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虫类药经典论述及方药

虫类药经典论述及方药

虫类药经典论述及方药
虫类药经典论述及方药

虫类药的经典论述

吴鞠通有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血,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同时提出了“宿邪宜缓攻”的指导思想,对用虫类药治疗久病入络的患者,采取的是“欲其缓化,则用丸药,取丸以缓之之意”。其言“攻法必用丸以缓之,非比骤攻暴邪之治,当用稳法”,于攻法中求稳求缓,以丸剂制约虫类药的峻利之性。

叶天士谓:“散之不解,邪非在表;攻之不驱,邪非着里;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故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

清代叶天士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 汪履秋先生常谓:“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并认为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莫如虫类,取“虫蚁迅变,飞走之灵性”。络道疏通,气血畅流,顽痹方能缓解

清代叶天士明确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百日久恙,血络必伤”,是“久病入络”的科学命题。《素问·调经论》说“:病在血,调之络。”

叶天士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俱伤,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须用虫类搜剔,以动药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故而他取“虫蚁迅速飞走之灵”的特性,借其“俾飞者生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搜剔络遂之瘀类”的特点治疗痹证

清代吴鞠通说:“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清代叶天士对仲景治络病用虫药进行了高度评价:“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升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指出虫类药搜剔疏拔,有“追拔沉混气血之邪”。

《大同药学》也提出:“疗死血,虫类为要药”,并在论述虫功效时指出:“死血宜啮血虫类,藉其吸吮钻透之力,以资散通,气血有情之品,自较无情草木灵异,此虻虫、水蛭,所以与本条虫,同以去死血见称于世……查虫既生阴湿,性复咸寒,少见天日,善攻隙穴,其为阴中之阴,血分之里药可知”。

“死血痹着,新血不能灌溉,死血闭塞,新血不能营周”,利用虫类药物大多具有的攻冲走窜之性,通畅经遂,调和脑脉,以达到纠正脑循环障碍,改善脑供血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恢复和提高脑功能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虫类药物如虫、地龙等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降低血脂等作用,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地龙、僵蚕等具有明显地抗惊厥、镇静、催眠作用。

床实践表明,虫类药物能够提高痴呆症的治疗效果,如张觉人在涤痰开窍、化瘀通络的基础上,从病久入络的观点出发,重用虫类搜逐通络之品,如僵蚕、全蝎、蜈蚣、水蛭等,并分别加入温胆汤、补阳还五汤合菖蒲郁金汤中能显著提高老年脑血管性痴呆病的治疗效果。此外,滋肾通窍法中运用虫类药物还可利用其辛散之性,抑制滋阴药物特别是重浊滋腻之品的粘滞之性,促进养阴药之药力的运行,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咸寒重浊滋阴药物滋肾养脑的作用。

《本草经疏》指出:“龟鳖二甲,《本经》所主大略相似,……二者咸至阴之物,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药品化义》在论述龟甲的功能时认为龟甲“纯阴,气味厚浊,为浊中之浊品,专入肾脏……病由阴脏衰,致元阴不生,非此味浊纯阴者,不能补其不足之阴”。

吴鞠通在分析介类药物牡蛎的作用时认为,牡蛎既具有较强的滋养下焦肝肾真阴的功效,又因其具有收敛之性,能预防某些养阴之品滑腻泄阴之弊,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论述以单味牡蛎组成的“一甲煎”的作用时指出:“下后法得数日不大便,今反溏而频数,非其人真阳素虚,即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若以复脉滑润,足以存阴之品,反为泻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即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接着在分析以牡蛎为主药组成“一甲复脉汤”的作用时又指出:“温病深入下焦劫阴,必以救阴为急务。然救阴之药多滑润,但见大便溏,不必待日三四行,即以一甲复脉法,复阴之中,以防泄阴之弊”。上述认识均突出强调了鳖甲、龟甲、牡蛎等介类药物有着较强的滋阴作用,同时又因其收敛之性、而有敛阴防止阴液滑泄之功。

《本草思辨录》说:“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养生要括》也指出:“水龟甲,久服,益气资智,使人能食”。说明此类药物可通过其重镇宁神之功,而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改善人的智能状态。

《本草新篇》说:“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温病条辨》在分析“鳖甲煎丸”的方义时指出:“方以鳖甲为君者,以鳖甲守神入里,专入肝经血分,能消瘕”。《汤液本草》说:“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

张锡纯在分析虫类药物蜈蚣之作用特点时的论述,颇能代表虫类药物的功能特点,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纵,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

将介类重镇滋阴药和虫类活血化痰药联合运用,是融消通与补益于一体,既具有较强的填精益髓作用,又有明显的通经搜络,逐瘀涤痰的功效,其作用完全符合老年痴呆症的病理特点。

张老师临证时一般喜用水蛭、土虫,其中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转入血分而不伤气分”。

水蛭,俗称蚂蟥,味咸微腥,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本经》曰:“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积聚,无子,利水道”。《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水蛭,味咸,色黑,气腐性平。为其味咸,故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为其气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中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且服后腹不觉疼,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一般人畏其破血逐瘀之力猛悍,并有小毒而少用之。妇女以血为本,肝藏血,肝气疏泄不及则气滞血瘀,结聚不散,日久则生癥瘕积聚,因瘀块盘踞坚牢,阻碍气血运行而成顽疾。针对癥瘕形成机理,在辨证处方中选水蛭入药,取其入肝经血分、善穿透入络而持续消磨,临床收效彼佳。用法以水蛭焙干后打粉,每剂汤药配水蛭6克,不入煎剂,分四次配汤药吞服,每天服药两次。临床使用无一例出现药后月经量增多或毒性反应。

蜈蚣抗早孕、止顽痛、散结聚,用于终止妊娠及妇科癥瘕痛证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因其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动抽掣、口眼喎斜、手足麻木等内科病症及疮疡痹毒等皮肤科疾病。古代医家对该药在妇科的运用有所论述,《名医别录》言蜈蚣“疗心腹寒

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现代研究则发现蜈蚣有杀灭胚胎的作用,故针对其杀胚散结的功效,运用蜈蚣于宫外孕保守治疗及早早孕欲终止妊娠者。除此而外,运用蜈蚣通络止痛、散结、去恶血的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疼痛甚、癥块大等顽症患者的辨证处方中加入蜈蚣以散结聚、破瘀血,止顽痛。实验研究亦表明,蜈蚣可使小白鼠怀孕率降低,镇痛、抗炎作用明显。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处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临床用药时即在辨证处方中加蜈蚣2条入汤药煎服,每天服药二次。

海马为甘温之品,能补肾壮阳、调气活血。在妇科临床运用海马治疗生育期女性月经稀少、闭经,疗效甚佳。

地龙又名蚯蚓,为平肝搜风药,味咸性寒,入肝、脾、肺经,具有清扫平肝通络的作用,并能通小便、利水湿。《本草纲目》云: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下行故能利小便,……通经络也”。治疗附件炎及不孕症的辩证处方中加地龙10克入煎剂服用,即取地龙善行入络、清热利湿,并能通过其主入肝经的药性引诸药归经入络、行肝经之瘀滞湿热,同时辅佐其它药物共凑通络止痛、清热除湿的作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穿山甲“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并能治癥瘕积聚。……至癥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乳房属胃,乳头属肝。穿山甲味咸性凉,入肝、胃经,能软坚散结、行滞止痛,故可以为治疗乳房疾病的要药,正如《本草纲目》言之有“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功效。在治疗乳癖乳房疼痛较甚或乳房结节久不消散者时配穿山甲入辨证方剂进行治疗,常可收到药后乳痛得消、结节软化消散的疗效。临床使用炮甲珠研末配汤药兑服,每剂汤药配炮甲珠粉6-10克。

壮阳暖肾的蜻蜓蜻蜓为蜓科昆虫蜻蜓的原虫,夏季捕捉,入药去翅炒用。功能强阴、止精,壮阳暖水脏,治肾虚阳痿。王老认为本品可入肾经、督脉,能补肾兴阳,强养阴器,且活而不腻,补中有行,实为治疗肾虚阳痿之妙物。入药以青大者为佳,红者次之,黄黑者更次之,去翅足,微火米炒之后用。

助阳补肾的蛤蚧蛤蚧咸平,归肺肾二经。功能补肾益肺,纳气定喘。《本草纲目》云其可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助阳道,此物常一雄一雌成对相随,

补力主要在尾。鉴别雄者皮粗、口大、身小、尾粗,而雌者皮细、口尖、身大、尾小。现代研究蛤蚧提取有雄性激素样作用,以及延缓衰老之功效。王老认为以雄性尾入药为佳,尤重补肾助阳。治疗阳痿方为:蛤蚧10 g,鹿茸10g,海马10 g,蜻蜓50 g,以酒500 ml浸泡1周,每次饮25 ml,3个月为一疗程。

通阳化瘀的水蛭《本草经百种录》载:“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喜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本草经疏》亦言水蛭可治“恶血、瘀血……因而无子者。”王老认为水蛭味咸腥,有小毒,入肝、肾、膀胱经,善趋下焦,以其食血这天性,最善走血分而攻瘀。因其本为水之所在,乃水精所凝,物随水性,虽为食血之虫,但其药力缓而持久,绝少酷烈之性,然精道尿道之瘀血败精,惟本品可剔除之,用少而功多,剂微而效著。临床内服外敷均有良效,入药以水中黑小者佳,忌火,最宜生用。水蛭入煎剂其味腥秽,服之欲呕,故多碾末装胶囊吞服,每服1~2 g,每日3次。王老治疗血滞精瘀所用验方“化瘀起阳汤”,用水蛭2 g(研末服)、当归20 g、蛇床子15 g、淫羊藿10 g、川断15 g,牛膝15 g、熟地30 g、凌霄花5 g(研末服),桃仁10 g、红花10 g,水煎服,以和络破滞,祛瘀生新,使瘀滞去而精血得以畅荣宗筋,始可痿消阳起。

露蜂房为蜂科昆虫大黄峰或同属近缘昆虫的巢。甘平有小毒,入阳明经,“灰之,酒服,主阳痿”。王老认为露峰房为调补阳明妙药,以其飞升走散活泼之性,而行温运脾胃阳气之能,阳明虚而致阳痿者用之最宜。王老调补阳明之经验方,用九香虫10 g、露蜂房10 g、黄芪15 g、人参5 g、补骨脂15 g、当归15 g、薤白15 g、菟丝子15 g、沙苑子10 g,方中九香虫宜研末服,余药水煎服。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咸温无毒,入脾、肾、肝经,能“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王老经验,九香虫于温阳散滞之中最健脾阳,凡脾胃衰弱,中土呆滞,而致宗筋弛纵之患,实为必用之首选药物。以九香虫为君药治疗胃脘痛九香虫,异名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打屁虫等,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虫体。其味咸,性温,归脾、肾、肝经,主要有理气止痛、补肾助阳,温运脾阳的作用。完整的文献始载于《本草纲目》:“九香虫产贵州永宁赤水河中,大小如小指头,状如水黾,身青黑色,咸温无毒,用于隔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本草新编》载:“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

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汤剂,以起性滑,恐动大便耳。九香虫亦兴阳之物,然非人参、白术、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之类,亦未见其大效矣”。

露蜂房又称蜂肠、马蜂窝、野蜂房等,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或异腹胡蜂的巢。性平,味甘,归胃经。主要有祛风止痛,攻毒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隐疹瘙痒,惊痫,痈疽,瘰疬,痔漏,牙痛,癣疮等。

仲景《金匮要略》6方中使用虫类药物,其中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淤血汤、土瓜根散4方均选虫破淤血,攻干血,祛淤生新,消癥散结。虫类散结消癥作用,也常用于癌肿的治疗,如肝癌常选虫、蜘蛛;胃癌常用九香虫、土元、僵蚕等;对食道癌,有每日用壁虎1条,米适量炒至焦黄,研细粉,黄酒调服之法;蜈蚣常用于肝癌,晚期肺癌、食道癌、子宫颈癌,可单用研粉口服或入复方中。

白僵蚕性味辛咸平无毒,入肝、肺、胃经,能化痰散结,活络通经。《本草求真》云:“僵蚕……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本草思辨录》言僵蚕可治疗“痰湿所痼而阳不得伸”。王老认为本品乃肝、胆、脾、肺经药,走里达表,诸经皆到,最擅开痰湿壅遏之络道,畅阴浊阻闭之阳气,乃痰浊阴滞之阳痿首选必备之药。经验方:白僵蚕10 g(研末服),苍术15 g,茯苓15 g,半夏10g,陈皮15 g,远志15 g,韭子10 g,九孔子10 g,当归15 g,生姜5片。水煎温服。

舒肝荣筋的蜈蚣王老临床运用蜈蚣疏达肝脉,畅行宗筋,以治疗肝郁所致阳痿之患。认为蜈蚣以形体肥大者效力尤佳,不宜去头足,以恐效减,并多喜以酒润之,烘干后研末服,即借酒力以增其行窜畅达之能。临证而阳痿不起者,法当疏郁滞而畅肝脉,行血气以荣宗筋。王老验方用大蜈蚣2条、金蝎3只、莪术10 g、蚕蛹15g、柴胡10 g、香附10 g、王不留行10 g、白芍20 g、郁金10 g、当归15 g,水煎服之。

补肝养筋的蚕蛾蚕娥为蚕娥科昆虫家蚕娥的雄性全虫,在夏季取雄性蚕娥,以沸水烫死,晒干入药。入肾、肝二经,“主益精气,强阴道,止精”。王老认为本品频具补养肝肾之功,而尤为强养宗筋是其长,故阴器微弱,阳道难兴,而源于肝肾亏损者,必当用之。临床多同大蜻蜓合用,每可相得益彰。

生精壮筋的大蚂蚁大蚂蚁为蚁科大黑蚂蚁的全虫,春夏秋三季皆可捕捉,水烫、晒干或微火炒干后,研末备用。《本草纲目》称本品又名玄驹,言道:“蚁能举起等身铁,吾人食之能益气力,泽颜色”。蚂蚁不仅可作为药用,还是珍贵的食

品。王老言大蚂蚁味咸酸,可入少阴厥阴两经而峻补,最能生精壮力,扶虚益损。其入药以黑大者为上品,取其黑咸入肾,硕大效强。以上两药,用血肉有情之体峻补肾督肝脉之虚,以壮阳展势起痿,又以其虫药善行之力,飞升走窜,无微不至,使补益之力得到淋漓发挥,尤可带动滋腻壅补药物,畅行经脉,灌养宗筋,使痿弱自强。

蜈蚣、全蝎治脑梗死

蜈蚣、全蝎治颈椎病

水蛭、地龙、地鳖虫治冠心病心绞痛

蜈蚣、全蝎、炮山甲治前列腺增生。《药义明辨》谓:“穿是物功专通气活血,偏走脏腑,通行经络,达舍之所在,故服之闭塞能泻。”三药合用,对小便点滴不畅之症可获良效。

水蛭、地龙、蜈蚣治糖尿病足

肾病综合征首选水蛭

紫癜性肾炎重用蝉蜕

慢性肾小球肾炎常佐地龙

汉代治疗筋骨软弱的“金刚丸”即是蚂蚁制成的。

虫类药中的蝼蛄、蟋蟀、地龙、鼠妇等有利尿作用。

蝉衣“得风木之象类,含杨柳之阴精…入疏散药中,则清肌表之热;入解毒药中,则除脏腑之火。”且其性善退轻浮,易透肌肤,可散风热,开肌滑窍,使毒气潜消。僵蚕咸甘平,能祛风清热,化痰通络,《本草汇言》谓其“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有不应

露蜂房《本草纲目》“灰之,酒服,主阳痿”

白僵蚕、蚕蛾、蜻蜓、蛤蚧、蟋蟀、全蝎、海马、桑螵蛸、地龙、穿山甲等虫类药在男科亦常应用。

蟋蟀、蝼蛄两味药均有良好的利尿通小便作用,二者合用,对多种肾性水肿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蝉蜕、僵蚕两药合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峡部淋巴滤泡增生,既能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降低尿蛋白的功效,对急慢性肾炎发作期及巩固期的治疗都有良好作用,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痤疮等症也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

鼠妇、蛤蜊、蛤蜊粉鼠妇与蛤蜊粉合用,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致湿热内生而水肿不退者,以及难治性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水肿不消并有湿热者。

地龙、乌梢蛇两药合用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风火湿毒侵淫腠理内伤于肾等。对于久治少效的蛋白尿,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这两味药有一定疗效。

全虫、蜈蚣两药合用临床多用于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多与益气养阴药合用,以助其活血之力,抑其辛燥之弊。

水蛭、土元两药合用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均能改善其高凝状态,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血流量,防止肾间质纤维化,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不全等作用。

螺蛳、蜗牛两味均为药食两用之品,或单用或合用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等病以及对于消水肿、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较好的作用。

水蛭、蔗虫之所以为他所喜用,一是因《神农本草经》谓“水蛭气味咸平无毒”,“仲景抵当汤、大黄魔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蛙”,用有所本;二是临证注意观察,水蛭、氓虫二者“皆破疲之品,尝单用实验,蛇虫无效,而水蛙有效”,水蛙生用有效,炙用无效。肢体萎废之补脑振痞汤“必辅以蔗虫,方有此效”。,

治疗痹证的虫类药主要有全蝎、蜈蚣、地龙、峰房、僵蚕、蚕砂、全虫、白花蛇、土鳖虫、穿山甲、蜣螂虫、乌梢蛇、蕲蛇等。

治疗痹证的虫类药大体可分3类:风湿热痹证选用清热通络祛风的地龙、峰房、僵蚕、蚕砂。风寒湿痹选用全蝎、蜈蚣、白花蛇。痹兼瘀积选用土鳖、穿山甲。各种痹证均可选用乌梢蛇、祁蛇。

地龙味咸性寒能清热止痉,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热痹、行痹、和顽痹。《本草纲目》载其“地龙主历节痛”;蜂房咸甘平,长于祛风通络,止痛解毒,用于治疗顽痹;僵蚕咸甘平,能祛风清热,祛痰止痉,可用于行痹、热痹、筋痹,《本草汇言》言其“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有不应”;蚕砂甘辛微温,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可用于湿热顽痹。全蝎味辛甘,性温有毒,有

祛风镇痉,攻毒散结,走窜经络,为治风痰之要药,可治寒湿顽痹之关节剧痛;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功效与全蝎相似。张锡纯言其: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两药相配,外达经络,内走筋骨,能祛风除湿散寒祛瘀,化痰止痛,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土鳖咸寒,能逐瘀散结活血;穿山甲咸微寒,可通络散瘀消肿,两者皆适用于外伤引起的风湿痹痛,而穿山甲用于脉痹最佳。《本蟋蟀、蝼蛄两味药均有良好的利尿通小便作用,二者合用,对多种肾性水肿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蝉蜕、僵蚕两药合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峡部淋巴滤泡增生,既能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降低尿蛋白的功效,对急慢性肾炎发作期及巩固期的治疗都有良好作用,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痤疮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鼠妇、蛤蜊、蛤蜊粉鼠妇与蛤蜊粉合用,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致湿热内生而水肿不退者,以及难治性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水肿不消并有湿热者。

地龙、乌梢蛇两药合用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风火湿毒侵淫腠理内伤于肾等。对于久治少效的蛋白尿,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这两味药有一定疗效。

全虫、蜈蚣两药合用临床多用于慢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等,多与益气养阴药合用,以助其活血之力,抑其辛燥之弊。

水蛭、土元两药合用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均能改善其高凝状态,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血流量,防止肾间质纤维化,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不全等作用。

螺蛳、蜗牛两味均为药食两用之品,或单用或合用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等病以及对于消水肿、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较好的作用。

水蛭、蔗虫之所以为他所喜用,一是因《神农本草经》谓“水蛭气味咸平无毒”,“仲景抵当汤、大黄魔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蛙”,用有所本;二是临证注意观察,水蛭、氓虫二者“皆破疲之品,尝单用实验,蛇虫无效,而水蛙有效”,水蛙生用有效,炙用无效。肢体萎废之补脑振痞汤“必辅以蔗虫,方有此效”。,治疗痹证的虫类药主要有全蝎、蜈蚣、地龙、峰房、僵蚕、蚕砂、全虫、白

花蛇、土鳖虫、穿山甲、蜣螂虫、乌梢蛇、蕲蛇等。

治疗痹证的虫类药大体可分3类:风湿热痹证选用清热通络祛风的地龙、峰房、僵蚕、蚕砂。风寒湿痹选用全蝎、蜈蚣、白花蛇。痹兼瘀积选用土鳖、穿山甲。各种痹证均可选用乌梢蛇、蕲蛇。地龙味咸性寒能清热止痉,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热痹、行痹、和顽痹。《本草纲目》载其“地龙主历节痛”;蜂房咸甘平,长于祛风通络,止痛解毒,用于治疗顽痹;僵蚕咸甘平,能祛风清热,祛痰止痉,可用于行痹、热痹、筋痹,《本草汇言》言其“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有不应”;蚕砂甘辛微温,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可用于湿热顽痹。全蝎味辛甘,性温有毒,有祛风镇痉,攻毒散结,走窜经络,为治风痰之要药,可治寒湿顽痹之关节剧痛;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功效与全蝎相似。张锡纯言其: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两药相配,外达经络,内走筋骨,能祛风除湿散寒祛瘀,化痰止痛,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土鳖咸寒,能逐瘀散结活血;穿山草求真》言其“惟其善窜,所以通络,无处不到且配入肝与肾。”三蛇(白花蛇、蕲蛇、乌梢蛇),皆有搜风通络之作用,而以白花蛇效力最雄,蕲蛇次之,乌梢蛇较逊。白花蛇性温有毒,可治顽痹,但不可久服。乌梢蛇甘平无毒,各种痹证皆适用,久服无妨;祈蛇介于两者之间,甘温无毒,诸痹可用。可见,临床证候多端,应用虫药尚须灵活辨证,择宜而用。

4.1无血者走气蝉蜕、僵蚕、全蝎、蜈蚣、露蜂房等无血或少血的虫类药物,其性多偏走于气分,以通经达络、搜剔风邪为擅长。凡病在气分、阳分者可选之以通阳散结、搜风熄风,使清阳之气流通,通则不痛。

4.2 有血者走血水蛭、虫、山甲、鳖甲、地龙等有血的虫类药物,其性多偏走于血分,功能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具有攻逐搜剔之性。凡病在血分、阴分、血瘀凝著、邪结血中之证,可选之以走血以逐瘀,通络而却邪。

4.3 飞者升蜣螂、蝉蜕、僵蚕、露蜂房等,其性升,善飞而上行,在天为阳,其性升。对邪行经络,不拘一处,以及病在上半身者用之较宜。

4.4 走者降地龙、水蛭、蜈蚣、虫、山甲、鳖甲等,皆爬行蠕动,在地为阴,其性降。对邪在阴分,瘀血凝结,以及病在下半身者用之较宜。如姚亦陶曰:“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动病根。”

4.5 虫类药多偏辛咸辛能通络,咸能软坚。若邪入三阴,非温不达,可配伍温燥之品以增其窜动之劲,以达深窜阴络之功,如附片、桂枝、川乌、草乌、麝香等;若阴虚血枯之证,可配伍当归、白芍、熟地、麦冬、鳖甲、龟板、桃仁,以滋阴祛瘀;若气结络痹,郁滞不畅,可配伍香窜之川芎、香附、青皮、枳实、佛手以理气宣痹;若气血痰浊,凝闭清窍,头位至高,非辛窜之品不达,可配伍川芎、细辛、半夏以通阳豁邪。

虫类药的选择使用:大部分虫类药都有二种以上的作用,但各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如蔗虫,蜕螂有通络行气、止痛、续筋骨之功,又搜活血化淤,攻坚破积.娱蛤、全蝎能解毒消痈、消痰散结,但以熄风定痉为著,斑鳌、芜荐、红娘、水蛙、虹虫、守宫、蛇蜕、蜕螂、蚕砂等药,均有攻坚破积,活血化淤之功.但斑鳌,芜箐、红娘子药性峻烈,较少内服,外用亦能起泡或吸收中毒,应用时须注意分量或加用冲缓剂.水蛇,氓虫亦甚峻烈,内服多作丸散,守宫长于治淋巴结核、慢性关节炎.蜣螂长于通利二便,并治服气吐食、瘁痛、闭经.度虫善通积淤,可治肌膜撕裂,骨折破碎,对肝硬化,脾肿大、热病舌肿发硬.吞咽困难亦有效.蛇蜕长于舒筋活络、熄风,杀虫解毒,消痈.蚕砂对下焦兼有湿热者甚佳,但用量宜多.熄风定痉以蜈蚣最优,其次为全蝎,蜥蜴,螳螂,青篙虫,蝗虫,蜂,蝉衣、蜂房,蛇蜕.’’消痈解毒依次以斑鳌、蟾蛛,青篙蠢虫,蛾蛤、蜘蛛、蜗牛、蜚棘,鼠妇、蜈蚣、全蝎、桑蠢虫、蛇胆、蜂房、地龙、僵蚕等为优.,其次在应用上,气郁者多选用九香虫,蜣螂,全蝎,僵蚕,蝉蜕,蜚棘.痰湿阻滞多选用全蝎,僵蚕,蜂房,蛇蜕,蜈蚣,蜣螂,守宫,蚕砂,蜘蛛,舌俞,脐螬,蛾砂,蟋蟀,灶马,鱼虱等.,淤血凝滞常选用斑鳌,芜著,红娘,水蛭,虹虫,蔗虫,全蝎,蚕砂,地龙,蜂房,蜕螂,鼠妇,守宫,僵蚕,蜘蛛,娱蚁等.出血性疾患常选用五倍子,晚蚕砂,冬虫夏草,地龙,蜂房,蜘蛛,桑螵蛸,紫胶,蚂蚁窠等.叶天士对虫类药作用提出:“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飞者升,走者降’.虽非定法,但可作临床选药参考.

虫类药剂量、剂型:水蛭,氓虫等峻烈的药,常作丸剂服用.除狂犬病外,斑鳌一般不作内服药,如需入散剂和汤剂每次不可超过3只.全蝎入汤荆,我常用4--10克,除个别患者头面有蚁行感外,未见严重副作用.级蚁每次用1--2条,日2至4条,久服者减量,否则可致身痒,头昏,欲呕等。蜣螂每次大者1~3

条,小者可用4--6条,一般不作汤剂,以烤千研未冲服为宜.蟋蜂,蝼蛄作煎剂可用至三、四条,作散剂每次1条则可,久用亦可发疹,发痒,须减量或停服.度虫每次可用6-15克.守宫作散剂每次用1~2克。蜚燎作煎剂可用8-15只。毒蛇中毒危重者可用至30只.其它虫类药剂蚤,剂型,一般按药典规定应用即可。外用药一般视局部大小而定(除斑鳌等剧毒药外).此外笔者对新病实症多以散剂,汤剂为主,久病络实症以散剂,膏剂为主,久病虚者以丸剂为主。

顽痹程氏以六虫汤(炙全蝎、炙蜈蚣、炙蜣螂、炙蕲蛇、甘草各4.5克,炙庶虫6克,露蜂房、寻骨风各9克,研末吞服1.5克)为主,随证加味治疗顽痹“六虫汤”:全蝎走窜之力迅速,搜风开瘀通络,为治疗顽痹要药;地龙性味偏寒,有通经活络、清热利水之功,对于风湿热痹或下肢痹痛者尤为适宜;穿山之珠善于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而达病所,善治痹证强直疼痛;乌梢蛇善行而驱风,为治疗诸风顽痹要药;蜈蚣用于风湿痹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土之虫破血逐瘀、接骨续筋、疗伤止痛,用于治疗类风湿之痹痛屡获良效。张老师以上述六虫为主,自拟“六虫汤”,六虫相伍,共奏驱寒蠲痹、搜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配合川乌、草乌、附子驱风湿、除沉疴痼冷,治疗类风湿屡用屡验

燕痛吴氏.用镇痛散(蜈蚣3条、全蝎6克,地龙15克,僵蚕10克,大枣10克,共为细末)成人每日早晚各服5克,1岁以下每次服3克。以生铁落煎水60~100毫升冲服,2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0例,总有效率达77.5%。张氏甲用五虫丸(全蝎、蜈蚣、乌稍蛇、僵蚕,牤虫备等分,蜜制丸),每次5岁以下者5克,6~10岁10克,成人15克,日2次,15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2~3个疗程。治疗28例,21例停止发作,4例发作次数减少,抽搐减轻,3例无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马氏,用溶栓丸1号(娱蛤20条,水蛙60克,僵蚕、地龙各50克,氓虫20克,炮山甲等)。溶栓丸I号(壁虎50克,娱蛤20条,座虫50克,炮山甲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成人每服1丸,日3次,治疗脉管炎10例,治愈6例,显效、有效各2例。

玉龙胶囊:蕲蛇950g,木瓜50g,以上2味,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装入胶囊,即得。每粒0·25g,每1000g制4000粒。主治肩周炎等症。用量:1日3次,每次2粒。②玄驹胶囊:鼎突多刺蚁2000g,甘草330g,大黄70g,延胡索60g,

肉桂40g,以上五味,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装入胶囊。每粒0·25g,每2500g 制10000粒。主治关节炎、慢性肝炎。用量:1日3次,每次4粒。③搜风蠲痹胶囊:全蝎100g,防风100g,秦艽100g,以上3味,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装入胶囊。每粒0·25g,每300g制1200粒。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症。用量:1日2次,每次4粒。

“愈黄丹”,药用芒虫、水蛭、黄连、乳香、没药、海龙、白花蛇、全蝎、蜂房、黄柏、龙胆草等共研粉,银花煎水泛丸,雄黄为衣;

“消瘤丸”由蜂房、全蝎、守宫、姜黄等组成,对喉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癌有一定控制作用;

“胃癌散”用蛛螂虫、硒砂、西月石、火硝、地鳖虫、娱蛤、守宫、冰片、绿萼梅等共研细末,可攻毒制癌;治疗食道癌可用守宫与米炒至焦黄研粉,每日1一2条,分2一3次黄酒调服或用水蛙69,海藻3鲍,研极细末,每服69,每日2次黄酒调服;肺癌用守宫、干蟾皮、百部、鱼腥草、苦参、草茵子等水煎服。

升降散”(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及近人制订之“表里和解丹”均属临证效方,“表里和解丹”治疗多种热病初起而见有表里证者,或病起三五日尚有表证存在者,服后常一泻脉静身凉,达到表里病解、缩短疗程的目的,药用僵蚕459,蝉衣、甘草各309,大黄1359,皂角、广姜黄、乌梅炭各巧g,滑石18鲍研极细末,以鲜蕾香汁、鲜薄荷汁各309,鲜萝卜汁2409泛丸如绿豆大。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之名方“益肾镯痹丸”使用了多味虫类药(蜂房、炙僵蚕、炙乌梢蛇、炙地鳌虫、炙娱蛤、炙全蝎、熟地、当归、仙灵脾、鹿衔草、淡从蓉等);“蝎蛇散”(全蝎、乌梢蛇、炙娱蛤、六轴子、钩藤共研细末)对类风湿及增生性脊柱炎有一定的止痛和改善症状作用;

宁痛丸 (九香虫、炙全蝎、参三七)用治胁痛有效;对术后肠粘连可于辨证方药中加服蜕螂虫或用“肠粘连丸”验方(蚝螂虫、红藤、赤白芍、台乌药、陈皮等)。另外用蜘蛛散治庙气坠痛,以蜂房炭为主药的“太和丹”膏药方治肿块庙坠疼痛亦有效。

消肿化毒膏(药用露蜂房、杏仁、元参、黄茂、黄丹等)擅治发背、痈疽及各种肿毒疮疖,已溃未溃,均可敷贴;四味解毒丸(炙蜂房、地鳖虫、全蝎、娱蛤〕

用于治疗骨结核、骨髓炎;单方凛疡散(炙全蝎、炙娱蛤、穿山甲、火硝、桃核去壳)治凛病不管已溃未溃均可服用;结核散(娱蛤:全蝎:地鳌为44:50:44)治疗骨疹;水蛙散治颈淋巴结核有效;另如地龙白搪浸出液治腮腺炎、薪冰散外搽治带状疙疹、腹蛇地丁酒治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

通瘀清宫方(由怀牛膝、川芎、当归、熟地、丹皮、赤芍、桃仁、红花、水蛭、穿山甲、丹参、大黄、益母草、香附、柴胡、三七、炙甘草组成)治疗崩漏,祛瘀行滞,使新血归经

宫瘤清胶囊(由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黄芩、地黄等组成

五白活血汤(主要由白僵蚕、白扁豆、白附子、白芷、桑白皮以及红花、赤芍、当归等活血补血药物组成)内服配合外擦维A酸乳膏

中药验方黄褐斑(珍珠、白僵蚕、杭菊、白茯苓、赤芍、当归、益母草、桃仁)配合外用自制3%熊果苷露及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治疗黄褐斑腰椎间盘突出症虫类散胶囊,处方:全蝎30g,蜈蚣20条,地鳖虫50g,乌梢蛇60g,蝉衣60g,水蛭50g,炮山甲30g,地龙60g。若寒甚加独活60g,桂枝60g;热甚加络石藤60g,赤芍60g;湿甚加防己60g,薏苡仁60g;血瘀甚加三棱60g,莪术60g;麻木甚加钩藤60g,僵蚕60g;气血虚加黄芪60g,当归60g;阳虚加杜仲60g,怀牛膝60g;阴虚加黄柏60g,鳖甲60g。上药烘干,研末制胶囊,每粒约0.8g。

颜德馨创治疗类风关的“龙马定痛丹”即以地鳖虫、地龙、全蝎、马钱子为方

黄琦用六虫蠲痹冲剂(由乌梢蛇、薪蕲蛇、地龙、蚂蚁、全蝎、露蜂房等组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邱幸凡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经验

邱幸凡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哮喘经验 叶攀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9903班(43006l> 关键词!虫类药!哮喘!老中医经验!邱幸凡 邱幸凡教授是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0笔者在侍诊中体会到邱教授在治疗哮喘发作时善用地龙~僵蚕~蜈蚣等虫类药并屡见奇效0兹报道如下0 1拔夙根祛痰化瘀"非虫类入络搜剔不达 哮喘病的发作机制甚为复杂历代医家强调痰伏于内是哮喘发病的夙根0秦景明<证因脉治哮病>认为本病由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遇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而诱发;陈修园<时方妙用哮证>曰:寒邪伏于肺前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七情六淫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发病0此痰窠内因学说已被广泛认可0然而宿痰伏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痰阻于肺气机郁滞血行不利致瘀血内停痰夹瘀血而胶结难解0朱丹溪<寓意草论浦君艺哮喘病论治之法>云:若无瘀血何致气道如此阻塞以致咳逆倚息不得卧0故就哮喘标本而言气道受阻肺气上逆为其标痰瘀潜伏于肺络为其本0欲拔夙根当除痰化瘀0 故治之非一般草木祛痰药能达当有虫类剔凝瘀~通络脉~起沉疴0虫类具有行窜之性可入络搜剔窜透剔除滞痰凝瘀使络脉通达0 哮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史较长其病变从经入络~由气及血0经主气络主营;病初气结在经病久血伤入络0疾病进入络脉凝滞阶段瘀血痰湿凝滞络道久踉邪羁0而虫类药属血肉有情~搜剔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0因此治之非虫类而不达0在用虫类药时邱教授讲究痰较重者则多用地龙~水蛭;虚寒者则用蛤蚧实热者用地龙~蜒蚰0 典型病例:程某男69岁2002年9月25日就诊0主诉:呼吸困难喉间痰鸣间断发作28年0近两年加重平均每周2次0昨起呼吸急促喘憋短气咽痒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小便因喘失禁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数0急则治标0邱教授援引清蒋宝素<问斋医案>哮喘发发时以散风为主拟祛风解痉平喘之法0处方:银柴胡l2g炒防风~地龙各l0g乌梅~五味子各8g蝉蜕~生甘草各6g蜈蚣粉3g (吞>0l剂症状稍减3剂后症状稳定0后更方治本以除宿根治以涤痰祛瘀~补肺益肾0处方:鹿角胶~补骨脂各l2g 山茱萸~人参~枳壳各l0g肉桂~蛤蚧~海蛤壳~炙甘草各6g 五味子9g僵蚕~青皮各8g蜈蚣粉3g(吞>0连服7剂0病愈后随访3个月称未复发0 2抗过敏祛风化痰"唯虫类搜风解痉为妙 哮喘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复发作这符合风上行而数变的特征0五脏之中惟肝木与风气相通肝气横逆经脉挛急0若逆而上行引动膈上宿痰痰气互阻可导致哮喘发作0邱教授认为:哮喘发病具有中医风的特性治疗时应投以风药但非防风能奏效0所以临床常用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等虫类药0其原因不外有二:一则虫类药有入络搜风之效;二则虫类药大多走肝经平肝木0 临床上哮喘多有明显诱因0或因吸入粉尘~花粉等异物;或食用鱼肉海鲜制品而诱发0此属风盛痰阻~风动痰升之征0这里的风邪包括脾风和肺风0肺风是因为宿痰伏肺外感风邪或吸入花粉而诱发;脾风当是饮食不当可引动0如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章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即发此见系是脾风(<证治要决发丹>>0现代医学认为此系过敏原刺激致过敏反应继而出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致0邱教授喜用地龙~僵蚕治之0地龙有通络止痉之功僵蚕能熄风化痰定痉0 典型案例:张某男l9岁2002年l0月2日就诊0因晨起闻及煤气味突然发病0诊见:呼吸急促流涕咽痒喉中声如吹箫笛痰少难咯舌红苔薄白脉弦数0治法:祛风解痉平喘0处方:麻黄l2g钩藤~葶苈子~僵蚕~生甘草各8g乌梅~地龙各l0g蝉蜕6g0服药l剂症状稍减3剂症状基本消失0 邱教授善用虫类药但强调不可妄用中病即止不可过用0虫类药多有动血耗气之弊过用势必会耗人正气0哮喘缓解后应适当减量即如叶天士所云:虽治当于病发而病去必当养正(<临证指南医案哮>>0由于哮喘在形成过程中瘀血与痰湿相凝络瘀与络脉经枯并存故在用虫类药通络时要注意配用柔润活血之品以释经润络即叶天士所说的辛润通络0虫类药性燥力猛多数有毒性故用时需炮制不宜入煎剂用量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确保治病而不伤人0 "收稿日期#2003-07-08编辑#林飞$ 8l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第25卷第l2期

虫类药物的应用

蟾蜍的应用 [药物基源] 蟾蜍为蟾蜍科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 或黑眶蟾蜍B2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全体,俗名"癞虾膜";其耳后腺与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制成"蟾酥";其皮名"干蟾皮",均入药用。各地均有,以江苏、山东、河北等地为多。性温,味辛、甘,有毒,入胃经。 [本品功用] 蟾酥功用:1)解毒消痈,2)辟恶通窍,3)疗疳止痛。对阴疽恶疮、疔疮搭背、咽喉肿烂、疳疾牙痛、痧疫昏厥等症,均有著效。驰名胜古迹外的"六神丸",消疮拔毒的"蟾酥丸",活血消肿、解毒泻火的"梅花点舌丹"等,均以蟾酥为主而组成的常用成药。近年来发现,蟾酥对组织培养的癌细胞、动物肿瘤模型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治"一切恶肿",殆即指此而言。 [现代研究] 蟾酥浆液的成分很复杂,其中主要含有蟾酥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蟾蜍毒素制成蟾栈时已水解为蟾毒配质、辛二酸和精氨酸。此外,还含有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即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以及胆固醇等。经药理研究:1)蟾毒配质和蟾蜍毒素,有强心作用,能加强心脏舒缩力,减慢心率,特别是蟾毒配质的强心作用较强,其作用效价与洋地黄毒甙相近;蟾毒配质还有麻醉及引起惊厥的呕吐的作用。2)蟾蜍毒能兴奋呼吸、升高血压。实验认为,兴奋呼吸是中枢性的,而长高血压的原理则比较复杂,可因蟾蜍毒的分支成分不同而异,主要是末梢性的,也有中枢性的。3)蟾栈有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4)蟾栈能平喘、镇栈有抗炎、抗肿瘤、抗放射作用。 在蟾酥药理作用的启示下,近人将蟾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脑膜炎、扁桃体炎、疔疮、肺结核及骨结核等疾患。江苏省盱胎制药厂所制的"蟾栈注射液",有抗菌消炎、抗结核、抗癌、提升白细胞以及防护放射线损伤等作用。经有关医疗单位验证,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用法用量] 本品有毒,内服剂量须严格掌握,一般配伍作丸剂,每日量为15~30毫克;由于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忌服。外用适量。如蟾蜍分泌的毒液误入目中,可用紫草煎汤滴洗治疗;如内服过量中毒,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的急救原则处理。 [临床应用] 1.各种心力衰竭: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以"强心散"(蟾酥一份,茯苓九份)治疗各种心力衰竭3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7%。治疗前后有心电图记录的共19例,其中5例治疗前后无变化,1例不定,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显效5例,包括心肌炎、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各心室肥百图形消失;好4例,包括心率减慢、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消失等。ST-T波改变,考虑为蟾蜍作用者5例。他们认为强心散每日用量不应少于300毫克(其中含蟾蜍30毫克)。剂型有胶囊、四层虫胶肠溶衣丸及蜡丸三种,以减轻胃肠道反应,此外王协修氏亦曾用蟾蜍治疗各种心力衰竭13例,除1例外,其余12例用药后2~48小时症状、体征皆有改善,表现在脉率减慢,尿量增加,水肿消失或减轻,肝肿缩小,并有1例房颤消失。用量初步认为以4~8毫克,每日2~3次较合适。这都给我们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蟾酥的强心作用,与它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而对其他内脏蛋白激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它没有类似心得安一类有广泛的副作用。 2.各种疮毒:

小度写范文虫类药物的经典临床作用模板

虫类药物的经典临床作用 关键词:搜风祛瘀攻毒虫类药物【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78-01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内经》12个方25种药物中用了乌贼、鲍鱼、雀卵、马膏、猪脂等动物药,还未用虫类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共用动物药38种,其中虫类药计有水蛭、虻虫、蟅虫、鼠妇、蜣螂、蜂窠、蛴螬、蜘蛛8种;《神农本草经》除载张仲景用到的8种外,还有蝉蜕、僵蚕、蛞蝓、守宫、蝙蝠、蟾蜍、蚯蚓、斑蝥、蝼蛄等;之后《本草纲目》、《纲目拾遗》还补充了诸蛇;近年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虫类药,如僵蛹代替僵蚕,蟑螂用治胃痛和胃癌等。清末名医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指出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用以通经达络,疏逐搜剔,胜于草本植物药。张仲景善用虫类药以治疗外感“瘀热”、内伤“干血”,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丸),后人奉为圭臬。清初名医叶天士对虫类药有了新的体会,创“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谓“久则邪正混处期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因为“初病胀痛无形,久则形坚似梗,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所以“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着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这是叶天士对张仲景用虫类的新见解。叶天士善治脉络瘀痹之病,善用辛润通络之方,除归尾、桃仁、红花、茜草、旋复花、韭白汁外,主要用虫类药,取其味多辛咸,辛能入络散结,咸能入血软坚,其灵动迅速,非植物药所能比拟。古人上千年的用药历史为虫类药物的运用奠定了雄厚基础,现代临床实践的不断创新又为虫类药的应用开拓出广阔空间。虫类药物的经典作用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 搜风作用凡眩晕、震颤、动摇、抽搐、僵硬、强直、痉挛、拘急、口眼歪斜、

虫类药经典论述及方药

虫类药的经典论述 吴鞠通有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血,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借虫蚁搜剔以攻通邪结”。同时提出了“宿邪宜缓攻”的指导思想,对用虫类药治疗久病入络的患者,采取的是“欲其缓化,则用丸药,取丸以缓之之意”。其言“攻法必用丸以缓之,非比骤攻暴邪之治,当用稳法”,于攻法中求稳求缓,以丸剂制约虫类药的峻利之性。 叶天士谓:“散之不解,邪非在表;攻之不驱,邪非着里;补正祛邪,正邪并树无益;故圣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 清代叶天士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 汪履秋先生常谓:“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并认为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莫如虫类,取“虫蚁迅变,飞走之灵性”。络道疏通,气血畅流,顽痹方能缓解 清代叶天士明确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百日久恙,血络必伤”,是“久病入络”的科学命题。《素问·调经论》说“:病在血,调之络。” 叶天士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俱伤,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须用虫类搜剔,以动药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故而他取“虫蚁迅速飞走之灵”的特性,借其“俾飞者生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搜剔络遂之瘀类”的特点治疗痹证 清代吴鞠通说:“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清代叶天士对仲景治络病用虫药进行了高度评价:“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升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指出虫类药搜剔疏拔,有“追拔沉混气血之邪”。 《大同药学》也提出:“疗死血,虫类为要药”,并在论述虫功效时指出:“死血宜啮血虫类,藉其吸吮钻透之力,以资散通,气血有情之品,自较无情草木灵异,此虻虫、水蛭,所以与本条虫,同以去死血见称于世……查虫既生阴湿,性复咸寒,少见天日,善攻隙穴,其为阴中之阴,血分之里药可知”。

虫类药笔记

1.中医早有五药之说,指草、木、谷、虫、石这五类药物。在古代,中医就使用虫类药来治病。清代医学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其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命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 2.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张锡纯、恽铁樵、章次公诸先辈。 3. 虫类药因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白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服后会有过敏现象,如有皮肤瘙痒、红疹,甚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藓皮30g,煎汤内服,多数均可缓解,极个别严重者,则需中西药结合以缓解之。 4. 虫类药其性多燥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与地黄或石斛同用,攻坚破积之药多燥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如当归、桂枝等,这样才能既制其偏又增强疗效。虫类药应尽可能制成丸、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省药材,提高疗效,便于服用,又可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5.朱良春针对肿瘤,主要用了四种虫类药:蜈蚣、全蝎、蜂房和壁虎。蜂房、全蝎、蜈蚣等可以攻坚破积、消除肿块,壁虎主治淋巴结结核和肿瘤。” 6. 海马:海马和海龙同属海龙科鱼类。性味为甘温。具有补肾壮阳、消症瘕的作用。可用于肾虚阳痿、难产、症瘕、疔疮肿毒。海龙:属硬骨鱼纲,海龙目,海龙科。是本科多种动物的统称。市售的原动物有刁海龙、拟海龙、及尖海龙等三种。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列于介部。性味功用与海马相同,惟力量较强。 7. 痹证治宜祛风, 散寒, 利湿, 参以治血。章次公用药, 常取蜈蚣、全蝎、地鳖虫、蕲蛇 等虫类药以助疗效据章先生临床经验, 蕲蛇治风湿痛在腰部者最佳。蜈蚣、全蝎走窜以祛风通络, 其中全蝎有良好的止痛功能, 治风湿病疗效卓著。露蜂房具有祛风攻毒, 散肿 止痛之功。

医学寄生虫典型病例分析

医学寄生虫病例分析(典型) (一) 男性患者,34岁,公司员工。2周前结束东南亚等国旅行,归国后即出现腹痛、腹泻,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剧;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胀气、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人院。 体格检查:体温38. 5 C,肝脾正常,心肺正常。 血液检查:血细胞比容0.45,红细胞4. 5 X 1012 /L,白细胞7.1X 10叽。 粪便检查:粘液血便,有腥臭味;生理盐水涂片可见变形运动的虫体,在其食物泡内见 红细胞。 请问: 1. 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为(单选题) A ?经口感染 B .病毒 C .结肠内阿米巴 D .溶组织内阿米巴 E.棘阿米巴 2. 该患者感染原虫的感染阶段是(单选题) A .滋养体 B .单核包囊 C. 双核包囊 D .四核包囊 E.组织内滋养体 3. 患者感染途径是什么(单选题) A .细菌 B .经皮肤感染 C. 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

D .经吸入感染 E.经直接接触感染 4. 怎样预防该病的感染(单选题) A .注意饮水卫生 B .注意饮食卫生 C. 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管理 D. 防止蝇和嶂螂污染食物 E. 以上全对 5. 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什么(单选题) A .阿苯达唑C.甲硝唑 B .甲苯达唑 D .吡喹酮 ? 冃咼素 (二) 患者,女,18岁,北京市某农场挤奶工人。 主诉腹痛、腹泻1周。病人自幼喜饮生水和生奶。近半年来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量大、恶臭味、无脓血,并伴有发烧、头痛,经服抗生素后缓解,近来又出现症状。 病原学检查发现粪便中有梨形虫体,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借助鞭毛运动活泼。 问题: 1 ?根据上述病史应诊断哪种寄生虫病(单选题) A ?阿米巴痢疾 B .蓝氏贾第虫病 C.人毛滴虫病 D ?脆弱双核阿米巴病 E. 口腔毛滴虫病 2?该病人病原学检查可选用(单选题) A ?取急性期粪便涂片查滋养体 B ?乙状结肠镜活检

【虫类中药】虫药总动员

【虫类中药】虫药总动员 《养生堂》虫药总动员2011-11-26 23:15:38| 分类:养生堂|字号订阅北京台又播放了后三集,共六集,现在补齐了,请朋友们观阅。《虫药总动员》1 --以毒攻毒 有类中药很传奇,很多影视作品尤其是武侠电影中都出现过它们的名字,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非常顽固的疾病,比如痛风、关节炎、湿疹、结核、肿瘤等等,就是虫类药物。其实虫类药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多数人可能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蜈蚣、蛇、蝎子、蚂蚁等,其实,虫类药物远远不止这些。其实古代的“虫”泛指所有动物药,比如牡蛎、珍珠、麝香这些都算虫药的范畴,不仅仅是指虫子。当然现在有一些是保护动物,不允许使用了,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说说狭义的虫药,也就是蝎子、蜈蚣这一类虫药。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利用药物的寒热温凉来平衡人体阴阳,达到治病的效果,所用的药物也都来自然界,对虫类药的认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谋求生存而与自然斗争,曾经“饮血茹毛”,“山居则食鸟兽”,“近水则食鱼鳖螺蛤”,逐步发现了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虫类,认识了虫类药物,奠定了虫类药学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中医

使用虫类药治病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神农本草经》中,共载录了365种中药,其中动物药67种,包括水蛭、僵蚕、地龙等虫类药28种,对其应用及功效都有明确的叙述。如水蛭,书中认为其有“治恶血、瘀血、经闭”的作用。虫类药的种类很多,所以作用不尽相同,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8个方面: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谈起“五毒”,可能大家都能说出一、二,所谓“五毒”就是我们常说的全蝎、蜈蚣、守宫、蟾蜍、蛇等5种虫类药物。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以毒攻毒”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出于《辍耕录》,最早是一个医学术语。“以毒攻毒”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免疫”治疗。以抗肿瘤中药为例,抗肿瘤中药中有一类药性峻猛、毒性剧烈,用以治疗肿瘤邪毒壅盛的药物。邪毒瘀结病体是肿瘤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治疗癌症的方药大多属于这一类。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以药物治之,可直达病所,起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最早把

虫类中药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虫类中药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非常顽固的疾病,比如痛风、关节炎、湿疹、结核、肿瘤等。 虫类药的种类很多。所以作用不尽相同.‘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8个方面: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痛散肿。 “以毒攻毒”这个成语出于《辍耕录》,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进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免疫”治疗。 蜈蚣种类 较多,分布广泛。少棘蜈蚣系历史沿用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中医认为噎嗝多为瘀毒阻于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解毒,是以能愈:将蜈蚣晒干研成末,每天服2至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陕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痛、肝痛筹.均取得一定疗效 蜈蚣入药时不必要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通常而言,认为蜈蚣的头、足、尾药性更强。作为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剂量人煎剂不宜超过10条,散剂不趟过4克,孕妇须慎用。 蝎子义叫全蝎,是“五毒”之首。 全蝎药用历史悠久,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肺结核、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白血病、顽固性湿疹”等病。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100多种,全蝎配制的中药达60多种。如“再造丸”、“大活络丹”、“跌打丸”、“救心丸”、“止痉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改变“癌状态”良方——体若康 在节目中中医肿瘤专家李忠教授提出了癌症冶疗新思路,即“癌状态论”,他认为“癌”既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称它为“癌状态”。这是一种入与自然之间、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根据这一思路,认为要想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如何改变癌状态呢?他研制了改变癌状态的良方——体若康,方选用黄芪、乌梅等多种纯天然组合配合全蝎有效成份,利用全蝎有效成份激活经气,通络散结,使气血调和,毒去正安,达到平调阴阳,养正防癌之功效。研究显示:体若康能有效激活人体免疫修复系统,增加细胞内物质代谢速度,恢复细胞活力,从而对改善人体“癌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质状态的逆转,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才获得了满意效果。 蝎子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油炸和泡酒。如果采用全蝎人药时,一般认为蝎尾较全蝎功力更胜.粉剂内服较煎服为佳。服用蝎尾时,一般l至3条,全蝎粉入药时,一般l至2克。孕妇须用。如果作为美食时,也不要食用太多。 土鳖虫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巧用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

?临床经验? 巧用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 邬左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 要:运用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总结。虫类药物在功效方面主要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通经活络、缓急止痛等作用。在临床主要应用于胸痹心痛的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痰浊阻络型。虫类药物还应根据病情缓急轻重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及用药方法,从而使药物发挥最好疗效。 关键词:中药治疗;虫类药物;胸痹心痛 中图分类号:R256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231(2004)06-0467-02 虫类药特指昆虫类药物,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中动物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虫类药的应用源远流长,且历代均有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虫类药的研究和开发,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虫类药物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充分显示出它的独到之处。现就运用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详辨功效特点力求用药准确 虫类药物种类繁多,功效主治各有所长,需详查明辨,方能扬长避短,真正做到用药准确,有的放矢,故将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的功效特点细分如下。111 活血化瘀 水蛭、 虫、蛴螬、虻虫等皆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具有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即祛邪不伤正之特点。如《本经》认为水蛭“主治恶血、瘀血……利水道。” 《本草汇言》曰:“水蛭,逐恶血、瘀血之药也。” 《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112 化痰散结 僵蚕、蜈蚣、全蝎、地龙、白螺壳、青娘子等虫类药物有散结通络,化痰行瘀,宣通胸阳,疏理气机之功。朱振亨认为白螺壳可以“治痰积及胃脘痛。” 《饮片新参》认为其可以“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本草纲目》认为青娘子“消瘰疬,下痰结。” 113 通经活络 虫类药能够对心胸血脉,经络之瘀滞有疏通搜剔的作用,使痰瘀尽消,络道通畅而恢复心主血脉之功,其通经活络之力,与化瘀、祛痰等作用相辅相成。《本经》认为蛇虫“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通利血脉及九窍。” 《本草经疏》亦曰:“主积聚 瘕一切血结为病”。 114 缓急止痛 虫类药物又多有熄风镇痉,缓急止痛之功效,可以缓解急性疼痛,治疗胸痹心痛如蜈蚣、地龙、九香虫等。《现代实用中药》认为九香虫“适用于……胸脘郁闷,因精神不快而发胸窝滞痛等症”。 虫类药物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血脉经络,这一特点恰与心主血脉之理相一致,因此能针对胸痹心痛之痰瘀痹阻脉络之病机,发挥其治疗作用。虫类药物治疗胸痹心痛,特异性强,功效全面,具有植物药无可比拟的优势。2 强调审证求因治病必求其本 诊病应首先详审证候,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继而寻求病因,然后在明确病因及证候的基础上,立法选方遣药,使方药之矢,以中病证之的。根据胸痹心痛的证候特点和病势转归,恰当选择不同的虫类药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211 心血瘀阻型 症见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迂曲青紫,脉沉涩或结代。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本型应重用水蛭、 虫等,作为方中君药,入煎剂一般10~15g,研粉冲服,可用5~8g;若疼痛剧烈,可在方中再加入蜈蚣4~6条,全蝎10~15g,以镇痉止痛。常用方:水蛭12g, 虫8g,赤芍、川芎各15g,丹参24g,桃仁、炒延胡索、五灵脂各12g,檀香10g,甘草5g。水煎服。 212 痰浊壅塞型 症见胸闷隐痛,气短喘促,脘痞痰多,舌质白腻,脉滑。本型因痰浊阻滞,致使气机不畅,故治以宽胸化痰,理气止痛。应用虫类药物为方中臣药,如僵蚕、地龙等功善化痰通络,清热痉。常用方:瓜蒌30g,清半夏12g,僵蚕15g,地龙、檀香、炒延胡索、川芎各12g,甘草3g。水煎服。 213 气虚血瘀型 症见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懒言,动则加剧,舌质淡黯或有瘀斑,脉弱而涩或结代。本型治当补益心气,散瘀止痛。虫类药物可作方中佐药,如用地龙、九香虫等理气行血止痛。因气以通为贵,故补气药须佐理气之品,方能补而不滞,发挥“气为血帅”的生理作用。常用方:生黄芪60g,当归尾6g,川芎15g,地龙10g,九香虫6g,葱根20g,水煎服。 214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型 症见心胸隐痛,时作时止,久治不愈,心悸心烦,倦怠乏力等,舌体胖,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弱或结代。本型治当益气养阴,通络止痛。此证属久病入络,用一般药物难以取效,可用虫类药物为方中使药,搜剔络道,引诸药直达病所,以期显效。如用蜈蚣、穿山甲等,但用量宜小,缓缓图之。常用方:生黄芪、童参、麦冬各30g,赤芍15g,檀香12g,丹参30g,砂仁、穿山甲各6g,蜈蚣1条。水煎服。

《伤寒论类方汇参》民国·左季云

《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卢氏药物阐述》、《王孟英医案》、《疑难病证倚细辛》、《临证辨象》、《内症观察笔记》 读书、临证、写作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 桂枝汤类 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2条)。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6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按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仲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想仲景立法之日,当是邪之在太阳卫分时说法,就未言及别证皆可以用得。今人不明原意,死守成法,不敢变通,由其不识变化之机也。余亦粗知医,常于临症时多用此方,应手辄效。因思仲景之方,原不仅治一伤风证,凡属太阳经地面之病,皆可用之。兹特将经验病状,列举备采,以便参究: 本汤兼治(桂枝汤圆通应用法) (一治胸腹痛,背亦彻痛者)盖太阳之气,由下而上至胸腹,寒邪逆于太阳,则气机不畅,致胸腹痛而背亦彻痛。太阳行身之背,因腹中之气不畅,而背亦受之,故桂枝汤可治之愈(笔者经验,加附片效果更佳)。 (一治通身寒冷)寒为太阳之本气,今见通体恶寒,是邪犯太阳之本气也。桂枝汤能扶太阳之气,故可治之愈(笔者经验,桂、姜、甘宜重)。

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7, 6(1), 1-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12274337.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12274337.html,/10.12677/tcm.2017.61001 文章引用: 许佳, 骆云鹏, 王静. 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17, 6(1): 1-6.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solving Medical Insects in TCM Jia Xu 1, Yunpeng Luo 2*, Jing Wang 3 1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2Institute of Tumour Pathophysiology,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3Shanghai Billion-Health Management Company Chongqing Compan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20th , 2017; accepted: Feb. 10th , 2017; published: Feb. 14th , 2017 Abstract This review article collects and analyzes the medical insects of 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stasi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explores the pros- pects for medical uses of some common TCM insects. It show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 has an effect on anticoagulant and antithrombotic action as well as blood-rheology improv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good at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thrombotic diseases. So we should exp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sect drugs and have a positive outlook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 Promoting Blood-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Stasis, Antithrombotic 活血化瘀虫类中药应用研究进展 许 佳1,骆云鹏2*,王 静3 1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2重庆医科大学肿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重庆 3上海亿保健康管理公司重庆健顺公司,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14日 摘 要 本文为探讨某些常用昆虫药医用前景,通过收集分析其活血化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表明药用昆*通讯作者。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 虫类药的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可以概括以下10个方面: 1.攻坚破积: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形成坚痞肿块,如内脏肿瘤、肝脾肿大等,宜用此法治疗。如鳖甲煎丸用虫、蜣螂、蜂房、鼠妇等治疗“疟母”(疟久肝脾肿大);近人用全蝎、蜈蚣、斑蝥诸药治疗癌肿等。 2.活血法瘀:机体的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出现血瘀征象,便可用此法推陈致新。如抵当汤(丸)用水蛭、虻虫等治疗热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用虫等治疗诸伤血瘀及妇女血瘀腹痛、经闭等。 3.熄凤定惊:肝风内动,出现昏倒、抽搐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常用此法治疗。如大青膏用蝎尾、乌梢蛇等治疗惊痈(昏迷、抽搐);止痉散用全蝎、蜈蚣等治疗急慢惊风,如乙脑、流脑昏迷抽搐等。 4.宣风泄热: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症见发热、疹发不透等,宜用此法清热、化毒透邪。如升降散用僵蚕、蝉衣等治疗温热病;消风散用蝉衣等治风热痛疹等。 5.搜凤解毒:所谓大风、历节诸症,比如麻疯病、风湿关节病之类,可用此法治疗。如苦参丸、搜风散用乌梢蛇、僵蚕、全蝎等治疗麻风病;许叔微麝香圆用全蝎、地龙等治疗白虎历节诸风疼痛;叶天士用蜕螂虫、全蝎、地龙、蜂房治疗周痹等。 6 行气和血:气郁血滞,出现院腹胀痛诸症,可用此法治疗。如乌龙丸用九香虫治疗肝胃气痛;《孙氏集效方》、《圣惠方》及王孟英等用蜣螂虫治疗膈气吐食,大便秘塞及吐粪等症。 7.壮阳益肾:肾阳虚衰,症见阳痿不举、遗尿、小便失禁等,宜用此法治疗。如蜘蜂丸用花蜘蛛、蜂房治疗阳疹、遗尿等。 8.消痈散肿:毒邪壅结,导致痈肿、恶疽,顽疮等,每用此法治疗。如《救急方》用蜒蚰治疗足胫烂疮;《直指方》将斑蝥用于痈疽拔毒等。 9.收敛生肌:痈疽溃疡,久而不愈,需用收敛生肌之品,如《普济方》治一切诸疮,屡用五倍子等;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血,赏用虫百蜡,朱丹溪盛赞其为“外科圣药”。 10.补益培本:肺肾两虚之虚喘,宜用“参蛤散”,以温肾纳气,而治其本。肾阳虚衰之阳萎、遗尿或小便失禁,尝用桑螵峭、海马等。 上述十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而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用之往往得心应手。虫类药虽各有所长,但不少品种具有多种作用。[例如]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使用虫类药时,要辨证明确,选药确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赡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治肿瘤用虫类药的体会

治肿瘤用虫类药的体会 发表者:何秀兰(访问人次:1369) 治肿瘤用虫类药,用意有两方面,一方面,虫类药能通络;另一方面虫类药力雄。 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但我们以为恶性肿瘤应属癌毒直损络脉,恶性肿瘤因其邪毒亢盛,在其初起之时即可以造成络脉损伤,随着肿瘤的增大,邪毒势涨,络脉破损,不能约束络内之癌毒,导致毒邪向周围组织扩散,侵犯周围络脉,其危害显而易见。 中医认为虫类药乃血肉有情之品,以咸味、辛味居多,气温或平,且多有小毒。辛味“能散,能行”,加之性温,多能通,消除壅滞;咸以入血、软坚散结,故《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咸走血”;又以取类比象法,虫类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攻坚破积,清代吴鞠通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其药效多强,药力多猛,一般用于急症、重症、顽症的治疗,如中风、久咳、痹症、癥瘕积聚、瘰疬、恶疮等。王沛教授常用的虫类药包括白花蛇、虫、穿山甲、全蝎、蜈蚣、僵蚕、蟾蜍、壁虎、地龙、 蜂房、九香虫、鼠妇、水蛭、虻虫等。 僵蚕:为我最喜用的虫类药之一。《本草述钩元》述:“味辛微咸气微温,气味俱薄,轻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入足厥阴手太阴少阳经。……治中风失音,急风喉痹欲绝,散头风痛、风痰及痰瘧癥结,风虫齿痛,方书多用以散风痰结核瘰疠。能去皮肤诸风如虫行……。”王教授认为僵蚕为“天虫”,善走人体上部,用治头颈部肿瘤如脑瘤、鼻咽癌、喉癌、上颚癌、甲状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等,也常用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肉瘤等的治疗中。与玄参配伍,又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多与消瘰丸(玄参、贝母、牡蛎)、夏枯草、生半夏等配伍;治甲状腺癌酌与蜂房、夏枯草、威灵仙、生半夏等配伍;治食道癌酌与石见穿、干蟾皮、壁虎、威灵仙、生半夏等配伍;治肺癌常与白花蛇、地龙、生半夏、壁虎、干蟾皮、玉蝴蝶、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乳腺癌常与山慈姑、瓜蒌、蜂房、香附、远志配伍;治肝癌酌与鳖甲、青蒿、白花蛇、干蟾皮、虫、蜂房、壁虎等配伍;治软组织肉瘤常与白芥子、补骨脂、生半夏、附子、蜈蚣配伍;治淋巴瘤酌与夏枯草、鳖甲、地龙、蜂房、穿山甲、紫草、丹皮等配伍。僵蚕无毒,常用量为10~15 g,可长期服用。 蟾皮:辛,凉,有小毒。可破癥结、行水湿、镇痛。其所含的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1]513中的蟾蜍环酰胺B、蟾蜍环酰胺C、蟾蜍噻咛[2]等有抗肿瘤作用。蟾皮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食道癌及胸水、腹水等。常用量为6~7 g,入煎剂。治胸水、腹水可酌与葶苈子、泽泻、猪苓、茯苓、肉桂、大戟、蝼蛄等配伍。另外王教授喜用整张鲜蟾皮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及体表可及的肿瘤,可有一定的止痛、缩瘤作用,每24~48 h更 换一次。 虫:又叫土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可活血化瘀,破而不峻,并有一定镇痛作用,用于肿瘤瘀证明显者,体虚之人也可用。擅治腹部肝、胆、脾肿瘤,盆腔妇科肿瘤等,治疗肝胆肿瘤可与鳖甲、青蒿、蜂房、生半夏、半支莲等配伍;治疗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可与莪术、水蛭、僵蚕配伍,常用量为10 g,入煎剂。 白花蛇:甘咸,温,有小毒。白花蛇性善走窜,有解毒、息风定痉之功。《本草纲目》记载:“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

《伤寒杂病论》的虫类药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目录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1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2水蛭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3虻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4蜣螂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5蜘蛛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6蛴螬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7蜂窠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8鼠妇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9白鱼 正文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1 土鳖虫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zhe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

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应用。今起本版将这9味虫类药的性味、功效,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及其现代研究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体,又名zhe虫、土元。药性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及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等。 仲景用本品共有4方,即治“癥瘕”、“疟母”的鳖甲煎丸,治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大黄zhe虫丸,治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及疗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的土瓜根散。其功用,《长沙药解》云其“消癥而破瘀也”,《本草通玄》谓其“破一切血积”,《药性论》言其“破留血积聚”,《本草纲目》称其“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本草经疏》则作进一步阐述,曰:“咸寒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综合上述,足以证明土鳖虫能动其瘀,祛其闭,为破血通经,攻瘀消癥之峻品,现代临床常单用或配入复方治疗筋骨折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及冠心病、高血压、晚期肿瘤等。 研究表明,土鳖虫主含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砷等多

虫类中药治疗慢性疑难杂症

虫类中药治疗慢性疑难杂症 循环系统疾病 1.冠心、心绞痛 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是其**,而参用善于化瘀通脉、降脂解凝之水蛭,解痉通络之蝉衣,每可提高疗效。 2.风心 凡瘀血症象明显而体气不太亏虚者,应侧重活血化瘀,佐以温阳利水,益气宁心。如体气亏虚较重者,当先予温阳益气以扶正,而后再参用活血化瘀之品。 3.预防顽固性心绞痛溶栓后复发 用芪蛭散能对溶栓后预防复发,经观察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4.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多责之肾虚痰瘀内生,阻于脑窍,治疗**是补肝肾、化痰瘀、慧脑窍,或用川芎100g,地龙60g.水蛭40g,共研细末,0号胶囊装盛,每服4粒,一日二次,亦效。 5.高脂血症y. 7、心力衰竭 “强心散”,治疗各种心力衰竭,有较显著的疗效,蟾酥的强心作用,与它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而对其他内脏蛋白激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但蟾酥有毒,用量应严格掌握,孕妇忌服。 8、急性白血病 “安露散”治疗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淋、急粒、急单、红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 9、 多为风热客于营分而致,治宜驱风泄热,凉血活血。因僵蚕长于散风泄热,对风热型**,用之多能奏效。-N"&/) 处方:①僵蚕60g,蛇蜕40g,生大黄90g,广姜黄40g,共研细末,每取6g,以白糖开水送服,服后得微汗即愈,未愈者可续服数次,每日一次。 ②僵蚕、姜黄、蝉衣、乌梢蛇各等分为末,每服5g,日二次。此二方功能祛风散热,活血祛瘀,对顽固性风疹块有佳效。但①方对体质壮实者最合,如体气偏虚而风热仍盛者,则以 ②方为宜。{6}eN|4~# ③蚕砂饮(蚕砂、丹参各30g,蚤休、地肤子各15g,蝉衣8g)治**,连服3剂即愈。对皮肤瘙痒症、药疹、玫瑰糠疹、手部急性湿疹、日光性湿疹等均有一定疗效。 以上仅是简单介绍部分心脑血管病参用虫类的方药,聊以应命,疏漏之处,希各位同道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发挥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上的作用。 (三)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多反复发作,缠绵不已 ①露蜂房拣净,研末,每取1.5~3g,鸡蛋一枚(去壳),混和,不放油盐,置锅内炒熟,于饭后一次食用,每日1~2次,多可于三天内控制主要症状,本方除具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的效能外,还有催眠、增加食欲及止血之作用。 ②蛤鱼则散(蛤蚧一对,乌贼骨150g,共研极细末,加白糖500g,混匀,每服4g,一日二次)治疗慢性咳喘不已,而体质偏虚者,最为适合。

寄生虫病例分析

一:史××,女,52岁,河南藉,现居贵州安顺。1978年12月22日入院。右乳房包块已3个月,无红肿热痛,有时稍痒,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包块,大小约3cm3,硬、界限不清,压痛不明显,腋窝淋巴结未肿大,疑诊为“乳腺癌”。1978年12月28日于硬膜外麻醉下拟先经快速石腊切片证实再行乳腺癌根治术,当活检时见一白色虫体长约10cm,宽0.4cm自包块附近蜿蜒而出。鉴定为裂头蚴,病理诊断为“寄生虫性肉芽肿”。追问病史中发现,患者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曾数次吞食活蛙,每次7只。近五年来背、腰、腹、颈等处常有转移不定的硬结,有时拌搔痒。 [分析]1.入院时仅发现了乳房包块,忽略了裂头蚴病典型的游走性皮下包块,以致误诊为乳腺癌。 2.在手术发现虫体后,追问病史时才发现。患者是于7年前按民间方法吞食生青蛙治疗关节炎而获得感染。 3.预防本病主要是不喝生水和不吃生蛙,也不用蛙、蛇肉等敷贴疮痔。 二:王××,男,28岁,江苏微山县人,三个月前患者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块,以为是蚊叮咬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吐痰,吃了些感冒片经几天就好了。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有血,每天2~4次,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曾到乡卫生院,认为是痢疾,多次服药无效,后到镇人民医院就诊。曾患过疟疾,经有效治疗,未再犯病。 体验: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病容,神志清楚,心、肺(一),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一),体重60kg。化验:血常规WBC 19200,N 48%,L 35%,E 17%,尿常规正常。胸部拍片:正常。 [分析] 1.患者发病前3个月曾到过湖北,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并且有下水历史;当时足,手臂等处皮肤有小米粒状的红色豆疹,发痒,可能是尾蚴性皮炎;1~2个月开始发烧,“拉痢”,大便有脓血;入院检查:体温39℃,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血常规WBC增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7%。根据上述情况初步怀疑为血吸虫病急性期。 2.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因疑为急性期,故以病原诊断为主,从粪便检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即可确诊。 3.对此病人应即时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由于病人有明显的症状如发烧“拉痢”,食欲不振等,应给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首选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剂量:成人40~60mg/kg总量,分两次服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