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2020-05-11

目录

1.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依据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讲教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听讲教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议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园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应用功能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录播课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录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点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互动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畅的视频互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时的音频互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音画同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培训及会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教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听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考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督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巡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全面,高性价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设计,操作便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度集成,运行稳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适应,高效传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网络化,易于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开放,扩展性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主要产品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室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SVR2726系列高清多媒体录播主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PC185-AI3N智能跟踪网络摄像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PC2231高清防暴半球网络摄像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VS-MSS-100A流媒体服务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KDM2801A-G2视频监控业务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S200G IP磁盘存储阵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VS瞭望视讯教室业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成功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秦皇岛海港区教育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行业其它成功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背景

1.1概述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简称“薄改计划”)。

从建设的阶段来说,建设的初期是对于薄弱地区基础的环境及设备的建设,包括教室环境、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这些条件都满足后,农村的薄弱地区还存在教学师资资源缺乏的问题,而由于农村教学点条件较差,学生较少,很难为这些地区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这种情况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优秀的师资资源分享到农村薄弱教学点。

实际上这也是国家推动的一种建设方式,2016年2月份发布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其中的的重点任务是,深入推进“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用,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6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这个件中提出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出专递课堂方案,帮助平衡不同地区教学资源,促进不同学校优质资源交流,整合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

1.2需求分析

本项目旨在平衡区域教学资源,实现优秀资源的分享,平衡不同地区教学资源,提高整个区域的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1、建立区域教学互动交流子系统

利用远程实时互动上课的方式,使部分开不足开不齐开不好课的教学点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中心学校上同一堂课,以共享优秀资源。

除了优质资源学校的教师为薄弱教学点学生上课外,不同优质资源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教学交流。优秀的教师同时为多个教室的学生授课(考虑到教师的教学精力,一般两个为宜)。在给本教师学生上课的同时,远端教室的学生也可同时上课,并且可与主讲教室的老师、学生实时互动。(有生课堂)

2、建立视频会议子系统

通过建设应可实现视频会议的功能,可用于远程教师培训、行政会议等活动。要求系统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及音视频效果。

3、建立在线教研子系统

通过本次建设,教务部门可通过系统进行听课、评课、督导等教研活动,在线教研的方式更加灵活,可提高教研效率和质量。

4、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

本次建设应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可将名师、名校的课程录制下来,形成资源库,并应提供完善的资源分享平台,使资源能服务于学生、老师等用户。

5、建立巡考安保子系统

通过建设应可实现监控的功能,在考试期间,进行电子巡考,并且应考虑到巡考业务对于资源安全的特殊要求,提供相应的保障。在非考试期间应通过视频监控保障校园安全。

2.建设依据及原则

2.1建设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

GB8898-201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79-2002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

GA/T388-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操作系统要求》

GA/T388-2002B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

GA/T390-200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YD/T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2.2建设原则

本方案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遵循技术先进、架构合理、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易管理、易维护并节约成本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同时该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来构建本系统。

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

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设计合理,架构简洁,功能完备,切合实际,能有效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的安装调试、软硬件操作简单,容易掌

握,适合中国国情和教育行业的特点。

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在先进、可靠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体现高性价比。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设计、建设、升级和维护。充分考虑用户实际需要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根据用户现场环境,设计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以便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实施的需求,经济实用。

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系统采用成熟的、稳定的、完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能够保证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信息化地不断深入发展,方便地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各层次节点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通信媒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系统能够通过增加服务器等软硬件设备,方便、平滑的对系统容量进行扩容,后台存储容量也具备较高的可扩展能力。

开放性与互连性原则

系统应具备与多种协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互通的特性,确保网络系统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基于国际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广域网、局域网、计算机及数据库协议,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可管理性原则

能够实现监控、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各平台软硬件设备和前端视频服务器设备,可以迅速确定网络故障,及时告警,并拥有完善的报表功能等。

高安全性原则

根据国家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该系统在设计初期将符合国家有关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律和法规,满足教育系统内部及适用环境对该系统提出的安全性要求,采用国际标准加密算法与系统内部私有协议相结合的方式防止出现系统数据泄密、音视频资源被盗用等安全问题。

3.方案设计

3.1整体设计思想

针对本项目需求,我们将重点对学校的教室和中心平台进行建设。针对于学校教室的互动应用需求,我们进行相应的部署,分别建设主讲教室,听课教室两种教学环境。在中心平台,我们部署业务系统服务器、管理、存储等设备,一方面可以对各教室设备进行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可管理、存储采集到的视音频资源。

图示:系统组网图

3.2资源采集

根据应用需求不同,可在有优秀教学资源的教学点建设为主讲教室,薄弱教学点教室建设为听讲教室。

3.2.1主讲教室

主讲教室完成教学资源的采集、处理,形成的教学资源一方面给到薄弱教学点,另一方面给到管理中心作为教学资源,用于后期学习,教研等工作。

教室端架构以及接线图如下:

图示:教室端架构图

图示:教室端组网图

主讲教室应包括的设备有专递课堂终端、拾音设备、教师跟踪摄像机、学生全景摄像机等设备。

资源采集

应包括音频资源采集和视频资源采集两个部分。

音频资源可新建拾音设备,如果教室里原有领夹麦等拾音设备,可直接利用。音频设备直接接入专递课堂终端,终端应包含有丰富的音频接口以及音频处理模块。

视频源应包括摄像机视频源和编码课件视频源。教师跟踪摄像机采用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利用一只固定的摄像机实现对教师跟踪,以避免传统多设备实现

跟踪产生的故障节点多,跟踪画面不稳定等问题。讲台全景摄像机实现对整个讲台区域教师活动的图像采集。学生全景摄像机实现学生图像采集。专递课堂终端应内置编码模块,授课电脑可直接通过VGA或HDMI接口的线缆接入终端,实现编码。

资源处理

专递课堂终端应负责完成资源的处理,包括画面合成与混音。终端应可将多路视频信号进行合成,可提供电影模式、画中画模式、多画面模式等多种画面合成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教学场景变换实现自动导播。此外它还应支持添加课程的片头、片尾,更好的记录课程信息。通过以上丰富的灵活的课程资源处理方式,终端可以输出更符合用户观看体验的教学视频。

远程互动

专递课堂终端应完成远程互动的功能。通过接入上级MCU,可以将本地终端合成后的画面以及课件PPT的画面给到听课教室。也应接收听课教室端的听课学生的视频源。终端本身应包含回声抵消等音频处理模块,可以保障互动过程中有良好的音频效果。通过先进的压缩编码算法,可以低码流传输高清画面,减少互动过程中的带宽占用。

显示扩声

专递课堂终端应包含解码模块及数字功放模块,外接抬头电视,可显示远端听到教室学生的画面。接音箱后可听到远端学生提问及互动声音。

画面显示

关于显示设备,主讲教室应配置投影机及一个吊装液晶电视,液晶电视称为抬头电视,远程专递课堂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场景,主讲教室显示设备应显示不同画面风格内容

场景一:老师正常上课:

投影机显示画面抬头电视显示画面

场景二:听课教室学生回答问题:

投影机显示画面抬头电视显示画面

同时,该类教室也可作为听讲教室。

3.2.2听讲教室

听讲教室部署的设备包含专递课堂终端、学生全景摄像机以及音频设备等,通过专递课堂终端接入上级MCU,可以将听讲教室学生的音视频给到主讲教室。听讲教室应接收两路视频源,一路是主讲教室合成的画面,主体是授课教室,另一路是授课PPT,这样的观看场景更真实还原上课场景。在网络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只接收一路合成画面,由于合成画面已经经过自动导播,在切换PPT的时候会自动把PPT的画面变换为主画面,故也可以较好得还原上课场景。

关于显示设备,听课教室应配置投影机及一个吊装液晶电视。

场景一:老师正常上课:

投影机显示画面抬头电视显示画面

场景二:听课教室学生回答问题:

投影机显示画面抬头电视显示画面

3.2.3会议室

我们系统中的专递课堂终端集成了会议功能,通过接入本级或上级的MCU,可与其他会议终端或其他教室的专递课堂终端进行互通,完成视频会议,教学研讨等工作。

3.2.4校园监控

可对各学校新建高清监控系统,采用网络高清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应可选不同的摄像机,如红外功能摄像机、PTZ功能摄像机等。通过监控系统可用来保卫学校安全,预防及处理突发事故,教室内监控也可在考试时用作电子考场。

如果学校已经有监控系统,应可对于数字监控系统通过国标GB/T28181进行接入,对于模拟监控系统,应可编码后接入。

监控系统应采用级联架构,学校本地管理中心可查看本校监控视频,市级可查看本市内的监控视频,区域级管理中心可查看下级各学校监控视频。

3.3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设备主要负责对前端设备和资源的接入,应包含接入管理设备、存储设备、流媒体设备、MCU等设备。

管理平台设计

中心管理平台应采用嵌入式的硬件结构设计,内嵌Linux操作系统,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并且应支持级联组网,方便系统扩展。平台应提供完善的设备管理、用户管理、认证管理、权限管理、告警管理等功能。

存储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应实现对课程资源进行存储,磁盘阵列应支持RAID备份和热备份,可保障资源安全,同时,磁盘阵列应支持通过堆叠实现存储空间的海量扩展,并可实现负载均衡。

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应采用嵌入式架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在系统建设中应配合业务管理系统以及磁盘存储阵列使用,实现媒体转分发的作用,辅助实现教学资源的直播、点播等功能。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应实现各类教学业务,直接面向用户使用。应采用B/S架构,支持主流浏览器访问。业务系统应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专递课堂互动组织相关应用、直播点播等课程观看应用、教学评教、自我反思等教学管理应用。

MCU(教育云平台EDU)

各级管理中心的MCU应负责接入本级的终端设备及下级MCU,作为其上级。MCU应完成视频会议、专递课堂终端的接入管理控制。

解码器及电视墙

解码器及电视墙应将各教室的上课情况显示出来,完成教学督导、教学研讨等工作。

4.应用功能介绍

通过前端资源采集,管理中心的资源整合,封装不同应用适配不同协议,最终通过用户终端,为用户提供多种应用:专递课堂、录播课堂、在线教研、教学督导、电子巡考、远程培训及会议。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帮助提高教学水平。

4.1录播课堂

除了通过互动功能实现专递课堂的应用外,系统可以对课程进行录制,并形成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提高教学水平。具体来说,可以形成名师课堂,即将名师讲解的重点、难点或者期末总结录制下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示范课让其他老师学习,进而帮助他们提高。也可以形成名校课堂,将各名校的优秀资源录制下来,学生可以进行选学,扩大优秀资源的覆盖面。

4.1.1课程录制

平时上课,或是在远程互动时,系统可以把课程视频录制下来,形成课程资源库。形成的资源库一方面可以供学生老师课后学习、总结,另一方面也可用作教学分析。

画面风格。录制时有多种画面风格可供选择,包括画中画、多画面、单画面,系统除了可以提供默认的画面风格模板供选择外,还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自定义。

自动导播。在录制时,可以根据教学侧重点不同进行自动地画面切换,即自动导播。如在老师特写时,如果叫学生上讲台进行互动,系统会自动将特写切换为全景;教师在切换PPT时,会自动把PPT画面切换为主画面……

平板控制。通过平板电脑,可以完成以下几方面应用:1、录制节奏控制,包括录制开始、暂停、结束。2、手动导播,手动进行画面切换。3、选择录制时的画面风格。4、其他,如专递课堂呼叫远端教室等。

4.1.2课后点播

完成点播的业务系统采用B/S架构,支持主流浏览器访问,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方便操作。同时系统有良好的课程呈现方式,用户既可以根据系列课系统性地学习某门课程,也可以通过便捷的搜索方式找到课程。

4.1.3业务应用

为完善对录制好视频的应用,我们开发了丰富的应用。包括:

上传下载。教师可以上传课程的相关资料,如课后作业、课件PPT、课外阅读材料等,供学生下载,丰富课程资料。

知识索引。将完整视频中不同的教学重点分别截取出来并标记重点提要。这样,学生在后期学习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重点片段。知识索引节

约了用户观看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针对具体个人的学习中心,包括观看记录、收藏课程、课表信息等等,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其他还包括在线交流、排行榜、自我反思、添加字幕等等,通过这些实用、易用的业务应用充分利用录制好的课程视频帮助提高教学水平。

4.2远程互动教学

远程互动可以实现不同校区或者不同学校间的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互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教师在主讲教室对薄弱教学点教室的学生上课,听讲教室的学生,可以观看两路画面,一路是主讲教师的画面或者是合成画面,一路是教师授课课件的画面。此外终端也有音频良好的音频处理效果,可有效消除噪音、抑制回声。通过良好的画面及声音呈现效果,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上课体验。

当城区中心校为薄弱校上课时,主讲教室无学生,即无生课堂,讲课老师可以将全部精力用来对教学点学生授课,更好地帮助薄弱教学点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当城区中心校进行教学交流时,双方教室都有学生,即有生课堂。这种教学

交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学生接受不同老师上课,从不同角度理解教学内容。

2、不同学校的不同优质科目互补,共同提高。

3、通过交流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4.2.1流畅的视频互动

教师在主讲教室对听课教室的学生上课,听课教室的学生可以观看两路画面,一路是主讲教师的画面,一路是教师授课课件的画面。

互动画面是直接通过教室间的录播主机进行数据传输。通常情况下仅需一条2M带宽的公网即可保障画面的流畅传输,对带宽的需求很低。且录播主机符合标准的协议,可以与多台同类型的录播主机或视频会议终端进行直接互动通信。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情况选择不同的呼叫码率,保障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互动依然顺畅。

而处于主讲教室的教师也可以同步看到听课教室的学生反映,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听讲效果反馈,从而能相应地对授课节奏进行精准把控。

4.2.2实时的音频互动

录播主机内置了音频模块,具有回声抵消、啸叫抑制、噪音消除等音频处理功能,保障在互动时有良好的音频效果。

主讲教室通过老师拾音器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收音,并通过录播主机处理,将该数据传输给远端的听课教室,听课教室可以清晰的听到老师的声音,再通过主机的音频模块的处理,听课教室端的声效宛如身在主讲教室。

同时,听课教室有疑问需要请教远端主讲教室的老师,也可以直接发问,通过布置在听课教室的学生拾音器,主讲教室的老师也同样可以清晰的听到学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实时的互动。

4.2.3音画同步

使用网络进行音视频的传输,不可避免地会有短暂的延迟时间,可能会出现音画不同步的情况,这样会极大的影响主讲教室与听课教室的互动效果。通过客户端进行简易的调节,可以解决此问题。

通过良好的画面及声音呈现效果,可以让身处不同教室里的学生同时参与一个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与远程教师进行实时提问与接受辅导答疑,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上课体验。

4.3远程培训及会议

作为一种现代高效的沟通方式,视频会议正逐步成为各行业用户必备的沟通工具。通常的视频会议需要布置一些视频会议终端来实现多方的视频会议,而专

递课堂系统支持视频会议标准的协议,可以与视频会议设备融合,避免了建设多套设备可能会出现的兼容等其他问题。同时通过一套设备的多种功能复用即满足了需求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系统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会议,任何1个终端入会后都可以发言,并发送相关的数据、图像、文件等,进行各种会商,提高会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不上课的闲余时间,偏远地区可直接在教室里利用专递课堂终端参与培训或会议。教师通过系统远程参与培训,不会因路途时间影响正常上课。通过远程会议,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通过远程参与培训与会议,一方面可避免人员舟车劳顿,另一方面还可节省交通成本。

4.4在线教研

4.4.1在线听课

传统的听课方式,需要听课的老师到教师里,学习优秀老师的授课方式,这样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会影响老师的发挥、学生的表现等等。通过本方案,老师可以在线进行听课,避免以上问题。

年轻的老师即可以在办公室里,通过自己的PC电脑,实时或课后观看优秀老师的授课过程,取长补短。也可以由教务处组织多名老师一起在会议室进行听课,可进行教学讨论而且不会影响课堂秩序。

4.4.2在线考评

传统的考评方式,会影响上课老师发挥,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水平,而且缺少说服性的材料,容易引起争议。利用本系统在线教研的方式可以解决该问题。

教务处可以针对某门课程视频发起考评任务,并且给该任务相应的预案,即本次评价哪些项目,具体某一项占比多少,可以将该任务指派给考评的老师或领导,考评人员会收到考评消息。除了可以根据预案进行考评外,还可以在课程视频上进行打点记录,记录某一点好,好在哪里,不好,有什么问题,方便后期查

证或学习。

4.5在线督导

传统的督导方式,比如:督导组的老师每人都分配了几个学校,每天需要到这些学校进行教学督导,而且督导方式也相对主观,没有形成一个信息化的、客观的评价方式。

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帮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的教学督察。

督导人员登录界面

督导老师登录系统之后,可以选择自己需要查看的教室,点击进入课堂,就可以在线的实时查看每一间上课教室的情况。

督导首页

通过选择不同的预案,不同细分的维度进行打分,比如:授课态度、到勤率、课堂纪律等。能够比较客观的体现实际的教学行为等情况,并且可以在线记录,方便后期查证。

督导人员督导界面

实验小学网络联校工作方案

臨澧縣信息化優質資源網絡聯校工作方案 臨澧縣實驗小學 根據《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湘教發〔2013〕24號)和《關於組織實施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の通知》文件精神,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扶助薄弱學校進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照縣教育局の統一部署,臨澧縣實驗小學小學與望城中心小學、停弦中心小學、縣四完小三所學校開展網絡聯校工作,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創新教研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以引領示範為抓手,以提高質量為根本,以提高教學效益和育人質量以及達到資源有效共享為目標,以制度建設和經費投入為保障,依托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更新教研管理理念,改善教研管理辦法,強化教學管理工作,通過網絡聯校發展平臺,建立教育網絡,實施城鄉聯校行動,構建合理有效の教研模式,形成具有區域特色の有效教學管理良好格局,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我縣小學教育教學質量の全面提升。 二、目標與任務 (1)探索以網絡為載體,以“名師課堂對接”、“專遞

課堂”和“網絡教研”為主要運行模式,通過“三個課堂”の應用和“1+3網絡聯校”教育教學研究活動の開展,實現“同步備課、同步授課、同步作業、同步考試”。 (2)以名師、骨幹教師為主體,選拔優秀教師,成立優質教師團隊。以學校語文、數學教研組長為核心,成立點對點互動教學指導組,在教師資源缺乏情況下,達到該種課型課堂統一監管。並以此為基礎,研究制定統一考核辦法。以期通過有效教研,使每個項目每學期保質保量完成相應學時の點對點教學任務。並在充分發揮名師和骨幹教師示範帶動作用下,改變農村薄弱學校教師の教學方式,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縮小城鄉教育資源の差異。 (3)將名校名師の優質教育資源以及主校教學教研以及資源同步輸送到城郊及農村偏遠地區の網絡分校,從而達到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班級之間“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進”。 三、組織和管理 完善中小學網絡聯校建設組織機構。我校網絡聯校建設由校長負責規劃,分管教研副校長組織,教務處、校信息化辦及相關授課教師負責實施。 管理措施嚴謹。按照要求,制定各種管理制度,統一部署該項工程點對點教學管理工作,通過管理平臺了解幫扶對象の動態,定期組織交流、展示、評價活動,針對存在問題,

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与东师专家团队及学校教师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试点校带动作用,推进我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特制定《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智慧课堂创建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纲要,学校管理和发展以袁贵仁部长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为发展蓝本,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以智慧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足课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德育培养为根本,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智慧课堂的建设推动我校及辐射三所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成绩优良,能服务、有责任的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水缸小学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重点探索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形成《水缸小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和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并完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依托教学平台和学校现有学习终端) 4、构建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标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 5、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水缸小学微课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素材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的学习管理。 6、利用微信平台和学校等信息交流工作,加强家校互通,将学校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所,思想推进的主阵地,带动区域文化和人文发展。 7、规学校“4+N”培养模式,即依托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荆小大阅读、e文化节四个节日和N项学生自选课程,实现智慧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完成信息环境下学习指导手册编写,同步智慧课堂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特色。 8、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辐射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环境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促进“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校小组,由学科组长为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和包年级领导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焦课堂。

小学网络联校工作方案

临澧县信息化优质资源网络联校工作方案 临澧县实验小学 根据《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湘教发〔2013〕24号)和《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扶助薄弱学校进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临澧县实验小学小学与望城中心小学、停弦中心小学、县四完小三所学校开展网络联校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引领示范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益和育人质量以及达到资源有效共享为目标,以制度建设和经费投入为保障,依托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更新教研管理理念,改善教研管理办法,强化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网络联校发展平台,建立教育网络,实施城乡联校行动,构建合理有效的教研模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效教学管理良好格局,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目标与任务 (1)探索以网络为载体,以“名师课堂对接”、“专递

课堂”和“网络教研”为主要运行模式,通过“三个课堂”的应用和“1+3网络联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实现“同步备课、同步授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 (2)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体,选拔优秀教师,成立优质教师团队。以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组长为核心,成立点对点互动教学指导组,在教师资源缺乏情况下,达到该种课型课堂统一监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统一考核办法。以期通过有效教研,使每个项目每学期保质保量完成相应学时的点对点教学任务。并在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下,改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 (3)将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主校教学教研以及资源同步输送到城郊及农村偏远地区的网络分校,从而达到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 三、组织和管理 完善中小学网络联校建设组织机构。我校网络联校建设由校长负责规划,分管教研副校长组织,教务处、校信息化办及相关授课教师负责实施。 管理措施严谨。按照要求,制定各种管理制度,统一部署该项工程点对点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平台了解帮扶对象的动态,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评价活动,针对存在问题,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doc

精心整理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1. 系统介绍 (1) 1.1智慧课堂的背景 (3) 1.2智慧教室主要用途 (3) 3.9视频监控系统 (7) 4.智慧课堂的课堂模式 (7) 4.1教师模式 (7) (7) (8)

(8) 4.2学生模式 (8) (8) (9) (9) 1.系统概述 1.1智慧教室建设背景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

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的环节中,教师给出简单选择后,学生举手或者口头回答,不能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教师只能根据大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进行教学,没有准确的数据,更不能考虑后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1.2智慧教室主要用途 (RFID)(如基于 时, 计算2 转WiFi 平台,WiFi 2.1 光载无线交换机及其配套设备远端射频单元为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用于实现WiFi无线射频信号的远距离、大范围的光纤分布,是物联网无线网络分布的主要分布方式。 光载无线交换机安装在智慧教室的网络机柜里,与原本有线布线的网络交换机连接,接入学校计算机网络。光载无线交换机内置2个WiFi接入点(AP)(所有网络协议处理、基带数据处理、射频信号处理都集中在光载无线交换机内),通过模拟光纤链路将WiFi射频信号分布到智慧教室内,完成智慧教室的WiFi无线覆盖,将实验设备和各类WiFi终端接入统一的WiFi无线局域网,构成整体物联网工程平台。

三个课堂实施方案

汉寨内中心小学 “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实施方案教育部在2020年3月发布了《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给在疫情情况下的农村薄弱学校送来了及时雨、雪中炭。疫情虽然暂时延缓了学生返校的进程,却为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育部准确把握在线教育发展态势,适时发布《指导意见》,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校迅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研讨。响应上级号召对学生实施网络施教,并引导学生收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秋季开学后,为了继续实施“三个课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特制定了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实施“三个课堂”的基础上,形成以“导学、研学、促学”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在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上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正确解读“三个课堂”,促使教师与学生“定位” 我们认为“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虽然都包含“课堂”二字,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下课堂,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网络连接的“空中课堂”。 1、“专递课堂”有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名师课堂”有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

XX中学“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XX中学“三个课堂”建设应用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现按照文件通知制定XX中学“三个课堂”教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作为被帮扶乡村学校,能够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但要开好课程自身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弱,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其它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对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是一种有效举措。XX中学要充分利用XX学校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以此促进学校的教育水平,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学习“三个课堂”基本内涵 本实施方案中的“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基本内涵是: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完善“三个课堂”技术环境。 XX学校和XX中学开展“三个课堂”所需的技术装备、网络环境条件、师生信息化水平提升方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建设“三个课堂”管理平台,XX中学由微机室管理员XXX老师专人负责设备维护,为“三个课堂”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推动应用普及 制定“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根据XX学校确定的时间表,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学校要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二)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激发应用活力 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设计

九中智慧课堂实施细则 一、前言 为了解决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保证课改工作顺利通过深水区,引领我校课堂在信息化全新环境下走向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实现让教育充满智慧,课堂充满活力,学习充满兴趣的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做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经广泛学习、研究、论证,学校决定实施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探索活动,特制定实施细则。 二、课堂现状分析 自2009年我市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九中以课改先行者的姿态始终致力于课堂的创新实践。先后经历了统一模式,整体推进和实施多元模式,构建自主课堂等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自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以展示为核心,以导学案为线路图,以评价为手段,以交流为平台。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尤其是经过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和2013年全省课堂教学改革博览会的现场展示活动,我校的课改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师生的课堂表现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和市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教师报》、《黑龙江日报》、《今日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我校课改工作,在龙江大地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是当课改走进深水区,我们的课堂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学生深度学习活动还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个性化学习体现不明显,师生互动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随着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课堂上各种信息基础设施、高速的网络环境的建成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成为了可能,也为新课堂建设创造了全新的、现代的环境,一场新的、更大的课堂革命正在九中人的心中孕育、成长。 三、指导思想 智慧课堂是我校实施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基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教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智慧学习为目标,以智慧课堂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2020-05-11

目录 1.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依据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讲教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听讲教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会议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园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应用功能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录播课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录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后点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互动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畅的视频互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时的音频互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音画同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远程培训及会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教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听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考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涂县教育局智慧课堂项目建设方案 .doc

当涂县教育局智慧课堂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当涂县教育局智慧课堂项目 申报单位:当涂县教育局 编制单位:当涂县教育局 编制日期: 2019年8月 第一章背景与现状 1.1政策背景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

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019年3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安徽省教育厅《2019年智慧学校建设工作要点》、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马鞍山市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政府《马鞍山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等通知文件均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含村小)必须于2019到2022年四年内实现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并且此项工作已经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市政府对县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 1.2 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我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教育信息化开始进入 2.0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也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2.0的到来,也掀起了智慧学校建设的浪潮。 在智慧学校建设方面,智慧学校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主要业务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深度融合,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促进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智慧学校的建设要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师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3 现状分析 智慧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现代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课上互动提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所有的学习信息都分散了,不便

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 堂应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精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转变,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与推进5G应用相结合,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全县中小学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统筹做好“三个课堂”开设。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分学段、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课程开设情况调研,精准分析每一学段师资和教学情况,统筹组织安排“三个课堂”的开设。依托城乡帮扶共同体,运用“三个课堂”建立帮扶共

同体学校教学新模式,提高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常态化应用。镇、校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制定本区域“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鼓励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式集中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各学校要因地制宜,通过“网络双师同步课堂”解决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优质师资不足问题。 (1)利用“专递课堂”帮助农村学校开全开足开好课程。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各镇中心校要调查统计本区域内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开设情况,尤其是对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的学校,形成调查报告。龙头学校每学期由优秀教师为帮扶式学校开设课程,每学期统一排课程表。依托集团化办学,建立帮扶共同体信息化工作交流新模式,共同提高城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丰富集团化办学的内容。 (2)利用“名师课堂”发挥好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名师课堂”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

2019最新智慧教室设计方案.

2019最新智慧教室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1) 第1章 ........................................ 前言2 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 (2) 第2章 .............................. 现状及需求分析3 2.1 现状 (3) 2.2 需求分析 (4) 第3章 .................................... 设计思路5 3.1 设计原则 (5) 3.2 设计目标 (5) 第4章 .................................... 系统方案8 4.1 方案概念 (8) 4.2 方案说明: (10) 第5章 ................................ 方案细化设计 11 5.1 智慧教室设计方案 (11)

第1章前言 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 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高度重 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 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十二五(2012—2015年),突出“应用切入、完善基础、搭建平台、试点引路” 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3211”建设计划,即“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平台),“一批试点”(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和试点学校),“一批基地”(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支撑形 成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 构。”有效解决了PC部署分散、管理维护难、运维成本大、 损坏率高等实际问题。

某大学智慧教室建设实施方案

XXXX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第二章需求分析 (1) 2.1 教学业务场景需求 (1) 2.1.1 多媒体教学设备升级需求 (1) 2.1.2 创新型教学模式需求 (2) 2.1.3 教学管理需求 (2) 2.1.4 优质资源建设需求 (2) 2.1.5 跨校区互动教学需求 (2) 2.2 管理业务场景需求 (3) 2.2.1 教室管理需求 (3) 2.2.2 教学环境管理需求 (3) 2.2.3 资产管理需求 (3) 2.2.4 信息发布管理需求 (3) 第三章智慧教室应用场景 (3) 3.1 自动开启教室门(课前) (3) 3.2 教室环境自动调节(课前) (4) 3.3 课表查询、教室确认、刷卡考勤(课前) (4) 3.4 启动设备(课前) (4) 3.5 课堂教学(课中) (4) 3.6 一键下课(课后) (5) 3.7 教学回顾与评估(课后) (5) 第四章智慧教室物理层示意图 (5) 第五章具体建设容 (6) 5.1 智慧教学体系 (6) 5.1.1 教室布局 (6) 5.1.2 交互显示系统 (6) 5.1.3 高清录播系统 (6)

5.1.4 远程互动教学系统 (7) 5.1.5 课堂互动系统 (8) 5.2 智慧管理体系 (10) 5.2.1 智慧感知与控制系统 (10) 5.2.2 智慧教室管理平台 (23) 第六章装修建议 (36) 6.1 天花吊顶设计 (36) 6.2 墙壁吸音设计 (37) 6.2.1 方案一、聚酯纤维吸音棉 (37) 6.2.2 方案二、木质吸音板 (38) 6.3 地面装修设计 (39) 6.3.1 方案一、化纤地毯 (39) 6.3.2 方案二、PVC塑胶地板 (40) 6.4 灯光设计 (42) 6.4.1 照度 (43) 6.4.2 色温 (43) 6.4.3 灯具选配 (43) 6.4.4 灯具数量 (44) 第七章预期效果 (45) 7.1 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探索 (45) 7.2 完善教学生态体系的建设 (45) 7.3 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 (46) 7.4 满足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46) 第八章配置清单 (47)

2021年专递课堂工作实施方案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2014年上学期教育信息化应用 欧阳光明(2021.03.07) “专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实验学校录直播设备,发挥录直播教室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科的实际需求,弥补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的不足,更好的提升边远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据***实验学校与对接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对接单位 二、组织领导 1. “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在县信息化应用推进办公室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成立***县“专递课堂”教学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 2.成立*****学校“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 三、工作小组职责 ……负责相关工作的安排、指导与督查。 ……负责“专递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指导。 ……负责录直播教室的管理及与对接学校的联络,学生组织管理。 ……负责录直播教室导播系统操控。 ……负责录直播教室系统维护、导播系统操控。 ……负责录直播教室设备的管理、导播系统操控,直播课堂资源的整理。 授课学生组织。 刘涧泉:负责*****小学“专递课堂”协同教学指导,同步授课学生组织。 四、工作目标 1. 录直播实现与对接学校课程表同步、课堂同步、科目同步。 2. 优化直播“专递课堂”教学体系,优化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达

到引领、示范、提高的目的。 五.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 1. 小学英语、音乐、美术,按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周各1节。(具体安排分别见附表1,附表2)。 2. 小学语文、数学县级、校级公开课,每周1节。(提前一周通知) 六.直播“专递课堂”内网地址 七、有关要求 1.……学校与……四所对接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周密安排本校相关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专递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2.……学校授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在本校教务处或教研组的组织下对所授课进行集体研究,确保“专递课堂”教学质量。 3.……学校授课教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与对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完成电子教案,并将教案通过信息平台提前一周发送给对接单位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在授课前,须告知对接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哪些相应准备工作。授课时在条件许可时要关注对接学校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授课结束后要及时收集对接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得失。 4.对接学校要根据授课学校的安排,搞好“专递课堂”组织教学的师生培训工作。协同教学的教师要提前熟悉授课教师传递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搞好课堂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指导督促学生同步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每堂课结束,要写好教学后思,及时记载课堂异常情况。对在专递课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要及时报告本校教务处。 5.授课学校与对接学校要定时召开联系会或进行信息联络,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授课单位与对接单位均要作好“专递课堂”教学情况记录,每学期写好专项总结并上交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6. 请……根据马鞍山实验学校“专递课堂”授课表督促本乡镇对接学校调整好课程安排表。 附件 1. 《“专递课堂”授课教师表》

榆林实验中学“智慧课堂”管理实施方案

榆林实验中学“智慧课堂”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构建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愉快、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并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深入探索、不断实践,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基本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 三、组织管理 为保障工作有序进行,成立如下工作组: (1)领导小组 组长:王中刚 成员:韩波王子茂王强王逢张永琦刘昊东

职责:负责制定实施进程,并具体负责工作的推进和管理;提供行政、制度、物资以及财务等多方面的保障与支持。 (2)实践组 学校全体学科教师 职责:全程参与学校“智慧课堂构建”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技术培训、研课磨课等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的目标,打造榆林实验中学智慧课堂。 (3)技术保障组 成员:侯凌云科大讯飞技术人员 职责:负责智慧教育支撑环境运行的服务支持工作,包括对支撑软件使用的硬件及网络的维护,系统软件使用的日常维护等。 四、实施策略和方法措施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学习讨论中领悟智慧课堂的内涵。 1、教师——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学校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

XX区“专递课堂”管理与应用工作 实施方案

为探索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落实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X区加快推进“专递课堂”项目建设,至2018年12月,“专递课堂”项目全部覆盖7所教学点,完成比例100%,“专递课堂”服务教学点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应用阶段,为提高“专递课堂”的使用率,发挥“专递课堂”在日常教学、教研中的作用,通过“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区教育体育局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项目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参与“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形成推动合力,积极指导并督促试点学校制订“专递课堂”应用与管理等相关制度。财务科负责经费落实与保障,教育科负责课程开设与管理,督导室负责试点工作督导和检查,教研室负责指导教学与研究,电教站负责监管平台的运维、技术支持与培训。 各“专递课堂”学校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应明确“专递课堂”主讲教师、辅助教师、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学校专递课堂试点工作方案》及《专递课堂教师教学应用操作规范》、《专递课堂教师使用规定》、《专递课堂教室管理制度》等制度。

发挥学校“专递课堂”作用,使“专递课堂”进入常态化应用,确保“专递课堂”应用工作卓有成效。 二、确定“专递课堂”模式,教学点全部纳入“专递课堂”覆盖范围。 根据XX区的实际情况,XX区“专递课堂”学校分为“城乡(城区学校拖乡镇中心小学)”级及“乡村(乡镇中心小学拖教学点)”级两级,一级以城区优质学校对接乡镇中心小学模式。另一级以乡镇中心小学对接本镇教学点模式。“专递课堂”授课为有生或无生形式,采取“一拖二”或“一拖三”的“专递”模式。“专递”年级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 三、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应用管理。 项目学校要选聘优秀学科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培养设备维保技术骨干。制定各层次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和主讲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主讲教师人人能熟练应用设备进行“专递课堂”教学,学校技术人员能基本解决设备常见的使用故障。除常规培训外,还要深入研究工作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学校应将“专递课堂”教学设备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台账,并明确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主讲学校与听讲学校要密切配合,根据接收学校实际需要,开设英语、音

专递课堂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上学期教育信息化应用 “专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实验学校录直播设备,发挥录直播教室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科的实际需求,弥补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的不足,更好的提升边远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据***实验学校与对接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对接单位 二、组织领导 1. “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在县信息化应用推进办公室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成立***县“专递课堂”教学视导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 2.成立*****学校“专递课堂”教学工作小组,……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 三、工作小组职责 ……负责相关工作的安排、指导与督查。 ……负责“专递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指导。 ……负责录直播教室的管理及与对接学校的联络,学生组织管理。 ……负责录直播教室导播系统操控。 ……负责录直播教室系统维护、导播系统操控。 ……负责录直播教室设备的管理、导播系统操控,直播课堂资源的整理。 授课学生组织。 刘涧泉:负责*****小学“专递课堂”协同教学指导,同步授课学生组织。 四、工作目标 1. 录直播实现与对接学校课程表同步、课堂同步、科目同步。

2. 优化直播“专递课堂”教学体系,优化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引领、示范、提高的目的。 五.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 1. 小学英语、音乐、美术,按低、中、高三个学段每周各1节。(具体安排分别见附表1,附表2)。 2. 小学语文、数学县级、校级公开课,每周1节。(提前一周通知) 六.直播“专递课堂”内网地址 七、有关要求 1.……学校与……四所对接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周密安排本校相关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专递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2.……学校授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在本校教务处或教研组的组织下对所授课进行集体研究,确保“专递课堂”教学质量。 3.……学校授课教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与对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完成电子教案,并将教案通过信息平台提前一周发送给对接单位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在授课前,须告知对接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哪些相应准备工作。授课时在条件许可时要关注对接学校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授课结束后要及时收集对接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得失。 4.对接学校要根据授课学校的安排,搞好“专递课堂”组织教学的师生培训工作。协同教学的教师要提前熟悉授课教师传递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按常规教学要求搞好课堂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指导督促学生同步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每堂课结束,要写好教学后思,及时记载课堂异常情况。对在专递课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要及时报告本校教务处。 5.授课学校与对接学校要定时召开联系会或进行信息联络,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授课单位与对接单位均要作好“专递课堂”教学情况记录,每学期写好专项总结并上交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6. 请……根据马鞍山实验学校“专递课堂”授课表督促本乡镇对

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盈可视专递课堂解决方案 一、需求背景 本需求所属单位为(**),属于建立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的专递课堂建设项目。该项目中,用户需建立完善的全自动互动录播系统,互动录播系统搭建在现有校内网络环境下,于指定录播教室进行建设,可实现日常教学课程的录制、直播、点播、互动功能,同时系统需配备用户管理模块、视频管理模块、远程导播控制模块、全自动图像识别跟踪模块、互动管理模块,满足用户日常全自动导播录制、手动导播录制、在线互动课堂调动录制要求。互动录播系统要求实现2~6个教室之间的互动教学功能,互动录播主机内置MCU,以降低在线互动功能实施成本。 项目建设要求中,为提高工程实施效率,确保用户使用智能便捷,教室需采用高度集成化的录播设备进行设计,录播主机以及摄像机均采用全高清接口进行接入,音频采用高质量采集编码。录播系统支持1080P分辨率视频直播和点播的同时,也要求兼顾一定规模的并发访问数,单台录播主机需支持校内100路以上的用户直播/点播操作。此外为确保跟踪系统准确性,用于跟踪识别分析的图像需达到1080P。 本项目中的录播系统,需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协议进行设计接入,以保障系统的可拓展性。录播系统需配备标准化协议接口,利于与各类教育平台的接入,同时支持标准SIP协议,可实现与主流硬件互动系统的应用整合。 二、建设目标: 2.1决策目标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教育扶贫精准数据库。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虚实结合,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城乡教育命运共同体。用“互联网+”的思维,突破信息孤岛,建设动态精准、互联互通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加强动态跟踪,为各级政府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帮扶效率,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2.2技术目标 智能化操控,支持同步网络学习。整合互动录播系统、教学一体机、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多种设备,支持一键式智能化导播操控。全自动图像识别跟踪技术支持模拟电影蒙太奇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