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形态的界定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先秦史中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以及无奴派的理论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阐述社会形态学说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学说对社会形态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进而证明在不同时期理论转化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不同学说的相互讨论与争辩的过程,客观上也推动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以上的问题做简明的介绍,以期对读者有一些学理上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先秦史五种社会形态早期国家酋邦无奴派

引言

社会形态的研究程度的深浅,对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历史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接受苏联斯大林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模式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由此展开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先秦史的研究。之后又引入了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的理论来界定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并将酋邦理论用于先秦史的研究。针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无奴派提出自己的主张来指导先秦史的研究,使先秦史研究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深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理论模式的介绍,加深对先秦时期社会,国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读者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组织所具有的家国同构,血缘纽带始终强劲的突出特点的理解。为先秦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借鉴。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从上个时期三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便接受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学说来指导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此一理论曾长期被史学工作者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用到中国历史的研究。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则可以看出此一理论最早是从苏联所传入。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最早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在编著《联共布党

史》的时候借鉴了马克思的理论,并结合苏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并进而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即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史都必须经历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不同的彼此相连的社会形态。五种社会形态不仅适用于苏联,并且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久之后这一理论传入中国,遂被我国史学界所接受,视为至宝。此一理论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引发了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即不同学者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产生了我国何时进入奴隶社会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以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说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及其他如秦代封建说以及魏晋封建说等。此一问题争论了半个世纪也未取得一个另所有人满意的结果。

虽然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以及由此引发的古史分期的讨论加深了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本身存在的自身不可避免的不足与缺陷。利用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来套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彼此之间的不协调与不一致。一方面,按照经典理论的解释,无论是雅典模式,罗马模式都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①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②这是进入国家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历史的实际却是夏商时代既是一个确凿无疑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作为体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国家所具有的权力机构和宗族意识已经出现的时代。又是一个其人民划分仍然存在着鲜明的血缘特征。由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方国组成天下万邦的时代。这一现实的矛盾的存在使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受到了质疑,我国的中古封建时期与西欧中古时期的领主封建制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此,马克思完全按照西欧社会形态的研究得出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经过斯大林传入我国指导中国史的研究的这一做法,受到了根本的制约。

正是由于历史实际存在与史学指导理论之间存在着现实差距,至使新的学说早期国家理论被更多的史学工作者所接受。

二.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理论的提出

由于五种社会形态说并不能如实的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因此早期国家的概念被引进先秦史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十年来民族学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展,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形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也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早期国家这一概念是与成熟国家相对而言的,而成熟国家我们则较容易理解。成熟国家就是过去我们所说的那种打破了“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础的古代社会制度”①而变为“以地区和财产差别为基础”②的国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期国家的概念则不容易做出明确的定义。如果非要作出定义的话,则可理解为早期国家是虽已具有国家的若干形式,但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亦即恩格斯所说的“不依亲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为了共同目的来划分人民”③那样的发展阶段的。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特征的初始国家,在这种早期阶段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地域组织还没有建立或仅仅处于初始阶段,人们仍然生活在血缘组织之中,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基本单位是家长制大家庭。家长制大家庭之上是宗族。这种宗族或比宗族更大的血缘组织,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被称为邦或方。这样的血缘组织是直接从氏族部落发展而来的,所以每一个邦又称某某氏。现代的研究者则称其为邦国或方国。由于这种以血缘组织为基础的邦国在管理,公共权力,财产分配及占有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已具有鲜明的国家性质,但在以血缘组织而非地缘组织为基础来划分居民这一点上又明显仍然遗存着氏族社会的特征,所以称之为早期国家。

将早期国家的理论引入我国的先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早期国家具有广泛与规范得多的概括意义。可以泛指一切已进入国家阶段又尚不具备成熟国家特征的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形态。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由于“国家的兴起是一个相当长久的过程,国家的萌芽状态以及其早期面貌,必然和后事人们习惯理解的国家有很大的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所以,为了凸显这种差异,对萌芽状态的国家,早期阶段的国家,赋予特殊的名称,借以区别,显然是必要的”。④早期国家这一理论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先秦史的研究,之前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具体内容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差距较大,不能很好地解释先秦时期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变化。而早期国家这一理论模式的引入,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先秦史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了可能。使中国先秦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得以冲破旧的框架,进入新的广阔天地。按照中国史学界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所谓的中国早期国家时代,一般指夏商周三代,而东周即春秋战国则是由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过渡时代。

在介绍了早期国家理论的同时,笔者觉得有必要将酋邦这一理论向读者做一简单的介绍。以加深对社会性质不断探索的认识。酋邦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华人学者张光直先生介绍到我国的。酋邦理论最初是文化人类学术语。所谓酋邦,是指一种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非部落联盟形式的部落联合体。按照酋邦理论来分析中国历史,可以认为在所谓的三代禅让制时期,不管是黄帝部落还是炎帝部落,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④参见李学勤为谢维扬著《中国早期国家》所做序言。

都是来自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组织而成的部落联合体。在这些部落联合体中,联盟首领的个人权利不断增强,逐渐凌驾于一般人之上,而这种转变,实质上是后世帝或王身份出现的萌芽。将酋邦这一文化人类学术语引用到中国前国家时期的研究,对于此一时期社会形态的界定,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这一理论的提出,本身极大的丰富和开拓了理论探索的道路,同时又和其他的如早期国家理论相比较,体现了此一理论的运用更加适合和贴近此一历史时期的实际,为今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起到了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三.无奴派理论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传统的占据史学主导地位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提出了质疑,更多的学者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以往的观点与主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先秦史的研究,上节所举早期国家的理论即为最好的说明。与此同时,有些学者经过自己多年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即为不承认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奴隶社会,即所谓的无奴派的主张。

无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已故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雷海宗,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晁福林以及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广智。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同西欧一样的以大规模奴隶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生产方式。首先,这些学者对商代的社会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殷墟卜辞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基本上得到了三点共识。第一,商代的人祭和人殉是有区别的。用于人殉的奴隶数量要远远少于人祭数量。第二,大量被用作人祭的人,其身份并不是奴隶,而是战争中的俘虏,即战俘。如羌人等。第三,甲骨卜辞中没有显示出战俘被用作农业劳动的例子,也没有众人用于人祭或人殉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在学者研究商代社会性质的过程中,甲骨卜辞显示商代的主要劳动生产者为众或众人。换句话说,只要弄清楚了众或众人的身份问题,也就了解了商代的社会性质。传统的持五种社会形态的学者认为众或众人的身份是奴隶,因此判定商代为奴隶制社会。但现实却是卜辞中根本没有反映众或众人是奴隶的记载。相反,众或众人在甲骨卜辞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商王往往在对外战争,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国家大事上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卜辞还显示商王经常关心众或众人的生活及生产状况等问题,可见商王对众或众人的关心与重视程度之深。试想,众或众人的身份如果像传统说法所说为奴隶身份的话,甲骨卜辞是不会出现那样多的如上面所说的记录的。因此,众或众人的身份可以断定是与商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族成员,只不过血缘关系比较疏远而已。而周代的主要生产者是民或庶民,而通过对民或庶民的考察,他们的身份也并不像希腊罗马时代的奴隶一样,没有半点的人身自由。相反,民或庶民是有相对自由的,并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他们耕种封

建领主的土地。定期缴纳一定的物品,定期向封建领主服一定的徭役。同时还要无偿向封建领主耕种所谓的藉田。民或庶民的身份在先秦古籍如《诗经》或《礼记》中有大量的记载,他们承受着封建领主的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后世的自耕农。

基于以上的分析,无奴派学者打破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思想束缚,提出中国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是采用斯大林的模式来套用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之后的古史分期的讨论是在承认中国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前提下进行的,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本身与中国历史实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无奴派主张的提出,对于未来先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加深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四.结语

对于社会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性质判断的精确与正确与否,对于先秦史的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最早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以及到改革开放后学者借鉴文化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提出的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抑或是无奴派赞同的中国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主张,都是学者经过大量分析与研究得出的结果。虽然每个理论都有自身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不足与缺陷,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形态研究对于推进先秦史研究发展的重要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先秦史的发展。每种社会形态都从不同角度与方向论述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以及他们的身份与地位,他们遭受到的剥削程度。同时还阐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整体上加深了对于先秦史的认识,这些都是大量史学工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具体历史研究的最好说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先秦史的研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0~95.

[2]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30~65.[3]沈长云.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48.

[4]摩尔根.古代社会[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3~62.

[5]易建平.部落联盟与酋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5~72.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企业组织结构来讲,一般企业的组织都可以分成三个管理层次,即:决策层、中间层(或执行层)和操作层。组织的层次划分通常呈现为金字塔式。通常我们也称决策层的管理者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为中层管理者,操作层的管理者为基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订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属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经历处理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作为中间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则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企业的成功取决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业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2、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点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层管理者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上与企业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能够真正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精干高效优质的中层管理者非常短缺。要想切实的发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的研究中层管理者独特的个性,针对这类人群的个性特点,来切实有效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使他们真正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论历史人物的作用

我论历史人物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同时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人物作用。因为历史人物同样也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而且是作用比较大的一员。 历史可以理解为过去的,人物可以理解为有影响力的人,那么历史人物应该是过去有影响力的人。那再引申可为历史上对历史发展有深度影响的人。那这究竟哪些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定的历史事件倡导者,就是那些领导了对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的人,如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毛泽东主席,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在大泽乡揭竿起义的陈胜吴广,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明皇等等。他们对历史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理论的重要代表人,就是那些思想家。影响中国最深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最正统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而在其中有两个人起了巨大的作用,一个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孔子,孔子提出五常“仁义礼智信”,建立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另一个是儒家思想的奠定者董仲舒,他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指那些在科学文化有重大影响的人。中国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简单说几下,甲骨文之所以被称为甲骨文,是因为其写在甲骨上,也因为在当时造纸术没有被发明出来。人类的书写材料从泥板,器物,甲骨再到竹简,这几个书写材料的不便阻碍了文化的传播,而造纸术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问题。造纸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同样印刷术也起了相同的作用。有个成语叫洛阳纸贵,讲的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写了一篇赋,人们纷纷买纸抄写。为什么是抄写,也是因为印刷术没有被发明出来。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传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人物有些其推动作用,有些起反动作用。我们可以将历史人物的作用归为对当时的影响。对于当时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1,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何为历史潮流,就是符合人民长远利益,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历史中,不乏这样的人,有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等。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断送西周江山,周平王动迁洛阳建立了东周,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礼乐崩坏,人伦散失,诸侯林立,战火不断的时期。天下被分裂了五百多年,天下百姓希望有人来统一天下。而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以来,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国。其后君王恪守秦法,及秦始皇即位,秦地面积已差不多是六国的总和。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分裂了五百年的中国,顺应了历史潮流,给了人民大众一个安定的环境,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人民开始积极从身于生产运动中。2,某些历史人物能成物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有的能在国内自上而下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些人能够领导暴力革命,如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对社会产生了巨大作用,3,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在企业科学化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凡是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得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是实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关键性因素。为什么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呢?这不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人自封的,而是财务管理自身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从学科理论上讲,财务学产生于经济学之前,有关资本、资金循环周转,货币、计价、利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表面上表现为财务学和经济学共有的内容,但其实质是财务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不能把财务学与经济学关系和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简单地对比,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不容质疑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然而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企业科学化管理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行。 2.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综合性反映 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所以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科学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 3.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论是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还是资金的补偿,经营成果分配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可以把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纳入管理范围,它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种管理上的优势,同样是企业其他任何一项管理所无法替代的。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1.管理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企业带来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另外,还要

论个人对历史的作用与影响

我的观点是: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影响历史的。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影响历史,并且,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作用,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制约,从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着,对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得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同时历史的最终结果是从个人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1.人物上的作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历史人物是一定时间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按其发挥的性质,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有些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情况应该做具体分析。如: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没他们在革命斗争中起核心作用。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运用其权利满足社会某方面的需求,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作用。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人内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 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每个时代都需要并创造出自己的伟大人物。从“时势造英雄”的意义上说,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性来实现的。由哪一个人成为历史必然性的体现者,则是偶然的。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不是这个人出现,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而这个代替者或好或坏,或早或晚,总是会出现的。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一般地说,他们的面貌是由其所属的阶级决定的,他们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任何杰出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不能超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然而,他们却可以凭借一定社会条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他们的才能、经验、意志、性格、品质和身体素质等情况,在历史事件中打上深刻的个人烙印,甚至会决定个别历史事变的结局。 2.普通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普通个人占个人中的大多数,他与杰出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只是量的区别,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因此,普通个人与杰出个人是相对的。普通个人相对杰出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不大或不显著,但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在历史上,由平庸转为杰出人物是常见的现象。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发生“超常性影响”。如一些技工和知识分子,虽说是普通个人,但他们对历史的发展的作用却很大。 但普通个人中也有反面人物,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虽小,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或延缓的作用。如犯罪分子,偷窃、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等,制造社会混乱,阻碍了历史向前发展。 3、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无产阶级领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领袖是由若干最有威信、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使无产阶级领袖具有以往任何杰出人物所不可比拟的伟大作用和优秀品质。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以往任何杰出人物都无法比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要求,需要而且必然造就出自己的领袖集团,没有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和领袖,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规定了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其他阶级领袖的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它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比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同时发展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再次,洋务运动为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随之也就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还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这30多年里,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新军,但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洋务派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中国也并没有因为一次洋务运动而变得富裕,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现实意义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报告中明确要求,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写进党的文件之中,应该说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加以认识。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关系其本人,而且直接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工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及时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质量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因此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体现, 2.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效益。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大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就业指导则是实现教育的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回报的前提条件。 3.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4.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和关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业率是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抓住就业这个工作节点,可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面临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局面,做为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把大学生就业工作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做实。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就业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工作,尚不尽如人意,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就是距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青年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

有关洋务运动论文关于洋务运动论文

有关洋务运动论文关于洋务运动论文 试论洋务运动中的军事自强 摘要: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抵御甲午战争 一 在认识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同中日甲午战争的关系时,首先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推动洋务运动军事自强特别是进行近代海防军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御日本的侵略。 清朝统治集团兴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但是,再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对清朝封建统治威胁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有对内镇压的一面,但主要是为了抵御外辱。洋务运动是在国内统治阶级矛盾缓解,海边防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位增强抵御外辱的力量而采取的一种对策。

与其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刚开始时,军事自强抵御外辱还是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话,那么,从70年代中期以后,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则主要是为了遏制和防御日本的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队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是促使清政府加紧从事军事自强活动特别是大力推进近代海防海军建设的最主要因素。 经过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略我国台湾的事件和1879年日本侵吞琉球的事件促进了海军的建立。此后,北洋海军开始购造大型铁甲舰船,迅速走向成军。 洋务派创建新式海防海军的目的主要是防御日本的侵略,从1874年开展海防大讨论以来一直是很明确和一致的。建立南北洋海军都是“隐为防御日本之计”。内阁学士梅启照指出。日本“擅废琉球”,“窥伺高丽”企图进而侵我东北,对中国安全造成的威胁最为直接,因此“防东洋优胜防西洋”。李鸿章更明确的指出,日本实“为中国永久大患”。他说:“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正是从防御日本侵略,拱卫京畿安全这样一个根本目的出发,并考虑到他日朝鲜“有警,或须派兵应援”,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海防建设中,决定以北洋为重点,首先发展北洋海军,并优先更新驻防华北地区的淮军和练军的武器装备,加强其训练,同时,将防御日本队我国台湾的侵犯,作为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建设和作战的一个重要目的。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2013-2014学年度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庄雪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商学院10(9) 学号 10313928 指导教师邱素芹 2014年04月20日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摘要 中国制造的优势的是成本,但成本管理的优势却不在中国。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曾评价中国企业是“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的侏儒”。中国制造业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The cost control problems in manufacturing Abstract China's manufacturing advantage is cost, but the advantage of cost management is not in China. World famous consulting firm McKinsey evalu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is “the cost advantage of giant, but a cost management dwar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if you want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st control.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cost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st control and how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Key words] The cost control;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引言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企业将更广泛、更直接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而同时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势必要紧紧跟随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从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而能否取得或者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逐渐转向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都离不开成本管理。 因此,本文探讨的内容是: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企业该如何加强企业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成本管理的定义 成本,通常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9282班2008302215 陈思宇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个人的作用往往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 但是个人的作用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冷静的看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阿道夫希特勒。人们熟悉希特勒是因为他被认为是二战的发起者,他对犹太人的屠杀,以及恐怖的独裁统治,很多的历史文献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撰写的,在百度百科上输入希特勒,里面的内容就是他的生平和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当然,当德国在1939年9月1日凌晨对波兰发起闪电战那一刻开始,希特勒就与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联系在了一起,战争罪人,大独裁者,就是他的代名词。但是,不能不说,二次大战带给人类的创伤实在太大了,让一些人很难冷静的去评价希特勒,如果说希特勒带给这个世界的仅仅是杀戮,那就太狭隘以及偏激了。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而德国从一战之后开始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就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提供了这一必然条件。由于大打“新政”牌子,是民心所向,希特勒才能在大选中胜出,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上的烂摊子,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失业率高达30%,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三年间共爆发1000多次罢工。应该说德国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希特勒开始采取经济新政之后,德国的经济开始迅速恢复,到1938年失业率已降至1.3%,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样是在大洋的另一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并没有很快摆脱大萧条的困扰,直到1941年美国参战,大量的失业人员应征入伍才解决了失业问题,军火工业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才得以摆脱大萧条。倘若不是二战,美国的经济衰退还会持续更久。 纳粹曾经犯下的各种战争暴行,历史上早有定论,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为何德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对比如今类似的金融危机,就

论洋务运动及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

论洋务运动及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字:洋务运动,曾国藩,洋务派,保守派,资本主义 摘要: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这里我们要着重看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吸引了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这是1861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京城中某一处豪宅外,突然繁忙起来,一时间轿子,马匹几乎堵住了进门的路,只见一个个头戴顶戴花翎,身着深蓝补子服,颈带念珠,脚穿方头靴的人走进其中许久也不见出来。过路的人说这是曾总督的府邸。进到里面,只见人声鼎沸,这时一个人走了进来,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他慢慢停下脚步,只说了一句“各位大人,我曾国藩明早就面见圣上,阐明此事”。就这样,一场的轰轰烈烈的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开始了! 一.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作用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二.洋务运动在近代工商业上的作用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汉阳铁厂,但因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三.洋务运动在近代教育上的作用 1861年奕 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

伟大人物和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及其社会活动构成了总的合力中的“动力”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唯物史观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反,对群众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 按对历史影响作用的大小,可把个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按对历史影响的性质(促进抑或阻碍),又可把历史人物分为:进步人物和反动人物,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中有全才也有专才,一般把杰出的政治家称为领袖人物。 历史中的每个人,都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总要在历史上留下某种痕迹,不过作用有大有小。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中就包括了无数普通个人的作用;而杰出人物也是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由普通个人成长起来的。从历史上看,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普通个人的作用也就越大。当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阶段,社会成员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时,每个普通个人部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活动家。 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使之具有个别的外貌特征。例如,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基本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赤壁之战则深深地订上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的烙印。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有时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能为当时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作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伟人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其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因此他首先将社会发展进程所造成的新的历史任务指出来,并提出解决任务的可行方案。 第三、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无论多大,也决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历史人物能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初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不胜枚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怎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凭借对电视剧或者文学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来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不善于在历史学习中,寻找评价历史人物的规律,得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常常会错误地认识历史人物,就会误读历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了实现新课标要示,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境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以“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为例作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历史教学感受。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核心部分。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看,只有走进了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 首先,对李鸿章的各方面分析,一是要了解其人生成发展过程和所处的历史背景;其次,要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而把历史人物放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环境中去分析。促使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①选好课题,以“你最想研究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或“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为题,让学生讨论确定研究历史人物的对象。教师先介绍李鸿章的概况,根据学生对李鸿章的初步评价,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②依据争议的项目,分成若干小组,一组是对李鸿章积极评价为主;一组是对李鸿章的消极评价为主;另一小组是中性立场,或者说是李鸿章是近代史上的多面人,然后指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用史实加以说明。 ③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或者任务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自主地搜集历史资料。教师鼓励学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形态的界定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先秦史中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以及无奴派的理论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阐述社会形态学说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学说对社会形态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进而证明在不同时期理论转化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不同学说的相互讨论与争辩的过程,客观上也推动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以上的问题做简明的介绍,以期对读者有一些学理上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先秦史五种社会形态早期国家酋邦无奴派 引言 社会形态的研究程度的深浅,对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历史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接受苏联斯大林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模式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由此展开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先秦史的研究。之后又引入了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的理论来界定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并将酋邦理论用于先秦史的研究。针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无奴派提出自己的主张来指导先秦史的研究,使先秦史研究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深入。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理论模式的介绍,加深对先秦时期社会,国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读者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组织所具有的家国同构,血缘纽带始终强劲的突出特点的理解。为先秦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借鉴。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从上个时期三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便接受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学说来指导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此一理论曾长期被史学工作者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用到中国历史的研究。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则可以看出此一理论最早是从苏联所传入。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最早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在编著《联共布党

洋务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中央的有奕,地方的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这些人物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们被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何在?没有把中国改变成为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因而引起了对洋务运动不同评价的持续论争。洋务运动,是在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必然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是在变落后为先进、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中发生和发展的;是在清王朝遭到太平天国革命和英法联军入侵两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而起步的。显然,洋务运动的“起步”,是立足于向英法等列强妥协并取得其支持,尤其是军事技术的支持以把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下去这一基点上,当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并带有买办性。但却符合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作为这一“趋势”的思想反映的要求的。无论从经济规律和反映这一规律的变革思潮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表明资本主义趋势是历史的潮流。但这种潮流被中外反动势力顽强地束缚着。这种情况下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触动了弦上的箭,揿动了让资本主义车流通过的绿灯的电钮。因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洋务运动一开始,即以购买洋枪洋炮举办新式军用工业为主,以便把人民革命镇压下去。近代军用工业虽有封建

性买办性,但却是带有进步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1874年国内革命基本上被清政府镇压下去,而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沙俄在西北的侵略也在加紧进行。海防塞防均很吃紧。资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经济侵略也在加强。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至于洋务派官僚在经济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贪污腐败弱点,更成为顽固派进行攻击的炮弹和把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上述攻击,显然是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保守立场上,无疑是错误的和违反时代进步潮流的。而洋务派则满足于农民革命已被镇压下去和对外维持和局的现状,自诩为“同光中兴”的功臣,确信所从事的“求强”“求富”活动获得了成功。他们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不愿也不敢全面学习西方。从洋务派转化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便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而不引进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病,提出向西方和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对洋务企业官督商办方式不满,提倡商办。但他们批评的方式比较委婉。洋务运动虽然创办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一战使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办的企业依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任是封建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唯物主义历史观 知识点6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与社会历史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 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 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个体。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和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使每一个创造自己历史的个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 ②他们也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③杰出人物对某些具体事件不仅有深刻影响,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有时甚至是起了决定性作用。④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作用,但只能对历史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他们的活动受历史条件制约。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着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局限性;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必然反映或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内在地包含阶级分析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具体地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在历史上,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代表人物的局限性。离开了一定的阶级背景,就难以理解历史人物的产生、作用及其性质。 往年出题方式 1993年单项选择题“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B) 【解读】本题考查对唯物史观关于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的含义的理解,属于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历史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