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喻提喻区别

转喻提喻区别

转喻提喻区别
转喻提喻区别

转喻(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

(2)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3)根据动植物名称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俄国政府)

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strong young men

The flower 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壮小伙子”。

(4)根据工具名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Arms writing

战争结束后,他放下武器,从事写作。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文章胜武力。

Books and writing armed force

(用“笔”指代“文章”,用“剑”指代“武力”)

Only t he knife can save him.只有手术能够挽救他。

Operation 用手术刀指代手术

(5)根据职业名

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 我听不见演员的台词。

The words of the actors 用演员指代台词

Some students were talking loudly in class that I could not hear the teacher clearly.一些学生在课上大声说话我听不清老师讲课。

用老师指代老师的课

(6)根据装东西的容器或容器里所装的东西

He is too fond of the bottle. 他太喜欢喝酒了。

Wine 用容器“瓶”指代内含物质“酒”

The kettle is boiling水开了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用容器“壶”指代内含物质“水”

His purse would not allow him that luxury.他钱包里的钱不允许他那么奢侈。

The money in his purse

用钱包指代它里面所装的“钱”

Two beers, please.请来两杯啤酒。

Two glasses of beer. 用内含的物质“啤酒”指代容器“杯”。

(7)根据身体的部位

Brain drain. 人才流失

Talent 用大脑指代人才

But I was not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我可不是那让感情驾驭理智的人。

Feeling or emotions reason or good sense

用“心”指代“感情”用“头”指代“理智”。

Gre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老年人应该受到尊敬。

Old people

头发是人体的一部分,七千家乐形容词“灰白的”之后,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常用来指代“老年人”。

(8)根据典型实物借代职业

He decided to enter the bar after college.他决定大学毕业后当律师。

The legal profession

The bar园艺师法庭围栏,现在常用来指代律师职业。

Members of the press weren’t allowed into the combat zone.新闻记者不准进入战斗区域。Newspaper reporters

The press 愿意是印刷机,现常用来指带新闻记者。

He has been appointed to t he bench. 他被委任为法官。

The bench 愿意是法官的席位,现常用来指代法官。

(9)根据制作某东西的材料

He had only a few coppers in his pocket.他口袋里只有几个铜币。

Coins (copper是制作coin的材料)

She was dressed in silks.她身穿丝绸衣服。

Silk 是制作clothes的材料

(10)根据政府、工商企业的所在地以及事物活动的场所

The white house(白宫)——the U.S. government (美国政府)

Wall Street(华尔街——U.S. financial circles (美国金融界)

Capital Hill(国会山)——the U.S. Congress(美国国会)

Hollywood(好莱坞)——American film-making industry (美国电影业)

Madison Avenue(麦迪逊大街)——American advertising industry (美国广告业)

Downing Street(唐宁街)——the British government (英国政府)

Fleet Street(舰队街)——the British Press(英国新闻界)

The field was won after two hours of bloody fighting.

The battle 经过两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战斗取得了胜利。

用战斗场地指代战斗

2.提喻法的定义与用法

用局部代替全体或全体代替局部,用属代替种或种代替属,用具体代替抽象或抽象代替具体的修辞手法叫做提喻。

提喻的用法:

(1)以局部代全体

The poor man had six mouths to feed.这可怜的人要养六口人。

People

He can’t ride a wheel. 他不会骑自行车。

Bicycle

“轮子”只是自行车的一个部件,在此用来指代“自行车”。

(2)以全体代局部

The birds sang to welcome the smiling year. 小鸟歌唱迎新春。

The spring

“春季”只是“一年”中的一个季节,句中用“欢笑的年”指代“春天”。

He has gained a footing in the musical world. 他在音乐界站住了脚。

Field.

“世界”包括一切,表示“领域”的“界”

(3)以属代替种:

Spring vanishes with the rose.花谢春尽。

Flowers

“玫瑰”属于“花”中的一种。

It will cost you a pretty penny. 这恐怕会花费你许多钱。

Money.

“便士”属于“钱”的一种。

(4)以种代替属

What a lovely creature! 多么美丽的女人啊!

A beautiful woman (用“生物”代替“女人”)

(5)以具体代抽象

He earned his bread as a teacher. 他以教书为生。

Living (“面包”指代抽象名词“生计”)

The wolf and the pig mingled together in his face.他的脸上带着凶残和贪婪的神色Fierceness greediness

用“狼”指代其“凶残的”本性,用“猪”指代其“贪婪的”本性。

(6)以抽象代具体

All the wit and learning of the world were assembled there.

The wise and learned scholars 所有聪明博学的人都聚集在那里。

“聪颖”和“学问”都是抽象名词,在此指代“学者”。

It was sickness and poverty together that she came to visit.

Patients poor people 他来探望的是病人和穷人。

“疾病”和“贫穷”都是抽象名词,在此分别用来指代“病人”和“穷人”

3.换称的定义与用法

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或称谓或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修辞手法叫做换称。换称的用法是:

(1)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或称谓:

His Majesty(陛下)——a king or the name of the king (国王或国王的姓名)

Iron Chancellor(铁血宰相)——Bismarck(俾斯麦)

(2)专用名词代替普通名词

a. 源于宗教或神话:

Solomon(所罗门)——a wise man (聪明人)

Judas(犹大)——a traitor(叛徒)

Helen(海伦)——a beautiful woman(美女)

b. 源于历史

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A great scientist

c. 源于文学作品

Holmes(福尔摩斯)——a detective(侦探)

4.转喻(metonymy)与换称(antonomasia)的比较

Metonymy 与antonomasia 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以用人名或地名来代替人物或事物;它们不同点在于:metonymy 中的借代物与被代物之间通常具有等同关系或密切相关的联系,而antonomasia 通常是利用人的头衔、绰号,或利用历史上的名人、名胜及小说、典故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来借代。并且,它通常是用专有名词指代普通名词。试比较:

例1:The Wall Street definitely has more say in their policy making.

American financial center

显然华尔街在他们的政策制定方面更有发言权。

美国的各大银行、证劵公司等都坐落在华尔街,故而华尔街成了美国金融中心的代名词。“华尔街”与“美国金融中心”具有等同关系,所以该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metonymy.

例2:Shanghai is the New York of China. 上海市中国的纽约。

A big and flourishing city

纽约市美国的一个大城市,它具有“繁华”的特点;上海是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也同样具有“繁华”的特点,故该句用“纽约”指代“上海”。然而“上海”不能与“纽约”等同,我们不能说“上海”就是“纽约”,所以该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ntonomasia

例3:I have never read Li Bai.我从未读过李白的诗

Li Bai’s poems

通过动词read,可以联想到此句中的“李白”是指“李白的诗”。虽然“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但该句并没有利用他的某个特点进行借代,所以它不是antonomasia。而“李白”与“李白的诗”之间具有密切想难关的联系,故该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metonymy。

例4:You Judas!你这个叛徒!

Traitor

根据《圣经》,犹大是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他为了30枚纹银出卖了耶稣。根据这一典故,“犹大”便成了“出卖朋友的人”和“叛徒”的代名词。该句是利用典故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来借代,故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ntonomasia。

5.转喻(metonymy)与提喻(synecdoche)的比较

Metonymy 与synecdoche 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可以用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借代;它们的不同点在于:metonymy 是利用人体部位指代其功能或特点,而synecdoche则是利用人体部位指代整体。试比较:

例1:Her heart ruled her head.她的感情控制了理智。转喻

例2:No eye saw him, but a second later every ear heard a gunshot。

Man man

没有人看见他,可是,一秒钟以后每个人都听到一声枪响。人体部位指代人。提喻。

例3:We are all ears.我们洗耳恭听。

用“耳朵”指代“听”的功能。转喻

例4: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总比一个脑袋强。

用人体部位“头”指代整体“人”。提喻

例5:He has an old head on young shoulders.他年轻而有见识。

Head 是人体部位,前面加了形容词old后,产生一种联想意义,即“有见识的”;shoulders 也是人体部位,前面加了形容词young 后,产生一种象征意义,即“年轻人”。该句没有用人体部位指代整体,而是用人体部位指代其特点,故修辞手法是转喻、

转喻VS提喻

转喻和提喻的区别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两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下面就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2)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 (3)根据动植物名称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俄国政府) 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flower 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The strong young men”“壮小伙子”。 (4)根据工具名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Arms writing

区别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例如: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这两个例句,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而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又如: 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这一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是借喻,还是借代: (1)孤帆一片日边来。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 (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6)旌旗十万斩阎罗。 {附答案} (1)借代(2)借喻(3)借代(4)借喻(5)借代 (6)“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转喻、提喻、换称的区别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 (2)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

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小编寄语:如何区分语文中的借喻与借代两种修辞手法?下面巨人网为您进行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高中学生学习有帮助。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

换称、转喻、提喻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比较

换称、转喻、提喻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换称(antonomasia)、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故而常常容易使人混淆。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它们。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等作些比较: 一:换称(Antonomasia)的定义与用法:定义: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或称谓或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修辞手法叫做换称。(An antonomasia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involves the use of an epithet or title in place of a name, and also the use of a proper name in place of a common noun.) 用法:①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或称谓:

His Majesty(陛下)→a king or the name of the king(国王或国王的姓名) His Honor(阁下)→a judge or the name of the judge(法官或法官的姓名) Iron Chancellor(铁血宰相)→Bismarck (俾斯麦) ②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 a.源于宗教或神话: Solomon(所罗门)→a wise man(聪明人) Judas(犹大)→a traitor(叛徒) Helen(海伦)→a beautiful woman(美女) b.源于历史: Hitler(希特勒)→a tyrant(暴君) 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9 a great scientist

2021年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实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呈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实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呈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年夜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克不及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呈现了“××像××”地比方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欧阳光明(2021.03.07) 借喻是比方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克不及加“像”字换成明喻。借喻之所以和借代容易混淆,就是因为两者都有要素一个借字,并且只有一个要素.一个事物呈现,即喻体和替代物.被比方的、被借代的本体均不呈现,中间也没有起连接的作用.尽管如此,他们终究不是同一修辞办法.因为一个喻,一个是代,我们应着重从相同中找出不合. 1、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偏重“相似性”,借代偏重“相关性”. 3、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克不及.借喻还原三个要素都可呈现,而借代只能是一个. 总之,区分借喻和借代,除在概念上内涵上完全异懂外,不要在“借”字上迷惑,要从“喻”和“代”上去区别.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还原成三要素,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榨干了)我们的血肉。 ⒈借喻是比方的一种,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实质不合的事物,不然不克不及构成比方如: 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可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从速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否决党八股》);②他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①句中“长而空的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 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 名称的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 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三个句子中分别用“花白胡子”代替胡子已花白的人;用“红眼睛”代替牢头阿义,因为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用“驼背”代替来华老栓家喝茶的茶客――背有点驼的五少爷。这里的“花白胡子”“红眼睛”“驼背”抓住了三个人某些部位的特征,用某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代替本人,非常形象,属于特征代本体。还有:用“旧毡帽”代替头戴旧毡帽的人,用“三角眼”代替眼睛是三角形的人,用“大金牙”代替镶着金牙的人,也是特征代本体。

工具代本体指用某人常使用的工具代替他本人的方法。如:“眼镜”代替常戴眼镜的人。部分代整体指用一类事物的一部分代替这类事物的方法,如:用“雷锋”代替所有做好事的人。 不管哪种形式的借代,本体和借体之间都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两种事物没有关系,不能构成借代。 借喻是借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人或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 一种修辞方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不出现;出现在句中代替本体的事物叫喻体。它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必须建立在明喻的基础上,即首先能构成一个比喻,只是比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所以,都能还原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如: 鲁迅在《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住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女人就是杨二嫂。在后面鲁迅直接用“圆规”代替杨二嫂,如:①“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②“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等。那么①和②中的“圆规”就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借喻的特征是喻体和本体有相似点。 因为借代和借喻的本体都不出现,很容易把二者混淆。如:有人认为借“圆规”代替杨二嫂,把“圆规”看作借代,

提喻和换喻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0. synecdoche SYLLABICATION: syn·ec·do·che NOUN: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part is used for the whole (as hand for sailor), the whole for a part (as the law for police officer), the specific for the general (as cutthroat for assassin), the general for the specific (as thief for pickpocket), or the material for the thing made from it (as steel for sword). ETYMOLOGY: Middle English synodoches, from Medieval Latin synodoche, alteration of Latin synecdoch, from Greek sunekdokh, from sunekdekhesthai, to take on a share of : sun-, syn- + ekdekhesthai, to understand ( ek-, out of; see eghs in Appendix I + dekhesthai, to take; see dek- in Appendix I). _______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0. metonymy SYLLABICATION: me·ton·y·my PRONUNCIATION: m-tn-m NOUN: Inflected forms: pl. me·ton·y·mies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word or phrase is substituted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as in the use of Washingt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or of the sword for military power. ETYMOLOGY: Late Latin metnymia, from Greek metnumi : meta-, meta- + onuma, name; see n-men- in Appendix I. OTHER FORMS: meto·nymic (mt-nmk) , meto·nymi·cal —ADJECTIVE meto·nymi·cal·ly —ADVERB 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0. metaphor SYLLABICATION: met·a·phor PRONUNCIATION: mt-f?r, -fr NOUN: 1.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that ordinarily designates one thing is used to designate another, thus making an implicit comparison, as in “a sea of troubles” or “All the world's a stage” (Shakespeare). 2. One thing conceived as representing another; a symbol: “Hollywood has always been an irresistible, prefabricated metaphor for the crass, the materialistic,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转喻具有临时性(对突然间面临的事物即刻做出解释)、创造性(思维的创造)、转借性(用A的特征指代B)、开放性(认知领域很广泛)、和多维性(所选择的属性方面)。 转喻的类型:①以部分代整体,如:The company needs more creative heads.②以地点代替机构,如:The White House’s current occupant is Barack Obama.③以地点代替事件,如:Watergate(水门事件) changed our politics.④以机构代替负责人,如:China and America attended the meeting.⑤以产品出品人代替产品,如:李宁代指“李宁”体育名牌⑥使用物体代替使用者,如:The buser are on strike.⑦控制者代替被控制者,如:Nixon bombed Hanoi.⑧容器代替物体,如:I’ll have a glass.(再来一杯)。 转喻作为一种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大大的提高了语言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富有趣味性、审美性、形象性、简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认识领域,促进了对新事物的有效了解。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⒈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各代表的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 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②他擦过的玻璃,就像没有玻璃那样亮。①句中“长而空的文章”(本体)和“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喻体)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能构成比喻;②句中“玻璃”和“没有玻璃”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③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 借代中借体表示的事物必须与本体表示的事物相关,否则不能构成借代。如:③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石楠《张玉良传》) 句中“光头、毡帽、长衫、马褂”(借体)是“这些商业界上层人物”(本体)的特征和标志,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能构成借代。

如果把句中的“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改为“石头、桌子、电视机、书本”就不能构成借代。 ⒉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换言之,借喻的构成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构成基础是相关性。如:④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⑤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④句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比喻;⑤句则侧重说明“现洋钱”与“袁世凯”的相关性(“袁世凯”是“洋钱”的标识),是借代。 ⒊借喻是喻中有代,而借代是代而不喻如:⑥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他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测你一身的污泥。 ⑦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刘绍裳《柴禾妞子》)⑥句且“落水狗”比喻并代替“挨了打的敌人”(或者“垮台人物”,)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人表面可怜实际却凶狠的特性,是比喻;⑦句用“大团结”代替10元一张的人民币(10元一张的人民币上印有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但不是以“大团结”比喻10元一张的人民币,是借代。 ⒋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如: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⑨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ETONYMY, SYNECDOCHE AND ANTONOMASIA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故而常常容易使人混淆。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它们。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等作些比较: 一.转喻(Metonymy)的定义与用法: 1.定义: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这 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2.用法: 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①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他为了与邻里攀比而负债。 neighbou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用品牌名指代实物) ②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 (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我住在飞机场 附近,日夜可以听到过往的飞机声。 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 (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 ③根据动植物名称: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人/俄国政府)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 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strong young men (the flower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壮小伙子”。) ④根据工具名: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arms writing 战争结束后,他放下武器,从事写作。

隐喻与转喻

的。应该说明的是,写实或再现类型以转喻或典型化为主,并不完全排斥隐喻的成分;同样,写意或表现类型以隐喻为主,也并不完全排斥转喻或典型化的成分。正是两种成分不同的对比关系,在两种类型的极点之间产生多样的中间状态。 一、转喻——典型化 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主要使用典型化的方法。所谓典型化就是以个别直接体现一般。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再现的具体性、真实性。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典型化强调的是个别、个性。对于舞台设计来说,它的出发点是为剧中人物创造具体的、真实的环境。王文冲在介绍他设计《茶馆》的经验时写道:“一九五七年底,听老舍先生读完剧本后,我非常喜欢这个戏。为了搞设计,我参看了一些有关那个历史时期的资料,也和导演夏淳同志到过几处老茶馆的旧址,可惜,有的已盖成新居,有的只剩下一片瓦砾,一点痕迹也不存在了。我们走访了几位当年坐过茶馆的长者,听了他们的口述,加上手头资料和我久居北京时对生活的理解,不久,初步创作出了一些草图。金受申先生看后说:‘这是北京大茶馆,不一定是‘和泰’或‘广泰’,但这是北京老茶馆,二荤铺的样式。”(《首都舞台美术家资料选》第2页)《茶馆》三幕戏的动作地点都是“裕泰茶馆’,对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北京老茶馆。其真实性足以使当年坐过茶馆的老人给予认可。(图1) 1.《茶馆》设计:王文冲 再现的真实性要求舞台设计在剧场的条件下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原生状态,或者用自然主义的话来说,“接近自然”。为了创造出独特的生活气息,细节的真实是决不可少的。美国舞台设计者凯洛格在《蒸气浴》中创造了一间真正的土耳其浴室。评论家们津津乐道于浴室里生锈的水管和褪色的瓷砖。有人甚至说“能闻到汗水和冬青油的气味。”为了真实,设计者专门去伦敦的波特契斯特浴室搜集资料,拍了许多照片。她的目的并不是想复制一间土耳其浴室,而是去寻找对浴室的感觉,或者说,感受浴室特有的生活气息或场所精神。她说:“当你了解了气氛、现实、肌理、色彩、空间、气味时——当你了解到某个空间中所有的一切时,你才能真正地将它放在舞台上,即使你不打算用写实的方法来处理它。”(《American Set Design》第60页)(图2)没有细节的真实就没有独特的生活气息。水管生锈的细节是浴室的特有的特征。自然,典型化也排斥为细节为细节,堆砌细节,象贝拉斯库那样将小东西填满墙壁。选择富有表征性的细节,剔除偶然的,不必要的细节只能加强再现的真实性,而不会削弱它。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借代与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从概念上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相关的东西来代替。一般以特征代本体,或以具体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体等等。譬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将粜米的农民称为“旧毡毛朋友”,这是借用他们头上戴的来代替其称呼,就属于借代修辞方法。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它不像明喻那样说“甲像乙”,也不像暗喻那样说“甲是乙”,而是根据两者相似点,直接把甲说成乙,以乙喻甲,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譬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直接用“草”来比喻旧社会给予他的是粗劣的物质和精神“食粮”,而贡献的人们的却是像“牛奶、血”那样”的“精品”。这比直说更通俗、形象而又幽默、风趣。 因为借代与借喻都是直接以此代彼,不出现本体,因此容易混淆,难以分清。其实两者由明显区别: 一是构成的基础不同。借代是借用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体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异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是借用与本体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本体与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譬如: 1、他和一群红领巾在一起唱歌。 2、他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 第一句用“红领巾”直接代替少先队员,两者之间有相关性,这是借代。第二句以“祖国的花朵”比喻少年儿童,这是是借喻。有人说,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这种说法确有道理。 二是两者的作用也不同。借代在句中的作用重在称代,借喻在句中的作用重在说明或描写。如上文例子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并无比喻之意,其作用只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而借喻虽然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但其作用重在比喻。如同第二句中用“花朵”来比喻少年儿童,主要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三是变换方式不同。因为借喻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能改成明喻。譬如上文例句“他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可改为“他在辛勤培育像花朵一样的儿童”。而借代借体与本体之间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性,所以不能改成明喻。

借代__提喻

metonymy 1. 定义 Metonymy: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所谓借代是用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即借彼代此),而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紧密关联。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Pen substitutes the people who use pen and sword substitutes the people who use the sword. Gra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 (Gray hairs substitutes the old people) 借代的表现形式是,不直接说出所指对象的名称,而是借与该人或该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代替。所说事物与另一事物虽然毫无相似点,但却有着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 借代的作用是使听者或读者不仅知道所写的是什么,而且还能唤起所说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借代的运用基础是联想,通过联想达到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言简意赅的语言效果。 He is too fond of the bottles. I have never read James Joyce. 借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甲事物与乙事物不相类似; 2. 甲事物与乙事物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3. 乙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 运用范围: 可用特征代人事;处所代人事,以作品代作者;以容器代内容;以地名代机构、组织;以商标名代物品,以具体代抽象或以抽象代具体;用专有名词代普通名词或普通名词代专用名词等 以容器代内容 After her husband left her, Wendy took to the bottle. 温迪丈夫抛弃后开始酗酒 The film star has a large wardrobe. 这位影星有许多衣服。 用人体器官/部位代作用 The lack of cohesion of the company accounted for the brain drain. 公司缺乏凝聚力是导致人才外流的原因。 If there is any bad blood in the fellow, he will be sure to show it. 如果这人心理阴暗,他一定会表现出来。 用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 He chose a gun instead of a cap(帽子)and gown(礼服). 他选择了当兵,而没有继续求学深造。

提喻 转喻 隐喻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 三种关系类英语修辞手法———转喻、提喻和换称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常常容易使人混淆。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区分了。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些比较: 1.转喻(Metonymy)的定义与用法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与邻里攀比而负债。 └→neighbours(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用品牌名指代实物) (2)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 (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 以听到过往的飞机声。└→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 (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 (3)根据动植物名称: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人/俄国政府) 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strong young men the flower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壮小伙子”。 (4)根据工具名: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arms└→(writing 战争结束后,他放下武器,从事写作。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章胜武力。

借喻与借代如何区分

借喻与借代如何区分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 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 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 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转喻提喻区别

转喻(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 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 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 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 (2)根据实物名称 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3)根据动植物名称 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 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俄国政府) 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 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strong young men The flower 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壮小伙子”。 (4)根据工具名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Arms writing 战争结束后,他放下武器,从事写作。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文章胜武力。 Books and writing armed force (用“笔”指代“文章”,用“剑”指代“武力”) Only t he knife can save him.只有手术能够挽救他。 Operation 用手术刀指代手术 (5)根据职业名 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 我听不见演员的台词。 The words of the actors 用演员指代台词 Some students were talking loudly in class that I could not hear the teacher clearly.一些学生在课上大声说话我听不清老师讲课。 用老师指代老师的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