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粘剂的检验方法

胶粘剂的检验方法

胶粘剂的检验方法
胶粘剂的检验方法

胶粘剂的检验方法

胶粘剂检验方法依据《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6.3.1拉伸粘接强度与6.3.2可操作时间。

一、拉伸粘接强度

拉伸粘接强度按JG/T3049-1988中5.10进行测定。

(一)试样

1、尺寸如图1所示,胶粘剂厚度为3.0mm,膨胀聚苯板厚度为20mm;

2、每组试件由六块水泥砂浆试块和六个水泥砂浆或膨胀聚苯板试块粘接而成;

3、制作:

(1)按GB/T17671-1999中第6章的规定,用普通硅酸

盐水泥与中砂按1:3(重量比),水灰比0.5制作水泥砂浆试块,养护28d后,备用;

(2)用表观密度为18kg/m3的,按规定经过陈化后合格的膨胀聚苯板作为试验用标准板,切割成试验所需尺寸;

(3)按产品说明书纸杯胶粘剂后粘接试件,粘接厚度为3mm,面积为400mm×40mm。分别准备测原强度和测耐水拉伸粘接强度的试件各一组,粘接后在试验条件下养护。

(4)养护环境:按JC/T547-1994中6.3.4.2的规定。

(二)检验过程养护期满后进行拉伸粘接强度测定,拉伸速度为(5±1)mm/min。记录每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及破坏界面,并取4个中间值计算算术平均值。

二、可操作时间检验

胶浆搅拌后,在试验环境中按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制造商提供的可操作时间(没有规定时按4h)放置,然后按拉伸粘接强度试验方法中原强度测试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平均粘接强度不低于表4原强度的要求。

有关胶黏剂的检测标准

关于胶黏剂检测标准 胶接(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黏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胶黏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接形态可分为水溶型、水乳型、溶剂型以及各种固态型等。合成化学工作者常喜欢将胶黏剂按粘料的化学成分来分类。(001)13.12.06 胶黏剂的组成: 1.粘结物质 粘结物质也称黏料,它是胶黏剂中的基本组分,起黏结作用。其性质决定了胶粘剂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条件。一般多用各种树脂、橡胶类及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粘结物质。 2.固化剂 固化剂是促使黏结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加快固化的组分。有的胶黏剂中的树脂(如环氧树脂)若不加固化剂,其本身不能变成坚硬的固体。固化剂也是胶黏剂的主要组分,其性质和用量对胶黏剂的性能起着重要的总用。 3.增韧剂 增韧剂是为了改善黏结层的韧性、提高其抗冲击强度的组分。常用的增韧剂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脂等。 4.稀释剂 稀释剂又称溶剂,主要起降低胶黏剂黏度的作用,以便于操作、提高胶黏剂的湿润性和流动性。常用的稀释剂有机溶剂有丙酮、苯和甲苯等。 5.填料 填料一般在胶黏剂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它能使胶黏剂的稠度增加、热膨胀系数降低、收缩性减少、抗冲击强度和机械强度提高。常用的填料有滑石粉、石棉粉和铝粉等。 6.改性剂 改性剂是为了改善胶黏剂的某一方面性能,以满足特殊要求而加入的一些组分,如为增加胶接强度,可加入偶联剂,还可以加入防腐剂、防霉剂、阻燃剂和稳定剂等。 胶黏剂检测标准: ASTM D1183-70(1981)——胶粘剂耐循环实验室老化条件的标准试验方法。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ok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制定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塑胶件产品检验作业。 3.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管单位制定,事业部总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 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检验标准: 1、MIL-STD-105E II表(国家标准GB2828-87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 、MAJ=0.65 、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定义 6.1缺点分类: a.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6.2塑胶不良描述: 6.2.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6.2.2、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 6.2.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下陷。 6.2.4、水纹:射胶时留在产品表面的水波浪的纹路。 6.2.5、拉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产品表面造成的划痕。 6.2.6、变形:产品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6.2.7、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的位置。 6.2.8、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碳化发黑。 6.2.9、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6.210、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6.2.11、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2.12、混色: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产品本色不同的颜色。 6.2.13、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6.2.14、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6.2.15、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6.2.16、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6.2.17、油污(油痕):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包括脱模式剂),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6.2.18、气泡:透明产品内部形成的在中空。 6.2.19、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塑胶件表面线形痕迹。 6.3喷涂件不良描述: 6.3.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胶粘装订质量检验方法

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post-press finishing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adhesive binding CY/T7.4-9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1-07-01批准1991-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书刊胶粘装订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GB 9851印刷技术术语 GB 788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3 分类 3.1 铣背;

3.2 花轮刀; 3.3 锯口。 4 质量检求 4.1 铣背深度:三折帖书芯深度为2.0-3.0毫米,四折帖书芯深度为2.5-3.5毫米,歪斜 不超过2.0毫米。 4.2 书帖划口排列正确,均在最后一折缝线上,能渗透胶粘剂。 4.3 锯口 4.3.1 锯口数:64开书芯,4口:32开书芯,6-8口;16开书芯,8-10口。 4.3.2 深度:2-3毫米,宽度:1-2毫米。 4.4 铣背和锯口以书帖最里一页粘牢为准。 4.5 粘书背纸 4.5.1 书芯厚度在15毫米以上应粘书背纸。书芯厚度在15毫米以下可不粘书背纸。 4.5.2 封皮用纸规格超过150克,可不粘书背纸。 4.5.3 机械(胶粘装订朕动机)粘贴书背纸的长度长于书芯的长度5-10毫米,宽度与书背的宽度相同或两边各小于书背的宽度1毫米。

4.5.4 手工粘贴书背纸的长度长于书捆的长度20-40毫米,宽度以书芯的长度相同, 允差3毫米。 4.5.5 粘书背纸时,天头或地脚的书芯缩帖不超过2.5毫米,书背缩帖不超过1.0毫米。粘书背纸后,书背纸以书芯的长度为准,允差3毫米。粘平、粘牢、不断裂,无歪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1-07-01 批准1991-10-01 实施 4.5.6 分本正确。书背无杠线,不割坏书页。 4.6 机械粘贴封皮和定型。 4.6.1 机械粘帖封皮的侧胶宽度为3-7毫米。 4.6.2 粘贴封皮的尺寸正确,粘牢、粘正、粘平。书背字及版框图案以封面版面为准,100页以下误差15%,100页以上误差10%。 4.6.3 定型后的书背平齐,杠线不超过1毫米。无粘坏封皮,无折角。 4.7 胶粘剂粘度适当,书背纸和封皮粘牢、胶粘剂无溢出。 5 检测方法 5.1 测量法 用毫米尺检验铣背的歪斜和深度,书背纸的长度和宽度。 5.2 目测法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五金件\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定义五金件、塑胶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的准则。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同现有产品所使用的五金件和塑胶件。 3职责和权限 3.1 开发部:对本标准的制定提出指导并提供相关的设计要求。 3.2 生产部:负责对本标准提出改善建议。 3.3 品质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升级换版。 4定义 4.1 表面重要度定义 A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前壳,产品的上表面、正面。 B级面:产品正常使用时不经常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产品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4.2 缺陷定义 4.2.1 五金件(包括喷粉、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1.1 变形:零件整体或局部有弯曲、凹凸、不平、不直,有明显的形位偏移。 4.2.1.2 毛刺:金属表面、边缘出现余屑和表面极细小的金属颗粒。 4.2.1.3 压痕:零件表面的呈不规则的浅沟。 4.2.1.4 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4.2.1.5 零件松脱:冲压螺母、螺柱等松动、脱落,铆钉松脱等。 4.2.1.6 划伤: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 4.2.1.7 软划伤:沒有明显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但肉眼能明显看出)。 4.2.1.8 露底:露底为该喷的部位没喷或喷涂厚度过薄,可看见底色。 4.2.1.9 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4.2.1.10 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4.2.1.11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后导致的流痕。 4.2.1.12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2.1.13色差:同一产品上喷涂面颜色不一致或同一批产品里喷涂颜色不一致。 4.2.1.14 丝印不完整:字体、符号、图案印刷不完整 4.2.1.15 锯齿边状:字体、符号、图案边缘不圆滑,拖尾。 4.2.1.16 字体倾斜:字体、符号、图案丝印倾斜。 4.2.1.17 丝印颜色不对:油墨颜色不对。 4.2.2 塑胶件(包括喷油、丝印)常见外观缺陷定义 4.2.2.1 缺料:塑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齐整之感。

装订质量要求与检验标准

装订质量要求与检验标准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装书刊的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平装印刷产品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锁线订、胶粘装订、铁丝平订、缝纫订的平装产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 1.1- 2008 印刷技术术语 GB/T 788 - 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3术语和定义 3.1骑马订装:用金属丝从书帖折缝中穿订的装联方式。 3.2平装:书芯经订联后,包软质封面、裁切成册的工艺方式。 3.3精装:书芯经订联、裁切、造型后,用硬纸板或软质材料制作书壳的,表面装潢讲究和耐用、耐保存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 3.4折页:将印张折叠成书帖的工序。 3.5天头:版心上沿至成品幅面上沿之间的空白区域。

3.6地脚:版心下沿至成品幅面下沿之间的空白区域。 3.7订口:书本加工中需订联的部位。 3.8切口:产品加工的裁切位置3.9勒口:书籍封面沿前切口向里折叠部分。 3.10衬纸:平装书中与封二或封三相邻的空白页张。 3.11岗线:平装包封造成的书脊处凸出封面的棱线。 3.12扒圆:将裁切后的书芯背部加工成弧形的工艺。 3.13起脊:在扒圆后的书脊处加工出一条隆起棱线的工艺。 3.14环衬:书芯前后各粘的一折两页的纸张,用于书芯与书壳的连接 3.15飘口:精装书壳超出书芯切口的部分。 3.16书壳:一种用硬纸板或软质材料、经加工后制成书籍封面。 3.17中径:硬质封面的封二和封三之间的部位。 3.18中径条:在中径上粘接的纸板、卡纸或纸张。 3.19中缝:中径条与封二和封三之间的缝隙。 3.20包边:书壳封面材料向内的反折边 4质量要求

有关胶黏剂检测标准

有关胶黏剂检测标准 胶接(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要。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胶黏剂检测服务,主要可依据GB、ISO、ASTM、JIS、DIN 以及EN等多国标准进行检测检验,可出具权威第三方检测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 装饰装修用胶粘剂:白乳胶、木地板胶、壁纸胶、天花板胶、塑料地板胶等 高铁基础建设用胶:土工布胶粘剂、挤塑板胶粘剂、凸台树脂 木工胶:氯丁橡胶胶粘剂、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木材胶粘剂、酚醛胶粘剂 建筑胶:水性聚乙烯醇胶粘剂、108胶、石材干挂胶、云石胶、防水卷材胶粘剂、聚氨酯发泡胶等 通用型胶粘剂及胶粘带:聚氨酯胶粘剂、丙烯酸胶粘剂、α-氰基丙烯酸乙酯瞬间胶粘剂、压敏胶带等 胶粘剂用原材料:合成树脂乳液、不饱和树脂等 检测项目: 分析项目:配方分析、成分鉴定、含量分析、成分对比 具体检测项目: 常见性能检测:黏度、软化点、外观、密度、粘度、环保检测、固化时间、胶合强度、适用期和贮存期检测、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腐蚀性、流动性、冲击强度、渗透性、介电强度、介电常数、体积电阻、单体含量、PH值、低温稳定性、扭矩强度、耐化学试剂、软化点、填料含量检测等等。 可靠性能检测:蠕变、疲劳强度、老化性能、盐雾试验等等。 杂质含量/有害物质: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醛、甲醇、氯代烃、重金属、淀粉物质、灰分物质、不挥发物含量。 检测标准: GB/T 27934.3-2011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第3部分:水基胶黏剂即涂干式覆膜

胶管检验标准

胶(气)管检验标准 1、外观:表面无裂、损伤、气孔,管子壁厚的均匀,管体柔韧性好,PVC中间的夹层的白色编织线多,粗线。 2、材质:PU管、尼龙管;耐高压、耐磨损、耐气候(-20℃~+70℃)、耐无腐蚀性油类,高弹性、耐撕裂、伸缩自如、耐绕曲。 3、尺寸:符合图纸尺寸要求,内外径误差严格控制在0.125MM以下,采用卡箍式管接头和卡套式管接头时应注意管子的内径尺寸;采用插入式管接头时,应注意管子的外径尺寸。 4、组装测试:安装连接头和气筒头无松动,气密性能良好;接10KG力无变形、漏气、不良现象,连续使用10次以上无变形、漏气不良现象 5.1太阳下暴晒4天,无变硬、变色现象 5.2 插气10KG使用,无变形漏气、凸凹不平等不良现象连续使用10以上无上述现象 5.3低温脆性测试遵从MS 200-43 标准 7. 6.(1)中“A”方法,温度在-40±2oC之间,无裂纹、变形、漏气、凸凹不平等现象。 5.4 胶管装配测试 5.4.1膨胀测试压力在10±0.5Mpa之间,测试管长度为305mm,无变形、漏气、凸凹不平等现象。 5.4.2 爆裂测试压力在10±0.5Mpa之间,压力增加速率在0.5Mpa/S之间,无变形、漏气、凸凹不平等现象 5.4.3 缠绕测试遵从MS 200-43 5.8(1)标准 测试条件如下:测试时间 70小时,液压:1.6-1.8Mpa ,旋转直径:203mm,速度: 800±10rPm 5.4.4热老化试验 ±1oC ,100小时; 5.4.5 耐臭氧试验 ; 6、检验规则根据GB/T2828.1-2003,一般检验水平Ⅱ、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7、相关记录与表格《进料检验报告》 FM/QP10-01 制定审核批准

装订巡检作业规范

装订巡检作业规范 1.0目的 规范质量管理部装订巡检人员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得到 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应于装订巡检。 3.0定义:无 4.0组织架构与职责 4.1组织架构图 巡检领班 巡检组长 装订巡检员 4.2岗位职责 4.2.1巡检组长岗位职责 1.负责监督、指导本组人员的工作; 2.负责跟进重点产品、项目产品、加急产品、变更产品的质量情况; 3.负责质量异常的确认,协调、处理和跟进; 4.负责外协生产产品发货前的验货工作; 5.负责对各车间“首件样”签样进行抽查,发现未签样或签样异常要及时 处理; 6.负责对书刊产品制作假书检验审核,查看整书墨色是否一致; 7.负责对车间反馈异常问题或不合格品进行确认、或处理或向上级汇报 8.负责将在质量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质量异常信息及时反馈传递到相应的检 验小组; 4.2.2装订巡检员岗位职责 1.按《装订车间相关质量标准》、核对工单、样品、签出首件签样。

2.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巡检,并作好检验记录; 3.负责产品包装前的抽检,并做好《成品检验记录》; 4.负责将检验中的异常问题汇报给组长,按要求提交《不合格品报告》,并 跟进处理结果。 5.0作业流程与操作要求 5.1作业流程 5.2操作要求 1)首件签样:查看《生产工程单》、对样(顺序样或成品样)、依据质量标

准确认首件签样,并在首件样标签上签字; 2)依据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过程巡检,具体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如下: 平装与骑马钉装质量要求

精装质量要求

裁切质量要求 3)过程巡检:每台板产品至少巡检一次,每次巡检至少检查10本,并将检 验结果记录在《产品检验报告》上。 4)监督要求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橡胶制品进料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

GBT18359-2009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使用的各种教科书。中小学生用教学辅助用书和其他类别的教科书可参照采用本标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0-1989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eqv ISO 186:1985) GB/T 451.1-1989 纸和纸板尺寸及偏斜度的测定法 GB/T 451.2-1989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法(eqv ISO 536:1976)GB/T 451.3-1989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eqv ISO 438:1980)GB/T 453-1989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加荷法)(eqv ISO 1924-1:1983) GB/T 456-1989 纸和纸板平滑度的测定法(别克法)( eqv ISO 5627:1984) GB/T 457-1989 纸耐折度的测定法(eqv ISO 5626:1978) GB/T 460-1989 纸和纸板施胶度的测定法(墨水划线法) GB/T 462-1989 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法(eqv ISO 287:1978)GB/T 1541-1989 纸和纸板尘埃度的测定法

GB/T 1543-1988 纸不透明度测定法(neq ISO 2471:1977)GB/T 1545.1-1989 纸、纸板和纸浆水抽提液酸度或碱度的测定法 GB/T 2679.15-1997 纸和纸板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电动加速法)(eqv ISO 3783:1980) GB/T 2679.16-1997 纸和纸板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摆或弹簧加速法)(eqv ISO 3782:1980) GB/T 7974-1987 纸及纸板白度测定法(漫射/垂直法)(neq ISO 2470:1977) GB/T 12914-1991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法(恒速拉伸法)(eqv ISO 1924-2:1985)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GB/T 10739-198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与试验的标准大气(neq ISO 187:1984) GB/T 17934.2-1999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及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2部分:胶印(eqv ISO I2647-2:1996)GB/T 18358-2001 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 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13-1995 胶印印书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CY/T 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SMD红胶制程检验标准

1不同尺寸、不同形状元件点胶数及一般要求: 1-1针对0603以及更小型号之元件点胶点数一般 为1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以粘附, 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收。(如图一) 图一 1-2针对玻璃二极体和0805、1206型号元件点胶 点数一般为2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 以粘附,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收。(图 二) 图二 1-3针对较小体积IC及长方形元件、1206型号以 上元件点胶数一般为3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 贴装时可以粘附,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 收。(图三) 图三 1-4体积较大IC点胶点数在4个以上,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以粘附,并且不影响上锡性为允收。(图四)

2 chip 0603、0805、1206点胶规格示范 2-1标准(PREFERRED) 2-1-1胶并无偏移。 2-1-2胶量均匀。 2-1-3胶量足,推力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五) 2-2允收(ACCEPTABLE) 2-2-1 A为胶中心。 B为锡垫中心。 C为偏移量。 P为焊垫宽。 C<1/4P 2-2-2 胶量均匀。 2-2-3 胶量足,推力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六) 图四 五 图五 图六

2-3拒收(NOT ACCEPTABLE) 2-3-1胶量不足。 2-3-2两点胶量不均匀。 2-3-3推力不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七) 3 CHIP 0603、0805、1206零件贴片规范 3-1标准(PREFERRED): 3-1-1零件在胶上无偏移。(图八) 3-2允收(ACCEPTABLE): 3-2-1 C为偏移量。 W为元件宽 图七图八

胶粘剂检测标准简表

胶粘剂和胶粘试验 1 引言 有许多理由都需要进行胶粘剂和粘接试验,其中一些是:(1)性能比较(拉伸、剪切、剥离、弯曲、冲击和劈裂强度;耐久性、疲劳、耐环境 性和传导性等)。 (2)对每批胶粘剂进行质量检查,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3)检验表面及其处理的有效性。 (4)确定对预测性能有用的参数(固化条件、干燥条件、胶层厚度等)。 试验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尢其是对胶粘剂显得更为重要。试验不仅能测定胶粘剂的本身强度,而且还能评价粘接技术、表面清洁、表面处理的有效性、表面腐蚀、胶粘剂涂布、胶层厚度和固化条件等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论粘接接头试验的各种类型,只是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试验,继而列出某些学科领域中有关的ASTM 方法和实践,以及SAE 航天局推荐的方法(ARP/s)。 2 拉伸 单纯拉伸试验是负荷作用垂直于胶层平面并通过粘接面中心的试验。ASTM D897 粘接接头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是保留在 ASTM 中有关胶粘剂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对于试验所用试件和夹具的制作必须给予重视,由于设计不妥,试验时会产生边缘应力,有很大的应力集中,所得到的应力数据进行类推求算不同粘接面积或不同构形接头的强度很可能是不真实的。因此,D897 已被 D2095 (条型和圆棒试件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所代替。这种试件按照 ASTM D2094 (粘接试验中条型和圆棒试件的制备)标准制作,很容易调整同心度。如果正确地制作试件和进行试验,便能较精确地测定拉伸粘接强度。拉伸试验是评价胶粘剂最普通的试验,尽管是有经验人员设计的接头,也不能保证加荷时完全是拉伸形式。大多数结构材料都比胶粘剂的拉伸强度高。拉伸试验的优点之一是能得到最基本的数据,如拉 伸应变、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维谦斯及其同事对拉伸试验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除非是当胶粘剂与被粘物的模量相匹配时,应力在整个试件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模量的 差异造成了剪切应力沿界面传递。 3 剪切 单纯剪切应力是平行于粘接面所产生的应力。单搭接剪切试件不能代表剪切,但却很实用,制作比较简单,测得的数据有实用价值、重复性好。 剪切试验是很普通的试验(对比下列的几种试验),因其试件制备容易,且几何形状和操作条件对很多结构胶粘剂都适用。与拉伸试验一样,剪切试验的应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破坏应力是按常规方法将负荷除以粘接面积而得,胶层里承受的最大应力要比平均应力高得很多,胶层受到的应力与纯剪切不同。粘接的“剪切”接头的破坏形式与胶层厚度和被粘物的刚度有关,有时以剪切破坏为主,有时以拉伸破坏为主。

橡胶件验收技术标准(精)

橡胶件验收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橡胶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频次。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用橡胶件的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T1690-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性试验方法 GB/T531-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1689-1998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规定(用阿可龙磨耗法) GB/T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变性能的测定 GB/T529-199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 GB/T3512-2001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6031-199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 GB/T7758-2002 硫化橡胶低温性能的规定温度回缩性(TR试验) 3、技术要求 3.1外观 成型的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 3.2尺寸 摩托车用橡胶件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 3.3材料 橡胶件材料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3.4 耐汽油性 在40O 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3.5耐润滑油性 在70O 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3.6 硬度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附录A列出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双方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3.7耐老化性能 摩托车用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 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3.8 耐温性能 3.8.1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 3.8.2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4、试验方法 4.1外观检查 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法检验。 4.2尺寸检查 橡胶件的尺寸检查用游标卡尺进行检验或对照样品进行。 4.3耐汽油性试验 在40O C的环境温度下,将试样放入90#汽油中浸泡48h后从试验液体中取出。对样品1用滤纸擦去试样表面上的液体,30s后迅速放入培养皿中,放置30min,并在30s内测量其体积值。对样品2、样品3在绝对大气压约20KPa、温

胶黏剂检测

检测概述 科标检测提供胶黏剂检测服务,主要可依据GB、ISO、ASTM、JIS、DIN以及EN等多国标准进行检测检验,科标检测出具专业资质认证的胶黏剂检测报告, 胶粘剂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高铁基础建设行业、地铁建设、煤矿、汽车、航空以及文物修补等行业,且金属、石材、塑料、木材及玻璃钢等材料多需用到胶粘剂作为基材。 检测产品 检测产品有: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酯胶、UV胶、建筑胶、橡塑胶水、有机硅胶、云石胶、瓷砖胶、PVC胶水、玻璃胶、白乳胶、果冻胶、双面胶、压敏胶、尿显胶、植筋胶、硅酮胶、108胶水、聚氨酯胶、糯米胶、喷胶、发泡胶、107胶水、3M胶带、胶粘带、热封胶带检测、丁基胶带检测、透明胶带检测、绝缘胶带检测、屏蔽胶带、马拉胶带、铁片复合胶带、聚酰亚胺胶带、泡棉胶带、压敏胶带检测等。 装饰装修用胶粘剂:白乳胶、木地板胶、壁纸胶、天花板胶、塑料地板胶等 高铁基础建设用胶:土工布胶粘剂、挤塑板胶粘剂、凸台树脂 木工胶:氯丁橡胶胶粘剂、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木材胶粘剂、酚醛胶粘剂 建筑胶:水性聚乙烯醇胶粘剂、108胶、石材干挂胶、云石胶、防水卷材胶粘剂、聚氨酯发泡胶等 通用型胶粘剂及胶粘带:聚氨酯胶粘剂、丙烯酸胶粘剂、α-氰基丙烯酸乙酯瞬间胶粘剂、压敏胶带等 胶粘剂用原材料:合成树脂乳液、不饱和树脂等 检测项目 常见性能检测:黏度、软化点、外观、密度、粘度、环保检测、固化时间、胶合强度、适用期和贮存期检测、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生物降解、粘结点、软化点、劈裂强度、腐蚀性、流动性、冲击强度、渗透性、介电强度、介电常数、体积电阻、单体含量、PH值、低温稳定性、扭矩强度、耐化学试剂、软化点、填料含量检测等等。 可靠性能检测:蠕变、疲劳强度、耐冲击性、耐久性、老化性能、盐雾试验等等。

密封胶检测相关标准

密封胶检测相关标准 密封胶是指引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是用来填充构形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胶粘剂。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动及隔音、隔热等作用。通常以沥青物、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等干性或非干性的粘稠物为基料,配合滑石粉、白土、炭黑、钛白粉和石棉等惰性填料,再加入增塑剂、溶剂、固化剂、促进剂等制成。(001)(14.01.22) 按基料分类 橡胶型:此类密封胶以橡胶为基料。常用橡胶有聚硫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和丁基橡胶等。 树脂型:此类密封胶以树脂为基料。常用树脂有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 油基型:此类密封胶以油料为基料。常用的油类有各种植物油如亚麻油、蓖麻油和桐油、以及动物油、如鱼油等。 检测标准: CECS217-2006聚硫、聚氨酯密封胶给水排水工程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GB/T14683-2003硅酮建筑密封胶 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T22083-2008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 GB/T23261-2009石材用建筑密封胶 GB24266-2009中空玻璃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T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GB/T24498-2009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GB/T29755-2013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 JB/T4254-1999液态密封胶 JB/T6144.1-2007锥密封胶管总成锥接头 JB/T6144.2-2007锥密封胶管总成55°非密封管螺纹锥接头 JB/T6144.3-2007锥密封胶管总成55°密封管螺纹锥接头 JB/T6144.4-2007锥密封胶管总成60°密封管螺纹锥接头 JB/T6144.5-2007锥密封胶管总成焊接锥接头

塑胶、喷涂件检验标准A1

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检验规范文件 塑胶件、喷涂件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 版本号 : A1 秘密等级:普通发出部门 : 生产部 颁发日期: 总页数:13 附件:无主题词: 编制: 刘亿华 审核: 批准: 文件更改历史 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A1 新版发布

为控制塑胶件和喷涂件产品的质量,同时为检验人员提供依据,特制定塑胶件和喷涂件的外观检查判定有明确统一的依据和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塑胶件及喷涂件塑胶物料的检验生产、外协加工、外购等进厂检验。 3 职责和权限 3.1 IQC依照此标准执行塑胶件和喷涂件的外观检验。 3.2 QE负责此文件的编写与升级维护。 4.术语 4.1 塑胶件: 4.1.1 银丝:低分子挥发物、水分等气体在塑料表面形成的不破裂银丝状斑纹。 4.1.2 飞边:模塑过程中,浸入模具各模面缝隙间,并留存在制品上的剩余物。 4.1.3 檫毛:制体脱模后,表面因机械原因产生无光泽的痕迹,手摸无深度感,用光腊檫试,不能消除。 4.1.4 划痕:制件脱模后,表面因机械原因产生有深度的痕迹。 4.1.5 白印:制件在脱模时产生的白化的现象。 4.1.6 暗泡:塑料成型时,由于残留的空气或其它气体而在制品内部形成的气泡缺陷。 4.1.7 烧焦:模具排气不良,注塑时,在制件表面局部部位产生变色、焦化现象。 4.1.8 熔接痕:在塑料成型过程中,由不同流向塑料在制件表面形的痕迹。 4.1.9 缩痕:由于壁厚及其它原因,注塑后,制件表面形成的凹坑。 4.1.10脱皮、分层:由于混料或其它原因、废丝、废屑,在注塑过程中被冲积到塑件表面而形的块状层状 或点状与周围部分颜色不同或花斑色现象。 4.2喷涂件: 4.2.1涂层厚度:又称膜厚,系指涂层厚度是指漆膜覆盖在塑胶制品表面上的厚度。 4.2.2涂层附着力:附着力是指涂料与被涂物之间或涂层与涂层之间相互结合的强度。 4.2.3颜色与色差:颜色是指涂层附着在塑材表面后通过外界光源照射所反应出来的颜色。 4.2.4涂层光泽:涂层光泽是涂层外观质量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是涂层表面在外界光源影响下所表 现出的明亮度。 4.2.5涂层硬度:硬度是表面涂层结构强度的重要性能之一,可理解为涂层附着在塑材上被另一物体 攻击时所表现在阻力。 4.2.6涂层耐磨度:喷涂件涂层与外界物发生接触、磨擦时所能承受被破坏的能力。 4.2.7涂层耐腐蚀:耐腐蚀是指抗化学成份而不造成破坏的能力。 4.2.8涂层老化:涂层老化是指喷涂件在经受时间与存放环境的影响下,喷涂件分子结构与所产生的 变化。(如失光、变色、斑点、起泡、裂纹、脱落、粉化等现象) 5 检验环境及所用设备 5.1 检验环境 5.1.1被检验物料距离光源高度在1米左右。 5.1.2人眼距离被检验物料的距离为30cm-40cm,±45度角目视。 5.1.3 外观检验时间为5s-10s。 5.1.4光源为白萤日光灯管。 5.1.5如右图: 5.2检测设备: 游标卡尺、直尺、工具显微镜、检验规、高度计、高度尺、针规、R规、塞规、介刀、3M胶 纸(600)、2H铅笔、95%酒精、橡皮、耐酒精测试架、硬度测试仪、耐磨测试架等。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2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 ZBY 28004—86 塑料膜包装袋热合强度测定方法 GB/T 14903—94 无机胶粘剂套接扭转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2954—91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 GB 11177—89 无机胶粘剂套接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 7754—87 压敏胶粘带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胶面对背面) GB 7753—87 压敏胶粘带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705—93 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GB 7707—87 凹版装潢印刷品 GB 7706—87 凸版装潢印刷品 GB 7705—87 平版装潢印刷品 HG/T 2727—95(代替GB 11178—89)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 HG/T 2493—93 鞋用氯丁橡胶胶粘剂 HG/T 2406—92 压敏胶标签纸 GB/T 15332—94 热熔胶粘剂软化占的测定环球法 CY/T 17—95 印后加工纸基印刷品上光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7.9—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7.7—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覆膜质量要求及方法 CY/T 7.7—91 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6—91 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GY/T 5—91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 4—91 凸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 3—91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 2—91 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 GB 1449—83(代替GB 1449—7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塑料软包装的国家检测标准2 GB 3356—82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9341—88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GB 8947—88 复合塑料编织袋 SG 233—81 聚苯乙烯泡沫烹包装材料 GB 4456—84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SG 224—81 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膜) GB 7749—87 胶粘剂劈裂强度试验方法(金属对金属) GB 7124—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GB/T 7122—1996 ISO 4578:1990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辊法GB/T 6329—1996 ISO 6922:1987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 6328—86 胶粘剂剪切冲击强度试验方法 GB 4852—84 压敏胶粘带初粘性测试方法(斜面滚球法) GB 4850—84 压敏胶粘带低速解卷强度测试方法 GB 4851—84 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测试方法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32 平订书刊装订质量标准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胶粘装订、铁丝平订的平装产品。 2. 引用标准: GB/T985-1990印刷技术术语。 CY/T28-1999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一平装。 3. 质量要求: 3.1 书页与书贴 3.1.1三折及三折以上书帖,应划口排空气。 3.1.2 59g/m2以下纸张最多折四折;60g/m2~80g/m2纸张最多折 三折;8lg/m。以上纸张最多折二折。 3.1.3书帖平服整齐,无明显八字皱折、死折、折角、残页、脏 迹。 3.1.4书贴页码和版面顺序正确,以页码中心点为准,相连两页 之间页码位置允许误差≤4.Omm。 3.1.5全书页码位置允许误差≤7.Omm。 3.1.6画面接版允许误差≤2mm。 3.1.7书芯粘连的零散页张应不漏粘、联粘,牢固平整,粘口 3.Omm~7.Omm。 3.2 书芯订联 3.2.1胶粘订 3.2.1.1胶粘订用粘合剂粘度适当,以使粘合剂能渗透到书帖 最里页张上,并以粘牢为准。 3.2.1.2铣背厚度:三折书贴为2.0mm~3.0mm,四折书帖为2.5mm~ 3.5mm,以书帖最里面一页能粘牢为准,铣削歪斜≤2.Omm。 3.2.2铁丝平订 3.2.2.1订位为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 5.0mm。

3.2.2.2钉锯与书脊间的显巨离,书芯厚度<4mm时,为3.Omm~ 6.Omm;书芯厚度>4mm时,为4.Omm- 7.Omm。 3.2.2.3无坏钉、漏钉、重钉、订脚平服牢固。 3.2.2.4根据纸质及书芯厚度,选用直径为0.5 0mm-0.7mm的铁 丝。 3.3 包封面 3.3.1胶粘装订封面 3.3.1.1侧胶宽度为3.Omm-7.Omm。 3.3.1.2 粘贴封面应正确、牢固、平整。 3.3.1.3粘合剂粘度、胶量要适当,不空胶,不露胶。 3.3.2铁丝平订封面 3.3.2.1粘合剂粘度、用量适当。以书背为准,浆口≤7.Omm。3.3.2.2封面与书芯相吻合,包紧、包平,上下误差≤3.Omm。3.4 成品质量 3.4.1成品尺寸符合合同要求。 3.4.2成品裁切歪斜误差≤1.5mm。 3.4.3成品裁切后无严重刀花,无连刀页,无严重破头。 3.4.4书背字平移误差以书背中心线为准,书背厚度在1 0mm及 以下的成品书,书背字平移的允许误差≤1.Omm;书背厚度大于1 0 mm且小于等于2 0mm的成品书,书背字平移的允许误差≤2.Omm;书背厚度大于2 0mm且小于等于3 0mm的成品书,书背字平移的允许误差≤2.5mm,书背厚度在3 0mm 以上的成品书,书背字平移的误差均≤3.Omm。 3.4.5书背字歪斜的允许误差均比书背字平移允许误差小0.5mm。 3.4.6成品的护封上下裁切尺寸误差≤2.Omm。 3.4.7成品护封勒口的折边与书芯前口对齐,误差≤1.0mm。

胶黏剂检测

胶黏剂就是通过黏合作用能使被黏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又叫黏合剂。“胶黏剂”是通用的标准术语,亦包括其他一些胶水、胶泥、胶浆、胶膏等。10 胶黏剂的种类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对胶黏剂进行简单的分类如下: 1.根据胶黏剂黏料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胶黏剂和有机胶黏剂,例如水玻璃、水泥、石膏等均可以作为无机胶黏剂使用,而以高分子材料为黏料的胶黏剂均属于有机胶黏剂。 2.按照胶黏剂的物理状态,可以分为液态、固态和糊状胶黏剂,其中固态胶黏剂又有粉末状和薄膜状的,而液态胶黏剂则可以分为水溶液型、有机溶液型、水乳液型和非水介质分散型等 3.按照胶黏剂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例如天然橡胶、沥青、松香、明胶、纤维素、淀粉胶等都属于天然胶黏剂,而采用聚合方法人工合成的各种胶黏剂均属于合成胶黏剂的范畴。 4.对于常见的有机胶黏剂,按照分子结构可以分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型树脂、橡胶胶黏剂等几种。 5.从胶黏剂的应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压敏胶、再湿胶黏剂、瞬干胶粘剂,延迟胶黏剂等。 6.从胶黏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可以将其分为耐高温、耐低温和常温使用的胶黏剂;而根据其固化温度则可以分为常温固化型、中温固化型和高温固化型胶黏剂。 7.从胶黏剂的应用领域来分,则胶黏剂主要分为土木建筑、纸张与植物、汽车、飞机和船舶、电子和电气以及医疗卫生用胶黏剂等种类。 8.从胶黏剂的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各种具体的胶黏剂种类,如环氧树脂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聚醋酸乙烯胶黏剂等。 9.硬化胶、聚氨酯胶、环氧胶、密封胶、热熔胶、灌封胶、有机硅胶、导电胶、压敏胶、白乳胶、万能胶、厌氧胶、聚酰胺胶、复膜胶、渗透胶、防水胶、防火胶、扬声器专用胶、汽车专用胶、电子电器专用胶、光敏胶、建筑专用胶、太阳能专用胶、汽车配维修专用胶、不干胶、双面胶、硅酮胶等等 检测标准如下: CY/T87-2012印刷加工用水基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 GB/T10664-2003涂料印花色浆色光、着色力及颗粒细度的测定 GB11177-1989无机胶粘剂套接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12954.1-2008建筑胶粘剂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粘剂试验方法 GB/T13353-1992胶粘剂耐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方法金属与金属 GB/T13354-1992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 GB/T13553-1996胶粘剂分类 GB/T14074-2006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GB/T14518-1993胶粘剂的PH值测定 GB/T14732-2006木材工业胶粘剂用脲醛、酚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GB/T14903-1994无机胶粘剂套接扭转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15332-1994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 GB/T16997-1997胶粘剂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 科标化工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