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理论思考

南京市园林局金波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健康,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广义上看,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因此,人类居住和集聚的各类社区和各种聚居地,都属于人居环境,而当今最令人关注的,主要是城市人居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佳人居环境,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居环境。在联合国两次人类住区大会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对此有较为具体的描述,主要内容有:(1)居民所需适当住房的保证;(2)居民健康和安全的保障;(3)人与城市环境、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4)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5)住区基础设施和住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如果从更为全面和概括的角度来界定,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就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最佳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同时又最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工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由此而引伸出最佳人居环境必然具有三大基本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三大目标也可以表述为发展的人居环境、公平的人居环境和绿色的人居环境。刨建最佳人居环境,就是力求使这三个方面的目标都能得到充分实现,都能达到最佳水平,同时这三大目标之间也能达到高度协调。最佳人居环境的经济目标应该是具有强大经济活力和发展能力,能够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财力,为其辖区居民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以及自我发展机会;社会目标就是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平,居民享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福利和保障,不同社会阶层、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共处,社会有机整合,社会安全水平高;生态目标是,具有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不仅要有宽敞的绿色空间,而且要拥有洁净的空气、清洁的天然水体和植被良好的天然山体,同时具有高效先进的生态

维护系统。其综合目标是要通过政府和全体市民的不懈努力,使我们的城市尽快地进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子系统协调改善、良性互动的境界。

一、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内涵

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是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是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最高综合评价。其实,现实的城市人居环境是诸构成要素的有机集合,即它融室内外环境、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于一体,并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应该最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雅典宪章》指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人居环境作为城市第一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是社区活动的舞台,因此,它必须“以人为木”,否则城市人居环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理论上说,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应该是:人文与自然协调、生产与生活结合、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的统一,其基本内容涵盖如下:

(一)、人居环境布局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并与城市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发展相结合。也就是说,人居环境的布局必须建筑在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框架上,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以及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大大提高适居性;

(二)、人居环境必须整洁优美,即居住区和公共活动场所干净整洁,绿化系统完整完好,没有噪声、废气等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完善等,给人一种清洁优美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较高的生活生态环境质量;

(三)、人居环境必须具有宽松、祥和的氛围,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且形成人人自觉维护人居环境和参与管理的社会风貌,使城市运营过程中的社会成本降至最低。

二、21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今后城市的人居环境都将建立在逐步改造当代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既要适度超前,又要留有余地,要以人们可以承受又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方式满足人类的要求。2l世纪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一)、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这种人居环境能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亲呢自然、拥抱自然,以弥补城市工业发展和空间高密度开发对城市生态和人们精神紧张所造成的伤害,从而使人居环境成为优化人们身心素质的基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最佳人居区域。

(二)、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人居环境建设既要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人类生活环境,又要提供充裕的就业机会和符合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使人居环境成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获取幸福的源泉。

(三)、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一方面,人居环境建设要为人们的教育、卫生、休闲等提供必要的物质享受资料;另一方面,必须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和睦的邻里关系、亲切的人际情感和适宜的住区景观等,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必要的满足,良好的情感得到升华。

遵循21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在与新世纪初叶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改革开放深化措施相协调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的最优目标应该是:设施配套齐全、环境舒适优雅、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其具体内容包括:

1、以人为中心的人居环境规划和住宅设计。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科学规划人居环境布局,提高对自然的亲和力和集中布局的规模,有效减少成本,增强人居环境的活力;同时采用适用居民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住宅功能设计标准,提高住宅的舒适度。

2、以功能齐全、功效到位为目标的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的条件下,实行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其配套项目及其指标均应符合居民的实际需要。

3、以整洁、安静、优美为标准的生态环境营造。生态环境的营造应突出绿化系统、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系统、噪音控制系统的建设等,从而使人居环境中的水、气、声等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4、以功能再造和历史保护并重的的旧居环境改造。在旧居环境改造过程中,首先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订详细的旧居环境改造规划,并按照规划的要求以拆、改、保三种方式来改造旧居环境。其具体的做法是调整布局,再造功能,保护历史,改善设施和增加设备。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旧居环境的质量。

5、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为目的的综合管理。所谓综合管理就是要实现专业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专业管理以专业法规为依据,实行条的管理;社区管理以块为单位,通过健全的社区管理机构将管理及服务覆盖整个社区;物业管理以住宅区为对象,在充分体现业主自治的条件下,实行经营性收入补贴服务性支出的管理经营机制。

三、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层次性和一般原则

按照空间尺度可以将城市人居环境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城市环境(宏观人居环境)。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其主要的物质构成及其建设、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不同。城市人居环境,是指整个城市的形态和形象、功能布局、道路网络、各类建筑、园林绿地以及其它各种大型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城市政府。城市政府必须负责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管理、维护及经营。其二是社区环境,主要指各类居民生活小区,其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商,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相关的物业公司和社区组织。其三是居住环境,指居民住宅的内部空问以及必须依赖的室外空间,其管理和维护的主体主要是城市居民家庭和个人。因此,任何城市,要创建优良人居环境,都必须建立在城市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成员达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之上。

世界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其理念的差别常常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结合城市自身特征,确立正确的理念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最高原则;其次,“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社会构成的多元化和社会成员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再次,“切合国情市情”也应该成为一条重要原则。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家园城市。其中,所设想的“家园城市”,即是以人为中心的、适宜人居住与活动的城市,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有特色的城市。提高城市“可居住性”和最大限度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可能性,使城市成为人们的真正家园。“家园城市”将成为21世纪的城市发展模式。

四、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出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只有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较高阶段后,人们才会对人居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和阶段性创建目标。目前,国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等,这些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日益重要性,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力图以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发展环境。近年来相继提出建设最佳人居环境或良好人居环境的目标,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运行可依次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反映人居环境的物质要素及其空问范畴;行为层面,主要反映人居环境中人类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的活动或关系;制度层面,主要反映人类对各种行为或关系的规范、约束、制裁、预防和措施等对策;文化层面,主要反映人类对人居环境的态度、观念、习俗、宗教等。

(一)、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规划问题

城市发展战略及规划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战略和规划,对人居环境建设起着直接的良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城市发展战略利规划必须树立人、城市与社会、文化和谐结合的理念,如以人为本理念、特色城市理念、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设计理念、经营城市理念等,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实现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模式选择上,有建设都市发展区的战略,即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城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同时,都市发展区的发展模式在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不仅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城市建设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城市联合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的周围建立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发展区,更好地促进其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合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耦合优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越来越重视城市的自然保护,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因此,城市自然保护中,生态保护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而城市生态保护则包含了自然景观整体的保护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自然保护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城市绿地就成为开展自然保护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是城市自然保护的基础。因此,要以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做好城市绿地规划,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提供适宜的自然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一些搞得好的城市的实践,总结出了城市生态保护的较为成功的作法,其共性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要建立风格独特的城市绿化体系;二是治理并提高城市水面自净能力;三是建立社区无机动车绿色通道;四是通过用地置换,严格保护与改善具有地标性特征的城市地段,用地规划更为科学合理;五是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积极疏散主城区尤其是旧城人口,稀释人口密度;扩大居住生态环境和用地面积,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示范区工程,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人居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的发展,综观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历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一座城市能否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主要看其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维护城市可持续性,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加强需求管理,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限制和防止需求过度增长,以使供给与需求保持适度的平衡。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最高原则之一。当然,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不等于片面的、不顾经济发展水平的生态优先战略,而是在经济技术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改善人类住区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国内外一些搞得好的城市的做法是:一是以人为本,重建城市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构建具有区域差异的城市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政策;三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四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保护;五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水平;六是推进科技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七是优化外部性与城市人类住区环境制度建设。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关键词: 建筑材料;生态环保;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设计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只有掌握新型建筑设计的特点,人们才能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建筑业是一个贴近民生的行业,现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各级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以强化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监管、落实节能环保标准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现代建筑产品。建筑工程质量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要突出“三抓”,即抓基础管理、抓精品工程、抓重点企业,逐步将监管的重点向使用功能、质量通病治理等方面延伸。住宅作为重要的个人物产,其工程质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建管部门要着力抓好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把住宅质量的考核单位从小区、整栋楼分解细化到每个住户,维护广大住户的合法权益。公共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工程主管部门要制定专项质量监督方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共安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建筑业注重人性化施工,尽力减轻现代建筑施工对周边造成的不利影响。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形象的提升,离不开群众支持和社会认同。施工现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展示现代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工程的质量,更关系到行业的公众形象、地方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同时要针对目前建筑业容纳的农民工就业量,在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的实际,要求现代建筑业企业切实关爱农民工,注重对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统筹做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拖欠工资等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实施绿色建筑战略,着力打造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保建筑,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近来日趋关心的焦点,尤其是自进入2005年以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营造世界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而有 关绿色的、和谐的人居节、人居环境的论坛也在今年扎堆儿召开。于10月3日世界人居日前夕、9月底在深圳举行的“2005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由于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特别顾问、联合国副秘书长、全球环境界的泰斗莫瑞斯·斯特朗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出席而格外引人 关注,一些全新的观点、理念从论坛上频频传出。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

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 杨新武 一、引言 随着住房集体消费时代的结束,随着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宅市场化条件下,人们在选择住宅时,考量指标已不仅仅是局限在距离远近、地段优劣、户型布局等,也不再单纯地追求住房外在的浮华与张扬,而是更加注重住宅的功能与品质。住宅已由原来的栖息地,转变为人们用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休息场所。基于人们对住宅的健康、环保、舒适这种需求,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就要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其设计中越来越要注重人对社区环境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社区环境的人本化设计迫在眉睫。 社区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层次,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观、整体观的角度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探讨了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的思想理念和设计程序方法问题。 二、人居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s)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提供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物质、能量以及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经济关系。在地域空间上,它包括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等五大层次(吴良镛)[4]。人居环境的设计建设,它包含不同的感知层面和相应的评价体系。理想的人居环境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罗列,更不是简单表象的丰富,而是具有更为本质的人本内涵。可以将人居环境分为三个层次(图1),首先是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是大的城市环境,其次才是社区的人居环境,最后才是住宅内部的人居环境。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第二个层次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规划。

三、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思想理念 由于社区人居环境设计及开发水平高低、质量好坏以及适宜居住与否直接与居住者密切相关,其惟一检验标准就是居住者的感觉以及是否满足其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因此,社区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过程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居住实态需求为目标,对环境设计的差别化、个性化、健康性、性能价格比有一个统筹、全面、详尽的考虑。 1.设计思想的差别化思想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住户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商品的房地产项目,就必须对之进一步细分,以前无差别化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的竞争力,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创新意识强、具有新功能、新特性的产品。社区环境在设计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面对的使用人群是老人、中年、还是青年等层次,如东方太阳城专为退休老人打造专属的社区人居环境,创造性的兴办商业化养老设施,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由于我国4:2:1(老人:成年人:子女)人口结构比例,成年人负担过重,社会必须负担养老,以提高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环境设计的这一环节,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应是一流的,同时更为重要是为老人设计创造一个供老年人自助、自立、自娱、自我服务的环境变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让老年人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得到慰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种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细分的大胆有益探索和尝试会大大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百姓而言都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2.设计思想的个性化理念 共性与个性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某一事物而言,个性和特色是指事物的显著特征,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典型特征。 社区环境设计的共性包括了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和谐性和文化性。这些特征可以说是社区环境设计的主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是必须首先考虑和遵守的。社区环境设计规划在个性和特色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是设施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必然追求,与它的共性一样,也是由人与环境决定的。相对于作为主体的共性来讲,个性则是可变因素,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地理与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不同、传统与宗教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能成为创造多样的、个性的社区环境设计的源泉。 社区环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包括三层含义。首先,社区环境的共性与个性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其次,社区环境的共性与个性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结的。任何社区环境的设计规划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第三,社区环境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例如,相对于所有的环境设施设计而言,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具有的艳丽色彩可谓是一种个性,但是就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儿童游乐设施而言,活泼、 2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doc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各基层人们关心的内容,那么,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的议案【一】 关于加强我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最近,我们会同区农办、建设局、卫生局对我区村庄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走访了潘黄、郭猛、楼王、大冈等镇以及仰徐、民强、凤池、光明等村,并到山东诸城、莱西,胶州三市考察学习。通过调研考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委员座谈,并经常委会议讨论,形成了关于加强我区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245个村(居),农户17.54万户,农业人口43.93万人,耕地面积78.8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8亩,x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70元。全区现有自然村落48个,其中50人以下71个,50—100人208个,100—300人562个,300—800人321个,800人以上86个.现规划农村居民点571个,其中300人以下81个,300—800人407个,800—20xx人74个,20xx人以上9个。xxxx年全区在建制镇建房781户,在村建房 1336户.全区目前还有土草房10.45万平方米。 建国以来,我区村庄建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较大

的成绩.特别是1982年后,考虑到农民饮水、运输等生产生活方便,力求使农民居住相对集中,对全区村庄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通过10多年的建设,农民居住满天星的状况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的村庄建设大多是沿河、沿路而展开的。1997年后,开始启动中心村建设,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我区村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我区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最近在全区农村大力实施了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工程",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问题 1、村庄建设规划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区村庄建设总体呈自行发展状态,农民建房用地主要由村组安排。1997年以来,一度中心村建设推进力度较大,但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心村建设实际处于停滞状态,村庄建设面貌改变不快,至今还没有形成全区统一详细的现代村庄建设规划体系.由于规划滞后,导致了自然村落小而散,形不成气候;村民住宅样式单一,不够科学、适用,无个性特色,有些村庄只见新房、不见新貌;各类建筑物乱搭乱建,村庄建设无序发展;有不少农民盲目仿效攀比,房屋求高求大、占挤路道,造成村庄杂乱无章。 2、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大多没有路灯、环卫、排水等基础设施,就是搞得相对较好的泾口、仰徐等村,也没有公厕和垃圾填埋场。有些村庄至今还不通公路,如郭猛镇的邵堡村,9个组只有1个组能通公路,其余8个组雨天就难以通行。在农村饮用水上,由于二次改水未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供水管道陈旧老化,加之不重视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一、中文摘要: 人居环境,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 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 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 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现代生活越来越依 赖于高技术,但是还有很多因素如传统的大家庭, 正朝着中心家庭发展,独身生活形式在增多,同时 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全球化的发展影 响着我们。所有这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房 子内房间数量在减少,休闲的空间增大了,人们想 拥有家庭影院、音乐室和家庭办公室,还有就是考 虑无障碍设施的房屋,所有这些不胜枚举,我们能 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吗?当然可以。设计的宗旨就 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舒适,安全,快 乐和健康乃至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 们需要对建筑进行设计。 关键字:建筑设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导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许 多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形式 孕育而生,以满足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城 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世界房屋设计及 趋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 求,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绿色建筑,在建 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广泛的被利用和推 广。现代城市设计和房屋设计发展中面临着 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但 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 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世界上正进行着许多关于房屋建设方面的新的试验研究,如节能型房屋、先进技术在房屋设计中的使用、建筑质量保证和快速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无须置疑我们将要提高我们的房屋建设和城市规划,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三、(一)文章主体: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 李伟业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李伟业 发表时间:2019-09-19T14:00:26.680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李伟业[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李伟业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如今现代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作者以现如今人类居住环境为本文的切入点,分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和为改善后续住宅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环境因素和 需求因素是住宅建筑规划必须考虑的两点因素,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环境。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研究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的达到了一个比较较高的层次。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增多。人们要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这就需要改变原本的住宅设计方案。而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流程,要多方面考虑,多层次研究。将住宅设计的重点放到人居环境上,突出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与住宅条件的要求。以居民舒适度,住宅满意度为出发点,将改进重心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让居民有更愉悦更舒心的居住体验。因此,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要了解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与特征,将人居环境融入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并且还要结合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完善规划设计的方案。 1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居环境包括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生活舒畅。人们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后,更加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的居住环境收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室内空间、室外的绿化、整体建筑、自然民俗等。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建筑条件,结合城市传统与文化,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其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当地气候,促进能源的循环利用,尊重原有自然环境。比如住宅建筑处于较为严寒地区,需要争取更多的日照,在住宅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时数,选择最佳的建筑朝向。寒冷地区的住宅要尽量紧凑,不宜采用点状或点状拼接形式,总体必须满足日照间距的需求。 2住宅建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 2.1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在古代时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在建筑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实用性。实用性不仅仅是降低资源消耗,还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彰显设计中的文化造诣与意境,更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艺术的创造,并以此表现出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爱护。在景观设计时更适合以“以人为本”理念来提供建筑设计思路。 2.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遵循宜居性原则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是生活在一中紧张的氛围中,所以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可以放松人们心理状态的家居环境。而住宅建筑势顺应趋势,必须要考虑宜居性这一原则。通过改善住宅环境,改良空间布局,同时考虑家具摆放和生活的便捷性,提供优美的景色。增强居民的绿色感受,可以适当的提供植物绿化,可以帮助居民缓解身心疲惫,放松心态。同时可以聘请专家定时修剪绿色植物,帮助居民改善绿色环境。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2.4“绿色景观”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环境的需求因为越来越高,而人居环境的艺术性生态化也成了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性要求。就这样,是否“绿色”成为了人们对人居环境衡量的一个标准,“绿色”即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安全的食物,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而这些“绿色”又被人们认为是绿色景观。绿色景观的创建是必然的,人 3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设计原则和具体规划 3.1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内部居住环境主要通过对住宅基本功能、空间的合理布置以及对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方位合理的布置,考虑到日照、采光、遮阳、通风、隔音等,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样需求。比如在阳台的设计中,阳台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要便于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在居住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节能环保成为人们的共识,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在规划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室内温度和能耗。除此之外,规划设计要兼顾多方因素,注重空间功能划分,注意动静分开、私密有别,根据人口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多样性需求等,给居民提供多样性的住宅套型。考虑到不同收入人群、不同类型生活模式的家庭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使用面积和住宅设计,实现住宅的通用性。空间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合理使用空间是保证居民正常需求的关键。内部空间设计要根据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分配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以达到最合理经济、最舒适的尺度。在涉及到房屋尺寸时,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合理分配空间,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合理的分配比例。 3.2创建“绿色景观”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论文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通识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论文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名称 学院名称 交阅时间

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集聚或者居住的生存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是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特别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特别是城镇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如交通、信息、绿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建筑设计如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居环境要以人为中心。应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心理审美要求营造居住环境。居民对居住环境有心理、安全、社交、休闲和审美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心理、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会交往、休闲、审美是较高层次的需求。从心理、审美的需求来看,环境要按照生态学要求以及景观要求,营造出绿气较浓,充满自然气息的外部绿色环境,使之既能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家园,陶冶情操。植物应该是环境设计的主要材料,即以植物造景,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环境空间在四季产生季相变化,同时,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时间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态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树木的枝干自然弯曲,可打破建筑线条平直呆板的形象,如粉墙黛瓦,疏竹横斜,配以点石树木,可求得一种动态均衡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思想的推动下,许多城市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先后采取了见缝插绿、拆房见绿、拆违建绿等一系列措施,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游乐的场所,对城市的景观建设、生态效益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精神享受,也在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这一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城市绿化景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之特点归纳及应对策略

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之特点归纳及应对策略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命题方式多种多样,了解出题者各种命题形式,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综合分析题、趋势判断题等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题 计算题是资料分析必考题目类型之一,题目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的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的偏差。 应对策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数据关系进行整合,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避免误用计算技巧导致计算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题: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是()。 A.27.4% B.29.9% C.32.2% D.34.6% 【解析】设去年5月家具零售额为a,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为b,则27.3% a+60.8%b=50%(a+b),求出 则(1+27.3%)a÷(1+50%)(a+b)= =0.26,最接近的就是A。 二、排序题 排序题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排在第几位”、“前几名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的题目。排序题在资料分析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分析数据关系的能力。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的探究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2:00.84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杨素波[导读] 人居环境质量与住宅建筑规划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人居环境出现问题的,会直接影响住宅建筑规划的整体质量,所以需要引起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体现人居环境,是现代住宅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满足了人们对住宅建筑环境的更高要求。此外,对于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创建来说,保障安全、方便的生活所需供应、丰富多彩的休闲场所、健康的运动生活场 所、文明的社会氛围及便利的交通等都非常重要。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概述1.1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的理念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为室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协调的室内设计。对于居住建筑的住宅套型设计来说,在每套住宅的内部空间应包含大厅、卧室、卫生间及厨房等。而辅助空间如基本过道、贮藏间及阳台等应配合室内净高,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住宅建筑的外部环境包含服务型的公共建筑及绿化、道路等,它促进了住户间的交往接触,为邻里互助创造条件,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康的生活场所。 1.2住宅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对于住宅建筑如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规划,前提就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住宅设计只有密切结合居民的真实要求,才能体现厚重的人文关怀。具体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时,住宅设计人员有必要综合运用多样的手段来创新设计思路,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住宅规划体现宜居性,符合以人为本的目标,致力于创建优美的住宅周边环境,建筑物设计不仅要体现美观性,同时也要突显实用性的价值。住宅设计规划也应当转变思路,把生态要素融入整体的住宅设计与住宅规划中。住宅设计融入了当地的整体生态系统,才能体现生态保护的宗旨,从而让居民获得更好的体验,生态要素融入住宅设计是构建和谐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能够美化城市,更好地宣传城市文化。 2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2.1致力于节能环保住宅规划应当与节能环保结合在一起,在住宅规划过程中推进节能,杜绝对环境的污染。在我国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下,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体现出节能的设计要点。节能环保的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合理使用,符合建筑住宅规划的持续发展方向。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应该体现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确保将节能理念应用在实处,针对我国大部分建筑规划中,节能措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将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全过程,真正的实现规划设计的节能。依照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目标来设计新型住宅,致力于住宅设计领域的减排与节能。 2.2通过增加绿色景观的方式来体现宜居性城市居民逐步感受到紧张的日常生活气氛,居民平时需要承受较沉重的压力。住宅设计体现宜居性与生态性的目标,优化住宅生态环境,把绿色景观融入住宅设计中,通过绿色景观的方式来增强生态体验。通常,居住于喧嚣城市中的居民都会渴求静谧宜居的住宅环境,对此有必要把绿色景观融入住宅设计中,通过构建绿色景观的方式来增强居民的生态体验。如果住宅周围与住宅内部都布满了生态绿色,居民就可以完全达到身心的放松,真正享受到宜居环境给自身带来的舒适感受。 2.3住宅设计应当与生态理念密切结合近年来,很多地区都表现为生态脆弱的特征,这种现状根源就在于破坏生态。住宅设计应当密切结合最基本的生态理念,通过改善生态的方式来创建宜居环境,体现更高的生态价值。在小区的绿化建设过程中以“因地适宜”的原则来种植,加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对于一些已经成形的景观,要加强养护,在不同的时间段种植不同的植物,植物种类各异,各自的生长气候要求也会不同,严格控制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对病虫害进行防预与治理,使植物更好的生长。从本质上讲,住宅系统应当构成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改善生态的方式来创建宜居环境。住宅设计只有密切结合生态环境,才能体现更高的生态价值。 3完善住宅建筑人居环境的措施3.1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为了达到住宅环境最优化的目的,以住宅规划设计区域内结构的信息全面掌握来实现周围可利用资源的分配。由于可利用资源为自然资源,因此在设计时要能够分辨自然景观,从而降低其带来的繁重感。并做好其维护工作,使之在住宅集中区域科学、合理地分布,避免由于萡围标准不清晰所造成的人为破坏,而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尽量选取地势平坦、安全的区域建筑,并做好其资源的保护。 3.2从家居气氛角度完善住宅环境舒适的家居气氛已经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住宅的整体气氛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舒适程度。家居气氛与人居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家居环境与住宅的空间布局和环境有很大关联。可以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在住宅中种植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提高家中的空气质量改变整体色调。同时需要增加一些娱乐性设备,增添一些提现当地文化内涵的物品和风格。例如,考虑阳台的设计,阳台是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便于人们与自然的亲近,直接影响到舒适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推动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住宅建设,创建舒适的家居气氛,使得居民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舒适的家居气氛给人民提供的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美的视觉享受。 3.3开展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住宅建筑模式了,所以对传统物业管理加以改进,创立了新型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在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上加以改进,采用现代化技术,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维护居民的利益,以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基准,促进居民与物业的良好关系。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由环境管理中心、健康保健中心、智能管理中心、求助中心、健康社区文化中心和健康交流俱乐部等组成,全方面地保障健康生活的延续。 3.4创建“绿色景观”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通识教育自修课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摘要: 21世纪,人类对人居环境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营造安全、优美、舒适、宜人和充满活力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代环境发展的方向。什么是人居环境呢?顾名思义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人居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关键字:人居环境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一个现代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城市环境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因而,城市必须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室内生态环境方面: 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有关宜人居住面积、结构布局、功能分区、日照、通风、保温、隔热、隔音、建材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指标,实际上也是生态指标,由技术指标上的控制来达到完善生态建设的要求。而现在光污染和装修污染则是新出现的生态问题,需要建筑师新的关注。 二、室外生态环境方面: 最重要的是住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物间距,以及大气、水体、植被、土壤等的环境质量。尤其是植被的造氧、降温、增湿、抗污、滞尘、杀菌、减噪等功能的发挥。科研成果证明,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元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绿地。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讲的人居环境因素,或称环境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2篇 篇一 根据省市县有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从便民利民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整治成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村委会是整治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

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三、总体目标 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农村三大革命。 (一) 启动实施、抓点带面、初见成效阶段(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实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实现制定方案切实可行、推动推动措施强而有力、群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陈量垃圾全部清除、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 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成效显著阶段(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实行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顺利完成、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完全建立、群众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 (三) 找差补缺、建章立制、迎查验收阶段(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人员自查自纠,实行补差补缺、完善资料、迎接检查。全力保证实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检查组满意。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 孙芳芳 摘要本文概述了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规划与建筑设计 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之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谐社会 1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发展简述 人居环境科学是吴良镛先生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城市化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系统理论。“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①而广义的人居环境则是指“围绕人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总和”。②现在提到人居环境这个词,一般都是指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国外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等人都曾从城市规划及区域角度出发,提出要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佩里提出“邻里单位”,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及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20世纪50年代,道萨迪亚斯提出“需要创造一门以完整的人类聚居为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科学,真正理解城市聚居和乡村聚居的客观规律,这门学科就是人类聚居学”,③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后来又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人居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有机联系起来。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④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 2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内容概要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他是从观察19 世纪后半期, 当时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形成的所谓工业城市中所存在的城市问题, 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理念。同时,他还是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芒福德语)。他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实践,使田园理论成为体现当时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学。该学说显然是道 ①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p38 ②张文新,王蓉.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82-92(cnki) ③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④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经验材料最近几年来,XX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改良各项决策部署,牢固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气力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以垃圾、厕所、风采“3大革命”为抓手,扎实推动清洁整洁、住房改良、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高点定位抓谋划。 坚持城乡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兼顾,遵守乡村发展规律,对接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落、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定位。 1是坚持计划先行。坚持把计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1道工序,实行“先计划、后建设”。制定出台了《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实行方案(2018—2020年)》,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目标和年度任务。紧扣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依照“多规合1”要求兼顾推动村计划编制工作,指点基层精心编制实行村计划。xx镇、XX镇镇域计划设计全面铺开,XX村、XX 村、XX村等15个村的村落计划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2是坚持系统思惟。综合斟酌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等要素,科学肯定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实事求是,集中气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域旅游,以人为本、留住乡愁的思路,突出XX核心景区环山1线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兼顾统筹农村田园风采保护和环境整治,重视乡土味道,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采,保护乡情美景,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以点带面、先点后面、点线结合,全面推动、整体提升。 3是坚持质量标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保护等规范标准。根据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良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村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等乡规民约。制定实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或指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全面推动抓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推动整治工作。 1是强力推动”垃圾革命”。2019年XX区以创建清洁村落全域覆盖为目标,集中精力对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处)全域展开清洁整治行动。前后组织展开了村落清洁行动“春季战 役”“夏季战役”,集中攻坚了1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全区累计清算村落垃圾乱放xx余处,清算卫生死角xx余处,清算农村生活垃圾xx余吨。同时,延续推行“户分类、村搜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填埋的无害化处理。组建立了xx人的农村垃圾打扫保洁队伍,并将村落保洁、公厕保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切实提高保洁能力。今年,我区xx村、xx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肯定为全国农村环境整治样板创建村。 2是稳步推动“厕所革命”。结合区情实际,依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