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创建日期:2009年06月19日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C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59 -2004 ------------------------------------------------------------------------------------------------- 工作场所空气中 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 159-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 3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 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 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 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 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 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 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 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C 52 GBZ xx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xx卫生部发布 GBZ/T 160.7-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Chromates)、重铬酸盐(Dichromates)和三氧化铬(Chromium tr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 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19- 1995、GB/T 16020-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伯洪、钱位成、叶能权和黄振侬。GBZ/T 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原理 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 357.9 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5部分,是在GB16241-1996《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附录A《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石棉纤维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41-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李济超、吴维皑、闫慧芳、张敏、杜變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6241-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3 滤膜/相差显微镜法 3.1 原理 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 3.2 仪器 3.2.1 滤膜:微孔滤膜或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孔径0.8μm。 3.2.2 石棉纤维采样器:包括采样头和采样器两部分。 3.2.2.1 采样头:采集纤维的采样头。 3.2.2.2 采样器:流量按照采集石棉纤维的要求确定。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 3.2.3 相差显微镜:带有X-Y方向移位的推片器;总放大倍率为400×~600×,至少应具有10×及40×两个相差物镜;目镜可采用10×或15×,应能放入目镜测微尺。见图1。 a)目镜测微网b)LM-1型目镜测微尺 图1 纤维观测用目镜测微尺 3.2.4 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能测量纤维的长度和宽度,见图1。 3.2.5 物镜测微尺,每个刻度的间距为10μm。 3.2.6 载物玻片,75mm×25mm×0.8mm;盖玻片,22mm×22mm×0.17mm。使用前,放在无水乙醇中浸泡,蒸馏水冲洗后,用清洁的绸布擦干净。 3.2.7 无齿小镊子。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06 部分:氯丙酮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6部分:氯丙酮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氯丙酮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3 氯丙酮的基本信息 氯丙酮的基本信息见表1。 4 氯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蒸气态氯丙酮用硅胶管采集,丙酮-正己烷溶液解吸后进样,经气相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硅胶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硅胶。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mL/min~500mL/min。 4.2.3 溶剂解吸瓶,2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电子捕获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 色谱柱:30m×0.32mm×0.25μm,5%苯基-1%乙烯基甲基硅氧烷;

b)柱温:初温60℃,保持0.5min,以20℃/min升温至80℃,保持3min; c)气化室温度:200℃; d)检测器温度:300℃; e)载气(氮)流量:2mL/min; f)分流比:10:1。 4.3 试剂 4.3.1 解吸液(丙酮-正己烷溶液):用40mL丙酮加正己烷稀释至100mL,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容量瓶中加入解吸液,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氯丙酮,再准确称量,加解吸液至刻度;由两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临用前,用解吸液稀释成24.0μg/mL氯丙酮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硅胶管以200mL/min流量采集≤10min空气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硅胶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3d。 4.4.3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硅胶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同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将前后段硅胶分别倒入两支溶剂解吸瓶中,各加入1.0mL解吸液,封闭后,解吸30min,不时振摇。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容量瓶,用解吸液稀释标准溶液成0.0μg/mL~24.0μg/mL浓度范围的氯丙酮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氯丙酮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氯丙酮的浓度(μg/mL)。若样品溶液中氯丙酮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解吸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6 计算 4.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1)计算空气中氯丙酮的浓度: D V v c c C 02 1) (+ = (1) 式中: C ——空气中氯丙酮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1、c2——测得的前后段样品溶液中氯丙酮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标准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 D ——解吸效率,%。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G B Z/T160.6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 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甲苯二异氰酸酯(T D 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 D I)的溶液采集 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T D I或M D I用冲击式吸收管采集,水解后,分别生成甲苯二胺(T D A)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M D A),在碱性条件下用甲苯萃取,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后,取甲苯溶液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三 3.2仪器 3.2.1冲击式吸收管三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 i n三 3.2.3微量注射器,50μl三 3.2.4具塞离心管,10m l三 3.2.5液体快速混合器三 3.2.6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三 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2m?4m m,O V-17?Q F-1?C h r o m o s o r b WAW D M C S=2?1.5?100; 柱温:180?(用于T D I)或230?(用于M D I); 汽化室温度:270?(用于T D I)或290?(用于M D I); 检测室温度:270?(用于T D I)或290?(用于M D I); 载气(高纯氮)流量:100m l/m i n三 3.3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三 3.3.1吸收液:在600m l水中加35m l盐酸(ρ20=1.18g/m l)和22m l冰乙酸(用于T D I采集)或44m l 冰乙酸(用于M D I采集),再用水稀释至1L,临用前配制三 3.3.2氢氧化钠溶液:450g/L三 3.3.3甲苯,色谱纯三 3.3.4七氟丁酸酐三 3.3.5缓冲溶液,p H=7:称取27.2g磷酸二氢钾,用200m l水溶解,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7.0三 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8-2004(精)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8-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 【标准号】GBZ/T160.78-2004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氮农药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氮农药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用聚氨酯泡沫塑料采集,正己烷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 3.2.1采样管,在长60mm,内径10mm的玻璃管内,装两段聚氨酯泡沫塑料圆柱,其间间隔2mm。聚氨酯泡沫塑料圆柱高20mm,直径12mm;使用前,先用洗净剂洗净,再用正己烷浸泡过夜,并洗涤至无干扰色谱峰,干燥后装入玻璃管内待用。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l。

3.2.5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源)。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1.5m×4mm,OV-101:ChromosorbWAWDMCS=3:100; 柱温:240℃; 汽化室温度:250℃; 检测室温度:310℃; 载气(氮气)流量:50ml/min。 3.3试剂 3.3.1正己烷。 3.3.2OV-101,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DMCS,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少量正己烷,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再准确称量,加正己烷至刻度;由两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正己烷稀释成0.10mg/ml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采样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采样管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采样管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封闭采样管的进出气口,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可保存7d。 3.5分析步骤 3.5.1对照试验:将采样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公共安 全 C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发布GBZ 159-2004 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 (GBZ 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 WS/T16,1996。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 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 —2004 GBZ/T160.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 GBZ/T160.1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 GBZ/T160.1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 GBZ/T160.13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 GBZ/T160.1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 GBZ/T160.15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 GBZ/T160.1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 GBZ/T160.17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 GBZ/T160.1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 GBZ/T160.1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 GBZ/T160.20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 GBZ/T160.2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 GBZ/T160.22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GBZ/T160.23 —2004 GBZ/T160.2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中160.9铜

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中 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and its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60.9-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铜(Copper)和氧化铜(Copper 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 11531-89附录A。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业志和周旭。

GBZ/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原理 空气中铜烟和铜尘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324.7nm 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 仪器 4.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 采样夹,滤膜直径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25mm。 4.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 和0~10L/min。 4.5 烧杯,50ml。 4.6 电热板或电砂浴。 4.7 具塞刻度试管,10ml。 4.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铜空心阴极灯。 5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 高氯酸,ρ20=1.67g/ml。 5.2 硝酸,ρ20=1.42g/ml。 5.3 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5.4 硝酸溶液,0.16mol/L:10ml 硝酸加到990ml 水中。 5.5 标准溶液:称取0.1000g 铜粉(光谱纯),溶于少量硝酸,用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铜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铜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 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 【标准号】GBZ/T160.43-2004 【发布日期】2004-05-21 【实施日期】2004-12-01 【标题】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的联苯用活性碳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色谱柱分离,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3.2仪器 3.2.1活性碳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g/50mg活性碳。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溶剂解吸瓶,5ml。 3.2.4微量注射器,10ml。 3.2.5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2m×4mm,FFAP:ChromosorbWAW=10:100。 柱温:210℃; 汽化室温度:270℃; 检测室温度:270℃; 载气(氮气)流量:45ml/min。 3.3试剂 3.3.1解吸液:二硫化碳,色谱鉴定无干扰色谱峰。 3.3.2FFAP,色谱固定液。 3.3.3ChromosorbWAW,色谱担体,60~80目。 3.3.4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准确称量后,加入一定量的联苯,再准确称量,加二硫化碳至刻度;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二硫化碳稀释成0.50mg/ml联苯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2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3.4.3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室温下至少可保存5d。 3.5分析步骤 3.5.1对照试验:将活性碳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 GBZ/T 192.2-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2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李涛、徐伯洪、闫慧芳、李济超、刘占元、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3 原理 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4 仪器 4.1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4.2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主要包括预分离器和采样器。 4.2.1 预分离器:对粉尘粒子的分离性能应符合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要求,即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μm以下,且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4.2.2 采样器: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 17061的规定。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 4.3 分析天平:感量0.01mg。 4.4 秒表或其他计时器。 4.5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6 镊子。 4.7 除静电器。 5 样品的采集 5.1 滤膜的准备 5.1.1 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 5.1.2 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m1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预分离器内。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滤膜溶解涂片法 3.1原理 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3.2仪器 3.2.1瓷坩埚或烧杯:25mL。 3.2.2 载物玻片:75 mm×25 mm×1mm。

3.2.3 显微镜。 3.2.4 目镜测微尺。 3.2.5物镜测微尺:它是一标准尺度,其总长为1mm,分为100等分刻度,每一分度值为0.01mm,即10μm(见图1)。 使用前,所用仪器应擦洗干净。 图1 物镜测微尺 3.3 试剂 乙酸丁酯:化学纯。 3.4 测定 3.4.1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放入瓷坩埚或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mL~2mL乙酸丁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1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待乙酸丁酯自然挥发,制成粉尘(透明)标本,贴上标签,注明样品标识。 3.4.2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标定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400~600放大倍率,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相重合(见图2)。然后找出两种测微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按照式(1)计算出目镜测微尺刻度的间距。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33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本标准除第2章外均为强制性条款。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修订后分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TJ36—79相比变化如下: ——分为两个标准 ——修订了原111项有毒物质和9项粉尘的标准值 ——纳入后颁布的119项国家标准 ——增订119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维皑、吕伯钦、梁友信、孟德山、谷京宇、刚葆琪、傅慰祖、杨磊、于永中、于冬梅、庞应发、程秀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原标准GB3869—1983,GB/T4200—1997,GB8773~8780—1988,GB10328~10333-1989,GB10434~10439—1989,GB11516~11522—1989,GB11524~11532—1989,GB11719~11726—1989,GB16182~16250—1996,GB3869—1997,GB17052~17055—1997,GB18528~18563—2001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GBZ2-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3.1.2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1.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28-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60.28-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73-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溪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正和。

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1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内,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2 仪器 3.2.1 铝塑采气袋,0.5~1L。 3.2.2 双联橡皮球。 3.2.3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3.3 试剂 3.3.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3.3.2 零点校准气 3.3.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3.3.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3.3.3 量程校准气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精选(最新)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精选(最新) GBZ1《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14《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5《GBZ 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 GBZ116《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 GBZ117《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8《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GBZ119《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 GBZ121《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122《GBZ 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 GBZ124《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27《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 GBZ132《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3《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58《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9《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60.1《GBZ/T 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160.2《GBZ/T 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160.3《GBZ/T 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160.4《GBZ/T 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160.5《GBZ/T 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160.6《GBZ/T 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160.7《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160.8《GBZ/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160.9《GBZ/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160.10《GBZ/T 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160.11《GBZ/T 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160.12《GBZ/T 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160.13《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160.14《GBZ/T 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160.15《GBZ/T 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160.16《GBZ/T 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160.17《GBZ/T 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160.18《GBZ/T 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160.19《GBZ/T 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160.20《GBZ/T 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160.21《GBZ/T 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160.22《GBZ/T 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160.23《GBZ/T 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160.24《GBZ/T 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