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1781632.html,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

化的研究

作者:刘小军等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SLE初发患者14例,所有患者SLEDAI评分均大于10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收集血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PBMCs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同时,纳入1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

果治疗后14例SLE患者SLEDAI评分均低于10分,病情稳定,SLE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PBMC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9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43-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主要作用是调节B淋巴细胞的功能。新近发现的BAFF第三种受体BAFF-R,是BAFF的特异性受体,两者结合后,参与调节B细胞内稳态失调。本课题研究SLE患者治疗前后BAFF与BAFF-R的表达,探讨BAFF与BAFF-R在SLE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为SLE的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评价指

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二六四医院风湿科住院SLE患者14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13例,年龄18~44岁,平均(32.05±12.42)岁。有慢性感染病史、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及严重的

心脑血管疾病者除外。治疗采用醋酸泼尼松(1~2 mg/kg),环磷酰胺(800~1000 mg,3~4周应用1次)。正常对照组10例,年龄20~41岁,平均(28.76±7.29)岁。所有入组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