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出现于19 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初叶。代表国家:东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和北欧的挪威、芬兰、俄罗斯。由于这些国家政治上长期遭受异国的垄断、民族不独立、经济受压迫,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进步思潮的的广泛传播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民族主义音乐诞生的土壤。

民族主义音乐的特点:

1.

具有民族进步的世界观,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

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

3.

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民族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代表人物:俄罗斯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

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段相同

1.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各异;2.主流思想倾向不同;3.艺术风格特征不同;

【俄罗斯】

俄罗斯代表人物一:格林卡【俄罗斯】(1804-1857)

格林卡音乐创作的特征由三种因素构成:俄罗斯民间音乐;俄国城市音乐文化的养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把这三种因素有机地结合,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它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之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俄罗斯音乐之父。

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

“强力集团”作曲家:

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文艺史家斯塔索夫的一篇题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

力的小团体”。由于他们的成员有五名,人们又称他们为“五人团”,而他们则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这个创作集体的形成过程是:1855

年格林卡和巴拉基列夫相遇,不久又同斯塔索夫相识,他们在艺术观上很相投。1857年格林卡去世后,巴拉基列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在达尔戈梅日斯基家聚会。最后,

1862 年包罗丁也加入进来,于是“五人团”正式形成。

特点:

1.他们都生活在本世纪19 世纪60

年代废除农奴制前后俄国社会活动高涨的环境中深受革命

民主主义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

2.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立志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热爱和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从中吸取滋养,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3.他们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关注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

4.他们反对墨守成规的学院派习气,主张创新和风格独特;5.他们喜好将异国与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性描写,以此扩大

和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

俄罗斯代表人物二:穆索尔斯基【俄罗斯】(1839-1881)

代表作:歌剧《包里斯·格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

特点: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征、音乐语言上大胆创新。对后人有深刻影响。

俄罗斯代表人物三:柴可夫斯基【俄罗斯】(1840-1893)创作分期:

早期:60年代中期至70

年代中期。代表作: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

中期:1876年至80 年代后期,代表作:《第四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庄严序曲《

1812 》

晚期:80年代末至90

年代初,代表作:《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舞剧《睡

美人》《胡桃夹子》

柴科夫斯基同“强力集团”作曲家之间的区别:

1.“强力集团”成员们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注意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其风格较为纯朴粗犷;

2.柴科夫斯基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更加文明高雅。

3.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更注重人内心情感的体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

【捷克】

捷克音乐代表人物一:斯美塔那【捷克】(1824-1884)

斯美塔那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职业,创办民族歌剧院,亲自指挥演出创作民族歌剧。1874年起两耳失聪。

代表作:捷克民族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伏尔塔瓦》

捷克音乐代表人物一:德沃夏克【捷克】(1841-1904)

中期:1873年起日益关注音乐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斯拉夫舞曲》《斯拉夫狂想曲》

晚期:90年代起属创作晚期,而艺术则达到高峰阶段。代表作: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歌剧《水仙女》

德沃夏克的创作同他的前辈斯美塔那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1.作品的题材方面,斯美塔那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而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

2.从体裁范围来说,斯美塔那的创作领域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作品数量不算多,而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宽,作品数量很多,作有多部歌剧,特别突出的是大量器乐曲。

3.在音乐风格上,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底沃夏克广泛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显得更高雅和更艺术化。二者的关系类似“柴”与“强”的关系。

【挪威】

格里格【挪威】(1843-1907)

早期:1858~1862代表作《e小调钢琴奏鸣曲》《F大调第一

小提琴奏鸣曲》

中期:1866~1885代表作《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钢琴抒情小品集1-3》

晚期:1885~1907代表作《钢琴抒情小品集4-10》、《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创作特点:

1.格里格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和自己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2.作品艺术特色小巧精练、诗情画意、爽朗清新。他的作品大多属器乐小品,内容来自民族民间风俗生活、神话传说、自然风光、诗歌文学和个人体验。

世纪之交的音乐——法国印象主义、德奥晚期浪漫主义

印象主派代表人一:德彪西【法国】(1862-1918)

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1.旋律渐渐丧失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变成简短、零碎的主题动机;

2.和声丰富色彩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3.乐曲结构比较松散自由,段落界限比较模糊;

4.音乐织体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清晰丰满。

德彪西的创作特点: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代表作: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海》。

印象主派代表人二:拉威尔【西班牙】(1875-1937)

代表作:最有影响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管弦乐曲《包列罗》。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区别:

拉威尔的创作明显的继承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然而并不与德彪西雷同,更重视从法国和西班牙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料,同时又注重继承法国古典音乐的传统,与德彪西相比,他的音乐在旋律上更为宽广,在生活气息上更为浓郁,在情感的表现上更为鲜明,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局限。

德奥晚期浪漫派代表人一:马勒【奥地利】(1860-1911)

晚期浪漫派特点:乐队庞大、和声复杂。

马勒的创作特点:“交响化的歌曲”“歌曲化的交响曲”

1.交响曲的结构有很大变动,乐章之间的规模不成比例;2.编制大为扩充;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它是_把双刃剑,对于尚未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民族主义可以提供强大的凝聚力,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倡导理性爱国主义,促进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爱国教育 1民族主义的概念 1.1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其含义总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变化的,例如西欧早期就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创建民主政治的国家,最后形成以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为核心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同样,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其所产生的民族主义也拥有不尽相同的内容和形式。尽管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主义观点,但是它往往都包含着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本质上可看做是同一民族的所有成员基于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自尊上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争取本民族独立、维护本民族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和具体实践行为。 1.2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就是命运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爱国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们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因此,爱国主义可以与正确的、理性的、包容的民族主义统一起来,在内涵上二者基本一致,在外表上趋于相同,都是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忠诚,这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改变自己国家面貌,捍卫自己国家主权,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奋斗的结合体。在历史上民族主义曾多次等同于爱国主义,例如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盛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20世纪中期各发展中国家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革命运动等,那时的民族主义都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次,在民族成分相对单一的国家里,例如德国、日本等,由于国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一致性,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在表现上往往是一致的。但在内容上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从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到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直至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这学期我对西方近代音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分析一下西方现代音乐的几种流派与形式。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十分复杂,一百年间,音乐思潮、作曲风格、音乐技法和表现手法变化十分迅速而频繁,日新月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受到了象征主义文化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随之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印象派音乐,如同印象派绘画风格一样,主要表现倏忽朦胧的主观现象,用迷离恍惚的音乐语言,渲染出闪烁的气氛和色彩。创作手法上打破了完整的旋律和曲式,配乐上和声纤细柔和,展现给人一幅模糊的、色彩捉摸不定的音画,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奇幻的音乐世界。如德彪西的代表作《牧神午后》,一开始,长笛的主旋律就奠定了全曲田园风的基调,柔和的音色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梦一般的世界。 如果说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印象描绘下来,那么,把人们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就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音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流行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个现代流派,同样是由绘画、诗歌领域扩展到了音乐领域。印象主义常常以大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体验。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作品强调夸张手法的应用,表现内心强烈的感受,通过梦境象征的手法来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广泛性地运用无调性的作曲技法,作品极富表现力,如勋伯格的《乐迷披埃罗》。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诞生了新古典主义乐派。它强调艺术整体各方面均衡、完美稳定,追求适度的、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提倡纯音乐,使听众集中精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时,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并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对古典音乐进行改造。 同时,20世纪也出现了新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目标不同,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把人民的生活理想化了,抓住的是民族色彩和气氛,广泛地加以传播。而新民族主义乐派则更为深入地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探讨民族音乐,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20世纪的新民族音乐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相结合,使用尖锐的和音,打击乐般的节奏和古典调式,丰富了现代音乐,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音乐与19世纪音乐理念的决裂。 当然,提到西方近代音乐,就不得不提音乐剧艺术。百年音乐剧的发展之中,它的发展、兴旺与风靡,几乎贯穿了20世纪,横贯欧美大陆。音乐剧的巨大魅力,令全球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观众为之着迷。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中国的崛起与民族主义

中国崛起是今天被我们提到最多的一个概念,那么中国崛起的方式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势来完成是我们乃至世界都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当前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意义何在呢?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伴随着战争和扩张,这种扩张包括领土也包括文化和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既从总体上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颠峰。那么从矛盾论的立场上来看,有崛起就必然有衰落,从当前来看中国崛起谁是最大的潜在威胁?答案是,美国。从当前的世界形态来看,美国是一超独霸,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都会引起美国的极度担忧,因为其霸权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中国要崛起就必须要直面与美国的对抗,认清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对美国的长期外交战略。当然除了美国之外,包括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潜在的威胁,因为他们和美国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对中国崛起同样存在着忧虑。而日本由于和中国在地缘和历史上存在着极大的渊源,所以对日本的关系是中国的另一个重大外交课题。 在内部中国崛起现在经济基础已经基本构筑了一个雏形,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必须有文化上的突破。比如中国在秦朝和汉朝形成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唐朝又是一个高峰。在此高峰的形成前期都有文化上的突破,这种文化表现为多元化和蓬勃向上的趋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条件。尚武精神是当时最大的特色,法家和兵家当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秦朝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取得了胜利。而到了汉朝,在经过了对西域外部威胁的征伐之后,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开始培养一种相对柔弱文化,儒家开始取得了统治中国文化的地位。一直到后来的唐代都没有突破这个范畴,在经历了唐朝的顶点之后,中国整个文化体系开始进入一种极度衰落的趋势,以至在经历蒙古和金的两次灭国都不能有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在汉朝以后就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既民族主义已经处于僵化的状态。“五四”运动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实质上来看就是一次民族主义的苏醒和爆发。此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多次革命,但终究因为积弊太深而不能完全改变文化上的病根,民族主义其实一直处于半沉睡状态。 2008年是一个特殊之年,奥运会的举办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期待。中国的民族主义需要一个机会来唤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更加的加剧,于是针对中国奥运会西方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伤害,这些不但没有达到其目的,反而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爆发。网络由于其方便和快捷等优势,成为中国民族主义传播的一个优秀的平台。但这些还不足以说明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走出低谷,必须要有全民的参与。当前主流媒体一直很忌讳谈民族主义,应该分清楚极端民族主义和真正的民族主义的区别。有些国外媒体更是对中国民族主义大加指责和污蔑,其实就是害怕中国民族主义觉醒对自己产生的威胁。现在中国的汉奸特色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许多要害部门都有他们的足迹,即使披着诸如“教授”“专家”之类的华丽外衣也不能掩盖其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本质。中国要想崛起首先要从内部消除这些蛀虫们,千里之堤溃与蚁穴,对这些败类绝对不能手软。任何不顾大局,损害中华民族利益者都是民族主义者的敌人。现在国际敌对势力也一直没有死心,对中华民

20世纪音乐

20世纪的音乐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反映的是绘画上的一种主张,表达了直接感受的事物印象的真实再现,注重色彩及光线的描写,尽量捕捉事物一瞬间的活动情景,不为任何形式所拘束。它的音乐给人捉摸不定的、闪烁的图画性质,常用色彩来代替音乐内容。印象主义音乐在20世纪头三十年极为流行,形成一个国际性的乐派,对欧美各国的音乐发展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极大的动荡和破坏。成千上万的人民在经受战争的创伤后,急切地要求重建和变革社会秩序,他们摈弃老的传统,发展新的思想,探寻新的出路。战后社会的振兴、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信息的猛增和广播、唱片、电视的普及,促使音乐的国界逐渐被打破,为音乐与科技的结合开辟了新的领域。这样就形成了整个20世纪的西方音乐集多种流派、风格、手法为一体,各种音乐现象并存的复杂多样化局面。 除了法国音乐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外,还有以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为首的后期浪漫主义,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民族主义,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表

现主义,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西德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美国音乐家凯奇的偶然音乐,捷克作曲家哈巴的微分音乐等等。另外,爵士音乐、流行歌曲等也是20世纪音乐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音乐总的特点为: 1.节奏上的复杂性 节奏摆脱二拍、三拍、四拍的有重音的格律式标准,代替以不对称的,以奇数为基础的节拍,如五拍、七拍、十一拍、十三拍。在吸取亚洲、非洲节奏的复杂性与灵活性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几种节奏型,造成紧张的、具有强大力度的、爆炸的基本节奏和效果。 2、和声上的不协和性 打破以三度为基础的和弦构成方法,改用二度、四度、五度为基础,制造一种刺激音响。由六、七个音组成“摩天大楼”式的复和弦,如1-3-5-7-9-13-15,加强了音乐 的紧张度。 3、调中心的模糊性 无调性,废除主音,把十二音作为同等重要的音来对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出现于19 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初叶。代表国家:东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和北欧的挪威、芬兰、俄罗斯。由于这些国家政治上长期遭受异国的垄断、民族不独立、经济受压迫,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进步思潮的的广泛传播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民族主义音乐诞生的土壤。 民族主义音乐的特点: 1. 具有民族进步的世界观,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 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 3. 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民族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代表人物:俄罗斯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 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段相同

1.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各异;2.主流思想倾向不同;3.艺术风格特征不同; 【俄罗斯】 俄罗斯代表人物一:格林卡【俄罗斯】(1804-1857) 格林卡音乐创作的特征由三种因素构成:俄罗斯民间音乐;俄国城市音乐文化的养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把这三种因素有机地结合,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它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之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俄罗斯音乐之父。 代表作:歌剧《伊凡·苏萨宁》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 “强力集团”作曲家: 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强力集团”的名称来源于文艺评论家、文艺史家斯塔索夫的一篇题文章,其中称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小组为“强有

力的小团体”。由于他们的成员有五名,人们又称他们为“五人团”,而他们则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这个创作集体的形成过程是:1855 年格林卡和巴拉基列夫相遇,不久又同斯塔索夫相识,他们在艺术观上很相投。1857年格林卡去世后,巴拉基列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在达尔戈梅日斯基家聚会。最后, 1862 年包罗丁也加入进来,于是“五人团”正式形成。 特点: 1.他们都生活在本世纪19 世纪60 年代废除农奴制前后俄国社会活动高涨的环境中深受革命 民主主义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 2.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立志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热爱和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从中吸取滋养,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3.他们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关注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美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 4.他们反对墨守成规的学院派习气,主张创新和风格独特;5.他们喜好将异国与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性描写,以此扩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条件 (一)、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康德。黑格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卢梭:“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歌德:古典诗、浪漫诗席勒:朴素的诗、感伤的诗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一)思想特征:1.创作自由:天才观 2.民主主义立场 3.偏重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热爱自然。(二)、艺术特征:1.强调情感性——主观性。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对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3.惯用对比和夸张,大力提倡想象。 4.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 三.不同倾向 德国前期浪漫主义:“颓废”。英国湖畔派: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欢欣。 法国:自由与激情。 第二节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文学部分: 一.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霍夫曼:奇特构思,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有深度。诺伐利斯:“死亡诗人” 二.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歌德和席勒。 英国文学部分:湖畔派——恶魔派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浪漫主义的先驱:彭斯和布莱克 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天真与经验之歌》 一、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创者 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二、代表人物:华兹华斯 (一).生平华兹华斯(1770—1850),浪漫主义运动的开拓者。对英国的诗歌、英国诗歌的语言有重大的贡献 1798,《抒情歌谣集》 (二).关于序言: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种情感又是经过在宁静中追忆的。——《<抒情歌谣集>1800版序言》 题材:微贱的田园生活诗人特质:心中的热情语言:纯朴有力的日常语言(三).影响华兹华斯的因素:法国大革命远游山水妹妹多萝西 (四).华兹华斯笔下自然的特点 1.以英国独特自然风景、生物为对象 2.“自然诗人”:自然与人生 《丁登寺》作品分析:强调诗教。自然的祭司,自然神的信徒。暗示机制:从自然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契合,悟出一种永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他反思和憧憬,体悟出一种永恒的宇宙精神。浪漫主义的宇宙观: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人和万物建立一种欢乐、创造性的关系。自然赋予了人类以生命,必然又将这个精致的造物融入大自然之中。《露西组诗》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高考聚焦 中外关联 专题3 近现代东西方的民族主义试题

专题3 近现代东西方的民族主义 一、选择题 1.(2017·河北石家庄三模)尽管17世纪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17世纪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2.(2017·河北承德二模)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 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 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3.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4.(2017·四川宜宾一模)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 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 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5.(2017·福建泉州二模)《时代周刊》报道:1931年至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该材料反映了( )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C.抗战以来民族意识增强 D.南京国民政府积极主动地抗日 6.(2017·四川泸州三模)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 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 )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 B.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走进西方音乐-网课答案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单选题下列哪位作曲家属于浪漫主义初期()(1.0分) 没搜到哦~ 2.单选题交响曲的()呈奏鸣曲式,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1.0分) 第一乐章 3.单选题下列哪首作品是德彪西根据马拉美的诗进行改编的()(1.0分)牧神午后 4. 单选题()是罗西尼大歌剧的经典作品。(1.0分) 《威廉·退尔》 5. 单选题强力集团的成员中,写过管弦乐序曲《李尔王》的是()。(1.0分) 巴拉基列夫 6.单选题()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打击乐曲(1.0分) 电离 7. 单选题门德尔松指挥了巴赫的(),使这部巨作重放光芒。(1.0分)马太受难曲 8.单选题“古典主义三杰”其中不包括()(1.0分) 巴赫 9.单选题下列是穆索尔斯基交响诗的是(1.0分) 荒山之夜

10.单选题下列是哪个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1.0分) 没搜到哦~ 11.单选题下列是穆索尔斯基交响诗的是(1.0分) 荒山之夜 12.单选题下列是哪个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1.0分) 没搜到哦~ 13. 单选题格里高利圣咏一般为()音乐形式。(1.0分) 单声部 14. 单选题()创用了“神秘和弦”。(1.0分) 斯克里亚宾 15.单选题这个世界上最早,同时也最为优秀的小提琴乐派是()(1.0分)博洛尼亚乐派 16. 单选题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是()。(1.0分) 《蓝色多瑙河》 17.单选题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莫扎特的作品()(1.0分) 《睡美人》 18. 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乐派。(1.0分)罗马 19.单选题贝多芬的()将人声作为一个丰满的“乐器组”引人交响曲,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1.0分) 《第九交响曲》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影响 摘要:本文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及特点作了介绍,把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其它一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中国民族主义在21世纪世界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及与作用以及如何去引导进行了探讨。 正文: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民族的认同为作为单个的人提供了一种合法的归属感,民族国家是人们作为一个群体而效忠的对象。可以说:民族主义是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变迁最大的思想动力。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在世界上从一个经济文化科技一直领先的国家跌落成了一个落后贫穷愚昧的国家,中国被列强瓜分,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至1895年之后,中国的民族主义澎湃兴起,我们可以将之约略区分为启航期、操演期、着陆期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1895-1918,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主力,是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在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人流亡日本,紧接着又有大批青年学生赴日留学,据估计,由1901年至1910年间,中国留日学生共达32,428人,正是这群远离传统体制,赴外留学的新式知识分子,在留学期间,直接、间接受到十九世纪末期盛行欧美之各类民族主义思潮的浸濡,并且通过翻译、著述、散播各项新观念,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主义变成一套可以明确叙说的理念。 1919-1949,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大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终于1949年的内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建国。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解决方式,发动数千名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史上,五四运动无疑是一座具有典范意义的里程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日益显著的侵华野心,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存亡绝续,也再度点燃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热潮。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展史的角度来看,对日抗战无疑是由民族主义所激起的一场对外战争,而这场历时绵长、规模庞大的战争,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抗战结束后,中国如愿取消了长达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的桎梏,国际地位大为提升,民族主义目标的实现,绽露曙光。 第三阶段:1949-- ,从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开始了艰难而又伟大的民族复兴历程,在经历建国后的成绩与挫折后,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进行了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进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任人欺辱的民族了。原子弹的自主研发,航天器的一次次升上太空,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并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等等,这几十年的诸多成就无一不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为之一振。 在欧战直接推动的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主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德国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 早期浪漫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晚期浪漫派,1806--1830 等为代表。 年之后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 代表作家: 1、施莱格尔兄弟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2、格林兄弟 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 另有两卷《德国传说》。 3、霍夫曼 复杂和有争议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

代表作:《金罐》穷大学生安泽穆斯 4、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 代表作:《诗歌集》,德国诗坛上继歌德之后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政治讽刺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概况 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 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 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 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 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 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因此,这个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 1、湖畔派三诗人:1)华兹华斯2)柯勒律治3)骚塞 1)华兹华斯 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后期的《丁登寺》是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美学主张:返回自然,被誉为“自然诗人”。 此外,又是十四行诗圣手。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开一代诗风,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大主题: 自然; 儿童、童心、童趣; 人的孤独感; 坟墓,死亡。 2)柯勒律治 1797年,他与华兹华斯结识,同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丽斯特贝尔》的片段--再也没有写完续篇。 3)骚塞 早在华兹华斯前就是桂冠诗人。 作为御用诗人,写有《审判的幻影》,攻击拜伦,也为拜伦所攻击。 : 1)拜伦2)雪莱3)济慈 《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西风颂》、和政治抒情诗《给英格兰人的歌》。 长诗《阿多尼斯》纪念济慈的哀诗。 《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阮芬历史01级 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

论民族主义的起源及特点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题目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 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2010 级二班 学号: 20X0330X0107 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成绩:___ ________ 完成时间:

目录 一、民族主义概述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 (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 (2)民族主义国家的演进 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一)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二)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 三、民族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影响

论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 付丽芳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作为一个从西欧开始起源并产生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自民族主义最早西欧诞生以来,它和主要在它塑造下形成的近现代民族都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在今天面临的全新现实环境,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过程。 一、民族主义概述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 “民族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从自我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出发,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低位考虑的包含民族、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二)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1、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一个民族在现实之中是确定的、客观的。但当我们在抽象理论上给出一个定义时,却是众说纷纭的。因此,了解民族主义之前,有必要对“民族”作一个学理式的探究。英文中“民族”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但其语义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与政治相联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后,该词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再往后,政治色彩成了该词的主要含义。[1]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研究学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的很多学者都主张,民族主义和民族都是近现代世界才存在的政治概念。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人们对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发展深入。冷战以后,世界各地各类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叠起,有力地影响着当今世界新格局的组合。韦伯曾说过:“在谈到‘民族’这个概念时,我们一再指出它同政治实力的关系。”[2]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将成为新世纪的主要潮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继二战结束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之后,冷战后的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2、民族主义国家的演进 “民族是一个纵向和横向联系上的一体化的、拥有固定领土的群体,它是以共同的公民权利和具有一种(或更多)共同的集体情感为特征的。”[3]在民族主义推动下,近代民族国家和民族先后产生于十六世纪的英国、十七世纪中期的法国、十八世纪下半叶的俄国、十八世纪晚期的美国,以及十八与十九世纪之际的德国。在这个历史序列的演进之中,民族主义和民族本身都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化。 当民族主义在它的原发地英国形成发育起来时,它原本是一场处于既定的历史疆域内的全体人民把国家主权从皇室、贵族手里夺归大众所有的运动。也就是说,最初的民族主义所飙扬的,是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这时候的民族概念,“等同于国家,等同于人民”;吉登斯则认为,民族是指“居于拥有明确边界的领土上的集体,此集体隶属于统一的行政机构”[4]

20世纪音乐

形成现代派音乐的内部因素: 浪漫主义后期,音乐语言和风格充分发展,如理查德·斯特劳斯的乐队肢体、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特别是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等,都是印象更丰富也更复杂了,有了跟多的不协和因素,调性趋于瓦解,这些都预示了新的语言和风格的产生,20世纪出现的某些新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成现代派音乐的外部因素: 从社会外部环境和条件方面: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统治等,使社会动荡,矛盾加剧,引起社会心理发生变化,产生了更多的紧张、不安等情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作曲家创新求异更加心切;个人主义充分发展,创作不顾公众反映和社会效果的倾向变得的普通起来。 20世纪各个流派的产生,或多或少的都离不开这些总体情况,但实际上,每个流派还有她自己的外部产生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如表现主义,可能更多的与社会发展思潮的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子音乐,由于科技的发展,展现了可能采用新的手段代替普通乐器和人声创作音乐的前景,吸引了作曲家进行这一方面的试验。如偶然音乐代表人物凯奇,他的影响主要是在六十年代,西方社会政治生活不安定,各种思潮迭起,年轻人容易对传统采取一种比较冷漠和怀疑的态度有关。 表现主义名解: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 表现主义常常与印象主义相对立而言。简单地说,如果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影响描绘下来,表现主义是把人们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印象注意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以及他们周围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表现主义抓住的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他强调的不是客观物体的外贸,而是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表现主义者往往把自身内心的体验当做创作的唯一根据,用自己主观对现实的理解来代替真正的现实。 表现主义音乐形式: 表现主义音乐更加怪诞不协和,带刺激性,尤其表现在音乐语言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力度变化,尖锐的不协和和弦,部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等。这些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与表现紧张、恐惧、绝望等富有刺激性的内容相联系的。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有时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 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手瓦格纳,理查德·斯特劳斯影响,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中期:进入无调性阶段,《月迷彼埃罗》 晚期: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 十二音音乐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无调性语言一般来说只适用于创作小型作品,如是大型作品,需要有一种结构方法,把乐思有条理的陈述出来,形成曲式,以代替调性原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十二音体系的基本方法是由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乐曲

对民族音乐的看法

浅谈民族音乐的复兴之路 摘要: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下,国内外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碰撞,音乐亦是。中国乐坛在海 纳百川的同时,民族音乐却有些萎靡不振,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本文力图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中国民族音乐深邃的历史渊源和如何发展民族音乐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改变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西结合古为今用教育 作为一个九零后,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以前并没有发现民族音乐的迷人之处。直到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音乐》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信天游、花儿、山歌等民歌形式,还了解了藏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历史悠久而辉煌,内容丰富多彩,是各族文化长期交流融会而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各族人民艺术创造才能精髓的总结和提炼。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并未其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一、民族音乐的定义 民族音乐从广阔的意义上讲指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经古人和今人不断创造且世代流传的,被广大人民群众青睐以及与他们审美取向相一致的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创作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包括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说唱形式、民间音乐、歌唱舞蹈类、器乐形式的以及戏曲形式的音乐等多种形式和内容。【1】 二、民族音乐的历史 《吕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也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中记载“歌曰,侯人兮猗”四个字的歌词,被闻一多认为“音乐最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音乐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组织公社成员与自然界或氏族敌人作斗争并利用乐舞祭祀,以期风调雨顺,万物昌盛。用土、石等制作乐器,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就已有“琴”、“瑟”、“箫”的发明。反应音乐在中国发展甚早。奴隶社会统治者就懂得以礼乐治国之道,设置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维护他们的统治且围绕音乐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也有史料《战国策.齐一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反应了音乐在前秦时的中国就具有普遍性。 在西周就有近1500多人的就职于音乐机构大司乐,汉代的乐府、唐代的大乐署、鼓吹署、梨园、教坊,这些政府的音乐机构设置反应了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也促进了音乐的盛行。 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 三、民族音乐的现状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强,国外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等不断涌入国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走向、生活内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时间,摇滚乐、霹雳舞、街舞、酒吧间音乐风行世间。随着生活的多元化,社会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尤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创作方法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的想象和矿长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浪漫主义作为思潮,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并发展于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传播很广。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浪漫主义作家: (一)德国 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许多艺术家虽然不过存心只写一部长篇小说,实际下却描绘了自己本人”。史雷格尔的浪漫主义,是主观唯心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他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史达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他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民间诗歌的朴素、单纯,对当时的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当时涌现出来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 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主要作品有《金罐》、《公猫摩尔》、《小查克斯》。海涅(1797-1856)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体现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歌颂爱情,描写理想女性。二是想象丰富,描写梦境。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梦境描写,来延伸诗人的现实感受,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世界。梦幻性超过现实性。三是热爱大自然,描绘自然美,采用民间文学题材。主要作品《诗歌集》和《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罗曼采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