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Lala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完善版]

Lala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字

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P73-79)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

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

(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

(P79-81)

从古书上看,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的字。如:

詠咏睹覩綫線嶽岳憑凭俯俛鶏雞雁鴈賸剩煙烟脣唇

(2)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如:

地墬俯頫时峕坤堃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五种情况:

(1)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如:“憑”是形声,“凭”是会意,“嶽”是形声,“岳”是会意。

(2)意符的不同。如:詠咏、睹覩、鶏雞、雁鴈、歎嘆。(3)声符的不同。如:綫線、煙烟、时峕。

(4)意符声符都不同。如:“賸”,从贝,朕声,“剩”,从刀,乘声。

(5)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如:“雜”字本写作“襍”,后来作“雜”,“衣”只占了左上角,并变了形状,“集”下面的“木”搬到左下角去了。

异体字的判定——我们所说的的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但有三种情况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大纲及考核目标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中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理解类: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3.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应用类: 1.掌握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字予以正确分析。 2.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辨它们的相互关系。 3.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4.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确辨识。 5.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6.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二、词汇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情况。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识记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 理解类: 1.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 2.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 应用类: 1.能辨认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准确理解文意。 2.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情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3.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的实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 4.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 5.对于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能够正确分析。 6.能辨认常用多义词在具体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7.掌握教材中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涉及的同义词,能简要说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具体文句中区分其用法。 8.对于教材中提示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情况能够正确辨识。 三、语法部分 (一)基本要求 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三)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三) 试题卷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 B )。 [A] 《郑伯克段于鄢》[B] 《齐桓公伐楚》 [C] 《宫之奇谏假道》[D] 《烛之武退秦师》 2、“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中对“归”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归来[B] 归去[C] 离开[D] 送还 3、对“天”的本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天帝[B] 天下[C] 天空[D] 人的头顶 4、“夸父与日逐走”中的“逐”用的是该字的:( A )。 [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常用义 5、《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C )。 [A] 许慎[B] 陈彭年[C] 周德清[D] 陆法言 6、“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 )。 [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7、“共其乏困”中“共”的今字是:( A )。 [A] 供[B] 珙[C] 恭[D] 栱 8、中国古代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C )。 [A] 《汉语大字典》[B] 《中华大字典》 [C] 《康熙字典》[D] 《新华字典》 9、下面几个形符,能表示与斧头有关意义的是:( D )。 [A] 弓[B] 刀[C] 支[D] 斤 10、“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是许慎给( B )所下的含义。 [A] 会意[B] 形声[C] 假借[D] 转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下列句子中,“以”充当连词的是:(AC )。 [A] 齐因趁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B]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Lala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完善版]

Lala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字 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P73-79)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 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 (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 语考试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Lala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完善版]

Lala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字 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P73-79)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 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 (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P79-81) 从古书上看,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 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 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 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郭锡良古代汉语重点大纲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大纲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 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 (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古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6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憤:憋悶,積] C.多行不義必自斃.。[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逆:違背]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 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伯牛有疾,子問.之。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五穀皆熟爲有年.也。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 A.怕.乎無爲,澹乎自持。 B.子爲父死,亡所恨.。 C. 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 D.下臣不幸,屬當戎行.。

(完整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 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 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 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 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 诗词格律等。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 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 ,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 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 学时,共计108 学时。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 学时。 六、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 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 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选 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 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 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