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1.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当室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增加到米。

(2)高层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高层裙房和多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当采用商铺式营业区域的布局方式时,商铺营业厅中疏散走道与商铺之间隔断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断应砌筑到楼板底。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当商铺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2米。大于24米以上的高层商业建筑,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

注:(1)多层建筑商铺式营业区域里,当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为45米。(2)二层商铺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商铺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非封闭楼期间距离为35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非封闭楼梯间距离为20米。

3.商业建筑多层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15米不大于30米部分,应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

散通道应与安全出口相连,且安全疏散通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或乙级防火门与相邻的营业厅及首层其余区域完全分隔,安全通道不得通过其他房间通往室外。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宽度规定

6.3.1民用建筑安全疏散宽度规定 1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宽度指标见表6-11。 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 注:①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上表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②当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 ③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 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④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改场所的建筑面积1人/㎡计算确定;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人/㎡计算确定; ⑤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 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6-12确定。 商的营业厅内的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表6-12 编者注:《防规》GB50016-2006中此条规定的商店疏散人数计算方法应取代《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中的有关规定。《防规》此条条文说明中指明:“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营业厅建筑面积内。“) 《防规》5.3.17※ ⑥餐饮人数计算:(㎡/座) 等级餐厅饮食厅店食堂餐厅 一 1.3 1.3 1.1 二 1.1 1.0 0.85 三 1.0 ——

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作者: ————————————————————————————————日期: ?

来自防火规范-2015版 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 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 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建筑类别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 走道 疏散楼梯单面布房双面布房 高层医疗建筑 1.30 1.40 1.50 1.30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1.20 1.30 1.40 1.20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5.5.20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0m计算,且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观众厅座位数(座)≤2500≤1200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 疏散部位门和走道平坡地面?阶梯地面 0.65 0.75 0.85?1.00 楼梯0.75 1.00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观众厅座位数范围(座)3000~50005001~10000 10001~20000疏散部位门和走道平坡地面0.43 0.37 0.32

民用建筑物的人员物资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5330 民用建筑物的人员物资安全疏散设 计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民用建筑物的人员物资安全疏散设 计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安全疏散是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建筑火灾的统计分析表明,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人员不能及时疏散到安全的避难区域造成的.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使用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的建筑物,对楼梯及楼梯间、疏散门、疏散指示及其他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合理设置,是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疏散的必要条件,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安全疏散时间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类别 1. 2.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建筑类别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 一类建筑 1400 二类建筑 2100 注:当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喷淋时,建筑面积之和仍应按上述规定。 塔式高层住宅: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二.安全疏散距离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表 ,首层外门走道 ⑴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⑵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⑶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m^2计算; 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5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 消防电梯 1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1 一类公共建筑; 2 塔式住宅; 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一台; 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两台; 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三台;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 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1 GB50016-20145.5.21(人员密度是楼层,百人按总层数)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

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5.5.21-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6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m2。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653-54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设置足够数量及规范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7条规定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凡是房间的疏散门、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可视作安全出口。 1.1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办公建筑中当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当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可设置1个疏散门,其它情况的房间疏散门不少于两个,且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见图1。 图1 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一二级为22m)。否则应增设安全出口。 1.2直通室外疏散门设计 公共建筑或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均须设置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但当建筑规模较小时可根据面积、层数、疏散人数、楼层所处位置等因素设置一个安全出口,规范规定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1.3疏散楼梯的数量 一二级办公建筑应当满足: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下、每层最大建筑面积5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

建筑安全疏散距离条文归纳

4.2安全疏散距离和出口宽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5.2.8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表5.3.8 名称 房间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耐火等级 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25 20 —20 15 — 医院、疗养院35 30 —20 15 —学校35 30 —22 20 —其他民用建筑40 35 25 22 20 15 二、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2.00m。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三、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5.3.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5.3.10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表5.3.10 注: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5.3.11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1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表5.3.11 注:表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指标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 度。 5.3.12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疏散宽度指标不应小于表5.3.12的规定。 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表 5.3.12 注:1.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 3.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5.3.1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应小于1.40m,紧靠门口1.40m内不应设置踏步。 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1.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当室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增加到米。 (2)高层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高层裙房和多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当采用商铺式营业区域的布局方式时,商铺营业厅中疏散走道与商铺之间隔断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断应砌筑到楼板底。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当商铺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2米。大于24米以上的高层商业建筑,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 注:(1)多层建筑商铺式营业区域里,当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为45米。(2)二层商铺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商铺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非封闭楼期间距离为35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非封闭楼梯间距离为20米。 3.商业建筑多层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15米不大于30米部分,应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

散通道应与安全出口相连,且安全疏散通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或乙级防火门与相邻的营业厅及首层其余区域完全分隔,安全通道不得通过其他房间通往室外。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0.7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地下与地平高差10m以内不小于0.75(m/100人),高差10m以上,不小于1(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地下二层0.80(人/m2),地下一层0.85(人/m2),地上一二层0.80(人/m2),地上三层0.77(人/m2),地上四层0.60(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根据以上各条文,我们可以得出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面积+(辅助面积-办公部分面积)。而办公面积=3~3.5/15×营业面积=1/5营业面积(取小值)。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建筑面积可按表4确定。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 疏散设计

2021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为了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性,现代建筑必须要对防火与安全疏散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商业建筑的建筑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下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接着讨论了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设计方案。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安全疏散 一、前言 商业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进步的前提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商品、娱乐、休闲、餐饮等的多种需求,因此现代的商业建筑发展为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体验的服务性建筑,备受喜爱。因此商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它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业要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发生火灾是能最快的将顾客疏散转移,确保安全。 二、地下商场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地下商场内部建筑结构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着多种隐形火源和大量可燃物,人流量较大,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有多层结构的地下商场,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烟气大温度高 地下商场空间封闭,排气通风条件较地上建筑较差,且易燃商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商场内烟气很难及时向外排出,使得地下商场内烟气浓重,C0,SO:等有毒气体含量剧增,氧气含盆降低,商场内温度急剧升高,人员生存可能性降低。 3、疏散困难 地下商场通道多而窄且安全出口较少。疏散距离长而且容易出现拥堵情况。根据调查显示,当地下商场危险发生时,很容易找到出口的人仅占17%,而能在3min以内逃出去的人仅占13%,市民对地下商场逃生知识认知较低,给疏散工作加大了难度。 4、扑救困难 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火灾现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蔓延的速度快、途径多,商场内的浓烟流向与消防人员扑救方向完全相反,消防人员难以到达着火点实施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44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设置足够数量及规范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7条规定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凡是房间的疏散门、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可视作安全出口。 1.1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办公建筑中当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当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可设置1个疏散门,其它情况的房间疏散门不少于两个,且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见图1。 图1 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一二级为22m)。否则应增设安全出口。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公共建筑类型较多,且在建筑设计中有些建筑类别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不能够在规上找到明确的依据,或无法明确套用哪个规,现根据个人分析及参阅相关文献总结几种常见建筑类型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将根据个人经历,添加相关建筑类型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及讨论) 一、商店 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 《建规》、《商店建筑设计规》(JGJ48-8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 50098-98)以及地方文件要求。 《建规》条文如下:(具体条文可参见下一节“餐饮”)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17-2确定; 注: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可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1.2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 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建筑安全疏散word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4.建筑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线路往往包括房间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电气线路被火烧坏短路,电气设备往往无法正常运行,所以,电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出口。人员安全疏散是指位于建筑物内任何位置的人员,通过安全疏散线路到达室外安全地点(或避难层、避难间等),而不受伤害的过程。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内设计避难层或避难间,建筑高度超过100m ,且标准层面积超过 1000m 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等内容参见规范或有关资料。 4.1 安全疏散概述 安全疏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建筑物内的人员因烟气中毒、火烧和房屋倒塌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失火建筑,同时消防队员也要迅速对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扑救。因此,需要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理状态与行动特点、火灾危险性大小、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合理布置疏散设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建筑物内的人员能否安全地疏散,取决于人员所需的安全疏散时间(Required Safety Egress Time ,RSET )与火场可用安全疏散的时间(Available Safety Egress Time ,ASET )的比较,见图4.1。如果RSET ≤ASET ,则人员疏散是安全的,二者差值越大则安全度越高,反之则不安全。RSET 与ASET 的计算方法,见第13章。 火源 图4.1 人员安全疏散判据示意图 RSET 与人员数量、房间门口数量与宽度、水平疏散距离、垂直疏散距离、出口大小尺寸等因素有关。安全疏散对于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如商业大楼、礼堂、体育馆等)和高层民用建筑尤其重要。很多惨痛教训都是因为疏散通道不畅或被人为堵死所致。 1977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22时15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一团某俱乐部播放电影《战友》,因为一个小孩乱放鞭炮引燃了俱乐部里摆放的送给毛主席的花圈,而引发了一场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火灾,短短的30分钟,使694人葬身火海,其中16岁以下的儿童达597人,另161人受伤。 建于1966年的礼堂,总面积760m 2,实用面积601 m 2。礼堂长42m 、宽14.52m 、顶高 7.2m 、墙高3.7m ,有17个大窗户,7扇门,屋顶是用木条插拼起来的棱形格椽,基本无梁,木板盖面,其上是两层油毛毡和三层沥青覆盖。1975年3月,团党委决定对礼堂进行改造修缮,考虑到落地式大窗不实用,遂用砖将17个大窗户从下往上砌了起来,只留下了17个0.6×1.4m 大小的无玻璃窗洞。1976年2月,又进行了二期改造,礼堂的南北3个大门被堵死,其余的门不是上锁就是用铁丝拧住。 发生火灾时,只有礼堂南侧1.6m 宽的大门可使用,观众厅内的900多人都在一个出入口拥挤,造成严重堵塞,火灾之后清理现场时,发现出口处有11层尸体,可想而知当时的出口堵塞程度了。 人员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RSET 人员响应时间 人员疏散移动时间 火灾可用安全疏散的时间ASET 人员感知时间

疏散宽度的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店建筑的建设不但在数量上逐年递增, 而且在规模上也呈现出了 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商店建筑设计中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问题, 常常给建筑设计者及消防审核人员带来困扰。多年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感到以往的计算方法以不符合目前商店建筑的实际, 笔者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特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1 以往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 88 (以下简称“商规”) 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J 16- 87 (以下简称“建规”) 的规定, 多层(建筑高度24 m 以下)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的疏散宽度计算, 首先根据“商规”第4. 2. 5条中的换算系数来确定人数, 再根据“建规”第5. 3. 12条中的疏散宽度百人指标确定疏散宽度。简化成公式(1) : D = S ×a×b/100 (1) 式中:D ——最大一层营业厅的疏散宽度,m; S ——最大一层营业厅面积,m; a ——换算系数, 根据“商规”第4. 2. 5 条确定,即第一、二层a= 0. 85, 第三层a = 0. 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a= 0. 6; b ——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根据“建规”第5. 3.12 条,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 第 一、二层b= 0. 65 m/百人。 当第二层营业厅面积为1 000 m2 时,D = 1 000×0. 85×0. 65/100= 5. 225 m。需要设三部开间尺寸为4. 2 m 宽的楼梯, 每部楼梯的面积约为36 m2, 三部共108 m2, 相当于营业厅面积的10. 8 %。 根据公式(1) , 1 000 m2 的营业厅, 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占1. 176 m2, 除去柜台所占面积约300 m2 左右, 即700 m2 的顾客活动空间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仅占0. 82m2。这个密度对20 世纪80年代的商场是合适的。因为当时商场的数量少、购物的人相对集中。目前执行的“商规”就是编制于20 世纪80 年代,“商规”中的各项规定符合当时的国情, 但现在的商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数倍于那个时代, 购物人群已分散于 各商场中, 商场内人员的密度已大大降低。其次, 20 世纪80 年代的商场多为营业、仓储、辅助分设, 而现在仓储式的商场越来越多, 柜台的尺寸也在加大, 柜台所占用的空间及面 积也越多, 同时仓储式的商场中大多数的顾客为推车购物, 所需用的空间的面积也加大。可见包括柜台在内每人1. 176m2 的密度显然不符合今天商场的功能需求, 因此以往的计算 方法应作调整。再次, 目前商场越建越大, 仍按以往的计算方法计算疏散宽度, 带来的问题是楼梯数量过多, 宽度过宽, 楼梯间占用的面积过大, 占营业面积的10 %以上, 显然也不

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

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层含义: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等,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距离是通过限制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来控制的。对于非固定座位的场所是通过规定室内最远点到房门的最大直线距离来控制的。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厘米时,可增至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注:?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2.00m。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 1 / 2 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 处。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 5.3.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表5.3.8中规定的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的房门,是指直通公共走道的房门或直接开向楼梯间的分户门,而不是指套间里的隔间门或分户门内的居室门。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

2021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

2021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进行维护管理与检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的疏散设施和管理要点如下: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疏散楼梯间和楼梯,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和疏散走道、安全出口以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广播、救生设施等。超高层建筑还应包括避难层(间)和直升机停机坪等。

商店疏散宽度计算

浅析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规范的不完善,从各种规范内容入手,分析大型商店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计算的理论依据,以供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大型商店建筑;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疏散宽度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商店建筑越来越多,设计师在确定疏散宽度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规范,合理减小疏散宽度,造成楼梯数量过多,占用面积过大,经济性差,商家难以接受。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发布以前,不同类型规范在确定疏散宽度上没有统一标准,更无从准确确定大型商店建筑的疏散宽度。又由于大型商店建筑人流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设计师和消防审批部门只好把疏散宽度搞得很大,造成很大的浪费。笔者二000年参与长沙市芙蓉广场地下商业建筑设计,共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百盛广场,地下二层为家乐福大型超市,地下三层为停车场,每层建筑面积接近15000m2,三层共44000m2。由于当时本项目在长沙乃至湖南省是最大的地下商业建筑,因此在确定方案时多次召开了由省、市消防部门牵头的审查会议,疏散宽度由原来最初的90m 减小到42.6m,但最后设计为39.0m。虽然此建筑已营业6年,但笔者一直比较担心,当时套用的规范是《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且理论依据不充分。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来后,又重新分析了芙蓉广场的疏散宽度,发现宽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笔者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根据以上各条文,我们可以得出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面积+(辅助面积-办公部分面积)。而办公面积=3~3.5/15×营业面积=1/5营业面积(取小值)。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建筑面积可按表4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完整版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的确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1.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当室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增加到米。 (2)高层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高层裙房和多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当采用商铺式营业区域的布局方式时,商铺营业厅中疏散走道与商铺之间隔断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断应砌筑到楼板底。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当商铺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2米。大于24米以上的高层商业建筑,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 注:(1)多层建筑商铺式营业区域里,当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为45米。(2)二层商铺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商铺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非封闭楼期间距离为35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非封闭楼梯间距离为20米。 3.商业建筑多层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15米不大于30米部分,应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应与安全出口相连,且安全疏散通道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或乙级防火门与相邻的营业厅及首层其余区域完全分隔,安全通道不得通过其他房间通往室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