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说明书

二〇一三年十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说明书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㈠编制设计依据 (1)

㈡设计指导思想 (2)

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2)

一、矿井基本概况 (4)

㈠井田概况 (4)

㈡地质特征 (6)

㈢矿井资源/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9)

㈣矿井开拓与开采 (19)

㈤矿井通风情况 (20)

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22)

㈠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22)

㈡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26)

㈢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6)

三、开拓开采设计中防突措施 (28)

㈠煤层开采顺序 (28)

㈡开拓方式和主要巷道层位 (28)

㈢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8)

㈣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29)

㈤瓦斯抽采 (29)

四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31)

㈠概述 (31)

㈡、该矿采取综合防突技术总体方案 (31)

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4)

㈠区域防突措施 (34)

㈡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2)

㈢区域验证 (45)

六、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1)

㈠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1)

㈡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8)

㈢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

㈣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71)

七、突出矿井管理 (79)

㈠防突组织管理 (79)

㈡防突技术管理 (82)

八、防突仪器、装备及投资概算 (85)

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87)

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88)

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89)

附图:

1、斜井井筒揭煤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

2、工作面顺槽条带区域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

3、被保护范围确定示意图

4、石门揭煤预抽消突效果检验钻孔布置示意图

前言

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矿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1463m至840m标高,矿区面积11.3805km²。某某矿井为某某电厂骨干供煤矿井之一,主要由贵州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某某矿井初步设计》于2008年6月由某某某某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组于2008年7月进行了审查,并以号文件予以批复。某某某某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10月又编制完成《某某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上报贵州省能源局批复。根据矿井初步设计,一期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地面设置高、低负压两套瓦斯抽采系统。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九条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9号令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为此,受贵州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某某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工作。

㈠编制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储备字[2006]55号关于《贵州省某某某某井田煤炭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某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544;

3、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黔发改能源〔2008〕514号“关于某某某某煤矿一期(60万t/a)工程项目核准的通知”;

4、黔煤规字[2008]861号“关于对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某某矿井初步设计的批复”。2008年9月2日;

5、黔煤安监监察字[2008]114号“关于某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某某矿井安全设施

设计的批复”。2008年12月1日;

6、《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2011);

7、《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 1018-2006)

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

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7.1);

10、《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11、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08〕83号)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12、黔府办发电〔201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㈡设计指导思想

1、遵循《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严格执行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2、根据“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安全、高效、环保的矿井。

3、重视区域防突工作,应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4、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

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条件具备时,应委托资质单位进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补充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2、设计首采4煤层,由于4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采掘作业前应采取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在确保抽采达标的情况下,做好首采煤层的回采工作。

3、根据地勘报告,矿井各煤层瓦斯含量高,矿井在编制采掘计划时应考虑足够充

分的预抽消突时间,提高瓦斯预抽率,确保区域消突达标,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4、根据矿井初步设计,煤巷布置综掘工作面,采用底板瓦斯抽采巷穿层钻孔预抽顺槽条带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消突方法,在保证充分预抽消突的前提下还需做好区域消突效果检验,经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方可在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综掘作业。

5、矿井配备了专门的防突机构和专职的防突人员,应加强防突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6、矿井在今后的防突工作中,应不断摸索和研究突出指标在该矿的敏感性情况和临界值,进一步搞好矿井的防突工作。

一、矿井基本概况

㈠井田概况

1、交通位置

某某井田位于某某城北东部,属某某乡管辖。井田东西长约8km,南北宽约4.6km,面积35.92km²。其中,一期矿区范围:西、东分别以1、J4勘探线为界,北至探矿权边界,南到F5断层和拐点、拐点与拐点的连线为界,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2.0~4.7km,面积11.38km²。

区内没有铁路及水路,交通以公路为主。贵毕高等级公路及G321国道经过井田南部,距离某某矿井约15km;某某至金沙公路(X039)由南向北经过本矿井东侧,为本矿井场外道路连接提供了比较方便的条件。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

2、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系某某北高原过渡带,属高原岩溶丘陵地貌。地形地貌受区域性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总体上地势具“北西高、南东低”之特点。井田内最高点位于西部马鞍山东侧山顶,海拔1462.9m;最低点为东南部大洞暗河入口处,海拔1165m,相对高差最大达298m。区内一般高差在100~200m之间。

3、地面水系

井田内无较大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小溪沟分布,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暴涨暴落,旱季流量甚微。据对4条小溪观测资料,流量0.4544~6.4706l/s。

井田北部边界外缘的岩脚寨溪,流量相对较大,达0.04418~29.2950 m3/s。

4、气象特征

井田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据某某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5.4ºC (1958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10.4ºC(1977年2月),年平均气温13.8ºC,年平

均降水量1005.2 mm,平均相对湿度为82%。风向多为南风和偏南风。

由于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暴雨、秋绵雨、冬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

5、电源条件

某某现有某某、林泉及某某110kV变电站三座。某某110kV变电站安装31.5MV A 和20MV A主变压器各一台,三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毕节市至林泉110kV变电站再至某某的110kV供电线路和某某110kV变电站以及猫跳河六级水电站。林泉110kV变电站安装10MV A主变压器两台,110kV电源是T接于毕节市至某某的110kV线路上。某某110kV变电站安装40MV A主变压器一台,两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金沙电厂和某某110kV变电站。本矿井拟在工业场地建35/10kV变电所,一回35kV电源引自某某110/35 /10kV变电站,导线采用LGJ-150 mm2钢芯铝绞线,长度约9km。另一回35kV电源引自某某110/35/10kV变电站,导线采用LGJ-150 mm2钢芯铝绞线,长约14km。

本地区电网系统结构合理,某某矿井的供电电源可靠。

6、水源条件

井田内无较大常年性地表水体。根据《某某某某煤矿新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采用133泉作为生活用水供水水源。

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60m3/h,能满足矿井的生产用水水量要求,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可作为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生产补充用水、地面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等。

7、通信条件

某某已形成了由光缆或微波传输的通讯网,通讯系统均已实现程控化。通讯畅捷。本矿井通讯条件已经具备。

8、地震情况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某某境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㈡地质特征

1、井田地层特征

井田内仅发育沉积岩,无岩浆岩分布。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上部、九级滩段、茅草铺组及第四系。下三叠统夜郎组玉龙山段下部、沙堡湾段、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及下统茅口组,均未出露。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⑪二叠系(P)

①下统(P1):茅口组(P1m)

为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致密,产蜓、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组厚>50m(钻孔)。

②上统(P2)

a、龙潭组(P2l)

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煤岩系,主要由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细砂岩组成,中夹7-9层石灰岩及泥灰岩,底部为0-9.50米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含煤14-20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二层(4、9号),局部可采煤层3层(5、8、12号)。灰岩和钙质泥岩中产腕足类、瓣鳃类、掘足类等动物化石,有Oldhamina(欧姆贝)、Uncinunellina ( 准小钩形贝)、Pugnax(狮鼻贝)、Dentalium(角贝)等。

组厚116-141m,平均厚125.59m。根据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可分为上、下二段:(图1-3-1)。

◇下段(P2l1)

龙潭组底界至标三顶界。为典型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夹层较多(4-6层),由5-6个“灰岩-砂泥岩-煤层”小旋回组成,代表大约6次海平面“升-降”过程。该段碎屑岩中,波状、透镜状、脉状等潮汐层理和砂泥岩互层层理较发育,含动物和植物化石,多

呈碎片状,属潮坪环境产物。其间的灰岩多含泥质,富含动物化石,属台地相或间湾沉积。底部为铝土质泥岩,含较多铁质,似属风化壳产物,厚0-9.5米,局部缺失(如309、302孔)。下段厚54-72m,平均厚64m。

该段标志层有:标五、标四、标三。含煤性相对较差,含煤7-10层,其中,局部可采煤层1层(12号)。

◇上段(P2l2)

标三顶界至龙潭组顶界。含煤7-11层,含全区可采煤层2层(4、9号),局部可采煤层2层(5、8号)。段厚57-78m,平均厚64m。根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B3-B2):岩性较粗,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砂体厚3-7m,最厚者达13m,各种交错层理发育,盛产植物化石或碎片,无灰岩和海相夹层,为三角洲相沉积,可能属于黔北三角洲之一部分。其含煤性甚好,是全区可采煤层(4、9号)的赋存部位,煤层稳定性较好。此外,局部可采煤层(5、8号)亦发育在该部位。

上部(B2-B1):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较下部变细,以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间夹灰岩3-4层,大约由3个“灰岩-砂泥岩-煤层”小旋回组成,代表至少3次海平面的“升-降”过程。碎屑岩中,潮汐层理发育,亦属潮坪相沉积。灰岩及钙质泥岩中含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上部含煤性差,只含薄煤层2-3层,一般不可采。

b、长兴组(P2c)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灰岩、灰岩,下部有时夹泥质灰岩及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偶含一层煤线;顶部为一层厚0.05-0.30m灰绿色薄层状蒙脱石粘土岩,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的分界标志。盛产腕足类等动物化石,有Haydenella sp.(海登贝)、Meekella sp.(米克贝)、Orthotetina sp.(准直形贝)、Uncinunellina sp.(准小钩形贝)等。组厚27.9(B206孔)-44.6(502孔)m,平均35m。

⑫三叠系(T):下统(T1)

①夜郎组(T1y)

为一套灰、灰紫、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石灰岩、泥质灰岩间互组成,具有明显的“三分性”。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组厚416-422m,平均厚418m。根据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a、沙堡湾段(T1y1)

为灰色、灰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中下部夹泥质灰岩薄层。产瓣鳃类动物化石。段厚7-45m,平均厚19m。

b、玉龙山段(T1y2)

地表仅分布于北部黄沙槽、孔家坡一带和西部猫猫冲等地,只出露上部。据钻孔资料,段厚233-262m,平均厚254m。可分为上、下亚段:

◇上亚段(T1y2-2):主要为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顶部为鲕粒灰岩,厚约27-69m,一般30-40m;中下部时夹泥质灰岩。该亚段灰岩,质地较纯,岩溶裂隙发育。亚段厚约112-140m,平均126m。

◇下亚段(T1y2-1):主要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泥灰岩及钙质泥岩组成。顶部常有一层泥灰岩间夹薄层至片状钙质泥岩,岩芯中呈“薄饼状”,易剥落;中下部为一层灰岩,岩溶裂隙亦较发育。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亚段厚约110-156m,平均128m。

c、九级滩段(T1y3)

为灰紫、紫红色砂泥岩夹一套泥质灰岩,亦具“三分性”。段厚124-145m,

平均厚144m。根据岩性,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一亚段(T1y3-1):地表一般出露不全,仅北部黄沙槽、孔家坡和西部猫猫冲等地出露较全。为灰紫夹灰黄、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常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亚段厚41-50m,平均厚46m。

◇第二亚段(T1y3-2):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泥晶至微晶结构,具缝合线构造,夹灰绿色钙质泥岩薄层。亚段厚14-22m,平均厚19m。

◇第三亚段(T1y3-3):紫红、紫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夹一层

1.5-

2.0m厚的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亚段厚77-80m,平均厚79m。

②茅草铺组(T1m)

主要分布在井田的边缘地带及外围,或作为“戴帽”残留于部分山顶。为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具锯齿状缝合线,岩溶裂隙发育。底部夹浅灰色、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区内出露不全,仅有下段,厚度>100m。

⑬第四系(Q)

零星分于缓坡、溪沟两侧及其它低凹地带,主要为坡积、残积和冲积之亚砂土、亚粘土、砂质粘土及砂砾,厚0-10m。与下伏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某某向斜北西翼近轴部地带,区内构造形态为次一级缓倾斜褶曲。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以NW和SE为主,局部地段(转折端附近)为SW或NE。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5-10°;断层附近倾角常变陡,局部可达10-21°。井田内,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有发育,构造复杂类型为中等。

褶曲:区内地层倾角平缓,次级褶曲较发育,主要有白岩坡背斜、岩头上向斜,此外,在井田西缘尚有小褶曲发育。

断层:井田内,共发现断层20条,其中,地表有明显断层迹象的11条,地下隐伏小断层9条。断层集中发育于井田的南部及北部边缘附近。走向均为NE或NNE,断层面倾向多为SE,少数为NW向;以正断层为主。其中,落差大于30m的有6条,即F1、F2、F3、F5、F6、F9 。

一期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较简单,除了白岩坡背斜以外,断层构造主要有F1和F5。

3、煤层

⑪含煤地层

龙潭组平均厚125.59m,含煤14至20层,煤层总厚度平均12.50m,含煤系数

9.9%。含全区可采煤层2层(4、9号),局部可采煤层3层(5、8、12号)。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7.25m,可采系数5.8%。在纵向上,上段下部含煤性最好,是全区可采煤层4、9号和局部可采煤层5、8号的赋存层位;下段含煤性次之,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12号);上段上部含煤性最差,无可采煤层发育。在横向上,南东部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层数较多,可采总厚度较大;北西部含煤性变差。各煤层、标志层的厚度及其层间距,见图1-2。

⑫可采煤层

①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上距龙潭组顶界平均27m左右,上距B2(石灰岩)5m左右。煤层厚1.24-5.83m,平均2.79m,全区见煤点共42个,全部可采,属较

1.5-3m之间。在井田东部的306-305-404-503孔一线以东及北西部的103、207孔一带,4号煤有分叉现象,分为上、下两分层,,一般上分层煤较薄多不可采,分层间距最大者达3.6m(306),一般1-2m,其间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局部夹粉砂岩(306孔)。煤层分叉后,厚度随之变薄。

图1-2 4号煤层等厚线图

30%,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常含植物化石碎片;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

8号煤层变化大,在井田南部大范围尖灭,北部亦时有尖灭点,尖灭点占总点数的40%,稳定性极差。其可采区段主要有二:一是202-B207孔一带;二是在东部501-B405-502孔一线以东地段。可采区内煤层厚度,除个别点外,一般在0.9-1.3m左

图1-4 8号煤层可采范围图

图1-5 9号煤层等厚线图

9号煤层的厚煤地带在井田东南部,大致在702-101-J202-501-601孔一线南东,总体上呈NE向展布,煤厚一般在2.5m以上,其中204-306和B205-J301孔两个地段,煤厚在3.5m以上,最厚者达4.66m(306孔)。由该厚煤带向NW,煤层逐渐变薄至1-2m 之间。

在井田西北部(802、103、102、B207孔一带及502孔),9号煤层分叉现象,分为两个煤分层,一般上分层煤较薄或为煤线,但在102-802-1001孔一线,上分层较厚(1.4-1.5m),上下煤分层间距在1-3m之间。其分叉、合并的特点有二:一是煤层分叉后,厚度变薄,故分叉区均位于薄煤区(1.3-2m);二是分叉地带均位于井田西北部,向南东方向煤层逐渐合并为一。

⑤1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上部,上距标三(石灰岩)约22m,下距茅口灰岩

薄煤层(10、11号),是对比12号煤层的辅助标志。

在井田东部(大致在701-104-202-403孔一线以东),12号煤层发育较好,大面积可采,煤厚一般在0.8-1.2m之间,局部煤厚达到1.4m左右(204、601孔)。井田西部,煤层变薄,常有分叉现象,一般不可采。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特征情况,详见表1-1。

各可采煤层特征简表表1-1

⑬不可采煤层

区内编号的不可采煤层有7层,分述如下:

①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其顶板即为长兴组底部灰岩(标一)。煤层厚0-2.38m,一般0.1-0.4m。全区见煤点43个,其中可采点3个(均位于西部);煤层变化大,尖灭点15个,占35%。煤层结构简单,多为单一结构。

②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号煤一般15-20m。煤层厚0-0.59m,一般

0.2-0.4m。全区见煤点43个,尖灭点2个,层位较稳定,均为单一煤层,顶板为一层灰岩或泥质灰岩,产动物化石。

③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上距标三(灰岩)8-10m。煤层厚0-0.52m,一般

0.2-0.4m。结构单一。见煤点41个,尖灭点1个,层位稳定。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灰岩,具“NR呈高异常、GR呈低异常”之特点。

④11号煤层:上距10号煤2-3m,间距较稳定。煤层厚0-0.64m,一般0.3-0.5m。结构单一。见煤点41个,尖灭点1个,层位稳定。顶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常产植物化石。

⑤1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12号煤一般13-16m,下距标四(灰岩)1-3m (一般1-2m )。煤层厚0-1.37m,平均0.66m。全区见煤点20个,其中,可采点6个,

占30%,呈零散分布;尖灭点2个,层位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夹石0-1层,多为单一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有时产植物化石。

⑥14号煤层:上距标四5-7m。煤层厚0-1.31m,平均0.59m。全区见煤点19个,其中,可采点7个,约占37%,均呈零散分布;尖灭点2个,层位较稳定。夹石0-1层,多为单一结构。顶板为灰岩,产动物化石。

⑦1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近底部,上距12号煤层约35m,下距茅口灰岩0-9.50m,平均5m。煤层厚0-1.98m,平均0.79m。全区见煤点共19个,其中可采点8个,占总点数的42%,但多呈线形(3线)或孤立点分布,属不可采煤层。

4、煤质

井田内,可采煤层的主要工业指标为:原煤的平均灰分(Ad)17.46~24.56%;原煤平均硫分(St,d)1.10~3.39%;浮煤平均挥发分(Vdaf)4.99~5.51%;浮煤平均固定碳(FC)66.60~75.03%;原煤平均发热量(Qgr,v,daf)30.37~34.11MJ/kg。煤种均为无烟煤二号(WY2)。

可采煤层煤质指标(平均值)简表,见表1-2。

5、水文地质

井田内,茅草铺组下段灰岩(T1m1)、九级滩段中亚段灰岩(T1y3-2)、玉龙山段上亚段灰岩(T1y2-2)、茅口灰岩(P1m)为富水性强的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下亚段(T1y2-1)泥质灰岩、长兴组(P2c)燧石灰岩为层间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是矿床间接和直接充水层;而九级滩段上、下亚段(T1y3-3、T1y 3-1)砂泥岩、沙堡湾段(T1y)钙质泥岩、龙潭煤组(P2l)仅含风化或裂隙水,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可采煤层煤质指标(平均值)简表表1-2

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标记:发放号: 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设计名称: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负责人: 设计编号:防T—SJ—2010—0803 编制日期:2010年8月3日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年月日矿长:年月日

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一、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604工作面是一采区一区段西翼M60煤层的采煤工作面。东面以副井筒保护煤柱为界,西面以揭露的断层为界,上下以+1562m~+1544m 标高为界。相对应的地面标高+1650m~1750m ,煤层埋藏深度90m~210m 。该工作面平均长度65m ,推进长度185m 。可采储量2.03万吨。 巷道布置示意图: 1604工 作 面F 1604面运输巷 1604面上风巷 巷道布置示意图 主 斜井副 斜井F 矿井总回 风巷1603面上风巷 1603面运输巷回 风暗斜井 井底车场

2、采面与地面对应关系 采面运输巷成北东—南西向。位于副井筒以西,距副井口最近130m ,地表无村寨。采面对应地面属山坡地,标高+1650m~1750m 。 3、采面与邻近煤层关系 采面下距M70煤层12m 。 (二)、地质概况 1、构造 本井田内主要构造为化育向斜,轴向近南北,总体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 本采面运巷以下10m (掘进施工已揭露)处有一条轴向近煤层走向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倾角较大,达35°以上。 2、顶、底板特征 M60煤层的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约1.6~2.6m ,稳定性较好;间接顶板为0.8m 左右中厚层状砂质灰岩;地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见柱状图)。 60#煤: 厚1.1----1.7直接顶;粉沙岩 底板:粘土 厚1.1----1.5 米 、泥质粉沙岩、 粉沙质泥岩。 厚1.6----2.6 米 岩0.3----0.8 米 柱状图 3、煤层赋存情况 煤厚:1.1~1.5m ,平均厚:1.2m ,结构:复杂,含1层厚约0.35~0.55m 的夹矸。倾

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说明书 二〇一三年十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说明书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㈠编制设计依据 (1) ㈡设计指导思想 (2) ㈢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2) 一、矿井基本概况 (4) ㈠井田概况 (4) ㈡地质特征 (6) ㈢矿井资源/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9) ㈣矿井开拓与开采 (19) ㈤矿井通风情况 (20) 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 (22) ㈠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22) ㈡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26) ㈢本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6) 三、开拓开采设计中防突措施 (28) ㈠煤层开采顺序 (28) ㈡开拓方式和主要巷道层位 (28) ㈢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8) ㈣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29) ㈤瓦斯抽采 (29) 四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31) ㈠概述 (31)

㈡、该矿采取综合防突技术总体方案 (31) 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4) ㈠区域防突措施 (34) ㈡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2) ㈢区域验证 (45) 六、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1) ㈠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1) ㈡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8) ㈢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 ㈣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71) 七、突出矿井管理 (79) ㈠防突组织管理 (79) ㈡防突技术管理 (82) 八、防突仪器、装备及投资概算 (85) 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87) 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88) 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89) 附图: 1、斜井井筒揭煤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 2、工作面顺槽条带区域预抽消突钻孔布置示意图 3、被保护范围确定示意图 4、石门揭煤预抽消突效果检验钻孔布置示意图

11184运输巷防突专项设计

编号:XTMKTFK-20150527 编制单位:新田煤矿 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 盘县柏果镇新田煤矿 11184运输巷专项防突设计 编制人:鄢正凯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5年5月27日

新田煤矿规程(措施)学习签到表 规程措施名称: 地点:贯彻学习时间: 贯彻人: 学习内容 参与学习人员签到表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备注

目录 第一章掘进工作面概况 (4) 一、巷道参数与煤层赋存情况 (4) 二、掘进工艺及施工组织 (4)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4) 四、通风及瓦斯 (4) 五、瓦斯抽采系统 (5) 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5)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 二、区域防突措施 (6)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2) 四、区域验证 (14) 第三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4)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5)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16)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16) 四、安全防护措施 (17) 第四章组织保障及安全技术措施 (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一般性安全技术措施 (19) 附录 (21)

第一章掘进工作面概况 一、巷道参数与煤层赋存情况 11184运输巷开口位置在11182运输联络巷与11182运输上山交岔口处(测点YS1处),位于井田南翼,开口标高+1397m,沿煤层顶板161°方位掘进162米至切眼位置。 巷道设计断面:11184运输巷支护下宽3.62m,中高3m,毛断面9.54㎡,净下宽3.2m,净中高2.8m,净断面8.3㎡。 煤层赋存情况:18号煤层:位于煤组上段中部,上距12号煤层43m,下距19号煤层14.0-30.5m,平均22.08m,煤层厚度0.38-3.43m,平均厚度2.32m,煤层平均倾角20°,煤层构造简单,一般含0-2层夹矸,夹矸为黑色泥岩,厚0.13-0.51m。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作为伪顶;底板一般为1.00m左右的黑色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二、掘进工艺及施工组织 巷道采用炮掘工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出碴。采用三班八小时工作制,一次性支护成巷作业方式,循环进尺为1.2m。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11184运输巷沿18#煤层顶板掘进,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1184运输巷18#煤层上分层已为采空区,煤层顶板岩性较差,掘进期间要加强顶板支护工作,完善排水系统在遇老巷时便于排水。由于18#煤层构造简单,水文地质中等,预计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小断层,落差大概在0.8m-1.5左右。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对工作面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打长钻的方法进行循环作业,探明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后方能掘进。 四、通风及瓦斯 全矿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局部通风是采取压入式通风。11184运输巷掘

煤矿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瓦斯概述 一、矿井煤层特征及地质构造 一)、煤层特征屑砂岩为主、夹菱铁矿及煤层。中部岩性为灰色及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灰色及紫灰色菱铁质鲕状粘土岩、页岩及煤层;下部岩性为细砂岩、页岩、炭质页及含铁绿泥粘土岩、煤层等组成。总厚度280—350m,平均320m,共含煤10~20余层,煤层平均总厚度19.57m,平均含煤系数3.65%,其中可采煤层为3层(C407、C409、C501)。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C407、C409、C501三层,由上往下叙述如下; C501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含煤组上部。距C409煤层底部约8—15米,煤层厚度相对稳定,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厚度0.96~1.23m,平均1.08m。该煤层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该煤层局部含1层夹矸,岩性为灰黑色炭质粘土岩。结构较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 顶底板为粉砂岩、泥砂岩、砂质页岩,裂隙较发育,抗剪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底板为粘土页岩,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易发生底鼓现象,为不稳定底板。 C409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含煤组顶部,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0.93~1.12m,平均厚度1.02m。 顶底板为粉砂岩、泥砂岩、砂质页岩,裂隙较发育,抗剪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底板为粘土页岩,粘土页岩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易发生底鼓现象,为不稳定底板。 C407煤层 位于含煤地层龙潭组第二段(P 1)下部,全区稳定可采。上距C409煤层约 3 18m。煤层厚度1.15~2.06mm,平均1.42m。 顶板为砂岩、粘土质砂岩、粉砂岩,裂隙较发育,抗剪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 底板为粘土质页岩、页岩、泥质页,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易发生底鼓现

231回风石门中段揭露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2010-12-05)

南三采区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揭穿 16#煤层专项防突设计说明书 一、概况 1、巷道布置 南三231回风石门中段位于南三井筒下部,该巷道从23通风上山(下段)底部5#测点,进行改向开口施工231回风石门时,首先按95°方位、平巷施工40m后,再从6#测点按40°方位、+21°坡度掘进与南三中部车场贯通,然后按+16°坡度掘进至1355m水平;再按平巷掘进至131218回风巷开口位置,最后按+17.4°坡度掘进至131218运输巷开口点。该巷为穿层巷道(掘进期间需揭16#至30#煤层)。 2、揭煤区域煤层 预计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法向距离为10m。往前掘进30.5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7m,往前掘进36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5m,往前掘进44.4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2m,往前掘进45.8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5m,往前掘进53.2m巷道顶板将揭露16#煤层,往前掘进73.6m巷道底板距16#煤层顶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2m,16#煤层厚约1.4m。 3、揭煤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揭16#煤层区域内煤层赋存稳定,无较大的地质构造存在。 4、煤层的顶、底板情况 直接顶板为细砂岩,灰色夹灰色条带,薄层状,夹层状菱铁矿,上部以波状层理,中部断续显波状微斜羽毛状层理,下部深灰色粉砂质波状层理。直接底板,泥岩,灰~褐灰色,含根化石。 二、通风系统及控制措施 1、通风系统

(1)该巷掘进过程中的设计配风量为530m3/min,掘进过程中局扇能保证迎头所需风量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通风系统稳定、畅通。 (2)231回风石门中段工作面揭煤期间,其专用回风系统独立、可靠和安全。 2、控制措施 在23运输上山联巷已施工3道防突风门,该风门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质量标准化的相关要求。 三、工程布置及揭煤实施方案 1、工程布置(详见附图一) 2、揭煤实施方案 (1)先探后掘 1)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由抽放工区施完工前探钻孔。 2)前探钻孔用以探明16#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情况,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赋存位置,厚度、瓦斯压力等参数。 (2)区域防突措施: 1)从中部车场开口位置往前掘进22.1m,巷道顶板距16#煤层底板的最小法线距离为10m时,由抽放工区施工抽放孔作为区域防突措施。施工的抽放孔必须控制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左右(走向方向)各不小于20m,上下(倾向方向)各不小于15m范围,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要求施工的抽放孔必须穿过煤层全厚且进入煤层顶板1m,如果当一次打不穿煤层全厚时,可分段施工,但第一次实施的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区域防突措施孔参数见附图三)。 2)施工的抽放孔必须按照设计施工,施工的抽放孔必须立即进行封孔联网抽放,封孔深度5~8m,抽放的单孔负压不得小于13KPa。 3)通风区必须每班对抽放钻孔抽放浓度进行测试,对单孔抽放浓度降到10%以下的进行关闭,加强抽放系统巡视、放水、堵漏等管理,确保正常抽放。当所有单孔瓦斯浓度及混合瓦斯浓度均降到10%以下后,经验算,预抽率达到

克沟煤矿防突专项设计

威宁县龙场镇克沟煤矿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编制人:肖致江 总工:宁显书 矿长:张运岿 法人:赵庭磊 总经理:宁显猛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4) 第一节井田概况 (4) 第二节地层、构造、煤层及煤质 (5) 第三节井田开拓与开采 (9) 第四节矿井通风、瓦斯等情况 (11) 第五节其它 (12) 第二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13) 第三章矿井各系统合理性论证及调整 (15) 第四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16)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6)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8) 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22) 第四节区域验证 (24) 第五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24) 第一节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24)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30) 第三节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32) 第四节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39) 第六章矿井防突管理 (45) 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45) 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48) 第三节现场管理 (53) 第七章防突仪器、装备 (58) 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59) 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60) 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61) 克沟煤矿– 1

龙场镇克沟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前言 威宁县克沟煤矿位于克沟煤矿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南方向,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有102省道至水城,从水城沿102省道行驶13km处有至龙场镇的乡村公路,沿该乡村公路行驶3km处有简易公路直通矿区,距离约3km;另外,矿区距贵昆线树舍站约7km。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管辖。 克沟煤矿于2008年8月28日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煤炭管理局批准开工建设,属私营合伙企业,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克沟煤矿为调整布局新设矿权矿井,近年来,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各种生产条件,我矿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矿井建设。 克沟煤矿为搞好矿井防突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本着把有效的防突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水平、防突理念贯彻到防突工作中,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克沟煤矿目前的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提出切合我矿实际的区域综合防突及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防突设施设备、防突管理措施等,有效遏制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维护职工安全,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一、防突专项设计的内容 1、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2、基于《防突规定》的有关要求,对矿井目前的开拓方式、煤层开采程序、采煤方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不合理的地方按要求进行优化调整。 3、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方案 1)选择合理的保护层。 2)选择突出煤层区域防突措施。 3)区域预测预报指标及区域效果检验指标体系; 4、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方案 1)矿井预测预报指标及防突效果检验指标体系; 2)选择突出煤层局部防突措施。 5、防突管理制度 建立矿井防突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等有关制度。 6、防突设施设备 根据矿井防突需要,提出必须配备的防突设施设备清单。 二、防突专项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生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 克沟煤矿–- 2

11915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目录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2) 第二节地质概况 (2) 1、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 (2) 2、煤尘、自燃与地温 (3) 第三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3) 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 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6) 第四节施工管理 (9) 第五节通风管理 (10) 第六节机电管理 (11) 第七节突出管理 (11) 1、避灾路线: (12) 2、突出现场记录 (12) 3、清理突出煤炭 (12) 第八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3) 第九节组织管理措施 (13) 1、防突工作领导小组 (13) 2、领导小组职责: (13) 3、各职能部门在防治突出工作中的职责: (14) 1

东10730采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东10703采煤工作面位于7#煤层,工作面长平均东段70m(西段135m),平均走向长400m,平均煤厚1.6m,煤层倾角33~35°,为倾斜中厚煤层,可采储量9.28万t。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炮采,2.5m的单体支柱配1m的铰接顶梁三·四排管理。采高1.6m,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运输巷的支护形式为11#矿工钢支护,净断面5.0m2,回风巷支护形式为11#矿工钢,净断面5.0m2。 工作面标高+855~+990m。对应地面标高+1266m~+1175m,平均埋深411m。 第二节地质概况 东10703工作面内煤层赋存较为稳定,在7#煤东10703工作面运输、回风巷及开切眼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和断层。 7#煤层顶板岩性:顶板为黑灰色粉砂岩、含炭质岩,略显水平纹理,富含条带状、结核状黄铁矿,顺层面分布。 7#煤层底板岩性:底板是黑色粉砂岩,局部直接底板厚0.2m左右的灰色粘土页岩,内含植物化石碎片。 1、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 根据《桐梓县大河镇安全设施设计(变更)》提供7#煤的原始瓦斯含量为最大为14.4906m3/t,原始瓦斯压力为1.38MPa。 东10703工作面采取开采保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保护层工作面11004已于2012-2013年回采完毕,东10703工作面瓦斯已经得到大量释放。 2

防突设计指导书

安全工程专业防突设计指导书 一、防突工程设计的程序 1.防突工程设计的程序 1)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搞清已发生突出的类型和原因。大量地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查阅国内外有关防治突出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 2)选择并确定适合本矿区的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方法; 3)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显著的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 4)详细设计综合防治突出工程。包括: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防灾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检验方法和防灾措施实施的安全措施。二、防突工程设计的内容题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征求意见稿)及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瓦斯治理文件等国家法规、行业条例和上级文件精神; 2、《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 3、《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 4、矿方提供的其他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纸。

二、防突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指导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等国家法规、行业条例和上级文件精神,确保“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执行到位和矿井安全生产。 2、坚持“区域防突为前提、局部防突为补充”的防突工作原则,坚持“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必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的区域防突工作理念,实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的防突工作目标。 3、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既符合行业技术安全政策,又结合煤矿开采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近期及今后生产的方案。 第二节矿井地质概况 包括: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层围岩的性质及厚度、地层产状、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成分、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水文地质概况、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以及勘探工程中钻孔透煤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如顶钻、夹钻、喷孔)等方面。应附有瓦斯地质图(可与采掘工程图合用),图中应标明采掘进度、被解放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等地质资料。 第三节矿井开拓开采概况 包括:矿井开拓系统、水平划分、采区划分、采区巷道布置及其特点、采煤方法、掘进方法、采掘工艺参数及使用的设备、支护形式、煤层开采顺序等。应附有采掘工程图。 第四节矿井通风安全概况

-293水平专项防突设计

前言 王行庄井田位于新密煤田,新密复向斜的东部、东南簸箕角之内侧,开采二1、二3煤层,在同一地质构造带内,北邻赵家寨煤矿,西侧隔郑尧高速公路与大磨岭煤矿、和成煤矿(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相邻。井田范围内,地面地势比较平坦,井口标高+173m、埋深300m 以浅为瓦斯风化带,以深为沼气带。根据所编《王行庄瓦斯地质图》资料,在沼气带内,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不断增高。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瓦斯资料,矿井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沼气带瓦斯中烷烃含量为5.39~19.41ml/g〃daf。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确保矿井“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河南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河南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项措施》等国家法规、行业条例和上级文件精神,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2017】5号)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相关规定要求,特编制国投河南新能开发有限公司王行庄煤矿-293m水平专项防突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3、《煤矿瓦斯抽放规范》; 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5、《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2017】5号); 6、《河南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暂行规定》; 7、《河南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十项措施》; 8、《河南新能开发有限公司王行庄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二、 -293m水平专项防突设计技术总体方案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突出是危害矿井生产、安全、效益、发展、稳定和矿工生命安全的要害。防治突出是煤矿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依法治突的原则,形成开采关系合理、系统环节可靠、装备安全可靠、防治措施有效,实现人、机、环境互动的安全生产大环境,从根本上消除突出危险,才能防止突出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93m水平专项防突设计总体方案: 1、2014年升级为突出矿井,严格按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2、对现有开拓系统、开采顺序、保护层选择、通风系统等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不满足矿井防突要求的系统应进行优化调整。 3、采用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4、严格执行综合防突,坚持区域防突消突,确保回采、掘进前煤层瓦斯含量低于6m3/t,煤层瓦斯压力低于0.60MP。 5、充分利用抽放设施,作到“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6、建立防突专业队伍,完善防突装备和管理制度。

煤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煤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1)煤层、瓦斯、地质构造及邻近区域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2)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及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监控系统和抽放系统的基本,保障正常运行的措施。(3)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区域预测(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或取煤芯化验瓦斯含量的钻孔等工程布置、实施方案);区域防突措施及施工设计;效果检验方法、指标、钻孔布置;区域验证具体做法等内容。 (4)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指标、预测钻孔布置等;局部防突措施及施工设计;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指标、检验钻孔布置等;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内容。(5)措施落实到位的组织管理措施; 1301回顺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为了加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矿井突出事故,保障矿井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特编制“纳雍王家营青利煤矿”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防突设计。 一、概况: 掘进巷道的工程量、工期、目的。 1.1301煤层运输巷工程量:930m, 2.工期:220天

3.目的:运输煤炭及通风。 巷道断面,净宽 4.2m,净高 2.4m,巷道沿层掘进。根据贵州煤科院对王家营青利煤矿所有可采煤 层进行瓦斯鉴定,其结果正在核定中,在此期间该 矿所有煤层均按突出煤层管理。根据《防治煤与 瓦斯突出规定》第六十二条之规定,防止煤与瓦斯 突出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顺利的生产,贯彻 “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的 原则,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特拟本专项设计。 一、该区域煤层、瓦斯、地质构造及邻近区域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 1、煤层情况 1301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部,煤层厚度0.26~1.96m,平均1.46m,除局部点受构造影响外,全井田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直接顶一般为泥灰岩,部分为粉砂泥质岩,直接底板为泥岩,往下一般为粉砂泥质岩,倾角13~17° 2、煤层瓦斯基本含量 矿井各煤层平均瓦斯含量 根据?初步设计说明书?及井巷掘进中暴露的煤层实际情况,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为7.94~19.50ml/gr,平均含量为14.83ml/gr。 3、地质构造及巷道的布置情况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沉积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斑晶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褶皱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蒂卡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采区巷道布置 2.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区域综合防突装配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归纳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为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标定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高炉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滚珠轴承效果检验方法 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值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工作面的确定。

110903回风巷掘进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110903回风巷掘进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贵州省黔西郁家寨煤矿 煤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设计名称:110903工作面回风巷沿C9#煤层掘进专项防突设计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负责人: 设计编号:防T—SJ—2011—0929 编制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会审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年月日通防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

总工:年月日矿长:年月日 110903工作面回风巷沿煤层掘进专项防突设计 一、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巷道是110903回风巷主要担负本工作面回风、行人、运料等任务。巷道断面 6.66m2,净断面5.87 m2,采用11#矿用工字钢支护,总工程量560m。该回风巷属 矿井9#煤层首掘巷道。 903回风巷地面位于水井湾自然村,地面标高为+1285~+1370m之间,地形东西较高,且东冀有部分民宅。 903回风巷施工标高为+1185m,距地面最低高差为101m,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和矿井采掘工程图中提供的资料,903回风巷以上的C9#煤层未进行开采过。相邻的巷道北有本矿井的主斜井硐,副斜井硐和回风斜井硐和未采动的11094工作面。 903回风巷自+1185回风石门见煤点开掘至工作中部以南将会遇到F4断层和背斜构造,煤结构较复杂,赋存条件不太稳定,受背斜构造影响。 巷道布置见示意图。 (二)、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1、根据该矿井以前和本区域的生产资料及《矿井开采方案设计》资料,该工作面掘进范围内除巷道终端内有F4断层外,其他煤层构造为单斜构造,属构造较“中等偏复杂”类型。 2、瓦斯涌出量及动力现象、煤尘、自燃等情况 郁家寨煤矿于2010年7月份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对矿井所采的9#、10#、11#三层煤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鉴定,C9煤层瓦斯含量为13.24m3/t,煤尘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为三类,无自燃发火倾向。9#煤层测定的指标已超过了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临界值,因此矿井9#煤层为有突出危险煤层。本矿井生产中按突出煤矿管理,必须编制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贯彻落实,在该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3、顶底板特征 9#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粉砂岩,细砂岩,为稳定顶板。煤层底板直接底板为瓦灰色粘土岩,强度低,遇水易膨胀,软化,表现为底鼓现象,为不稳定底板。

防突专项设计

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有限公司 永盛煤矿 二0一一年度 防 突 专 项 设 计 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六月

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有限公司永盛 煤矿 2011年度煤矿防突专项设计 编制单位: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有限公司永盛煤矿 编制人员: 审核: 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副总: 机电副总:

生产副总: 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一、矿井概况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綦江县鑫盛煤业发展有限公司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斜井开拓。井田内可采煤层四层,即6#煤层、7#煤层、8#煤层和11#煤层,主采煤层为8#煤层,但目前生产井8#煤层已于2010年8月采完,在进行8#煤层开采时,从未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煤层倾角为2-5°,东西走向,我矿根据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但按照突出矿井管理;突出煤层为8#层,煤层厚度为 2.6m,7#层为弱突出层煤层厚度为1.2m;保护层为6#层,煤层厚度为0.9米。 2.煤矿组织措施及防突机构职能 成立2011年防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通防科,负责日常防突管理工作。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防突例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通防机构及职责 1、通防科: (1)负责编制年、季、月度的防治突出措施计划并报批; (2)负责矿井防突措施的制定审批; (3)组织有关部门随时检查防治突出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

结果向矿长和总工程师汇报,有关负责人应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解决。 (4)负责收集矿井各种突出资料,参与突出事故调查分析。(5)会同安全科检查防突机构成员单位防突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6)每月召开一次由总工程师主持、防突小组成员参加的防突专题会; (7)审批防突工作面日报表和防突参数报告单; (8)负责矿井抽放技术管理; (9)负责矿井通风技术管理; 2、通风部门: (1)按防突管理要求,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管理; (2)负责矿井、采区和防突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设施位置选定、设置、建筑; (3)保证通风系统独立、畅通、可靠,杜绝串联风; (4)负责局部通风机选型,安装位置选定,局部通风机管理,杜绝循环风,确保掘进工作面有效风量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5)矿井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系统调整、风量测定,有害气体检查等工作; (6)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管理,发现通风设施必须及时处理,巷道断面不符合要求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进行处理; (7)负责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校验,保证瓦斯超限既报警又断电,遥讯信号不得中断;

凤凰山煤矿煤矿防突专项设计(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II 织金县凤凰山煤矿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生产能力:45万t/a) 贵州天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年九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IIII 织金县凤凰山煤矿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生产能力:45万t/a) 总经理: 总工程师: 设计: 贵州天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年九月

目录 目录 ............................................................................................................................. I 前言 (1)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6) 第一节井田概况 (6) 第二节地层、煤层及煤质 (9) 第三节地质构造 (12) 第四节开拓、开采 (14) 六其它 (17) 第五节矿井通风、瓦斯等情况 (17) 第二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20) 第三章矿井各系统合理性论证及调整 (23) 第一节开拓系统及开采方法合理性论证及调整 (23) 第二节开采顺序及保护层选择合理性论证 (24) 第三节通风系统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25) 第四节矿井瓦斯抽放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26) 第五节矿井安全防护的合理性论证及优化 (27) 第四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28)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28) 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9)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33)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7) 第五节区域验证 (51) 第五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55) 第一节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55)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0) 第三节石门(斜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62) 第四节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72) 第六章矿井防突管理 (79) 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79) 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81) 第三节现场管理 (86) 第七章防突仪器、装备 (91) 附录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92) 附录二钻屑指标法 (93) 附录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94) II

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说明 据煤2007年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交仁怀市大竹坝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显示,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故C12#煤层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为确保该工作面的安全掘进,需对1128运输巷进行施工超前预抽钻孔抽放瓦斯,释放瓦斯压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呈报此措施审批。 二、工程概况 1、1128运输巷位于运输上山760标高东翼C12#煤层中,巷道方位角121°,煤层平均倾角32°,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 2、施工地点,见:钻孔施工平面图。 3、钻孔参数:见1128运输巷钻孔布置图 4、煤层、瓦斯情况 1)C12#煤层:煤厚一般1.4m,煤层中部有泥岩夹石1-2层,夹石0.02-0.10m,含植物化石,底板为黑色泥岩,煤层坚硬,顶底板稳定,煤层平均倾角32°,C12#煤层距C10#煤层8m,C10#距C7#煤层15m,C7#距C5#煤层18m,瓦斯涌出量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5、掘进方式为炮掘,巷道为梯形断面,巷道下宽3米,中高2.5米,采用梯形棚支护。

6、通风方式:1128运输巷掘进期间采用2×30KW局扇供风。 7、抽放系统情况:大竹坝煤矿风井工业场地建有地面永久抽放系统,包括高负压和低负压两套瓦斯抽采系统,1128运输巷掘进期间采用高负压抽采系统。 三、1128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危险因素 1、在掘进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先抽后掘”、“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2、未严格执行瓦斯排放制度,易引起瓦斯爆炸事故。 3、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距离太远或损坏风筒,易引起瓦斯事故。 4、巷道内煤尘堆积,易引起煤尘爆炸事故。 5、工作面不及时支护,煤体垮落易引发突出事故。 6、掘进期间,未采用远距离放炮易引发突出事故。 四、安全技术措施 综合防突措施工艺流程见:附图 (一)突出危险性预测 据煤2007年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交仁怀市大竹坝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鉴定结果显示,C1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区域防突措施 1128运输巷采取施工长钻孔抽采条带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114075回风巷防突设计及安全措施详解

宏发煤矿114075回风巷掘进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机电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技术负责人: 矿长: 编制:葛茜根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114075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版 2、《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3、《190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6)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7、《114075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部分工作面基本概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一、煤层特征 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87m3/min,相对涌出量为25.72m3/t。

二、地质构造 在掘进周边巷道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断层,预计无大的断层和褶曲,但估计有小断层存在。 三、C407号煤层顶、底板 直接顶:灰色粘土质粉砂岩厚2m, 老顶: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细砂岩厚2m, 直接底:灰色粘土岩,厚0.6m,易底鼓。 老底:粉砂岩 附图2: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四水文地质 114075回风巷位于原宏发煤矿老系统、原华原煤矿井田范围内,原宏发煤矿老系统、原华原煤矿开采的煤层为C407号、C409号煤层,其采空区同新系统开采的C601号、C409号下分层采空区已沟通,形成泄水通道,所以采空区大部分积积水流到采空区最低标高1416m,经1416m石门流出到井底主副水仓,在低洼、堵塞地段局部可能存在积水,所以114075回风巷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先探后掘,放净采空区残留积水。 第四节瓦斯地质概况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833号“关于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宏发煤矿瓦斯绝对量2.42m3/min,二氧化碳绝对量0.55m3/min,审批结果为突出矿井。矿区范围所有煤层未作煤与瓦斯突岀危险性签定,9#煤层按有煤与瓦斯突岀危险性进行管理。《安全专篇》预测9#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11.85 m3/t。 第五节巷道施工参数 114075回风巷从114075联络上山开口,方位角约266°,标高

41102回风巷防突设计详解

柏果镇冬瓜凹煤矿 41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通防科 编制人:何鹏 编制时间:2013年3月23日

矿会审意见

目录 目录 (4) 一、编制说明 (1)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 三、掘进工作面概况 (2) 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3)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3) (二)、区域防突措施 (5) (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 (四)、区域验证 (8) 五、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9)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9) (二)、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 (9) (三)、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0) (四)、安全防护措施 (10) (五)、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1) 六、地质预报及煤层赋存探测 (15) 七、避灾 (16)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16) (二)避灾 (17) 八、防突日常管理规定 (18)

411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防突设计 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编制说明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9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4条的规定,必须编制矿井防突设计。为此,依照《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出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相关煤炭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的相关要求,特编制41102回风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煤矿安全规定》(2012年版); 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 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 9.《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 1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编制的《冬瓜凹煤矿2#、6#上、10#、12#号煤层突出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12.矿井相关资料。

金凤煤矿运巷防突专项设计

新化乡金凤煤矿21204运巷掘进专项防突设计 工作面名称:21204运输巷 施工单位:掘一队 编制人:陈大华 矿长:李旭 编制日期:2014年2月12 日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瓦斯地质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巷道名称 21204运巷。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 为21204采面准备,满足21204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料、管线敷设的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支护 设计长度:440m,沿C12煤层底板掘进,掘进高度2.2m,宽度 3.5m,采用锚网支护。 四、开采情况:范围、本煤层和邻近煤层开采情况,井上、下对应标高和相应垂深,工作面工程布置、安排情况、施工情况等。 21204采面为我矿二采区南翼布置的第5个工作面,为被保护层开采面,位于主斜井井以西,相邻情况:上部C9煤层已开采,工作面(以西)上段21206采面顺槽已掘出,东部尚未开采,北部为二采区回风上山,南部未开采(矿井边界)。采用放炮落煤,刮板机转皮带运煤。 巷道掘进煤层为C12煤层,平均煤厚为1.6m,掘进断面7.6m2,净断面为7.5 m2,支护方式锚网支护,供风风机安装在皮带运输上山,新风流中,回风流经联络巷进入21202风巷再进入二采区回风上山,形成了独立通风系统。巷道开口标高为+1234.65m,对应地面标高为+1375m,垂深为140m。

第二节瓦斯地质

第二章区域突出危险预测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2010年6月提交的《金沙县新化乡金凤煤矿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参数及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鉴定结论和省能源局批复文件(黔能源发[2010]407号):金凤煤矿C12煤层在开采井田范围内+1219m标高以上时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而21204运巷布置在鉴定标高+1219m以上,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1204运巷在已掘巷道过程中瓦斯涌出量为0.25m3/min左右。 突出参数测定结果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