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庆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

(修改方案)

(2003—2010)

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ОО五年六月

·1·

目录

前言 (1)

1 土地利用现状 (2)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4)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

1.4 土地利用优势 (7)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

1.6 土地利用潜力 (10)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11)

2.1 规划方针 (11)

2.2 规划目标 (12)

2.3 远景展望 (13)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3.1 土地利用结构 (14)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17)

3.3 重点工程建设 (19)

4 土地利用分区 (19)

4.1 地域分区 (19)

·2·

4.2 用途分区 (22)

5 基本农田保护 (26)

6 土地整理开发 (27)

6.1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 (27)

6.2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 (29)

6.3 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分解 (32)

7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3)

·3·

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方案)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办复[2003]8号《关于要求修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的批复意见,现对《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本次总体规划修改以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为依据,从安庆市实际出发,针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时期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安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庆市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现行总体规划》,实现安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促进安庆市土地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次规划的目标年与《现行总体规划》一致,即至2010年。以2002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2030年。

·1·

1 土地利用现状

1.1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安庆市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地处北纬29°47′~36°16′东经115°45′~117°44′之间。土地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东与铜陵、巢湖市相接,南与池州及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省黄冈市倚山相依,北与六安市相邻。安庆市城区是长江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1.1 自然资源条件

由于安庆市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过渡带,因此气候、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兼之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安庆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植被类型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其中大别山区为暖性针叶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处于黄棕壤与红壤两大地带性土壤交汇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带的特色。

安庆市位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河谷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及平原地貌俱全,且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区域分布。

·2·

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长江沿岸湖泊众多;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90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域处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已发现矿产70余种,查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50种,以非金属矿藏最为丰富,且开采条件较好。

安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岩、洞俱全,文化古迹甚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安庆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1.1.2 社会经济条件

2002年末,安庆市下辖八县(市)(怀宁、桐城、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和四区(郊区、大观区、迎江区、开发区),211个乡镇;总人口604.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4.0万人,城镇人口160.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6.5%,人口密度为392.0人/km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显著改善。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5.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73.9亿元,财政收入2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0元。

安庆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科技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齐全,全方位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已经形成,投资环境明显改

·3·

善。建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经济区域,一批新型城镇已经形成,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安庆港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济往来,外贸供货总额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2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安庆市土地总面积1539839.2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0%,人均土地0.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149900.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7%;建设用地面积15791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3%;未利用地232020.1.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0%。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如下(详见表一)。

1.2.1 农用地结构与分布

(1)耕地:面积395120.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7%。主要分布于丘岗区,占59.7%;其次为洲圩区,占29.4%;山区仅占12.9%。

(2)园地:面积2333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主要分布于山区,占48.8%;其次为丘岗区,占44.4%;洲圩区仅占6.8%。

(3)林地:面积56137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5%。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占全市林地面积65.1%;其次是丘岗区,

·4·

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2.3%;湖圩区仅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6%。

(4)牧草地:面积374.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03%。主要分布在丘岗区。

(5)其他农用地:面积169686.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0%。主要分布于丘岗区,占47.7%;其次为洲圩区,占35.4%;山区占16.9%。

1.2.2 建设用地结构与分布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25161.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其中,城市用地5350.0公顷,建制镇用地10849.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5636.2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0016.2公顷,特殊用地3309.5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4.3%、8.7%、76.4%、8.0%和2.6%。主要分布于丘岗区,占43.9%;其次为山区,占37.4%;洲圩区占18.7%。

(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815.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7%。其中,铁路用地1062.8公顷,公路用地9599.2公顷,民用机场用地124.0公顷,港口码头用地面积29.2公顷,分别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9.8%、88.8%、1.1%和0.3%。主要分布于丘岗区,占41.6%;其次为山区,占32.4%;洲圩区占26.0%。

(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1942.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其中,水库水面8313.3公顷,水工建筑用地13629.3公顷,分别占全市水利设施用地的37.9%和62.1%。主要分布于

·5·

山区,占40.1%;其次为洲圩区,占31.2%;丘岗区占28.7%。

1.2.3 未利用地结构与分布

(1)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7641.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其中,荒草地15860.2公顷,沼泽地170.6公顷,沙地336.4公顷,裸土地535.5公顷,裸岩石地4093.2公顷,其它未利用地面积6645.9公顷,分别占全市未利用土地的57.4%、0.6%、1.2%、1.9%、14.8%和24.1%。主要分布于丘岗区,占56.7%;其次为山区,占28.2%;洲圩区占15.1%。

(2)其他土地:面积为204378.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2%。其中,河流水面50509.9公顷,湖泊水面116532.7公顷,苇地4908.0公顷,滩涂32427.7公顷,分别占全市其他土地的24.7%、57.1%、2.4%和15.8%。主要分布于洲圩区,占49.5%;其次为丘岗区,占29.3%;山区占21.2%。

1.3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1.3.1 土地利用充分程度

2002年,全市土地利用率为85.0%,其中土地农业用地率74.7%,建设用地率10.3%,土地垦殖率25.7%,耕地复种指数232.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1.3%。

1.3.2 土地利用适宜程度

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自然属性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基本

·6·

吻合,各类用地基本上各得其所。但局部地区受经济利益驱使,以致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1.3.3 土地利用效益

安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总体上不高,平均每公顷土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9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7%,其中第一产业每公顷平均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7%,第二产业每公顷平均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6.8%,第三产业每公顷平均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5%。土地的社会效益是基本上保证了安庆市人口增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效益方面,已完成所有荒山绿化任务,小流域综合治理已全面展开,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总体好转。

1.4 土地利用优势

1.4.1 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经验丰富

安庆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2002年土地利用率85.0%,垦殖率为25.7%,耕地复种指数达到232.0%。丰富的土地利用经验在市场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将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

1.4.2 自然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安庆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适宜多种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的生

·7·

长。

市域水资源丰富,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兴水利,抗灾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1998年洪涝灾害之后,长江干堤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市域劳动力资源充沛,劳动力素质较高,农业新技术能得到迅速普及。

优越的自然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实现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4.3 明显的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集约经营

全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在布局上已形成三个区域:西北部中低山区、沿江平原区和中部丘岗区。明显的地域分区为土地的集约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根据三区的土地利用条件,调整各自的土地利用结构,可有重点地进行土地的深度开发,发挥各区的优势,实现各区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益。

1.4.4 区位显要,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大

安庆市通江达海,与长三角地区一水相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将使安庆市在中部崛起中先走一步,快走一步,快速构建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平台,率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带和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龙头、表率和崛起的先锋。立体

·8·

交通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安庆市的交通条件。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必将带动土地利用更加合理的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益的更大提高。

1.5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957~2002年间,全市耕地共减少68723.5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527.2公顷,而同期人口增加277.7万人,人口与耕地逆向发展导致了人均耕地急剧下降。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对土地需求还将继续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1.5.2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安庆市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指标偏低,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偏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地占74.6%;除河流与湖泊水面之外的未利用地中荒草地占24.4%,滩涂占49.9%。同时,农业内部各业用地构成与产值差也较大,种植业用地、林业用地、养殖业用地之比为3:4:1,而产值之比为5.1:1:2.2,这说明林业、养殖业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1.5.3 土地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多年来,在土地利用上,只注重使用,而忽视保护,造成市域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制约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和实现现代农业的步伐。

·9·

1.5.4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市域局部地区土地污染问题较严重,一方面工业“三废”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污水;另一方面农用化学品施用量迅速增加,污染土壤和农作物。

1.6 土地利用潜力

1.6.1 土地开发潜力

安全市宜开发的未利用土地主要为荒草地、裸土地、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据调查,其利用潜力为16671.4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7.2%,开发为耕地的潜力为11331.5公顷,增加耕地系数68.0%。

1.6.2 土地整理潜力

(1)农地整理潜力

全市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244970.4公顷,占耕地62.0%。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治理改造,变中产为高产,低产为中产,相当于扩大耕地面积55000.0公顷;同时,56.0%的园地,17.0%的林地,52.8%的养殖水面,都属于低产水平,只要增加投入、治理改造、集约经营、生产水平可在现有基础上成倍增长。全市耕地待整理面积129256.3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2.7%,耕地增加系数为7.6%。

(2)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

·10·

安庆市农村居民点点多面广,人均占地面积大,达215.4平方米,造成土地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通过合理规划,改造老村庄,迁并小村庄,减少村庄用地,将是耕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将可有效缓解土地供需失调的矛盾。据测算,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38692.2公顷,占全市农村居民点面积的40.5%,可整理增加耕地12033.2公顷,增加耕地系数31.1%。

(3)城镇用地改造利用潜力

现状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用地紧张,内部土地配臵不合理,建筑容积率低,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全市城镇用地有3-5%的空闲地,还有20-30%用地属于不合理用地。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走内涵挖潜之路,其利用潜力很大。

1.6.3 土地复垦潜力

全市待复垦废弃地潜力22004.2公顷,可整理增加耕地6480.2公顷,增加耕地系数29.5%。

2 规划方针与目标

2.1 规划方针

2.1.1 珍惜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控制非农业建

·11·

设用地的规模。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2.1.2 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优先保障国家和地方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用地需求以及农业用地需求。各项建设要体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2.1.3 加快土地深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加大土地整理、开发与复垦力度,因地制宜,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2.1.4 优化用地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水利兴修,科学开展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工作,稳妥发展滩涂植树和山地种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1.5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并重,重视土地利用的局部与整体利益,眼前与长远利益相协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2.2 规划目标

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在土地需求量预测、综合各部门用地需求,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的基础

·12·

上,提出安庆市土地利用规划(修改方案)的目标。

安庆市土地利用规划(修改方案)的目标是:严控总量,盘活存量,限制增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持续利用。

(1)耕地保护。规划期内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并略有增加。2010年耕地面积稳定在398737.7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4万公顷,目标年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1.0%。

(2)土地总量供给。从严控制城镇用地规模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有土地,特别是占用耕地。至2010年,各项建设占有耕地控制在12323.1公顷以内,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7405.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等占用耕地不得突破4918.0公顷。

(3)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以改造中低产田、园、水、林为主,辅以退宅还耕,开发未利用地,复垦废弃工矿用地。至2010年,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3160.0公顷,开发补充耕地2780.0公顷。

(4)提高土地利用率。2010年土地利用率提高到85.7%,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之比为76.9:8.8:14.3。

(5)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适当降低部分地区的复种指数,增加绿肥种植面积,保持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至2010年,治理小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提高土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5%。

2.3 远景展望

·13·

2030年是安庆市人口高峰期,实现人均占有耕地量不低于0.057公顷,耕地的质量不断提高,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地尽其力。未利用地减少到20.0万公顷,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之比为77.7:9.3:13,从而使全市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明显改善,集约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极大提高,土地市场实现规范化管理。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3.1 土地利用结构

2010年安庆市土地总面积1539839.2公顷。根据全市土地资源供需状况、规划的方针和目标、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规划修改方案的专题研究成果,确定规划修改方案的土地利用平衡成果见表二所示。2010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6.9%,比现状上升了2.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8%,比现状下降了1.5个百分点;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4.3%,比现状下降了0.7个百分点。规划期内,各类用地调整如下(详见表三):

3.1.1 农用地

2010年,农用地面积为1184571.3公顷。

(1)耕地

·14·

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398737.7公顷,比2002年净增加3616.9公顷。

2003—2010年,耕地减少12323.1公顷,增加15940.0公顷。在减少的耕地中,城镇建设占用5965.1公顷,独立工矿占用500.0公顷,特殊用地占用60.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占用700.0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占用180.0公顷,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4918.0公顷。在补充的耕地中,农地整理增加耕地6100.0公顷,村镇用地整理增加耕地5100.0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960.0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2780.0公顷。

规划期内,全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总量控制在7405.1公顷,实现了《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所下达的耕地占用控制指标。规划期耕地控制指标详见表四所示。

(2)园地

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改善,人们对果、丝、茶的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将立地条件较好的未利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改造为园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2010年园地面积为34649.8公顷。

(3)林地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2010年林地面积为581668.5.5公顷,其中有林地54333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5%。

·15·

(4)牧草地

随着人们对肉类、奶类消费量不断增加和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培育牧草地。2010年牧草地面积为2790.9公顷。

(5)其它农用地

随着农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农地的集约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从而使其它农用地总量减少量。2010年其它农用地面积为166724.4公顷。

3.1.2 建设用地

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35687.0公顷。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用地规模亦将进一步扩大,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也将随着人口城镇化和村镇建设布局的调整而大幅度下降,主要用于复垦耕地、开发经果林等。2010年,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100730.5公顷。

(2)交通运输用地

规划期内,建设铁路下河线、专业线、专用货场、高速公路,改建国道和县、乡公路,新建、改建港口、码头,疏竣航道等。2010年交通运输用地为12060.8公顷。

(3)水利设施用地

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兴修水利配套设施,提高防洪抗旱能力。2010年该项用地为22895.7公顷。

·16·

3.1.3 未利用地

根据未利用地的特点,选择苇地、滩涂、荒草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进行适度利用,主要开发成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2010年面积为219580.9公顷。

根据《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下达的各类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和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成果,确定各县(市、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详见表五所示。

3.2 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

3.2.1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安庆市城镇建设以安庆城区为中心,县级市和县城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形成多层次的城镇体系。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0%左右。

(1)城市建设用地控制

安庆市城市包括安庆城区和桐城城区。

安庆市城区。城市性质为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工贸、港口、交通枢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城区建设依托老城,沿长江岸线向东发展至长江大堤,沿合安路向北发展至大龙山、月山。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一城二区”带状组团式,城、区间相对独立,赋予不同功能,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一城为主城区,二区为龙山──月山区和大龙山风景名胜区。2010年安庆市城市建

·17·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金堂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2) 一、调整的原因 (2) 二、调整的必要性 (2) 三、调整的依据 (4) 四、调整的原则 (5)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7) 一、规划基数转换 (7)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0)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11)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3)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 (13)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13) 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4)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14) 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14) 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14) 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14)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5) 十一、园地面积调整 (15) 十二、林地面积调整 (1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6)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17) 三、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及数量 (18) 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1) 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1) 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22) 第六章三线划定 (25)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5) 二、生态保护红线 (26) 三、城镇开发边界线 (2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2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9) 二、一般农地区 (30) 三、林业用地区 (30)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1) 五、独立工矿用地区 (32)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32)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33)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馆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招投标书

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投标文件 招标编号:HTZB-2009-89 投标人:中地宝联()建设工程(公章) 法定代表人:(印鉴) 2009年 11 月 30 日

一、参与投标声明 致:馆县国土资源局: 根据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投标意旨(标书编号:),法人授权委托代理人保平经正式授权并代表投标人中地宝联()建设工程提 交下述文件正本一份和副本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优盘一份。 1、参与投标声明 2、法人代表授权书 3、投标人基本情况声明 4、投标人明文件 5、投标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6、开标一览表 据此函,法人授权委托代理人宣布同意如下: 1、我方将按招标文件的规定履行协议责任和义务。 2、我方己详细审核全部招标文件,包括补充修改文件(如果有的话)。我们完全理解并同意放弃对这方面有不明及误解的权利。 3、我方同意提供按照贵方可能要求的与其投标有关的一切证据或资料。 4、我方理解投标报价不是中标的唯一因素。 5、与本投标有关的一切正式往来信函请寄: 地址: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38号国英大厦2I邮编: 100035 :保平传真: 5 授权代表签字: 投标人名称:中地宝联()建设工程 公章: 日期: 2009 年 11 月 30 日

二、法人代表授权书 本授权书声明:我董桂海系注册于市平谷区庄镇政府院的(中地宝联()建设工程)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法人代表),现授权委托保平为我公司代理人,以本公司的名义参加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投标活动。代理人在参与投标过程中所签署的一切文件和处理与之有关的一切事务,我公司均予以承认。 本授权书于年月日签字生效。特此声明。 投标人名称(公章):中地宝联()建设工程 法定代表人(印鉴): 授权代表签字: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年51号)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学编制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宏观调控,部在试点实践和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在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遵照执行。 《指导意见》分为四部分:一是土地规划分类与基数转换,明确了土地规划分类与基数转换的原则、方法、要求以及二次调查数据应用处理等;二是各类用地空间布局,明确了各类用地规划布局的次序和原则;三是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明确了基本农田调整的原则、要求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要求;四是建设用地布局与管制,明确了建设用地布局原则、空间管制要素及其划定要求、成果检验和管制规则等。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关键阶段,部将加强对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地方实际,切实贯彻执行,提高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成果质量。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规划前提 (2) 第2条指导思想 (2) 第3条规划原则 (3) 第4条规划依据 (3) 第5条规划范围 (3) 第6条规划期限 (4) 第7条规划重点 (4) 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 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 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 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 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 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 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 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 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 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 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 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 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 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 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 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 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 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 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 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 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 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

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 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 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 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 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 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 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 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 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 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 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 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 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 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 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 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 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 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 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 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 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 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 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 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 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 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 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 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 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 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 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 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 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 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 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 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 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斯维尔土地整理预算软件 问题集锦 1、WIN7或WIN8系统下如何安装和运行软件? 如果是win7、win8 系统,单击软件的SETUP,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即可。运行软件时也需要点击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打开。或者点击桌面图标右键属性,兼容性界面把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此程序打上对勾,下次可直接双击软件打开程序。 2、工程信息界面,开发面积、整理面积、复垦面积,新增耕地面积输入时能否 输入单位? 不能,只需要输入数值即可,否则报表中引用面积的表格打开时会提示错误,数据集打开失败。

3、在费用界面,提示这个错误是什么原因? 这个提示表示此项费用的最高值不能超过1.5,如果输入1.5以上的数值就会出这个提示,把此数值调整成1.5以下即可。 4、套好的定额不小心删除错了,如何恢复? 工程在没有退出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撤销按钮, 如果工程已经退出保存,那么可以通过文件下拉菜单-预算书工具-恢复单位工程

5、如何调整甲、乙类工的市场单价? 软件默认的是从基础价格引用甲类工和乙类工的预算单价。如果调整市场价,需要在基础价格界面屏蔽引用,然后在工料机界面直接输入市场价即可。 6、工程施工费界面如何让分部行,子分部行,定额行显示序号? 首先在工具下拉菜单中,显示设置选项,打开显示设置界面,序号一列打上对勾,点应用.然后点中任意定额行,点右键,其他功能中的重排子目序号。

7、软件提示待定材料(HLTCL)未处理,如何解决? 切换页面时,提示待定材料未处理时,是因为套用的定额中用到混凝土,但混凝土材料没有进行换算。如下图.可直接双击40031这条定额,软件会自动回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九江县人民政府 二○一0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背景 (4) 第三章规划目标 (7)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1) 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4) 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7)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4) 第八章土地整治 (36)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9)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3)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44)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47) 第十三章附则 (52) 附表 (53) 表1九江县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53) 表2九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表 (54) 表3九江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5) 表4九江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56)

表5九江县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类控制表 (57) 表6九江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乡镇分解表 (58) 表7九江县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分解表 (59) 表8九江县各乡镇建设用地总量分解表 (60) 表9九江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分解表 (61) 表10九江县规划期内2020年土地利用分区表 (62) 表11九江县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63) 表12九江县2006-2010年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3) 表13九江县2006-2020年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臵,解决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努力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8、《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邯郸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 第二章指导思想、战略与目标任务 (7) 第一节总则 (7)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任务 (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3)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5) 第四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区 (21) 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引 (24) 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7)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7)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9)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 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 第二节引导城镇工矿用地理性增长 (31) 第三节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 (33) 第四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4) 第五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 第一节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38)

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 第三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建设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2) 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2)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42)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6)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6) 第二节土地利用重点项目 (49)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 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 (51) 第二节发挥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作用 (53)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 (54) 第四节推进规划实施技术创新 (54) 第十一章附则 (56) 附表 (57) 附图 (8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较长时间内、较大范围中,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分配土地,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的土地利用的战略性和控制性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乡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 (1)综合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规范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和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总体安排。首先它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需要综合考虑规划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实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其次它包括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规划,而是对土地利用全部过程的综合规划。 (2)长期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较长时间内对土地利用的安排。涉

及的年份长,一般都在10年以上,可以展望到50年。因此土地利用总体方案一经确定对今后10年甚至几十年的土地利用都会有很大影响。另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长期性还指规划工作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规划工作不能一劳永逸。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原来的规划就会显现出小足之处,这就需要不断地修正、补充、检查规划方案。各乡土地管理部门应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常抓不懈。 (3)战略性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大范围的、综合性的控制规划,所以就决定了它的战略性地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研究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分、骨干工程用地的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方针的确定等等。 (4)指导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它所确定的都是土地利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具有宏观控制性,并以定性为主,定量相对较少,且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只能是指导性的。总体规划的实现,还必须通过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中期或年度实施计划和详细规划来实现。 (5)动态性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对《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修订,制定《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的政策意见,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纲要》编制的原则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纲要》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到2030年。 《纲要》的内容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略) 二、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997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37489088.html, | 更新时间:2007-07-15 | 来源:贵阳市国土局 一、概况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按壤,西靠毕节地区和安顺市,北邻遵义市。据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末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335.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3.38%。土地总面积80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6%,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和44.5%,余为山间平坝。2001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6828公顷。全市共辖六个区、一个市,三个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下辖云岩区、南明区、乌当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镇、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和修文县,总计29个镇、54个乡、32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民委员会。1 996年市域总人口3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38万人,农业人口174.88万人。全市人口平均密度3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为0.2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3公顷。 贵阳市地貌上属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其中山地面积4217.9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842.37平方公里,各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和35.2%;坝较少,仅911.9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1. 3%;此外还有约1.2%的峡谷等地貌。全市土壤总面积60.82万公顷。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草甸土等8个土类,其中分布最广的三个土类黄壤30.16万公顷、石灰土19.66万公顷、水稻土8.01万公顷,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49.59%、32.33%和13.17%。 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5。C;,平均降水量1197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常常由于季节问降水量的不均衡造成旱涝灾害,此外早春的倒春寒、初夏的冰雹、秋天的白露风、冬季的冻雨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不利。我市处于长江、珠江两人水系的分水岭地带,长江水系面积7631.6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4.8%,珠江水系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主要河流有长江水系的南明河、猫跳河、鱼粱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全市天然径流深545-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56.3万立方米,高丁全国平均值;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9%。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新绛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五月

前言 0 第一章规划调整背景 (2)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 三、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 五、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4)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15) 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17) 第三章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20) 一、规划目标的调整 (20)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1) 三、土地利用优化布局 (24) 四、中心城区与开发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 (32) 五、建设用地管制与土地用途分区调整及管制规则 (36) 第四章“三线”划定 (44)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44) 二、生态保护红线 (44)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45) 第五章乡(镇)规划土地利用调控 (46)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 一、加强整体控制 (52) 二、完善机制制度 (52) 附表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指标调整情况表 (55) 附表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利用面积及结构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3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56) 附表4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基本农田面积调整情况表 (58) 附表5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林地、园地面积调整情况表 (59) 附表6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分解表.60 附表7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情况表 (61) 附表8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土地整治(含挂钩类复垦)计划安排分解表. (62) 附表9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规划空间管制区和土地用途区面积表 (63) 附表10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中心城区和各类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安排情况表. (64) 附表11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生态保护区(红线划定范围) (65) 分布情况一览表. (65) 附表12 新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安排情况表66

(推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言 SS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SS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SS市域土地总面积7286.55平方公里,地处珠江入海口。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貌类型丰富,用地结构“五山两田两城一分水”。 SS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将建设成为SS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15.82亿元,位于SS省首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SS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要求下,规划以《SS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为指导,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根据SS市土地利用特点,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山、水、城、田、海”生态城市框架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立足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解决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及生态保护刚性不足等问题,确定“优化、协调”土地利用战略,旨在通过城区提升改造,新区理性引导,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与结构,实现旧城功能提升,新城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边界控制、土地复合利用,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础上,提高各类用地的综合效益,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设计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实施7年来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已经实现。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总规模未突破指标,剩余指标空间56071.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与城镇工矿用地已突破指标,尤其城镇工矿用地已超出规划下达指标的22%: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剩余空间较大,分别为:8658.33公顷、4244.78公顷、50919.2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未突破规划目标,指标剩余空间分别为4217.94公顷、5624.61公顷、3853公顷。 1.乌兰察布市概况 1.1自然概况 乌兰察布市地处自治区中部,位于东经109°16′~114°49′,北纬39°37′~43°28′。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4.67%。乌兰察布市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公里,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部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毗连。

乌兰察布市地处黄土高原、晋北山地和内蒙古高原交错地带,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乌兰察布市境内各河流分属黄河、永定河和内陆河三大水系。 乌兰察布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呼、包、银经济隆起带和京津唐经济圈的结合部。110国道、208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交汇于集宁,是国家“五纵七横”重点规划的十二条公路主干骨架中的两条重要公路,与省际大通道等10条省际通道及集宁通往各旗县市的公路网,共同相成了以集宁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快捷公路交通格局。乌兰察布市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普查已发现的矿种8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个矿种,已开发利用的有29个矿种,产地75处。 1.2社会经济条件 乌兰察布市现辖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卓资县、兴和县、凉城县、商都县、化德县、丰镇市、集宁区十一个旗县市区。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共同生活着蒙、汉、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为286.97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8.69万人,占总人口的3.03%,汉族居多数,其它有回族、壮族、达翰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农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生态保育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市区和中心城市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要求,我县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经过有关部门与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并依法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浙政函〔2010〕22号)。为了增强全社会依法依规划用地意识,提高全社会对保护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现将规划公告,请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 平阳县国土资源局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平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送审稿) 平阳县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

前言 平阳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位于飞云江与鳌江之间地带,辖区土地总面积1042.26平方千米。目前,平阳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特别艰巨。从长远和全局看,建设“浙南、闽北的重要工贸旅游城市、港口城市,温州副中心城市龙鳌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总体目标,必须从县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合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合理调控各类用地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 ?规划?本着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全面分析了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构想和总体目标,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平阳县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相关规划,必须符合?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要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性作用,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