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 J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 J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

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

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

0.075mol/L的KCI)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

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

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

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 显带(G banding )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 带(G band)。G 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I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

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抗凝剂:肝素溶液(500U/ml );

培养基:40,按照说明书配制后抽滤、分装,冻存备用。

小牛血清:市售,冰冻保存,用时在56 C水浴条件灭活。

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市售,按说明书要求使用5%NaHCO

秋水仙素:已有,1ug/ml,根据需要量取!

低渗溶液:0.075mol/L氯化钾班上同意配制,我们组负责配!

Carnoy固定液

Giemsa染液:磷酸缓冲液(pH6.8)10ml加Giemsa原液0.3ml,用时配制。

器材:光学显微镜1台,离心机1台,恒温水浴箱1台,恒温箱1台,离心管17支,量简2个,烧杯2只,培养瓶2个,载玻片8张,玻片架2台,注射器4支,枪头2支,移液枪2支,胶塞2个,标签纸1圈,碘酒和酒精棉球,酒精灯,1台,天平1台,普通冰

箱1台,立式染缸1个、染色架1个、镊子3个,直头小吸管14支、橡皮吸头14个、吸水纸若干,香柏油,擦镜纸,剪子1个,胶水。正常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图,核型报告纸

四、实验方法

(一)培养液配制(在超静工作台内无菌操作);

每个培养瓶(容积30ml)中加入5ml培养液,其中含:

RPMI1640 4ml

灭活小牛血清1ml

PHA 2.5mg

依次将上述试剂加入培养瓶中,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用5%NaHCO调节培养基的pH

值至7.2-7.4。

(二)采血与培养:先以碘酒和75%^醇消毒皮肤。用2ml灭菌注射器吸取约0.2ml肝

素,作静脉穿刺,抽取外周静脉血1ml。转动针筒以混匀肝素

常规消毒后,立即将针头插入灭菌小瓶内,送入超净工作台,在火焰旁将血液滴入2?3个盛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内,每瓶0.2?0.3ml (6号针头45度倾斜,约20 滴),盖上橡皮塞,轻轻摇动以混匀。贴好标签,将培养瓶放在37C恒温箱内静置培养72h。(每天摇

动培养瓶一次)

(三)秋水仙素处理:

向经恒温培养68-72 小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使其终浓度为

0.4ug/ml, 即每瓶(内装5ml 培养基)中用6 号针头倾斜45 度角滴4 滴,轻轻将液体摇匀,继续恒温培养3-4 小时。

(四)标本的制备:

1、终止培养后,将培养物混匀,倒人离心管内,离心沉淀10 分钟(1000r/min),弃去

上清液。

2、加入37C预温的低渗液8m1,轻轻打匀,置37C水浴箱中20分钟。(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3、低渗处理完毕后,直接加入新配的固定液 1 m1 进行预固定,混匀后,离心10分钟

(2000r/min)。

4、弃去上清液,沿离心管壁缓慢加入固定液4m1,轻轻吹打混匀,置室温15分钟。

5、离心沉淀1000 r/min ,10 分钟。

6、弃去上情液,再加入固定液4m1吹打均匀重悬细胞,固定10分钟。

7、离心沉淀1000 r/min ,10 分钟。

8、重复固定一次。

9、尽量吸净上清液,视管底剩下的细胞多少加入适量固定液(0.3?0.6m1),轻轻吹打成细胞悬液。

1 0 、滴片:取保存在冰水中的冷湿载玻片1张,稍倾斜,用滴管吸取细胞悬液,从30~40cm 高处滴

2 滴于玻片上,立即用口对准玻片吹气,使细胞在玻片上散开,然后在酒精灯上略烘一下(勿全烘干,过火3-5 次),在空气中待干。

(四)染色:

1、滴有细胞悬液的载片反扣在染色板上,使片、板之间有一缝隙,将稀释后的Giemsa染色

滴在片隙中,室温染色20 分钟;

2、自来水轻轻冲洗(冲洗标本片的背面)3?5秒钟,晾干;

3、镜下观察染色体分带及染色情况。

五、实验结果

1、观察自己制作的标本片中染色体的形态、颜色及其显带情况,记录并说明原因。计数10 个细胞的染色体数。

2、试述染色体G显带技术在人类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绘出一套完整的中期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图;

根据课堂提供的材料,排列初一份正常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图。

4、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一)细胞培养技术

1、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缺乏机体抗感染功能,所以在一切操作中要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止污染。

2、无菌操作的要领和要求

1)培养前准备为做好培养前用品的充分准备工作,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收集好已消

毒的所需用品,清点无误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内,这样可避免操作开始后由于用品不全、往反取物而增加污染机会。

2)超净工作台消毒打开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消毒20-30 分钟,然后关闭紫外灯打开风

机,流入的空气是经过除菌板过滤的空气,工作台内可保持无菌环境。为防止培养细胞和培养液等受到紫外线照射,消毒前应予先放在带盖容器内或在操作时随手携入。

3)洗手操作时因整个前臂要伸入超净工作台内,所以洗手时,一定要洗刷到肘部,

然后用0.2% 新洁尔灭擦洗或用75%酒精棉球擦试。

4)火焰消毒在超净工作台无菌环境中操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此后一切操作如

安装吸管橡皮头、打开或加盖瓶塞、使用吸管等都要经过火焰烧灼,或在近火焰处进行。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火焰上烧灼时间过长。烧过的用具都要待冷却后再接触细胞,否则会烧焦形成炭膜,再用时会把有害物质带入培养液中。

5)操作进行培养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敏捷,但又不能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

会。不能用手触及器皿的消毒部分。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或更换。为拿取方便,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布局。原则上是右手使用方便的用品放在右侧,左手使用方便的用品放在左侧;酒精灯置于中央。培养液等不要过早开瓶,打开的培养液和培养用瓶等应保持斜位或平放,长时间开口直立,易增加落菌机会。吸取各种用液时均应分别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扩大污染或增加混淆不同细胞的机会。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物种都有一定数目及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染色体能通过细胞分裂而复制。并且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具有稳定地保持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类99%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数

目、结构的改变将导致染色体病。

(三)操作

1、接种的血样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在采血后24h内培养,如不能立刻培养,应置于4 C

冰箱存放,避免保存时间过久,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培养过程中,如发现血样凝集,可将培养瓶轻轻震荡,使凝块散开,继续放回37C恒温箱内培养,最好每天轻轻震荡混匀一次。

2、Giemsa 为噻嗪类染料, 其碱性成份天青B 与DNA 分子中的磷酸基结合, 蛋白质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嗜酸性和嗜硷性倾向,出现着色差异易于观察。因此染液PH值对着色效果有影响。当呈淡灰色带纹不显时, 应调节染液pH 值7.0~7.2, 复染10min, 可获得鲜亮的显色效果。

3、在采血接种培养是,不要加入太多的肝素。肝素太多可能引起溶血、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分裂。但肝素量也不应太少,以免发生凝血或培养物中出现纤维蛋白形成的膜状结构。

这种膜状物一般在培养24小时左右出现,此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它除去以免影响培养效果。

4、在普通培养箱内培养时,必须将培养瓶口盖紧,以免培养液的PH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酸化比较严重(培养液呈黄色时)将不利于细胞生长,此时可加入适量无菌的0.14%碳酸氢钠溶液调整或再加入2?3ml培养液来校正。培养箱的温度应控制在37C +0.5 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细胞的生长。

5、染色体标本质量不佳的原因。如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培养物生长发育良好,但制成的标本质量不佳时,其原因可能为:

⑴秋水仙素处理不当:一般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与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处理

时间太短,则标本中的分裂细胞就少,相反,如果处理时间太长,则标本中的分裂细胞虽多,

但其染色体缩得太短,以致形态特征模糊,不容易观察。

⑵低渗处理不当:低渗处理细胞时间过长,细胞膜往往过早破裂,以致分裂细胞或染

色体丢失;如果处理时间不足时,细胞膨胀不够,则染色体分散不佳,难以进行染色体计数

分析。

⑶离心速度不合适:如果从培养瓶收集细胞后进行离心时的速度太低,细胞可能被丢失;如果细胞被低渗后离心速度过高,往往使分裂细胞过早破裂,分散良好的分裂相丢失,以致制出的标本分裂相较少或大部分为剩余的分散不好的分裂相。

⑷标本固定不充分:如固定液不新鲜,甲醇、冰醋酸的质量不佳,此时染色体形态模糊、不分散,其周围有细胞浆的蓝色背景。

⑸ 载玻片清洗不彻底:玻片有油迹,致使滴在载玻片上的细胞悬液不能均匀分散,且细胞随液体流动而丢失。

⑹ 载玻片冷冻不够:合适的冰湿玻片,从冰水中拿出时,其表面有一层霜雪。如冷冻

不够则无此现象,此时细胞难以贴附在载玻片上。

6、下列因素对染色体G显带有一定的影响。

(1)制作标本的方法:火焰干燥法制得的标本对胰蛋白酶处理的抵抗性较气干法标本要强些。

(2)染色: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在染液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膜(发亮) 。染色完毕,应把标

本浸入水中洗去染液,或用自来水直接冲去染液。如直接倾去旧染液,这层氧化膜极易附着在标本片上形成污秽,且不易去除掉。用染色缸染色时,染色前应先用小

片滤纸刮去液面的氧化层。另外,染液须现用现配,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48小时,

旧染液染色效果不好。Giemsa染液对pH极为敏感,pH合适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配制时需特别注意。

(3)当需要在同一标本上显示不同的带型(如G带和Q带)时,应当先作Q显带,再作G 显带。

(4)

(5)

(6)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169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性别:班级: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人体生理学ABO 血型与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G 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三、实验结果 二、操作步骤 四、讨论分析 一、 实验目的及原理 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培养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G带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G 带分裂相。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 ,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有许多显示G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处理,然后用Giemsa 染色。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特定的组成部分。通过胰酶处理使G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由此可见在G带区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蛋白。 关于显带机理有多种论点,总的来说,还不能完全解释显带的机理问题。 二、操作步骤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五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重量法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篇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器具 24孔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样器、eppendorf管、吸头、吸头盒、显微镜、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架、普通显微镜、细胞悬液、0.4%台盼蓝。 三、实验方法 1. 培养细胞:首先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分别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胞,计数并记录接种的细胞悬液密度,接种时间记为0小时。 2. 计数细胞密度:从接种时间算起,每隔24小时计数3孔的细胞密度,算出平均值。为提高准确率,对每孔细胞可计数2-3次,如此操作至第七天结束。 3. 绘制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将全部结果在坐标纸上绘图,即得所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篇三:MTT法绘制生长曲线 实验材料: 1,5%FBS-L-DMEM, 5x104个/ml细胞悬液,5mg/mlMTT溶液,DMSO,0.01M PBS,2, 96孔板共7个,酶标仪,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0.22μm滤膜,锡箔纸,MTT工作液 实验步骤: 1,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5x104/ml。接种到96孔板,每孔接种200μl 细胞悬液进行培养。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人体测量 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 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 三、实验容 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 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四、实验仪器 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 五、实验步骤及方法 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

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60cm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 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 所以键盘高为38+23.61+8=69.61cm。取值69cm 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 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

(完整word版)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动物细胞培养 一、试验目的。 1、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 3、掌握细胞冷冻和复苏技术。 4、了解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形态。 二、试验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悬浮型细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贴壁细胞需经消化后才能分瓶。 对具有移动特性的稳定细胞系或细胞株进行长期保存,一方面可以作为细胞研究的试验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做细胞制品的生产材料。目前广泛应用的细胞保存方法是低温冷冻保存法,。细胞的冷冻保存的原则是慢冻快融,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细胞由于冷冻过程中产生了冰晶而发生细胞破裂。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 器材:怀孕的小白鼠、培养箱、培养瓶、培养皿、移液器、眼科剪、镊子、酒精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离心管、灯、离心机、水浴锅、倒置显微镜、CO 2 高压灭菌锅、试管架等。 药品:小牛血清、DMEM合成培养基、抗生素、DMSO冷冻剂、胰酶、PBS缓冲液等。 四、实验操作。 1、消毒灭菌。 将实验所需用到的工具(如枪头、培养皿、眼科剪、镊子以及每个人的实验服等)集中灭菌、烘干。配制75%的酒精以备实验时所需。

2、培养基的配制。 分别取10ml的小牛血清、90ml的DMEM合成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混合在一起,再向其中加入1ml的抗生素,吹打混匀就得到了细胞培养的培养液。 3、原代培养。 (1)、准备。将实验过程中会用到的工具以及药品全部放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紫外消毒灭菌。实验开始前带好乳胶手套,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将怀孕的小白鼠放在酒精中杀死,取出子宫内的胚胎组织。 (2)、剪切与消化。将胚胎组织放于平板中,用眼科剪将组织块剪碎,剪得越碎越好。将剪碎的组织块放于离心管中,加入大约200μl的胰酶进行消化。也可将其置于37度恒温箱中进行消化。 (3)、分离细胞。消化到一定时间时,如果离心管中的溶液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则应该加入与胰酶等量的培养液终止消化。离心管于离心机中离心,弃上清液,得到分散的细胞。 (4)、转移细胞并培养。向含有分散细胞的离心管中加入配制好的培养液,吹打 箱培养,瓶口少少混匀,将培养液用移液器移到细胞培养瓶中。置于℃恒温CO 2 拧的松一点。 4、传代培养。 (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长势及密度,根据细胞密度决定传代的稀释倍数。 (2)、收集原代培养的细胞。吸出培养瓶中的旧培养液,并用PBS冲洗两遍。然后向培养瓶中加入200μl的胰酶进行消化。消化一段时间后用配置好的培养液等比例终止消化。然后离心,收集到原代培养的细胞。 (3)、传代细胞的培养。向离心管内加入大约7—8ml的培养液,吹打混匀。将培养液转移到培养瓶中,置于37度恒温CO 培养箱中培养。培养1—2天后于显 2 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5、细胞冷冻保存。 (1)、收集细胞。吸出培养瓶中的旧培养液,并用PBS冲洗两遍。然后向培养瓶中加入200μl的胰酶进行消化。消化一段时间后用配置好的培养液等比例终止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_百度文库.

第四大组实验方案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2.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3.学会对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经过短期的培养后,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细胞,使细胞胀大而不破裂使最后的子染色体充分散开,滴片后再以空气干燥法制片,可获得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人类外周血细胞几乎都处于G0期和G1期,一般情况不分裂,但在离体培养中,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后,可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核型是指一个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正常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组型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多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制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代表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染色体的特征以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都分析中期分裂相,根据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对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重要参数有3个: 1.相对长度,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与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染色体总长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2.臂指数,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臂指数在1.0~1.7之间的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1.7~ 3.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3.0~7.0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大于7.0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3.着丝粒指数,指短臂占该染色体长度的比,用百分率表示。他决定着丝粒饿相对位置。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着丝粒指数在50%~37.5%之间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 37.5%~25.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25.0%~12.5%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12.5%~0.0%之间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

细胞传代实验报告

细胞传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哺乳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为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 应用打下基础。 二、原理 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 长、繁殖或传代,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 观察 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 以与 体内实验互为补充,可同时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同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耗费少,比较 经济, 因此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继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细胞进行首次培养 为 原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 分散 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率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为传代培养, 传 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要求条件多而严格的实验性工作。所有离体细胞的生长都受 温度、渗透压、ph值、无机盐影响,消毒、配液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特别是无菌 操 作是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 三、材料和试剂 1、细胞:293细胞株 2、试剂:0.25%胰酶、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 3、仪器和器材:倒置显微镜,培养箱、电动枪,培养板,吸液枪,5ml玻璃吸管、酒精 灯等 四、操作步骤 1、将长满细胞的培养板中原来的培养液吸去。 2、加入1~2ml 0.25%胰酶溶液,使板底细胞都浸入溶液中。 3、马上吸走胰酶液,再次加入2ml左右的胰酶,同样马上吸去,再加入几滴胰酶放入 培养箱中消化几分钟 4、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反复吹打成悬液,再按照观察的生长情况确定的传代比例传代 5.根据确定的比例来取需要的量(剩余的细胞拿来做细胞计数),加入4ml左右的培养液 6.前后左右的来回震荡使细胞分散均匀后,将培养板放入培养箱 7.收拾整理超净台 附:消化液配制方法: 称取2.5克胰酶蛋白酶,加入100ml10xpbs+纯水溶解到1l,滤器过滤除菌,4℃保存, 用前可在37℃下回温。 10x pbs配方:na2hpo4(14.2g) kh2po4(2.32g) nacl(80g) kcl(2.02g) (调至ph=7.4) 五、实验结果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项目简介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项目简介 临床应用:用于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不孕不育、先天畸形、智障诊断、胚胎植前筛选等。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由染色体病导致的有近1400多万人。染色体病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育、反复性或自发流产、死胎、生育异常儿、闭经、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然而,染色体病至今没有特殊、有效的疗法,主要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所以做染色体检查,对于遗传咨询、降低出生缺陷、正确的生育指导及提高人口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适检人群 1.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异常面容,多发畸形,身材矮小,两性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病人。 2.不明原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1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 3.具有原发性闭经或不明原因的继发性闭经的女性。 4.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约3%~6%的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其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 5.一级亲属中携带已知的或者可疑的染色体异常。 6.肿瘤。几乎所有的肿瘤都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异常相关,肿瘤组织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7.高龄妊娠。孕妇年龄大于30~35岁时,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对高龄孕妇的胎儿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 标本采集要求 1.采集要求:无菌采静脉血3ml,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防止凝固,等待本中心配送人员收取,应在室温4~25℃保存。采样和送检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溶血、凝血。 2.化疗期间病人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需停药半个月后采血。 3所有样本应在保质期内及时送检(保存24小时)。过了保质期样本不能保证培养效果。或通知临床重新抽血送检。 4.如有大量饮酒或有酗酒习惯,采血期间尽量避免。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接种 培养基主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以让其更好的生长。其基本成分有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水、PHA、小牛血清、酚红等。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偏高或偏低,以及PH值均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裂。反复冻融的培养基对培养的效果也不好,一因PHA随着不断的解冻其效价也不断降低,二是因为含有细胞DNA生长必须的氨基酸,而此氨基酸会随不断的解冻而消失。培养基颜色改变及浑浊均不能再用。 接种血液时,视不同年龄群的人而异。小孩或者新生儿接种量比成人少,因为小孩和新生儿的白细胞比成人的高很多。血液太少,细胞稀薄并且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二、秋水仙素 其作用是阻断纺锤体拉向两级,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以便获得大量中期的分裂相以分析染色体之用。使用秋水仙素时应注意使用时间、作用时间、浓度、量等。一般而言,在收获细胞前1.5-2h加入。加入过多,染色体太短;反之,染色体瘦长或无中期分裂相。 三、低渗 这是染色体制备中关键的环节,目的是使淋巴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低渗效果与处理的时间、低渗的温度,低渗时吹打混匀细胞的力度有关。一般用 0.075mol/L的KCL。低渗时间不够,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粘连,呈团状;低渗时间过长,可是细胞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会因染色体胀大得过分和使其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消化及染色。一般加入8毫升,于37度水浴箱中低渗20-30min为好。 四、固定 为了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粗大适中。注意:固定液需要现配现用,因为固定液所含的水分与固定效果有关。吹打细胞时,要注意用力,以免细胞丢失过多,因为低渗后的细胞很脆弱。 五、滴片 先制成细胞悬液,浓度适中,随个人喜好。但不因太浓,因其会使染色体分散程度受限。也不宜太淡,以免滴片时细胞分裂相稀少。一定要注意好温度、湿度的关系,这是要点。一般制片两张,然后置于75摄氏度烤箱中烘烤3h。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人体尺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课桌椅设计,切实感受和认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领会在产品设计中正确处理人的因素的方法。 同时了解座椅与人体骨骼结构、血液循环、体压、肌肉、神经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以及怎么样才能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的课桌椅。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人体测量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人体测量,以及各种测量工具使用的介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熟练运用到设计中。利用已掌握的正确人体测量方法,运用相应的测量工具,3-5人一组,完成个人数据的测量,并对如何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展开初步的方案思考。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测量工具 测量中所需仪器:人体侧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

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卷尺 A、人体侧高仪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1-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1996mm人体高度尺寸的测量 B、人体测量用直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2-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和0.1mm,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250mm人体尺寸的测量 C、人体测量用弯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3-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2、介绍人体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和其他测量条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1.1 基本姿势 1.1.1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原处于Go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PHA这一特性,淋巴细胞经过含有HP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例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1、实验材料 2.5%碘酒、75%酒精、无菌棉签或棉球、镊子、吸管、培养瓶、培养液(PRMI 1640、M199)、小牛血清、秋水仙素、KCL、甲醇、冰醋酸、载玻片等。 2、培养液配制 无菌条件下配制培养液,每瓶所含下列试剂: RPMI 1640或199 90% 小牛血清 10% PHA(自制) 0.1ml 3% 肝素 10u/ml 2% 双抗 100u/ml(选择) 分装于10ml培养瓶内,每瓶5ml培养液,封口置冷藏柜备用。

3、植物油凝素的制备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 (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 (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性加100ml生理盐水);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 (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B)鲜品制备法: (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 (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 (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 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检查人染色体的数目、结构是否正常。

外周血

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 用途:染色体培养是染色体病诊断的必要手段。用外周血作短期培养是常规染色体分析的基本方法。迄今已发现的各种遗传病不下数千种,其中属于染色体异常所致者已达数百种,,已发现的先天性畸形、智力和功能发育不全、流产、死胎、不育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生成与发展都与染色体有关。因此研究染色体的情况显得非常重要。本公司生产的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是细胞遗传、免疫、放射效应、药物致畸等研究必备的培养基。 检测原理:将肝素抗凝全血或富含白细胞的血浆,接种到含有致有丝分裂原(常用者为植物血凝素,PHA)的细胞培养基中,PHA可刺激细胞DNA的复制,促进有丝分裂。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加入秋水素碱或秋水仙胺(或长春花碱),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粒分离,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低渗处理,以溶去红细胞并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分散;再经固定、制片、染色,显微镜下分析;必要时再显微摄影、放大、作细致的染色体计数、配对和结构观察。 自身优势:1分裂指数高(每个涂片能找到可供观察的分裂相不少于40个)2染色体形态清晰3质量稳定4配套有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样本处理所必需的产品(1秋水仙素2低渗液3胰蛋白酶4吉姆萨染液5肝素),经国内众多细胞遗传室的应用,反馈信息良好。 使用中注意事项 1加入秋水仙素之前的操作必须保证严格无菌,如污染了杂菌,细胞培养即失败。但加入了秋水仙素以后的步骤,对无菌不作严格要求。因为加了秋水仙素以后再培养4-6小时即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细菌不会大量生长以致于影响到染色体的观察。 2.加秋水仙素后继续处理2-4小时比较合适,如时间太短,标本中可分析的分裂象太少;如时间太长,分裂象虽多,但染色体多半缩得很短,着丝粒开始分离,不利于各染色体的鉴别。 3.收集细胞和低渗处理时,离心速度不宜过高,以免膨胀的细胞受压、破裂,染色体变形和不易打散。 4染色体分散好坏,加固定液固定是关键。一般应换固定液固定三次,中间可吸取少量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是否满意。 5.如要远距离运送标本,可将全血用无菌手续加到培养基中,保温37℃或常温下运送。如暂时不送亦可置冰箱中保存,但不宜超过12小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置37℃孵育。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测量血压实验报告 篇一:血压测量的实验报告 血压测量的实训报告 姓名:性别:班级: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年月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 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轻压之。 5.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汞柱再升高20~30mm;然后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篇二:人体生理学 ABO 血型与动脉血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与动脉血压测量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采用波片法鉴定人体ABO血型和汞式压力表测定人体动脉血压。被测者血液遇抗A血清和抗B血清均不凝集,汞式压力表在压紧被测者上臂后松开第一次听到声音时读数110mmHg,声音消失处读数70mmHg。实验表明,该被测者血型为O型,动脉血压为110/70mmHg。 关键词 ABO血型血压玻片法汞式压力表 前言 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两种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称为凝集原,分别

人因工程-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本科实验报告 学院(部)管理学院 实验室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业工程0901 教务处制 2012年3月28日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工业工程及物流2012 年3 月28日 学院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班实验时 间 3月28日成绩 实验小组长 姓名同组实验者 姓名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实验项目 名称 人体测量 指导 教师 石鑫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测量的意义。 2、掌握人体测量的方法及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 3、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熟悉人体测量数据在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测量人体的身高、眼高、肩高、肘高、坐高、坐眼高、坐肩高、坐肘高、腿弯部的高度、臀部-腿弯部的长度、臀部宽度、上身的长度、膝盖的高度、腹部厚度、肩宽、肩-肘的长度、上肢的长度、手心的长度、跨度、肘部跨度、站立时手掌的握点、坐姿下手的握点。 2、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及思考人体测量的意义和所测得的数据可能应用到的设计问题,比较普通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 人体形体测量尺(钢卷尺和围度尺)、坐高椅。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每组小组长负责根据实验室环境和布置选择实验区域。 第二步:调节座椅到同一高度。 第三步:每组分别由三个角色构成,测量员,记录员和校验员。确定以上三个角色,测量员两名,记录员一名和校验员多名。 第四步:一名测量员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另一名测量员用围度尺进行测量。 第五步:被测量的组员对测量员的结果当场进行校核。 第六步:记录员对校验员校验的数据结果进行记录(特别注明男性数据和女性数据),完成表一。 第七步:根据实验要求统计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 五、实验过程原始数据记录(记录入样表一,可做附表) 1、将测量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表一。(单位:mm)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_ _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组别:___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原理 1.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在遗传病的诊断等方面广泛应用。 2.G带标本标本制备 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预处理,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特定的疏水蛋白 然后用Giemsa染色。A-T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 Giemsa染料是由天青和伊红分子,染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天青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它们结合一个伊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有助于染料沉淀物积累的疏水环境。 二、实验步骤 1. 采血、接种 2. 细胞培养(lymphocytes culture) RPMI1640培养液(含PHA),37℃±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 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 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4. 离心(centrifugation) 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并用吸管打匀。 5. 低渗处理(hypotonic treatment) 加8毫升预温(37℃)的0.075M KCl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37℃水浴箱静止25-30分钟。 6. 预固定(pre-fixation) 低渗后,加新配的固定剂(甲醇︰冰醋酸=3︰1)1毫升,用滴管打匀。 7.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8. 固定(fixation) 加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至5ml,将沉淀打匀,固定15分钟。 9.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 ?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初步掌握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3?了解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核型特征及核型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人外周血的有形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 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 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 mol/L KCI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 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 (一)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 1. RPMI1640 培养液 (1) RPMI1640 : 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清20 ml、PHA 50 mg 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卩g (终浓度100卩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配制方法 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d,取出后用自来 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新瓶塞等橡胶类制品用水洗刷后,用0.5mol/L NaOH煮沸20min,自来水冲洗;用0.5mol/L HCl煮沸20 min,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在双蒸水中浸泡24h ;浸泡后取出晾干,包装后高压灭菌。使用过的橡胶制品用肥皂液洗后,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双蒸水冲洗,晾干包装后高压灭菌。

人体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3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 指导老师:邹涛老师 学生姓名:肖宇奇 学生学号:1912150102

4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手的作业区及手的形态分析 一、实验内容: a. 时间:2017年3月2日 b. 地点:中南大学新校区建筑与艺术学院 c. 实验对象:产品设计1501班12名同学 d. 试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 e. 实验步骤: i. 依次测出肩宽、指尖距、指根距、臂长、前臂长; ii. 数据整理 iii. 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二、测量方法: a. 测量工具:马丁测量仪 b. 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 c. 被测者身体自然舒展; 肩宽:1、高举双手,找出肩胛骨靠近上臂的窝点,做好标记; 2、手臂自然下垂,测量量表及之间的距离。 指尖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尖,测出距离。 指根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根,测出距离。 臂长:双手自然下垂,从肩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找出并标记肘部窝点,抬伸前臂与正臂成90度,测出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5 三、测量原始数据: 共计人数:12 (男: 6 女:6 ) 编号 性别 肩宽 指尖距 指根距 臂长 前臂长 N X X X X X 1 男 36 186 166 76 38 2 男 31 174 158 71 37 3 男 30 177 162 73 39 4 男 29 173 159 71 37 5 男 31 178 160 79 36 6 男 33 182 166 75 37 7 女 22 168 151 65 33 8 女 22 159 144 68 30 9 女 22 160 144 69 31 10 女 21 160 145 69 32 11 女 19 160 145 70 30 12 女 20 161 146 70 32 四、数据分析、实验运用、实验结论 a.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男、女、班级 均 值 标准差 百分位(90%) 备 注 肩宽 26.3 5.6 26.3±9.24 指尖距 169.8 8.5 169.8±14.0 指根距 153.8 8.0 153.8±13.2 臂长 71.3 2.9 71.3±4.7 前臂长 34.3 3.0 34.3±4.9 b. 直臂抓握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