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
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发展规划纲要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创新理论与实践 创新理论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理论与实践-第1讲创新理论与创新型国家 1 【单选】在韩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功不可没,对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A. 科研投入 B. 教育发展 C. 技术进步 D. 科技管理 A B C Dright 正确答案:D 2 【单选】哪个国家是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 A. 德国 B. 日本 C. 美国 D. 中国 A B C Dright 正确答案:C 3 【单选】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 A.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B.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C.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 以上皆是 A B C Dright 正确答案:D 4 【判断】2006年1月18日,中国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的创新战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right 正确答案:正确 5 【判断】英国创新战略的规划设计以国家创新体系为核心展开,以实现从创新体系向创新能力的转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right 正确答案:正确

6 【判断】党的“十六大”明确的提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right 正确答案:错误 7 【判断】创新型国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right 正确答案:正确 1 【单选】关于内在制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 B. 通过政治过程获得权威的代理人设计和确立 C. 被自上而下强加并执行 D. 通常配有惩罚措施 A B C Dright 正确答案:A 2 【单选】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变革属于哪一种何种制度变迁方式?() A. 强制性制度变迁 B. 诱致性制度变迁 C. 源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之后的改革推广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A B Cright 正确答案:C 3 【单选】改革以来中国的制度变迁属于() A. 渐进式制度变迁 B. 突进式制度变迁 A Bright 正确答案:A 4 【判断】家庭承包经营改革是一步到位的全局合法化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错误right 正确答案:错误 5 【判断】写在纸上的制度,与实际实施的制度总是一致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解读

[摘要] 探讨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策 一、国家创新体系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内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在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于科技创新体系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含义。李良寿在《科技创新体系概念探析及其建设思考》一文中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作用于科技创新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 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

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和机制不适应 国家层次上的创新体系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一个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存在着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成果、职称评定政策导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2.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消化吸收强度不足,企业二次创新能力不强。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受观念、体制、资金、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不广、层次不高,已有的合作也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上,共建研发机构、共建技工贸一体化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3.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计划是协调集成创新体系各要素联系的机制和纽带,这种方式有助于国家科技目标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答案

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恒久希望,是一个企业走向辉煌的动力资源,也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核心载体。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维系于不断地( )。C:创新 2.因为有了创新,人类才发明了劳动工具,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把石斧的诞生表明: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具有( )。B:创新能力 3.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导致人类社会和经济时代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 )。A: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 4.创造与创新两者都具有( ),但两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创造的首创性是指“无中生有”;创新的首创性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称为“推陈出新”和“有中生新”。 C:首创性特征 5.创新注重应用,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 )。 B: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6.每一次重大的创新都会产生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新强力地推动着( )。 A:科技进步 7.在文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的文艺家,就不会有自己的地位。所以,从社会进步上分析,创新促进着( )和人类文明。C:文化繁荣 8.在工业经济时代,提高引进和吸收消化新技术的能力是头等大事,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 )。在未来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跟上高科技发展的变化趋势。 B:灵魂 9.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 )。A:创新 10.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 )。 C:自主创新能力 11.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下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卓识的远见、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创新、创造的能力与意识。因为,( )是高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是新时代人才的价值所在。 A:创新与创造能力 12.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依托( ),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才能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做出工作成绩,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A:创新与创新思维能力 13.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为此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从而就需要( )专业技术人才。A:创新型 14.创新活动是由诸要素构成并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的( )的过程。创新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规律认识的发展过程。 C:思维与实践

国家创新体系素材

1、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流派 1.1弗里曼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国家创新系统这个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在1987年首先提出来的1。他在1987年研究日本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许多制度、组织的创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结果。换句话说,在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追赶、跨越中,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公共商品,需要从一个长远的、动态的视野出发,寻求一个资源的最优配臵,以推动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日本的通产省在历史上和在今天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概括起来,日本的创新系统有以下几个重要特色: 政府的重要干涉作用,尤其是通产省的重要作用。 企业研究开发的作用,尤其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创新。 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作用,如强调对就业工人的培训、教育, 打破白领工人和黑领工人的界限。 4、独特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企业集团的重要作用23。 从而,在费里曼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框架中,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其构成可用下图来表示: 1理查德·R·纳尔逊:美国支持技术进步的制度;克里斯托弗·弗里曼:日本:一个新国家创新系统?载G·多西等主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3 Freeman, C. (1987).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Lessons from Japan. London: Pinter.

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模拟考试题题型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创新就是国家竞争力 正确 错误 2.提升国家竞争力需要依靠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以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的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社会创新能力。 正确 错误 3.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整个国民经济。 正确 错误 4.潜在综合国力测定实际上是对未来综合国力发展趋势的预测。 正确 错误 5.破坏性创新可能导致新竞争规则体系的建立。 正确 错误 6.创新不仅有有形创新,还包括管理理念、技术等方面的无形创新。 正确 错误 7.技术创新活动是技术可能性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正确 错误 8.链环回路模型中第5条路径是技术推动模型所描述的情况。 正确 错误 9.产品衰退表示无法再生。公司无法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正确 错误 10.以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替代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反映技术投入的强度将更为合理和完整。 正确 错误 11.技术发展的难以预测性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有一定影响。 正确 错误 12.内企业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组成,他们基本上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正确 错误 13.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的风险,因此新事业发展部又称为风险事业部。 正确 错误 14.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支持基础研究,根据企业中长期战略基础结构,形成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正确 错误 15.开放式创新认为企业在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应同时将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 错误 16.创新过程中的集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把较多的决策权集中到项目高层主管人员手中。 正确 错误

1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度累计时间应达到90学时(或规定学分). 正确 错误 18.《继续教育证书》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正确 错误 19.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三倍认定学时(正确)。 正确 错误 20.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经正式出版或行业系统正式使用的著作或翻译资料按每万字10学时认定,其中第一作者按全学时认定,参加者按序依次递减20%认定。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 素质 效果 行为模式 综合能力 22.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于(D )。 军事竞争 技术竞争 企业竞争 产业竞争 23.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也一直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创新型发达国家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无数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更需要让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Country Abstra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expects creative people to construct, so the basis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lies in its creative talents. In fac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has also been a focal attention of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hei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A great era needs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personnel to promote the great era. I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process, we need numerous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come to the fore, but also need to make outstanding creative tal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ntribute. Key words: innovative country; creative tal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1 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创新型国家要由创新人才来创造,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创新人才。 当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作为创新型国家,至少要具备四个特点:(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究开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3)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70%以上;(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按照这四条标准来衡量,很显然中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热潮、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理论与创新型国家》课程考试测验题答案(继续教育)(1)

《创新理论与创新型国家》课程考试测验题 一、单选题 1、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A)在1912年提出的? A熊彼特B马歇尔C舒尔茨D诺斯 2、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0年,是产业革命发展时期,(C)的“创新”在其中起了重 要作用 A汽车工业B电气C纺织工业D钢铁工业 3、熊彼特认为,是(C)力量,避免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状态。 A经济B教育C创新D军事 4、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产生于何时?(B) A本世界20年代前期B上世纪80年代中期C上世纪60年代中期 D 本世纪80年代 中期 5、哪个国家是世界上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C) A德国B日本C美国D中国 6、美国的研发投入归纳起来有哪些特点(E) A联邦政府调整研发投入比例,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研发经费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 势 B政府采取措施,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研发 C确定研发优先领域,进行超前部署研发计划 D先军后民和军民结合的融合体系 E以上均是 7、在韩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D)功不可没,对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发挥了重 要作用 A科研投入B教育发展C技术进步D科技管理 8、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A)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9、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A)的增长率,在全世界可谓独树一帜, 被誉为“中国奇迹”。 A8%以上B6%以上C10%以上D5%以上 10、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C) A资金投入B吸引归国科技人员C自主创新能力D建立高新研发型企业 11、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进行创新的动机或动力来源于(E) A他看到创新可以给他本人及其企业带来获利的机会

弗里曼 国家创新体系

根据笔者的记忆中,第一个人使用表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本特- 阿克伦德瓦尔,他也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发人深省的书(1992)对这个问题的编辑器。然而,他和他的同事们将是第一个同意(并作为伦德瓦尔自己指出的)的想法要追溯到至少李斯特的构想政治经济学的“举国体制”(1841),这可能一样好被称为“创新的举国体制”。 list主要关注的是德国赶超英国,他主张不但保护幼稚产业,还要扩宽政策制定的范围尽可能的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大多数这些政策的关注与学习新的技术和应用它。这本书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色彩都在强烈对比的是古典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的国际主义国际化的方式和列表的信念,荷兰和丹麦应加入德国“外滩”和收购,因为他们的“血统和整个人物的德国国籍在当今的欧洲共同体读取有些奇怪。然而,尽管他的观点,这些不吸引人的特点,他清楚地预见许多现代理论。 回顾经济学家不断变化的想法,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在几年之后,世界银行(1991)的结论是,它是无形的投资知识的积累是决定性的,而不是物质资本的投资,因为是在相信一次(页面33-35)。报告援引了“新增长理论(罗默,1986;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1)支持这一观点,但所谓的”新*增长理论,其实只是迟纳入新古典主义模型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实的假设间的经济史学家和新Schumpcterian经济学家。事实上,它也可以同样有引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41),谁在批评从亚当·斯密的一段话,说: 进一步 该国目前的状态是一切发现,发明,改进,这已经住在我们面前的所有代之完善和卖力的积累的结果:他们形成了智力资本的存在人类,每一个单独的民族,是生产力只有在比例中,它已经知道如何适当的前几代的造诣,并通过它自己的*,以取得他们增加 列表的明确承认有形和无形投资的相互依存具有决定性的调制解调器环。他还看到,行业应与教育科学的正规院校: 目前几乎存在制造业务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力学,化学,数学或艺术设计等,没有进步,没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可以在这些学科进行由一百行业和流程不能可以提高或改变。在制造国,因此,科学和艺术必然成为流行 由于list和他志同道合的经济学家的宣传,德国开发了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教育和培训系统之历史悠久的普鲁士系统一。该系统不仅根据许多历史学家,(如朗德,1970;巴尼特,1988;霍布斯鲍姆,1968年)的主要因素,德国众多行业劳动力的技艺超群和高效生产力,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超越英国,(PRAIS,1981)。许多英国教育培训的政策已超过一个世纪的,但仍未赶上德国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制度 List不仅预测到目前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些基本特征,他也承认国外的进口技术和国内技术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国家不仅要吸收其他更先进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成果。同样,已经有这种方法来学习技术在普鲁士一个很好的模式:收购机床技术。这是英国工程师(尤其是莫兹利),谁负责的关键创新机床技术在十九世纪的第一季度力学。这项技术是由Paulinyi(1982)描述为“Alpha和现代机器制造的欧米茄,因为它使设计和施工的金属加工精密机械对所有其他行业。有关人士试图保持相当的隐蔽性,但它的重要性是由普鲁士政府,谁采取了果断措施,获得技术认可,尽管英国政府试图禁止机床出口(与实施的重罚违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 (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现机制,国家的繁荣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它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动力。 (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今天竞争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并迅速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商品化、产业化,以使其竞争对手的技术改造难以跟上它们的创新。 (三)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按照以往的发展方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阶段推进遇到新的“瓶颈”。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随着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升,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失去。中国单位资源的产出率比较低,供需结构存在问题。环境状况难以持续。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内涵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在战略上逐步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七大报告强调,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把创新战略作为中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自主创新的战略投资需要超前部署。关键领域的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或地区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途径。 (二)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互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竞争优势,抢占高技术产业链中的某些制高点。 (三)经济转型期可投入主体形成三级布局。国家在战略层面上选择重大方向如生物技术、军事航空、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等进行投入;行业和区域选择对行业和区域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重点投入;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发展进行研发投入。 (四)实行行政与研究系统双轨制,加快制度供给,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体制和机制具有特殊意义。加快创新要素市场的建设,如人才市场、经理人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建立有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机制。 (五)政府发挥战略导向、服务和协调功能,抓紧完善政策体系。我们在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符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创新的指标进行专门性研究。我国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文化与教育政策、人才政策都要根据创新战略的要求完善和创新。 (六)教育领先,人才为上,长远布局。创新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发展。发展科学和建设人才队伍需要创新型的高等教育、创新型的教育机制,需要创新型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八个基本假定

文章编号:1003-2053(2003)05-0533-06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八个基本假定 王春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北京 100732) 摘 要:根据拉卡托斯有关理论体系的理论硬核及其保护带的论述,通过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八个基本假定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认识。本文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有关科技知识流动和应用的制度安排;这种流动是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这种相互作用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国家边界对于这种科技知识的流动是有影响的;国家专有因素直接影响到这种科技知识流动的效率与方向;科技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又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增长实绩;国家创新体系也存在着制度失效问题;不存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优模式。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硬核;基本假定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08-05 作者简介:王春法(1963)),男,山东乳山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学、创新研究。 根据拉卡托斯的观点,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应该有其理论硬核和保护带。其中,理论硬核是由一个或一组核心命题组成的,它既是该理论赖以进行理论推演的出发点,又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指南。不仅如此,这种理论内核本身又是不可反驳的。一旦出现了对于这种理论内核的挑战,则意味着该理论体系需要进行重大修正,以适应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的需要。与此相反,保护带是可以挑战并且不断进行修正的。在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发展和深 化主要表现为对这种保护层的丰富和完善。[1] 那么,具体到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而言,其理论硬核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硬核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基本假定。 1 国家创新体系首先是一种有关科技知识 流动和应用的制度安排 应该承认,所谓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 -tion System,NIS)就是一种有关科学技术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就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技术知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循环流转和应用的良性机制。事实上,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 一种战略性资源,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这种战略资源对于一国的国际竞争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现代经济学在将科学技术从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科学技术知识如何长入经济增长过程之中的问题上,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中,除了以各种商品和产品形式体现出来的物流以及以资金形式体现出来的资金流以外,还存在着一种以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知识流。一般说来,国家创新体系方法强调技术和信息在人们、企业以及机构之间的流动是创新过程的关键所在,创新和技术发展是该系统中的各个主体一整套复杂关系的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企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创新支撑服务机构(中介)、政策制订部门(政府)、金融部门、法律、文化等都参与并影响着创新活动的进行。因此,一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绩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及其应用状况:如果科学技术知识在一国现有的经济系统之内的循环流转非常通畅,那么,我们就能够肯定地说这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健康的;反之,我们则认为这个问题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校正其缺陷。因此,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及其应用也是我 第21卷 第5期2003年10月 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l.21No.5 Oct.2003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的国家。 (2)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建设创新性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性(论述) (1)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简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软实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从总体来看,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反思和革新传统发展观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被普遍接受。 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关键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当前,国家就是要通过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有一半来自高校。众多学术界、科技界“泰斗”身居高校,撑起了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大厦,也必将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等等。 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1.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应当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依托一些比较有影响力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组织同学们多参与到社会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