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让人苦不堪言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让人苦不堪言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让人苦不堪言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让人苦不堪言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会让人苦不堪言新时代的婚姻还需不需要“门当户对”?

我的观点,当然需要,而且十分需要。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什么“门当户对”,那简直就跟娶妻纳妾、传宗接代似的,是封建流毒,是残渣余孽,早该毫不客气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包办婚姻都俱往矣,自由恋爱也都大半个世纪了,富家千金崔莺莺爱上落魄书生张君瑞,七仙女下嫁穷小子董永式的天仙配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此时再提什么“门当户对”是否有卷土重来借尸还魂之嫌?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门当户对”早已不是封建社会只看阶级出身只重门第观念的所谓“门当户对”,而是赋予了全新的涵义,套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汇,它也“与时俱进”了。

过去所谓的“门当户对”实际上是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门当户对”中的门当,原来就是大户人家门前精雕细刻的两面石鼓门枕,而在大门框上方凸出的四尊木头雕刻的漆金“寿”字门簪,就是“户对”。旧时大户人家财不外露,很难打听家庭情况,两家儿女定亲之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看一看,通过“门当”上雕刻的纹饰来了解对方家庭所从事的行当,如果石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石鼓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由此,“门当户对”被演化成男女婚配的客观条件并延袭至今。在传统的话本小说和戏曲舞台中,大户人家娶妻嫁女首先考虑的就是婚配双方家庭的地位、权势、名声、财富是否相当,宰相的儿子最起码也得取个三品以上大员的千金,富商要择夫婿肯定不会看上个体户和贫下中农,这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纯而又纯的婚配模式,这种典型的“血统论”无疑是跟人人“生而平等”的现代民主意识背道而驰的,是应该坚决摒弃的。

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门当户对”不只是婚配双方的家庭状况,更多指的是婚姻当事人的的成长环境、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等是否大体相当,基本匹配,倘若把婚姻看成一个天平,“门当户对”则更多是指婚姻的平衡——夫妇间的健康的平衡,知识的平衡,性格的平衡,见解的平衡,境界的平衡,甚至家世的平衡,财富的平衡,朋友的平衡。

夫妻既是配偶,那么首先就要互相配得上,柏杨先生说得好,这跟一辆并辔而行的马车一样,两位马先生必须平头地奔驰,才能前进。如果其中一位马先生跑得累啦,想歇歇脚、擦擦汗,或者索性栽了个谁都没话可说的筋斗,那就非翻车不可。但这也并不是说丈夫是个数学家,妻子一定要明白相对论;也不是说妻子是个声乐家,丈夫一定要弹一手好钢琴。而是说,夫妇间至少应有足够的知识水准,了解对方是干啥的。即令在工作上不能帮助,但在生活上及灵性上,必须有能力付出支援——最低限度,也别使对方受窘。虽说富小姐垂青穷书生、有钱家少爷看上下层婢女在旧小说中屡见不鲜,但倘若仔细看来,你会发现,这类冲

破世俗观念的爱情神话要么最终以悲剧收场,要么就是穷小子肯定得“小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后才会洞房花烛夜,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以弱势一方必须“麻雀变凤凰”为前提的。所以一些表面上反“门当户对”的爱情喜剧最终还是间接承认“门当户对”的重要性,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

而一段不注重“门当户对”的婚姻就如同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去扛大活,迟早会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从小在这样一个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家庭长大,特别阳光也特别善良,大学毕业后他认识了一个女孩,家在偏远地区,又是单亲家庭,学历也不高,工作也就是一个饭店的领班。由于餐厅离单位很近,他有事没事都带同事去那儿吃饭,一来二去就熟了。他觉得女孩子在大城市举目无亲的,就想效仿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要给她幸福,于是一番冲动之下两人就结婚了,谁承想他却从此远离了幸福。因为他这位“灰姑娘”出身的妻子特别计较,敏感,经常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动不动就跟他吵,和婆婆关系也处不好,甚至身边的同事朋友去串门也拉起一张苦脸,害得他的家中从此“门可罗雀”。而我这位要去拯救灰姑娘的“白马王子”呢,几年下来,脸憔悴了,头也谢顶了,整个人就像一只霜打的茄子毫无生气,问他原因,他除了唉声叹气,别无他法。我另一个同学总结道,这都是“门不当户不对”惹得祸!扶贫扶了半天没见成效,自己也一贫如洗沦为了“贫贱夫妻”。

有人说得好,《天仙配》幸亏没拍续集,否则七仙女和董永准得闹离婚!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一个大字不识的贫下中农,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都全然不同,婚后不得吵翻了天?什么“夫妻双双把家还”?不“夫妻双双把架吵”就不错了!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广州六中 王万里 遮羞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起源于遮羞。论据之一:《圣经》说,人类的祖 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愧,开始用树叶缠身蔽 体。论据之二:目前许多原始部落的成员都用树叶、布条遮蔽性器官。 装饰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发明是为了更好地打扮自己,因此服饰起源 于装饰,是人类爱美之心的真实写照。 实用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产生是为了避体。远古时期,人们生活在冷热不定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打、石磕树绊。为避风防寒人们用兽皮加身,树叶避体,为防磕绊碰撞人们发明了护膝护腿,后来从蜘蛛结网中获得启示,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纺布制衣,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缝制衣服的骨针和 纺织物的残片。 实用的功能:无衣裸袒是原始人类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 《三国志》记载“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防寒蔽体,服饰开始出现。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和原始纺织技术,将麻、树皮等植物制成纤维,纺线织布。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服饰的功能

审美的功能:服饰虽然不一定源于审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需求达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服饰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标志的功能: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的官员,服饰的图案皆有区别,一般文官以鸟类图案为主,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官以兽类图案为主,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虎豹。在少数民族中,服饰是划分等级、区别地位的标志。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外出时都要顶盖头,颜色之别反映年龄级差,少女戴绿盖头,结婚后戴黑盖头,老年人戴白盖头。而在凉山地区,过去彝族服饰的不同颜色就标志着阶级区别,黑彝代表贵族,白彝代表奴隶。傣族喜欢纹身,贵族用红色图案,一般人用蓝黑色。在现代社会,阶级的区别虽然消除,但有些少数民族仍然喜欢在服饰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通过“夸富、露富”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教化的功能:传统服饰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将 许多处世哲学、做人原则,浓缩成若干文化符号,编织在服 饰上起警示的作用。 例如苗族男子戒度时所戴的斗笠象征胎 2.6藏族女子的银腰带

日本的婚姻状况研究

口素质有待提高,但这些并不可怕。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是相对而言的,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管理和建设,全省人民通力合作,也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把吉林省社会经济实力提高上去,从而改变我省经济落后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吉林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②《吉林年鉴》,吉林年鉴出版社,1998年。 ③《吉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④《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1999年发。 ⑤《1998年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劳动厅, 1999年发。 ⑥林富德:“吉林省人口发展前景”,《人口学刊》1995年第5期。 (作者系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9年第6期(总第118期) 人口学刊 POPU LATION JOURNAL No.6,1999 (Tot.No.118)日本的婚姻状况研究 王化波 从历史变动趋势看,日本的婚姻状况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日本同中国、韩国等其它亚洲国家一样,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们对婚姻一般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的战后重建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欧洲、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大量地渗入日本,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尤其是大都市里的年青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利用大量的数据,从未婚人口、初婚人口、再婚人口、丧偶人口、离婚人口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日本婚姻状况的发展变化,并分性别进行比较研究。 一、未婚人口 日本男性人口的未婚率一直稳定在30%左右。从纵向来看,1920年以来,同一年龄段的人口群的未婚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从横向来看,不论在那一年,未婚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每年各相邻年龄段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 女性人口未婚率在20%左右。1920年至1995年,相同年龄段妇女未婚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从横向断面来看,不论哪一年,妇女的未婚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分性别比较,在15岁以上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的未婚率均高于女性人口。1920、1930两年,未婚率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而1950年以后相差8个百分点左右。据调查,近40年来,日本男性未婚者的大量增加主要集中在25-35岁年龄段,而日本女性未婚者的大量增加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在高年龄段男性未婚率的增加幅度均高于女性。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摘要:日本著名现代作家渡边淳一被称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他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其文学作品中显示出的独特情爱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在中国,渡边淳一的小说也引起了婚恋观的革命,因此又被称为“恋爱的毛泽东”。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浅析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之间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独特的情爱观。 关键词:渡边淳一、失乐园、爱的流放地、情爱观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他迄今为止已发表130多部作品,其中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随笔散文和传记作品,并且迄今仍然笔耕不辍,表现出了其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因此他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日本媒体亦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现代男人的代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都源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来探讨渡边淳一小说中的独特的情爱主题。 《失乐园》是一部揭示平凡家庭背后隐藏的感情破裂危机的小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老师,典雅的气质里透出成熟女人的魅力,她的丈夫是东京某大学医院学教授,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事实上,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相当的冷漠,多年来夫妻关系都处在不冷不热的状态。本文的男主人公久木,与妻子的关系不冷不热,又因工作上的人事变动而感到失意。直到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双方邂逅。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人“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残酷的显示使凛子感到人世间没有永恒的爱情,要想使对方永远属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一起结束生命,才能与自己喜爱的人永远相伴。走投无路之际,久木便欣然接受了凛子自杀殉情的建议,最后两人在性爱的顶峰,饮毒自尽。 渡边淳一的另一部作品《爱的流放地》描写的是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3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恋情。菊治曾经是恋爱小说界的掌门人,当红时万人瞩目,可现在却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过气作家。两年前的秋天,菊治到京都为小说取材,经他以前的编辑介绍认识了一个读者冬香。冬香是菊治小说的忠实粉丝,而且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这之前和丈夫以及孩子们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回到东京后菊治对冬香念念不忘,之后两人在京都的再会则成了他们开始“越轨”恋情的契机。这段意外的恋情激起了久未有新作面世的菊治的写作灵感,他回味着与冬香相处的甜蜜情景,写下了新书的题目:《虚无与热情》。几次成功幽会后,冬香也由最初的提心吊胆变得越来越大胆,在她生日那天两人来到箱根旅行,在他们激情交缠冲向高潮的那一刻,冬香突然向菊治提出"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请把我掐死吧"。冬香说完,菊治的手伸向了她的脖颈。不过就在冬香快要断气的一刹那,菊治松开了双手。"杀了我吧?我幸福的直想死!"冬香的这句话成了菊治心中的一个魔咒,每次菊治以最直接的方式爱对方的时候,冬香的心中就会升起赴死的激情,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强烈,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就说过,“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1]。但是目前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对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比较重视,对吕思勉先生则相对冷落,这与他在学术界应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相称的。加强对吕思勉先生学术的研究,对于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和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白话本国史》的开创之功 在吕思勉先生众多的学术著作中,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 《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吕思勉先生曾在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任过编审历史教科书、参考书的编辑,又长 “中国历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实践,对当时流行的通史教材状况有很深的了解。他认为, 史是很繁的。要想博览,很不容易。专看其一部分,则知识偏而不全。前人因求简要,钞出的书,亦都偏于一方面。如《通鉴》专记理乱兴衰,《通考》专详典章经制等。且其去取的眼光,多和现在不同。近来所出的书,简是很简的了。但又有两种毛病:(1 )其所谓简,是在全部历史里头,随意摘取几条。并不是真有研究,知道所摘出的事情,都是有关紧要的。(2)措词的时候,随意下笔,不但把自己主观羼入,失掉古代事实的真相;甚至错误到全不可据”,这样的著述既不能适应历史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鉴于此,吕思勉先生本着“把中国的历史,就个人眼光所及,认认真真的,将他紧要之处摘出来;而有用极严谨的法子,都把原文钞录,有删节而无改易。自己的意见,只注明于后”[2]的原则撰写了《白话本国史》。该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分4册,约60万字。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编构成,在每一编里又分若干章,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既有政治史事又有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而且还叙述了东南亚中西亚各国、各民族与中国的关系,具有世界史的眼光。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六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秦以前);中古(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近世(元朝至清朝中期);最近世(西力东渐至清朝灭亡);现代(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白话本国史》出版以前,严格地说,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部真正的新式通史。1902年出版的柳诒徵的《历代史略》是在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著的《支那通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于《支那通史》是专为日本人而写,虽经柳诒徵改编,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历史;1904年出版的夏曾佑的《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和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未完成之作,夏曾佑的书下限只到隋朝,刘师培的书下限只到西周末年。而《白话本国史》则是从远古时代写到了民国初年,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由于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内容体例等方面都明显地具有新意,高于时人的地方很多,因而受到了人们的赞誉。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到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其书无异变相的《纲鉴辑览》或《纲鉴易知录》之类,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

江村经济读后感

读《江村经济》 ——探究上世纪初中国的乡土经济 商学院李国鹏在班主任李政军教授的鼓励下,终于读完了《江村经济》一书,在做了必要的准备后,我决定根据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对这本书的一知半解写下来, 80年前,费孝通教授对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研究,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写下了著名的《江村经济》,这一被称为“人类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巨作。”最初以英文发表,题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读书的过程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不像其他经济学作品,大量数据的堆叠而导致枯燥乏味,相反,他却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村风景,是人读来易懂生趣。有人说,《江村经济》是一首舒缓的民谣,让普通人看得懂的经济报告。不是数字,不是数据,不是结论。它展开了一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鸡犬相闻的乡村画卷。费孝通是经济学家中的文人,他有文人的悲悯情怀。 书在前言中,一句话点明了全书的主旨,“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

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费教授以一个村子为研究单位,但显然它所代表的通性不仅仅据显现于这个小村落,透过这个村落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找到当时改革的动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受到的阻力。 我将先以四个部分来简述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第一部分,是序言和调查区域(第一二章);第二部分,是家,财产的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生活(第三四五六七章)第三部分,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第四部分是中国的土地问题。简述每一部分是不局限于该部分或按照顺序来写,而是结合全书来写的。 第一部分 首先,在序言中,作者简单交代了写作的背景,把全书的整体内容贯穿了一遍。在调查区域中说了江村的地理位置,自然和其经济情况,同时解释了选择开弦弓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先是定义了研究的范围,简单的介绍了地理状况,经济背景,把村庄的布局也说了一番。还有村子里的人口作者用之前的普查表大体说明,包括人口组成和外来人员的介绍。 调查区域的选取往往厚此薄彼,地点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地点太大,不能抓住中心。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社区——

对婚姻家庭的理解【对婚姻家庭领域典型不良现象的法律分析】

对婚姻家庭的理解【对婚姻家庭领域典型不良现象 的法律分析】 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影响,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家庭暴力、婚外情、“包二奶”、“闪婚”、“闪离”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中国家庭面临危机,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完善《婚姻法》的角度提出消除家庭内部各种矛盾、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的个人浅见。 现象之一:对婚姻自由有放任倾向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婚姻自由的放任突出表现为婚外同居、“包二奶”、“闪婚”、“闪离”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北京为例,基层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50%以上是80后年青人离婚,且结婚两年内离婚的居多;在广东省,“包二奶”现象大量存在,一些人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良婚恋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但自由并非毫无限制。“自由是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结婚和离婚这种重要的身份行为的变动必须符合婚姻法的规定。而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和离婚规定的条件过于宽松。结婚和协议离婚的法定程序就是登记,缺少登记之外的婚姻干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人对婚姻的过度放任。婚外同居、“包二奶”现象实质上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原则及“夫妻相互忠实”原则,而婚姻法对以上两个原则的规定太概括,缺少可操作性。同时,婚姻法旨在保护无过错方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因取证难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婚姻法上述制度的不完善助长了婚姻领域不良现象的居高不退。 现象之二:离婚率逐年攀升

据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离婚率接近30%。离婚不仅导致家庭的离散,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还产生种种社会问题。离婚率上升有诸多原因:第一,家庭结构缩小、夫妻因工作两地分居及缺乏沟通使家庭聚合力弱化;第二,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提高导致了婚姻观念的变化;第三,离婚制度相对比较宽松;第四,妇女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她们有勇气主动提起离婚。 有学者提出,婚姻立法的改革导致了离婚率上升,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了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离婚的手续,保障了离婚的自由,但给冲动型离婚和草率型离婚打开了方便之门。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救济制度(包括离婚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及离婚帮助请求权制度)因对弱者权益(主要是女方)保护的不足,降低了离婚的法律成本。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婚姻法》规定了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但弱势一方并不完全清楚对方的具体财产,受法规不健全、监管漏洞以及执行成本大等因素影响,调查清楚被转移的财产在中很难实现。离婚帮助请求权因适用条件的限制,对离婚后困难一方的保护水平极为有限,因此,我国婚姻法上的离婚救济制度受到学者批判。综上,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暴露出我国婚姻法中离婚制度的三个不足:其一,协议离婚限制不够、离婚干预机制欠缺;其二,离婚救济制度形同虚设;其三,对妇女婚姻权益保护不健全。 现象之三:家庭暴力屡禁不止 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据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家庭暴力侵害妇女、儿童人格权益,严重破坏家庭稳定,甚至成为家庭型犯罪的重要原因。目前,反家庭暴力成为我国婚姻法学界的热点理论问题广受关注。 家庭暴力的高发与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不足紧密相关。对于家庭暴力,现有立法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并不强,缺乏认定和制裁的标

论文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论文: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郑晓芳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联系教材中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结果巩固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整理的相关历史资料拓展知识领域同时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过程中从丰富形象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探究历史现象。通过师生、生生相互商讨问题的解决措施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在反思历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同时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适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 1. 导入设计将19世纪鸦片战争前英国艺术家关于中国的油画制作成flsh制作动画通过一幅幅油画使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小桥流水远山人家辛劳繁忙宁静祥和一派田园气息。然而鸦片战争改变了这一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变化形成对照。首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北京的政治、上海的社会生活、香港的民族认同感三地不同侧面的探究思考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过程设计与实施 1 北京——政治的变化首先两次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首都

是清朝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的影响。引导学生回忆两次鸦片战争中与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设计学生填写卡片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北京地区社会状况调查报告分别从“清政府的统治”、“民众生活”、“北京城市发展形态”三个角度进行调查字数限制在60字左右。这样设计目的是学生通过对三方面的比较得出两次鸦片战争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是侧重于政治方面。这一设计形式是借鉴2004年高考试题中的一道题。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拓展了三则资料一是当时人陈代卿的回忆笔记。学生通过对陈代卿的回忆可以看出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的统治带来极大的触动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从战前的藐视到战时的恐惧并最终走上了勾结二是外国人关于焚烧后圆明园附近石料厂的一张明信片。圆明园不是现代的公园它是皇家园林是建立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象征普通民众对于英法的侵略痛恨的但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心情则是复杂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被焚烧的圆明园的石料甚至成了某些人谋生的手段。三是劫后德胜楼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两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北京依然笼罩在紫禁城的阴影下芸芸众生依然过着平静忙碌的生活街上尘土飞扬污秽满地依然是旧日的风景古典的城市。学生对三则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填写卡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小结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者带来极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张玉洁 (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对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过程的介绍,就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目前形成的三大类型分别对其形成、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索。学习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办学理念,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女性;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09(2009)01-0018-05 一、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历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早将女子教育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教育制度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工业系统、教育体制等都是那时模仿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1]。日本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19世纪中叶,即明治前期,虽然教育制度还很落后,但平民子女,包括女童的读书识字率还是很高的,约有45%的男性和15%的女性知书识字,这个比例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不相上下[2]。明治伊始,随着"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出,明治政府把教育革新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非常注意引进外国专家和先进设备。但日本人也认识到,这种一切以欧美制度、技术、经验为转移的欧化主义,不仅耗资巨大,也和日本的实情与需要有距离。明治政府为了实现科技自立,决心培养自国人才。同时,社会对各种人才包括女性人才的需求旺盛。明治政府于1871年建立了工学校,1872年在东京设立男女师范学校[3],1899年公布《高等女学校令》[4,5]。日本社会是一个受"男尊女卑"儒教观念影响极深的社会,在明治前期、初期,女子不允许参加大学的升学考试,不允许与男子同校学习,女性就学率很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学归来学者,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全国创立为数不多的私立女子师范学校,最初的女校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子教育仅限于管理家庭所需的实用性知识范围。逐渐地,又开设了女子高等专门学校,开始有部分专业教育面向女性开放,从而使女性学习内容更为丰富,但仍然只占高等教育专业类型很少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女子高等学校不断成长、壮大。这样女性可选择的学校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类型上都有了增加,从而奠定了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与政策,为女性受到正规教育提供了保障。由"男尊女卑"过渡到"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参政,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在教育方面于1946年进行男女平等入学学制改革,女性入学率提高,允许男女同校共学,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增加,促进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因此,日本全面的女性高等教育可以说是从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战后提出以"先育人后求富"经济发展战略,即教育国民、提高国民素质就等于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倡导"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母亲怎样把他们养大"。显然女性必须受到教育乃是国家的国策。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极深,学校相应贯彻执行以培养"贤妻良母"的女性高等教育思想,同时女性受传统社会文化和家庭角色的制约,集中在本质属于妻子或母亲

婚姻结构变化显著

婚姻结构变化显著 当前太原市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与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并存,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中的角色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性,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家庭稳固和社会稳定。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的产物,所以婚姻家庭问题是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太原市婚姻状况。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婚姻状况主要调查了未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四项指标。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28.2%,比2000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占66.6%,比2000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离婚人口占1.3%,比2000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丧偶人口占4.0%,比2000年上升了0.01个百分点。10年来我市婚姻结构变化显著,未婚人口比重显著上升,有配偶人口比重明显下降,离婚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丧偶人口比重变化较为平稳。 一、全市人口婚姻基本状况 (一)未婚人口比重上升,高学历未婚人口比偏高 未婚人口是指从未结过婚的人。十年来我市未婚人口比重显著上升,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受年龄结构的影响,未婚人口主要集中在15—24岁年龄段,2010年该年龄段未婚人口占全部未

婚人口的83.04%。同时,2010年全市15—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8.38%,比2000年上升了3.13个百分点。15—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的上升成为未婚人口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由大龄未婚人口比重上升造成的。 未婚人口占同龄人口比重表单位:% 1.大龄未婚人口比重大幅上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数据显示,我市2010年25—44岁各年龄组中,25—29岁年龄组未婚人口占同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变化最为明显,由2000年的22.0%上升到2010年的33.7%,上升了11.7个百分点;20—24岁年龄组未婚人口占同年龄组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6.9%上升到2010年的87.5%,上升了10.6个百分点;30-34岁年龄组由2000年的5.7%上升到7.9%,上升了 2.2个百分点。其他未婚人口所占比重也有不同幅度的上

2019版一轮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七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材料反映了()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 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 解析:A项与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可知,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故B项正确;C 项“完全解体”错误,故排除C项;据材料“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可知,D项“不能适应”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答案:B 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解析:材料中“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强调西方对中国的影响。A项中“书玩”“砚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B项中“张灯作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C项中“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故错误;D项中留声机属于西

美国种族简史总结

犹太人 即使身处贫民窟,犹太人也具备中产阶级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 要言而之,不管是从犹太人来看还是从其他种族来看,意得志满还是步履维艰都不单单是美国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和他们自身的历史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犹太人对其他种族保持和睦或者合作的关系,睦邻友好 政治上倾向接受或者附和“弱者”观点 持同化论观点的犹太人在经历了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之后,转变为了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出现了以色列国家 但是,以人口的多寡来进行分摊式配额制度却遭到犹太人的反对,不论这种制度的动机如何。美国犹太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弥补了与其他种族较大的差距,才使他们的发展史如此的耀眼夺目。 意大利人 意大利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的南部和北部由于经济上的差异,价值观和传统方面存在差别。 移民大部分是南部地区的耕农和技术工人,但南方耕地面积少 与爱尔兰人相似,地方主义与地区主义 南部的环境地理环境恶劣,居民历史上也是沦为奴隶被奸淫掳掠的对象 南部的居民因为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受地主贵族领主的欺压,让他们不仅仅学会在压迫自己的法律之下生存,而且还要讨好手握大权的人。对于南部农民来说,不论在工作上、自我进取方面或者公共事务方面展现出任何主动性都是大逆不道,会招致灾祸。 南部意大利农民受压迫的来源是与自己相同信仰的本族人,因此完全仰仗直系家族之间的亲属。 南部人诋毁教育,认为这是一种抽离自己孩子而进行其他价值观灌输的一种行为,是对家庭神圣性的侵犯。 南部居民笃信宿命论,但是对自己能奋斗得到的东西很是负责。 到美国的意大利人 北部的人公开指责南部人 来自南部的意大利人大批返国,且一开始来到美国带着小孩的比例很低,来美一开始就是试探性 美籍意大利人能很好地和人相处,但是不会轻易被同化,择偶对象不超出本族范围 女性就业时不会选择当佣人,且使孩子早早学会工作技能。上班守时不酗酒等特点让雇主印象良好,但是缺乏主动精神,需要监督 包工头制(主要是语言和监督及联络)经过经济水平的提高后大约在1930年后消失 家庭是意大利人压倒一切的关键组织出于自卫目的意大利人建立起了互助会(组织陌生人)犯罪率偏低,以赌博斗殴为主,移民身上常常带着刀或者枪。和其他种族一样,较高的犯罪率在第二代人。

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

2001年5月第31卷 第2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 o rthw est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M ay,2001V o l .31 N o.2 收稿日期:2000205220 作者简介:姜天喜(19522),男,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的研究。 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 姜天喜 (西北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采用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对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日本历史上旧的婚姻习俗损害了人的尊严,否定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化,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恋爱取代了过去的包办婚烟。现在,日本人的婚姻又出现了多样化,这虽然标志着日本社会民主化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婚姻;恋爱;媒妁;习俗;仪式 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1)022******* 对于婚姻,日本人抱的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是如何选择配偶的,而新的家庭又是在怎样的过程中诞生的?过去,日本人的婚姻形式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结合,而现代的日本人主张尊重个人。他们在保持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引进了一些新的文化形式。这里,本文就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些介绍。 一 是由父母和亲属包办来选择配偶,还是由男女双方自己来选择结婚对象,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婚姻。前者较多见于亚洲各国,而后者则多见于美国和欧洲。那么,日本又是怎样呢? 在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曾并存着两种不同的婚姻。一是以武士门第为代表的,由父母和亲属包办决定而当事人完全没有自主权的婚姻,这是因为武士阶级为追求门当户对、保护血统、维护门第和自身利益的产物;而另一种则是在一般平民百姓中通过媒妁介绍而达成的婚姻。但是,到了明治时代(19世纪末),媒妁介绍式的婚姻开始普遍出现在所有社会阶层中。通过媒妁介绍,让有意结婚的男女双方相互见面。婚前可以相互见面,从这一点来说,它要比江户时代的武士家族多少开始尊重个人意志。但是,这种通过媒妁介绍的婚姻前提观念,首先是要维护包括财产和门第在内的家族利益,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由当事人的父母和亲属来包办决定的婚姻。配偶选择的首要条件是门当户对,结婚的男女双方有无爱情以及性格是否相配则在其次。这种婚姻方式符合当时日本明治政府把整个日本视为是一个以天皇为家长的大家庭的国策主张,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一直是日本社会婚姻习俗的主流。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修改了民法和婚姻法,随着旧的7 31

易中天-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 我们马上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者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 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的,还想发展的干活?”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精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 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 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呢!” 这个笑话说明美国人不喜欢律师,但是又离不开律师。他们是法治国家,讲究任何事情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但是咖啡里有一个苍蝇的事情实在不值得去找一个律师来,那么就调侃两句服务员也就算了。这说明咖啡里有苍蝇这件事任何人都要愤怒的,但是表达愤怒,提出抗议的方式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就发现,文化和方式是有关系的,但是学术研究忌讳“孤证”,因此我还得再讲一个故事。 有个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不同民族的人都分成三人一组,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把他们在一个孤岛上放三天,看看会发生什么事。三天后,实验者来到英国人的岛屿,发现三个英国人原封不动地坐在那儿。实验者感到奇怪了,三天过去了,居然没发生什么事。英国人抱怨说,“你临走的时候忘了给我们做介绍!”因为英国人讲礼仪,讲绅士风度,他们有一条规矩,陌生人之间没有第三人介绍,不得交谈。他们是想发生点事的,但是没有经过介绍。 第二个去了西班牙人的岛,两个男人不见了,就看见一个女人在跳舞。实验者问,“两个男人上哪儿去啦?”女的答道,“哎,你一走,他们两个为了争夺我,决斗去了,结果都死了。” 接下来他去了法国人的岛,一男一女不见了,剩下的那个男人在那里修剪树枝,实验者问,“那两个人呢?”这个男的答道,“你一走我们就约好了,轮流做她的情人,今天轮到他们俩。” 然后,实验者来到俄国人的岛,一个女人不见了,两个男人在喝酒打牌,实验者问,“那个女人呢?”两个俄国人都喝大了舌头,“你问那个女人吗?她去集体农庄建设社会主义啦!”

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 论文题目: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学生姓名:刘彬 所在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 41115029 上课时间:周一、三(1、2)节

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摘要: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日本人尤其重视婚姻,因此日本人的婚礼十分讲究,不惜花费重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化,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恋爱取代了过去的包办婚烟,但日本人依然保留着婚礼的传统观念。尽管结合了很多西方的元素,简略了很多传统繁复冗杂的程序,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个礼仪严谨,处处充满丰富寓意的具有亚洲人特色的婚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的影子。 关键词:婚姻;习俗;仪式;观念

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一、日本历代的婚姻形式 (一)传统的自由恋爱 在古代日本,青年男女的恋爱是很自由的,只要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便可以求爱并进行交往。在众多的恋爱方式中,有一种叫“夜爬”的,可以说明当时恋爱的自由程度。“夜爬”为直译,原意是“呼唤”,指男女产生爱情后,男子在夜间悄价地溜到女方家里去幽会。从字面上看,未免带有提晦的含义,而实际上表示的是男女为婚前交往,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恋爱。男青年可以到女方家谈情说爱,并且可以同姑娘同宿。女方的父母对此也予以默许。通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如果女儿决定把某人定为女婿,女方家就要择选吉日,把他请到家里来正式定下婚约。这种习俗几乎遍及全国农村,在历史上持续很长一个时期,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在明治时期,这种习俗曾被认为是封建恶俗加以取缔。 (二)古代社会的“招婿婚” 在日本传统的婚姻形式中,最古老的要算是“招婿婚”。这种婚姻形式从古代开始,大约一直保持到室叮时代(1393——1573)初期。“招婿婚”即男方到女方处过婚后生活。这在当时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男方住进女方家里,即“同居婚”;另一种是男方往返于自家和女方家之间,即“分居婚”。这种婚姻形式在当时不仅限于贵族阶层,在一般的平民百姓婚娶中也占有主导地位。日本古代的文化是以

丰田凯美瑞营销策划方案

重庆科技学院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丰田凯美瑞营销策划方案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2013-2班 学生姓名杨静学号2013440051 成绩 2015年11 月14 日

2015年重庆汽车消费节车展 丰田凯美瑞营销策划方案 策划人:杨静

摘要 过去的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已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在这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谓百花齐放,来自全球的汽车品牌同台竞技,共同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并为保持全球汽车经济的生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5(第六届)重庆汽车消费节将继续秉承“有车生活的美好时光”的展会主题,力图为重庆市民打造一个“不一样的车展”。届时,车展现场不仅有来自全球逾80个汽车品牌参展,还有汽车用品专区、汽车金融服务及保险咨询机构等,为市民提供集汽车销售、汽车文化、汽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购车平台,让大家了解到车展不仅仅贩卖汽车,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感受购车后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为大家呈现一个嘉年华、一个Family Week ,轻松实现品质生活的梦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丰田公司顺应时代潮流,为了能使本公司凯美瑞汽车能在消费节车展上取得好的销量和影响力,现特为本公司凯美瑞汽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营销策划方案。 关键字:消费节车展丰田凯美瑞营销策划方案

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一、市场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人口是市场的第一要素。人口数量直接决定市场规模和潜在容量,人口的性别、年龄、名族、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分布等也对市场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活动。丰田汽车作为经济型轿车的主导者,正受到越来越多汽车消费者的青睐。 (1)年龄结构 不同的年龄对汽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车主年龄年轻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进入大众化消费阶段,人们拥有或计划拥有第一辆车的年龄有所提前。有46.7%的90后在25岁及以下拥有或计划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57.6%的80后在26-30岁之间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50.2%70后在31-35岁之间拥有或计划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42.6%的60后在41-45岁之间拥有或计划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 80、90后人群拥有购车目的——结婚需求。同时,“结婚需要”是80后、90后人群新兴的购车目的,90后因“结婚需要”而购车的比例更高,三厢轿车仍是主流,90后车辆选择偏好分散。 70、80后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较高,60后出手最阔绰。对于新能源汽车,70、80后表示可能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最高,而90后表示可能不会购买的比例最高。在愿意为购买新能源车多支付的费用方面,90后愿意多支付的费用最低,而60后愿意为新能源车支付的费用最高。 (2)性别结构 从性别看,男性偏好黑色与银灰色,女性偏好红色、紫色等彩色色彩,而男女性别对双色组合的喜好趋向统一。对汽车速度性能的要求女性偏好手自一体和5速自动挡的比例要高于男性,而男性则对6速手动挡变现出明显的偏爱,丰田汽车对颜色的细分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色彩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