum_GB2 + U(j)*( G(i,j)*sin(angle_U(i)-angle_U(j)) - B(i,j)*cos(angle_U(i)-angle_U(j)) );

end

delta_P(i)=P(i)-U(i)*Sum_GB1;

if i~=4 %不为节点四则计算无功

delta_Q(i)=Q(i)-U(i)*Sum_GB2;

end

Sum_GB1=0;Sum_GB2=0;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计算雅克比矩阵

J=zeros(7,7);

for ii=1:1:4

for jj=1:1:4

if ii ~= 4 %PQ节点

if ii==jj

J(2*ii-1,2*ii-1)=U(ii)^2*B(ii,ii)+Q(ii);

J(2*ii-1,2*ii)=-U(ii)^2*G(ii,ii)-P(ii);

J(2*ii,2*ii-1)=U(ii)^2*G(ii,ii)-P(ii);

J(2*ii,2*ii)=U(ii)^2*B(ii,ii)-Q(ii);

else

J(2*ii-1,2*jj-1)=-U(ii)*U(jj)*( G(ii,jj)*sin(angle_U(ii)-angle_U( jj)) - B(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J(2*ii-1,2*jj)=-U(ii)*U(jj)*( G(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B(ii,jj)*sin(angle_U(ii)-angle_U(jj)) );

J(2*ii,2*jj-1)=U(ii)*U(jj)*( G(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B(ii,jj)*sin(angle_U(ii)-angle_U(jj)) );

J(2*ii,2*jj)=-U(ii)*U(jj)*( G(ii,jj)*sin(angle_U(ii)-angle_U(jj)) - B(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end

else%PV节点

if ii==jj

J(2*ii-1,2*ii-1)=U(ii)^2*B(ii,ii)+Q(ii);

J(2*ii-1,2*ii)=-U(ii)^2*G(ii,ii)-P(ii);

else

J(2*ii-1,2*jj-1)=-U(ii)*U(jj)*( G(ii,jj)*sin(angle_U(ii)-angle_U( jj)) - B(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J(2*ii-1,2*jj)=-U(ii)*U(jj)*( G(ii,jj)*cos(angle_U(ii)-angle_U(jj)) + B(ii,jj)*sin(angle_U(ii)-angle_U(jj)) );

end

end

end

end

%在求解修正方程之前建议把delta_ef和delta_ef全部放在一个矩阵

delta_PQ=[delta_P(1);delta_Q(1);delta_P(2);delta_Q(2);delta_P(3); delta_Q(3);delta_P(4)];

%下面求解修正方程;注意矩阵运算时候的左除和右除的区别

J=J(1:7,1:7);

delta_ef=-J\delta_PQ;

%下面修正各个节点的电压

for i=1:1:4

if i~=4

U(i)=U(i)+delta_ef(2*i)*U(i);

end

angle_U(i)=angle_U(i)+delta_ef(2*i-1);

end%到这里第一轮迭代完成

end

%下面显示出满足条件后的迭代的次数

disp(['Iteration times : ' num2str(cont)]);

%下面计算平衡节点5的功率PQ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U(j)*( G(5,j)*cos(angle_U(5)-angle_U(j)) + B(5,j)*sin(angle_U(5)-angle_U(j)) );

Sum_GB2=Sum_GB2 + U(j)*( G(5,j)*sin(angle_U(5)-angle_U(j)) - B(5,j)*cos(angle_U(5)-angle_U(j)) );

end

P(5)=U(5)*Sum_GB1;

Q(5)=U(5)*Sum_GB2;

%下面将相角用角度表示

for i=1:1:5

angle_U(i)=angle_U(i)*180/pi;

End

计算计算法P-Q算法计算潮流:

这个算法是由牛顿算法的极坐标形式简化而来。

clear;clc;

%牛顿算法求解潮流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其中节点5是平衡节点

%节点1、2、3是PQ节点,节点4是PV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0.8381-3.7899*1i,-0.4044+1.6203*1i,0,0,-0.4337+2.2586*1i;...

-0.4044+1.6203*1i,0.7769-3.3970*1i,-0.3726+1.8557*1i,0,0;...

0,-0.3726+1.8557*1i,1.1428-7.0210*1i,-0.5224+4.1792*1i,-0.2739+1. 2670*1i;...

0,0,-0.5224+4.1792*1i,0.5499-4.3591*1i,0;...

-0.4337+2.2586*1i,0,-0.2739+1.2670*1i,0,0.7077-3.4437*1i];

%导纳矩阵的实部和虚部

G = real(Y);

B = imag(Y);

%给点电压初始值

U = [1,1,1,1,1.05];

angle_U=[0,0,0,0,0];

%原始节点功率

%这里电源功率为正,负荷功率为负

%下面给点PQ PV节点功率值

S=[-0.22-0.14*1i,-0.18-0.09*1i,-0.27-0.13*1i,0.35,0];

%节点功率的P Q

P = real(S);

Q = imag(S);

%下面是PV节点的无功初始值

Q(4) = 0;

%下面计算出无功和有功迭代的系数矩阵

B_P=B(1:4,1:4); %有功迭代系数矩阵 n-1 即除开平衡节点以外的所有节点

B_Q=B(1:3,1:3); %无功迭代系数矩阵 m个即PQ节点的个数

%下面是相关变量的定义

delta_P=ones(1,5);

delta_Q=ones(1,5);

delta_PQ=ones(8,1);

delta_angle=ones(4,1);

Sum_GB1=0;Sum_GB2=0;

cont=0;

%最外层循环,cont代表迭代的次数,这里可以用约束条件来代替

%for cont=1:1:5

while max(delta_angle) > 1e-6,

%下面计算delta_P/delta_Q/delta_U

cont=cont+1;

for i=1:1:4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U(j)*( G(i,j)*cos(angle_U(i)-angle_U(j)) + B(i,j)*sin(angle_U(i)-angle_U(j)) );

Sum_GB2=Sum_GB2 + U(j)*( G(i,j)*sin(angle_U(i)-angle_U(j)) - B(i,j)*cos(angle_U(i)-angle_U(j)) );

end

delta_P(i)=P(i)-U(i)*Sum_GB1;

if i~=4 %不为PV节点四则计算无功

delta_Q(i)=Q(i)-U(i)*Sum_GB2;

end

Sum_GB1=0;Sum_GB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计算delta_P(i)/U(i) delta_Q(i)/U(i)

delta_QV=zeros(3,1);

delta_PV=zeros(4,1);

for i=1:1:4

if i~=4

delta_QV(i)=delta_Q(i)/U(i);

end

delta_PV(i)=delta_P(i)/U(i);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计算delta_angle和delta_U

%delta_U=zeros(3,1); %这里只要PQ节点的

%下面求解修正方程;注意矩阵运算时候的左除和右除的区别

delta_U=-B_Q\delta_QV;

delta_angleU=-B_P\delta_PV;

for i=1:1:4

delta_angle(i)=delta_angleU(i)/U(i);

end

%下面修正各个节点的电压

for i=1:1:4

if i~=4

U(i)=U(i)+delta_U(i);

end

angle_U(i)=angle_U(i)+delta_angle(i);

end%到这里第一轮迭代完成

end

%下面显示出满足条件后的迭代的次数

disp(['Iteration times : ' num2str(cont)]);

%下面计算平衡节点5的功率PQ

for j=1:1:5

Sum_GB1=Sum_GB1 + U(j)*( G(5,j)*cos(angle_U(5)-angle_U(j)) + B(5,j)*sin(angle_U(5)-angle_U(j)) );

Sum_GB2=Sum_GB2 + U(j)*( G(5,j)*sin(angle_U(5)-angle_U(j)) - B(5,j)*cos(angle_U(5)-angle_U(j)) );

end

P(5)=U(5)*Sum_GB1;

Q(5)=U(5)*Sum_GB2;

%下面将相角用角度表示

for i=1:1:5

angle_U(i)=angle_U(i)*180/pi;

end

下面对上面几种算法进行比较:

1、高斯算法简单,对于PV节点的计算很特别,每次迭代后需要仅仅保留它的电压幅角,因为PV节点的U是给定的。迭代速度不快。

2、牛顿算法突出的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初值选择较好,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得到精确的解,而且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的网络规模基本无关。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呈病态的系统,牛顿法也能可靠地收敛。

3、牛顿法的缺点就是每次迭代占用的内存量较大,且数值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变化。而且牛顿法迭代开始需要一个可靠的初始值确定,不然无法收敛。所以早期的计算潮流都是已高斯算法求出较精确的初始值,然后用牛顿法迭代求解。

4、由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法演化而来,P-Q分解法改进了牛顿法在内存占用的不足,而且计算速度快。也成为快速解耦法。

5、需要指出的是P-Q分解法是建立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的,不满足简化基础的网络会影响它的收敛性,这里主要是高压电网的X>>R这一个条件。

对于以后的潮流优化问题,个人推荐用P-Q算法的好,简单,而且速度快,内存占用少。

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第四章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第一节概述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及相角),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为离线潮流计算和在线潮流计算。前者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后者则用于正在运行系统的经常监视及实时控制。本章主要讨论离线潮流计算问题,它的基本算法同样适用于在线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自从五十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来,当时求解潮流的方法是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导纳法),后来为解决导纳法的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出现了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阻抗法)。到六十年代,针对阻抗法占用计算机内存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分块阻抗法及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Newton —Raphson法是数学上解非线形方程式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将N-R法用于潮流计算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由于利用了导纳矩阵的对称性、稀疏性及节点编号顺序优化等技巧,使N-R法在收敛性、占用内存、计算速度方面的优点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六十年代末期以后普遍采用的方法。同时国内外广泛研究了诸如非线形规划法、直流法、交流法等各种不同的潮流计算方法。七十年代以来,又涌现出了更新的潮流计算方法。其中有1974年由B、Stott、O、Alsac 提出的快速分解法以及1978年由岩本伸一等提出的保留非线性的高 129

word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方法

Word2003和2007表格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操作方法 我们在使用Word表格时,也会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计算。对于简单的计算工作,你可以使用“表格”菜单中的“公式”命令(Word2003)或者“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数据”组中的“公式”(Word2007)来完成。 Word表格与Excel能够在更改了单元格数据后自动重新计算结果不同,在更改了Word表格中的数据后,相关单元格中的数据并不会自动计算并更新。这是因为Word中的“公式”是以域的形式存在于文档之中的,而Word并不会自动更新域。 要更新域,需要选中域,然后用右键单击选中的域,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更新域”。或者,也可以选中域后,按下F9键更新域结果。而且,我们可以选中整篇Word的简历表格后,按下F9键一次性地更新所有的域。 有时,因为忘记了更新域结果,所以你将计算有误的Word表格打印出来呈送给了领导,后果很严重吧?避免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你只要进行简单设置,即可以让Word表格公式也能自动重新计算并更新域结果。以下Word2003和2007表格公式自动重新计算的操作方法。

1.Word 2007设置过程 ①单击“Microsoft Office按钮”,然后单击“Word选项”。 ②单击“显示”,然后选中“打印前更新域”复选框。 ③单击“确定”按钮。 2.Word2003设置过程 ①在“工具”菜单中,单击“选项”命令。 ②单击“打印”选项卡,然后在“打印选项”标题下,选中“更新域”复选框。 ③单击“确定”按钮。 经过上面的操作,在打印文档前,Word将会自动更新文档中所有的域,从而保证打印出最新的正确计算结果。

关于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潮流计算分析

关于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潮流计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4T15:57:29.3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作者:秦先威 [导读]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市牟平区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10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市牟平区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100) 摘要:潮流计算是电力调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计算之一,它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实时电价计算、输电权分配、网络阻塞管理等多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潮流计算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电力调度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而潮流计算则是电力调度中最重要的基本计算方法,潮流计算对电价计算、输电分配、电网线路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电力调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最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潮流计算的结果准确性很高,科学性很强,潮流计算对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潮流计算的概述 1.1 潮流计算的概述 潮流计算是指利用已知的电网接线方式、参数、运行条件,将电力系统的各个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功率、网损计算出来。通过潮流计算能判断出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的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功率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运行,如果超出允许范围,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对电力系统的进行方式进行调整。在电力系统规划过程中,采用潮流计算,能为电网供电方案、电气设备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潮流计算还能为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故障计算提供原始数据。 1.2 潮流计算的电气量 潮流计算是根据电力系统接线方式、运行条件、参数等已知条件,将稳定状态下电力系统的电气量计算出来。一般情况下,给出的条件有电源、负荷节点的功率、平衡节点的电压、相位角、枢纽点的电压,需要计算的电气量有各节点的电压、相位角、各支路通过的电流、功率、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1.3 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 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例如,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包括非线性规划法、二次规划法和线性规划法等。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过程中,应用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优点是:可以根据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确定需要进行搜索的方向,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具有较快的速度和清晰的计算过程。而且,可信度比较高。 1.5 智能的潮流计算方法 潮流计算中人工智能方法的优点是:随机性:属于全局优化算法,跳出局部极值点比较容易;与导数无关性:在工程中,一些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处于不可导状态。如果进行近似和假设,会对求解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内在并行性:操作对象为一组可行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内在并发性开放中性能的不足。而其缺点,主要是:需要按照概率进行操作,不能保证可以完全获取最优解;算法中的一些控制参数需要根据经验人文地给出,对专家经验和一定量的试验要求比较高;表现不稳定,在同一问题的不同实例中应用算法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二、潮流计算的分类 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潮流计算可以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种方法,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安排中;在线计算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和控制中;根据潮流计算的发展,潮流计算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两种情况,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2.1 潮流计算的传统方法 潮流计算的传统方法有非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二次规划法等几种情况,潮流计算的传统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解析过程清晰、结果真实可靠等优点,但传统方法对目标函数有一定的限制,需要简化处理,这样求出来的值有可能不是最优值。 2.2 潮流计算的人工智能方法 潮流计算的人工智能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方法,人工智能方法不会过于依赖精确的数学模型,它有粒子群优化算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种情况,人工智能方法的计算结果和导数没有关系,其操作对象是一组可行解,能克服内在并行性存在的问题,但人工智能方法表现不太稳定,在计算过程中,有的控制参数需要根据经验得出,因此,采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计算时,需要计算人员有丰富的经验。 三、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应用 3.1 在输电线路线损计算的应用 在进行输电线路线损计算过程中,通过潮流计算能得出经济潮流数据。潮流程度能根据线路的功率因数、有功负荷、无功负荷等参数,计算出潮流线损,例如一条长为38.1km,型号为LGJ—150的导线,当潮流为20MW、功率因数为0.9时,该线路线损为0.24MW,线损率为1.18%;当潮流为30MW、功率因数为0.9时,该线路线损为0.57MW,线损率为1.91%;潮流为50MW、功率因数为0.9时,该线路线损为1.95MW,线损率为3.90%;由此可以看出,潮流小于30MW时,线损率小于2%,潮流超过50MW时,线损率将超过4%,因此,该输电线路的经济输送潮流为30MW以下。调度人员可以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线路经济运行方案,从而实现节能调度。 3.2 在变压器变损中的应用 调度人员可以利用潮流计算程序,将变压器在不同负荷下的损耗、变损率计算出来,从而为变压器控制提供依据。例如一台40MVA双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Word版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 一、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 1. 牛顿-拉夫逊法 1.1 概述 牛顿-拉夫逊法是目前求解非线性方程最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对非线 性方程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求解的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就是牛顿-拉夫逊法的核心。 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解的某一邻域内的某一初始点出发,沿着该点的一阶偏 导数——雅可比矩阵,朝减小方程的残差的方向前进一步,在新的点上再计算残差和雅可矩阵继续前进,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残差达到收敛标准,即得到了非线性方程组的解。因为越靠近解,偏导数的方向越准,收敛速度也越快,所以牛顿法具有二阶收敛特性。而所谓“某一邻域”是指雅可比方向均指向解的范围,否则可能走向非线性函数的其它极值点,一般来说潮流由平电压即各母线电压(相角为0,幅值为1)启动即在此邻域内。 1.2 一般概念 对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组 ()0=x f 即 ()0,,,21=n i x x x f ()n i ,2,1= (1-1) 在待求量x 的某一个初始计算值() 0x 附件,将上式展开泰勒级数并略去二阶及以上的高 阶项,得到如下的线性化的方程组 ()()()() ()0000=?'+x x f x f (1-2) 上式称之为牛顿法的修正方程式。由此可以求得第一次迭代的修正量 ()() ()[]()()0 1 00x f x f x -'-=? (1-3) 将() 0x ?和() 0x 相加,得到变量的第一次改进值()1x 。接着再从() 1x 出发,重复上述计算 过程。因此从一定的初值() 0x 出发,应用牛顿法求解的迭代格式为 ()()()()() k k k x f x x f -=?' (1-4) ()()()k k k x x x ?+=+1 (1-5) 上两式中:()x f '是函数()x f 对于变量x 的一阶偏导数矩阵,即雅可比矩阵J ;k 为迭代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Word文件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2006-03-09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905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问:你好,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公司每月有时只有几百元,有时三四千,这 个时候我不知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老板不给个人所得税特种税票。我们又该如何?非常希望您能给予解答. 答:我们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额。具体是这样的,工资、薪 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首先从你 的工资总额中减去2000元,剩余的工资再按照相应的税率来计算本月应交税额。如果你的

(完整word版)潮流计算方法

由于本人参加我们电气学院的电气小课堂,主讲的是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这章,所以潜心玩了一个星期,下面整理给大家分享下。 本人一个星期以来的汗水,弄清楚了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基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信息到邮箱:zenghao616@https://www.doczj.com/doc/244414286.html, 接下来开始弄潮流的优化问题,吼吼!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以MATLAB为环境 这里理论不做过多介绍,推荐一本专门讲解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的书籍---------《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邱晓燕、刘天琪编著。 这里以这本书上的例题【2-1】说明计算机算法计算的过程,分别是牛顿拉弗逊算法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算法、P-Q分解算法。主要是简单的网络的潮流计算,其实简单网络计算和大型网络计算并无本质区别,代码里面只需要修改循环迭代的N即可,这里旨在弄清计算机算法计算潮流的本质。代码均有详细的注释. 其中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以我们的电稳教材为例子讲,其实都差不多,只要把导纳矩阵Y给你,节点的编号和分类给你,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不必要找到原始的电气接线图。 理论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简单的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这里我们只是迭代算出各个节点的电压值,支路功率并没有计算。 S_ij=P_ij+Q_ij=V_i(V_i* - V_j*) * y_ij* 可以计算出各个线路的功率 在显示最终电压幅角的时候注意在MATLAB里面默认的是弧度的形式,需要转化成角度显示。 clear;clc; %电稳书Page 102 例题3-5 %计算网络的潮流分布 --- 高斯-赛德尔算法 %其中节点1是平衡节点 %节点2、3是PV节点,其余是PQ节点 % 如果节点有对地导纳支路 %需将对地导纳支路算到自导纳里面 %------------------------------------------------% %输入原始数据,每条支路的导纳数值,包括自导和互导纳; y=zeros(5,5); y(1,2)=1/(0.0194+0.0592*1i); y(1,5)=1/(0.054+0.223*1i); y(2,3)=1/(0.04699+0.198*1i); y(2,4)=1/(0.0581+0.1763*1i); %由于电路网络的互易性,导纳矩阵为对称的矩阵

word的表格中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word的表格中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在平常应用中,经常要对表格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求和、平均等。Word 2000 带了一些基本的计算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域】处理功能实现的,我们只需利用它即可方便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各种运算。 Word 的表格计算功能在表格项的定义方式、公式的定义方法、有关函数的格式及参数、表格的运算方式等方面都与Excel 基本一致,任何一个用过Excel 的用户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域”功能在Word 中进行必要的表格运算。 下面通过一个成绩统计的例子学习Word 的表格计算功能。 1 表格中单元格的引用 表格中的单元格可用诸如A1、A2、B1、B2 之类的形式进行引用,表格的列用英文字母表示,表格的行用数字表示,如图4-28 所示。 图4-28 表格引用 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时,用逗号分隔,而选定区域的首尾单元之间用冒号分隔。有两种方法可表示一整行或一整列。如果用1:1 表示一行,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将包括表格中所有的行;如果用a1:c1 表示一行,当表格中添加一列后,计算内容只包括a、b、和c 行。 可以用书签定义表格,来引用表格外或其他表格中的单元格。例如,域{=average(Table2 b:b)}是对由书签标记为Table 2 的表格中的B 列求平均值。 Word 与Excel 不同,不能使用相对引用,Word 中的单元格引用始终是完全引用并且不带美元符号。 2 对一行或一列求和 如果想对一行或一列求和,可以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单击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Word 就会自己判断进行求和,如图4-29 所示。 在上述计算中,Word 2000 将计算结果作为一个域插入选定的单元格。如果插入点位于表格中一行的右端,则它对该单元格左侧的数据进行求和;如果插入点位于表格中一行的左端,则它对该单元格右侧的数据进行求和。 3 在表格中进行其他计算 除了可以对行和列进行数字求和计算外,Word 2000 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如求平均值,四则运算等。比如要对上面表格中的每个科目求平均分,方法如下: (1)选定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先选定B5。 (2)选择【表格】菜单的【公式】命令,将出现【公式】对话框,如图4-30 所示。 (3)在【公式】文本框内可能会显示Word 2000 建议使用的公式。如果所选单元格位于数字列底部,Word 2000 会建议使用“=SUM (ABOVE)”公式,对该单元格上面的各单元格

有关电力系统三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docx

电 力 系 统 三 种 潮 流 计 算 方 法 的 比 较 一、高斯 -赛德尔迭代法: 以导纳矩阵为基础, 并应用高斯 -- 塞德尔迭代的算法是在电力系统中最早得到应用的潮流计算方法,目前高斯一塞德尔法已很少使用。 将所求方程 f ( x ) 0 改写为 x ( x ) 不能直接得出方程的根,给一个猜测值 x 0 得 x 1( x 0 ) 又可取 x1 为猜测值,进一步得: x 2 ( x 1 ) 反复猜测 x k 1 迭代 则方程的根 ( x k ) 优点: 1. 原理简单,程序设计十分容易。 2. 导纳矩阵是一个对称且高度稀疏的矩阵,因此占用内存非常节省。 3. 就每次迭代所需的计算量而言,是各种潮流算法中最小的,并且和网络所包 含的节点数成正比关系。 缺点: 1. 收敛速度很慢。 2. 对病态条件系统,计算往往会发生收敛困难:如节点间相位角差很大的重负 荷系统、包含有负电抗支路 (如某些三绕组变压器或线路串联电容等 )的系统、具有较长的辐射形线路的系统、长线路与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而且长短 线路的长度比值又很大的系统。 3. 平衡节点所在位置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到收敛性能。 二、牛顿 -拉夫逊法: 求解 f ( x ) 0 设 x x 0 x ,则 按牛顿二项式展开: 当 △x 不大,则取线性化(仅取一次项) 则可得修正量 对 得: 作变量修正: x k 1x k x k ,求解修正方程 20 世纪 牛顿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自从 60 年代中期采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其他方法,成为直到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优点: 1. 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 代 4—5 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而且其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基本无关。 2. 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 对于前面提到的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一 塞德尔法呈病态的系统,牛顿法均能可靠地收敛。 3. 牛顿法所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前述的高斯一塞德尔法为多, 并与程序设计技巧有密切关系。 缺点:

公式汇总(word版)

基础 一、稿酬计算公式 1.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1)版税方式: 稿酬=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提示:还可以“图书批发价”代替“图书定价”;以“印数”或“实际销售数”代替“发行 2)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 提示:①稿酬标准(原创及注释,(30~100)/千字;改编,(10~50)/千字;汇编,(3~10)/千字;翻译,(20~80)/千字));②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③原创和演绎作品重印稿酬按基本稿酬的1%计算。 3)一次性付酬方式: 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2.报纸、期刊稿酬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付酬标准和计算方式可参照基本稿酬。 提示:不足五百字的按五百字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1.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2.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提示:除挂历的销售收入使用17%外,其他出版物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考试试题中会明确给出。 3.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4.推导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进项增值税额 提示:若值为正,则需交纳税额;若为负值则无须交纳税额,多余进项税额后期抵扣。 三、营业税计算公式: 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提示:税率通常为5%。 四、所得税计算公式: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提示: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1-20%)×20%×(1-30%) 2)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800)×20%×(1-30%) 提示:这里稿酬总额,无论是一次性获得,还是分几次获得,都要合并累计在一起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要根据稿酬总额选择相应的公式。 五、附加税费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提示:若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则税率为7%;若计算教育费附加,则税率为3%。 实务 一、版面字数计算公式(2011 年修改了系数): 1.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 字数=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 版心宽度=0.35×文字磅数×字数 2.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 行数=(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0.35×文字磅数+0.35×行距磅数)+1 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行数+0.35×行距磅数×(行数-1) 3.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 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 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系数/1000 二、印刷用纸量计算公式: 1.印张与令重 1)印张:印张数=总面数÷开数 推导公式:总面数=印张数×开数 总页数=(印张数×开数)÷2 提示:面数=页数×2;1 张全张纸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 1 个印张。

潮流计算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1绪论 (4) 1.1潮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4) 1.2潮流计算的发展 (4)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6) 2 配电网络模型 (6) 2.1线路模型 (6) 2.2变压器的模型 (9) 2.3 负荷模型 (13) 3基于前推回代法的潮流计算 (14) 4基于matlab的程序设计 (15) 4.1 MATLAB简介 (15) 4.2 程序设计 (16) 4.3 算例 (20) 5 总结 (24)

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 摘要: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随着用电负荷的变化和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网络中的损耗也将发生变化。要严格保证所有的用户在任何时刻都有额定的电压是不可能的,因此系统运行中个节点出现电压的偏移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要进行潮流调节。 Abstract: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with the change of power load and the change of system operation mode, the network losses will also change. To strictly ensure that all users at any time have a rated voltage is impossible, so the node appear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voltage deviation is inevitab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must carry on the trend of the regulation. 关键词: 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后代法MATLAB Keywords:Power flow calculation Push the offspring before MATLAB 前言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既是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能是直接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站(或称发电厂)中生产的,各发电站孤立运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电能的需要量迅速增加,而热能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又往往远离用电比较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在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发电站,然后将电能远距离输送给电力用户。同时,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性,又把许多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发电站,通过送电线路和变电所联系起来。这种由发电机、升压和降压变电所,送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有机连接起来的整体,即称为电力系统。 随着电力系统及在线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形成,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提供了物质基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电力系统运行及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各元件中流过

Word计算公式

Word计算公式:求和:从上到下=SUM(ABOVE);从左到右=SUM(LEFT) 一、求和公式 打开Word文件,把光标移动到要计算结果的表格中,选择主菜单中的“表格-公式”。 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如下图): 在“粘贴函数”的下拉菜单中找到SUM选项,“公式”选项中就会出现“=SUM(LEFT)”,点击确定就OK了。如果把括号中的LEFT改为ABOVE,将会是从上到下求和。然后把各个单元格按照以上的方法求和就可以了。

如果改动了原始数据,在改变数据以后,直接选择求和的那个选项,按F9键,计算结果会自动刷新。遗憾的是,在Word里没有类似Excel中的自动填充功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录制宏”的功能进行弥补,在这里就不在叙述了。 二、排序功能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表格按自己的需要排序 选中我们要排序的几个人,连标题一起选中。

选择主菜单中“表格-排序”。 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我们可以在下拉菜单中把“主要关键字”改为“总分”,“类型”改为“数字”,按“降序”排列,点击“确定”,这样,就可以把表格中的选项按总分从高到的排列了。

巧设边距,打印折页 所谓“折页”效果,就是将两个连续页面打印在一张纸上,然后将纸张折叠起来时,就能象书籍相同被打开。 要实现这种打印效果时,首先需要安装Word2002以上版本的程式,然后依次单击Word编辑界面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再选中“页边距”标签,打开如图2所示的窗口; 在该窗口的“多页”下拉列表中,将“书籍折页”选中,单击“确定”后,Word程式会自动将文稿打印方向设置为“横向”。 在正式打印文稿时,倘若你的打印机支持双面打印,就能自动在打印纸的两面分别打印;要是你的打印机不支持双面打印,你还必须在图3界面中,将“手动双面打印”选中,这样一来打印机一旦打完一面时,就会自动提示你再将打印纸的另一面放好,然后进行另一面的打印。 巧妙缩放,“瘦身”打印 倘若你使用的打印机是A4幅面的,不过你需要打印的Word文稿却是A3幅面的,这该怎么是好呢? 其实你完万能在A4幅面的打印机中,将A3幅面的打印文稿输出来,而且能保留原始文稿的格式。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只需要利用打印缩放功能就能了,下面就是“瘦身”打印的具体步骤:

潮流计算简答题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1. 什么是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潮流计算,电力学名词,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2. 潮流计算有哪些待求量、已知量 (已知量:1、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 2、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 待求量:系统稳态运行状态 例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3. 潮流计算节点分成哪几类分类根据是什么 (分成三类:PQ 节点、PV 节点和平衡节点,分类依据是给定变量的不同) 4. 教材牛顿-拉夫逊法及有功-无功分解法是基于何种电路方程可否采用其它类型方程 答:基于节点电压方程,还可以采用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等。但是后两者不常用。 5. 教材牛顿-拉夫逊法是基于节点阻抗方程、还是基于节点导纳方程进行迭代计算的试阐述这两种方程的优点与缺点。 1.不能由等值电路直接求出 2.满秩矩阵内存量大 3.对角占优矩阵。。 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1.直观容易形成2.对称阵3.稀疏矩阵(零元素多):每一行的零元素个数=该节点直接连出的支路数。 6. 说出至少两种建立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阐述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与过程。 方法:1.根据自导纳和互导纳的定义直接求取2.运用一节点关联矩阵计算3.阻抗矩阵的逆矩阵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1.对角线元素ii Y 的求解)1,,0(=≠==i j I i ii U i j U U I Y 【除i 外的其他节点接地,0=j U ,只在i 节点加单位电压值】解析ii Y 等于与i 节点直接相连的的所有支路导纳和2.互导纳),0,1(j k U U U I Y k j j i ij ≠===,ji ij Y Y =(无源网络导纳之间是对称的)解析:ij Y 等于j i ,节点之间直接相连的支路导纳的负值。 7.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哪些约束条件 答: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满足以下的约束条件: 对控制变量

2021年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及使用方法 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 潮流计算的基本算法 1. 牛顿-拉夫逊法 1.1 概述 牛顿-拉夫逊法是目前求解非线性方程最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对非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求解的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就是牛顿-拉夫逊法的核心。 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解的某一邻域内的某一初始点出发,沿着该点的一阶偏导数——雅可比矩阵,朝减小方程的残差的方向前进一步,在新的点上再计算残差和雅可矩阵继续前进,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残差达到收敛标准,即得到了非线性方程组的解。因为越靠近解,偏导数的方向越准,收敛速度也越快,所以牛顿法具有二阶收敛特性。而所谓“某一邻域”是指雅可比方向均指向解的范围,否则可能走向非线性函数的其它极值点,一般来说潮流由平电压即各母线电压(相角为0,幅值为1)启动即在此邻域内。 1.2一般概念 对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组 即 ()0,,,21=n i x x x f ()n i ,2,1= (1-1) 在待求量x 的某一个初始计算值()0x 附件,将上式展开泰勒级数并

略去二阶及以上的高阶项,得到如下的线性化的方程组 ()()()() ()0000=?'+x x f x f (1-2) 上式称之为牛顿法的修正方程式。由此可以求得第一次迭代的修正量 ()() ()[]()()0 1 00x f x f x -'-=? (1-3) 将()0x ?和()0x 相加,得到变量的第一次改进值()1x 。接着再从()1x 出 发,重复上述计算过程。因此从一定的初值()0x 出发,应用牛顿法求解的迭代格式为 ()()()() ()k k k x f x x f -=?' (1-4) ()()()k k k x x x ?+=+1 (1-5) 上两式中:()x f '是函数()x f 对于变量x 的一阶偏导数矩阵,即雅可比矩阵J ;k 为迭代次数。 由式(1-4)和式子(1-5)可见,牛顿法的核心便是反复形成 求解修正方程式。牛顿法当初始估计值()0x 和方程的精确解足够接近时,收敛速度非常快,具有平方收敛特性。 1.3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 运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分布时,首先要找出描述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方程。这里仍从节点电压方程入手,设电力系统导纳矩阵已知,则系统中某节点(i 节点)电压方程为 从而得 ∑=* *? ?=n j j ij i i U Y U S 1 进而有 ()01 =-+* =* ? ∑j n j ij i i i U Y U jQ P (1 -6)

33复杂电力网潮流计算的计算机解法

3.3复杂电力网潮流计算的计算机解法 3.3.1 导纳矩阵的形成 1.自导纳 节点i的自导纳,亦称输入导纳,在数值上等于在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其他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i注入网络的电流。 主对角线元素,更具体地说,就等于与节点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和。 2.互导纳 节点i、j间的互导纳,在数值上等于在节点i施加单位电压,其他节点全部接地时,经节点j注入网络的电流。非对角线元素。 更具体地说,是连接节点j和节点i支路的导纳之和再加上负号而得。 3.导钠矩阵的特点: (1)因为,导纳矩阵Y是对称矩阵; (2)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每一非对角元素是节点i和j间支路导纳的负值,当i和j间没有直接 相连的支路时,即为零,根据一般电力系统的特点,每一节点平均与3-5个相邻节点有直接联系,所以导纳矩阵是一高度稀疏的矩阵; (3)导纳矩阵能从系统网络接线图直观地求出。 4.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 (1)从原有网络引出一支路,同时增加一节点,设i为原有网络结点,j为新增节点,新增支路ij的导纳为y ij。如图3-17(a)所示。 因新增一节点,新的节点导纳阵需增加一阶。且新增对角元Y jj=y ij,新增非对角元Y ij=Y ji=-y ij,同时对原阵中的对角元Y ii进行修改,增加ΔY ii=y ij。 (2)在原有网络节点i、j间增加一支路。如图3-17(b)所示。 设在节点i增加一条支路,由于没有增加节点数,节点导纳矩阵Y阶次不变,节点的自导纳Y ii、Y jj和互导纳Y ij分别变化量为 (3-57) 图 3-17 网络接线的变化图 (a)网络引出一支路,(b)节点间增加一支路,(c)节点间切除一支路,(d)节点间导纳改变 (3)在原有网络节点i、j间切除一支路。如图3-17(c)所示。 设在节点i切除一条支路,由于没有增加节点数,节点导纳矩阵Y阶次不变,节点的自导纳Y ii、Y jj和互导纳Y ij分别发生变化,其变化量为

word里的公式

Word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域进行自动计算。 方法一:利用“表格”→“公式” 1.将插入点置于存放运算结果的单元格中,“表格”→“公式…”,弹出“公式”对话框。 2.在“公式”框中可以修改或输入公式;在“粘贴函数”组合框可以选择所需函数,被选择的函数将自动粘贴到“公式”框中;在“数字格式”框中可以选择或自定义数字格式,此例中定义为“0.0”,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3.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对话框关闭同时在单元格内出现计算出的结果。 方法二:“插入”→“域…”→“公式…” 可以通过“插入”→“域…”,保持默认的域名选项,单击右侧的“公式…”按钮,同样也会出现“公式”对话框。 方法三:直接输入域代码 将插入点置于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中,按CTRL+F9插入域标识“{ }”(注意:不能直接用键盘输入),在里面输入由“=”、函数、数值和单元格名称所组成的公式,然后在其上单击右键,选择“切换域代码”即可显示公式所计算的结果。 方法四:利用“自动求和”按钮 对于简单的行列数据的求和运算,可以选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进行快速计算。 几点说明: 1. 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命名是由单元格所在的列行序号组合而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如第3列第2行的单元格名为c2。其中字母大小写通用,使用方法与Excel中相同。 2.在求和公式中默认会出现“LEFT”或“ABOVE”,它们分别表示对公式域所在单元格的左侧连续单元格和上面连续单元格内的数据进行计算。

3.改动了某些单元格的数值后,可能某些域结果不能同时更新,可以选择整个表格,然后按F9键,这样可以更新表格中所有公式域的结果。 4.公式域并不局限在表格中使用,还可以应用于正文、页眉页脚、甚至文本框等处。 Word中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将文本转换成表格 1、插入分隔符(分隔符:将表格转换为文本时,用分隔符标识文字分隔的位置,或在将文本转换为表格时,用其标识新行或新列的起始位置。)(例如逗号或制表符),以指示将文本分成列的位置。使用段落标记指示要开始新行的位置。 例如,在某个一行上有两个单词的列表中,在第一个单词后面插入逗号或制表符,以创建一个两列的表格。 2、选择要转换的文本。 3、在“插入”选项卡上的“表格”组中,单击“表格”,然后单击“文本转换成表格”。 4、在“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的“文字分隔位置”下,单击要在文本中使用的分隔符对应的选项。 5、在“列数”框中,选择列数。 如果未看到预期的列数,则可能是文本中的一行或多行缺少分隔符。 6、选择需要的任何其他选项。 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1、选择要转换成段落的行或表格。 2、在“表格工具”下的“版式”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转换为文本”。 3、在“文字分隔位置”下,单击要用于代替列边界的分隔符对应的选项。 表格各行用段落标记分隔。

word中表格怎么求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中表格怎么求和 篇一:word中如何实现表格自动求和等公式运算 word中如何实现表格自动求和等公式运算 1.打开一个需要进行数据计算的表格,如下图中,我们已知五个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我们要通过公式完成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 2把光标移动到要求总分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栏的“表格”菜单,执行菜单中的“公式”命令。打开“公式”对话框; 3在打开的“公式”对话框中,公式中会默认识别我们要计算的数据,一般会识别成求和,如下图,公式自动识别,对左边数据进行求和;点击确定按钮后,总分就自动求出来了。如下图所示; 4刚才我们用的公式是=sum(left),意思是对左边的数 据进行求和,那么我们要求的数据不是全部左边的怎么办,其实word中继承了excel中公式和单元格的方法,整个表格也以a,b开始例列,而1,2开始命名行。所以我们要计算张三2的总分,我们输入公式

=sum(b3:d3); 5我们还可以用单个数据参数的方法来计算和,如我们要计算张三3的总分,我们可以在公式栏中输入 =sum(b4,c4,d4)如下图,同样可以总分计算出来; 6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把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word中只能一个一个数据进行计算,不可以像在excel中一样对公式进行复制,所以只能对简单少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数据量大的话不建议用word进行。 7下面我们来计算成绩的平均分,学会了计算总分,现在来求平均值其实很简单;和求总分一样,把光标移动到要求平均值的单元格;打开公式对话框; 8在打开的公式对话框中,我们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中找到aVeRage(),即求平均数的公式,这个公式和excel中的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要以用步骤4和步骤5的方法来计计算平均值了。 9我们在张三1的平均分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aVeRage(b2:d2),设置好后点击确定按钮,张三1的平均分就自动求出来了,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 篇二:word中的表格如何自动求和 excel软件应用 主讲人:叶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