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三)区域三.....................................................................................................................- 12 -(四)区域四.....................................................................................................................- 12 -

八、元素设计.............................................................................................................................- 13 -

九、小结..................................................................................................................................... - 17 -参考文献...........................................................................................- 18 -

前言

滨水景观作为中介空间的表达形式,对滨水环境进行了多方位的全是,他是水陆交界处内凹、外凸、平直的自然岸线和河水流冲蚀所产生的岛、洲、渚、缓坡等天然地貌短的有机组合。

滨水景观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具有强烈的空间渗透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体现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而且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涵盖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两种概念。其景观美丽在于“人工——自然”的双重性。人们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多方面的感受:既能感受到人工设施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既能体察人工环境的精巧亲切,又能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广博。

此次论文旨在为学校的滨水景观设计做出个人的方案。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校园滨水景观的建设应该更好的将我院校的人文环境通过这个滨水景观来达到一种加深和促进的作用。从而让我校的学生能够在轻松休闲的气氛下学习并逐步经由滨水景观进一步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改善。学校北湖的开发在目前为止仅仅处于一个原始的阶段,依靠种植各种草皮和数目以及石块的堆砌来形成一种仿天然的景观,其中茶山竹海山下临湖地段尚没有经过任何开发,可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可以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改造来促使这片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我校的学生在自然环境于人文环境想融合的滨水湖畔学习、休憩;在休息的同时能够感受人文气息的熏陶,在学习的同时融入自然放松身心。

因此,这次的设计通过分析和个人的理解我打算以滨水的人文景观建设融入于天然景观为主要方向,力争把校园的文化带进这片滨水的美丽景观中,也让这片充满着自然气息的滨水带中折射出我校的人文化氛围。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建设也日新月异,随之兴起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新的校区,但是让人感叹建校速度快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由于建设速度过快,而带来了一些问题,往往过于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对于高校文化氛围的建设相对而言投入不足,又如相对校园规模扩大而言,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便利性也不够重视,只关注近期利益而忽略了远期的效益。

校园滨水景观作为校园整体环境一部分,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在位置和功能上考虑,优秀的校园滨水景观一般具有长远的生态效应,能满足同学老师的日常生活休息,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境,故在校园建设中要着重考虑滨水景观的设计。

(图一)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总效果图

二、场地分析:

(一)区域位置分析:

该湖滨地带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门偏东南面。如图一显示,南湖周围分布有主教学楼、篮球场、体育场以及

第一教学楼等较容易集散人流的场所。

(二)区域交通分析:

从永川市区乘坐201号公交车终点站即可到达我校,如图二所示,红色线为主要交通干道,过往车辆以及学生,而蓝绿双线则表示支道主要过往的只有学生,不允许车辆的进出。由图二的总体交通线可以看出北湖周围的交通情况非常的优越,大部分时间人流量都会相对较大。既不会出现人流淤塞,也不回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综合所述,北湖篮球场附近适于拟建舒缓性质的小型草地以及微型雕塑(学生模型作品等皆可)的交织场地;南湖南侧的教师宿舍前面虽然已经开始规划建造,因此可以在建造时

适当添加滨水亲水的平台,便于丰富和改造纯自然风格的滨水景观现状,进一步将人的要素突出;一号教学楼前方的缓坡带可以建造梯道来改善单一的果树栽植情况,让人们能够拥有更加亲近湖的机会和场所。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南湖周围大部分地区被各种用途的场地形成半环绕式,位于南湖西面的是体育场以及篮球场等用于课下休闲以及锻炼的公共场所。而西北方向则

是我校的主教学楼,为学校

上课或者班级会议等的主要集中场所,另外还有北边的教师宿舍、临湖的学生宿舍和校园宾馆,作为日常生活休息的居住区,另外还有东侧坡上的与主教学楼有着相同功能的一号教

学楼同样作为上课的主要场所,而到达这些场所的主要路径均要通过北湖周沿的道路,因此如若能够将南湖滨水景观设计并改善成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效果相当明显。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南湖周围只有毗邻老师的滨水区进行施工,预计建造教职工宿舍楼,区域地方均以自然景物为主,校方目前没有明确的施工规划。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2.5.1自然资源:

北湖东临永川著名景点茶山竹海山麓,山上的各种高低乔木以及灌木等映衬于湖中,无形中便成为一种自然之美。作为学校的一处滨水环境,北

湖周边的植被以及树木的保护(栽种),与湖对岸的东侧绿荫形成完美的呼

应,自然景观保存完好。

2.5.2 人文资源:

南湖位于我校内部,伴随着有部分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底蕴,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故事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

2.5.3 人工景观资源:

我校当前对于南湖的设计主要是在沿湖建造景观,保证南湖的天然性

和非人造性。于体育场临近沿岸用灌木和石块的交错构成湖的边沿,而靠近路的部分则用草坪覆盖,即起

到了隔绝人与水的过度亲近,也没有让人有疏远的感觉。其余大部分临水道

路均有护栏阻隔并间隔植树,做到了不单调,不突出。极其自然的构建了环

湖人造景观资源。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2.6.1 内部交通系统:

南湖周边大多数为普通的水泥路面,通常只作为学生过往上课以及运动时穿行,并不通过大型车辆。因此,南湖周边的道路系统基本处于校园主干道的支道,起到引导以及疏通人流的作用。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南湖除临近教职工宿舍一处正在进行建筑施工,以及北岸环湖支道意外,其余几面均覆盖有植被或者草皮作为环湖景观进行对道路和湖的缓冲带。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南湖东侧作为茶山竹海山麓一部分,可作为南湖内部景观资源的一部分加以利用,该滨水

地段四周均种有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植物,作为南湖的滨水景观能够很好的衬托出其自然的属性。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考虑到过往南湖滨水地段主要人流为学院师生。因此,过多的利用各种植物和地形进行圈湖,大幅度减少了师生对于南湖本身景观的关注以及驻足欣赏。众所周知,人天生富有亲水性,一旦无法近距离接触水景,必然会失去继续观察的兴趣和耐性。应适当从主要人流考虑,着力于拉近师生对于湖的距离感和疏远感。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南湖东侧为山麓地带,海拔逐渐升高。由此向北即为一号教学楼,该教学楼与湖被一块坡地分隔开,阻断了两个地点的人员流动。南湖西侧直至一号教学楼一带,由小幅度高低起伏转变为坡度缓慢趋升。由于坡度递升的缓慢,并不会给师生的通行带来阻碍,并且湖岸的高低起伏的错落让湖的整体更加自然,圆润。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南湖周边的两座教学楼采用的现代化建筑风格,以方正的表现形式为主体。开放式体育场建在南湖西侧的地势平坦区,大体上所有的建筑物在与南湖的搭配上较为合理,各处建筑物均依地势地形建造,并没有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出现影响南湖的自然之美。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此处校园滨水地带视线较为开阔,环视湖岸均有景观之,依托东岸山的宏伟于西岸的平坦的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环湖滨水区没有任何极其阻挡视线的地方。因此该环湖地带的视线条件较为优越。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3. 1、优势(strength):

3.1.1 资源优势:

滨水景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优秀的校园滨水环境的营造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天然景色的优美同时也可以让文化和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其中,平添其色彩。因此校园滨水景观的建设可以说是众心所向,我校南湖滨水带拥有天然的茶山植被覆盖以及环湖支道和卓越的人工绿地的建设,使南湖的存在无疑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休憩和观赏功能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

3.1.2 区位优势:

优越的区位位置可以极大的发挥出滨水地段的全部优势。南湖滨水地段位于我校正门东侧,临校园一岸设有大量通行支道并直接连通主交通道,人员流动十分便捷;东侧临茶山山脚,山水一色,景色十分独特;沿湖的支道建设以及周围的建筑分布,决定了南湖永远是高人流量的地方,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它的区位价值和用处。

3.2劣势(weekness):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作为一处拥有较大面积水环境的沿湖滨水段,却没有设立任何一个让人与水近距离接触的平台,由于这个原因让大部分师生在经过南湖时只是令它起到了作为湖的作用,而并没有充分开发其拥有容纳师生欣赏与休憩的功能,导致大部分滨水景观资源的浪费。因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南湖周围因为道路便捷人流频繁却很少有人驻足留意南湖景观的现象出现。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南湖沿岸随处可见大量人工植被覆盖的使用,并且在道路于湖间拥有缓坡的地段也是

一味的用护栏隔离。套用死板的设计理念,令原本应该极富人气的校园滨水段就此远离师生的视线而无法引起注意。南湖西南岸拥有学生宿舍以及校园宾馆等大量汇聚人流的建筑,但是同样因为呆板的护栏隔离了人与水的距离和关系。

基于这种设计理念下的南湖虽然可以见到大量人员流动的画面却无人问津的现象。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校园滨水环境的营造是以“水”为立足点,但是南湖的水环境总体上并不尽人意,其一是南湖虽然作为较大的水泊景观,但是由于缺乏天然的水循环,使得南湖的水比较浑浊,在观看的时候比较影响心情,而且同样的原始让湖的水体伴生水藻等水生植物,更进一步影响滨水环境的整体效果。

3.3机遇(opportunities):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我校距离建校伊始仅仅不过6年时间,因此作为一个“年轻”的校园来说,让南湖伴随着校园的完善和进步,校园滨水的建设就能够迎来更多的发展;6年的时间作为一个院校的发展时间是十分短暂的,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也刚刚走在起步的阶段,对于南湖滨水绿地景观的开发和建设也尚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相信伴随着校园的不断段发展,该滨水绿地会迎来属于的机遇。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新兴的三本院校,在建校初期的阶段同样正在着力于有别其他校园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入和发展,南湖滨水绿地完全可以伴随着校园文化的逐步完善,通过将校园文化融于景观的表现手法让此处滨水绿地有着更加巨大的机遇。

3.4挑战(threats):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的年轻给南湖的滨水绿地景观带来的发展的机遇,也同样带来了挑战。学校官方虽然致力于校园的发展,但是极有可能在发展基本教育设施的完善和文化氛围的提升上忽略南湖能够取得的关键作用而忽视对于此处滨水绿地的建设和开发,我们无法确定学校官方对此的重视程度。因此,学校官方对待南湖滨水绿地的发展同样成为了其可行性的挑战因素之一。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我校同样作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于在大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拥有高度自觉性和客观能动性,但是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高中、大学生活规律的变动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开始逐渐

走向“宅”化的生活,不愿意更多的接触外界;而另一部分因为作业等压力的问题,生活节奏十分紧凑,很少有机会在行路中观赏沿边风景。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南湖滨水绿地的发展将迎来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挑战------使用率以及滨水绿地的人员流量。

四、主题确定:

4.1区域内情况:

此滨水场地南侧正在进行教师宿舍的施工,西邻校体育场和篮球场,背面为练车坪和通往一教的支道,而东边偏北则是一号教学楼,偏南一侧为绵延的茶山山脚一部分。

4.2场地内情况:

南湖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道路,葱郁的人工以及天然植被覆盖,四周的校园建筑的存在不仅没有令其失去自然的风采,反而更加凸显了它存在的价值和优异的景色。

4.3 使用者情况:

南湖滨水绿地的使用者是我校的全体师生以及职工及其家属。其中使用最多的应为经常出入体育场上课或散步的学生和老师。

五、功能确定:

南湖滨水的功能分为:1、承载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文化氛围营造的一个表现点;2、丰富学校环水自然景观,给同学休闲之时予安静的休息场所;3、使同学更多的真正接触到水景观。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如图6.0所示为此次设计的校园滨水绿地,最多的是增添了亲水平台这一主要项目。并且在一教的位置上修建一条小径,一是为了更好的让同学能够接触南湖的景色,也是作为连接了南湖两侧的木桥的通道。

七、分区详细设计:

(一)区域一:

主要是在原来的滨水景观基础上增设少量亲水平台,加强人与水之间的联系。

(二)区域二:

增设一个沟通南湖两侧缓坡地带的小型景观式石桥,既方便了人群的流动空间,又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南湖自身的优势。

(三)区域三:

架设一个通行小径,令缓坡带上的一教也同样可以亲密接触南湖的一切而不再是以前的“隔坡观望”“望而不及”。

(四)区域四:

变化不大,也仅仅是在原有的景观及小径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不要将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搁浅浪费。

八、元素设计:

由于校园内原有建筑的存在与位置关系,南湖滨水带便需要从植被、铺装、灯管等方面融合入景观,使建筑于水体的结合不出现僵硬的衔接。

作为滨水绿地的亲水平台同样起到了完善、美化滨水绿地的效果,令景观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在亲水平台附近适用种类不同的低矮植物交错种植,看似随意的摆设却可以更融入自然。

亲水平台引用图。

各种小品元素的应用,无形中会给南湖滨水带的景观增添色彩。校园滨水绿地的草皮需要引用人工种植草坪来完成。

在草坪的边沿以及沿岸摆设部分灯具,增添滨水绿地夜景效果。

灯具的使用应该尽量契合草坪,放置位置应主要在道路与草坪交界处以及临近灌木带的地方,即不会让草坪因为灯具显得狭小也不会失去灯具的作用。

九、小结:

通过此次滨水绿地的设计,让我对景观设计又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景观的一年半中,大概只有这一次勉强算是对于景观的认识是最深的吧。滨水绿地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和代表意义的设计题材,这次的设计就当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论文作一个铺垫。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自己构思以后逐步完善的,包括参考文献的内容也是引用其中的一些观点而已。虽然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充满了纠结与无奈,但终究还是成功了。

对于滨水景观的设计我倾向于将人文和自然结合的理念,这样便可以在我们休闲之时既可以通过在滨水绿地的休憩得以放松身心,同样也受到着滨水绿地所内含的人文气息逐步影响而改善自我。因为人只有在最放松的环境下才会更好的接受外物带来的影响且达到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中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次的规划来给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加大了筹码,也给了同学们一个热爱校园,亲近自然的机会。即使是我的一种理念的表达,但是我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很有自信的。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出来的。希望能够支持,谢谢。

参考文献

[1]刘雷.大学校园滨水景观探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20期

[2]王然.滨水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天津市海河沿岸景观节点分析. 河北工业大学 2008年11月

[3]马会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析.北京林业大学

[4]顾程华. 城市滨水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4月

[5]侯长志. 大学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与生态性. 扬州大学.2010年6月

[6]屈德印. 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浙江科技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的景观环境设计说明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育以师范为先,以师资培养为最重,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培养培养人才之人,为国家之重任,师范学校之本体,更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校园景观之所以重要,莫过于环境育人。保持校园环境的自然生态属性、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积淀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我们当竭尽努力之………。 ——景观设计随笔

目录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第二章总体布局、分析 第二章总体布局、分析 第四章投资估算及经济技术指标

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重庆师范大学校训 重庆师范大学景观环境设计方案说明书——————朴素生态园林与校园文化的现代景观重构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1重庆师范大学发展大事记 1954年学校建校,校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1960年四川省委将学校升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建院后,学校迅速发展。1962年为积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四川省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又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将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重庆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恢复为“重庆师范学院”。从此,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基本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学校在党的十五大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创建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2004年学校进行重庆大学城师范大学新校区工程建设,进行了学校总体规划,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完成学校详细规划。 1.2 工程概况 1.2.1项目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工程 1.2.2建设规模:新校区占地约160公顷(以最终测绘数据为准),设计规划为在校生27000人,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左右。 1.2.3设计内容:新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综合管线规划,竖向规划,绿化景观,水系规划等。 1.2.4建设周期:全部工程分四期建设,2005年9月首期入住学生5000人,2020年全部工程竣工。 1.3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 1.3.1区位 新校区项目场址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位于重庆市大学城西北部。新校区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临拟建中的木渔堡公园。 1.3.2交通 在对外连接上整个重庆市大学城目前有成渝高速公路和老成渝公路经过,区内有陈曾路(陈家桥镇-曾家镇)通过,规划中的遂渝高速公路从规划区外的东侧穿过,城市绕城高速公路从规划范围的西侧穿过。 建成后的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新校区在靠近缙云山脚西侧规划有二环高速公里穿过。新校区距现校区的直线距离越10公里,沙坪坝至大学城的梨树湾隧道贯通后,现校区到大学城约20分钟车程,而沙坪坝区井口隧道通车和212国道沙坪坝至井口道路改造完毕后,现校区与新校区的距离约30公里,大约行车25分钟左右。 1.3.3自然现状 1.3.3.1 校园景观规划面临的是实际存在的原始基地和未来实现的总体规划双重现状; 1.3.3.2 作为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应该在小庭院设计中考虑到对日照的适宜性利用; 1.3.3.3 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6毫米,其中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0毫米。考虑对雨水的回收和利用;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景观快题训练作业(3小时快题) 1045 分享18回复9喜欢2 景观快题方案——设计方法与评析

目录景观快题设计方法

1.1 景观快题方案设计分步解析 (008) 1.1.1 基地分析 (008) 1.1.2 功能定位 (009) 1.1.3 功能布局 (009) 1.1.4 景观结构 (010) 1.1.5 空间细化 (011) 1.1.6 植物配置 (013) 1.1.7 地形高差处理的手法 (018) 1.2 分析图的类型及绘制要点 (018) 1.3 景观剖立面图的绘制要点 (020) 1.4 小透视、鸟瞰图的绘制要点(如何绘制万能图) (022) 1.5 景观节点平面图 (028) 1.6 相关知识补充 (029) 1.6.1 停车场的画法及相关知识 (029) 1.6.2 道路等级的划分 (029) 1.6.3 场地尺度 (029) 1.6.4 各种活动场地的画法及尺寸 (030) 1.6.5 快题考试注意事项 (030) 景观快题方案评析 案例1 某城市水景公园设计 (032) 案例2 某河道周边景观规划设计 (042) 案例3 某居住区公园设计 (054) 案例4 某城市滨河公园景观设计 (066) 案例5 南方某城市开放绿地设计 (076) 案例6 小型城市公共绿地设计 (084) 案例7 南方某城市公园绿地设计 (093) 案例8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 (102) 案例9 某社区公共绿地景观快题设计 (112) 案例10 某校园场地景观设计 (123)

重庆大学场地调研报告

一.场地及其周边环境分析 1.区位分析 毗邻操场及球场,位处B区一条重要的直道旁,东望B区标志性建筑——重庆大学建筑馆,以及土木工程学院老建筑(施工中)。属于重庆大学B区较为中心的地带。场地位于运动区,作为运动区的一部分,为运动区内的人提供休息、儿童游戏、散步以及锻炼(广场舞、体操等)多种功能的自由空间;毗邻教学区,是B区学生、老师(建院、建工馆)上下课必经之路,作为通过、休息的空间存在;与建工馆、图书馆、二综邻近,有视线上的交流,又有观赏的景观作用;离生活区较远,但由于学生及其他校内人员与与教育区以及运动区关系紧密,因此该场地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区与其他区域的链接纽带。 2.周边环境分析 ①周边建筑功能 场地位于周边动静分区的交界部位,因此教学楼与运动场对场地的影响十分显著。周边的建工馆、二综、图书馆以及一综都会给场地周边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同时运动场所带来的人流量也十分巨大。而该场地另一面的操场对场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操场处于施工的状态中,会带来噪音、过往车辆的影响,而当未来操场施工结束形成了操场以及地下停车场的综合功能时,更多的人流车流会给场地带来更加多的问题,比如噪音给周边教学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解决方式,车流、人流的聚集对分流的要求等。 ②场地入口及其性质 A:位于场地的北端,面对操场与道路。多为行人及车辆经过的场所。人流量较少,车流量较大。 B:是运动场与该场地的交接入口处,大多为运动场的使用人群的集散。人流量较大,人群对于场地的使用较为频繁。

C:位于建工馆旁,绿地与场地的交界部位,面对道路,流动人群多为老师和学生,人流量较少,使用频率较低。 三个入口都位于场地的北端,使得场地的交通流线过于集中而造成的不通畅,同时这并不能满足人群对流线的需求,因此在接下来的场地的设计改造中应当对其流线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 ③车流分析 车流主要分布于场地的南侧、北侧和东侧,而对车流流量统计中可以看出,两条主要干道的流量较大,而所有道路都是双向双车道,这并不能满足周边流量的需求,因此偶尔会造成场地周边车辆的拥堵。 ④人流分析 从对场地的人流统计中看出,人流分布较为平均,对场地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周边教学区及运动场的人群活动的集散上,而该场地能够成为周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节点。 而场地内的人流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群的集散主要围绕着几个入口进行,而这些流线的分布对于人群活动以及活动的集散是十分不便的,因此对场地入口的重新设置以及流线的重新规划是接下来对整个场地设计的重点环节。同时,人流与车流的合理布置对该场地之后的品质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目录 前言 (1) 1.目前国校园滨水景观现状 (2) 2.场地分析 (2) (1)地理分析 (2) (2)学校现有的滨水绿地景观 (3) (3)交通分析 (4) (4)周边地块性质分析 (4) (5)周边已有建筑物分析 (4) 3.SWOT分析 (5) 4.主题确定 (6) 5.功能确定 (6) 6.总平面图 (7) 7.竖向设计 (7) 7.1 乔木层设计 (7) 7.2 灌木层设计 (8) 7.3 草本植物层设计 (8) 7.4 地面层设计 (8) 7.5 水面层设计 (8) 7.6 水下层设计 (8) 7.7 山麓 (8) 8.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9) 9 道路系统设计 (9) 9.1护岸设计 (10) 9.2 地形设计 (10) 9.3 亲水平台及跨湖步道设计 (10) 10. 植物群落的设计 (10) 10.1 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11) 10.2 植物品种的选择 (11) 11.生态驳岸设计 (12) 12.小结 (12) 参考资料 (13)

前言 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人类对景观和功能的需求。 本文设计遵循从自然的观念,从植物群落设计,空间功能分区与竖向设计,生态驳岸设计,道路系统设计等4个方面来设计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著名建筑师经文先生认为:生态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为此达到生态廊道宽敞化,植被多样化,植物格局科学合理,以及校园滨水绿地自然演进过程正常化。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应用于滨水绿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是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和发扬。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

“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遵循这一原则可使滨水空间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便于人们在空间中的定位,增强空间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使公共活动更趋活跃。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概念性方案设计说明1

第一部分规划、景观设计 设计背景: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亦称为重庆大学D区,与老校区的A区、B 区、C区共同构成了新的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引是重庆大学于2002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的新校区。 1、区位分析 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一期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涧沟村域,处于市中区与历城区交界处的北面,场址北邻南绕城高速,西邻103省道,东、南两面依山坡,规划总用死面积476亩。 2、现状分析 近期主要完成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拓展训练区、种植养殖区、逃生演练区等,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学生公寓楼、综合服务楼、食堂、食堂、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等项目;远期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中等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为主的现代化校区。 3、规划概念与总体布局 在本方案中,我们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策划理念: a,对本工程的策划立足于“育人为本”对教学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将不同专业的科室通过连廊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

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生态群落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生态群落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的边缘。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环境;水面使优美的建筑天际线轮廓在波光闪闪的光影中充分展示,形成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结合滨水绿带设计的林荫漫步道及开敞空间,滨水区成为倍受人们欢迎的公共开放空间。 标签: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生态群落;景观设计 前言: 水是生物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及城市的发展与水密切相关,自然孕育了江河,江河哺育了城市,城市滨水区是自然的延续,是连接自然与城市的重要枢纽。城市滨水绿地具备无与伦比的景观优势和公园特性,是城市滨水活动空间中的重要物质环境基础。 一、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与生态 1、城市滨水绿地概述 城市滨水区(Urban waterfronts space)是指城市范围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滨水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内,与水域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其有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亲水性和快适性。 我国的滨水区的发展是在地价上升时期,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经济衰退。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善和改进滨水区的环境,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城市居民争取更多的生活空间。 1.1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现状 国内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背山面水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区进行规划整治,使滨水区绿地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开发了旅游资源,把滨水区建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同时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2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的特点 1)标志性建筑依水而建,带动了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 2)滨水绿地自然景观与河流的自然过程协调发展。

基于GIS的场地分析

基于GIS的场地分析 摘要:场地分析场地设计的基础,是场地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场地分析的优势和应用。并利用一个案例说明利用GIS 进行场地分析的过程和所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场地分析GIS应用 1场地分析与GIS的应用 1.1场地分析及现状 场地分析指对一块即将做规划设计的场地上的现状情况做出评价及分析,也常常用来指对景观规划设计场地的现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 目前常规的场地分析过程完全基于设计者个人或群体完成,其分析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专业经验及技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且处理数据效率低,不具备动态实时修正功能。 1.2利用GIS进行场地分析的优势 GIS是对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的计算机系统,能及时、迅速、准确、完整地查询各种资料信息,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空间查询、分析计算及编制专题地图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等优点。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来的大量信息、数据文件以不同的属性分栅格和矢量文件输人特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再根据要分析的内容编制数学模型,或直接应用商业软件的插件模型进行场地分析,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并以图形图像的形式输出结果,显著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3GIS在场地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场地分析中主要用于土地适宜性、地形地势、景观视线视域、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和居民可达性这几方面的分析。 1.3.1土地适宜性分析 对土地适宜性的分析是定制一个区域的合理开发的前提,其核心是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进行定量的分析,GIS为场地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便捷的定量分析平台。 1.3.2地形地势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山地校园景观再设计 1. 以自然为基调 山地校园景观设计应该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充分体现自然地貌和生态环境。海 绵城市理念强调自然水循环和生态保护,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校园建筑和绿化景观,保留并 改善自然地貌,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破坏,提高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融入地形特点 山地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山地环境,将自然地形与人文景观进行融合,使山地校园更加具有特色和魅力。海绵城市理念注重利用地形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在山地校园设计中结合梯田、溪流、水系等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雨水利用景观,增强校园的生态氛围和教育体验。 3. 建立生态水系 海绵城市理念在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过滤、沉淀和储存等方式, 建立生态水系,使校园内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通过设计自然湿地、雨水花园、河道更 替等景观,改善校园内的地表径流情况,减少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校园 生态和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 4. 创造多样化的绿地景观 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创造多样化的绿地景观,通过合理规划绿化带、林荫道、草坪等景观,提高校园的生态格调和品质。在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植被和地形特点,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态功能的绿地景观,激发师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营 造出离人为的自然氛围。 二、山地校园海绵城市景观再设计实践案例 1. 场地分析 该山地大学校园位于山脚下,地势起伏较大,自然植被丰富,水源充足。但在雨季时,地势低洼区域容易积水,给校园内交通和生活带来影响。 2. 设计理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再设计方案着眼于提高校园的自然水循环和生态韵律,打造出具 有山地特色和生态氛围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案总占地面积约10.15公顷。该区东侧、西侧、北侧均为居住用地,东侧沿柳州路即将建设江北轻轨,南侧约60米处为京沪铁路。 二、立地条件分析 1.基地位交通便利,周边为已经开发或者即将开发建设的居民住宅,无工业污染。 2.自身地形条件优越,地势平坦。 3. 西侧的轻轨和南侧的京沪铁路有噪声污染,因此基地外围现有10到15米的防护绿带,对噪声起到一定的弱化作用。 4.东侧是双垄河,河的对岸约有30米的绿化带,通过富有韵律的植物种植,体现浓郁的生态氛围,既是学校的借景同时还能为16.17区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三、设计理念: 本案以学校人群的活动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创造最适合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一) 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 1、遵循先期的整体规划。 2、强调内部景观的有机统一。 3、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过渡与衔接。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本主义”,本案中应一切遵循小学和中学生的行为与心理需求,突出景观的三大功能。 1、生态功能:强调景观的生态效应,突出植物造景,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建筑和运动场地的金边银角,增加有效绿地面积,让学生在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及季相变化中体验植物景观带来的美好境界。 2、活动功能:校园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需求,为不同休息时间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同时也为需要安静休息、思考、交流的同学提供户外休憩场地,营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多元空间。 3、观赏功能:突出景观的视觉效果,从空间、界面、标志、节点等多个角度进行景观视觉效果的营造与设计,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与精神享受。 (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原则。 1.遵从“实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在设计中强调易于施工、方便管理的原则。 2.本案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状有利的平缓地形,适地适树,就地取材,维护方便,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五、总体构思:

校园植物景观现状研究

校园植物景观现状研究 1.重庆高校校园景观状况 校园景观包括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校园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也是人们视觉可以感受、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室外空间。在具体使用情况下,校园各环境景观功能的不同会对其景观形态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校园规模、专业特点、办学方式以及周围社会条件的不同,其功能分区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入口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等。 重庆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入口的景观设计都独具匠心。因为校园入口是学校与外界联系的特殊区域。不仅展示着学校的精神面貌,而且展示了学校的学术文化氛围,同时还影响着整个校园的空间视线关系和交通组织。大部分学校的主入口在主要轴线上设置花坛、喷水池、树坛、或者主题雕像或雕像群等设施。利用这些很好的体现这所大学独特的气质。 教学科研区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建筑以及这些建筑周围的空间,是大学校园的主要功能区,是校园主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之一。通过植物来表达,对乡土植物、古树古木、特色品种的应用,以及对植物色彩、不同配置方式的应用,融入校园环境,体现校园独特的个性。[9]比如说西南大学的共青团花园及其景观元素。 高校校园生活区包括教职工生活和学生生活区。但是教职工生活区大多与校园其他功能区分离。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浴室,超市等生活设施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是学生休息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植物景观上主要以建筑、道路周边绿地为主。一般通过特色铺装和造型奇特的植物景观来表现。比如说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植物景观就比较丰富。 2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概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重庆市永川区,距主城区88km,占地1100余亩。是重庆市高校特有的学院的园林式单位之一,其坐落在著名风景区茶山竹海山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据统计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9℃。年平均降雨量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

基于LID的场地分析与规划初探

基于LID的场地分析与规划初探 摘要:低影响开发(LID)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建设理念,基于LID的场地分析 与规划对海绵城市的推广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的实践 经验,对基于LID的场地分析与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得到了合理的绿地规 划布局方法,完善了海绵城市建设前期的场地分析规划相关原理。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场地;分析;规划; 场地条件分析是基于LID雨水系统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选定场址后,为避 免场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 应首先对开发场地的现状条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即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敏感性[1]是指在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变化或压力的适应 能力。生态敏感性分析内容有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水系、土壤渗透性及周围环 境等。分析这些环境条件,进一步了解开发场地的雨水径流、水环境现状,了解 场地开发的优势特征以及面临关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规划目标和原则以 指导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 1.场地条件分析 (1)地形地貌 通过对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哪些区域可以开发利用,哪些区域需要受到保护,哪些区域必须进行改造。地形地貌分析还包括场地坡度 和坡向分析。通过坡度分析可以了解场地是否存在陡峭斜坡、易侵蚀区域及地势 低洼易积水区域。通过对坡向的分析了解场地排水是否顺畅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洪 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坡度和坡向的分析还可以充分了解现有地形,充分利用现 有地形找到不同功能分区最适宜的建设用地,尽量减少对场地的破坏。 (2)水文水系 任一场地都从属于一个流域,流域水文区包括水源区、汇水区和疏导区三个 区域而水源区占流域面积的主要部分。大部分的场地开发都是在流域中的水源区 进行的,了解场地水文状况、保持并恢复场地的自然水文有助于减轻下游汇水区 和疏导区的压力从而保护整个流域的自然水文循环。对于待开发场地,地下水、 地表水状况和暴雨径流流经状况,特别是场地内地表水体流量、流速、水位变化 及洪峰流量等都是水文水系分析的对象。通过对上述对象的分析才能发现场地水 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干旱问题还是水涝问题或者是水污染问题,从而在宏观 上把握对场地雨水系统的规划。 (3)生态植被 植物是场地重要的绿色雨水要素之一。其具有净化水质和削减地面径流流速 的作用。通过对场地生态植被的了解不但可以确定场地不适宜开发的生态敏感区域,保留名树、古木,保护植被缓冲地带,还可以根据现有场地植物品种的生理 习性特点来进行场地植物设计。保证植物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别是雨水设 施中的植物,由于其特殊生境条件更要求植物品种对现有场地的环境具有较强的 适应性。 (4)土壤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影响场地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的速度,绿色基础设施是采用 模拟自然水文循环的方式实现对雨水的蓄渗,与场地的土壤渗透性关系密切。对 场地的土壤渗透性进行测定可以为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对 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区域还能考虑采取改良的方式增加渗透性以保证绿色雨水系统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姚文飞;邱延昌;刘英 【摘要】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 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 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 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 观质量.%Defini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green spaces is given, its design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 as: human-centered, ecology-first, integrated nature and humanity, highligh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unified planning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Design of ecological plant community , design of traffic network and revetment management is analyzed to explore design contents and techniques of urban waterfront green spaces. In terms of the design of ecological plant community, the selec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and landscaping of waterfront green spaces are analyzed; traffic network i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water traffic, waterfront pathway and driveway system; waterfront revetment management is specifically discussed from the original natural revetment, natural revetment reinforced by natural designs, and natural revetment reinforced by artificial

校园水体景观设计

目录 引言 (1) 1我国校园滨水区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1校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规划的现状 (2) 1.2 校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1.3校园滨水休闲区规划的原则 (3) 1.3.1整体性原则 (3) 1.3.2生态性原则 (3) 1.3.3文化性原则 (3) 2 项目概况 (4) 2.1区域分析 (4) 2.1.1自然地理条件 (4) 2.1.2基地区位分析 (4) 2.2现状分析 (4) 3设计理念与原则 (5) 3.1设计理念 (5) 3.2设计原则 (5) 3.2.1因地制宜原则 (5) 3.2.2生态性原则 (5) 3.2.3经济性原则 (5) 3.2.4整体性原则 (5) 4方案规划设计 (6) 4.1校园滨水休闲区规划的方法 (6) 4.1.1一个中心 (6)

4.1.2两条景观绿带轴线和一条景观蓝带 (6) 4.2方案规划构思 (6) 4.3功能分区 (6) 4.3.1中心休闲区 (6) 4.3.2河道景观区 (6) 4.3.3坡地景观区 (7) 4.3.4生态林廊观赏区 (7) 4.3.5廊架休闲区 (7) 4.4道路系统分析 (7) 4.4.1道路铺装分析 (7) 4.4.2道路交通分析 (7) 4.5植物种植分析 (8) 4.5.1植物配置原则 (8) 4.5.2水边植物配置 (8) 4.5.3坡地植物配置 (8) 4.5.4入口处植物配置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附图 (13) 附图:临沂大学校园学海湖南侧滨水景观设计套图 (13)

引言 随着校园景观建设的热潮,校园景观设计更加的重要。校园区的规划和设计不能简单的规划某一个地块而是应该注重整体的校园景观的整体性。校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校园设计的环境形象不同于商业区、居住区。校园区不仅是我们接受知识熏陶而且是我们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特殊性使得校园景区设计更趋向于自由、安静、和谐。校园的景观规划注重内外空间的协调性和相融性,强调景观的功能性。校园景观的园林化处理不仅能够美化校园景观而且可以从各个方面为师生提供一个人文韵味强、读书学习、散步休闲的场所,达到减轻压力、舒缓心情的作用,这就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潜力,这就是校园的“场所精神”。 临沂大学校园滨水休闲区景观设计从本地的现状出发,以印迹为文化主题,以临沂大学的校园文化为底蕴,力求创造一个情景和谐、安静舒适又令人印象深刻、富于回忆的校园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