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

2、体会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3、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眼,理清思路,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

二、组织讨论学习内容和方法。

师提问:同学们,结合你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你想在这篇佳作中学习些什么呢?

生答,师作总结。如:想了解作者,想知道文章的写作背景,想看看醉翁亭到底又怎样的美景,想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等。

师:你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生答,师做结。

三、展开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自主组织学习。师,随时点拨并指导。

四、教师组织反馈,总结:

1、小游戏:看名号,猜诗文作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青莲居士(李白)、柳泉居士(蒲松龄)、东坡居士(苏东坡)、六一居士(欧阳修)。

介绍“六一居士”的由来,引入新课《醉翁亭记》。

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出示课题)

2、读一读

环滁(chú)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潺(chán)潺饮少辄(zhé)醉若夫(fú)

林霏(fēi)开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伛(yǔ)偻(lǚ)提携(xié)

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宴酣(hān)之乐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颓(tuí)然乎树林阴翳(yì)

3、考考你:(解释加点字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2.)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4.)日出而林霏开.(消散)

(5.)佳木秀.而繁阴(滋长)

(6)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7)树林阴翳.(遮盖)

(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4、译一译(翻译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其中的乐趣也是无穷的。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而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5、美文美读,发现美

师:这篇文章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大家知道什么吗?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师:醉翁真正的情趣不在与喝酒,那他的情趣到底在哪里呢?

生:山水。(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怎样的山水美景会让作者如此陶醉呢?找找文中描写醉翁亭美景的句子,看看是怎样的美景让作者如此陶醉。并用下面的句式来回答。

我认为这句话写的美,它生动地写出了

的景象。

示例:

1.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越走越近,渐渐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回想在耳边的美好景象。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生动地写出了醉翁亭四个角高高地翘起,像鸟儿奋力张开翅膀一样的美丽景象。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生动地写出了早晚景色变化之美。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灿烂,夏木繁茂,秋霜高洁,冬石可爱的美丽景象。

师总结:是啊,醉翁亭的美,美在其有山,有泉,有亭,三者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板书:山水相映之美)

醉翁亭的美,美在其早有薄雾朦胧,晚有彩霞满天。(板书:朝暮变化之美)

醉翁亭的美,更美在其春有百花,夏有绿树,秋有白霜,冬有河石。四季景色分明,美丽的景色令人神往。(板书: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欧阳修为我们描绘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难怪后人用了八个字来形容醉翁亭的美景:诗情画意,秀丽奇绝。

五、齐读课文,布置作业:

1、翻译句子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的常识。

2、检查背诵。并提问文言词语。

二、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一)探究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化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琅琊→酿泉→醉翁亭。

(4)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5)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领略文中的人欢。

本文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朗读第三段,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何处?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山肴野蔌;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无拘无束;

太守醉,酒不醉人而人自醉。

(2)讨论:如何理解太守的醉呢?

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明确: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

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

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醉”是表象,“乐”才是实质,从而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分析写作特色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本文写景上有何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

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四、当堂背诵

梳理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记忆背诵。

亭所在:亭之环境→亭的由来

山中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游宴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五、拓展延伸:

1、这些美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生交流:寄情山水,乐观积极,坦荡豁达

2、欧阳修官场失意,被贬滁州,寄情山水,写出了千古传诵的《醉翁亭记》。其实在历史上这样的文人雅士太多了,你还知道有哪些?

苏轼被贬黄州,才有了《记承天寺夜游》;陶渊明归隐田园,才有了流芳千古的《桃花源记》;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考屡败,愤而转向了文学创作,留下了《聊斋志异》……

从这些人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

遇到挫折也应该乐观积极,正所谓福祸相依,只要坚持努力,相信也会有自己的收获。

六、课堂检测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范仲淹的“,”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七、总结并背诵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