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一、课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维转型难。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可谓是根深蒂固,新理念课堂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学成绩是不是能得到突破的发展,这是个未知数,这也是广大教师不愿接受课堂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转型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当上课把所有问题抛给学生解决时,教师觉得课堂上,自己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害怕学生不能自行解决问题,影响成绩,还有就是课堂上把问题抛给学生,课堂老师没法掌握,课堂混乱。因此会觉得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会降低成绩,于是又对课堂内容大包大揽,使课堂又走回传统的模式。

3.过程中出现混乱难处理。要改变事物原来存在的状态,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混乱,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老师教学思维的混乱,一堂课到底该怎么设计,哪些内容该学生独立完成,哪些内容该集体讨论,哪些该教师讲解,习题课怎么处理;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混乱。

二、具体问题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数学味”,有些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标理解不透彻。

3.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灵活性。

4.尴尬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最能展示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

5.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

6.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

7.个别年轻教师课堂环节缺失,思路不清,课堂效率低,缺乏有效反馈和及时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实际,课堂“任务型”思想严重,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学生层面

1.作业质量差,家庭作业缺乏有效监管。

2.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

3.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进行无言的“对抗”。

4.缺乏必要的“做人教育、惩罚教育”。

5.忽视细节,不注重对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对数学学科严谨性及逻辑性的培养。

6.对“自学和预习”的困惑。

7.数学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三、对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

2.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5.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6.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7.注重常态课的教学及反思。

8.优化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提高。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6:04:06.29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作者:杨云禄[导读]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探索的一个重点朗读入境。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八小学563000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探索的一个重点朗读入境。朗读的重要性也被每一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有关朗读训练的具体操作,有好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一、朗读在体验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于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下面就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雪地里的小画家》体验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识“牙”字,图片认识“竹”字。《坐井观天》“渴”字和“喝”字让学生自己说说用什么方法区分,引导学生自己编儿歌识字。 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朗读能帮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比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教师在进行朗读体验指导时要把握的几点 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的《五彩池》,她的其中一段朗读指导就堪称一绝。当她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后,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还可以……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淋漓尽致地张扬。 朗读要注意引导、点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朗读要注意提出一定的要求。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因此,从客观上讲,要求学生运用准确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规范朗读,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基调、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蕴涵的情趣意旨,并有意识地注意语段韵律、语流停延,达到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情义妙理、神思妙笔。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都是对课文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 朗读要注意逐层提升。第一步朗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体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三、体验式教学要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些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经过实践,本人觉得以下几点切实可行。 形式的比较朗读。学生对比较有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 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月光曲》时,边读课文,边播放《月光曲》,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浅谈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doc

浅谈小学学校工作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工: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心,天天开心,健康平安,阖家幸福!今天我作为“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比较好的小学代表在这里发言,深感荣幸!xx小学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此要感谢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同仁对我工作的支持、辛勤耕耘和无私的奉献。其实,我调入xx之前,xx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很好,我到那以后教学质量只能说是稳中有升,但我自认为大多数老师心情更好了,可以说是乐教。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些改观,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我的具体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与大家共勉: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也赞同。我认为校长应该是: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心。校长是学校管理的重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办好,我认为校长要拥有一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教职工团队。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比如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实施呢?首先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与教师、家长进行交流,得到大家的认同。其二,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

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比如针对我校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以老带新”教研活动。解决课改的实际问题。使课改落到实处,使新教师尽量少走弯路,有效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考虑的是如何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锻炼的机会。如,开学典礼安排学生发言。冬运会要让多数学生有参赛的机会。庆六.一,学生人人都有展示的平台。出板报三年级以上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校园之声让学生做广播员。开班会时中高年级让学生做记录等等。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要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让教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三、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各学科性质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评估的目标构建等,给我们教研员、学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更是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有人曾说,我们一些老师的教育是用昨天的观念和方法来教今天的儿童,让他们去适应明天的生活。这个过程本身就不适应,然而我们教出的儿童要他们去适应明天,那更是我们现在未知的生活,那就更不适应。教育观念的更新非常重要,有关专家指出:“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走进新课程,观念必须先‘行’,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用上了再好的教材、再新的教法,也将走样、走味。”有专家提醒:“在培训中,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教育观念,它是教学方法的引领。”要使我们的教育行为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更好地顺应现代教学理念,我们教师教育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教育部长周淇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课程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转变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 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些话道出了校长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必须履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团结教职工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把学校办好。校长不光要有领导者的能力和实干的精神,还要具有较高的管理艺术。下面浅谈校长如何才能把学校管理好。 校长如何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针对“以批代教,以罚代教,以管代教,以卡代教”的现象。我们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出发,就“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一问题积极地探索。 一是把正确看待后进生作为转变观念的“钥匙”。后进生的形成是一个缺乏自我正确评价的过程,学生基础差,不等于智力差,反而他们的潜力大,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促其发展,使教师形成教学和教研绝不只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对后进生的教学和教研恰恰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共识。 二是把只关心学习成绩,转变为关心学生做人。使教育教学迂回到教学生做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上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是由“管人家”转变为“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才能接受你以及你的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要摒弃“恨铁不成钢”的旧观念,让教师从关心学生的小事中体会

“为人家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由批评指责学生转变为发现其自身“闪光点”。启动学生自信,从让每个学生自己能做一件事做起,让学生在某一点上取得成功,来实现持续的成功。五是转变全优才为优秀生的看法为单科优秀也是优秀生。在教学管理方面不仅要加大单科优秀生的成绩在教师业绩考评中的权重,而且将音体美这些学科的特长生也视为优秀生。观念的转变会使教师们认识到只有缺少方法的教师,没有不可改变的学生。与此同时要把教师观念的转变从“换语言”“改行为”做起落到实处。换语言,要求教师不能说“不”,不能说“你不行”,要说“你 行”“你一定行”等鼓励性语言。改行为,要善待学生做到“五个带入”进课堂,即把爱心、温暖,鼓励、微笑、信任带入课堂,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 二、组建精干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强化教学管理责任 要强化教学管理责任,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明确教学管理责任,细化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 一要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校长要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组建精干有力的教学管理队伍,选调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和有管理经验的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队伍组成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师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

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最新文档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体验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其在感悟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进步,为实现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沟通和互动 当前,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沟通和对话,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体验式教学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往往会导致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感,师生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开。所以,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使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儿童体验缺失 当前,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这样就会导致体验式教学只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误区直接导致儿童缺乏有效的体验。由于教师不能有效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和情感体验,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出现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影响幼儿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率,影响学生的发展。 3.学生缺乏自主性 当前,在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比较多,教师难以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这样体验式探究学习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许多时候,教师不相信幼儿可以自主开展学习,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缺失,幼儿情感体验比较缺失。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会干预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 看法 常人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过来说,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位好校长!这说明校长在学校中是个关键性人物,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及办学目标,治校策略等都决定和制约学校的发展。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归根结底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管人与管物,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在管理实践中的体会: 一、管人 管人包含管教师和管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尊重教师的人格,以理服人。 第二,作教师的知心朋友。 第三,第三,一切为学生着想,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子女。我认为管人校长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亲和力 学校是一个整体,校长就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和灵魂,能否使整体形成一股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整体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作为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应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的发展,既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骨干起好“传、帮、带”

的作用,又要不断发掘教学新秀,培养生力军。校长应该在情感上多下工夫,平时要与各位老师打成一片,能平等地坐下来谈心论事,交流教学经验。对学生更需要像父母般关爱,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 (二)果断力 现在学校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代表班子负责,决断学校的经济权、人事权、行政管理权。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决断呢?我认为主要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作为校长在民主方面要注意充分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实施决策和人事安排等要坚持倾听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还要敢于放权,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作用。其次是要充分尊重廣大教职工。校长要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正面意见要听取,反面意见也要听,能够做到从谏如流,择其善而从之。 (三)协调力 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机关单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处理失当,都有可能会对学校的全局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掩盖缺点,不偏袒亲属,直面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校长还需要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员的角色,既充当老师们的服务员,又是学生的保姆员。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行为,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1、教学目标的狭窄化 2、教学设计的程式化 3、教学结果的短期化,我们怎么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1、加法的思维方式 我们先来分析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的对学生的极大关注。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关注。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实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但是,教师从教材出发制订的关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围绕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更没有考虑到数学教学是为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深层次的思维状态。从本质上反映了教师对“人”的问题的忽视。 2、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开放的教学与基础的扎实是一对矛盾,一旦实施教学的开放,就会丢失基础的扎实。因此,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在教师的浅意识里,封闭教学的结果是基础的扎实,开放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成绩会下降,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封闭的,但是为了确保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教师课堂语言行为 (一)教学语言行为及其特色 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帮助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际之间交往,都必须运用语言工具,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折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也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使用语言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财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理解,可以通过对实物、直观教具的直接知觉观察,还可以通过读的形式,但是这两种途径都不能离开教师的语言,一旦离开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解、指导、传授,学生的种种独立活动,都不能称其为具有双边活动特点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工作最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古代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难怪乎人们说:“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足见高超的教学语言的巨大魅力之所在。教学实践雄辩地表明,教师语文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语言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要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言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有其职业上的特殊需要和特殊要求。教学语言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它是经过加工的语言。根据教学工作的特点及其特殊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色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显示,就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由教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因此,它属于专业语言,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的用语,又有别于电影、话剧、相声等文学艺术用语;既不是纯粹性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而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和经过提炼的口头语的合金。 (2)教学语言是独自语言与对话语言的结合 有声系统的教学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它又可分为独自表达语言和对话表达语言两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讲解、说明、报告和讲演,都属于独自语言形式,而使用的问答、座谈及辨论等,都属于对话语言的形式。当然,这两种不可截然分开,而要有机结合,最好使其穿插进行,错落有致。 (3)教学语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语言的共性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主导性、科学性、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是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和反馈(Reflection)于一体的一种效力更持久的教学方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通过老师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经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个人的具体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体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 4.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国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

浅谈小学校长如何有效实施学校管理工作

浅谈小学校长如何有效实施学校管理工作 小学校长作为执行教育制度的人,不仅是学校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负总责的人,更是顺利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主持人。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未来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校长的管理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小学校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善于思考总结,勇于开拓创新,立足本校,放眼未来,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小学学校管理;小学校长;实施 一、具有最新的管理理念和能力 一所学校再先进的办学理念,不去加强管理,成效就低。说到学校管理,至少三个方面校长应重点关注:一是足够的威信校长必须要具有,以其品德、气度、才能、学识、作风等特有魅力凝聚成的校长角色,产生对全校师生足够的工作吸引力、个性吸引力、学术吸引力,凝聚人心,运用感情的力量,群体的积极性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二是管理行为要科学。校长要遵循规律办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校的教师管理、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运行处于良性状态,群体性效果的达到通过主体管理来实现。三是主要抓大事。校长头脑应该越忙越清醒,事越多越应该抓大事,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做事务的人,碰到什么干什么,什么着急干什么,只抓事,不抓人,光抓学校工作,不去抓思想工作,辛苦的结果是成效甚微。 二、校长要精通业务 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校长必须要精通业务,目的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而且由校长亲自抓。一是教学常规管理要抓好。教学常规抓好了,是教学抓好重要基础,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校长应该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的督导检查力度要加大,教学常规月查制度严格落实,对教师的考核要将教学常规纳入。二是教育科研要抓好。在新的形势下,要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唯一的出路就是对教育科研的实施。因此,教育科研作为校长必须抓好,教育科研机构和网络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进一步强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三是课堂教学改革要抓好。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则必须改革课堂教学。 三、校长要实现教师的和谐发展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好的校长应该对建设教师队伍高度重视。在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关注的同时,教师的和谐发展也必须重视。作为一名校长,教师的成长必须全面关注,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师成长环境,为教师最大限度地提供必要的生活、发展平台,教师的幸福指数和自信、自尊度提高。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要积极打造,对优秀教师的大胆创新要积极地鼓励,

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策略

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策略 作为教育制度执行者的小学校长,不仅是学校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总负责人,更是学校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主持人。校长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 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策略 1.更新思想,不断地思考和学习 校长要想更好地管理学校,就需要更新思想。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长的思想直接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而校长要想切实做到更新思想,就一定要比教师思考得多和懂得多,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且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 第一,校长需要了解学校当地的人情风俗、社会政治、世界和国家的时事政治,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第二,校长需要加强思考和学习学校的管理理论,尤其是重视处理和收集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断地更新思想,以使自身一直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 第三,校长需要加强探究和学习教学和教育理论。学校属于教学、教育场地,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校长的发言权取决于校长所懂得的教学、教育理论,在当前形势下,校长务必要熟悉新课程和新课改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名校长来讲,最为关键的是凭借自身的智慧进行管理,并非依靠自身的体力。而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是校长智慧的来源。校长只有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可以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才可以做到与时俱进,才可以指导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不断

地进步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转变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教学管理的内容 作为小学校长来讲,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标准,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将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校长务必具备转变教学管理理念的勇气与毅力。这就需要校长能够承受来自于社会、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校长还应当把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向所有师生的实际行动上转化,以转变为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随后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最终转变成教学管理实践。 由传统意义上的仅仅注重分数和知识的教学管理内容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向转变。在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学管理当中,仅仅重视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新课改下,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过程中,也注重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校应当走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都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去,全面地促进教学的课程改革,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此之外,校长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设计出适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方案。 3.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应当达到一定的力度与高度 一定的高度指的是出发点与立意要高,目标与指导思想应当是清晰的。学校教学的核心是为了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宏观上需要服务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够清楚教育的方向与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充满历史使命感与民族忧患观念。一定的力度指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校长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工作上应当充满魄力,不可以犹犹豫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这两者是架起沟通教与学实践的桥梁,主导是教师,主角是学生,阵地是课堂,强调的是实践。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 教学情绪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更有激情。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情感和情绪在通常情况下是自然流露,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控制流露的情绪,这些都形成感染源。被感染者往往是因为仿效、移情、参与等原因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有时甚至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在课堂中创造教师愉快地教和学生愉快地学的良好条件,使学生变“厌学”为“好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愉快性原则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愉快中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用现实中的生活情境,创设与知识的有关的问题情题,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建构新知识达到有效的学习。 三、积极探寻课堂教学低效行为 1、课堂上满堂灌、集中讲、集中练,讲练比例失调。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个极端行为,是抵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典型表现。一堂课连续讲授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讲与练有机结合”是我们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基本要求。事实表明,“有讲有练、边学边练,讲与练有机结合”,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有的学科适合讲一条练一题,而有的学科就不能这样,它需要经过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悟之后才能练,况且,课堂练习也不能只练选择题,应该兼顾各种题型才好。 2、片面追求“自主”与“合作”,没有处理好“自主合作”与老师讲授的关系。 有的老师仅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解答。“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既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该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或者“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和标准”去“自主”、“合作”。学生“看看、背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 广西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这项复杂工程中的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对教育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 目前,乡镇一级及其以下的农村学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无论从生源、师资、还是政府投入上都无法与县城以上学校相比,因此,作为一个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下的小学校长,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得到提升,更好地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校长对学校实施管理和领导,应重点把研究学校工作作为中心,确保学校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校长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学校组织之间的纽带,其特殊岗位要求校长不仅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风行的工作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开拓创新。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应该有着丰富的经验,综合素质要高于一般教师。因此,作为校长,应以自身的能力、水平去感染和熏陶教师,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工作。此外,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学会倾听,要在别人说话时,善于时时处处事事去伸展自己的思维触角,要通过各种媒体去了解当前国内外在教育理念上有哪些新有提法,新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引发自己的思维活动,要在善于借助别人的经验去进行类推和迁移,使之提升为自己的经验。

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突破口,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从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教师自身探索实践、优化教学环境四个侧面,探索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引导教师主动转变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学校管理;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和途径,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实施课改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突破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注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上课、听课、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揭示了校长工作的真谛。今天的学校管理要求教师要有与崭新的教育理念相符合的教学行为与之相适应。如何引导教师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行为,是校长对学校教学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1、以思想认识为先导,加强理论学习 让教师树立全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课程观、课堂观等一系列理论知识是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刻地掌握了较为宽泛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和方向。 2、深刻认识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弊端 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行为,需要让教师深刻认识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弊端,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弊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价值与需求;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课堂上表现出的教师的绝对权威,“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成为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这种课堂教学行为己完全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已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和突破分析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和突破分析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任务也得到了重视,而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意义,深入探讨了其教学管理实现突破提升的有效策略,以期对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推进作用。 标签:新课改背景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困境策略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其关系着我国的长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显得不容忽视,这当中,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更是当务之急。唯有深入了解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整体提高我国教育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幸福感 介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的许多农村小学教学都存在着一些很具自身特点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师缺乏幸福感这个问题。由于农村整体教育基础不够好,缺少了对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以至于许多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直接导致教师幸福感的缺失。这种情況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进而使得对教师的管理出现众多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2.政府支持办学的力度不够 在我国,还有许多的农村地区,政府对其的办学支柱不够,教育辅助资金不到位,相关教育部门在资金上不给于足够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由于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没有对教学补助引起重视,使得许多小学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而这种现象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如果相关政府教育部门不能把办学任务重视起来,那么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3.对教师的培训引导不够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校长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而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够。校长平时对教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训引导教师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师不能提升自己的觉悟和素养,从而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以及培养出优质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