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广东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按照教育部《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及《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育司函[2015]44号)的要求,我校在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和发布了《广东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调查、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人才培养的评价及反馈等内容。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系统数据库及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对接收我校2015届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调查的结果。调查显示,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5%以上,2015届本科生的专业对口率为91.24%,硕士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97.85%。总体而言,我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我们期望《报告》能全面准确地把脉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实状况、总体形势及发展走向。这既是在高等教育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下,健全我校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助飞广医学子的职业梦想的现实需要。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促进就业“量”与“质”的协同发展,实现毕业生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

学校概况 (1)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3)

一、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3)

二、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3)

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5)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6)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6)

(一)总体规模 (6)

(二)学院及专业结构 (6)

(三)性别结构 (8)

(四)生源地结构 (8)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10)

(一)就业率 (10)

(二)毕业去向 (12)

三、就业流向 (13)

(一)地区流向 (13)

(二)行业流向 (16)

(三)职业流向 (17)

(四)单位类型流向 (18)

四、国内升学 (23)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调查 (26)

一、就业满意度分析 (27)

二、专业对口度分析 (28)

三、薪酬分析 (30)

(一)总体月薪 (30)

(二)主要城市月薪 (31)

四、就业能力水平 (32)

(一)毕业生自评 (32)

(二)用人单位评价 (33)

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35)

一、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35)

二、协议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 (35)

三、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稳步提升 (36)

四、毕业生留粤就业为主 (36)

五、医学特色优势明显 (37)

六、毕业生多从事对口专业岗位 (37)

第五部分人才培养的评价及反馈 (39)

一、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39)

(一)专业课贡献度 (39)

(二)实践教学环节 (40)

(三)任课教师 (40)

二、就业指导服务评价 (41)

(一)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评价 (41)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建议 (41)

三、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评价 (42)

四、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43)

(一)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发展优势特色学科 (43)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44)

(三)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4)

学校概况

广东医学院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设有15个学院(部),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省高校重点专业1。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5年5月7日更新的ESI机构排名,学校临床医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机构排名前1%。

学校现有9所校外临床医学院,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有特聘教授7名、双聘院士2名。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6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48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模范教师、高校优秀辅导员等10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扬帆计划”16人、南粤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1人。

学校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北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

学校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和文化铸校”为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同类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办学半个多

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医学人才。近5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25%。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近3年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近3年通过率均为100%。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体系,着力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平台,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举全校之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全力抓、负全责。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讨论、研究就业工作,并将做好就业工作纳入2015年度的学校工作要点,同时召开全校性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就业工作任务及化解就业工作难题。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把就业工作业绩作为二级学院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学院也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在每年召开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学校党政一把手都分别与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层层抓落实。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毕业年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校友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力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就业讲座、校友报告会、用人单位报告会、“精英论坛”等活动,加大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到广大基层就业、创业。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学校既重视学生就业指导的集中教育,又关注职业规划、求职需求的个性化引导。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在每个二级学院均设立了教学小组,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基础》等课程。同时,也鼓励辅导员建立就业咨询工作室,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个体就业疑惑。此外,通过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各级干部主动参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就业问题。还聘请行政领导、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研究学者和优秀校友做各类就业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32家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100多家教学医院的资源和其他药企、医疗器械、医疗软件开发公司的资源,助力学生就业。学校除医学类专业与医院采取校院合作办学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法医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与一些政府部门开展了校地合作办学。学校充分利用医院、公司企业及校友等资源,积极推进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努力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为给毕业生搭建便利的求职平台,学校积极筹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现已形成大、中型招聘会及小型专场招聘会结合的模式。在针对2015届毕业生的大型综合类校园招聘会中,共有415家单位参会,共提供了10000多个就业岗位;在3月份的医学类校园招聘会共有76家单位参会,共提供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各二级学院也努力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求职就业平台。如信息工程学院举办了中型实习招聘会,搭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药学院定期邀请医药企业来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宣讲会等等。

此外,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如联系、走访用人单位、走访校友等方式收集单位需求毕业生信息,同时也收集各地人社局、卫生局、医院及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将收集到的就业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短信平台、QQ群、飞信、微信等途径和形式及时、到位地通知到毕业生。

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对二”的就业帮扶活动,全校在职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分别对应帮扶两名未就业贫困生。该计划自2009 年开始实施,六年以来,已成功帮扶了1800多名

贫困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另一方面,发放贫困生就业求职补贴。2015年我校对来自农村的贫困毕业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困家庭毕业生一次性给予600元/人的求职补贴,共发放36万;同时省人社厅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也给予了1500元的求职补贴,共发放40多万。此外,对未就业毕业生,及时建立相关档案,安排专人跟踪指导,确保毕业生离校后仍然能得到专业的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旨在协助学生获取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

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技处、社会合作与产业开发处、设备处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从2010—2015年累计有429个项目立项,覆盖学生有1470多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2013年开始实施,已有120个项目立项。另外,学校于2014年开始实施了《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新模式,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以创业大赛为载体,普及创业常识,加强创业教育。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2015年我校学生共获得了省级创业大赛22个奖项,获得市级创业大赛2个奖项。此外,学校举办了第二届“创青春”创业营销大赛,参赛学生数量达250人,占在校生2%。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我校2015届毕业生共467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38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3.76%;毕业硕士研究生29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4%。

毕业硕士研究

生,292名,

6.24%

本科毕业

生,4384名,

93.76%

图2-1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人数

(二)学院及专业结构

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1个学院18个专业,各学院及相应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如表2-1所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3.56%;第二临床医学院,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3.07%;药学院,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2.66%。

表2-1 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院及专业分布

我校2015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如表2-2所示,其中毕业硕士研究生人数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内科学,占毕业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25.68%;外科学,占毕业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20.55%;临床检验诊断学,占毕业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9.93%。

表2-2 2015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学院及专业分布

(三)性别结构

学校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2303人,女生2373人,男女性别比为1:1.03;其中本科毕业生男生2164人,女生2220人,男女性别比为1:1.03;毕业硕士研究生男生139人,女生153人,男女性别比为1:1.10。

表2-3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四)生源地结构

我校2015届毕业生中,广东省生源399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5.37%;广东省外生源68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63%。外省生源排在前三位的是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具体生源结构如表2-4所示。

表2-4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在广东省各城市的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茂名市、湛江市和梅州市,分别占广东省生源总人数的17.47%、10.79%和7.99%;毕业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湛江市、茂名市和韶关市,分别占广东省生源总人数的24.72%、12.36%和7.87%。

图2-2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在广东省生源地分布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一)就业率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1.总体就业率

截至2015年12月10日,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已就业4180人,未就业204人,就业率为95.35%;毕业硕士研究生已就业250人,未就业42人,就业率为85.62%。

2.各专业就业率

截至2015年12月10日,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具体就业率分布如表2-5所示,其中就业率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预防医学和药学专业,就业率分别为100.00%、100.00%、98.89%、98.82%、98.78%。

表2-5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截至2015年12月10日,我校2015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具体就业率分布如表2-6所示,其中病原生物学、耳鼻咽喉科学、急诊医学、眼科学四个专业实现100.00%完全就业。

表2-6 2015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就业率

(二)毕业去向

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系统的统计结果,我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其他情况(包括出国出境、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等)以及未就业。

截至2015年12月10日,全校4676名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811人(60.12%);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045人(22.3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0人(3.64%);其他情况404人(8.64%);未就业246人(5.26%)。

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8.65%)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3.79%)为主;毕业硕士研究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占比为82.19%。

表2-7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从专业类别来看,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3.02%)为主;非医学专业毕业生以“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51.19%)为主。

表2-8 2015届不同专业类别1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三、就业流向

(一)地区流向

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差异较大,本科毕业生目前已落实的工作地域

1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我校本科毕业生专业实际情况进行了专业归类。具体如下:医学类专业包括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非医学类专业包括: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

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93.28%);毕业硕士研究生在省内就业比例为53.50%,在省外就业比例为46.50%。

图2-3 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图

图2-4 2015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地区分布图

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共有3899人,主要流向了广州市(25.16%)、东莞市(13.80%)和深圳市(11.87%);毕业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流向了湛江市(24.62%)、深圳市(18.46%)和广州市(13.85%)。具体分布如表2-9所示。

表2-9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

(二)行业流向

我校2015届毕业生工作的行业,主要有卫生、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门类。

从总体就业行业流向来看,卫生行业是毕业生主要的行业流向,所占比例为69.86%;其次为教育行业,占比为10.14%。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行业去向人数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卫生”、“教育(含升学)”、“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则相对集中,其中“卫生”行业占比达到95.20%,其次是“教育(含升学)”(3.60%)。

表2-10 2015届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行业门类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