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

必修教案

0111 09:53

::

《氓》导学案

德育之爱情观教育

学习设想:

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

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内容:诗人追求汉水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

(1)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思:语助。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

(2)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

(3)翘翘(音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错薪: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刈(音义):割。楚:灌木名,即牡荆。归:嫁也。秣(音莫):喂马。

(4)蒌(音楼):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驹:小马。

3、《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内容:祝贺女子出嫁的恋歌。

(1)夭夭:桃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灼灼(音茁):鲜明貌。华:花。

(2)归:妇人谓嫁曰归。宜:与仪通。仪,善也。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3)有:语助词。蕡(音坟):实之盛也。

(4)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4.《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内容:追求爱人而不得的恋歌。

(1)蒹葭(Ji à nJiā兼家):芦苇。苍苍、采采:俱指繁茂、苍翠的样子。(2)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3)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方,指对岸。

(4)溯(Sù塑):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行。洄:指水流回旋。溯洄:指逆着水流回旋的方向行。溯游和溯流都是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行。洄漩跟随:在回旋的流水中跟随(佳人)。

(5)阻:险阻。

(6)萋萋(Qī妻):形容生长非常茂盛。

(7)晞(Xī希):干。

(8)湄(Mé i眉):河岸边。

(9)跻(Jī基):登,上升。

(10)坻(Chí持):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11)未已:还没有完。

(12)涘(Sì似):水边。

(13)右:弯曲。

(14)沚(Zhǐ止):水中的小块陆地。

评价:《诗经》中的爱情诗,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习俗。爱情婚姻诗,在《诗经》中最多,有七八十首,艺术成就也最高,它广泛地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二、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解释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2)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3)梳理文章脉络:

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概述每一节的内容

一段:定情。

A、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B、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3.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A、基调:热情,幸福

B、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A、基调:怨恨、沉痛

B、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三部分:决绝(第六章)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A、基调:清醒、刚烈

B、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C、手法:比。抒情。

4.概述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参考: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氓》理解性默写答案

《氓》理解性默写答案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 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 “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 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 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 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 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 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答案】CE(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 教导。百步穿杨:本义指春秋时代,楚国的养由基善射,能百步内射中柳叶。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 法十分高明。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 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 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食物,用壶盛酒水来欢迎他 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欢迎的情形。) 3.【答案】C(①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逼真生动,用于此处对象不对。②投鼠忌器:要打老鼠 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此处合乎语境。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很快。 此处合乎语境④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不能形容哄抢者的行为。⑤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处不合语境。⑥述而不作: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 见。此处合乎语境。)

《氓》导学案

湘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 课题:氓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编写人:阳辉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写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难点:在诵读中基本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教与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氓.()蚩.蚩()匪.来贸丝()乘彼垝垣 ..( )()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 () 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其水汤.汤()靡.有朝矣( ) 士也罔.极( ) 渐.车帷裳.( )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 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 (三)重点精练和疑点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 (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言.既遂.矣() 隰.则有泮()秋以.为期()以.望复关() (2)古今异义 至于 ..顿丘古义:今义: 泣涕.涟涟古义:今义: 女也不爽 ..古义:今义: 总角之宴.古义:今义: (3)通假字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2016整理版及答案-2

高中必背课文14篇 《诗经·氓》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男子婚后对待女子的恶劣态度,与婚前的“蚩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经·氓》中,通过写叶子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婚后的实际情况与婚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反差。 7.在面临不幸婚姻的时候,古代大多数女子都会选择隐忍和消沉,但《诗经·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8.《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写出了女子和男子婚后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字句中充斥着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控诉。 9.《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 10.《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与“望穿秋水”一词意境相仿。 1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在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场景。 1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后用借代和叠词的手法写 13.《诗经·氓》中,作者通过比兴的手法奉劝广大年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除了男子比较容易摆脱情网以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都说家庭是最好的避风港,但《诗经·氓》的家人,对待女主人公婚后的遭遇,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凡事有个度,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同时暗指自己婚后的不幸遭遇似乎没完没了。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登高》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锦瑟》 1.李商隐的《锦瑟》中,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化鹃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迷惘与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明珠美玉,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蜀道难》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蜀国长时间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

氓 优秀实用导学案(两课时)含答案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6 课题:《氓》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一.了解《诗经》 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情爱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 “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 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氓情景默写答案

氓情景默写答案 【篇一:氓、离骚情景默写】 t>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 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 (七)《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 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 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 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氓》导学案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 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 至于 ..顿丘:将.子无怒: 秋以为 ..期: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女也不爽.:

《氓》情景默写及答案

《氓》情景默写及答案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诗经?氓》中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的六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以“桑叶”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6、《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 必修教案 0111 09:53 :: 《氓》导学案 德育之爱情观教育 学习设想: 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 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高一语文导学案-氓

高一语文导学案 ——《氓》 学习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6、全力以赴投入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学习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法 1、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2、完成预习案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教材助读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二、注音 匪:()汤:()愆:()徂:()

《氓》导学案-答案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 一、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意。 2、检查订正。 二、积累整合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2、《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

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 1、完成本文结构图:

整理:《氓》情景默写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

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8、以“淇”“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9、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0、《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最新氓情景默写和答案整理

《氓》情景默写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 是:,。 2、《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 是:,。,。3、《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 4.《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5、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 是:,。 6、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7、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 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8、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9、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事:,。 10、《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 是:,。 11.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12、《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13、《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 是:,。 14、《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 是:,。 15、《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 16、描写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的诗句

是:,。 1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18、《诗经?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 是:,。 《氓》情景默写 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5、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8、《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9、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0、《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1.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2、《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3、《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诗经 氓》导学案教师版

《诗经氓》课前双基预习案第一课时(A) 编写:方孝龙审定:曾良策王典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一、《诗经》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

《卫风·氓(诗经)》情景默写及答案

《诗经·氓》情景默写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推迟婚期的原因是“,。” 2.《诗经·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之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3.《诗经·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 4.《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在热中见到心上人时的高兴心理的诗句是“,。” 5.《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6.《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7.《诗经·氓》中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真正用意是“,。” 8.《诗经·氓》中以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9.《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与“,。”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10.《诗经·氓》中,以易触发女主人公回忆起相恋场景的情景来抒写其哀情的句子是“,。” 11.《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

两句是“,。” 12.《诗经·氓》中写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13.《诗经·氓》中“,。”两句,写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后,多年来一直早起晚睡,忙碌操劳。 14.《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讥讽女主人公的两句是“,。”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心里委屈,兄弟却不理解,甚至嘲笑她,孤独无奈的她只能是“,。” 16.《诗经·氓》中,用“,。”两句表达了女子不愿再与丈夫一起到老的怨愤。 17.《诗经·氓》中“,。”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18.《诗经·氓》中,用“,。”两句来反衬氓的不可捉摸。 19.《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20.《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1.《诗经·氓》中以“,。”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22.《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诗经 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1、了解《诗经》 (1)、总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后三家诗亡佚,仅存《毛诗》。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ai〕、鄘〔y 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bīn))。共160篇。 《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的来源: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氓》导学案答案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辛宗国审稿人:丁少华 姓名:第组组长检查签字: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预习 一、制作知识卡片:(结合《阳光课堂》“文学常识”部分完成) 1、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 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 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2、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 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 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 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 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

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彼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二、夯实语文基础。 1、利用早自习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阳光课堂》“新课导学”部分。 2、由各小组长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签名。 3、课前教师检查学生掌握落实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诗?是用第几人称进行叙事抒情的? 从内容上看,《氓》是一首爱情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氓》是一首叙事诗。是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抒情的。 2、从每节中找出一句诗句作为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在此基础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氓word导学案

【关键字】高中 <<诗经·氓>>教案 学习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把握诗经的有关常识,认识诗经的地位。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 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教学构想: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布置小作文题目。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述。 (一)预习案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