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

?表示韵书里没有。

1。

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对独孤单数几再群诸众满仄仄通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通仄通仄平平仄仄2。

天文:天空日月风雨雷电云霞烟星阴阳雾露火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3。

时令:年岁月日时更刻分世节春夏秋冬晨夕朝晚午昼夜寒暑晴晦昏晓平仄仄仄平通仄通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4。

地理: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浪涛潮冰池洲林潭泽渠桥乡村关塞城市道路国郭郊州县郡镇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通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5。

建筑:房宅庐舍楼台堂馆斋宫室阁门户街巷寺观庙店垒仓库栏梁柱阶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通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6。

器皿:舟船车辇钟鼓床榻枕席旗角干戈刀剑箭灯镜案香烛炉壶杯樽盘碗缸钱瓶瓮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7。

衣饰:衣裳襟裙裾巾冠帽环钗带杖履靴袍衫裟扇冕盔甲通平平平平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仄8。

饮食:酒茶茗糕饼药丹餐酿醅盐酱浆饭肴羹粥蔬菜汤蜜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9。

文具:笔墨纸砚印筒筹签书剑琴瑟弦萧笛棋卷轴简策册毫幅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通仄仄仄仄平仄10。

文学:诗书赋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函诏令符旨篇碑词辞咏歌谣制典籍图画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仄平仄仄平仄通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11。

花草:树木花草藤萝杨柳菊桂枝叶桃李苔萼蕊芦莲蒲麦禾松荷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通12。

鸟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鸟雀鹊鱼虾蟹蝉龟鹅鸭燕雁鹤鹏鸿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通仄仄平平13。

形体:身心肌肤骨肉发头手首眼目面脸眉腰胸声色音容影须鬓羽毛牙齿爪角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14。

人事: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吟笑言谈思想爱憎荣辱品行德性灵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15。

人伦:兄弟父母君臣夫妻师友姑嫂儿女叔伯圣贤仙佛王候将相军士兵农渔樵僧道尼平仄仄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通通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16。

代名词:吾我余予汝尔君子他谁何孰或自己相者人某平仄平通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通仄平仄17。

方位:东南西北中外里边前后左右上下平平平仄通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18。

颜色:红黄白黑青绿赤紫翠苍蓝碧朱丹绯殷金银玉粉皓素彩玄平平仄仄通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19。

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另外:如果对某个字的平仄不确切,可以想想古人用这个字的位置处的平仄,一般不会出错。

文章

今平声,古仄声的常用字备查表

今平声,古仄声的常用字备查表 (经张占一整理编排) a la ua 八捌擦插锸耷哒搭嗒褡发夹旮嘎刮拉垃邋杀掐撒刹煞刷塌踏咤呷瞎鸭压押扎匝咂筏夹颊妲笪答瘩乏伐阀罚滑猾荚郏铗戛匣狎侠峡侠辖黠杂轧闸喋拔跋察达札铡浃(70字) o uo e 拨钵剥撮咄掇郭蝈豁捋扑泊泼说缩脱捉拙卓倬涿作鸽割搁喝磕瞌鹁跛琢昨铂柏勃钹脖渤搏箔膊薄礴夺度铎佛国掴帼虢活灼茁卓斫酌浞着啄缴镯擢濯勺阁葛蛤合涸盒貉曷阖壳伯驳帛舶(79字) e ie ue 瘪憋鳖碟疙节疖接秸揭撅捏撇瞥切缺阙贴帖楔歇蝎削薛噎曰约折蜇绝蕨蹶攫别德得迭谍堞喋耋牒叠碟蹀额革格隔嗝骼劾阂核翮孑劫杰拮洁桔捷偈睫桀婕截碣羯决诀抉角觉珏倔崛厥撅谲獗噱爵矍嚼爝舌折叶协胁挟颉穴学踅责则择啧帻舴箦辄蜇谪摺磔辙撷勰结哲(111字) I ei 逼嘀滴笈圾积极屐击楫激劈噼霹淅惜晰翕锡蜥熄腊蟋以壹揖吃失虱湿只汁织膝歙唧七柒戚漆踢踢夕吸汐昔析悉级极籍职鼻狄迪的荻敌涤籴笛翟涤嫡镝吉汲即诘佶亟笈急疾棘殛戟蒺辑嵴嫉瘠脊习希袭媳檄拾十石实识食蚀执直侄值植殖絷跖踯(104字) U 出督忽惚哭窟扑噗叔倐菽淑秃屋鞠掬锔蛐戌独弗拂镞毒渎椟牍黩犊髑佛拂伏芾茯秫绂匐服幅辐囫斛觳璞濮孰赎熟俗竹竺逐烛舳卒族局桔菊曲读(62字)

ai uai 拍摘拆白宅(5字) 另有仄平两读音的字,有的书上例举了几个字,如看听思望忘醒乘教漫……仅供参考。 说明:1、这个“备查表”是参考几种书籍和字典核对编排的,可以放心使用。如发现有错,再补充修正。2、使用方法:用平水韵写一首诗时,立意、定韵后尽管按声律书写,大体定型后,照“备查表”检查,有无表中所列的字,此字在“必平”的位置,应换字或坳救处理,在仄声或可仄可平位置,不予理睬。3、可将此表打印出来备用。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用当前时髦的方式来概括,叫“六相”。本节将着重介绍对联格律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对联中平声仄声的排列规律,简称声律或声韵。 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对联最基础的内容讲起,已经掌握平仄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俺将

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一、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虎雨画墨 龙风诗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 宁波金龙红花好书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平水韵版

一东平声风中[zhōng,中间]空[kōng,空虚、空旷]红同翁东宫穷功雄工丛鸿蓬丰终蒙融童虹虫桐匆弓戎蒙忠珑崇隆笼[lóng lǒng]栊穹攻篷躬聋铜葱逢[详注1]筒聪骢衷充熊枫胧瞳嵩洪烘峒冲[chōng,直上、深远、淡泊]忡茸砻昽僮菘窿茏芃幪癃嵷仝恫[tōng]梦[详注2]冯讧曈璁瀜艟螽咙狨谼藭鬃烽潼谾沨侗[tóng]曚憧绒悤朦巃氃豅酆潨[cōng]翀玒种[chóng]拢[详注3]饛瞢[méng,目不明]崆霳葓罿懵潀芎爞螉髳穜沣緵嵏雺[méng]痌菶蝀烔艨盅蚣篵篊疯泷[lóng]髼涷漴鬷韸娀悾箜豵洚匑氋荭茺葼麷犝渱獞懜熜艐鼨庞[详注4]塳罞[音蒙]鯼蒙嗡朣蠪衕倥[倥侗]肜漎[cóng]囱硿摓柊哃珫狪酮茙涳眮稯靇駥檬憽烿鏓鸫檧魟猦倲蓪龓鍐茼霟惾蔠鲖靊蝬鉷菄鎓浺鵼碽叿釭[详注5]蕫鯟鹟愩碂繱瓨鴤餇襛棇赨靀腢篢焪鸗葻娂漨鬔膧勭堫幊岽錝徖屸娻揔堸熢樋寷汷嵡仹絧[tōng]翪埬猣仜偑囲曧埪杛硹泛[详注6]粠襱椶嘃灴闂漗疘湰鹲蕯鄸粡朡樥爜痋秱濍檒糿埄鑨焢熥艂詷 二冬平声峰龙容钟松重[chóng,重复]浓踪从[cóng,服从]封宗逢胸蓉冬农慵筇锋舂庸凶供[gōng,供给]侬恭蛩蜂溶茸雍悰墉缝[féng]秾冲[chōng,交通要道、冲击]醲邛忪镛镕烽纵[详注1]邕淙佣龚颙喁[yóng]琮笼[详注2]憧熔跫彤淞痈共[gōng]鬃饔瑽葑棕賨榕噰匈讻鳙汹艟嗈壅[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痈咚枞摏脓憃[详注3]卭恟瞛瑢褣墉桻崶舼禺[通颙]槦哝橦苁蹱躘伀傛摓臃漨浵凇籦滽佟蚣妐蝩褈蕹搈犎彸媶徸蕽驡緃龏澭穁媀齈痋隀鰫緟鋊捀鸗郺衳襛縙銿鑫炵憹髶讻嵱锶赨庝銎傱榵檂暰桏孮堼夆锺刣嫆嫞倯倧欁蚒苳鉵灉鷛賩鉖慒篈蹖炂誴熧磫禯笗 三江平声江窗双邦降[xiáng,降伏]缸幢[chuáng]庞腔撞扛厖矼釭[gāng]泷[shu āng]淙杠艭桩尨[máng]摐鏦逄哤噇茳肛橦[chuáng]枞[通摐]羫痝椌狵[máng]憃[ch ōng]庬漎[cóng]洚蛖[máng]駹舽悾[详注1]鬃哝[详注2]梆啌囱跭豇涳胦栙魟堫漴

平水韵部分两读字字义

平水韵部分两读字字义 平水韵部分两读字字义 平仄两读而字义相同的常用字: 么【下平五歌】(哿韵同)【上声二十哿】(歌韵同) 王【下平七阳】(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 仔【上平四支】(纸韵同)【上声四纸】(支韵同) 叹【上平十四寒】(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 纠【下平十一尤】(有韵同)【上声廿五有】(尤韵同) 讪【上平十五删】(谏韵同)【去声十六谏】(删韵同) 廷【下平九青】(径韵同)【去声廿五径】(青韵同) 刨【下平三肴】(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 吭【下平七阳】(养漾韵同)【上声廿二养、去声廿三漾】(阳韵同)吹【上平四支】(寘韵同)【去声四寘】(支韵同) 听【下平九青】(径韵同)【去声廿五径】(青韵同) 妊【下平十二侵】(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 欤【上平六鱼】(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 沅【上平十三元】(阮韵同)【上声十三阮】(元韵同) 沈【下平十二侵】(寝韵同)【上声廿六寝】(侵韵同) 论【上平十三元】(愿韵同)【去声十四愿】(元韵同) 炀【下平七阳】(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 町【下平九青】(迥韵同)【上声廿四迥】(青韵同) 纾【上平六鱼】(语韵同)【上声六语】(鱼韵同) 侗【上平一东】(董韵同)【上声一董】(东韵同) 凭【下平十蒸】(径韵同)【去声廿五径】(蒸韵同) 沮【上平六鱼】(语韵同)【上声六语】(鱼韵同) 孥【上平七虞】(麌韵同)【上声七麌】(虞韵同) 怏【下平七阳】(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 拚【上平十四寒】(问韵同)【去声十三问】(寒韵同) 泡【下平三肴】(效韵同)【去声十九效】(肴韵同) 泯【上平十一真】(轸韵同)【上声十一轸】(真韵同) 狙【上平六鱼】(御韵同)【去声六御】(鱼韵同) 疝【上平十五删】(谏韵同)【去声十六谏】(删韵同) 飏【下平七阳】(漾韵同)【去声廿三漾】(阳韵同) 咤【下平六麻】(祃韵同)【去声廿二祃】(麻韵同) 咳【上平十灰】(队韵同)【去声十一队】(灰韵同) 姣【下平三肴】(巧韵同)【上声十八巧】(肴韵同) 娆【下平二萧】(筱啸韵同)【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萧韵同)峤【下平二萧】(啸韵同)【去声十八啸】(萧韵同) 挠【下平四豪】(巧韵同)【上声十八巧】(豪韵同) 狰【下平八庚】(梗韵同)【上声廿三梗】(庚韵同) 看【上平十四寒】(翰韵同)【去声十五翰】(寒韵同) 砭【下平十四盐】(艳韵同)【去声廿九艳】(盐韵同) 禺【上平七虞】(遇韵同)【去声七遇】(麌韵同) 荫【上平十二侵】(沁韵同)【去声廿七沁】(侵韵同) 虺【上平十灰】(尾韵同)【上声五尾】(灰韵同) 郦【上平四支】(锡韵同)【入声十二锡】(支韵同)

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关于平水韵

【转中华诗词网站长张驰文章】 【关于平水韵】 ---------------------------- “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 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的运动造成了同一时代的方音差别和同一地点的古今音差别。古时科举以诗赋取仕, 如果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写出来的诗赋韵脚当然也各不相同,这无疑地给 考官阅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 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到了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 就叫《礼部韵略》。《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又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修 订本是公元1252年(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编者刘渊 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后人说的“诗韵”都是指《平水韵》而言。 《平水韵》原书今虽不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材料考知它的结构。这部书分为 “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中又按韵母的异同 把汉字分为若干类,全书共分一百零七类,即一百零七韵①。比如“东”“同”、“弓”、“空”、“彤”等字排在第一韵,就为它们起一个名字叫“一东”②;“元”、“繁”、“言”、“魂”、“门”等字排在第十三韵,就叫“十三元”,等等。写诗填 词时一般只许用同一个韵中的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的人们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如果用错了韵就不行。这样一来,《平水韵》就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黛玉和湘云联句,有这样一 段对话:“(黛玉:)‘……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什 么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上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它是第几根,就是 第几韵。’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 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可见人们都养成了“押官韵”的自觉性。 古人从小就背诵诗韵,自然能运用纯熟,但我们今天却往往容易搞错,这是由于时代 不同,语音发生了变化的缘故。例如从普通话的角度看,“神”、“沉”、“盆”三个 字的韵母都是én,照理说应是一个韵的,可是它们在诗韵中却分属于“十一真”、“十二侵”和“十三元”这三个不同的韵,如果用这三个字作韵脚来写首七绝,在内行人看 来就是闹笑话了。又如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斜”、“家”、“花”三字押韵,其中“斜” 的韵母今读ié,“家”的韵母今读iā,“花”的韵母今读uā,似乎不该押韵,读来也

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先说点题外话:古时候有几个农妇在讨论皇帝出行,皇后、妃子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东宫娘娘在烙大饼,西宫娘娘在剥大葱,葱跟饼都堆成山了!很多农妇都觉得十分有道理。头条上90%以上都是普通大众,因为头条没有约束,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每个人都是主角。在娱乐、游戏等领域大家看的呵呵一笑,在文化、科学、艺术等专业性较高领域,我们也可以各抒己见。看书法名家草书我可以说:什么破字?鬼画符似的。读一首顺口溜,这东西写得我懂,好诗!好诗!科学领域中民科更是占了半壁江山。大音反倒希声,那些有水平的一些言论往往无人问津。这跟上面的故事何其相似!回到正题:对联一定要讲究平仄?凭意境对可以么?并不是我贬低人,可以看出来提这问题的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并无一点了解。对联比诗难!叠字联、缺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谐音联、千字联等等每一种都不好对,因为不仅要考虑对联基本组成部分,更要考虑平仄,你所谓的对联中的意象,只属于词性的一部分罢了。举个例子: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上下联各含金木水火土,且平仄、意境全符,上联“锁”字比喻把烟写活了,下联“燃”字把桃花写活了,其他的:炮镇海城楼稍逊,再其他的什么深圳铁板烧之类,别说意境,就连词性、平仄都八竿子打不着,只能算是同种结构

的字而已,可笑的是以为娘娘烙大饼、剥大葱的人太多啦,反倒觉得这个是对联)对联有三大要素:词性、平仄、意境(不是意象)。缺了意境还可成为对联,只是不是佳对。但缺了词性跟平仄,就不能称为对联!1、词性。这个简单,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介词对介词……头对手、脚、脸都行,但不能头对个吃、好之类的。 2、平仄。说起平仄,很多人不明了,也害怕。平仄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绝大部分一二声字是平,三四声是仄,唯有古代入声字融入现代四声当中,属仄。古代“入声短促急收藏”,但现在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保留了古入声字发音(如安徽岳西县),那么怎么办呢?记!常见入声字见多了就记住了。如(白、石、竹、吃、喝等等)都为仄声。对联并不是每个字都要平仄相对。常见对联只用记住写律诗、绝句的通式就行了(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字可以不论,但要避免孤平与下三连就行了。长对联只用关键位置的字平仄相对就行了! 3、意境。这个就高大上,说不清道不明了。通俗来说是你对联所描绘的场景。举个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者一幅画,后者也是一幅画,且相得益彰,天然和谐。所以说,你问对联不讲究平仄,来意象对可以吗?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

诗歌平仄平水韵

五绝 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律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七绝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一联韵 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 诗(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 (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 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如 后孙中山先生名联 上联:革命尚未成功 下联:同志仍须努力 (平起仄收) 机关联: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对联知识——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 ?表示韵书里没有。 1。 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对独孤单数几再群诸众满仄仄通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通仄通仄平平仄仄2。 天文:天空日月风雨雷电云霞烟星阴阳雾露火平通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3。 时令:年岁月日时更刻分世节春夏秋冬晨夕朝晚午昼夜寒暑晴晦昏晓平仄仄仄平通仄通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4。 地理: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浪涛潮冰池洲林潭泽渠桥乡村关塞城市道路国郭郊州县郡镇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通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5。 建筑:房宅庐舍楼台堂馆斋宫室阁门户街巷寺观庙店垒仓库栏梁柱阶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通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6。 器皿:舟船车辇钟鼓床榻枕席旗角干戈刀剑箭灯镜案香烛炉壶杯樽盘碗缸钱瓶瓮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7。

衣饰:衣裳襟裙裾巾冠帽环钗带杖履靴袍衫裟扇冕盔甲通平平平平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通仄平仄8。 饮食:酒茶茗糕饼药丹餐酿醅盐酱浆饭肴羹粥蔬菜汤蜜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9。 文具:笔墨纸砚印筒筹签书剑琴瑟弦萧笛棋卷轴简策册毫幅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通仄仄仄仄平仄10。 文学:诗书赋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函诏令符旨篇碑词辞咏歌谣制典籍图画平平仄平仄平通仄仄仄平仄仄平仄通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11。 花草:树木花草藤萝杨柳菊桂枝叶桃李苔萼蕊芦莲蒲麦禾松荷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通12。 鸟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鸟雀鹊鱼虾蟹蝉龟鹅鸭燕雁鹤鹏鸿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通仄仄平平13。 形体:身心肌肤骨肉发头手首眼目面脸眉腰胸声色音容影须鬓羽毛牙齿爪角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14。 人事: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吟笑言谈思想爱憎荣辱品行德性灵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15。 人伦:兄弟父母君臣夫妻师友姑嫂儿女叔伯圣贤仙佛王候将相军士兵农渔樵僧道尼平仄仄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水韵里的多韵部字(多音字)

一、平声韵部里意义相同的多韵部字 1、般——上平十四寒;上平十五删 2、掺——下平十二侵;下平十五咸 3、车——上平六鱼;下平六麻 4、呱——上平七虞;下平六麻 5、槐——上平九佳;上平十灰 6、饥——上平四支;上平五微 7、瞢——上平一东;下平十蒸 8、蛩——上平二冬;上平三江 9、坛——上平十四寒;下平十三覃 10、推——上平四支;上平十灰 11、崖——上平四支;上平九佳 12、涯——上平四支;下平六麻;上平九佳 二、仄声韵部里意义相同的多韵部字 13、懊——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 14、伴——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15、北——入声十三职;入声二沃 16、悖——去声十一队;入声六月 17、炳——上声二十三梗;去声二十四敬 18、簸——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 19、刺——去声四寘;入声十一陌 20、打——上声二十一马;上声二十三梗 21、大——去声九泰;去声二十一个 22、但——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23、啖——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 24、澹——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 25、祷——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 26、纛——去声二十号;入声二沃 27、弟——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28、娣——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29、递——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30、掉——去声十八啸;上声十七筱 31、耋——入声四质;入声九屑 32、缎——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33、盾——上声十一轸;上声十三阮 34、遁——上声十三阮;去声十四愿 35、咄——入声六月;入声七曷 36、掇——入声七曷;入声九屑 37、忿——上声十二吻;去声十三问 38、缶——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39、匐——入声一屋;入声十三职40、妇——去声七遇;上声二十五有 41、副——去声二十六宥;入声一屋 42、富——去声七遇;去声二十六宥 43、缚——去声二十一个;入声十药 44、溉——去声五未;去声十一队 45、鹘——入声六月;入声八黠 46、馆——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 47、盥——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 48、犷——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二十三梗 49、鳜——去声八霁;入声六月 50、国——入声十三职;入声一屋 51、核——入声六月;入声十一陌 52、卉——上声五尾;去声五未 53、唧——入声四质;入声十三职 54、笈——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 55、楫——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 56、蹇——上声十三阮;上声十六铣 57、饯——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 58、揭——入声六月;入声九屑 59、碣——入声六月;入声九屑 60、掘——入声六月;入声五物 61、厥——入声五物;入声六月 62、侃——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63、扣——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 64、块——上声十贿;去声十卦;去声十一队 65、蒉——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66、篑——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67、轹——入声十药;入声十二锡 68、敛——去声二十九艳;上声二十八俭 69、篓——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0、卵——上声十四旱;上声二十哿 71、莽——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七麌 72、泌——去声四寘;入声四质 73、陌——入声十一陌;入声十药 74、某——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5、母——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6、亩——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7、牡——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8、昵——上声八荠;入声四质 79、睨——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80、怒——去声七遇;上声七麌 81、帕——去声二十二祃;入声八黠 82、堑——上声二十八俭;去声二十九艳 83、悄——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就必须掌握平 仄,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对联也无从谈起;不讲平仄,决不是对联.说到掌握平仄,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 一,要了解平仄,就要先学习基本功.主要掌 握<声律启蒙>,这是很有必要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训蒙骈文>中,"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小日蒙蒙.野桥霜正 滑,江路雪初融......"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特别是<训蒙骈句>词语平仄,对仗工整,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有的文友认为,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 诗,而又区别于律诗,因为律诗只有五言,七言,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律诗成为格式化 了,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

平水韵部平仄两用字(下平部分) 下平:二萧挑调僚娇烧摇昭标要夭漂哨娆橇料灶鹞峤轿嘹燎剽 挑: 1.(tiāo 平)动词:挖取、择选、用肩担;形容词:轻薄,通“佻”; 2.(tiǎo 仄)动词:拨动、挑逗,打动、悬挂、 3.(taā平)形容词:挑达-往来自由的样子。 调: 1.(tiáo 平)动词:调和、调教、调戏,通“啁”; 2.(diào 仄)动词:征调、迁转、对换、调查;名词:古时一种征收纺织品的户税、才情、乐律为调、诗的韵律; 3.(zhōu 平)形容词:调饥-表示渴慕的心情。 僚: 1.(liáo 平)名词:官吏、同官或朋辈、 2.(liǎo 仄)形容词:美好。 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烧: 1.(shāo 平)动词:火焚; 2.(shào 仄)动词:放火烧野草以肥田;名词:泛指野火。 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昭: 1.(zhāo 平)形容词:光明,亮;动词:彰明,显示;名词:古宗庙之制、姓。 2.(【集韵】【韵会】【正韵】止少切,音沼,仄)。【诗·魯颂】其马跷哓,其音昭昭。【釋文】昭,之绕反-缭绕。 3.(【集韵】【正韵】之笑切。仄) 动词:通“照”,或省作昭。 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要: 1.(yāo 平)名词:“腰”的本字;动词:约,结,要束、强迫、求,取,通“徼” 2.(yào 仄)名词:要点,纲要、总,总要、薄书,会计、动词:需要、想要,希望、 3.(yǎo 仄)名词:通“騕”,要裹-骏马名。 夭: 1.(yāo 平)形容词:茂盛的样子、和畅舒适的样子; 2.(yǎo 仄)动词:催折、屈;

3.(ǎo 仄)动词:少壮而死;名词:幼稚之物。 漂: 1.(piāo 平)动词:浮流、摇动、吹,通“飘”;形容词:高远的样子; 2.(piào 仄)动词:用水冲洗;形容词:快速、漂亮。 哨: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娆: 1.(niǎo 仄)动词:烦扰; 2.(ráo 平)形容词:妍媚,妖娆、娇娆; 3.(yǎo 仄)形容词:娆娆:柔弱的样子。 橇: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料: 1.(niào 仄,niāo 平)动词:估数、估量、照料、名词:唐宋时俸禄之外另加之物、泛指可供使用的材料、聚多数材料为一个计算单位-一料、 2.(niáo 平)动词:触动,撩拨;名词:古乐器名。 鹞: 1.(yào 仄)名词:鸟名; 2.(yāo 平)名词:青质五彩之野鸡。 峤:(qiáo 平, jiào仄)同义。 轿: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嘹: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燎: 1.(liǎo 仄)动词:放火烧田除草、烘烤; 2.(liào 仄)名词:古祭名; 3.(liáo 平)名词:火炬,大烛。 剽: 1.(piào 仄)动词:抢劫、攻击、消除;形容词:轻飘; 2.(piáo 平)名词:钟名; 3.(biāo 平)名词:标志; 4.(biǎo 仄)名词:末梢。 下平:三肴钞敲教姣 钞: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对联格律六要素

对联格律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密不可分,以下主要从平仄相谐规则的角度进行说明,平仄相谐规则中即包含了节奏相应的概念。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本站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

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 相谐——相互谐调(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平仄相谐规则包括三个方面:(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二)句内平仄交替;(三)长联句脚规则。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的规则 历史上曾有要求字字相反的严格规则,本站根据当代部分学者的建议,规定下述3条: 1、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2、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例: (以下○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常见的格言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 ●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 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 ● 一肚草格外大声 ● ○ 3、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句内平仄交替的规则 以下3种规则,灵活掌握,允许只顾其一。 1、"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

平水韵(下载无需分数)

传统文化的流失已经非常严重,百度文库下载个平水韵还要收分,这和发国难财有什么区别?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 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 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 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 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 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 咀衙涂虑 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 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 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 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龉葫懦帑拊 八齐:齐蛴脐黎犁梨黧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批挤迷泥溪圭闺睽奎携畦骊鹂儿 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涯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 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坏垓陔徕皑傀崃诙煨桅唉 颏能茴酶偎隗咳 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缗贫淳醇纯唇伦纶轮沦匀旬巡驯钧 均臻榛姻寅彬鹑皴遵循振甄岷谆椿询恂峋莘堙屯呻粼磷辚濒 闽豳逡填狺泯洵溱夤荀竣娠纫鄞抡畛嶙斌氤

平水韵字表

平水韵常用字表 上平声 【上平一东】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上平三江】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上平四支】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思念]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匙陲魑锤缡璃骊羸帔糜蘼脾芪畸牺羲曦欹漪猗崎崖萎筛狮蛳鸱绥虽粢瓷椎饴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颸埘莳鲥鹚笞漓怡贻禧噫其琪祺麒嶷螭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唯椅[音漪,木名] 【上平五微】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违闱霏菲[芳菲]妃飞非扉肥威祈畿机几[微也、如见几]讥玑稀希衣[衣服]依归饥[支韵同]矶欷诽绯晞葳巍沂圻颀 【上平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琚车[麻韵同]渠蕖余予[我也]誉[动词]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墟徐猪闾庐驴诸储除滁蜍如畬淤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躇[药韵同]欤据[拮据] 【上平七虞】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硃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上平八齐】齐黎犁梨妻[夫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上平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支麻韵同]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灰韵同]睚崽楷秸揩挨俳 【上平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

励志对联不讲平仄的原因及对策

励志对联不讲平仄的原因及对策 古人说:“见不尽者,天下之事; 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近几期一报一刊谈到对联讲不讲平仄问题,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确实是参不尽天下之理。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地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纰漏之处,祈求联友及方家不吝教正! 一、受历史对联的影响 纵观历史,对联发展大体经历了五次飞跃。①从晋到唐,可称为对联初级阶段。那时的对联只是以口头应对为主,由于律诗受到皇上及文人的宠爱,对联则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而发展缓慢。② 五代到宋元,对联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进入了推广发展阶段,不仅有春联,还有挽联、赠联、匾联、堂联、门联、行业联等。③明清时代,对联进入昌盛时期,它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梁章钜说:“楹联之制,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楹联丛话?自序》)④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知识分子把对联当成战斗武器,文人志士作对子蔚然成风。⑤中国楹联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在中楹会的领导下,各级楹联组织层出不穷,对联活动开展得更普遍,更丰富多采,比其他文学样式更活跃,更为人喜爱。这是一次最大的飞跃,也是联界的大喜事。 这五次飞跃,对联到底共有多少副,无法统计,但从联质方面来看,可谓精品不多,瑕疵不少。我认为个中讲平仄的劣作要占一部分,不讲平仄的也要占一部分。那么,如今说对联不讲平仄同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对联像诗一样,出现了流派和各种体裁,诸如诗歌体、词曲体、骈文体、散文体、古文体、白话体、俗语体等等。据史料,汉初的赋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演变为骈文(也称骈赋或律赋),并沿袭到唐以后的五代。由于骈文不讲平仄相谐,也就没有节奏相称,只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而被后人视为正格对联。例如,众所周知五 代时蜀主孟昶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联坛高手王钟璘“认为它是影响最深远的劣联,那个‘余'字既失替又失对,怎能算

古汉语中可平仄之字――(平水韵)

古汉语中可平仄之字――(平水韵) 古汉语中可平仄之字――(平水韵) 文章说明: 古汉语中可平仄之字――(平水韵)―― 根据《辞源》、《康熙字典》整理 注: 1.以下某字,凡是以古音标注,作为补充的,皆出自《康熙字典》,因《辞源》中只有单一注音。 2.古音标注法中的“切”,是以前字的声母与后字的韵母相拼,例如:“填”字的古音标注:“徒年切,平,音田”,以“徒”的声母:t ,与“年”的韵母:ian ,相拼合,为平声,读音与“田”相同。 3.每个字略去广韵的反切、五声、韵部和声纽,如: 思⑴(sī平)息兹切,平,之韵,心; 思⑵(sì仄)相史切,去,志韵,心。 4.下面为平水韵中的可平可仄字,共计340字,恐有疏漏处,仅供大家参考。 上平:一东中衷空笼虹砻梦冻总侗种 中:

1.(zhōng平):名词:中间、中心、里面;形容词:不偏不倚、正; 2.(zhòng仄):动词:着(打中目标、或被打着)、中伤、通“仲”。 衷: 1.(zhōng平):名词:贴身内衣、内心、正中;形容词:正派、善、福; 2.(zhòng仄):恰当、适当;通“中”。 空: 1.(kōng平):名词:天空、佛教语;形容词:空虚、虚幻、广大;徒然;副词:仅; 2.(kǒng仄):名词:通“孔”――穴位、墓穴; 3.(kòng仄):名词:空暇,可乘之机;动词:穷尽、荡涤笼: 1.(lóng平)名词(平声):竹编之器、笼槛;动词:包举、笼罩; 2.(lǒng仄)名词:大的竹箱;动词:笼统、笼络。 虹: 1.(hóng平、jiàng仄)名词:彩虹、在词赋中比喻半圆形

建筑物为虹;动词:惑乱,通“讧”; 2.(hòng仄)动词:通“澒”,相连,如:虹洞。 砻:作为名词,可平可仄,为一磨具。 梦:作为形容词,为平;作为名词、动词,为仄 1.(méng平)形容词:不明、昏乱、最细的雨; 2.(mèng仄)名词:梦境、湖泽;动词:想像、作梦。冻:可平可仄,意义相同。 总: 1.(zǒng 仄) 动词:聚合、束禾汇成束、束发、结、系;副词(上声):一概;量词(平声):丝数,古丝八十根为“总”; 2.(zōng 平) 量词:丝数,古丝八十根为“总”; 3.(cōng 平) 名词:绢的一种; 4.(zòng 仄) 连词:通“纵”。即使、纵然。 侗: 1.(tong 可平可仄) 形容词:长大、直; 2.(tóng 仄) 名词:儿童,未成年人;形容词:幼稚无知; 3.(dòng 仄) 名词:少数民族名。 种:作为名词、动词为仄,作为形容词为平。 1.(zhǒng 仄)名词:种子、种类、种族; 2.(zhòng 仄) 动词(去声)栽种; 3.(【广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正韵】持中切,音蟲。平)形容词:幼稚;名词: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